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植被退化成因及保护措施浅析

合集下载

新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措施

新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措施

新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措施傅强草原是自然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新疆的草原面积广阔,草场资源为牧区人民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保护草原生态、遏制草原退化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加强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2019年第一年在新疆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治理补助项目,国家投资4.4亿元,修复治理208万亩,修复治理过程中对症下药,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修复草原环境,为新疆地区生态恢复提供支持。

一、新疆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和退化原因分析1、新疆草原生态环境现状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面积辽阔,草原是新疆地区的主要生态地貌,面积达到5730万公顷,草原面积是本地农业耕地面积的15倍左右。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草原资源的利用超过了草原自身的承受能力,而且后续的生态保护投入力度不够,保护不到位,所以草原退化进一步严重,成为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对退化的草原进行治理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2、草原退化的原因第一,过度放牧。

近年来本地大力发生畜牧业,给牧民带来了很多经济收益,但是一些牧民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放牧不加节制,对牧草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出现过度放牧现象。

过度放牧超过了草场的承载能力,牧草数量就会减少,抗灾害能力减弱,草原退化严重。

第二,牲畜对草原的践踏破坏比较严重。

虽然近年来本地积极发展养殖业,但天然放牧依旧是畜牧业的主要方式,放牧过程中,对草原的保护不到位,加上畜牧业的规模扩大,牲畜数量多,对草原的践踏更严重,导致土壤表层受到破坏,水分不能深入地下,草的根系得不到充分的营养,破坏了草原的生长环境。

第三,草原监测力度不够。

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变是循序渐进的,加强监测管理,及时掌握草原的变化动态,更有助于对草原环境进行治理。

目前,新疆地区的草原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草原环境监测体制不完善,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较少,无法发挥联动作用。

草原退化防治措施

草原退化防治措施

草原退化防治措施草原退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的草原植被退化现象。

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草原退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及其所承载的众多生物物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来防治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在制定防治措施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是针对草原退化的一些重要措施。

1. 合理放牧管理合理的放牧管理是防治草原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牧草资源的利用,可以减少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壤侵蚀和植被损失。

采取适当的放牧密度、轮牧制度和放牧时间,可以帮助恢复和保持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土保持工程草原退化通常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

因此,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治退化的关键步骤。

这些工程包括建设沟渠系统、植被覆盖措施、林带修复等。

通过建设防护林带和固沙带,可以降低风蚀和水蚀的发生频率,保护草原植被和土壤质量。

3. 植物物种恢复与保护草原退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恢复和保护草原植物物种对于防治退化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种子收集、培育和引种等措施,可以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同时,加强对草原珍稀植物的保护,禁止采挖和非法捕捞等行为,有助于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估为了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必须对草原退化的程度和扩展速度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草原退化监测网和定期进行遥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退化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开展科学调查研究,了解草原退化的原因和机制,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5. 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草原退化通常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有关。

因此,在草原退化防治过程中,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保持水源区的水文环境和生态系统稳定,有助于防止退化的加剧。

草原退化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诸多因素的综合治理。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及应对措施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及应对措施

内蒙古草原⽣态环境退化现状及应对措施242011年第47期(总第2391期)25区,由于牧民赖以⽣存的草地被冲刷流失,牧民⽣活陷⼊贫困。

如果不经治理只能靠搬迁异地才能脱贫,然⽽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脱贫⽅式,不能使牧民真正过上⾐⾷⽆忧的⽇⼦,只有恢复草原⽣态环境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地沙漠化严重。

内蒙古⼟地沙漠化严重,全区沙化⼟地占全国的33%,有2/3来⾃草原沙漠化。

根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内蒙古阿拉善盟85%的⼟地已经沙化,并以每年150万亩的速度扩展;2005年,锡林郭勒草原沙化草场已经占可利⽤草场的74%,锡林郭勒盟西部以及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北部牧区已退化为严重的荒漠、半荒漠草原。

由于草原⼤⾯积沙化、退化,降⾬量普遍减少,地表温度出现⼤幅度的升降变化。

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从东到西的降⽔量为500-300-150毫⽶,现降为300-200-100毫⽶。

锡林郭勒盟,20世纪50年代降⽔为307毫⽶,60年代减少到269毫⽶,80年代为243毫⽶。

根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王旗的报告,夏天中午和晚上草地与裸露沙地地表温度相差40 50度。

草原⽐荒漠化草地夏季低3 5.5度,冬季⾼6 6.5度,减少对地表的⽔蚀,利于集云⾬的形成。

从这段报告中我们推测到如下结果,地表温度⼤幅度升降,加剧⽓候⼲旱,长时期的⼲旱进⽽引起草原沙化,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这种恶性循环,内蒙古越来越多的湖泊⼲涸,湖泊⾯积从20世纪50 60年代开始缩⼩,进⼊70年代后加速缩⼩。

这也导致以湖泊为补给、被称为“草原之肾”的草原湿地萎缩,逐渐消失。

(三)⾃然灾害严重。

草原退化,⽣态平衡遭到破坏,进⽽加剧了⾃然灾害的发⽣。

根据调研及《四⼦王旗志》记载,四⼦王旗境内⾃然灾害严重,旱灾、“⽩灾”、“⿊灾”、沙尘暴时有发⽣,有⼗年九灾之称。

“⽩灾”⼜称为雪灾,是指由于⼤雪埋压牧草使牲畜不得采⾷,加上“⽩⽑风”急剧降温,家畜往往冻饿⽽死。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现状及建设措施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现状及建设措施

阿拉善地区位于中国西北荒漠区东部,自然条件极为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程度高,存在气候干旱、沙尘暴频繁、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水资源短缺、植被严重衰退、草地面积缩小、绿洲萎缩、沙漠化土地扩大、生态难民增多等问题。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阿拉善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给予了充分的资金与技术支持,用于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治理与恢复。

生态环境关系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及时掌握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对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及促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自然环境概况1.1地理位置阿拉善盟处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北纬37°24′~42°47′,东经97°10′~106°52′),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盟。

境内东西长800km 、南北宽400km ,总面积约27万km 2,平均海拔为1000~1400m 。

阿拉善盟东北与巴彦淖尔盟、乌海市相接壤,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隔贺兰山相望,西南毗邻甘肃省,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国境线长达734.71km 。

1.2地貌条件阿拉善盟地域十分辽阔,地势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走势,由南向北逐渐平缓。

全境由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三大沙漠贯穿,形成了总面积约为8万km 2的阿拉善沙漠。

北部为蒙古高原,东、南、西三面由贺兰山、合黎山、首乌山及马鬓山封闭环绕形成了阿拉善内陆高原盆地。

自南向北由狼山余脉、罕乌拉山和雅布赖山斜插,将高原分割为沙漠、戈壁、山地、湖盆、平滩等不同地貌类型。

1.3气候条件阿拉善高原地处亚洲内陆腹地,远离海洋。

海洋湿润气流被周围的群山阻隔,无法进入,进而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

该气候区的特点为降雨稀少、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风沙肆虐、异常干旱。

全盟年平均气温为6.0~8.5℃;年平均降雨量为40~200mm ,由于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降雨多集中于7—9月,且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平均蒸发量为2866.9mm ,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日照时数高达3300~4700h/a ,年太阳总辐射量为615.32~690.67kJ/cm 3;境内风大沙多,风向多为西北且集中在冬、春季,风期长达5~6个月,平均风速为2.9~5.0m/s ,沙尘暴日数为9~12d 。

草原生态保障措施

草原生态保障措施

草原生态保障措施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土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草原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详细阐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草原退化治理、放牧管理、灌溉与水资源管理、气候适应措施以及教育与培训。

一、草原退化治理草原退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之一,长期的过度放牧、火灾以及草原碱化等因素导致了草原退化的现象。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实施控制和调控放牧:限制牲畜数量、合理配置放牧强度、轮换放牧、建立放牧禁养地等措施,以恢复草原植被的自然更新。

2. 采取适当的火灾管理:合理的采取火灾管理措施,控制火灾频率和强度,维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3. 应用生态修复技术:如植被恢复、土壤控制等技术手段,促进土地的保持和有效利用,阻止草原退化过程。

二、放牧管理放牧是草原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合理的管理下可以使草原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以下是一些放牧管理的安全措施:1. 制定科学放牧计划:基于草原的生态需求和恢复所需,合理规划草原的放牧强度和放牧区域,确保草原可持续利用。

2. 加强草原监测系统:建立草原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及时了解草原的生态状况,配合草原的管理和调控。

3. 推广草原管理技术: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放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如利用GPS定位技术、遥感监测等手段。

三、灌溉与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灌溉管理和水资源保护对草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灌溉与水资源管理的安全措施: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

2. 确保水源可持续供应:建立灌溉用水的监测和管理机制,保证水源的可持续供应,防止过度开采。

3. 强化水土保持措施:修复并建设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的流失,维持草原水资源的稳定。

四、气候适应措施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采取适应措施成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关键。

草原退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草原退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草原退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草原,那是一片广袤无垠的绿色海洋,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然而,如今草原退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草原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过度放牧是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牛羊的数量不断增加,它们过度啃食草原上的植被,使得草的生长速度无法跟上被采食的速度。

长此以往,草原植被逐渐稀疏,土地裸露,生态平衡被打破。

其次,不合理的开垦也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一些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草原的原生植被和土壤结构。

原本适应草原生态的土壤,在被开垦后失去了原有植被的保护,容易遭受风蚀和水蚀,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最终难以恢复草原的生态功能。

气候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干旱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在干旱的情况下,草原的水分供应不足,草的生长受到抑制,容易枯萎死亡。

而暴雨等极端天气则可能引发水土流失,进一步破坏草原的生态环境。

此外,草原上的病虫害也会对草原植被造成损害。

一些病虫害大规模爆发,使得草原植被的健康状况恶化,影响其正常生长和更新。

针对草原退化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合理控制放牧规模。

根据草原的承载能力,确定适宜的牲畜数量,实行轮牧制度,给草原植被足够的恢复时间。

同时,推广舍饲养殖,减少对天然草原的依赖。

其次,严格限制不合理的开垦行为。

加强土地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开垦草原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对于已经开垦但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应及时退耕还草,恢复草原生态。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同时,加强草原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草原的抗旱能力,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草原植被的生长需求。

对于草原病虫害的防治,要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病虫害对草原植被的危害。

另外,还可以通过种植适宜的草种,进行草原生态修复。

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及逆转措施研究

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及逆转措施研究

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及逆转措施研究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然而近年来,草原退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这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逆转措施。

首先,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度放牧。

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人们依赖草原来养育牲畜,这导致了过度放牧和过度踩踏草原的情况。

在大范围的过度放牧下,草原的植被无法得到恢复和更新,导致土地逐渐退化。

其次,过度农牧综合开发也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人们不断开垦和开发草原地区。

这种开发方式会造成土地的破坏和植被的消失,从而导致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另外,气候变化也是造成内蒙古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和降水不均等气候现象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草原的植被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草原退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针对内蒙古草原退化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逆转措施来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

首先,加强草原管理和监测是非常关键的。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草原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并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草原退化的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要加强对放牧和农牧综合开发行为的监管和引导。

可以通过限制放牧的数量和面积,实施合理的放牧制度,使草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恢复和休养。

同时,鼓励农牧民改变传统的农牧方式,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模式,减少对草原的压力。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也是逆转草原退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研究,了解草原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恢复机制,针对不同的退化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需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草原保护和管理技术,提高草原的恢复能力。

最后,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草原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开展草原保护教育和培训,使公众了解草原退化的危害和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和改善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为广阔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包括沙漠化、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1、草地退化内蒙古有大片的草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

然而,近些年来,草原的退化问题越来越明显。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草地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变化、沙漠化等自然原因。

这导致草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化加剧,动物资源减少,居民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也受到了威胁。

2、沙漠化内蒙古是我国沙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内蒙古的沙漠化程度和速度正在逐年加剧。

沙漠化会侵蚀水土资源,引发风沙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据统计,内蒙古的沙漠化区面积已经超过7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3、水资源短缺内蒙古的水资源短缺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内蒙古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上干旱气候,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

另外,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是问题之一。

水资源短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同时也加剧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

4、大气污染内蒙古的大气污染也比较严重。

主要原因是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产生的大量废气排放,以及污染治理技术不完善。

大气污染带来的影响包括空气质量恶化,健康问题增加,甚至引发雾霾。

二、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草地保护内蒙古在草地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草原移民搬迁工程、推广增殖放牧技术、增加草地禁牧区等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草地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保护草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化,增加牲畜数量和提高质量。

2、沙漠化治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也在得到有效的治理。

其中包括荒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工程、沙石植被保护等措施,旨在提高沙漠环境的生态稳定性、泥沙旋流度和生物多样性,减轻沙尘暴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 文澜 . 国通 史 简 编 ( 订 本 ) . 京 , 民出 版 社 ,9 9 5 中 修 【 北 M】 人 14 .
2 2 占国土 总 面积 的 61 . %。
内 蒙 古 气 象
21 00年第 2期
黑 河 下 游 额 济 纳 河 沿 岸 绿 洲 、东 西 绵 延 8 0m梭梭林带 、贺兰 山天 然次生林 以及沿 贺兰 0k 山西麓分布的滩地 、 固定和半 固定 沙地 , 同构成 共 了阿拉善地区的生态屏 障 , 具有涵养水源 、 防风 固 沙、 调节气候 的重要作用 , 是我 国西北地 区重要生 态防线。
口达 2 2万 。
阿拉善盟位 于内蒙古 自治区西北部 ,东 部与 巴彦淖尔市 、 鄂尔 多斯 市和乌海市相 连 , 东南 与宁 夏 回族 自治区毗邻 , 西南 与甘肃省接壤 , 北部 与蒙
阿拉善盟平均海拔在 9 0 50 。 0 —10 m 地处内陆高 原, 属极端干旱 和干旱荒漠地 区, 降水稀少 , 风大沙 多。 降雨量从东南部的 20 m左右向西北部递减至 0m 4m 0 m以下 ,而蒸发量 由东南部 的 20m 4 0 m向西北 部递增到 4 0 m 年均 8 70 m。 级以上大风天气 5 天左 0 右。 全盟 绝大 部分地 区 自然植 被稀 疏 , 貌类 型 以沙 地 漠、 戈壁 、 山地丘 陵、 干燥剥蚀平原 、 湖盆 、 起伏滩地 等为主 , 内有 巴丹吉林 、 境 腾格里 、 乌兰布和 3 大沙 漠。 荒漠化面积高达 23 k 占全盟国土总面积的 2. m, 8 8 . 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区域仅为 1. m , 2 %; 9 5 6 k 仅
摘要 : 阿拉善荒漠植被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 一旦被破坏将很难短期内恢复。荒漠植被的恢复和改善, 可
提高该地区的植 被覆 被率 , 增强涵养水源 和水土保持能力 , 保护生物多样性 , 减少沙尘 。具有阿拉善特色的生态综合治 理模式的实践证 明, 在保证合理水资源和专项治理 资金 投入的前提下 , 通过方方 面面的共 同努力 , 阿拉善地 区的生态
在 北 方 地 区 广 大 老 百 姓 中沿 用 至今 。 绵 羊 的 被 毛
还 是 毡 制 品 的原 料 、 靴 、 袜 、 帽 等 , 着 游 牧 毡 毡 毡 过 生 活 的牧 民 , 毡 为 主 搭 建 的蒙 古 包 夏 季 防 风 雨 。 毛 冬 季 御 风 寒 , 于 搬 迁 移 牧 , 是 防 震 建 筑 的理 想 便 更
1 阿拉善 盟的 自然 条件 及植 被概 况
11 自然 概 况 .
古人 民共 和国交界 , 国境 线长 747 k 3 .1m。地 理坐 标 为 9 。 1 一16 5 E,7 2 ~4 。 7 0 0。 2 3。 4 2 4 N之 间 。东 西 长 80k 南 北 宽 40 m, 面 7 0 m, 0k 总 积约 20 m ,是 内蒙古 国土面积最大的盟 ,现辖 7k 阿拉善左旗 、 阿拉善右旗 和额济 纳旗 3旗 , ・ 全盟人
内蒙 古 人 民 出 版 社 .9 7 19 .
羊粪 ( 羊粪 砖) 上个 世纪 以前 , 游牧 民族 严冬 在 是 季 节取 暖煮 饭 的唯一燃 料 , 也是 农作 物 的重 要肥 料 。
[】李 志 农 . 国 养羊 学 【 . 京 : 业 出 版 社 ,9 3 2 中 M】 北 农 19 . 【】竺 可祯 . 国近 五 千 年来 气 候 变迁 的初 步研 究 叨. 国科 学 , 7 ( 3 中 中 1 3 ̄: 9
21 00年第 2 期
文 章 编号 :0 5 8 5 (0 0 0 — 0 10 10 — 6 6 2 1 )2 0 2 — 5
内 蒙 古 气 象
2 1
阿拉善植被退化成因及保护措施浅析
刘春莲 刘 菊莲 ,
(. 1 阿拉善盟 气象局 , 内蒙古 巴彦浩特 7 0 0 ;. 5362 阿拉善盟 环保局 , 内蒙古 巴彦浩特 7 0 o ) 5 3 6
环境是完全可以恢 复的。
关键 词 : 阿拉善 ; 植被退化; 气象条件; 保护措施
中 图分 类 号 : 7 .1 沙化 、 绿洲萎缩等 生态问题 , 根据阿拉善 的植被现状 、 特点 , 从植被退 化状况与气候条件 ,运用 17- 20 年 的气象资 9 1 09 料, 主要从平均气温 、 降水量 、 沙尘暴等气象要素的 规律 , 以阿拉善盟的 2 个典型站 : 额济纳旗和巴彦浩 特站 的变 化规 律 ,以及 植被 退化 与水 资源 和人 类 活 动的关系,提出了促进荒漠植被恢复 ,调整产业结 构、 实施转移发展战略 , 建立科技支撑体 系 , 依法加 强植被保护与恢复, 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和资金投入 的措施 。为 阿拉 善地 区植 被恢 复 的研究 和 治理 提供 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
住宅 。
对 营养保 健 起到 重要 作用 。 上述 论 证 的 6点 , 从现 状实 况 推论 , 民们 应首 先
选 绵羊 的祖先 做 为驯养 的畜 种 。
参 考文 献 :
【] 蒙古 畜 牧 厅修 志 编 史 委员 会 . 古 畜 牧业 大 事 记【 . 和 浩 特 : 1内 内蒙 M】 呼
12 植 被 概 况及 分 布 特 点 .
林, 乔木梭梭变为灌木 。 () 3 植物分布面积变小。横贯 阿拉善盟 80 m 0k 的 1 . m 梭梭减少到 目前 4 m 残林 ( 1k 3 k2 疏残林多, 密林少 ) 。胡杨林面积由解放初的 50 m ,减少到 0 k 20k 红柳 林 10 m , 3 m。 5 0k 减少到 9 0k 0 m 。目前 , 被 称为“ 植物大熊猫” 的四合木分布 区也呈支离破碎状
6 一81 O .
羊 粪具 有 杀虫 灭 菌 之 功效 , 含有 磷 、 、 三要 素 它 钾 氮 的全价 营养 。 随着现 代交 通科 技 的发展 。 粪对农 作 羊 物 的初 级 品及 其 次级 产 品 的数 质 量都 有显 著 提 升 ,
[】樊锦沼, 4 乌兰巴特尔. 气象与绵羊肉生产【 .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9 3 1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