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工业废水处理
乳品污水处理方案

乳品污水处理方案前言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水,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实现乳品污水无害化处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乳品污水处理方案,以期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常见乳品污水处理方案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处理乳品污水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生物处理可分为生物降解和生物吸附两种方式,它们均需要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使其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
好氧生物法好氧生物法是利用先进的微生物群体,在充分氧气供应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成CO2、H2O和无机物质。
好氧生物法的优势在于处理效果稳定,处理效率高,使用简便,适用范围广。
同时,处理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作为肥料或者生物饲料。
厌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是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的有机废物处理过程。
在缺氧、无氧环境下,一些厌氧微生物可以利用碳源和氧化剂进行生长和代谢,对废物进行处理。
厌氧生物法的优势在于能有效去除高浓度、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处理效率高,同时不需要都是好氧微生物,可以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泥产生。
人工湿地处理法人工湿地处理利用湿地植物和土壤等环境因素,对污水进行过滤、吸附、沉淀和降解,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可持续性强等优势,同样适用于乳品企业的废水处理。
物理化学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乳制品废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和去除。
主要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氧化等。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通常用于无机物质的去除和废水的后处理。
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同的乳制品废水组成不同,需要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案。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废水处理要符合环保部门要求,否则将面临严厉的处罚;2.废水处理过程中要避免污染其他环境;3.废水处理厂的定期检测也是必要的,以保证处理效果和水资源的安全。
乳品污水处理是企业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案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降低污染,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乳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乳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一、引言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悬浮物,若直接排放或未经处理地排放到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乳业废水处理工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乳业废水的特点和处理需求,提出一种合理、高效的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二、废水特点分析1. 含有大量有机物: 乳业废水中含有脂肪、蛋白质、乳糖等有机物质,需进行有效的有机物去除处理。
2. 高浓度的悬浮物: 乳业废水中悬浮物含量较高,需要进行固液分离处理。
3. 酸碱度较高: 乳业废水的pH值一般在6~9之间,需进行中和处理。
4. 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乳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若未经处理排放将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三、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1. 预处理单元(1)格栅除渣系统: 乳业废水中的悬浮物较多,需设置格栅除渣系统进行初步除渣处理。
(2)调节池: 乳业废水中有机物质浓度不稳定,需设置调节池进行水质的平衡调节。
2. 有机物处理单元(1)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利用好氧菌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处理,使有机物得到有效的去除。
(2)接触氧化池: 对好氧生物处理后的水进行二次氧化处理,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3. 固液分离单元(1)絮凝沉淀池: 添加絮凝剂,使悬浮物得到有效聚集并沉淀下去。
(2)压滤机或离心机: 对沉淀后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减少污泥的数量,提高处理效率。
4. 中和处理单元(1)中和池: 对乳业废水的酸碱度进行中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2)pH自动调节装置: 根据实际水质情况进行自动调节,保持处理水的稳定性。
5. 营养物质去除单元(1)生物滤池: 利用硝化细菌对污水中的氮进行脱氮处理。
(2)生物接触氧化池: 利用磷酸细菌对污水中的磷进行脱磷处理。
6. 消毒单元(1)紫外线消毒器: 对处理后的水进行紫外线消毒,杀死悬浮的细菌和病原体,确保水质安全。
7. 排放单元(1)排放标准检测装置: 定期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排放标准检测,确保水质符合排放标准。
乳品工业废水处理

膜分离技术
采用膜过滤技术,对乳品 工业废水进行深度处理, 实现废水回用和资源化利 用。
高级氧化技术
利用强氧化剂或电化学反 应,将废水中的难降解有 机物转化为易降解物质, 提高处理效果。
推进资源化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
废水回用
经过处理的乳品工业废水 可用于厂区清洁、冷却水 等方面,减少新鲜水使用 量。
发酵和酶解过程
在某些乳制品生产中,如酸奶和 奶酪,需要进行发酵和酶解过程, 这些过程会产生含有有机物和微 生物的废水。
乳品工业废水的特点
高有机物含量
乳品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等有机 物,这些有机物在废水中容易腐败并产生恶臭。
高氨氮含量
由于乳制品生产中需要添加大量的动物性原料,因此 废水中的氨氮含量较高。
蒸发
通过加热使废水中的水分蒸发 ,达到浓缩或净化废水的目的
。
化学处理技术
中和
通过添加酸或碱,调节废水pH 值至中性范围,以去除或减少
废水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氧化还原
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将废水中 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或还原, 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
沉淀法
通过向废水中添加沉淀剂,使 有害物质转化为沉淀物,再通 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
给予乳品企业废水处理技术研发、设备购置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和税 收优惠。
建立绿色评价体系
对乳品企业的环保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企业采取绿色生产方式。
谢谢观看
污泥资源化
将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 污泥进行脱水、干燥等处 理,转化为肥料、生物质 能等资源。
能源回收
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 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作为 能源进行回收利用。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乳制品废水处理工艺优化与环境保护

乳制品废水处理工艺优化与环境保护乳制品生产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加工领域,但同时也面临着废水处理的问题。
乳制品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脂肪、氮和磷等,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乳制品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与环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乳制品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方法,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一、乳制品废水处理工艺优化方法1. 全程水质监测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废水产生在多个环节,包括原料处理、乳化、浓缩、冷冻等。
对于乳制品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首先应对全程进行水质监测,了解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和浓度,为后续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
2. 预处理技术乳制品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脂肪和悬浮物,这些物质对后续处理工艺造成负担,需要采取预处理技术进行脱脂和深度净化。
常见的预处理技术包括沉淀、过滤、离心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浮游物,使废水的固体悬浮物含量降低。
3. 生化处理技术生化处理是乳制品废水处理的核心工艺,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来净化废水。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活性污泥法和厌氧处理法。
活性污泥法通过添加活性污泥颗粒来增强生化降解效果,而厌氧处理法则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废水处理,产生沼气和有机肥。
4.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在乳制品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有机物和无机盐等。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微滤和反渗透等,这些技术具有高效、省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被视为乳制品废水处理工艺的重要手段。
二、乳制品废水处理工艺对环境保护的作用1. 减少水污染乳制品废水中富含有机物和无机盐等污染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经过优化的废水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减少对自然水体的污染,保护水环境的健康。
2. 循环利用乳制品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和养分可以被转化为资源,通过适当的处理工艺可以将其回收并利用。
例如,经过生物处理后的废水可以用于冲洗设备、灌溉农田和生产清洁剂等,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乳制品工业废水处理及除臭技术综述

(指定排版 1.5 个版)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品一厂摘要:乳制品生产废水含有大量的蛋白类、脂肪大分子污染物,COD高达1000-5000 mg/L,属于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特别是因厌氧发酵导致废水具有较为强烈的臭味。
对乳制品生产废水采用技术先进、高效、运转良好的的处理工艺使其达标排放同时减少臭味,满足企业清洁的生产环境以及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目标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乳制品工业废水的污染物来源和主要处理工艺,阐述了恶臭污染物防治措施,以期对实际废水处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乳制品;废水;除臭;处理技术近年来,乳制品已成为我国人民生活中重要的营养食品,乳制品产业也已成为我国发展潜力很大的新型食品行业。
乳制品产业主要分为奶牛场、奶接收站以及奶生产工厂等,乳制品工业废水主要是指液奶、酸奶、奶粉、炼乳、干酪、奶油、乳制清凉饮品、冰淇淋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工业废水。
废水中大部分来源于缸体、管道、灌装机内的冲洗、清洗、热消毒用水,主要成分含有加工食品原料[1]。
乳制品废水要经过严格的处理并达到排放标准才能予以排放。
同时排出的恶臭困扰着工业企业环境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利影响。
一、乳制品工业废水来源、特点及影响(一)来源乳制品的主要废水来源是乳制品生产过程排放的工业废水,包括牛奶运输、加工过程中的洗涤水。
洗涤水是一种浓缩的有机废水,它通常含有牛奶、洗涤剂和杀菌剂等成分。
废水每天排放频次很高(具体与品类结构相关),包括各种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污水,以及新鲜牛奶的部分流失。
当乳制品开始、中断或停止生产时,在整个过程中所出现的奶顶水、水顶奶产生的牛奶损失,以及乳制品生产设施洗涤中损失的牛奶,据统计,在乳制品加工中鲜奶的损失占加工鲜奶的1%~3%[2]。
1.主要特征:(1)废水产量大:由于乳制品处理的性质,每天的污水量波动,污染物浓度变化大,废水的产量通常是乳制品的3倍及以上。
乳制品废水处理工艺及方案研究

乳制品废水处理工艺及方案研究随着乳制品消费量的增加,乳制品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乳制品废水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因为乳制品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脂肪、蛋白质、乳糖等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乳制品废水处理工艺及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乳制品废水处理的关键是降解、去除其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达到可排放的水质标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乳制品废水处理工艺及其方案。
1. 物理化学处理工艺物理化学处理工艺是乳制品废水处理的一种传统方法。
它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混凝沉淀等步骤。
物理处理包括固体分离、沉淀、澄清等过程,通过沉淀作用将悬浮物和一部分有机物去除。
化学处理主要是添加化学药剂,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凝聚剂,增加悬浮物的沉淀速度,提高固液分离效果。
混凝沉淀是通过混凝剂的作用,使悬浮物形成较大的团块,便于沉淀和分离。
这种工艺广泛应用于乳制品厂废水处理中,可以达到一定的处理效果。
2. 生化处理工艺生化处理工艺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物,是目前乳制品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方式。
好氧处理是通过加入空气或氧气,利用氧化分解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厌氧处理是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通过产气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生化处理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等特点,但对操作要求较高,需要精确控制好氧/厌氧条件、温度、pH值等参数。
3. 膜分离工艺膜分离是一种较为先进的乳制品废水处理工艺。
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反渗透和微滤等方法。
超滤是通过纳滤膜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高分子有机物截留,让水通过,达到分离的目的。
反渗透是利用半透膜的物质分离特性,通过对废水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溶质从高浓度溶液转移到低浓度溶液中,从而达到除盐、浓缩和净化水体的效果。
膜分离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节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运行成本较高,对设备运维和维护要求较高。
乳品加工废水处理标准

乳品加工废水处理标准乳品加工废水处理的标准取决于具体的地区和排放标准。
一般来说,乳品加工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在1000~5000mg/L之间,总氮含量在60~120mg/L之间,以蛋白质、脂肪、乳糖的形式存在。
在处理乳品加工废水时,需要将其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通常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通过好氧菌的氧化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氨氮,然后将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厌氧菌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此外,乳品加工废水还需要进行沉淀、过滤、吸附等物理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杂质和异味。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自然沉淀、絮凝沉淀、砂滤和活性炭吸附等。
在排放标准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乳制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为COD不超过100mg/L,总氮含量不得超过30mg/L。
在欧洲,根据欧盟标准,乳品加工废水的排放标准为COD不超过120mg/L,BOD不超过60mg/L,悬浮物不超过30mg/L,氨氮不超过15mg/L,总磷不超过4mg/L等。
除了上述的生物处理和物理处理方法,乳品加工废水的处理还包括化学处理方法,例如使用氧化剂、碱剂、酸剂等化学品来处理废水,以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和异味。
在具体实践中,乳品加工废水的处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排放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废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废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环保和安全问题,避免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总之,乳品加工废水的处理是环境保护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
乳制品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乳制品废水处理技术综述乳制品加工产生的废水是一种复杂的废水类型,含有脂肪、蛋白质、糖类和氮、磷、钙等无机盐等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若不经过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乳制品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至关重要。
目前,乳制品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三种技术手段。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悬浮物和溶解物的分离技术,常见的有网格过滤、沉淀池和压滤等方法。
物理处理适用于初步的固液分离,能够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大部分颗粒物,但对于废水中的溶解物和微小颗粒物的去除效果有限。
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将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生物体和气体产物,以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
生物处理技术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
好氧处理适用于有机物质较高的情况,通过充分供氧促进微生物生长,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厌氧处理适用于有机物质较低的情况,通过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减少能耗和产物的生成。
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等优点,但对废水中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和微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较差。
化学处理主要采用化学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通过添加化学试剂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处理技术有氧化、沉淀、吸附和离子交换等。
化学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微污染物,但操作复杂,对投药量的控制要求较高。
综合运用上述三种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乳制品废水的高效处理。
首先,采用物理处理技术去除悬浮物和颗粒物,减少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
其次,应用生物处理技术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提高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
最后,利用化学处理技术对难降解有机物和微污染物进行去除,以达到废水处理的要求。
除了传统的处理技术,一些新兴的废水处理技术也正在被研究和应用于乳制品废水处理中。
例如,电化学技术结合电解分解和电化学氧化等过程,可以高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膜技术如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无机盐的高效去除和浓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iry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乳品工业废水处理
蔡 晶 张昊喆 (吉林大学,长春 130026)
摘 要:本文比较了乳品废水的几种处理方法,介绍了水解—好氧 (H/O) 工艺的特性及主要设计参数关键词:乳品加工废水 处理 H/O工艺
目前乳品工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例相当小,仅占食品工业的 0.7%左右。
但在一些发达国家,乳品业占食品业的比例相当大,例如法国占食品工业21.9%,美国占12.4%,英国占11.8%。
但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乳品将逐渐成为人们食品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乳品工业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为此,业内人士对如何改善现有污水处理工艺投以极大关注。
本文将根据我们几年来的研究及典型企业(上海光明乳品集团)工程实践效果,对水解—好氧 (H/O)工艺在处理乳品工业废水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简介。
乳品废水的来源及其特征
乳品工业包括乳场、乳品接收站和乳品加工厂。
乳场废水主要来自于洗涤水和冲洗水;乳品接收站废水主要是运送乳品所用设备的洗涤水;乳品加工厂废水包括各种设备的洗涤水、地面冲洗水、洗涤与搅拌黄油的废水以及生产各种乳制品的废水。
由于工艺实施及设备规模的不
同,乳品加工业排放的废水中,
CODCr、BOD5及SS有一定差别。
一
般,CODCr浓度平均为800~2500mg/l;
BOD5为600~1500mg/l。
BOD5/CODCr
比值大于0.5,属可生化性较好之废
水。
但在进行这种工业废水处理时,
除氮措施往往被忽视,这是由于原水
水质给予人们一种错觉。
按乳品加工
业废水大部分原水水质分析资料显
示,原水中氨氮值确实不高,仅为2~
11mg/l左右,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
准,但是不少已建污水站其处理后的
水中氨氮的指标却经常超标 (大于
15mg/l,有的达到60mg/l左右)。
分
析其原因是人们忽视了水的总氮 (或
凯氏氮)值。
实际上乳品加工业废水
的总氮值平均达到60~100mg/l 左右
(有的总氮值达到265mg/l)。
氮素主要
来源于废水中的蛋白质 (牛奶中蛋白
质含量占2. 7~2.8%,蛋白质的组分
中氮素占有16%左右)。
刚从车间排
出的废水,蛋白质尚未分解,故废水
中的氨氮浓度显示出来的数据很低。
但是当蛋白质在生化处理装置被生物
降解时,必然会发生氨化反应。
氨氮
就会从蛋白质有机污染物降解中间体
释入水中,废水的氨氮值就会升高。
如果处理装置设计时仅按原水的低氨
氮值考虑,就会使设计走入误区,忽
视必要的生物脱氮处理措施,那么处
理装置难免遭到失败。
主要处理技术路线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全好氧生化
处理 (活性污泥法居多,接触氧化法
其次)、厌氧—好氧生化处理,以及水
解—好氧生化处理 (H/O工艺) 等处
理技术路线。
由于乳品工业废水中含
有蛋白质成分,废水的生物降解速率
较缓慢,若降解时间不足,出水中会
残留蛋白质及蛋白质降解中间体,因
而出水很难达标。
以国内外经典的延
时曝气处理流程分析,为使排放达到
国家二级出水标准,水力停留时间必
须在30小时以上,若要达到一级标
准,则需48小时以上。
所以用全好氧
生物降解工艺,不仅能耗较高,占地
面积大,而且只能完成生物硝化过
程,不能实现生物反硝化、完成真正
意义上的脱氮。
37 2002.5/W o r l d E n v i r o n m e n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