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第九、十、十一、十二节
合集下载
下肢骨折及关节损伤【165页】

失血性休克(常达1000-1500毫升)
疼痛剧烈、压痛、胀肿、畸形和骨擦音和肢体 短缩、功能障碍。
X线片(拍片时包括近端的髋关节和远端的膝 关节)
注意合并伤、休克、神经、血管损伤
常见并发症
低血容量性休克 脂肪栓赛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 创伤性关节炎
治疗
股骨干骨折
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
3岁以下:Bryant架双下肢垂直悬吊牵引,3-4周。 骨折断端重叠1-2cm、轻度前外成角可接受,但 不能有旋转畸形
下肢骨折及关节损 伤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股骨颈骨折 第二节 股骨转子间骨折 第三节 股骨干骨折 第四节 股骨远端骨折 第五节 髌骨骨折 第六节 膝关节韧带损伤 第七节 半月板损伤 第八节 胫腓骨骨折 第九节 踝关节损伤 第十节 足部骨折
下肢骨折治疗的特点
复位要求要高,轴线对位尽量接近正常 固定时间较长 股骨骨折不易维持对位,需持续牵引治疗
对全身情况很差的高龄病人,应以挽救生命,治 疗并发症为主,骨折可不进行特殊治疗。尽管可 能发生骨折不愈合,但仍能扶拐行走
无明显移位的外展 “嵌插”型骨折
牵引或抗足外旋鞋:8~12周,防止患肢外旋和内 收,约需3~4个月愈合。 骨折在早期有错位的可能,故有人主张以采用内 固定为妥。
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股骨 --人体最长、最粗的管状骨
小粗隆下2-5厘米至股骨髁上2-5厘 米的骨折 全身骨折的4-6% 男性多于女性 30岁以下青年人最常见
解剖概要
股骨干骨折
解剖概要
股骨干是人体最粗、最长、承受应力最大的管状 骨。骨干的密质骨较厚,骨干中部松质骨较少。
股骨干的后侧有一粗线,供肌肉附着,对股骨干 有加固作用,可作为骨折复位对线的标志。
疼痛剧烈、压痛、胀肿、畸形和骨擦音和肢体 短缩、功能障碍。
X线片(拍片时包括近端的髋关节和远端的膝 关节)
注意合并伤、休克、神经、血管损伤
常见并发症
低血容量性休克 脂肪栓赛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 创伤性关节炎
治疗
股骨干骨折
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
3岁以下:Bryant架双下肢垂直悬吊牵引,3-4周。 骨折断端重叠1-2cm、轻度前外成角可接受,但 不能有旋转畸形
下肢骨折及关节损 伤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股骨颈骨折 第二节 股骨转子间骨折 第三节 股骨干骨折 第四节 股骨远端骨折 第五节 髌骨骨折 第六节 膝关节韧带损伤 第七节 半月板损伤 第八节 胫腓骨骨折 第九节 踝关节损伤 第十节 足部骨折
下肢骨折治疗的特点
复位要求要高,轴线对位尽量接近正常 固定时间较长 股骨骨折不易维持对位,需持续牵引治疗
对全身情况很差的高龄病人,应以挽救生命,治 疗并发症为主,骨折可不进行特殊治疗。尽管可 能发生骨折不愈合,但仍能扶拐行走
无明显移位的外展 “嵌插”型骨折
牵引或抗足外旋鞋:8~12周,防止患肢外旋和内 收,约需3~4个月愈合。 骨折在早期有错位的可能,故有人主张以采用内 固定为妥。
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股骨 --人体最长、最粗的管状骨
小粗隆下2-5厘米至股骨髁上2-5厘 米的骨折 全身骨折的4-6% 男性多于女性 30岁以下青年人最常见
解剖概要
股骨干骨折
解剖概要
股骨干是人体最粗、最长、承受应力最大的管状 骨。骨干的密质骨较厚,骨干中部松质骨较少。
股骨干的后侧有一粗线,供肌肉附着,对股骨干 有加固作用,可作为骨折复位对线的标志。
下肢骨、关节损伤讲义

左 股 骨 转 子 间 骨 折 术 前 - 男 , 岁
77
DHS 内 固 定 术 后
股 骨 转 子 间 骨 折 术 前 - 男 , 58 岁
DHS 内 固 定 术 后
转 子 间 粉 碎 性 骨 折 术 前 - 男 38 岁
DHS 内 固 定 术 后
第四节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系指小粗隆下2~5厘米至股骨
第六节 髌骨骨折
一、致伤原因及骨折类型
可因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 力如撞压、打击等多发生粉碎性骨折。间 接暴力常为膝屈曲位,股四头肌突然强烈 收缩而致髌骨骨折,伴有髌骨两旁腱膜撕 裂。如踢球、跌倒等发生的骨折多为横断 型或上、下极的撕脱。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膝关节积血,明显肿胀、疼痛,膝关 节活动困难,不能自动伸直。横断骨折 有移位时,可摸出骨折线及骨块间间隙。 陈旧性骨折有移位者,因失去股四头肌 作用,伸膝无力,走路缓慢,并可有关 节活动障碍。 X线照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股 骨 颈 经 颈 型 骨 折 - 女 , 79 岁
人 工 股 骨 头 置 换 术 后
股骨颈经颈型骨折术前-男,36岁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
股 骨 颈 经 颈 型 骨 折 术 前 - 男 , 41 岁
全 髋 置 换 术 后
股 骨 颈 基 底 部 骨 折 术 前 - 男 , 78 岁
DHS 固 定 术 后
2.常用的手术方法
(1)股骨上1/3或中上1/3骨折多采用 髓内针固定。此法具有术后不用外固定 及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 (2)股骨中1/3或中下1/3骨折,采用加压 钢板螺丝钉固定。 (3)开放性骨折可用外固定架固定。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术前-男,20岁
下肢骨关节损伤-教学课件

力等。
分类
根据损伤的类型和位置进行分类,包括膝关节、踝关节和髋关节损伤。
二、常见的下肢骨关节损伤
膝关节损伤
踝关节损伤
髋关节损伤
膝关节损伤包括韧带损伤、半月
踝关节损伤包括踝关节扭伤和骨
髋关节损伤包括髋关节脱位和骨
板损伤和软骨损伤。
折。
折。
三、诊断和治疗
1
诊断
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来确定骨关节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下肢骨关节损伤-教学课
件
在本教学课件中,我们将探讨下肢骨关节损伤的定义、原因、分类、预防和
治疗,以及康复期间需要注意的注意事项。
一、概述
定义
下肢骨关节损伤是下肢部位的骨头和关节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骨折、脱位、韧带损伤等损伤。
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运动或作业中不慎摔倒,扭伤或冲撞。其他原因还包括交通事故、跌落、暴、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方案将根据损伤的类型和程
度来确定。
四、预防和注意事项
1
预防
预防下肢骨关节损伤的方法包括按规范穿戴运动装备、避免过度训练、避免不良姿势、
加强肌肉锻炼等。
2
注意事项
患者需要注意手术后的护理、饮食和用药等问题。康复期间需要注意恢复过程的逐步控
制。
结语
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
早期治疗可取
遵守运动规范,锻炼身体,是预防下肢骨关节损伤
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在骨关节损伤发生后的48小
的最好方法。
时内进行治疗,将对康复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骨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临床医学骨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骨科学进展》
人民卫生出版社
分类
根据损伤的类型和位置进行分类,包括膝关节、踝关节和髋关节损伤。
二、常见的下肢骨关节损伤
膝关节损伤
踝关节损伤
髋关节损伤
膝关节损伤包括韧带损伤、半月
踝关节损伤包括踝关节扭伤和骨
髋关节损伤包括髋关节脱位和骨
板损伤和软骨损伤。
折。
折。
三、诊断和治疗
1
诊断
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来确定骨关节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下肢骨关节损伤-教学课
件
在本教学课件中,我们将探讨下肢骨关节损伤的定义、原因、分类、预防和
治疗,以及康复期间需要注意的注意事项。
一、概述
定义
下肢骨关节损伤是下肢部位的骨头和关节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骨折、脱位、韧带损伤等损伤。
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运动或作业中不慎摔倒,扭伤或冲撞。其他原因还包括交通事故、跌落、暴、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方案将根据损伤的类型和程
度来确定。
四、预防和注意事项
1
预防
预防下肢骨关节损伤的方法包括按规范穿戴运动装备、避免过度训练、避免不良姿势、
加强肌肉锻炼等。
2
注意事项
患者需要注意手术后的护理、饮食和用药等问题。康复期间需要注意恢复过程的逐步控
制。
结语
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
早期治疗可取
遵守运动规范,锻炼身体,是预防下肢骨关节损伤
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在骨关节损伤发生后的48小
的最好方法。
时内进行治疗,将对康复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骨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临床医学骨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骨科学进展》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下肢骨与关节损伤第八版课件

无移位的胫腓骨干骨折,可以采用小夹板或 石膏固定。
有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小 夹板或石膏固定。
不稳定的胫腓骨双骨折,可采用跟骨牵引, 克服短缩畸形后,再施行手法复位。
治疗
手法复位失败
严重粉碎性骨 折或双段骨折
污染不重开放骨 折
污染严重开放 骨折
切开复 位内固
定
钢板螺钉固定
髓内钉 固定
临床表现
1、外伤史,通常暴力很大 2、有明显的疼痛,弹性固定 3、患肢缩短,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4、臀部包块,为脱出的股骨头 5、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 6、X线检查 可了解脱位及骨折情况
X线表现
治疗
第1型的治疗 复位 Allis法 固定 功能锻炼 第2-5型的治疗
早期切开复位与内固定
第二节 股骨颈骨折 重点内容
股骨颈干角
股骨前倾角
病因与分类
股骨颈骨折(frature of the femoral neck)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 导致骨质量下降有关。
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股骨头下型 2、经股骨颈型 3、股骨颈基底型
病因与分类
按X线表现分
穿丁字鞋
下肢皮牵引
卧床6-8周 三个月扶双
拐行走 六个月正常
行走
治疗
内收型骨折 有移位骨折
65岁以上老人头 下型骨折
青少年的 股骨颈骨折
陈旧性骨折 畸形愈合
股骨头缺血坏死 或合并骨关节炎 Nhomakorabea手术治疗
闭合复位内 固定
切开复位内 固定
人工全髋关 节置换
第三节 股骨转子间骨折 熟悉内容
病因与分类
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均可致转子间骨折 骨折后股骨矩完整性未受到破坏,为稳定性
有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小 夹板或石膏固定。
不稳定的胫腓骨双骨折,可采用跟骨牵引, 克服短缩畸形后,再施行手法复位。
治疗
手法复位失败
严重粉碎性骨 折或双段骨折
污染不重开放骨 折
污染严重开放 骨折
切开复 位内固
定
钢板螺钉固定
髓内钉 固定
临床表现
1、外伤史,通常暴力很大 2、有明显的疼痛,弹性固定 3、患肢缩短,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4、臀部包块,为脱出的股骨头 5、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 6、X线检查 可了解脱位及骨折情况
X线表现
治疗
第1型的治疗 复位 Allis法 固定 功能锻炼 第2-5型的治疗
早期切开复位与内固定
第二节 股骨颈骨折 重点内容
股骨颈干角
股骨前倾角
病因与分类
股骨颈骨折(frature of the femoral neck)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 导致骨质量下降有关。
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股骨头下型 2、经股骨颈型 3、股骨颈基底型
病因与分类
按X线表现分
穿丁字鞋
下肢皮牵引
卧床6-8周 三个月扶双
拐行走 六个月正常
行走
治疗
内收型骨折 有移位骨折
65岁以上老人头 下型骨折
青少年的 股骨颈骨折
陈旧性骨折 畸形愈合
股骨头缺血坏死 或合并骨关节炎 Nhomakorabea手术治疗
闭合复位内 固定
切开复位内 固定
人工全髋关 节置换
第三节 股骨转子间骨折 熟悉内容
病因与分类
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均可致转子间骨折 骨折后股骨矩完整性未受到破坏,为稳定性
外科学第9版第61章下肢骨关节损伤

(一)非手术治疗
适应征:
•
较稳定的股骨干
骨折或软组织条件差 的病人。-牵引 • 3岁以下儿童则采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治 疗 复位及固定
(二)手术治疗
适应征: 非手术疗法失败。 合并同一肢体或其他部位多处骨折。 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老年人的骨折,不宜长期卧床者。 陈旧骨折不愈合或有功能障碍的畸形愈合。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
(二). 手术治疗
对于不稳定骨折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目的是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股骨矩的连续性,
矫正髋内翻畸形,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避免并发症。 内固定方法很多,可采用Gamma钉、动力髋螺钉、Ender 氏钉等。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无污染或污染很轻的开放性骨折。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治 疗 复位及固定
(二)手术治疗方 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多采 用钢板 、带锁髓内钉 、弹性
钉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外固定等。
钢 板 螺 钉 髓 内 钉 弹 性 钉 外 固 定 架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股骨远端骨折包 括股骨髁上骨折、股 骨髁间骨折和累及股
骨远端关节面的股骨
临床表现与诊断
6.影像学检查与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损伤MRI表现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6.影像学检查与关节镜检查
后交叉韧带损伤MRI表现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6.影像学检查与关节镜检查
内髁
ACL
外髁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示意图及关节镜下表现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适应征:
•
较稳定的股骨干
骨折或软组织条件差 的病人。-牵引 • 3岁以下儿童则采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治 疗 复位及固定
(二)手术治疗
适应征: 非手术疗法失败。 合并同一肢体或其他部位多处骨折。 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老年人的骨折,不宜长期卧床者。 陈旧骨折不愈合或有功能障碍的畸形愈合。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
(二). 手术治疗
对于不稳定骨折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目的是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股骨矩的连续性,
矫正髋内翻畸形,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避免并发症。 内固定方法很多,可采用Gamma钉、动力髋螺钉、Ender 氏钉等。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无污染或污染很轻的开放性骨折。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治 疗 复位及固定
(二)手术治疗方 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多采 用钢板 、带锁髓内钉 、弹性
钉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外固定等。
钢 板 螺 钉 髓 内 钉 弹 性 钉 外 固 定 架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股骨远端骨折包 括股骨髁上骨折、股 骨髁间骨折和累及股
骨远端关节面的股骨
临床表现与诊断
6.影像学检查与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损伤MRI表现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6.影像学检查与关节镜检查
后交叉韧带损伤MRI表现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6.影像学检查与关节镜检查
内髁
ACL
外髁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示意图及关节镜下表现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下肢骨关节损伤(骨伤科学课件)

三 伤因:
造成股骨颈骨折的伤因可区分为三种不同 情况。
1.老年患者:较多见,其主要原因为骨质疏松,自 身防御能力较差,反应迟缓,属生活性损伤如平地 滑倒等。
2.青、壮年患者:较大暴力致伤, 错位多明显,血 循环损伤也重。
3.疲劳骨折。
四 分类: (一)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头下型(易头坏死) 2.经颈型 3.基底型
(二)前倾角
下肢在直立位时,股骨头与股骨干不在同 一个冠状面上,股骨头居前,股骨颈向前倾斜 与冠状面形成一个角度,即前倾角。 婴幼儿:20º――30º 成人:12º――15º(女>男) 1、临床意义:为臀中肌提供一个在矢状面上 杠杆,使肌肉效能成倍增加,此杠杆臂越长, 为保持直立姿式所需的臀中肌越小。但过度前 倾,则有碍于髋关节的外旋活动,且易脱位。
二 病因和分类:
老年病人主要是大腿的摔伤,年轻病人主要是 强大暴力作用的结果(高处跌落,交通伤)。
分类:
(一)按骨折线的走行方向 稳定型――骨折线顺粗隆间线; 不稳定型――骨折线逆粗隆间线。
(二)Evans分类(Ⅰ-Ⅴ)
Ⅰ型:无移位的两片段骨折,稳定;
Ⅱ型:移位,小转子小片段,但内侧皮质(股骨矩)完 整,复位后稳定;
X片:关节周缘骨增生,关节腔狭窄、关 节面不平整,软骨下骨质硬化和囊变。
(三)关节周围钙化:骨化性肌炎。
第二节 股骨颈骨折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
解剖概要(见上述)
正常髋关 节X线片
Bryant三角底边缩短 股骨大转子顶端在Nelaton线之上
一 定义:
适应证:高龄,改善生活质量。
术后处理
一个合格的内固定应能容许患者早期活动,包括在 床上坐起及扶拐下地活动一般术后1-2周即可容许患 者扶拐下地如患肢负重时不感到疼痛,则可逐步扶拐 练习行走,直至骨愈合,再弃拐。
外科学-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第九、十、十一、十二节

外科学(第9版)
二、解剖特点
骨筋膜室 小腿的肌筋膜与胫骨、腓骨和胫腓骨间膜一起构成四个筋膜室。 由于骨折后骨髓腔出血,或肌肉损伤出血,或血管损伤出血,均可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
外科学(第9版)
三、分类及受伤机制
受伤机制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 分类 ①胫腓骨干双骨折; ②单纯胫骨干骨折; ③单纯腓骨骨折。 临床上以胫腓骨干双骨折为最多见
本章小结
小腿四个骨筋膜室:前侧、外侧、后侧骨筋膜室浅室、深室。 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经力的传导,多数合并后踝骨折。
本章小结
• Lauge-Hansen分类 • Ⅰ.内翻内收型 • Ⅱ.a.外翻外展型。b. 内翻外旋型。 • Ⅲ.外翻外旋型
• 踝关节韧带主要有三组: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下胫腓韧带
外科学(第9版)
六、治疗
跟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恢复距下关节的对位关 系和跟骨结节关节角,纠正跟骨变宽,维持正 常的足弓高度和负重关系。
跟骨骨折术前术后X线平片
外科学(第9版)
六、治疗
➢ 非手术治疗 ➢ 闭合撬拔复位疗法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微创切开复位解剖钢板、骨栓加压内固定 ➢ 关节融合术
第十节
踝部骨折
外科学(第9版)
一、概述
踝关节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体构成。 踝部骨折占成人骨折的7.6%
外科学(第9版)
二、分类
踝部骨折的分类
1.Ⅰ型内翻内收型
2.Ⅱ型分为两个亚型
踝
部
①外翻外展型
骨 折
的
②内翻外旋型科学(第9版)
三、临床表现
踝部肿胀明显,瘀斑,内翻或外翻畸形,活动障碍。 检查可在骨折处扪到局限性压痛。
Böhler角
外科学-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第一、二、三、四、五节

股骨干骨折
外科学(第9版)
二、病因
直接暴力:可由直接打击,车轮碾轧等作用于股骨,引起股骨干的横形或粉碎性骨折,伴 有广泛软组织损伤。
间接暴力:由高处坠落伤、机器扭转伤等暴力引起,常导致股骨干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周 围软组织损伤较轻。
外科学(第9版)
上1/3段骨折;中1/3段骨折;下 1/3段骨折。 不同节段骨折因肌肉牵拉移位 不同。 股骨干骨折移位的方向除受肌 牵拉的影响外,与暴力作用的 方向、大小、肢体所处的位置、 急救搬运过程等诸多因素有关。
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目录
第一节 髋关节脱位 第二节 股骨近端骨折 第三节 股骨干骨折 第四节 股骨远端骨折 第五节 髌骨骨折
目录
第六节 膝关节韧带损伤 第七节 膝 第十节 踝部骨折
目录
第十一节 踝部扭伤 第十二节 足部骨折
外科学(第9版)
全身情况差,合并有严重心、肺、肾、肝等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要尽早预防 和治疗全身并发症,全身情况允许后尽早尽快手术治疗。
外科学(第9版)
➢ 手术方法 闭合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术
六、治疗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
第三节
股骨干骨折
外科学(第9版)
一、概述
指转子瞎、股骨髁上这一段骨干的骨折 股骨干骨折占成人骨折的2.2%
外科学(第9版)
一、概述
包括股骨髁上骨折、股骨髁间骨折和累及 股骨远端关节面的股骨髁骨折。 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0.92%
股骨髁间骨折
外科学(第9版)
二、解剖特点
股骨远端包括股骨髁和股骨髁上,股骨内 外髁构成远端关节面。 股骨的两髁,与相应的胫骨平台形成关节。
X线平片
外科学(第9版)
外科学(第9版)
二、病因
直接暴力:可由直接打击,车轮碾轧等作用于股骨,引起股骨干的横形或粉碎性骨折,伴 有广泛软组织损伤。
间接暴力:由高处坠落伤、机器扭转伤等暴力引起,常导致股骨干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周 围软组织损伤较轻。
外科学(第9版)
上1/3段骨折;中1/3段骨折;下 1/3段骨折。 不同节段骨折因肌肉牵拉移位 不同。 股骨干骨折移位的方向除受肌 牵拉的影响外,与暴力作用的 方向、大小、肢体所处的位置、 急救搬运过程等诸多因素有关。
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目录
第一节 髋关节脱位 第二节 股骨近端骨折 第三节 股骨干骨折 第四节 股骨远端骨折 第五节 髌骨骨折
目录
第六节 膝关节韧带损伤 第七节 膝 第十节 踝部骨折
目录
第十一节 踝部扭伤 第十二节 足部骨折
外科学(第9版)
全身情况差,合并有严重心、肺、肾、肝等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要尽早预防 和治疗全身并发症,全身情况允许后尽早尽快手术治疗。
外科学(第9版)
➢ 手术方法 闭合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术
六、治疗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
第三节
股骨干骨折
外科学(第9版)
一、概述
指转子瞎、股骨髁上这一段骨干的骨折 股骨干骨折占成人骨折的2.2%
外科学(第9版)
一、概述
包括股骨髁上骨折、股骨髁间骨折和累及 股骨远端关节面的股骨髁骨折。 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0.92%
股骨髁间骨折
外科学(第9版)
二、解剖特点
股骨远端包括股骨髁和股骨髁上,股骨内 外髁构成远端关节面。 股骨的两髁,与相应的胫骨平台形成关节。
X线平片
外科学(第9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第9版)
三、临床表现
踝部扭伤后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活动踝关节疼痛加重。 检查可以发现伤处有局限性压痛点,踝关节跖屈位加压,使足内翻或外翻时疼痛加重。
外科学(第9版)
四、治疗
➢ 急性损伤应立即冷敷,以减少局部 出血及肿胀。48小时后可局部理疗, 促进组织愈合。
➢ 对反复损伤韧带松弛、踝关节不稳 定者,宜采用自体肌腱转移或异体 肌腱移植修复重建踝关节稳定性。
外科学(第9版)
六、治疗
跟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恢复距下关节的对位关 系和跟骨结节关节角,纠正跟骨变宽,维持正 常的足弓高度和负重关系。
跟骨骨折术前术后X线平片
外科学(第9版)
六、治疗
➢ 非手术治疗 ➢ 闭合撬拔复位疗法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微创切开复位解剖钢板、骨栓加压内固定 ➢ 关节融合术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后平片
第十一节
踝部扭伤
外科学(第9版)
一、概述
踝关节关节囊纤维层增厚形成韧带,主要有三组:①内侧副韧带;②外侧副韧 带; ③下胫腓韧带。
外科学(第9版)
二、病因
踝关节处于跖屈位,若遭受内翻或外翻 暴力,使踝部韧带过度牵拉,可导致韧带部 分损伤或完全断裂。
踝关节内外翻造成韧带损伤
Böhler角
外科学(第9版)
三、分类
Sanders分型 Ⅰ型骨折指无论有几条骨折线,但没有移位。 Ⅱ型骨折指后关节面损伤成两部分的骨折。 Ⅲ型骨折是指后关节面损伤分成3个部分的骨折。 Ⅳ型骨折是指后关节面损伤分成4个及4个以上的骨折块。 严重粉碎骨折,最大骨块小于3cm,称为跟骨骨性毁损伤。
外科学(第9版)
四、临床表现
在坠落伤后出现跟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足底扁平及局部畸形,不能行走。 检查跟部有局限性压痛,跟骨横径较健侧增宽。
外科学(第9版)
四、临床表现
传导暴力可致髋部骨折,脊柱骨折,切勿漏诊
外科学(第9版)
五、影像学检查
X线踝关节侧位和跟骨轴位平片
外科学(第9版)
五、影像学检查
骨折移位和骨折的形态
第十节
踝部骨折
外科学(第9版)
一、概述
踝关节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体构成。 踝部骨折占成人骨折的7.6%
外科学(第9版)
二、分类
踝部骨折的分类
1.Ⅰ型内翻内收型
2.Ⅱ型分为两个亚型
踝
部
①外翻外展型
骨 折
的
②内翻外旋型
分
类
3.Ⅲ型外翻外旋型
4.垂直压缩型
外科学(第9版)
三、临床表现
踝部肿胀明显,瘀斑,内翻或外翻畸形,活动障碍。 检查可在骨折处扪到局限性压痛。
外科学(第9版)
二、解剖特点
骨筋膜室 小腿的肌筋膜与胫骨、腓骨和胫腓骨间膜一起构成四个筋膜室。 由于骨折后骨髓腔出血,或肌肉损伤出血,或血管损伤出血,均可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
外科学(第9接暴力 分类 ①胫腓骨干双骨折; ②单纯胫骨干骨折; ③单纯腓骨骨折。 临床上以胫腓骨干双骨折为最多见
本章小结
• 由跟骨结节与跟骨后关节突的连线与跟骨前结节最高点-后关节突连 线形成的夹角称为Böhler角。
• 跟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恢复距下关节的对位关系和跟骨结节关节角, 纠正跟骨变宽,维持正常的足弓高度和负重关系。
本章小结
小腿四个骨筋膜室:前侧、外侧、后侧骨筋膜室浅室、深室。 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经力的传导,多数合并后踝骨折。
本章小结
• Lauge-Hansen分类 • Ⅰ.内翻内收型 • Ⅱ.a.外翻外展型。b. 内翻外旋型。 • Ⅲ.外翻外旋型
• 踝关节韧带主要有三组: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下胫腓韧带
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目录
第一节 髋关节脱位 第二节 股骨近端骨折 第三节 股骨干骨折 第四节 股骨远端骨折 第五节 髌骨骨折
目录
第六节 膝关节韧带损伤 第七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第八节 胫骨平台骨折 第九节 胫腓骨骨干骨折 第十节 踝部骨折
目录
第十一节 踝部扭伤 第十二节 足部骨折
外科学(第9版)
踝部韧带损伤的固定
第十二节
足部骨折
外科学(第9版)
一、概述
跟骨是足骨中最大的骨,以松质骨为主,呈不规则长方体而略有弓形。 跟骨后端为足弓的着力点之一。 跟骨与距骨形成距跟关节。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9%,占足部骨折的30.3%。
外科学(第9版)
二、解剖特点
由跟骨结节与跟骨后关节突的 连线与跟骨前结节最高点—— 后关节突连线形成的夹角称为 跟骨结节关节角(Böhler角), 正常时约为25°~40°。
外科学(第9版)
四、影像学检查
X线正、侧位平片
外科学(第9版)
四、影像学检查
骨折移位和骨折的形态
外科学(第9版)
五、治疗
先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后切开复位内固定。 无移位的和无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单纯内踝或外 踝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有移位的单纯内踝 或外踝骨折应手术治疗。 Ⅰ型骨折(双踝骨折)Ⅱ型骨折(三踝骨折) Ⅲ 型骨折,骨折移位且不稳定的均应手术治疗。
外科学(第9版)
六、治疗
无移位的胫腓骨干骨折采用石膏固定。
不稳定的胫腓骨干双骨折采用微创或切开复位, 可选择钢板螺钉或髓内针固定。
软组织损伤严重的开放性胫腓骨干双骨折,在 进行彻底的清创术后,选用髓内针或外固定架 固定,同时作局部皮瓣或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 不使内固定物或骨质暴露。
胫腓骨骨折髓内钉手术治疗
直接暴力致胫腓骨骨折
外科学(第9版)
外伤病史 下肢畸形:骨折专有体征
四、临床表现
注意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经力的传 导,多数合并后踝骨折。
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
外科学(第9版)
五、影像学检查
X线正、侧位平片
外科学(第9版)
六、治疗
胫腓骨骨干骨折的治疗目的 矫正成角、旋转畸形,恢复胫骨上、下关节面的平行关系,恢复肢体长度。
重点难点
掌握 股骨颈骨折、胫腓骨骨折的移位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髋关节后脱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熟悉 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了解 髌骨骨折、跟骨骨折、跟腱断裂和膝部韧带损伤的原因、临 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第九节
胫腓骨干骨折
外科学(第9版)
一、概述
胫骨位于皮下,前方的胫骨嵴是骨折后手法复位的重要标志。 胫骨干横切面呈三棱形,在中、下1/3交界处变成四边形。 在三棱形和四边形交界处是应力集中部位,易致骨折。 胫腓骨干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