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合集下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

第13卷第4期2020年8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13No.4Aug.2020收稿日期:2018-07-12基金项目: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李 爽(1992-),女,河南温县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已于2018-09-2108∶52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80920.1504.008.htmldoi:10.7688/j.issn.1674-0823.2020.04.1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李 爽,陈红娟(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1)摘 要:当前,对马克思主义何时开始在中国传播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十月革命论”“五四运动论”“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混同论”“十月革命否定论”。

毛泽东于1949年提出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断在学界受到了质疑。

然而经考证,该论断不仅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中具有合理性,而且在其历史语境中具有正当性。

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解经典论断时应具备尊重历史事实、回归文本叙事语境、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理论自觉。

关 键 词:十月革命;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节点;经典论断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20)04-0373-06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

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1470-1471这段话曾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传诵。

马哲重点(简略版)

马哲重点(简略版)

绪论: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体现?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主要表现。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彻底批判精神的理论。

批判,是破旧立新,是以新质代替旧质,是实践的内在要求。

物质实践活动固有的否定性、创造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的性质。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对自己的学说也采取批判的、革命的态度。

它从来不把自己的学说看作最终完成的真理体系,而是看作发展的、创造性的科学。

由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与实践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统一联系中永葆创造的活力。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公开申明自己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2)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主要表现。

①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主线,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地、高度地统一起来。

它既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高度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又是自然观与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

②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彻底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客观事物,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

2、科学性与阶级性矛不矛盾?答:不矛盾,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各单元主观题 解答及评分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各单元主观题 解答及评分指导

0 导论1( 30分)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得分指导:答案字数要求:0~10字0分,11~100字1分,101~300字2分,301字及以上3分。

基本观点: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的得5分,认为这种观点正确的不得分。

论据一:阶级性是具体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否相容的问题关键取决于所指称的阶级是否有自己的私利,从而制约这个阶级对科学的态度。

有该论据的得4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3分。

引用材料:正如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引用了列宁讲话材料的得3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2分。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得5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4分。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的得5分,没有的不得分,不全的酌情给1~4分。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求是》2016年第07期孙正聿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这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一句空洞的套话,更不是一种狭隘的宗派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它的实事求是的理论力量、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和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在于它是真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在于它为创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支撑。

一、理论力量: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首先在于它是否真正地揭示了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一种理论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则在于它所揭示的规律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人类自身来说,最为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揭示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最为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作出这样的概括和评价:“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3卷第1002页)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实质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使人类自觉到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使人类自觉到“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伟大的社会理想,揭示了现实的发展道路。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之所在。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列宁选集》第3版第2卷第309页)在现代学科分类中,通常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然而,就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而言,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它既表达了人类解放的旨趣,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承诺;又揭示了人类解放的历程,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的阐释和论证;也提供了人类解放的尺度,即以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标准反观人类全部的历史活动和整个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四大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四大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四大基本特征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马克思主义的四大基本特征呀!马克思主义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科学性,这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大宝贝呀!它可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那是经过了严谨的研究和论证的呀!就好比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打造出来的东西那叫一个靠谱!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那可都是有根有据的,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哟!你想想看,如果没有科学性,那岂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啦?实践性呢,这简直太重要啦!马克思主义可不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东西哦!它是要实实在在地用到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中去的呀!就好像是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和必要。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魅力和力量呀!你看那些伟大的社会变革,哪一个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人们的实践行动才实现的呢?革命性,哇哦,这可不得了!马克思主义可不会对那些不合理的现象视而不见,它会勇敢地站出来,挑战那些旧的、腐朽的东西!就像是一个无畏的勇士,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

它要打破旧的秩序,为新的、更美好的社会开辟道路呢!如果没有革命性,那我们不就一直被那些不好的东西束缚着,怎么能进步呢?人民性,这可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呀!它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发展。

这就好比是一艘大船,人民就是乘客,马克思主义就是那指引方向的舵手。

没有人民,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意义;没有马克思主义,人民又怎么能更好地团结起来,追求自己的幸福呢?咱再来想想,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我们怎么能知道社会发展的规律呢?没有实践性,那不是成了纸上谈兵了吗?没有革命性,怎么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呢?没有人民性,那这一切又为了谁呢?马克思主义的这四大基本特征,就像是四把钥匙,打开了我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大门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理论体系。

朋友们,让我们紧紧握住这四把钥匙,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勇敢地向前迈进,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吧!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

1.3.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教学录像讲座文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及当..

1.3.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教学录像讲座文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及当..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0.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及当代价值本节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及当代价值的问题。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及当代价值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主要讲授两个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我们通过这一部分主要就是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哪些特点。

我们讲马克思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思考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科学在什么地方,显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论述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论断是根据他们当时的历史环境,根据当时的具体经验而得出的结论,显然在今天看来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而且有些是错误的。

我们不能说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论断就是科学性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是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上,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给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正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得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二)马克思主义有着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从实践转向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从实践转向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科学性与革命性何以统一于实践性
实践转向发现了唯物史观 实践转向发现了剩余价值
唯物史观
科学性与革命性何以统一于实践性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诞生,首先是对黑格尔的思辨的历 史观的扬弃。 在黑格尔的历史观看来,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出现以 前,就存在着一种精神本原——“绝对理念”, 它是 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基础,它是超越自然、超 越人类的东西,因而是第一性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都由这个“绝对理念”派生出来。 在对黑格尔历史观的继承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 调,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以现实的人作为自己历史 观的前提。他们强调,历史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以人 民群众为主体的人类社会实 践,推动着历史前进的步 伐,最终决定着历史发展的阶段和水平。
Thanks!
创新实 践标准
实践标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 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 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句话明确地包含了实践标准问题。 而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实际上也包含有“实践标 准”思想。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 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 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 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 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在这里确立了“实践思维方式”,要求把“对 象,事物,感性”等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即人的社会实践;其次, 马克思在更深意义上确立了“实践是把握生活世界的尺度”,这一 思想强调了我们对生活世界的“对象、事物、感性”等方面的理解 要从实践出发,把它们看成是实践的,坚持实践是它们的本质,是把握 生活世界的尺度。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特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由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体系,它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提出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本文将从科学性和革命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科学性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特征之一。

马克思与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和实证调查,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

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全面的、科学的解释人类社会的方法,并为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于对现实社会的客观分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强调从物质生产关系出发,揭示社会形态的替代规律。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分裂与矛盾的本质,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和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拥有严密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系统的理论建构,形成了一套内在联系紧密的理论框架。

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经济学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的生成和资本积累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则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工具,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改造世界。

最后,马克思主义实用性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仅仅体现在理论的高度抽象性,更重要的是其能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不断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使人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创新和革命实践。

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与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必然导致社会革命,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信仰,一种科学的信仰。

它不但给予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以伟大的认识工具,而且赋予他们以伟大的历史使命,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信仰,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信仰是精神领域的最高主宰,是人们关于生命和宇宙最高价值的信念,是主体对于某种思想的真诚信服。

它是一种附着于一定对象的相信心态。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信仰的代表,更确切地说,科学信仰的理论信仰典型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实践信仰典型形式是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其实质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科学共产主义信仰)的创立者。

他们创立了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使自发地流行于部分工人群众和同情工人群众境遇的仁人志士中的带有幻想性质的共
产主义信仰获得了科学的基础,成为科学的自觉的信仰,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精神动力和奋斗的旗帜。

然而,当他们创立这一科学信仰时,却并没有对其进行命名,他们没有使用过象“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以及“共产主义理想”这样的概念,而且甚至有意识地避免和反对这样的提法。

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不赞同把共产主义说成一种“理想”:“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他们也不赞同把共产主义说成是一种“信仰”或“信仰的象征”。

马克思在纪念第一国际成立七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演讲,明确指出:“国际没有提出任何特殊的信念的象征。

它的任务就是把劳动的力量组织起来,在工人运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之间建立联系并把它们联合起来。

”恩格斯反对“把无神论宣布为强制性的信仰象征”,认为这只能是为神效劳,而且也反对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这样一些人,在他们那里“‘革命’本身成了某种象童贞女马利亚之类的东西,理论成了信仰,参加运动成了祭祀。


科学与真理在本性上是相通的,为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科学
信仰的真理性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其汲取了前人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出现而产生的,而且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其次,在于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会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大趋势,确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并解放自己的历史使命。

它立足当时的历史现状,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做出了合理推论;它根植于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实践,与时俱进,决不使基本结论成为僵化的教条。

再次,在于它以经济学为实证支撑,以辩证法为哲学指导和概括的历史观科学地证明了共产主义信仰。

马克思用经济学来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他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经济学证明本身也是一种历史观的证明。

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证明首先和主要地是经济学和历史的证明,然后才是哲学对这种证明的概括。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科学性还在于“它十分完备而严整”,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认识与实践相一致、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人生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证明主要体现为共产主义运动。

共产主义运动一方面是在这种信仰的鼓舞下开创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这种运动的每一步发展和成功,都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一种新的证明。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对于全面、正确地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客体——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哲学方面,“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它揭开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

在社会科学方面,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指明了道路。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具有正确的导向价值。

150多年的世界历史
发展和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的行动说明: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为人生价值取舍定标的作用;具有为个人行为和活动指明道路的作用;具有促进个人形成高尚思想品德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具有精神支柱价值。

它能把人的活动从现实引向未来,从一个目标引向更高目标的追求;同时也使人的活动成为其精神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评价现实。

它鼓舞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根本指导价值。

科学信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灵魂,通过共同信仰所产生的凝聚力去维系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社会精神,使人们既有自身的自由又不使行为失控,自觉地为共同的社会目标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意义:其一、表现为对共产主义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的坚信;其二、表现为对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无限向往和追求;其三、表现为对共产主义实践的坚定执著。

科学信仰的建构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对真理的坚信;二是对价值的认同;三是感情的融入。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是共产主义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与共产主义科学信仰的内在价值的统一,它们两者内在地统一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之中,内在地统一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之中。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作为价值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就其本身来讲,它不仅包含知识性、科学性,尤以革命性和价值性见长。

作为科学信仰的真理,其确定和实现既要诉诸人的工具理性,也要诉诸人的价值理性;既是人的认知能力的发挥,也是人的情感和意志的体现。

首先,体现在科学与信仰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科学真理的尊崇与信服,是对扎根于现实世界、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从思维方式上看,它确定了以实践为核心的统一理性与信仰这对矛盾的思维方式;从方法论上看,它对现实
世界的研究成果,通过正确的抽象和科学升华,形成了关于未来社会的根本观点,它从有限看到无限,由暂时把握永恒,通过相对寻求绝对,使信仰不断地在实践中实现从应然到实然、实然到应然的转化与平衡;同时,这一过程又使实践在科学实践的牵引下不断地深入和超越。

其次,体现在信仰活动与现实生活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从现实实践中分析和概括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给人们指出的是一条现实道路。

遵循这条道路,人们通过努力和奋斗,就能逐步达到追求的目标——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实践理性,鼓舞和激励了100多年来的共产主义运动。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所能完成的每一项历史任务,都是这一世界性伟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都内蕴着共产主义的实践内容。

最后,体现在科学信仰的动力效应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以现实世界为根基,又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科学认识,其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阐述,无疑会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认识内化为实践的动力,引导自己的行动和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