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例脐带绕颈对母婴影响及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脐带绕颈对分娩及胎儿影响的临床分析研究

注 : 与无 缠绕 组 比较 < O . 0 5 ,有极 显 著 差异 。说 明脐 带 绕 颈可 使 产程延 长,剖 宫产率 及 阴道 助产 率增 高 颈周数 、绕颈 的松 紧度及胎头 的衔接程度 及胎头下 降的程 度而有所不 同 ,在大多数情 况下 ,脐带绕颈无 明显临床症状 ,脐带绕 颈即使脐带 可 移动部分变短 ,在分娩 前往往也无 临床 征象。有报道指 出 ,脐带的 安 全长度须超过从胎盘附着处达母体外阴的距离 ( 若从官底计算其长度
1 . 1一般资料 :2 0 1 1 年1 月至2 0 1 4 年6 月在本院分娩的足月产妇共5 2 8 0
例 ,其 中脐 带绕 颈 1 1 6 8 例 ,绕 1 周者 9 4 4 例 l绕 2 周者1 7 2 例 l绕3 周 者5 2 例 ,无脐 带缠 绕4 0 7 2 例 。产妇 平均 年龄 ( 2 6 . 9 士3 . 8 )岁 ,平 均 ( 3 8 . 9 ± 2 . 7 )周。
2 0 1 4年 1 1月第 1 2卷 第 3 2期
・
临床研 究 ・ 2 4 l
脐带绕颈对分娩及胎儿影响的临床分析研究
杨 勉
(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辽宁 辽 阳 1 1 1 0 0 0 )
【 摘要 】 目的 研 究分析 脐 带绕 颈对分娩 及胎 儿的影响 与 临床 意 义 。方 法 采 用整体取 样 法对 1 1 6 8 例 脐带 绕颈足 月分娩产 妇进行 回顾 分析
脐带是一条索状 物,一端和胎儿腹壁的脐轮相连 ,另一端 附着于胎
表2 绕颈 组与 无缠绕 线产程 时 间及 分娩方 式的 比较
盘子体面,妊娠足月时长3 0 , . , 7 0 c m,内含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血
管周围为华通氏胶,借以从母体摄取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
245例脐绕颈分娩临床分析

245例脐绕颈分娩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4-01-08T11:16:36.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2期供稿作者:张绍玲[导读] 胎儿脐绕颈孕妇临产后如何选择分娩方式以减少新生儿的窒息和死亡率,是妇产科工作者亟需探索的课题。
张绍玲 (宁夏银川国龙医院妇产科 750001)【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脐带绕颈对胎儿、产程、分娩的影响及围产儿结局。
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245例胎儿脐绕分颈娩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脐带绕颈及绕颈周数对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产程异常、相对头盆不称、剖宫产率均有影响。
结论提高产前B超诊断率,正确选择分娩方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时机,适时行剖宫产,可极大地改善围产儿结局。
【关键词】胎儿脐绕颈分娩方式围产儿结局【中图分类号】R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084-02 脐绕颈是最常见的脐带并发症,虽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却明显影响着胎头的下降及胎儿的血液循环,有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缺氧、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
胎儿脐绕颈孕妇临产后如何选择分娩方式以减少新生儿的窒息和死亡率,是妇产科工作者亟需探索的课题。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脐绕颈分娩的临床资料,对脐绕颈与脐带长度的关系、分娩方式及围生儿预后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3年01月-2013年05月在我科分娩的1270例产妇中,脐绕颈245例(均为枕先露),发生率为19.3%。
其中脐绕颈1周者212例,占86.5%,脐绕颈两周者25例,占10.0%,脐绕颈>3周者8例,占3.5%。
产妇年龄21-41岁,平均31岁,初产妇136例,多次妊娠109例。
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周。
1.2脐绕颈对胎儿的影响245例脐绕颈分娩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30例,占12.2%,其中脐绕颈一周15例,脐绕颈两周10例,脐绕颈>3周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2例,其中一例孕38+5周脐绕颈4周,一例孕37周脐绕颈2周伴有脐带过短,无死亡新生儿。
脐带绕颈对胎儿的影响及避免方法

脐带绕颈对胎儿的影响及避免方法在脐带异常并发症中,脐带绕颈的发生率较高,约有25%至30%的孕妇在分娩时会出现脐带绕颈,在脐带缠绕中较为普遍,但是危险度也较高,有超过80%左右的脐带缠绕为脐带绕颈,其形成因素包括羊水过多、脐带过长、胎儿及脐带活动范围不受限等,提高了脐带缠绕的发生率。
此次研究中发生脐带绕颈的产妇中,大部分存在脐带过长问题。
针对脐带绕颈的诊断方法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B型超声检查,这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准确率较高,可以达到90%至94%,但是无法准确判断脐带长度,此类孕产妇大部分存在脐带过长的问题,可尝试通过阴道分娩,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发生脐带绕颈时,脐带越长、缠绕越紧对胎儿越不利。
产妇进入第一产程时,胎头逐渐下降,出现宫缩反应,脐带绕颈会阻碍脐带血液正常流动,无法为胎儿提供充足的氧气,致使其出现窒息,严重的还会导致胎儿死亡。
分娩过程中,因胎儿下降会拉扯脐带,严重的会出现脐带血管破裂,进而发生胎盘早剥,导致胎儿死亡,脐带绕颈会导致胎儿血液和氧气供给不足,破膜后羊水被污染。
针对脐带绕颈胎儿是否能够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将影响其妊娠结局及预后。
脐带绕颈会占用大量脐带长度,分娩过程中脐带被牵拉,无法为胎儿行正常的血液供给,胎头无法在短时间内下降入盆,进入下一产程的难度较大,不可避免的需行剖宫产手术。
现如今,产前检查基本发展成熟,有越来越多的孕妇存在脐带缠绕,对胎儿的健康和生命产生不利影响,需加强产前检查,在分娩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脐带缠绕程度。
彩色超声多普勒是现阶段准确率较高的检查方法。
分娩过程中可通过氧气吸入、调整体位来改善胎儿状况。
经静脉滴注VitC与葡萄糖的混合液,促进胎儿血液循环,如未见好转,且已破膜,在宫口打开的情况下可利用胎头吸引器帮助胎儿顺利娩出,否则需行剖宫产手术。
所谓脐带,就是母体与胎儿的连接纽带,其两端分别连接着胎盘和胎儿腹部脐轮,利用脐带胎儿在羊水中可处于悬浮状态,与母体完成代谢产物的交换。
脐带绕颈对分娩的影响

脐带绕颈对分娩的影响
陈燕辉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2003(024)005
【摘要】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脐带绕颈214例分析其:①B超诊断符合率,②绕颈周数与分娩方式的关系,③绕颈周数与手术指征的关系,④脐血流图S/D比值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意义.结果 B超诊断符合率为70.1%.脐带绕颈1周与脐带绕颈2周的分娩方式及手术指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脐血流S/D比值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单一脐带绕颈不是剖宫产指征,脐带的安全长度是引起急性胎儿宫内窘迫的决定因素,脐血流S/D比值,可间接反映脐带绕颈的松紧.
【总页数】2页(P506-507)
【作者】陈燕辉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东省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51022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脐带绕颈周数、产次及分娩方式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J], 李彩凤;顾琳
2.脐带绕颈是否合并妊娠过期对分娩时羊水性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J], 王粉
3.CDFI检查对接受产前筛查胎儿脐带绕颈孕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 [J], 吴红霞
4.脐带绕颈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J], 赵美静
5.脐带绕颈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的影响 [J], 徐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脐带绕颈临床分析与对策

Ke r :mio r so ;e t l ; o t a t m e r h g y wo ds s p o t l r ca l p sp ru h mo a e y
医学信息 2 1 0 0年 0 8月第 2 3卷第 8期 Me i lnoma o . u . 0 0 V 12 . o8 dc fr t n A g 2 1. o. 3 N . aI i
A s at b t c:0bet e o osre teefcso i potlo e ut no otatm e orae i eacn sco .Meh d T o h n rd r jci T bev h f t fms rs n rd ci fp s r v e o o o p u h m r g n csra et n h i to s w u de ssra et ni u opt o 2 0 . t 0 97weern emi dit t ogop : spit ru (= 0 ) 0 1 iortl a ie etl eac nsci or si f m 0 78 o2 0 . r ad r z o w ru s o r o gopn 10, 0. m spoo w sgvnrc l o n h l ar e n mi sl 4  ̄ g ay
at h p rt na d e tclo a lae,cnrlgo p (= 0 ) xt i O nrmuclrijcini da l atrteoeaina d f rteoeai n hmaoo sw scerd o t ru n 10, yo n luit e o p o o e a sua et mmeit yf e h p rt n n o e o
脐带绕颈患者产程及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脐带绕颈是产妇常见的现象,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年收治的脐带绕颈患者,对其产程及分娩方式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46例胎儿脐带绕颈产妇,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5.5±6.2)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8±5.2)周,其中绕颈1周者183例,绕颈2周者43例,绕颈3周者19例,绕颈4周者1例。
无胎儿脐带绕颈正常产妇220例,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5.5±6.2)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8±5.2)周。
两组患者均无,头盆不称、脐血流异常、骨盆狭窄、软产道异常及产科合并症。
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产程以及第二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窘迫情况。
1.2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表12组产程时间比较(x ±s ,h )2.2分娩方式观察组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2组阴道助产胎吸率、剖宫产比较(P <0.05),产钳助(P >0.05)。
2.3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窘迫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两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
3讨论脐带联接母体和胎儿,在两者之间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物质运转,因此此通路对于胎儿在母体内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其通畅与否,关系到胎儿的生命,如果出现出血或血运受阻将严重影响胎儿存活质量甚至造成死亡[1]。
脐带围绕胎儿颈部、躯干或四肢称为脐带缠绕,其中约89.7%的脐带缠绕与胎儿的颈部则称为脐带绕颈[2]。
脐带绕颈临床分析

脐带绕颈临床分析脐带绕颈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医师的正确分析及处理,能大大减少孕产妇的心理障碍,对降低剖宫产率至关重要。
适时恰当地选择分娩方式,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
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分娩的脐带绕颈27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分娩1384例,其中脐带绕颈276例,发生率19.9%,其中脐带绕颈1周258例占93.5%,脐带绕颈2周以上18例,占6.5%。
经阴道分娩212例,其中阴道助产(胎吸助产)14例,剖宫产64例。
1.2 临床表现:276例脐带绕颈中有253例出现临床症状,发生率91.6%,23例无异常表现。
253例产妇的临床症状均在临产后出现,主要表现:(1)胎心率改变:正常胎心率范围120~160次/分,当产力强,产程进展快时,易至胎心率改变(胎心率>160次/分,或<120次/分),胎心电子监护仪表现为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
胎心率改变通常为首发症状,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出现。
(2)活跃期延长:产程进入活跃期(从宫口开3cm至开全)持续时间超过8小时。
(3)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第二产程超过1小时无进展为停滞,超过2小时无进展为第二产程延长。
(4)胎头迟迟不能衔接,经阴道检查或肛诊检查胎头浮。
1.3 产程中处理及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对出现胎心率改变的产妇,采取改变孕妇卧位为左侧卧位,间歇给氧,采用鼻塞法吸氧,氧气流量4~5 L/分,每次吸氧30分钟,间歇5分钟。
如胎心率仍异常者,静脉滴注维生素C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力,经上述处理后胎心率大部分可恢复正常。
如胎心率仍有异常,宫口已开全先露达棘下3 cm及以下者尽快经阴道助产,以缩短第二产程,而短时间内不能经阴道分娩的则行急诊剖宫产术。
胎头娩出后如脐带绕颈较紧需立即剪断以松解脐带,防止脐带断裂,增加新生儿窒息及胎盘剥离、子宫内翻的风险。
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1分钟):8~10分261例,4~7分12例,<4分3例。
脐带绕颈260例临床分析参考模板

脐带绕颈26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的分娩方式及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方法将住院产前诊断为头位脐带绕颈者,产前及产时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行胎心外监护,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等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脐带绕颈仍以自然分娩占大多数,随着脐带绕颈周数增多,剖宫产术及阴道助产术比例增高,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增高。
急诊剖宫产术组的新生儿窒息明显大于选择性剖宫产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脐带绕颈分娩方式仍以正常分娩多见,其次为剖宫产分娩,对于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分娩方式宜选择剖宫产术。
【关键词】脐带绕颈;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近年来,B超及彩色多普勒在临床上已普遍应用,故脐带绕颈的产前检出率明显提高。
目前没有理想的方法降低其发生率,一旦分娩前确定为脐带绕颈,给孕妇及家属造成很重的思想负担,为寻找合理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本院260例脐带绕颈病例的分娩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0月单胎头位妊娠分娩共1560例,产妇年龄20~39岁,1~3胎,胎龄>37W,头位妊娠分娩者。
产前使用B超或彩色多普勒协助诊断且新生儿出生时经证实为脐带绕颈260例。
脐带绕颈发生率为16.67%。
其中脐带绕颈1周200例,脐带绕颈2周50例,脐带绕颈3周10例。
1.2方法对产前诊断脐带绕颈者,于产前及产时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常规行胎心外监护。
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合理地选择剖宫产术。
1.3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结果2.1脐带绕颈周数与分娩方式、Apgar评分的关系见表1。
在260例脐带绕颈中,脐带绕颈1周有200例,2周为50例,3周为10例,其中Apgar评分正常者为243例,占93.46%,窒息发生率为6.54%。
在脐带绕颈1、2、3周中窒息发生率分别是3.0%、8.0%、70.0%,脐带绕颈周数越多,窒息发生率越高;分娩方式以阴道分娩占多数为61.54%,其次为剖宫产术占35.77%,阴道助产占2.69%,在脐带绕颈1、2、3周中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分别为33.0%,2.0%;44.0%,4.0%;50.0%,10.0%;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5例脐带绕颈对母婴影响及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1T13:13:44.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鲍龙芳王贵君
[导读]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孕产妇、围生儿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
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头位分娩215例脐带绕颈与随机抽取215例无脐带绕颈的孕妇心理、分娩情况作对比分析。
鲍龙芳王贵君(辽宁省本溪市铁路医院辽宁本溪 117000)
【中图分类号】R7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9-0187-02
【摘要】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孕产妇、围生儿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
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头位分娩215例脐带绕颈与随机抽取215例无脐带绕颈的孕妇心理、分娩情况作对比分析。
结果①85%孕产妇因脐带绕颈产生不良心理影响。
②脐带绕颈胎儿窘迫率25.12%,产后新生儿窒息率13.02%。
③脐带绕颈组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均高于无脐带绕颈组。
结论脐带绕颈对孕产妇心理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使胎儿窘迫率和产后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剖宫产率增加。
应加强围生期保健知识宣教,加强孕产妇心理指导,严密观察产程,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从而提高围产儿质量及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脐带绕颈孕产妇心理围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
脐带绕颈大多是因为脐带过长导致脐带缠绕在胎儿颈部的一种现象,缠绕1—2圈者居多,占分娩总数的20%左右,3圈及以上少见[1]。
缠绕紧者可影响脐血通过而造成胎儿缺氧,甚而死亡,而且对孕产妇产生不良心理影响,所以近年来脐带绕颈在临床上越来越引起产科医师的重视。
现将我院215例脐带绕颈对母婴影响和分娩结局加以分析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分娩1094例,发生脐带绕颈215例,孕妇年龄21至42岁,分娩孕周37至41周。
1.2分析方法 215例孕妇从12周起行超声检查,12例(5.6%)于孕36 周提示脐带绕颈,193例在分娩前4周提示脐带绕颈,二者共占95.3%,仅有10例在分娩时发现。
对215例临床资料从孕产妇心理、分娩结局、对围生儿影响等方面与同期分娩的无脐带绕颈组进行对照分析。
1.3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脐带绕颈对孕妇心理影响
通过对产前发现脐带绕颈205例孕妇的观察分析发现,脐带绕颈对产妇产生不良心理影响占85%,她们除了进行专业咨询外还会主动查找许多相关资料,特别是了解脐带绕颈对胎儿可能产生的影响后,精神更加紧张,过分担心胎儿的安全。
60%的孕妇已决定不阴道试产,做好剖宫产的准备,25%的孕妇非常担心脐带绕颈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2.2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比较
表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组别例数自然分娩胎头吸引助产器剖宫产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脐带绕颈 215 89 41.39% 11 5.12% 115 53.49%
无脐带绕颈 215 138 64.19% 6 2.79% 71 33.02%
P值 p<0.01 p<0.01 p<0.01
表2脐带绕颈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关系
组别例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
例数 % 例数 %
脐带绕颈 215 54 25.12% 28 13.02%
无脐带绕颈 215 20 9.3% 8 3.72%
P值 p<0.01 p<0.01
由表1显示脐带绕颈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均高于无脐带绕颈组,当然剖宫产率高也有一部分社会因素。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表2显示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大于无脐带绕颈组,有显著差异性。
3 讨论
脐带异常是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原因。
随着产前保健系统的完善,脐带绕颈的产前诊断已成为现实,但这诊断的明确也给孕妇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
据产前门诊统计,产前发现脐带绕颈的孕妇85%存在焦虑、紧张、担忧、恐惧等不良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可影响妊娠子宫的血流供应[2],导致胎动频繁、胎心增快或减慢变化,甚至导致胎儿宫内缺氧.而有些孕妇反应明显出格,反复因为自己的担心、不安就诊,就需要注意是否有产前焦虑和抑郁的问题了[3]。
因此对产前发现脐带绕颈的孕妇做好心理保健及健康宣教,减轻她们不良情绪,使其健康安全度过孕产期。
教会其计数胎动,定期胎心监护、脐血流监测,必要时给予低流量吸氧,预防慢性胎儿宫内窘迫。
国内外报道脐带绕颈发生率在13.7%-20%[4],本院统计发生率为19.7%。
脐带绕颈在孕期多无明显症状,最重要的相关因素不是绕颈几圈,而是除去绕颈所剩余的脐带长度,每绕颈一周约需减去17厘米,绕颈两周须减去34厘米,以此类推,脐带在绕颈后剩余的长度不少于35厘米即不会对胎儿带来不良影响[5]。
脐带绕颈的原因与脐带长度有关,脐带长度<30cm,无1例发生脐带绕颈,脐带越长,发生脐带绕颈的概率越大,绕颈周数也越多,此外,胎儿有较大的活动范围也易发生脐带绕颈,或绕体,孕期曾多次行臀位外倒转者,较易发生脐带绕颈。
脐带绕颈比较松弛时,不会影响胎儿血液循环,一旦血运受阻,绕颈过紧使脐血管受压,从而导致酸中毒,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或新生儿窒息。
而临产后胎头下降,脐带绕颈后可移动部分的脐带变短,由于脐带牵拉,可出现以下情况:①影响胎先露衔接和下降,造成不同程度的产程延长或阻滞,特别是第二产程胎先露下降受阻,需阴道助产或剖宫产;②胎儿宫内窘迫.脐带受压造成血压和血氧改变而发生胎心减慢,如改变体位、吸氧,有时会好转;如脐带受压时间过长,持续增加,出现重度变异减提示胎儿处于急性缺氧状态,新生儿窒息率高,应立即结束分娩,对于短期内不能分娩者,应立即剖宫产术,早期解除脐带受压,以挽救胎儿,同时充分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
本文提示脐带绕颈所致胎儿窘迫发生率达25.12%,新生儿窒息率13.02%,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脐带绕颈对围生儿的影响是明确的,应引起临床医师及助产士的高度重视。
所以说对于产前诊断脐带绕颈者,如评估胎儿与产道相符,无其他高危因素应阴道试产。
医务人员应帮助孕产妇减轻不良情绪,使其安全愉快的度过孕产期。
我院已成立孕妇学校,针对不同的孕妇讲解不同的孕期保健知识,尤其孕期超声提示脐带绕颈,帮助她们缓解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同时提供导乐陪伴分娩,增强其自然分娩的信心,严密观察产程,对于出现异常情况做出恰当处理,有效改善母儿预后,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薛国勇.脐带绕颈395例分娩结局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10(2):65—66.
[2]刘映粦.高危妊娠监护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34.
[3]胜利,付艺.孕期心理保健.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8:626-627.
[4]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3.
[5]凌萝达,顾美礼.难产:重庆出版社,200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