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中文版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中文版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Classified Index: CODE: 10075 U.D.C: NO: 20121812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Medicin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r?set Violence Checklist

Candidate: Wu Yufei

Supervisor: Prof. Li Keqi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Medicine

Specialty: Nursing

University: Hebei University

Date of Accomplishment: June, 2015

摘要

目的:

引进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Br?set-Violence-Checklist,BVC),并测定其中文版在中国精神疾病人群中的效度和信度,为我国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一个简短、准确、规范的暴力预测工具。

方法:

1. 经原作者授权,按照:翻译一回译一文化调适一预实验的程序,汉化BVC量表。

2. 邀请从事精神科工作20年以上的5名专家(3名临床医生及2名护士)对该评估工具进行内容效度的评定,结果应用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 V alidity Index ,CVI)表示。

3. 由本课题研究者对参与本研究的护士进行统一培训,9位经过培训合格的护士独立评估14个相同病例,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该量表的评定者间信度。

4.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556例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各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正式测试。应用BVC-C每8 h对患者评估一次,应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检验BVC-C的同时效度;根据攻击真实结果检验BVC-C的预测效度;应用Cronbach α系数和题总相关性检验BVC-C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5. 数据收集:应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

6. 统计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量表回收:实际完成评估571例,其中2例基本信息不全,13例脱落,有效病例为556例,9个班次内收集有效评估表5004份。

2. 评估耗时:总体评定时间1~5(2.16±0.88)分钟,其中1228份(24.5%)在1分钟内完成、2030份(40.6%)在2分钟内完成、1491份(29.8%)在3分钟内完成、203份(4.1%)在4 分钟内完成、52份(1.0%)在5 分钟内完成。

3. 效度:(1)内容效度: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3,表明量表的内容效度较好。

(2)同时效度:除自身攻击分量表外,MOAS总分及其他3个分量表得分与BVC-C总分及个项目得分均正相关(r=0.11~0.69,P<0.01),为低度至中度相关。(3)预测效度:经分析8h的预测效度最佳,截断点为2分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工具的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95.1%。

4. 信度:(1)评定者间信度:BVC-C 6条目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混乱(0.90)、易激惹(0.82)、喧闹(0.82)、口头威胁(0.83)、躯体威胁(0.84)、毁物行为(0.93)、总分(0.93),均在0.8以上,提示经过培训不同评定者都能够正确掌握该调查工具。(2)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76,表明量表各项目间的同质性较高。(3)题总相关性:题总相关性是研究项目与总分的相关性,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性r=0.47~0.80(P<0.01),表明各项目是共同测量了总量表的特质或内容。

结论:

BVC-C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同时也得到护理人员的高度认可,可以作为国内精神科暴力风险的有效预测工具,并可针对国情对BVC-C进行适当修订和完善。

关键词精神科危险性评估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效度信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BVC scale and test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r?set-Violence-Checklist (BVC-C) in psychiatric populations in China, to provide a brief, accurate and normative violence prediction instrument for the psychiatric clinical staff in our country.

Methords:

1. With the authorizing permission by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 proceeding of translation—back translation—culture adaptation—preliminary test, the BVC wa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version.

2. Five psychiatry experts who have been worked more than 20 years were invited (three clinical doctors and two nurses) to evaluate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the scale, and the content validity index was used to indicate the result.

3. The nurses who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were unified training by the researchers. 9 nurses who have passed the examination assessed 14 same cases independently, using the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 to evaluate the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scale.

4. Using the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556 inpatients from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 who met the diagnosis criteria for mental disorder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Tenth Revision (ICD-10) were totally selected to proceed the formal testing. The BVC-C was used to evaluate inpatients every 8 hours, and the 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 (MOAS) was used to test concurrent validity; the results of the actual attacking incidents were used to test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of the scale was tested by Cronbach α coefficient and item total correlations.

5. Data collection: To establish the database by using the EpiData software.

6.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the SPSS 19.0 software for data statistics processing. Results:

1. Scale recycling: Actually, 571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2 cases were not complete, 13 cases were fall out, so the effective cases were 556, 5004 effective evaluation sheets were collected in the nine shifts.

2. The time required for evaluation: The overall evaluation time were 1~5 (2.16 + 0.88) minutes, 1228 (24.5%) evaluation sheets were completed within 1 minute, 2030 (40.6%) evaluation sheets were completed within 2 minutes, 1491 (29.8%) evaluation sheets were completed within 3 minutes, 203 (4.1%) evaluation sheets were completed within 4 minutes, 52 (1.0%) evaluation sheets were completed within 5 minutes.

3. V alidity: (1) Content validity: The content validity index of the scale was 0.93, it suggested that the scale had good content validity. (2) Concurrent validity: In addition to the own attack subscale, the MOAS total scores and the other three subscales scor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VC-C total scores and each item score (r=0.11-0.69, P<0.01), which were low to moderate correlation. (3) Predictive validity: The best predictive validity was eight hours through analyzed, when the cut-off was 2, the AUC was 0.98,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78.9% and 95.1% respectively.

4. Reliability: (1) Inter-rater reliability: The 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 for the six BVC-C items were: confusion, ICC=0.90; irritability, ICC=0.82; boisterousness, ICC=0.82; verbal threats, ICC=0.83; physical threats, ICC=0.84; attacks on objects, ICC=0.93; the ICC value for the total BVC-C socre was 0.93, all of the ICC values was above 0.8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evaluators could grasp the assessment tool correctly after training. (2)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The Cronbach α coefficient was 0.76, which showed that high homogeneity between each item of the scale. (3) Item total correlations: Item total correlations refers 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earch project and the total score, the item total correlations were r=0.47-0.80 (P<0.01), which showing that each item measured the properties or content of the scale together.

Conclusion:

It suggests that the BVC-C has good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and it also received highly approval of nursing staff at the same time. The BVC-C could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prediction tool for psychiatric violence risk, and it can be revised and perfected appropriately according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Key Words psychiatry risk assessment Br?set-Violence-Checklist validity reliability

目录

前言 .............................................................................................................................. - 1 -第1章中文版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 4 -

1.1背景............................................................................................................................................ - 4 -

1.2内容与方法 ............................................................................................................................. - 5 -

1.2.1研究对象 ....................................................................................................................... - 5 -

1.2.2研究内容 ....................................................................................................................... - 6 -

1.2.3研究方法 ....................................................................................................................... - 9 -

1.3质量控制................................................................................................................................. - 14 -

1.3.1量表设计阶段 ............................................................................................................ - 14 -

1.3.2资料收集阶段 ............................................................................................................ - 14 -

1.3.3资料整理与录入阶段............................................................................................... - 15 -

1.4统计方法................................................................................................................................. - 15 -第2章结果............................................................................................................. - 16 -

2.1纳入对象基本信息............................................................................................................... - 16 -

2.2评估所用时间及攻击行为发生情况............................................................................... - 16 -

2.3效度.......................................................................................................................................... - 16 -

2.3.1内容效度 ..................................................................................................................... - 16 -

2.3.2同时效度 ..................................................................................................................... - 17 -

2.3.3预测效度 ..................................................................................................................... - 17 -

2.4信度.......................................................................................................................................... - 18 -

2.4.1评定者间信度 ............................................................................................................ - 18 -

2.4.2内部一致性信度........................................................................................................ - 18 -第3章讨论............................................................................................................... - 19 -第4章结论............................................................................................................... - 21 -参考文献 ........................................................................................................................ - 22 -综述 ............................................................................................................................ - 25 -附录 ............................................................................................................................ - 37 -

致谢 ............................................................................................................................ - 4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 43 -

前言

工作场所暴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影响各行各业的复杂问题,尤其是在卫生保健服务行业。卫生保健服务工作者是非致命性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全世界超过50%的卫生保健从业人员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1]。然而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研究者较多参考的是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所下的定义[2]:卫生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和攻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明确的或含蓄的挑战。它分为身体暴力和心理暴力,心理暴力包括口头辱骂、侮辱、威胁和言语骚扰;身体暴力包括打、踢、推、咬和性骚扰等。同年国际护士协会报告显示,医务场所暴力已经严重威胁到护理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成为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一个普遍的问题。护士作为卫生服务领域中最庞大的职业群体与患者的接触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为密切的,护士成为遭受攻击的主要对象,护理人员作为暴力事件受害者的几率是其他健康从业者的4倍[3]。李波等总结目前国内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为55.18%~87.91%[4],香港的一项研究发现,回复问卷的护士中,在2005年一年里曾遭受过暴力的高达76.0%,其中:侮辱占73.0%,其次是恐吓、身体攻击、性骚扰等。高达20.0%的护士报告说,曾遭受过不低于10次的暴力侵犯[5]。一项对台湾南部地区一所400张床位医院的普通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2%的护士经历过工作场所暴力[6],英国每年对3000名护士进行随机调查,遭受暴力的护士比率从1995年的42%上升到2000年的63%,近期调查结果显示遭受过威胁恐吓的护士占95.0%,遭受过性骚扰的占75.0%[7]。2001年美国护士协会的网上调查显示, 17%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受到身体上的攻击,57%护士曾被威胁或辱骂[8]。而对于精神科护理人员来说,精神障碍患者在精神症状和个性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暴力行为具有突发、多变、凶狠、残暴、后果严重等特点,时有发生且难以预测,严重威胁着精神科工作人员、患者自身和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研究表明[4]工作场所暴力多发的医院是精神病专科医院、老年病医院,精神病医院的多次暴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综合性医院。据相关调查,精神障碍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约为一般人群的10倍[9],精神科护士受患者攻击率为98.47﹪[10],也就是说几乎每一名从事精神科的护理人员都遭受过暴力攻击,郑淑凤[11]等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攻击情况调查分析后发现,精神科护士在其职业生涯中遭受患者的攻击率为86.21%,包括身体攻击和心理攻击。詹琴华[12]等对工作6年以下的低年资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现

河北大学医学硕士学位论文

况的调查发现:遭受暴力攻击总发生率为85.2%,其中2~3年工龄的护士发生率最高为94.7%。Merecz[13]等的调查中发现精神科护士一年内遭受身体暴力和心理暴力的发生率分别是79.49%和100%,而非精神科护士的发生率低于精神科护士,分别是20.60%和89.60%。Bensley[14]在华盛顿州心理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73%的精神科护士在过去的一年内至少遭受过1次患者的轻度伤害,43%的受到中重度及致残的暴力行为。Erdos[15]等的调查研究显示,1209名护士中有98%的精神科急诊护士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遭受过暴力攻击。英国和瑞典的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发生率分别为71%和58%[16]。不同学者对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统计数据有一些不同,可能与计算时间的不同、地区的不同以及暴力行为的判定标准不同等因素有关。但是,如此多的数据显示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暴力攻击的风险是相当高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攻击行为的发生不仅对患者自身、他人、物品造成了伤害或威胁,也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疾病负担、降低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干扰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此外暴力还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如对周围的患者或患者家属产生影响,目睹暴力能扰乱人体接受事件行为的能力,增加目击者攻击行为及焦虑的发生率,因此研究认为,目睹了暴力发生能在将来引起另外的伤害及暴力事件发生[17]。无论是身体暴力或是心理暴力,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都会对护士造成持久的情感打击,使护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严重受损,造成压力过大、工作表现下降、情绪低落等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工作疲溃感和创伤性应激综合征[18]。调查显示,受过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攻击的临床医护人员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倾向。王培席[19]的研究结果表明,受过暴力的医护人员容易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导致生存质量下降等现象。李波等[3]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在遭受暴力后,68.50%感到压力,13.50%不敢单独工作,7.20%害怕患者,0.30%产生自杀意念。护士因担心自身的健康和安全,甚至影响到其对护理职业的选择,导致离岗。这严重影响着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并极大地妨碍了整个护理行业的长足发展,使得本身就缺乏优质护理人才的精神卫生领域雪上加霜。因此,如何对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准确评估出高危患者并进行及时干预对预防和减少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护士职业安全意义重大。为了将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性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暴力事件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给护理工作者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有效评估工具的研究就越来越迫切,目前已成为精神卫生领域的关注热点,各国学者对此越来越重视。

前言

现有风险评估工具主要分为长期暴力风险评估工具和短期暴力风险评估工具。长期暴力风险评估工具指的是对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前进行的预测,通过全面评估来预测患者在院外较长一段时间内攻击行为发生风险的工具。包括Historical Clinical Risk-20(HCR-20)量表、Psychopathy Checklist-Revised(PCL-R)量表、Violence Risk Appraisal Guide(VRAG)量表、Classification Of Violence Risk(COVR)量表等。短期暴力风险评估工具指的是通过临床护理人员的直接观察来判断患者短期内攻击行为发生风险的主要工具,包括Br?set-Violence-Checklist(BVC)量表、暴力危险量表(Violence Risk Scale,VRS)等。长期风险评估工具将攻击行为史、家族史和一般资料等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因子,而短期风险评估工具则将精神症状和特定行为等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因子。Mc Dermot等[20]研究认为,与攻击史、一般资料等因素相比,易冲动、生气的表现、精神症状等动态因子在对院内患者进行攻击行为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更大。暴力风险评估工具与传统依靠经验进行评估所不同的是,临床工作者主要关注的是暴力风险相关信息,虽然离也不开一些主观的判断,但判断所依据的数据具有预测价值并且都是标准化的。

我国在此领域的多数研究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工具进行评估,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且以经验性预测为主,暴力风险评估则仍停留在静态评估状态,如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诊断分型等大多是静态的、无法改变的,导致了在评估完成后,评估者仍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的研究对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无益。因此,此类研究工具的价值不大。李峥等[21]研究发现通过护士的动态观察和判断,及时进行评估是目前临床中新兴起的结构化临床评估方法,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异常信号并进行有效干预是预防攻击行为发生的重要途径,对精神障碍患者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护士动态观察和判断患者暴力风险的评估工具已经在多个国家展开使用,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个工具即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BVC)。多数研究证明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同场所使用该量表,并且评估效果令人满意,它不但可以从不同方面验证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凭借直觉做出的判断,此外,对于那些缺少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员及实习护生,该量表中经过量化的评估指标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评估技巧及避免暴力行为带来的伤害。但截止到目前该量表尚无中文版,故本研究通过评估中文版BVC量表在我国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应用的信效度,从而为好更地预测精神科暴力事件提供有力的评估工具。

河北大学医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中文版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的效度和信度检验1.1背景

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行为多指患者对自身、他人、物品造成威胁和/或伤害的各种行为,可表现为语言攻击、身体攻击、攻击物品及自我攻击等多种形式[22]。有研究显示[23]45%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该行为不仅影响患者自身的身体安全和疾病康复,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医护人员身体残疾或死亡,损害了职业功能[14,24]。因此,不断提高暴力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对于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及危害程度是至关重要的。暴力危险评估在国外取得了体系性发展[25],然而,目前国内的暴力危险评估却仍停留在传统经验性评估或静态评估状态,应用范围较广的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26],其为筛查工具并非预测工具,是一种护理人员对观察到已发生的攻击行为进行评估记录的量表工具,为回顾性评估,这促使国内研究者逐渐开始对欧美地区广泛使用的预测工具进行引进,如暴力历史临床风险评估量表(Historical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 - 20,HCR-20)[27]、暴力危险量表(Violence Risk Scale,VRS)[28]、修订版精神病态清单(Psychopathy Checklist-Revised,PCL-R))[29]等。但有研究者[30]认为多数工具涉及的变量复杂,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耗时较长,故将此类工具应用于我国精神科会有一定的困难。

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Br?set-Violence-Checklist,BVC)通过简单的介绍和说明,即可对患者住院治疗全过程中的危险进行评估,任何接触患者的工作人员都可以使用此量表,本量表显著优点即简单易行,可在5分钟内完成预评,是一个有效的结构化临床评估工具。1995年Linaker 和Busch-Iversen等[31]对挪威Br?set地区精神病院的92例反复入院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回顾了患者5年内的日常行为记录,结果发现在攻击行为发生前的24小时内患者会有55种不同行为,其中以6种行为最常见:混乱、易激惹、喧闹、口头威胁、躯体威胁、毁物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这6种行为均能很好的预测暴力。Almvik等[32]在Linaker等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BVC量表,该量表对此前发现的6种行为按是否存在赋予每个条目0~1分(有=1;无=0),各条目得分相加,最高分6分,分数越高,表明未来24小时内攻击行为的发生风险越高。0分为低风险;1~2分为中等风险,需采取防范措施;3~6分为高风险,需采取防范措施,并做出应对

第1章中文版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攻击的计划。BVC量表在欧洲、北美洲被广泛使用,Almvik等[33-34]研究提示量表灵敏度为0.63~0.75,特异度为0.92~0.99,AUC为0.82~0.94,预测效度是非常高的。Clarke 等[35]研究结果显示,83%的护理人员认为量表简单易于使用并且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的暴力行为,67%的护理人员报告她们评估时间少于1分钟并且赞成在日后工作中继续使用该量表。

本研究目的是引入此工具并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以期为临床精神卫生工作者提供新的评估工具,满足今后国内精神科对患者暴力预测研究的需要。

1.2 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对象

1.2.1.1抽样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临床4科、临床5科及临床9科患者。

1.2.1.2纳入标准:

(1)2013年11月—2014年3月的新入院患者;

(2)符合国际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Tenth Revision,ICD-10)[36]诊断标准的各种精神障碍患者;

(3)年龄不限,性别不限;

(4)病历资料完整;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课题。

1.2.1.3排除标准:

(1)住院时间未满3天;

(2)中途因个人原因主动退出。

1.2.1.4样本量计算:

采用抽样调查中估计总体率的公式为N=u2α/2π(1-π)/δ2。国外研究报道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短期(7d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38%[37],国内报道为53.5%[38],结合国内外报道结果估算院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约为45.75%,在置信度为95% 的情况下,t=1.96,设允许误差δ为5%,显著水平为0.05,计算所需患者最小样本含量为381例,考虑到评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填写不清、填写错误、填写不全等不合格评估表,因此增

河北大学医学硕士学位论文

加20%的样本量,最后计算得出样本量为457例。

1.2.2研究内容

1.2.2.1量表的翻译、回译与文化调适

在精神科暴力风险评估方面,大多数量表是由国外的研究人员编制,因此对于这些量表的引进就存在翻译的问题,因为不同文化背景对人们的健康保健行为、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翻译后的量表既要保持原意不变,又要符合本国文化特点,以使临床工作人员能充分理解并掌握该量表,仅仅简单地把量表一字一句的翻译成中文是不能确保工具的文化适应性以及翻译后量表与原量表的等同行的。因此,为了保证翻译后量表亦能够拥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在量表引进过程中,需要对国外的量表进行严格的选定、准确的翻译、合理的修改、恰当的性能评价,保证量表引进的质量及其客观评价性,通常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翻译

选择两个或多个有经验的翻译者,彼此独立地将外国语言的量表翻译成汉语。要求翻译者既熟悉原量表语言及其文化背景,又要求汉语功底要好,能够准确地用通俗的词语表达原量表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这些翻译者对他们所翻译出来的版本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一个大家达成共识的中文版量表。

(2)回译

请语言功底好、对原量表不知情的一位或多位翻译者将翻译成中文的量表再翻译回去。

(3)文化调适

请双语专家对原量表与回译后的“原量表”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找出表面上看来不同的部分,分析是否有文化不同而导致的理解差异在内,然后再对其中文版中的对应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即文化调试的过程。反复使用回译技术,直到两个原量表在内容、语义、格式和应用上相一致。

(4)预实验

选取一定数量的只懂中文的研究样本进行预实验,评定翻译后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如果翻译后量表的效度、信度与原量表的效度、信度比较接近,也说明两个版本的量表的等同行比较好。通过预实验,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中文版量表的文字是否通俗易懂,是

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第六章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我们采用含有多个项目的量表来测量人们的意见、态度、看法等、这样得到的结果是否准确、可靠,是否有适用性?这就需要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一个良好的测量工具(量表)应具有足够的效度和信度。 一、信度检验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是指采用同一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时,问卷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测量工具(问卷或量表)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具体评价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稳定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等值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替换形式)和内在一致性系数(跨项目的一致性)。信度表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稳定性系数 稳定性系数是采用同样的问卷,对同一组访问对象在尽可能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时间内进行两次测量,用两次测量结果间的相关分析来评价量表信度的高低,连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即是信度系数,也称为重测信度,或再测信度。 两次测量,如果间隔时间过长,调查对象容易受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而发生态度的转变,如果间隔时间过短,则受到上次调查记忆的影响。适当的间隔时间是既不能让调查对象记住上一次测验的内容,也不能让其被测的主观特征在两次测验之间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适合的间隔时间要视调查对象和测量内容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年幼儿童,间隔时间要小,年长者,间隔时间可以延长。并且调查对象在两次测量期间没有发生于相关的重大事件。在最后提交调研报告时,要对间隔时间加以说明,报告间隔的时间。 2、等值系数(复本信度) 用两个复本在最短时间内对同一组调查对象进行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复本信度系数等于两个复本测量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复本信度的高低反映了这两个测验复本在内容上的等值性程度,是等值系数。复本类似于考试中得A、B卷,如果一个人在A卷和B卷的得分相同,就说明考题具有信度;如果两者差异很大,则缺乏信度。 复本信度的使用前提是测量所用的两个复本必须是等效的,两个复本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两个复本测量的是同一种特征。两个复本具有相同的内容和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教育研究中广泛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设计的调查问卷是问卷调查法获取信息的工具,其质量高低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适用性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应当对问卷进行试测,并对试测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筛选问卷题项,调整问卷结构,从而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信度和效度分析的方法包括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本文主要讨论后者。 一、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大致可分为三类:稳定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等值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和内在一致性系数(跨项目的一致性)。信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重测信度法 这一方法是用同样的问卷对同一组被调查者间隔一定时间重复施测,计算两次施测结果的相关系数。显然,重测信度属于稳定系数。重测信度法特别适用于事实式问卷,如性别、出生年月等在两次施测中不应有任何差异,大多数被调查者的兴趣、爱好、习惯等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十分明显的变化。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导致被调查者的态度、意见突变,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由于重测信度法需要对同一样本试测两次,被调查者容易受到各种事件、活动和他人的影响,而且间隔时间长短也有一定限制,因此在实施中有一定困难。 2、复本信度法 复本信度法是让同一组被调查者一次填答两份问卷复本,计算两个复本的相关系数。复本信度属于等值系数。复本信度法要求两个复本除表述方式不同外,在内容、格式、难度和对应题项的提问方向等方面要完全一致,而在实际调查中,很难使调查问卷达到这种要求,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者较少。 3、折半信度法 折半信度法是将调查项目分为两半,计算两半得分的相关系数,进而估计整个量表的信度。折半信度属于内在一致性系数,测量的是两半题项得分间的

信度与效度分析报告报告材料步骤

如何用spss做问卷的结构效度分析? 问:因子分析里面Descriotives里面KMO和巴特利检验就可以了吗?除此之外,还要做什么啊?请高手赐教点简单易懂又能说明效度问题的,谢谢啦! 问题补充: 提取因子的个数怎么确定?是选特征值大于1的吗?还有,因子载荷怎么算?是在输出结果中直接可以看到吗?本人刚接触spss,请多多指教! 答: 首先必须要做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这个你应该会了吧,如果这两个检验合格的话说明数据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 然后提取因子后,看主因子解释总变异的百分比和个因子的因子载荷,主因子解释总变异一般若大于60%的和因子载荷大于0.6的话说明结构效度很好。 pS: ,如果题目没有规定就是选特征值大于1的,如果题目事先要提取几个因子,那么在操作的时候,用SPSS那个因子分析的选项里面有一个地方可以著名,因子载荷在输出的结果直接可以看到(rotated compoment matrpx),一定要是旋转后的因子载荷 用spss进行效度分析? 我要对我的问卷调查数据做一个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分析我会了,就是看Cronbach’s Alpha 系数。效度分表面效度、准则效度和构建效度,前面两项只要说明一下,但是构建效度要用SPSS分析,我想是在因子分析里面吧?就是不知道哪个值代表效度。 答: 因子分析的效度分析主要的指标可以看,因子提取的方差累积贡献率,如果因子提取的越少且方差累积率又不低的话(一般如果2个因子达到40%以上的贡献率就算可以的了),就可以认为因子分析的效度还可以。 除此之外,你可以用因子分析里面Descriotives里面KMO和巴特利检验(battele,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写的),KMO的值如果>0.5,则说明因子分析的效度还行,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另外,如果巴特利检验的P<0.001,说明因子的相关系数矩阵非单位矩阵,能够提取最少的因子同时又能解释大部分的方差,即效度可以。 问:问卷效度测验如何应用于SPSS 问卷效度测验如何应用于SPSS,然后因为做效度检验貌似要用皮尔逊相关还是因子分析,所以不懂如何把这些应用于SPSS,不想要变量,想要整体,一个整体。 用因子分析,就已经是在检验变量的整体了 因子分析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方法。三、因子分析的SPSS过程 第一步:准备数据文件,打开对话框,加载观测变量。数据文件主要是由较多的(一般在10个以上)可观测变量组成,个案数应比较大。然后点击“Analyze” ,选择“Data Reduction” 中的“Factor”打开因子分析对话框,将参与分析的所有观测变量加载到“Variables”下边的方框中。

风险评估表

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 住院病人VTE风险评估表 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 分值危险因素 评 分 评估日期 每项1分1-1年龄41-60岁1 1-2小手术<45分钟1 1-3肥胖(BMI 25Kg/m2)1 1-4异常妊娠1 1-5妊娠期或产后(1个月) 1 1-6口服避孕药或使用雌 激素 1 1-7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1 1-8脱水、下肢水肿1 1-9静脉曲张、高脂血症1 1-10严重肺部疾病(1个 月内) 1

1-11急性心肌梗塞(1个 月内) 1 1-12充血性心力衰竭(1 个月内) 1 1-13败血症(1个月内)1 1-14大手术史1其他高危因素1 每项2分2-1年龄61-742 2-2石膏固定2 2-3卧床(>72h)2 2-4Tamour(既往或现患)2 2-5中央静脉置管2 2-6腹腔镜、大手术(>45 分钟) 2 每项3分3-1年龄≧75岁3 3-2VTE病史、家族史3 3-3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3

少症 3-4其他先天性或获得性 易栓症 3 3-5抗心磷脂抗体阳性3 3-6凝血酶原20210A阳 性 3 3-7狼疮抗凝物阳性3 3-8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 高 3 每项5分4-1脑卒中(1个月内)5 4-2急性脊髓损伤5 4-3择期下肢关节置换术5 4-4髋关节、骨盆、下肢 骨折 5 4-5多发性创伤5 总评分 评估护士签字

备注:入院或转科评估;极高危者每日评估1次,高危者每周评估2次;中危或 低危者,每周评估1次;病情变化下肢疼痛肿胀、卧床、脱水随时评估。高危及 以上术后每天评估至下床活动;高危及以上放标识。 VTE风险评估分级及预防措施 评分及风险分级DVT发生率建议预防措施 1分低危<10%尽早活动,基本预防 2分中危10-20%①基本预防②物理治疗③药物治疗 3-4分高危20-40%①基本预防②物理治疗③药物治疗 ≧5分极高危40-80%①基本预防②物理治疗③药物治疗 一、VTE预防措施 ①基本预防:告知风险,早活动或下床,健康教育(戒烟、多饮水或补液、控糖降脂),避免下肢静脉穿刺或输液。下肢无血栓者做被动、主动运动;麻醉未醒或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给予按摩腓肠肌和踝泵运动,从足部到大腿由远到近按摩,10-30分/次,6-8次/日;足踝关节屈伸运动,10秒x10-30次/组,至少8组/日。清醒或麻醉作用消失后,指导患者用力、反复、最大限度地屈伸踝关节,10秒x10-30次/组,至少8组/日;足踝关节内外翻、旋转;病情允许可做膝关节屈伸运动;指导术后患者深呼吸,10-20次/h,促进血液回流。 ②物理预防:遵医嘱使用梯度压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足底静脉泵,30分/次,2-4日/次

测量问卷信效度分析

测量问卷信效度分析 信度和效度分析是问卷分析的第一步,也是检验该问卷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所以,我们在做问卷调查的时候第一步就要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才能确保我们的问卷有意义。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是指使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其结果应该始终保持不变才可信。例如,我们用一把尺子测量一张桌子的高度,今天测量得高度与明天测量的高度不同,那么我们就会对这把尺子产生怀疑。因此,一张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应该具有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目前最常用的是Alpha信度系数,一般情况下我们主要考虑量表的内在信度——项目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通常认为,信度系数应该在0~1之间,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9以上,表示量表的信度很好;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0.9之间,表示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0.8之间,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修订;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以下,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抛弃。 信度分析是:“分析”——“度量”——“可靠性分析”,把所有主观题选到:“项目”中,确定即可,得出总的信度。把统一维度的题目选中,得出先关维度的信度。 具体步骤:分析——度量——可靠性分析 模型选择a,点击确定即可。 结果分析: 分析各个维度和总量的信度后,将它们列出一个表格,其中每个维度的a信度系数都大于0.7,说明该量表信度较好,符合问卷调查。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是衡量综合评价体系是否能够准确反映评价目的和要求。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效度越高,即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其所 要测量的特征,反之,则效度越低。常用于调查问卷效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项与总和相关效度分析 这种方法用于测量量表的内容效度。内容效度又称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它是指所设计的题项能否代表所要测量的内容或主题。对内容效度常采用逻辑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逻辑分析一般由研究者或专家评判所选题项是否“看上去”符合测量的目的和要求。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单项与总和相关分析法获得评价结果,即计算每个题项得分与题项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甘州区安阳乡王阜庄小学、幼儿园 2018春学期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一、评估对象 安阳乡王阜庄小学、王阜庄幼儿园全体师生人身安全,学校财产安全。 二、评估目的 1.本着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找出安阳乡王阜庄小学、幼儿园存在的对师生伤害的危险因素。 3.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 三、评估单元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结合实际,学校安全风险评价共分七个单元。 1.营养餐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体育教学中突发伤害事故安全; 3.防洪、防地震等自然灾害事件; 4.校园踩踏事故安全; 5.防火安全; 6.溺水事故; 7.校园安保。

四、危险辨识 按学校安全风险评价的七个单元的划分,在学校安全中会出现群体性公共卫生、突发伤害、踩踏、火灾、自然灾害、溺水、恐怖袭击等事故。 五、风险程度 (一)学校安全基本情况 安阳乡王阜庄小学共有5个教学班,有专职教师7人,学生67人。附设幼儿园1所,有招聘教师2人,在园幼儿33人。所有学生、幼儿都来自于本村。校园总占地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 近十多年来,我校几乎没发生过安全事故,只有2例学生由于玩耍摔伤的轻微事故。 (二)划分单元具体情况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群体性中毒事件和疾病传染性事件。 学校自实行营养餐工程以来,严把食品原料进出货关和加工关。但由于路程远,学生少,所需原材料少,供货商所供材料来源有时不明确,还供应面包,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学校厨房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缺乏,加之气候的变化异常,群体性事件和疾病传染性事件极易发生。风险等级:中。 2.体育教学中突发伤害事故安全

如何进行问卷效度与信度分析

如何进行问卷信效度分析 问卷调查法是教育研究中广泛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设计的调查问卷是问卷调查法获取信息的工具,其质量高低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适用性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应当对问卷进行试测,并对试测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筛选问卷题项,调整问卷结构,从而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信度和效度分析的方法包括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本文主要讨论后者。 一、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大致可分为三类:稳定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等值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和内在一致性系数(跨项目的一致性)。信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重测信度法:这一方法是用同样的问卷对同一组被调查者间隔一定时间重复施测,计算两次施测结果的相关系数。显然,重测信度属于稳定系数。重测信度法特别适用于事实式问卷,如性别、出生年月等在两次施测中不应有任何差异,大多数被调查者的兴趣、爱好、习惯等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十分明显的变化。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导致被调查者的态度、意见突变,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由于重测信度法需要对同一样本试测两次,被调查者容易受到各种事件、活动和他人的影响,而且间隔时间长短也有一定限制,因此在实施中有一定困难。 复本信度法:复本信度法是让同一组被调查者一次填答两份问卷复本,计算两个复本的相关系数。复本信度属于等值系数。复本信度法要求两个复本除表述方式不同外,在内容、格式、难度和对应题项的提问方向等方面要完全一致,而在实际调查中,很难使调查问卷达到这种要求,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者较少。 折半信度法:折半信度法是将调查项目分为两半,计算两半得分的相关系数,进而估计整个量表的信度。折半信度属于内在一致性系数,测量的是两半题项得分间的一致性。这种方法一般不适用于事实式问卷(如年龄与性别无法相比),常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的信度分析。在问卷调查中,态度测量最常见的形式是5级李克特(Likert)量表。进行折半信度分析时,如果量表中含有反意题项,应先将反意题项的得分作逆向处理,以保证各题项得分方向的一致性,然后将全部题项按奇偶或前后分为尽可能相等的两半,计算二者的相关系数(rhh,即半个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后用斯皮尔曼-布朗(Spearman-Brown)公式,求出整个量表的信度系数(ru)。 α信度系数法:Cronbach α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其中,K为量表中题项的总数,为第i题得分的题内方差,为全部题项总得分的方差。从公式中可以看出,α系数评价的是量表中各题项得分间的一致性,属于内在一致性系数。这种方法适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效度分析有多种方法,其测量结果反映效度的不同方面。常用于调查问卷效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单项与总和相关效度分析:这种方法用于测量量表的内容效度。内容效度又称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它是指所设计的题项能否代表所要测量的内容或主题。对内容效度常采用逻辑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逻辑分析一般由研究者或专家评判所选题项是否“看上去”符合测量的目的和要求。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单项与总和相关分析法获得评价结果,即计算每个题项得分与题项总分的相关系数,根据相关是否显著判断是否有效。若量表中有反意题项,应将其逆向处理后再计算总分。 准则效度分析:准则效度又称为效标效度或预测效度。准则效度分析是根据已经得到确定的某种理论,选择一种指标或测量工具作为准则(效标),分析问卷题项与准则的联系,若二者相关显著,或者问卷题项对准则的不同取值、特性表现出显著

如何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概念介绍 软件操作

如何进行信度检验、效度检验:概念介绍& 软件操作一、构念的维度: 可以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检验因子(维度)与测项之间的从属关系是否正确。检验指标是各个拟合优度指数和路径系数。 二、量表的信度: 信度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在一次测量中,只能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通常是用α系数。SPSS可以进行信度检验,一般要求α>0.7。每个测项的item-total correlation(项对总项相关系数)>0.4。同时还要看每个测项“α if item deleted”的值,它表示的是当删除该测项时,量表的α系数的值。如果α if item deleted>原来的α,则应该删除该测项。 三、构念的效度 1. 构念的收敛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 收敛效度指的是量表与同一构念的其他指标确实相互关联的程度。收敛效度可通过CFA检验,观察测量项目在构念上的负载(loading),如果标准化估计值(standardizes estimate)大于0.5,且t值大于1.96,平均提取方差(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大于0.6,组合信度(construct reliability,CR)大于0.7,通常认为收敛效度较高。 ●平均提取方差(AVE):表示的是潜变量的变异量中有多大比例能用指标 变异量来解释(即指标解释潜变量的程度); ●组合信度(CR):模型内在质量的判别准则之一,反映了每个潜变量中 所有测项是否一致性地解释该潜变量。 2. 构念的判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 判别效度指的是一个测量值与其他应该有所不同的构念之间不相互关联的程度。判别效度可通过CFA检验,如果各个因子的AVE的平方根比该因子与其他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大,则判别效度较高(或者说AVE的平方根大于该构念与任何其他构念的相关系数,则判别效度较高)。 另外一种检验判别效度的方法是卡方检验。在一个限制模型中(相关系数限制为1),配对构念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允许自由估计,卡方值显著地减少了,则说明两个构念之间的判别效度较高。卡方分布临界点为 3.84(P<0.05)或6.63(P<0.01)。 3. 构念的法则效度(nomological validity) 法则效度指的是量表以在理论上可以预测的方式,与不同但相关的构念的测量值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收敛效度、判别效度、法则效度并称为建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另外 两种效度是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和标准效度(criterion validity)。内容效度是对量表的内容表现特定测量项目任务的优劣程度的一个主观而系统的评价。标准效度指一个量表是否像预期的那样反映与选作标准的其他变量(标准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效度(parallel validity)和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 四、软件操作示意图

风险评估量表

风险评估与介入以量表筛选高危险群体时应注意事项: 筛选量表有其错误率(错误阳性、错误阴性 ) 筛选后,应进行第二阶段之晤谈 筛选后应把结果告知本人/监护人;除非为救命,不应广为散发 六步骤:说明目的与保密性、取得同意、客观解释(认识、接受、处理及放下忧郁)、依法保密、主动关怀、必要转介 使用风险评估量表筛选高危群体,其使用说明如下: (一)风险评估的计分方法:_______分 在每一题中所选的句子的号码就是分数。因此,总分就是将自评量表的第一至第二十六题的分数相加而得,或将社工专业评估量表的第一至第三十六项的分数相加而得。 (三)问卷使用的专业伦理 基于专业法律与伦理的规范,问卷与个人基本资料都应严加保密,未经个人同意不得任意将个人的资料外泄。但基于尊重生命与为保护个人生命着想的伦理,以及精神卫生法与临床社工师专业伦理守则的规范;对于明显有伤害自己或社会之虞、或是已有自我伤害行为的对象,则应打破保密原则,告知司法所、社区警长、治保主任等,邀请他们一起协助该服务对象。 (四)高危险群的谘商与介入。 1.筛选标准(在「柯氏忧郁量表」总分在21分以上,达到中重度危机风险的同学) (1)若曾经出现过自我伤害或危害社会,或是可能有严重的罪恶感,甚至可能到达妄想、幻听的情形者,请社工立即进行介入与辅导,并可能需要打破保密原则。 (2)若忧郁分数超过21分,但无立即自伤或伤人的危险,则由社工视情况定期追踪; 若有需要则提供适当的心理谘商。 2.评估程序 (1)主动联络该同学,告知打破问卷调查之保密原则而主动表达关心的理由;并请尽量在恪守保密与隐私的原则下,去进行危机处理与后续的谘商辅导。

前测数据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

第二节信度和效度分析 一、信度分析 与预测试数据分析方法一样,为了确保问卷的可靠性,先进行信度分析,信度检验指标在前面已详细述,在此不再述。问卷信度分析如表4-2所示: 表4-2:量表信度检验结果 - . -优质文档

经过SPSS24.0数据统计软件分析得知个变量Cronbach's α均大于0.6,且 组合信度在0.792以上,说明所有问卷都具备可靠性,能够较好的反应变量的真实情况。 二、效度检验 (一)容效度 为了确保调研问卷容的有效性,问卷量表通过文献研究先初步圈定问卷容,所用量表大多采用国外已经开发出的成熟量表,对于这部分量表,本文给予直接采用的方式,其余量表则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向进行谨慎的拟定。因此,本问卷具有容效度。 (二)结构效度 在测量结构效度时,通常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在进行因子分析时,通常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的目的在于利用变量间的线性组合来解释每个层面的方差,变量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可以解释最大的变异量,以此类推,所以主成分分析法的步骤是,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然后利用方差最大旋转法进行旋转,使得旋转后题目在各个因子的负荷量大小出现明显差异,大部分题目在每个公共 因子中有一个差异较大的因子负荷量出现。但在因子分析之前需要进行KMO值- . -优质文档

和Bartlett球形检验,只有当KMO>0.5且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值小于0.05时,问卷才具有结构效度,才能够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中对三个量表进行的结构效度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虚拟品牌社群价值的效度检测 1.1虚拟品牌社群价值的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 在对虚拟品牌社群价值做因子分析之前,先做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检测结果如表4-3所示: 表4-3:虚拟品牌社群价值的KMO值和Bartlett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901 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4892.820 df 186 Sig. .000 通过对虚拟品牌社群价值量表的14个题项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发现虚拟品牌社群价值量表的KMO值为0.901,表明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非常高,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Sig.值为0.000<0.05,达到显著性水平,综上可以得出虚拟品牌社群价值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 1.2虚拟品牌社群价值因子分析 通过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可知,虚拟品牌社群价值适合做因子分析,运用主成分提取法进行因子旋转后得到以下数据,如:表4-4所示: 表4-4:虚拟品牌社群价值旋转因子负荷值 - . -优质文档

信度和效度评价

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评价 一、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来表示:大致可分为三类:稳定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等值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和内在一致性系数(跨项目的一致性)。 若以信度系数来表示信度的大小。信度系数越大,表示测量的可信程度越大。究竟信度系数要多少才算有高的信度。学者DeVellis(1991)认为,0.60~0.65(最好不要);0.65~0.70(最小可接受值);0.70~0.80(相当好);0.80~0.90(非常好)。由此,一份信度系数好的量表或问卷,最好在0.80以上,0.70至0.80之间还算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分量表最好在0.70以上,0.60至0.70之间可以接受。若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0以下或者总量表的信度系数在 0.80以下,应考虑重新修订量表或增删题项。 二、信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重测信度法 这一方法是用同样的问卷对同一组被调查者间隔一定时间重复施测,计算两次施测结果的相关系数。显然,重测信度属于稳定系数。重测信度法特别适用于事实式问卷,如性别、出生年月等在两次施测中不应有任何差异,大多数被调查者的兴趣、爱好、习惯等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十分明显的变化。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导致被调查者的态度、意见突变,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由于重测信度法需要对同一样本试测两次,被调查者容易受到各种事件、活动和他人的影响,而且间隔时间长短也有一定限制,因此在实施中有一定困难。 2、复本信度法 复本信度法是让同一组被调查者一次填答两份问卷复本,计算两个复本的相关系数。复本信度属于等值系数。复本信度法要求两个复本除表述模式不同外,在内容、格式、难度和对应题项的提问方向等方面要完全一致,而在实际调查中,很难使调查问卷达到这种要求,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者较少。 3、折半信度法

调查表的的信度与效度评价方法

调查表的的信度与效度评价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教育研究中广泛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设计的调查问卷是问卷调查法获取信息的工具,其质量高低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适用性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应当对问卷进行试测,并对试测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筛选问卷题项,调整问卷结构,从而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一、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是指采用同一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时,问卷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测量工具(问卷或量表)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具体评价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稳定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等值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和内在一致性系数(跨项目的一致性)。信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重测信度法 同样的问卷,对同一组访问对象在尽可能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时间进行两次测量。两次测量相距一般在两到四周之内。用两次测量结果间的相关分析或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评价量表信度的高低。 2、折半法。折半法是将上述两份问卷合成一份问卷(通常要求

这两份问卷的问题数目相等),每一份作为一部分,然后考察这两个部分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3、折半信度法折半信度法是将调查项目分为两半,计算两半得分的相关系数,进而估计整个量表的信度。折半信度属于内在一致性系数,测量的是两半题项得分间的一致性。这种方法一般不适用于事实式问卷(如年龄与性别无法相比),常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的信度分析。在问卷调查中,态度测量最常见的形式是5级李克特(Likert)量表。进行折半信度分析时,如果量表中含有反意题项,应先将反意题项的得分作逆向处理,以保证各题项得分方向的一致性,然后将全部题项按奇偶或前后分为尽可能相等的两半,计算二者的相关系数(rhh,即半个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后用斯皮尔曼-布朗(Spearman-Brown)公式: 求出整个量表的信度系数(ru)。 4、α信度系数法 Cronbach α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其公式为: 其中,K为量表中题项的总数,为第i题得分的题内方差,为全部题项总得分的方差。从公式中可以看出,α系数评价的是量表中各题项得分间的一致性,属于内在一致性系数。这种方法适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

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方法

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方法 (2007-08-03 15:37:59) 转载 标签: 分类:统计视界 知识/探索 问卷调查法是教育研究中广泛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设计的调查问卷是问卷调查法获取信息的工具,其质量高低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适用性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应当对问卷进行试测,并对试测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筛选问卷题项,调整问卷结构,从而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信度和效度分析的方法包括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本文主要讨论后者。一、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大致可分为三类:稳定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等值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和内在一致性系数(跨项目的一致性)。信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重测信度法 这一方法是用同样的问卷对同一组被调查者间隔一定时间重复施测,计算两次施测结果的相关系数。显然,重测信度属于稳定系数。重测信度法特别适用于事实式问卷,如性别、出生年月等在两次施测中不应有任何差异,大多数被调查者的兴趣、爱好、习惯等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十分明显的变化。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导致被调查者的态度、意见突变,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由于重测信度法需要对同一样本试测两次,被调查者容易受到各种事件、活动和他人的影响,而且间隔时间长短也有一定限制,因此在实施中有一定困难。 2、复本信度法 复本信度法是让同一组被调查者一次填答两份问卷复本,计算两个复本的相关系数。复本信度属于等值系数。复本信度法要求两个复本除表述方式不同外,在内容、格式、难度和对应题项的提问方向等方面要完全一致,而在实际调查中,很难使调查问卷达到这种要求,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者较少。 3、折半信度法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问卷调查法是教育研究中广泛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设计的调查问卷是问卷调查法获取信息的工具,其质量高低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适用性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应当对问卷进行试测,并对试测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筛选问卷题项,调整问卷结构,从而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一、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是指采用同一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时,问卷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测量工具(问卷或量表)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具体评价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稳定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等值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和内在一致性系数(跨项目的一致性)。信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重测信度法 同样的问卷,对同一组访问对象在尽可能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时间进行两次测量。两次测量相距一般在两到四周之内。用两次测量结果间的相关分析或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评价量表信度的高低。 2、折半法。折半法是将上述两份问卷合成一份问卷(通常要求这两份问卷的问题数目相等),每一份作为一部分,然后考察这两个部分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3、折半信度法 折半信度法是将调查项目分为两半,计算两半得分的相关系数,

进而估计整个量表的信度。折半信度属于内在一致性系数,测量的是两半题项得分间的一致性。这种方法一般不适用于事实式问卷(如年龄与性别无法相比),常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的信度分析。在问卷调查中,态度测量最常见的形式是5级李克特(Likert)量表。进行折半信度分析时,如果量表中含有反意题项,应先将反意题项的得分作逆向处理,以保证各题项得分方向的一致性,然后将全部题项按奇偶或前后分为尽可能相等的两半,计算二者的相关系数(rhh,即半个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后用斯皮尔曼-布朗(Spearman-Brown)公式:求出整个量表的信度系数(ru)。 4、α信度系数法 Cronbach α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其公式为: 其中,K为量表中题项的总数,为第i题得分的题内方差,为全部题项总得分的方差。从公式中可以看出,α系数评价的是量表中各题项得分间的一致性,属于内在一致性系数。这种方法适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效度分析有多种方法,其测量结果反映效度的不同方面。常用于调查问卷效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项与总和相关效度分析 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也称为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的是测量的内容与测量目标之间是否适合,也可以说是指测量所选择的项目是否“看起来”符合测量的目的和要求。主要依据调查设计人员的

中文版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Classified Index: CODE: 10075 U.D.C: NO: 20121812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Medicin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r?set Violence Checklist Candidate: Wu Yufei Supervisor: Prof. Li Keqi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Medicine Specialty: Nursing University: Hebei University Date of Accomplishment: June, 2015

摘要 目的: 引进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Br?set-Violence-Checklist,BVC),并测定其中文版在中国精神疾病人群中的效度和信度,为我国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一个简短、准确、规范的暴力预测工具。 方法: 1. 经原作者授权,按照:翻译一回译一文化调适一预实验的程序,汉化BVC量表。 2. 邀请从事精神科工作20年以上的5名专家(3名临床医生及2名护士)对该评估工具进行内容效度的评定,结果应用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 V alidity Index ,CVI)表示。 3. 由本课题研究者对参与本研究的护士进行统一培训,9位经过培训合格的护士独立评估14个相同病例,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该量表的评定者间信度。 4.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556例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各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正式测试。应用BVC-C每8 h对患者评估一次,应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检验BVC-C的同时效度;根据攻击真实结果检验BVC-C的预测效度;应用Cronbach α系数和题总相关性检验BVC-C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5. 数据收集:应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 6. 统计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量表回收:实际完成评估571例,其中2例基本信息不全,13例脱落,有效病例为556例,9个班次内收集有效评估表5004份。 2. 评估耗时:总体评定时间1~5(2.16±0.88)分钟,其中1228份(24.5%)在1分钟内完成、2030份(40.6%)在2分钟内完成、1491份(29.8%)在3分钟内完成、203份(4.1%)在4 分钟内完成、52份(1.0%)在5 分钟内完成。 3. 效度:(1)内容效度: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3,表明量表的内容效度较好。

如何使用spss进行问卷效度和信度分析

如何使用spss软件进行效度和信度分析 如果一个问卷设计出来无法有效地考察问卷中所涉及的各个因素,那么我们为调查问卷所作的抽样、调查、分析、结论等一系列的工作也就白做了。那么,我们如何来检验设计好的调查问卷是否有效呢?信度分析是评价调查问卷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有效的分析方法。 二、信度分析的提出及分析方法 信度,又叫可靠性,是指问卷的可信程度。它主要表现检验结果的一贯性、一致性、再现性和稳定性。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其结果应该始终保持不变才可信[1]。例如,我们用一把尺子测量一张桌子的高度,今天测量得高度与明天测量的高度不同,那么我们就会对这把尺子产生怀疑。因此,一张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应该具有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调查问卷的评价体系是以量表形式来体现的,编制的合理性决定着评价结果的可用性和可信性。问卷的信度分析包括内在信度分析和外在信度分析。内在信度重在考察一组评价项目是否测量同一个概念,这些项目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一致性程度越高,评价项目就越有意义,其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就越强。外在信度是指在不同时间对同批被调查者实施重复调查时,评价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如果两次评价结果相关性较强,说明项目的概念和内容是清晰的,因而评价的结果是可信的。信度分析的方法有多种,有Alpha信度和分半信度等,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信度系数,再对信度系数进行分析[2]。 目前最常用的是Alpha信度系数法,一般情况下我们主要考虑量表的内在信度——项目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通常认为,信度系数应该在0~1之间,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9以上,表示量表的信度很好;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0.9之间,表示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0.8之间,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修订;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以下,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抛弃。我们可以通过目前比较流行的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个调查问卷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利用SPSS软件进行信度分析 下面就以兵团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毕业生追踪调查[3]中《电大教学效果评价》(毕业生用)这一调查量表进行分析。量表见下图。 (一)对量表进行纬度划分,将量表分为知识、能力、业绩三个纬度。其中,第1~4题划分到知识纬度,第5~12题划分到能力纬度;第13~15题划分到业绩纬度。通过每一纬度的Alpha系数来考察每一项得分间的一致性。 1、打开SPSS软件,调入930条记录的数据文件,进入SPSS主界面。 2、在知识纬度中,对项目(1)专业知识的掌握;(2)所学知识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3)知识面的拓宽;(4)专业水平的提高;进行内部一致性分析。 ①单击“分析”菜单中的“尺度分析”,再在“尺度分析”的子菜单中点击“可靠性”分析,打开“可靠性分析”的主对话框。 ②在左侧的源变量框中选择上述四个项目所对应的变量c1,c2,c3,c4加入到对话框右边的“项目”中,作为分析变量,再在对话框下面的“模型”中选择“Alpha”,进行Alpha 信度分析。 ③点击对话框中的“统计量”按钮,打开相应的对话框,选择要输出的统计量、变量描述、方差分析,总结等。在这个例题中为了看的清楚,我们用默认方式,即只输出样本个数、项目个数和信度系数。 ④点击“继续”按钮,回到“可靠性分析”的主对话框,勾选“列出项目标签”,再单击“确

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知识讲解

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第六章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我们采用含有多个项目的量表来测量人们的意见、态度、看法等、这样得到的结果是否准确、可靠,是否有适用性?这就需要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一个良好的测量工具(量表)应具有足够的效度和信度。 一、信度检验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是指采用同一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时,问卷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测量工具(问卷或量表)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具体评价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稳定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等值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替换形式)和内在一致性系数(跨项目的一致性)。信度表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稳定性系数 稳定性系数是采用同样的问卷,对同一组访问对象在尽可能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时间内进行两次测量,用两次测量结果间的相关分析来评价量表信度的高低,连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即是信度系数,也称为重测信度,或再测信度。 两次测量,如果间隔时间过长,调查对象容易受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而发生态度的转变,如果间隔时间过短,则受到上次调查记忆的影响。适当的间隔时间是既不能让调查对象记住上一次测验的内容,也不能让其被测的主观特征在两次测验之间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适合的间隔时间要视调查对象和测量内容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年幼儿童,间隔时间要小,年长者,间隔时间可

以延长。并且调查对象在两次测量期间没有发生于相关的重大事件。在最后提交调研报告时,要对间隔时间加以说明,报告间隔的时间。 2、等值系数(复本信度) 用两个复本在最短时间内对同一组调查对象进行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复本信度系数等于两个复本测量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复本信度的高低反映了这两个测验复本在内容上的等值性程度,是等值系数。复本类似于考试中得A、B卷,如果一个人在A卷和B卷的得分相同,就说明考题具有信度;如果两者差异很大,则缺乏信度。 复本信度的使用前提是测量所用的两个复本必须是等效的,两个复本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两个复本测量的是同一种特征。两个复本具有相同的内容和形式。两个复本的题目不应重复。两个复本的题目数量相等,难度和区分度相同。 在现实工作中,设计一份满意的调查量表已然不易,设计两份完全等效的量表难度更大,所以很少使用。 3、内在一致性系数 主要反映的是测验内部题目之间的关系,即量表内部所有题目的一致性(项目同质性)程度,考察量表的项目是否测量了相同的内容,又称为内部一致性信度。其评价方法有两种:分半法和Cronbach α法,两种方法测得的信度系数分别称为分半信度和Cronbach α系数。 (1)折半信度 折半信度法是将调查项目分为两半,计算两半得分的相关系数,进而估计整个量表的信度,折半信度测量的是两半题项得分间的一致性。进行折半信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