第四章 第一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四章  第一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四章  第一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学习目标: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肾单位的组成与尿液的形成

3、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

4、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

课前延伸

一、肾的结构

1、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通过排尿能把体内的一些和多余的物质排出体外,是主要的排泄器官。

2、肾位于腹腔面,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个,每个肾由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3.肾由____、____和____肾盂三部分构成。

4.肾的结构功能单位是____,由____、____和____构成,____和____构成了肾小体。

5.肾脏内血液流过的路线:肾动脉→___→____→____→____→肾静脉

二、尿液的形成

1.通过经和的_______作用,血浆中的一部分_____、____、____和____等物质滤过到____,形成原尿。

2.通过的____ 作用,原尿中全部的____、大部分____和部分____重新吸收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的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尿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等。

三、尿液的排出

1.途径:尿液→____→____→____→____→体外。

2.排尿的意义:(1)排出体内________;(2)调节体内_____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一)仔细观察课本图3.4—1肾的外形和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肾的外形似,前后略扁,表面(选择光滑或粗糙),呈色。(2)肾的结构可以分为、、

三个部分。

(二)仔细观察图3.4—2,回答下列问题:

1、肾的结构

皮质

髓质肾肾单位

肾盂

(1)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和组成。(2)肾小体由和包在它外面的组成,主要分布在。(3)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分布在和,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4)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由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小动脉。

(5)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肾小囊腔与相通。

(三)尿液的形成过程

认真观察课本图3.4—3尿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尿的形成

结构: 结构:

1、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的液体是 ,

肾小囊中的液体

是 ,肾小管中的液体是 。

比较上述四种液体的成分,含有的打“√”,不含有的打“×”。

1、原尿中缺少 ,其它成分与血浆几乎完全相同。

2、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 、 ,而 和 的含量明显上升。 合作交流:(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一)1、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 2、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

(二)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哪些成分可以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

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哪些成分全部或部分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液? 精讲点拨

【例1】下图为人体肾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图中序号②③④组成的结构是____。

(2)血液流经③时经过____作用形成原尿,进入到②中。

(3)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____的含量也有重要作用。

【例2】下面是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三个样品中主要的物质质量分数比较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数据单位:克/毫升)。

(1)样品A 是_______,原因是作用: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B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样品C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样品B中的葡萄糖是经过________作用出现的,样品A中的葡萄糖是经过________________作用而没有的。

巩固检测课本P69思考与练习

课后提升

1、人的双肾大约有多少个肾单位构成?()

A、1万

B、10万

C、100多万

D、200多万

2、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 )。

A.葡萄糖、无机盐和水

B.水、尿素和无机盐

C.水、无机盐和葡萄糖

D.水、尿素和蛋白质

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能被全部吸收、大部分重吸收、部分重吸收的依次是() A、葡萄糖、水、无机盐 B、葡萄糖、无机盐、水

C、水、葡萄糖、无机盐

D、无机盐、水、葡萄糖

4、图3-4-1是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

答:([ ]内填编号,“”上填文字)

(1)肾单位是由[ ] 、[ ] 、

[ ] 三部分组成的。

(2)在尿的形成过程中,滤过作用主要发生在

[ ] ,滤过的液体进入

[ ] ,叫做。重吸收发生在

[ ] ,经过重吸收作用后形成

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一)1、因为肾的皮质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所以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

2、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肾静脉(二)1、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可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

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的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回血液。

精讲点拨

【例1】解析:此题考查肾的结构和功能,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它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其作用分别是过滤血液形成原尿以及重吸收后形成尿液。排出废物可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答案:(1)肾单位(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3)水分和无机盐

【例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区别。根据A、B、C 三个样品中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和尿素的含量,来分辨三种液体。正常人的原尿中只含微量的小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含量与血浆相同,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

答案:(1)尿液尿液中有无机盐、尿素,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

(2)原尿原尿中有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只含有微量蛋白质

(3)血浆血浆中既有蛋白质、葡萄糖,又含有无机盐和尿素

(4)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

思考与练习

1、此人的肾小球可能发生病变,使通透性增大。这样,原来不能滤过的红细胞和蛋白质可以滤过到原尿,并进入尿液。

2、因为膀胱对尿液储存的量是有限的。如果积尿太多,膀胱过度膨胀时间长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导入 师:----播放老母亲不顾反对割肾救身患尿毒症的儿子视频 老母亲不顾反对坚持要将自己的肾捐给救身患尿毒症的儿子,可见母爱是多么的伟大。如果儿子不移植肾脏会怎样?会死吗?如果移植了肾脏他会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吗?正常人都有两个肾脏,母亲捐了一个肾脏,对他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吗?要想知道答案,就必须先得了解肾脏到底有怎样的功能,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内容 (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师: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物质? 生: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粪便 师: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气的形式排出体外;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组成,而汗腺分布于人的全身皮肤,它分为分泌部和导管,分泌部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内,产生的汗液经导管排到皮肤的表面这就是排汗;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排尿的形式排出体外。这些物质都是细胞内产生的,经过血液循环的叫做废物,他们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而粪便是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肛门以排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它不是细胞内产生的不叫废物,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师:排泄有几条途径?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条是主要途径? 生:排尿 师:排尿是通过泌尿系统实现的,它由哪些结构组成?它们又有怎样的功能呢?(二)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活动一:下面请同学们翻到73页,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一会儿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给大家据图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结构的功能。 师:他讲的好不好?讲的非常清楚,大家掌声鼓励一下。他是弄清楚了泌尿系统的组成了,那你们是不是都清楚了呢? 生:清楚了 师:好的,弄明白的同学呢请你们一起大声的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1、2、3、4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师:那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生: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时储存尿液、排出尿液。 师:同学们肾脏是形成尿液的重要器官,那尿液的形成跟血液的循环有关吗? 生:有关 师:有什么关系?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由肾静脉流出,在流经肾脏的过程中,肾脏将血液中的废物过滤出来,形成了尿液。 (三)肾脏和肾单位的结构 师:大家见过肾脏吗?见过人的肾脏吗? 生:见过/没有 师:除了医生,一般人是没有见过的,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认识一下(展示图片),这就是肾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二)能力方面 1.尝试通过对图片、数据和文字等资料的比较分析,归纳出尿液的形成过程。 2.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说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认同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肾单位──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 三、教学难点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尿过程。 四、教学准备 已解剖的猪或羊的新鲜肾脏、镊子、解剖盘、一次性手套、准备与泌尿系统有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或过剩的物质如水和无机盐等,这些废物及多余的物质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及剩余物质的排出过程。 (二)人体的排泄途径

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人体可以通过哪种方式将废物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呢? 学生可列举出排汗、排尿、呼吸等多种途径。有时同学们会认为排便也是一种排出代谢废物 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分析排便与排汗、排尿等排泄方式的区别。排便被称为排遗,与排泄不同。排遗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是食物经口而后入消化器官如胃、小肠(或其他动物类 消化腔)消化吸收后,排除剩余废物的过程,其并未排出细胞代谢过程后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物质。 在学生说出几种排泄过程后,教师可以展示通过汗液、尿液、呼吸等不同方式排出代谢 废物的数量对比表格。通过分析,让同学们了解每种排泄方式的重要作用,并总结排泄的途 径有如下几种: ①由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定量的水,水以水蒸气形式随呼出气体排出。 ②从皮肤排出,主要是以汗的形式由汗腺分泌排出体外,其中除水外,还含有氯化钠和 尿素等。 ③以尿的形式从肾脏排出,主要是排出尿素、无机盐和一定量的水等。 通过比较,同学意识到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泌尿系统 排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呼吸、排汗、排尿并不陌生,因此通过学生的列举和分析,初步 了解不同的排泄途径。再通过资料,帮助学生弥补认识上的不足,总结和提升。 (三)泌尿系统的组成 展示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及肾脏位置图,请同学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及位置,了解各器官 的主要功能。认识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后,请同学尝试用语言描述尿 液排出的过程。学生应明确: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 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会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而肾脏如何产生尿液, 是学生不了解的,带着这个疑问进行下一个环节。 【设计意图】从较为宏观的泌尿系统组成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尿液排出的大致过程。(四)尿液的形成 教师给学生展示肾脏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与肾脏相连的管道有几条。学生很容易说出 有三条管道,分别为动脉、静脉和输尿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尿液来源于什么?学生很容 易理解,尿液其实来源于血液。随后出示尿液和血液成分的数据表格,请同学进一步思考,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人教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材分析 顺利完成本章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这一章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第一部分内容“尿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探求新知前首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血液的组成,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关爱生命的情感。 2.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八大系统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不久前刚刚学习了《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3.教学条件分析: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学校各教室已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更加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灵活。教师可使用传统的黑板,也可使用多媒体电脑和电子白板。图片、音频以及动态视频等普遍使用于教学中。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4.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课时安排 2课时。 0 / 4

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试题

一、选择题 1、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它在人体内的位置是() A、腹腔背面腰部脊柱两侧 B、胸腔,左右各一个 C、胸腔中部偏左、左右两肺之间 D、腹腔的上方偏右 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 3、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氧气增加 B、养料增加 C、尿素减少 D、二氧化碳减少 4、肾单位形成的尿液,排到体外的途径依次是() ①膀胱②输尿管③肾脏④尿道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5、农民将人尿收集起来,加水后浇在菜地里,能加快菜苗的生长。请问:正常尿液的成分中不含下列哪种物质() A、尿素 B、水 C、无机盐 D、葡萄糖 6、“一针见血”至少伤至皮肤的() A、角质层 B、生发层 C、表皮 D、真皮 7、(2011 石家庄)患尿毒症的人要定期去医院做肾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 A.二氧化碳 B.尿素 C.水 D.无机盐 8、(2011 福州)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尿液只有原尿的百分之一左右,这种重吸收作用发生在() 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输尿管 9、(2011 广东)下列物质在人体中排泄途径最多的是() A.尿素 B.无机盐 C.二氧化碳 D.水 10、下列现象不属于排泄的是() A.通过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 B.通过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C.通过汗腺将多余水分排出 D.通过呼吸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11、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减少了,这些器官是() A、胰脏和大肠 B、肺和肾脏 C、小肠和大肠 D、肺和肝脏 12、下列对排尿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排出代谢废物 B、调节体内组织液的含量 C、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D、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13、尿的生成虽然是连续的,可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A、肾小球有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收集管有收集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14、下列关于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A、表皮的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平塘县第二中学陈谋韵 教材分析: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了解其他排泄途径。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图片、视频,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推测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习惯。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生物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性特点,逐步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且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如观察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动画、图片等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学法:观察法、资料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合作探究

第四章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除复习要点

第四章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除复习 【复习新知】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______是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 由 (形成尿液)、 (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和 (排除尿液)组成 二、肾的结构 (1)位置:_______________。 (2)结构:由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的颜色比髓质的颜色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基本单位:_________,它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包括___________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 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 通过图示认识肾单位的结构:肾小体分布在皮质,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周围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三、尿液的形成和排除:尿的形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________________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是150升。 原尿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含有_______________。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肾小管时,全部的_______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余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约为1.5升。 尿液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含有葡萄糖、血细胞、大分子的蛋白质。 归纳:①原尿是在____________形成的,尿液是在_______形成的。 ②尿液中出现血细胞(血尿)或大分子蛋白质(蛋白尿)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病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若胰岛分泌正常)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病变 3. 尿的排出:尿首先通过输尿管到达 膀胱,当膀胱里的尿储存到一定量时,通过尿道排出尿液。 4.意义:①有利于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②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③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四、皮肤的结构 1.结构:包括________两部分,表皮包括_________。真皮内有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血管、神经。 2.皮肤的功能:有保护、感受外界刺激、调节体温、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3.汗液的形成:血液流经汗腺时,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等进入分泌部形成汗液。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练习题带答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练习题 1、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出汗 B.排尿 C.排便 D.呼出二氧化碳 2、尿液中的尿素来自于哪种物质的氧化分解?(??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3、下列人体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 )。 A.小肠 B.肾脏 C.大肠 D.输尿管 4、肾单位是由(?? )组成的。 A.肾小球和肾小囊 B.肾小球和肾小管 C.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D.皮质和髓质 5、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其中(?? )。 A.入球小动脉流的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流的是静脉血 B.入球小动脉流的是静脉血,出球小动脉流的是动脉血 C.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动脉血 D.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静脉血 6、原尿和尿液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肾小球和肾小管 B.肾小囊腔和肾小管 C.肾小管和肾静脉 D.出球小动脉和肾静脉 7、一昼夜间,肾小球的原尿滤出量是150升,而在同样的时间内,尿的排出量只有1.5 升,这主要是由于哪种成分被重吸收?(?? )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 C.水分 D.蛋白质 8、下列对排尿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排出废物 B.维持体温恒定 C.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D.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9、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原因是(?? )。 A.肾小球的滤过 B.肾小管的重吸收 C.肾盂贮存尿液 D.膀胱贮存尿液 10、某病人的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体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11、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 )。 A.葡萄糖、无机盐和水 B.水、尿素和无机盐 C.水、无机盐和蛋白质 D.水、尿素和蛋白质 1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的出球小动脉比入球小动脉中的大分子物质浓度(?? )。 A.高 B.低 C.相同 D.无法确定 13、血液透析是为肾失去功能的人进行排泄活动的一种治疗方式,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的(?? )。 A.肾小球滤过作用 B.肾小管重吸收 C.肾单位形成尿 D.汗腺排汗 14、某人的尿量是正常人的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这个病人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输尿管 15、人体内,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结构是(?? )。 A.肾小管 B.输尿管 C.尿道 D.出球小动脉16、人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随尿液排出。这部分水不一定会经过的部位是(?? )。 A.心脏 B.肺静脉 C.肾动脉 D.肾静脉 17、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氧气增加 B.养料增加 C.尿素减少 D.二氧化碳减少 18、某人划破了手指导致出血,伤口至少深至皮肤的(?? )。 A.表皮 B.生发层 C.角质层 D.真皮 19、皮肤的表皮属于(?? )。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神经组织 D.肌肉组织 20、构成真皮的主要组织是(?? )。 A.结缔组织 B.肌肉组织 C.上皮组织 D.疏松结缔组织 21、皮肤具有很强的再生功能,这与(?? )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有关。 A.角质层 B.生发层 C.真皮 D.黑色素 22、头上脱落的头皮屑是(?? )。 A.角质层 B.生发层 C.真皮 D.附属物 23、皮肤能经受一定的挤压和摩擦,是由于(?? )。 A.表皮角质层由数层角质化的细胞构成 B.黑色素细胞产生大量黑色素 C.真皮内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D.生发层能不断产生新的细胞 24、汗液的成分与尿液的成分中都含有(?? )。 A.水、无机盐、尿酸 B.水、无机盐、尿素 C.水、无机盐、葡萄糖 D.水、无机盐 25、常晒太阳,皮肤会逐渐变黑,这是因为(?? )。 A.黑色素细胞增生 B.黑色素增多 C.表皮的角质层加厚 D.真皮内血管增多 26、注射青霉素之前要先做皮试,做皮试的时候,会感觉特别疼,这是因为(?? )中有 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A.表皮 B.真皮 C.角质层 D.生发层 27、有的人喝酒之后脸色发红,这种生理变化发生在皮肤的(?? )。 A.真皮 B.角质层 C.生发层 D.皮下组织 B28、皮肤中与排泄有密切关系的结构是(?? )。 A.皮脂腺 B.汗腺 C.表皮 D.真皮 29、在汗液形成过程中,类似于肾单位中滤过作用的结构是(?? )。 A.汗腺导管和毛细血管 B.汗腺分泌部盘曲的细管和毛细血管 C.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 D.皮肤里的毛细血管 30、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水由呼吸系统排出 B.汗液的排出 C.蛋白质代谢终产物排出 D.皮脂腺的分泌 31、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起到滤过作用的结构是(?? )。 A.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B.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管 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内壁 D.肾小囊内壁和外壁 32、下列有关肾小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检测题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23 小题) 1.下列方式中,不属于代谢废物排出的是() A.通过皮肤排出汗液B.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C.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D.通过消化道排出粪便 2.下列关于泌尿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膀胱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肾小管对血液有过滤作用 C.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D.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3.正常情况下,尿液与原尿相比,主要区别是尿液中不含有() A.水B.葡萄糖C.无机盐D.尿酸和尿 素4.关于正常人体体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各部位体温有差异B.口腔温度高于直肠温度 C.人体体温固定不变D.人体体温在一天内的变化范围小于 3℃ 5.人体的血液流经肾脏时,每天大约形成180 升的原尿,但只有l.5 升的尿液排出体外,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如图中的() A.②③⑤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 6.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 1.5L,原因是肾脏哪一个结构的重吸收作用?()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小体 7.一个健康成年人血浆中的水(a)、无机盐(b)和葡萄糖(c)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该人大量饮水后尿液中各成分相对含量最接近于()

A.B. C.D. 8.正常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下列哪种物质的含量会增加() A.尿素B.无机盐C.葡萄糖D.蛋白质 9.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静脉与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成分相比较,肾静脉的血液中( ) A.氧含量减少,尿素等废物增多B.氧含量减少,尿素等废物减少 C.氧含量增多,尿素等废物增多D.氧含量增多,尿素等废物减少 10.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单位 B.肾单位由②③④组成 C.②中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 D.④把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入① 11.下列人体器官中,可形象类比为“血液净化器”的是() A.血管B.心脏C.肾脏D.肺 12.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图中①和②代表结构,③和④代表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大分子蛋白质经①过滤到②中 B.在健康人体内,肾小球末端和肾小管末端流动着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和尿液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知识点

一、排泄是指 、 和 等的排出体外的过程;粪便的排出 (属或不属)排泄。 二、泌尿系统和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填写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1、由图1可以看出,肾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脏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 流回血液,别一部分通过 收集暂时储存在膀胱中形成尿液。 2、肾单位由图2中的[ ] 、[ ] 和[ ] 三部分组成。 三、尿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 1、肾小球的 作用:(肾单位中的 和紧贴它的 起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 和 时,除 和 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 、 、 、 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 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 。 原尿和血液的区别:原尿不含 。 2、肾小管的 作用: 原尿流经 时,全部 、大部分的 和部分 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 中,剩下的 、 、 等就形成了尿液。 尿液与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不含 。 四、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 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 和 的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图1 人体泌尿系统结构图 图2 肾单位结构图

一、排泄是指多余的水、 无机盐 和 尿素等的排出体外的过程;粪便的排出不属排泄。 二、泌尿系统和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填写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1、由图1可以看出,肾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脏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肾静脉流回血液,别一部分通过输尿管收集暂时储存在膀胱中形成尿液。 2、肾单位由图2中的[③]肾小球 、[④] 肾小囊 和[⑤] 肾小管 三部分组成。 三、尿的形成主要与 肾脏 有关。 1、肾小球的 过滤 作用:(肾单位中的肾小球 和紧贴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 当血液流经 肾小球 和 肾小囊壁 时,除血细胞 和大分子蛋白质 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 水 、 无机盐 、 葡萄糖 、 尿素 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 肾小囊 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 原尿。 原尿和血液的区别:原尿不含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管 时,全部 葡萄糖 、大部分的 水 和部分 无机盐 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 毛细血管中,剩下的 水 、 无机盐 、 尿素 等就形成了尿液。 尿液与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不含葡萄糖 。 四、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 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 水 和无机盐 的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①入球小动脉 ②出球小动脉 ③肾小球 ④肾小囊 ⑤肾小管 ⑥毛细血管 图1 人体泌尿系统结构图 图2 肾单位结构图 肾动脉 肾静脉 输尿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德阳市通威第六中学:刘道金 1.教材分析 ⑴物理地位:本节课内容为普通初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第五章《人体内物质的排出》。 ⑵知识地位: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有3种:一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二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三是通过皮肤中的汗腺排出少量的水分、尿素和无机盐。第二种途径在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中介绍过。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要求为“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除过程”,因此本节介绍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主要内容。从知识内容的逻辑性和人体生理活动的顺序来看,本章是前四章内容的自然延续。本章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刚从小学升为初中生,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且基础知识不够多;在学习方法和认识水平方面还不够熟练;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由于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对一切都很好奇并会努力做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热情高,求知欲强,积极性高,学习潜力很大。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②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途径。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泌尿系统的结构,肾的内部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提高读图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肾单位的结构。 3、尿液的形成过程。 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课时安排 2节课时间

6、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参考书,关于人体内废物的排除课件 7、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的每日饮食和排泄切入,使学生由亲身感受认识到身体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的必要性,明晰排泄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和肾单位的示意图,增强学生对肾脏结构的直观感性认识。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资料分析”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利用动画视频演示尿液形成的动态过程,加深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突破难点。通过分析常规化验单推理病变部位。

七下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NO.12 复习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1.排泄指:人体内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或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代谢废物主要指、、、。 排泄途径主要排泄器官排出形式排出的主要代谢废物成分泌尿系统尿液 皮肤皮肤 气体水、二氧化碳 2.肾脏位于腔背面,腰部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一个肾脏由大约个肾单位组成。 3、.肾的结构 从肾脏的纵剖面可以看到,周围颜色 较深的部分是,里面颜色较 浅的部分是,髓质里漏斗 状的部分是。 4、【考点2】肾单位的结构 1)在图中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肾单位 3)肾小体主要分布在内,其中肾小球是个 球,肾小管弯曲细长,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在和内。 5、【考点3】尿的形成过程 1)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是怎样的? ()(颜色较深) () ()(颜色较浅)()

① 作用,在 中形成原尿。 ② 作用,形成尿液。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 和 不能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 等物质,都可以经过滤过到 内,形成 。 如果一个尿中含有血细胞和蛋白质,则此人的 可能发生了病变。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原尿中的全部 ,大部分 和部分 被送回血液。 2)原尿与血浆的区别:原尿中不含 ;与血液的区别是:原尿中不含 和 。 尿与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中不含 。 尿与血液的区别是:尿液中不含 。 6.【考点4】血液流入肾脏和流出肾脏的路线以及血液成分的相应变化是怎样的?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 → → →肾静脉 (流 血) 流 血 肾静脉与肾动脉相比较,肾静脉内血液成分有什么变化? 7.【考点5】泌尿系统的组成 8、尿液形成是连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与 有关。 9、正常人每天产生的原尿达150升, 排出的尿液 1.5升,主要原因 是 。 10.【考点6】人体排尿的意义? 1)有利于体内 随尿液 及时排出;2)对调节体内 的平衡,维持 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1.【考点7】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 作用: ( 组织) 作用: 表皮内 血管和神经 真皮内含有大量的 和 ( 组织) 真皮内含有丰富的 和 附属结构: 汗腺 、 皮脂腺 、 毛发 、指(趾)甲 2.皮肤的功能: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具有再生能力。 3、汗液的形成过程: ( )作用 ( ) ( ) ( )作用 皮肤

代谢废物排出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水由呼吸系统排出 B.汗液的排出 C.尿液的排出 D.皮脂腺的分泌 2.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起到滤过作用的结构是( )。 A.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B.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管 C.肾小球壁和肾小囊内壁 D.肾小囊内壁和外壁 3.下列物质中,能滤过又能全部被重吸收的是( )。 A.水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 4.血液进入肾脏后流经的途径是( )。 A.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肾静脉 B.肾动脉→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静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C.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静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D.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肾静脉 5.在正常情况下,尿液和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尿素 D.无机盐和水 6.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 A.血浆、原尿、尿 B.血液、尿、原尿 ` C.血液、原尿、原尿 D.血液、原尿、尿 7.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所含成分的不同是( )。 ①葡萄糖大量减少②二氧化碳含量降低③氧的含量降低④尿素的含量降低⑤氧的含量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③ 8.右图表示尿素在人体某结构内的浓度变化情况,请判断该结构是( )。 A.肾小球 B.肾小管 C.肾小囊腔 D.收集管 9.下列关于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明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 A.表皮的生发层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B.皮肤被划破后感到疼痛,说明已经伤到了生发层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 C.真皮内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柔韧而富有弹性 D.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参与体温调节 10.手掌和脚掌经常受摩擦出现“老茧”,这是由于( )增生后产生的。 A.表皮层 B.生发层 C.真皮层 D.角质层 11.同学们在参加劳动时,累得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具有( )。 A.感受刺激和排泄功能 B.降低体温和保护功能 C.调节体温和排泄功能 D.感受刺激和保护功能 12.多喝水、不憋尿有利于身体健康,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摄水多少都不影响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B.尿液太多、膀胱过度膨胀会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 C.排尿量过少会使废物在体内积累 D.尿素必须溶解于水中才能排出体外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 赛号:ZB-05 时间:2014、4、8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安排: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等。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这节课分为两课时,我所讲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包含的内容有“代谢废物的类型”、“排泄的概念”、“区分排泄和排遗”、“代谢废物排出人体的途径”‘‘泌尿系统的组成”等内容,为下一课时学习“尿的形成与排出”这一本章的难点打好基础。 2、说地位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科的内容是?生物圈中的人?。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之后,紧接着安排“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单元,有利于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这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内容之上的学习,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通过呼吸系统从空气中获取氧,再通过循环系统将这些物质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处。那么,人体细胞代谢后产生的废物如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就会通过各个系统排出体外,其中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由此可见,泌尿系统在本册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3、说联系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在本册书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学好这些知识,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4、说课标 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具体要求为: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人体的排泄途径;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其中,“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下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在开篇就安排了排泄的概念,但同学们仍然会对“人体排出粪便为什么不属于排泄”而有疑问,因而在此增加了一些问题的设置。例如:让学生思考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上传: 曾玉琇更新时间:2012-11-28 20:08:38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信丰三中曾玉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o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o说出肾的结构和特点。 o描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肾的结构和特点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 料的能力。通过有关肾的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能力和综 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o通过了解肾的结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o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重点难点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 学法指导 本课的重点是肾脏的结构和肾单位的组成,它们是后面学习泌尿排尿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给予足够的认识。 1.回顾日常生活中对肾脏的认识,并能与其俗名进行对接。 2.借助教材插图,教师多媒体课件,归纳出肾单位的结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简便 的材料尝试制作肾单位模型。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视频展示:2004年感动中国获奖者田世国捐肾救母, 思考:(1)尿毒症患者为什么要换肾? (2)肾脏有什么功能? (3)尿液来源于体内的哪种液体? 引入课题。激发学习欲望,营造良好的氛围。 1.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生命在于运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 这些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有哪些? 学生合作,阅读课本讨论,并从中找出答案,尝试归纳。 教师展示,提示泌尿系统的工作量最大,排出废物最多,是本节学习的重点。

废物形式途径 二氧化碳、少量的水气体呼吸系统 绝大部分水、尿素、无机盐尿液泌尿系统 小部分水、尿素、无机盐汗液皮肤 教师补充:排泄和排遗的区别。 粪便 排遗 废物 二氧化碳 尿素 排泄 多余的水 1.观察活动,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 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认识组成,同桌合作,完成讨论题。 全班交流。教师出示图片及正确答案。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输送尿液的器官 膀胱:贮存尿液的器官 尿道:排出尿液的器官 1.阅读图片,整体感知人体的肾脏,并与俗名相对应。 学生描述肾脏的形状、颜色。 教师介绍肾脏的大小,俗名。肾门、肾盂等概念。 5、认识肾单位的结构 学生阅读课本肾单位部分,结合教师多媒体课件,识图作答肾单位的结构: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2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个血管球。肾小囊是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肾小管弯曲细长,外面包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所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1.多媒体动态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学生观看探究,归纳特点。 Flash动画形象,直观、生动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学生探究,总结归纳。 血液肾小球的过滤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 形成尿液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圈中的人”一个一级主题。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内容之上的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部分内容“尿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探求新知前首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血液的组成,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关爱生命的情感。 (2)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八大系统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不久前刚刚学习了《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3)教学条件分析: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学校各教师已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更加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灵活。教师可使用传统的黑板,也可使用多媒体电脑和电子白板。图片、音频以及动态视频等普遍使用于教学中。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平塘县第二中学陈谋韵 教材分析: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了解其他排泄途径。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图片、视频,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推测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习惯。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生物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性特点,逐步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且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如观察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动画、图片等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学法:观察法、资料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提纲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知识点1、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它由肾单位构成,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通过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通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男性尿道还有排精的功能 肾静脉(静脉血) 肾动脉(动脉血) 知识点2、尿的形成和排出 1、肾脏的基本结构: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外形如蚕豆。从其纵剖面 图来看,周围颜色较深的部分是皮质,里面颜色较 深的部分是髓质,髓质力漏斗状的部分是肾盂。每 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 2、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 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 脉。肾小球及两端相连的入球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 是动脉血。 肾小囊: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 壁分内、外两层,內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 连,内外两层之间的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肾小管:弯曲细长,外面包围着由出球小动脉分 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分布在皮质和髓质里。

3、尿液的形成过程 (1)肾小球和紧贴它的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变成原尿):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归纳总结:(1)肾动脉流的是动脉血,肾静脉流的是静脉血。肾静脉含的尿素最少。 (2)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使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并且对肾小管有营养作用。出球小动脉中流出的血液经过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后,转变为静脉血。 (3)肾小球中的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需要经过2层细胞。 (4)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约有1.5升,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浆、原尿、尿液的共同成分:水、无机盐、尿素。区别: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子;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 5、其它排泄途径 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除了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外,也能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 汗腺分布于人的全身皮肤,在腋窝、掌心、足底分布较多。 汗腺结构分为分泌部和导管,分泌部在真皮和皮下组织内,产生的汗液经导管排到皮肤的表面。 其中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产生的尿素等废物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尿素由皮肤通过汗腺排出体外。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2)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2)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掌握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不同。 (4)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泌尿系统模型和有关泌尿系统组成视频,掌握泌尿系统组成知识。 (2)通过视频和动动手环节学习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肾单位的结构,认同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卫生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人体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 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讨论问题;动动手制作肾单位模型;观看视频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模型、新鲜猪的肾脏。 2.学生准备:预习阅读教材、准备线团、塑料袋材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却会排出很多的水。那么,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你做过尿常规化验吗?这项检查能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呢?

今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排尿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讲解 (一)排泄 教师讲述: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这些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个概念。 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知识拓展】粪便的排出也是排泄吗? 排遗是生物体将食物经口进入如胃、小肠等消化器官消化吸收后,排出不能消化的剩余废物的过程,如排便等。与排泄不同的是,排遗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不属于排泄系统。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师讲述: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泌尿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观察与思考】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组织同学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1)由图示可以看出,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注意观察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一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结论: (1)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肾动脉的颜色为红色,肾静脉的颜色为蓝色,肾的颜色为红色。推测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3)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肾动脉中的血液将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带到肾脏,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肾静脉则将已过滤的血液送往人体其他部位。 播放视频:《泌尿系统的组成》 接下来,我们通过观察新鲜的猪的肾脏,进一步认识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特点。 【动动手】解剖新鲜猪的肾脏 分组解剖猪的肾脏,指导学生观察它的外部形态和结构特点。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