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文旅游资源复习资料

广东人文旅游资源复习资料
广东人文旅游资源复习资料

第四章广东人文旅游资源复习资料

论云南旅游资源和特点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2007-02-05 14:14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发布时间: 2003-9-2 作者: 成功承办了'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比1998年增长49%。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多样性 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 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及答案(汇编)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番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后面。) 1、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季节性 B、可变性 C、价值的确定性 D、地域性 答案:C 2、下列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的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满足需要 B、环境限制 C、公平性 D、抑制大众旅游的发展 答案:D 3、下列关于会展旅游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团规模大 B、消费档次低 C、停留时间长 D、季节性不明显 答案:B 4、根据旅游活动的性质不同,旅游资源可分为[ ]。 A、有形的旅游资源和无形的旅游资源 B、现实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资源 C、观赏型、运动型、休(疗)养型、娱乐型、特殊型旅游资源 D、场所吸引物、事件吸引物、其他吸引物 答案:C 5、下列属于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的是[ ]。 A、“中国十大名胜”评选 B、层次分析法 C、“三三六”评价法 D、黄辉实“六字标准”评价法 答案:B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6、主题公园 答案: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技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介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之间的边际旅游资源,是信息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 7、次生形象 答案:游客有了旅游的动机并要去旅游时,有意识地收集有关各备选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比较选择形成的形象认识。 8、旅游市场调研

旅游资源学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自然旅游资源: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能被旅游业所利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 2褶皱景观和节理断层:褶皱景观是指岩层在手水平压力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地壳的岩石受力作用后发生变形,当所受之力超过岩石本身固有的强度时,其连续完整性被破坏,形成断裂构造,即节理断层构造。 3自然保护区:指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資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珍惜植物群落、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地区和重要的水資源等,划出界限,并加以特殊保护的地域。 4.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古人类文化遗址:指从人类发展到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活动历史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部落遗址等。 6.旅游资源: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现在和将来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客体。 7.民俗:是历代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风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像,是区别不同民族或社会群体的重要依据之一。 8.旅游心理感知容量:是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的条件下,或者旅游者感觉不适的临界状态时,旅游地所能客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9.旅游人文环境:指能使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获得知识,启迪思维的外部环境。 10.旅游资源空间客量:是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及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空间所能客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人文旅游的特点

人文旅游的特点: 1.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如山岳景观是由高耸挺拔的山体与林地、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一些气象、天象景观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彩虹、夕阳、佛光等,都是阳光光线与一定质量的大气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景观形成因素都有相对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条件的满足。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古村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由多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如风水、地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如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如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由于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如西湖风景区虽然以湖泊为主,但还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桥等一系列资源类型。这些资源类型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发中都应服从于一致的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到协调统一。 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都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貌、海陆位置等)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自然旅游资源出现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观、温带大陆内部的荒漠景观、南极的冰原景观等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地表区域。其次,由于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在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风格各异的文化活动、风俗习惯、村镇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总结word参考模板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第一章 1.旅游资源概念:①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②“旅游资源”是环境中的具有突显价值的环境物质。广义——具有吸引功能的客体狭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无限化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注:①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诸多特征是由旅游资源的特征所影响的。 内涵:②1)、强调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吸引功能是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为根本的特征,也是旅游资源的核心所在。 2)、强调旅游资源的作用对象——旅游者 3)、旅游资源是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根本目的在于谋求其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 2.旅游资源的形成: 自然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自然旅游资源是指由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动植物等)相互作用,长期演化而构成的有规律的典型的综合体,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自然旅游资源形成受地球圈层、地质构造、水文侵蚀、气象气候、生物等的发展和变化的影响。 (1)地球的圈层结构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 (2) 自然地理要素地域组合和分异规律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形成、演变和分布 (3)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本底 (4)地球水体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构景环境和素材 (5) 气候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区域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 (6)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赋予自然旅游资源以活力 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吸引力,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是历史现实与文化的结晶。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不仅受历史遗存、文化地域差异、宗教、市场需求、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1) 深厚的历史遗存 (2)显著的地域文化差异 (3) 深刻的意识形态影响 (4)动态的市场需求 3.旅游资源的特征: 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区域独特性不可移置性群体组合性 旅游资源的时间特性:季节性时代性 旅游资源的经济特性:价值不确定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开发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和增值性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观赏性启迪性 4.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类别的工作过程。 旅游资源分类原则:异同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原则 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1)成因。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与过程。 (2)属性。指旅游资源的性质、特点、存在方式、状态等。 (3)功能。指能够满足开展旅游与休闲活动需求的作用、效能。 (4)时间。指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据此可将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旅游资源学考试重点(参考)

名词解释: 1.革命遗址:近百年来与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或革命先进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纪念地纪念物或其遗址。 2.宝城宝顶: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一种形制,是在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穹隆顶宝顶。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清朝的宝城宝顶多为椭圆形。 3.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 4.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具有能满足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求和特殊的心理需求功能的气象景观和气候条件。 5.革命遗迹:曾经在某一地点发生革命事件,原来的遗物和建筑物经过战争已经不完全或不存在,但还有遗迹的准确地点可查。 6.风景名胜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7.黄肠题凑:P147是古代帝侯贵族的一种墓葬形式,始于上古,兴盛于汉。汉代帝侯之墓的椁多用黄心柏木垒嵌而成,称作“黄肠题凑”。 8.自然旅游资源:是在亿万年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之中形成的、能使人产生兴趣的、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 9.革命旧址: 10.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法:P272是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对旅游资源作出定性的评价或分级,一般无具体数量指标。 11.崖洞葬:亦称崖墓葬、悬棺葬等,是流行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葬俗,利用自然崖壁平台、洞穴、缝隙安放棺木。 简答: 1.旅游资源的动态分类有什么意义? 答:①分类可以使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化、系统化,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提供方便②分类过程是人们加深对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过程③掌握其特点、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保护及科学研究服务。 (1)把旅游资源从固定不变的形象转变为生动活跃,可以变化,可以改造(乃至可以残遭破坏)的事物形象,从而增加了旅游资源给人的活力感。 (2)把旅游资源与旅游者心理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不同旅游者的爱好和追求不同,他们的旅游目的和动机不同。动态分类可为旅游者提供更具体详尽,正确可靠的资源信息。 (3)把旅游资源与开发者和经营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旅游开发者可以根据旅游资源的性质、动态以及旅游者的要求,确定开发方向、开发战略及具体项目的开发利用办法。 (4)动态分类可以使人们认识到旅游资源的可改造性与客源市场的可调节性这二者的统一协调,以缩短新旅游区的开发期,稳定和延长老旅游区的旺盛期,使旅游事业长期处于繁荣昌盛的局面。 2.丹霞地貌景观的形成及其特点与分布?P50 答:丹霞地貌是由一系列硬度较小、易受风化的红色沙砾岩,在风化剥落、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作用下,所形成的丹岩赤壁及有关地貌形态。 特点——①山体呈红色、褐色②顶平坡陡、奇峰异石③峰壑交错、丹山碧水 分布——我国丹霞地貌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西、广西北部、湘南、云南、贵州、四川、甘肃、河北等地,已发现三百五十多处丹霞地貌。 3.风景河段与漂流河段的选择与特点?P60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考试复习知识点范文

一、简答或论述(20+20) 1、为什么旅游业是一项很脆弱的产业? 答:(1)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在于它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在于这些旅游资源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能否使旅游者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在于旅游客源的人们对这些旅游资源的了解和感知。 (2)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国民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依赖于相关行业和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协调发展。 (3)旅游业具有外向性。现代旅游业是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的人际交往活动,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或涉外性。政治稳定、区内外联系便捷,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4)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旅游要进行长途跋涉和很多户外活动,对天气有一定的要求,人体最感舒适的温度一般在18-26摄氏度,气温太低或太高不利于外出旅行;暴雨、台风等也会对户外活动产生干扰。当然,游览人文旅游资源受季节的限制较小。 (5)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对旅游业的冲击很大,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如2003年北京SARS、2008年“5.12”大地震等,都对相关地区的旅游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 3、旅游区位论涉及五个方面的概念:地理区位、资源区位、经济区位、市场区位和交通区位。 P17 (详细了解) ①①地理区位,一方面是指旅游目的地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是由于地域分布规律,形成的千差万别的地域特征。 ②②资源区位,一方面是旅游目的地资源本身的竞争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目的地开发的规模和档次,当然也 影响到旅游目的地对于客源的吸引力和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另一方面,是旅游目的地资源与周边一定距离其他目的地资源的竞争与合作可能性。 ③③经济区位,是指旅游目的地在其所处的行政单元中所居的经济位次,包括经济实力、对外资的吸引力以及国家政策的 支持强度等。旅游开发的本质是一种经济活动,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保障,处于不同经济区位的旅游目的地,在开发过程中,得到的经济支撑很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导致开发结果和发展速度的显著差异。 ④④市场区位,由于距离衰减规律的作用,游客的游览空间存在很强的局限性,即便是现代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空间距 离的不可灭性仍将客观存在。 ⑤⑤交通区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也就是交通区位。具体到旅游交通区位而言,主要指旅 游目的地本身对外交通条件以及与周边重要客源地的交通连接关系。 4、 5、空间布局理论应用于旅游规划,主要体现在三种开发模式上,即据点式开发模式、点轴式开发模式和网络式开发模式。 P19(详细了解) ①据点式开发模式,也称增长极开发模式。它是以某旅游城市或著名旅游景点为龙头,带动周边景点区域的旅游开发。这里的点是一定区域内的著名旅游景点或旅游城市。增长极开发模式适用于区域旅游开发的初始阶段,或经济的稀疏区、经济不发达地区 ②点轴式开发模式,是以点轴为主线的条带式开发模式。这里的点是前述的主要旅游景点或旅游城市,所谓的线是指线状基础设施。凭借线将各个点有机地联系起来便成了点轴系统。这种开发模式主要适用于区域旅游开发的中期,或旅游资源相对呈带状分布的地区 ③网络开发模式,在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或经济重心区,交通发达,城市密集度较大,旅游需求旺盛,众多旅游景点和旅游带建设全面启动,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空间体系——旅游网络。这种开发模式适用于大都市连绵区,城市群周边的旅游开发。 4、为什么滨海旅游深受旅游者的喜爱? 答:(1)有益健康。保健一直都是一种主要的旅游动机。海水中富含钠、钾、碘、镁、钙、氯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尤其是碘的作用日益受到世人的重视。滨海空气中除较多地含有这些元素之外,氧和臭氧的含量也较多,因而对人体健康有利。 (2)气候宜人。由于水的比热大于陆地,因此滨海地区气温变化幅度较小,一般冬暖夏凉;另外,滨海环境比较舒适,空气洁净清新,阳光也比较充足,且紫外线较多,是“日光浴”的极佳场所。 (3)景色优美。滨海地区景色优美,适合休闲、观光、旅游。 (4)运动健身。海滨除了是理想的浴场外,还可举行冲浪、帆板、赛艇、潜水、垂钓以及排球、足球等多种娱乐性、运动性、直接参与性强的水上及沙滩运动。 (5)海鲜美食。滨海地区可提供海鲜等多种可口的食品,是美食旅行的好去处。 5、客源地对于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闲暇时间和个体特征。 P109(详细了解各要素)

旅游资源学复习Word版

旅游资源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自然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能被旅游业所利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 2.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3.古人类文化遗址即史前人类活动场所是指从人类发展到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活动历史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部落遗址等。它们反映了人类起源的某种独特性质,不仅是人们探索生命起源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的重要实证,而且对旅游者有一种奇妙而神秘的吸引力。 4.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涌出地表的自然景观。 5.旅游资源调查是服务于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资源整合利用和旅游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期基础工作。 6.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某些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自身的价值及其外部开发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剖析、评判和鉴定的过程。 7.旅游资源规划是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总体布局、项目具体方案和具体实施。 8.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9.旅游心理感知容量是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的条件下,或者旅游者感觉不适的临界状态时,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10.旅游生态容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至于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11外营力又称外动力。由地球以外所产生的改变地表形态、地壳结构构造和地壳岩矿成分的动力。 12.旅游业是指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为目的,为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13.内营力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水平挤压力,可以造成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这种强大的力来自地球内部。 14.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15.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更多地表现出经济和文化的功能。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文本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刘旭光 内容提要:人文旅游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由此出发来考察甘肃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旅游甘肃资源当代价值 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 这就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这种多层次性使得以下一些因素必然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一、自然。这个自然并不因为其美而成为旅游资源,而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它可以不美,但它必须饱含意蕴;二、风土人情。这是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的形态,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说到底,必须是独特的;三、宗教生活、艺术、历史遗迹、奇特建筑等体现着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与民族性格的物质形态。

以上因素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让我们从这种基础出发,对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从而揭示其人文历史价值及当代旅游价值,并从当代人观游需求的角度对它的资源进行提炼。 二、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与历史根基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其东部(通常称为陇东地区)的天水、庆阳与平凉地区,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渭河与泾河穿过该地区,气候较为温润。南部为陇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秦岭与岷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因此多山而险峻,也是连接四川与陕甘的必经之路,在文化也是也是连接藏汉的中间地带。陇中地区是以兰州为中心,由渭河、洮河、黄河三河谷地为主体的地区,干旱少雨,但却处于中心,北接河西走廊,东连陇东,西通青海。甘肃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藏、回、土、东乡、保安等民族聚居于此,此地以高原风光胜,以民族文化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地区有深厚的根基。陇中往北为河西地区,该地区延河西走廊展开,地貌丰富,高原、大山、冰川、草场、大漠、戈壁、绿洲相间而布,此地区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自古是汉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结处,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再向北是酒泉与敦煌地区,地处温带荒漠,地貌以沙漠与戈壁,还有绿洲为主。从地理上讲,甘肃省是一个从南向北,从亚热带向温带荒漠逐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1、丰富多样,种类齐全 2、绚丽多彩,独具特色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 4、各大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区域型的典型主题 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作用: 经济: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3、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别 社会文化: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世界和平 3、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对目的地的消极影响:经济上,有可能引起物价特别是地价的上涨 环境上,可能造成人口拥拥挤、交通堵塞,加大当地空气、噪声、水 质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社会文化上:干扰当地人的生活,对当地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留下 潜移默化的影响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1、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或供应者 2、旅游产品的使用者或消费者 3、狂热交换的旅游产品 4、价格 入境旅游市场特点:我国国际空日元市场的市场格局转为亚洲国家为主。 停留时间较长,人均天消费量较高 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旅游外汇增速快于入境旅游人次增速 国内旅游市场特点:1、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短程旅游比重大 3、旅游活动形式以散客为主 4、旅游消费水平低 国内旅游发展趋势:旅游消费水平还会继续提高,旅游的地域分布将向中西部扩展

出境旅游的特点:1、出境旅游规模持续增长 2、因私出境旅游者比例不断增大 3、亚太地区一直是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4、出境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支出额大 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出境旅游市场将会持续成长,出境旅游人次将会继续增加,而且出境旅游的人员范围和旅游目的地也将会继续扩大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资源的认知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诸多特征是由旅游资源的特征所影响的。 旅游资源概念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这一定义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基本一致,即“所谓旅游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广义——具有吸引功能的客体 狭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 无限化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旅游资源的内涵 ?1)、强调旅游资源对游客产生的吸引功能——最基本属性 这是其理论核心。其范围包括自然、人文、社会环境中的所有因素;有形物质和抽象精神因素。 ?2)、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开发对象,是旅游产品的来源——经济属性 它从经济、技术角度提出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旅游资源一般都要经过开发才能为旅游者消费;多数国家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旅游事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 ?3)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非经济属性 旅游资源的特征 ?1、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 ?1)广泛多样性,造成了对旅游资源边界无法界定,要求我们用新资源观去发现新的旅游资源或传统旅游资源新的使用价值。 ?2)区域性特点,旅游资源受特定环境影响与制约,被移植后或变异或不再是旅游资源。 ?只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事物和因素才能够成为旅游资源。 ?应选择开发具有地方风格、突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 ?3)独立性和垄断性特点,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意味着资源的可模仿性极差,它难以模仿或复制。(不可移置性) ?4)群体组合性:旅游资源之间、旅游资源与环境之间存在内在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孤立的单个景物,往往很难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即使资源的品位很高,也会影响其对游客的吸引力。 ?旅游资源景象组合在种类上有资源性质相同的同类组合和资源性质不同的综合组合。旅游资源组合越好,其吸引力越大。这要求聚集开发。 ?2、旅游资源的时间特性:季节性、时间性 ? 3 、旅游资源的经济特性:价值不确定性 ?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试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 1.旅游资源调查从其实践的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数据整理阶段。 2.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中的三区分别是服务区、娱乐区、自然区。 3. 分析开发地区位状况主要从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旅游区位。 4、旅游项目的更新与创新,都必须遵循一个总体原则,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组合战略中,4P理论的组合要素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是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其中区域发展目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实质性主体;旅游区的发展功能则是由发展目标决定的内在功能;旅游区发展形象是发展目标的外在表现。 8、根据旅游者的来源地不同可以将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分为本地客源市场、国内客源市场和国外客源市场。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建设施工条件、区位条件、客源条件和投资条件。 10.旅游形象制胜战略的内容包括旅游形象设计和旅游区形象推广。 11.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产生的效果,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估大致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12.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医疗保健和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等内容。 13.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可以简单地用“旅游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供给”模型来描述。 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是分别对旅游项目、旅游功能、旅游形象等三方面加以设计 15、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原则包括:突出分区的原则、集中功能单元、协调功能分区原则、合理规划动视线、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6.有人预测,主题公园将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17、.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和旅游区位。 18、按属性组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周游型和逗留型。 19、旅游资源概查以定性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分布和开发程度。20、所谓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资源吸引力、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生态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但是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2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以及概率分析 22、生态环境保障体系规划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其二是对旅游者规模和新歌的控制。 23.影响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三个因素是: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旅游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1.旅游资源特征:①时间性(时间特征)②美学体验性(功能特征)③多样性和综合性(组成特征)④地域性(分布特征)⑤稀缺性(赋存特征)⑥永续性与不可再生性(利用特征); 2.原生性旅游资源:①山川风光②生物景观③气候资源④文物古迹⑤传统民族风俗习惯和风情⑥传统风味特产; 3.萌生性旅游资源:①现代建筑风貌②现代体育文化科技吸引及趣处③社会新貌与民族新风尚④博物馆与展览馆 ⑤名优新特产及美食购物场所⑥自然力新作用遗迹⑦人工改造大自然景观; 4.重要的七种造岩矿物:①正长石②斜长石(二者又统称长石类矿物)③石英④角闪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角闪石)⑤辉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辉石)⑥橄榄石⑦方解石; 5.晶体定义:指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金刚石、石墨、食盐); 6.非晶体:指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玛瑙、琥珀、高岭石); 7.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金刚石,石墨); 8.摩氏硬度计 9.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风化破坏阶段,搬运..,沉积..,成岩作用阶段; 10.成岩作用定义: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经过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松散沉积物,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及其他变化和改造,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叫做成岩作用; 11.成岩作用的过程和形式:①压固作用②脱水作用③胶结作用④重结晶作用; 12.沉积岩的构造: ①层理构造:沉积物在垂直方向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 ②层面构造:沉积岩层上保留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 ③结核构造:岩层内某一种物质的富集,似球状团块状,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时显的差异。 ④生物遗迹构造:生物化石的保留。 13.变质岩的片理构造:①板状构造②千枚状..③片状..④片麻状..⑤条带状..; 14.断层组合形式:地垒(上凸)、地堑(凹陷)、叠瓦式断层(阶梯断层); 15.经向地带性景观变化:形成了从森林—草原—荒漠; 16.地文景观的旅游功能:①审美功能②科考、科普教育功能③探险运动与康体健身功能④文化旅游功能 ⑤作为旅游商品或旅游商品材料; 17.五岳:恒山(山西),泰山(山东),华山(陕西),嵩山(河南),衡山(湖南); 18.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山西,四川,安徽,浙江); 19.佛光较多的地点:峨眉山(最多),庐山,九华山,黄山; 20.四大道教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 21.地下沉积形态:石笋,石钟乳,石柱,石花,石莲花,石幔,边石坝等; 22.岛礁按成因分为:大陆岛、冲积岛、火山岛、珊瑚岛(礁)。 23.泉水按水温分为:冷泉(22°以下)温泉BDB(22°~37°)热泉(38°~43°汤)高热泉(43°以上汤); 24.风景游憩林分为:CAA林地,CAB丛树,CAC独树;林地功能:观赏、休闲、疗养。森林公园:休闲、度假。 25.海市蜃楼多发地:海湾、沙漠、山顶。如威海蓬莱阁(次数最多、最奇幻)、连云港海州湾、渤海长岛、北戴河东联峰山、庐山五老峰、塔克拉玛干沙漠; 26.云雾景观:雨凇、雾凇、云海。雾凇发生地如,吉林松花江畔、黑龙江伊春库尔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雾凇。 27.四大避暑胜地:庐山、莫干山、北戴河、鸡公山; 28.避寒胜地:海南三亚、云南西双版纳、广西北海; 29.园林游憩区按所有者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风景区园林;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第七讲人文旅游资源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别和内涵 [教学重点] 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别与内涵 [教学难点] 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价值如何通过旅游开发外显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对比分析 复习前面讲述的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分类 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的特点:整体性、地域性、可创性、易损性 根据基本成因和属性划分,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天然赋予的、具有美学、科学意义的自然遗产。 一、人文旅游资源概念 1、概念:所谓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中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为有意识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人为性、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的特点。 1、人为性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为适应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人为建造的,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人类社会科技、生产方式、文学艺术等的结晶和体现,是人类发展史的载体,是研究人类发展史的主要资料。 2、时代性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因此,人文旅游资源的产生与它的时代有关,体现了当时的科学水平、生产能力、审美标准和道德风范。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资源的性质、风格和建筑方式是不同的,具有鲜明的社会时代性。 3、民族性 人文旅游资源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特征,不同民族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很大区别。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各民族都形成有各自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

旅游资源的特点

旅游资源的特点: ①多样性②吸引力的定向性③垄断性④易损性⑤可创新性 旅游业的特点:1综合性产业2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产业3。政策性较强的产业4。脆弱性产业。旅游活动的要素 1.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 2.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 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1.旅行目的(消遣型,因公差旅型和因私事物型三大类型)。2.运输价格 3.旅行距离4.旅行偏好和经验 旅游企业的类型1。直接旅游企业2间接旅游企业。 旅游景点的类型 1.按照旅游景点的设立性质,可将其划分为商业性旅游景点和公益性旅游景点。 ①商业性旅游景点是投资者完全出于营利目的而建造和经营的旅游景点,因而这类旅游景点纯属企业性质,②公益性旅游景点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出于社会公益目的而建造和营理的旅游景点。2.按照旅游景点所依赖的吸引因素的成因可 将其划分为自然旅游景点和人造(人文) 旅游景点。3.按照旅游景点所含内容 的复杂程度,可将划分为单一型旅游景 点和复合型旅游景点。4.按照旅游景 点的内容或表现形式,可将划分为①古 代遗迹②历史建筑③博物馆④美术馆 ⑤公园和花园⑥野生动物园区⑦主题 公园⑧早期产业旧址5.按照旅游景点 的质量等级进行类别划分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生理, 安全,爱的,受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①身体方 面的动机②文化方面的动机③人际方 面的动机④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⑤ 购物方面的动机,其中最主要的三种心 理类型,依赖性②冒险性③中间型 游资源分类;(根据内容性)1。 自然旅游资源2。人文旅游资源3社 会旅游资源(根据本身再生性)1。 可在生性,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根 据存在状态)现实的,潜在的旅游资 源(根据品位或级别)世界级,国家 级,省级,市(县)级旅游资源 旅游业的构成:三大支柱”①旅行 社②交通客运③住宿㈡“五大部门①旅 行社②交通客运③住宿④旅游景点⑤ 旅游管理组织㈢我国旅游业的基本构 成:①交通运输②旅游景点③住宿服务 ④餐饮服务⑤旅游纪念品/用品零售部 门⑥娱乐服务⑦旅行社⑧旅游行政机 构和旅游行业组织。 消遣性旅游者:①人数多,比重大 ②出游活动的季节性强③拥有较大程 度的选择自由④对价敏感.因公差旅型 旅游者(1)出游频率高(2)出游活动无季 节性(3)出行活动的自由度小(4)消费水 平高(5)价格敏感度低 旅游交通的主要旅行方式: 汽 车,航空,铁路,轮船※我国国际旅 游局1982年8 目前世界旅游组织有将近500个成 1841 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 租火车的方式,这次旅游活动的参加者 多达570人,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与 1841年的活动相比1845年的商业性尝 试的组织特点:1.商业性 2.长途过夜 3. 编写指南 4.导游服务. 旅游的影响:经济影响,社会文 化影响,环境影响.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 1、旅游资源概念:凡能激发起旅游者动机,并能产生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的自然的、人工的和精神的事物和现象。 2、旅游资源的特征:①多样性。指总体上类型的丰富多样。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多样性。②美学观赏性,旅游资源价值最大、最普遍的意义体现在美学观赏性。主要是外在美感、气势,其次是内在的美学。③区域分异性,这是旅游地理学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异决定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民俗)、历史背景(古、今政治、经济、文化)。④时效性即资源与时间的关系。(一是指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随时间的推移在改变,美感变好与变坏、规模大与小等;二是指某些资源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或时节才能出现;三是某些旅游资源随着区域气候的季节性节律变化,在不同时节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有时甚至完全不同的特色。)⑤要素组合性:自然资源的组合、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组合、人文资源的组合。⑥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出售观赏、体验权 3、分类的概念:通常所谓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它是根据分类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的一种逻辑方法。它是以比较为基础,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其共同点归并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这就是分类。 4、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就是根据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和差异性,按

照一定的目的和需要将旅游资源进行集合归类。 5、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①同质性原则:即根据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区分出较大的类别,也就是把具有共同属性的旅游资源划归一类。同级同类的旅游资源应该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②差异性原则:较大类别的旅游资源,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划分旅游资源类型的必要条件。人们就是根据差异性划分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③递次性原则:根据同质性依次划分出不同的级别的类型。大类、基本类型;大类、亚类、小类。 6、旅游资源分类方案:最普遍的二分法和三分法 二分法:(1)自然旅游资源:①地质(岩石、化石、地层、构造遗址、地震灾害遗址);②地貌(山地、峡谷、喀斯特、风蚀风积景观、冰川遗址、火山熔岩、黄土景观、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他地貌); ③水体(冰川、湖泊、瀑布、泉、海洋、其他水体);④气象气候与天象(气象、气候、天象)。⑤动植物(植物、动物、动植物园);⑥综合景观(自然保护区、田园风光、其他综合景观)。 (2)人文旅游资源:①历史古迹(古人类遗址、古战场遗址、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他古迹);②古建筑(防御工程、宫殿、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瞭望观赏建筑、起居建筑、其他建筑);③陵墓(帝王陵墓、名人陵墓、其他陵墓);④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游憩园林);⑤宗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⑥城镇(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⑦社会风情(民俗、购物);⑧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

旅游资源开发复习提纲

07 旅管 510宿舍共享 2010 旅游资源与开发 一 填空题(15题 每题1分 共15分) 1、按照瀑布的成因及本质特征,可分为 构造瀑布 、 堰塞瀑布 、差异侵蚀瀑布、克斯特瀑布、悬谷瀑布等类型。 2、资源开发遵循的一般原则包括保护性原则、 特色性 原则、经济性原则和 市场导向 原则。 3、西安翠华山天池是由于地震诱发的山崩形成的,是一种 堰塞 湖;在热带石灰岩富集的地区,形成个体比较高大的石芽排列如林,称之 石林 4、蜃景又称海市蜃楼,是罕见的天气奇观之一,它的出现通常有两个特点:一是 在同一地点重复出现 ,二是 出现的时间相对稳定 5、我国的 昆曲 、 古琴 、新疆维吾尔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6、生物景观的指示性特征,不仅有助于进行科研、考察、观赏和生态旅游等活动,也有助于形成所在地的 自然景观 ,突出所在区域的 景观特点 。 7、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满足旅游体验的要求,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效益的历史遗址。按照历史遗址的遗存形式,可以将其划分为 遗迹类 、遗址类和 遗物类 旅游资源等三类。 8、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属于 管理信息系统 ,其最大的特征是其处理的数据一般具有 空间特征 。(295页) 9、旅游资源调查是进行旅游资源 评价 、 开发 、规划及合理利用保护的最基本工作。 10、旅游资源调查方法较多,应用较多的主要有资料统计分析法、现代科技分析法、 田野勘测法 、 询问调查法 。 11、园林的构景要素有山石、水体、植物、 建筑 和 园林小品 。(169) 12、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 审美学理论 、价值判断统计学理论和 认知比较学理论 。 13、AHP 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不同的 层次 ,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环境下展开逐层分析,将人的主观判断用 数量 形式表达出来。 14、河流水系有时也可以作为旅游业的开发对象,长江中上游已建成的 葛洲 坝以及 三峡 水利枢纽工程,已成为高峡出平湖的美景。 二 单项选(20题 每题1分 共20分) 1两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的依据是 A 旅游资源的基本成因 B 旅游资源的属性 C 旅游资源的性质 D 旅游资源的成因及相关属性 2在五岳中。形态如飞的山是 A 衡山 B 嵩山 C 恒山 D 华山 3以丹霞为地貌为代表的地质公园为 A 江西龙虎山 B 江西庐山 C 云南石林 D 四川龙门山 4 具有“神州第一漂”美誉的马岭河风景区位于 A 云南省 B 贵州省 C 广东省 D 四川省 6.中国最早出现的城市公用园林是 A 圆明园 B 华清宫 C 寿山艮岳 D 曲江芙蓉园 7 综合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的特质明显,以下不属于该类型资源描述的是 A 资源类型的综合性 B 高投资高回报率 C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D 对游客的较强吸引性 8.中国古典园林中,“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呈现园林意境的构景手法指的是 A 漏景 B 藏景 C 分景 D 添景 9.中国四大名绣为 A 苏绣 湘绣 粤绣 蜀绣 C 粤绣 苏绣 汴绣 蜀绣 C 蜀绣 湘绣 汴绣 蜀绣 D 粤绣 苏绣 湘绣 汴绣 10.下列有关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动、植物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试验区可有控制地开展一些观光旅游 B 在核心区可开展科学考察旅游活动 C 植物资源保护主要是要保护其原有联系 D 缓冲区可建一些小型接待设施 11.以下地名中,不属于中国三大瓷都的是: ( ) A.福建德化 B.江西景德镇 C.湖南醴陵 D.河北唐山 13.2011年深圳大运会的吉祥物是: ( ) A.Fluvi B.UU C.乐羊羊 D.海宝 14.起源于中国的宗教为: ( ) 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15.游客喜欢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这主要是因为: ( ) A.民族文化的差异 B.民族文化的神秘 C.民族文化独特 D.民族文化保存较好 16.相对于旅游资源,旅游项目的经济特征更具有: ( ) A. 潜在性 B.现实性 C.暂时性 D.永久性 17.“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哪个民族的民居写照: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