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测定与分析_张新

合集下载

历年国审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趋势分析

历年国审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趋势分析

历年国审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趋势分析陈先敏;梁效贵;赵雪;高震;吴巩;申思;林珊;周丽丽;周顺利【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51)021【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中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探索不同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认识品种更替对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基础.[方法]搜集整理1992-2017年共计770个品次的国家审定玉米品种信息,对其中占比73.64%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千粒重、容重以及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年份更替,容重、千粒重和粗淀粉的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升高趋势,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87 g·L-1、0.91 g和0.19%;粗脂肪含量每年以0.03%呈极显著下降趋势;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年平均值则基本保持稳定,多年平均值分别为9.88%和0.30%.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容重和千粒重均与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二者均与粗脂肪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粗蛋白和赖氨酸均与粗淀粉和千粒重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以每1 000粒籽粒为单位计算各物质积累量发现,随年份更替,单位千粒籽粒中的粗淀粉仍表现为极显著升高,但与物质含量趋势不同的是,单位千粒的粗蛋白和赖氨酸的积累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趋势,粗淀粉、粗蛋白和赖氨酸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159、0.092和0.001 g;粗脂肪积累量仍随年份更替呈显著下降趋势.[结论]品种更替过程中,千粒重和容重等产量性状是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相对较快的性状,而千粒重和容重的升高主要依赖于粗淀粉含量的迅速提升;粗淀粉含量较为快速的提高可能对粗蛋白、赖氨酸和粗脂肪含量造成了“碳稀释效应”,而千粒重的改良导致了其积累量与浓度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同时,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对品质性状造成的可能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总页数】10页(P4020-4029)【作者】陈先敏;梁效贵;赵雪;高震;吴巩;申思;林珊;周丽丽;周顺利【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10019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100193;农业农村部作物高效用水吴桥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北吴桥06180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中国国审大豆品种(2003—2016年)主要性状变化趋势分析 [J], 刘军;徐瑞新;石垒;王孟;徐印印;姜汉峰;姜硕琛;邢丹英2.南方花生区试品种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J], 刘浩;洪彦彬;鲁清;李海芬;陈小平;梁炫强;李少雄3.施肥措施对国审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J], 薛华政;韩赞平;齐红志;胡兵;赵霞4.我国主产棉区国审棉花品种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区域特征 [J], 张毅5.我国主产棉区国审棉花品种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区域特征 [J], 张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

简析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玉米杂交种则是通过人工杂交选育出来的,具有较高产量和优良农艺性状的玉米品种。

在农业生产中,了解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于种植者选择适合的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抗逆性强玉米杂交种一般具有较高的抗逆性,包括抗病虫害、抗逆境等。

在实际生产中,抗病虫害是玉米高产的重要保障,而抗逆境能力则可以使玉米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产量。

抗逆性强是玉米杂交种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

二、早熟性强早熟性是指玉米杂交种在相同种植条件下,比一般品种更早成熟,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生长发育,节省生长周期。

早熟性强的玉米杂交种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降低气候风险,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于抢收抢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较高的产量玉米是以产量为主要经济性状的作物之一,而玉米杂交种通常具有较高的产量。

这是通过杂交育种选择出来的优质品种所具有的优势。

较高的产量可以使种植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四、较好的抗逆适应性玉米杂交种一般还具有较好的抗逆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和生长条件。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也能够减少因天气原因而造成的损失,提高农民的收入。

五、较好的品质除了高产量外,玉米杂交种还具有较好的品质。

这包括玉米的营养价值、口感和食用品质等方面。

较好的品质可以提高玉米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销售价格,为种植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六、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玉米杂交种一般还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有效地抵御玉米常见的病虫害,保护玉米的健康生长。

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也能够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七、较好的耐储性和耐运输性玉米杂交种一般还具有较好的耐储性和耐运输性,能够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品质,延长商品期,提高商品价值。

北方地区玉米新品系产量性状分析

北方地区玉米新品系产量性状分析

北方地区玉米新品系产量性状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北方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区之一,玉米新品系的选育与推广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玉米新品系产量性状分析研究相对较少。

在实际生产中,玉米的产量性状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益和粮食安全,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北方地区玉米新品系的产量性状,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北方地区玉米新品系的产量性状分析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生长期性状、抗病性性状和适应性等。

通过对这些性状的研究分析,可以为选择优良的玉米新品系提供参考,进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北方地区玉米新品系的产量性状,探讨其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对北方地区玉米新品系的产量性状分析,希望能为北方地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支持,促进玉米产业的持续发展。

1.2 目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北方地区玉米新品系的产量性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生长期性状、抗病性性状以及适应性,并通过对其性状的分析,为玉米新品系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我们将通过对不同玉米新品系的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其产量表现及相关因素;还将研究各品系的生长期性状,包括生育期长度、生长势等方面的特点,以期为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我们还将对玉米新品系的抗病性进行评估,探讨不同品系对常见病害的抗性表现;我们将进行适应性分析,综合考虑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结合各品系的性状表现,探讨其在北方地区的适应性和推广应用前景。

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北方地区玉米新品系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该地区玉米生产的发展。

2. 正文2.1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研究选取了北方地区具有潜力的玉米新品系作为实验材料,包括品种A、品种B、品种C等。

这些品种在育种过程中经过多年的选择和改良,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和抗病性。

2.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为1000平方米。

在不同区块中间留有隔离带,以避免品种间的相互影响。

玉米花期、株型、产量性状QTL定位及分析的开题报告

玉米花期、株型、产量性状QTL定位及分析的开题报告

玉米花期、株型、产量性状QTL定位及分析的开题报告摘要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其产量、品质、农艺性状的研究一直是农业科学领域的重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利用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对玉米的花期、株型、产量性状进行QTL定位,探究其遗传基础和发育过程,为玉米的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SSR标记;花期;株型;产量性状;QTL定位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玉米(Zea mays L.)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之一,对于其产量、品质、农艺性状的研究一直是农业科学领域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分子标记为手段进行玉米遗传育种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技术为玉米分子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花期、株型、产量性状是玉米重要的农艺性状,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其中,花期是玉米的一项主要农艺性状,掌握玉米的花期对于选择最佳的栽培日期、防止不同花期的品种自交等均有重要作用;株型是指玉米植株的生长型态和特征,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研究玉米株型的遗传机制,可以为玉米的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产量性状是玉米育种中的重要目标,研究其遗传机制、发育过程和影响因素,可以为玉米产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利用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对玉米的花期、株型、产量性状进行QTL定位,探究其遗传基础和发育过程,为玉米的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收集与整理相关基础数据,包括不同玉米品种的花期、株型、产量等信息,为选育和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2. 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的SSR标记分析,确定不同基因型间的遗传差异,进一步筛选与花期、株型、产量性状密切相关的SSR标记。

3. 利用QTL定位技术,对不同功能性状的相关SSR标记进行定位,分析其遗传距离和遗传力度,并进一步筛选与不同性状相关的显著QTL。

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

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研究进展
云南农业 YUNNAN AGRICULTURE 2010,""(7) 0次
参考文献(17条) 1.杨彦忠.玉米蛋白质品质改良研究进展[J].甘肃农业科技,2001,(3):3~5. 2.王振华,亢伟民,张新.高淀粉玉米及其开发利用[J].玉米科学,2002,10(3):90~92. 3.陈绍江.高油玉米发展回顾与展望[J].玉米科学,2001,9(4):80~83. 4.汪黎明,石德权,等.高翰氮酸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作物学报,1994,20(4):446~452. 5.蓝希舞.高蛋白与高翰氮酸玉米杂交后代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遗传及选育[J]].北京农业科学,1999,17(3):7~10. 6.刘仁东,石德权,等.玉米籽粒含油f的配合力、方差成分和遗传力及其AV作用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1992,25(6):52~57. 7.赵元增.玉米品质性状遗传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增):42~45. 8.师惠英.玉米品质育种工作探讨[J].甘肃农业科技,1995,(6):5~6. 9.王振华,王永普,等.以蛋白质为主的玉米遗传育种概况[J].种子,1994,(3):33~36. 10.朱丹,郑大浩,等.高油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性[J].延边大学农学报,2000,22(2):96~101. 11.蒋基建等.玉米籽粒氨基酸含量间相关和配合力分析[J].延边农学院学报,1987,(1):1~14. 12.吴显荣,粱鸿秋.玉米氮荃酸的生化分析研究[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1,(1):77~83. 13.宋同明.含油量选择与玉米籽粒的品质改良[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6,12(3):251~256. 14.祁新,赵颖君,等.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玉米科学,2001,9(1):26~30. 15.祁新,赵颖君,等.玉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1,26(3):32~35. 16.王振华,王义波.普通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优势相关分析[J].玉米科学,1998,6(3):25~28. 17.李九云.玉米资源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的研究[J].河北农作物研究.1993,(3)18~11.

基于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

基于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

表 1 供试 自交系编号、 名称及选育单位
编号 名称 1 2
3 4
选育 单位 铁岭 市农 科所 沈 阳市农 科所
四川农大农学院 四单位 四川农 大农 学院 四川农大农学院
四川农大农学院 四川农大农学 院
行初步评价和筛选 , 明确其对品质育种的利用价值 , 以
便更好地为选育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服务。
个样本随机测量 10粒种子 , 0 然后算其平均值 ; 籽粒千 粒重 、 比重和容重参 照颜启传 的方法进行 ; 粗脂肪
含量采用索氏脂肪提取法测定 , 粗蛋 白含量采用微量 凯氏定氮法测定 , 种氨基酸成分的测定在 四川农 J1 6 业大学动物营养所 实验室用美 国惠普 公 司 H 10 P 10 Sr s e e 仪器 , i 采用 O A F O P —M C联用全 自动分析法进行 。
(1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雅安 65 1 ; . . 20 4 2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成都 60 6 ) 104
摘要 : 用产量及 主要 品质性状 对 目 玉米生产上 常用的 7 自 前 份
交 系和本课题组选 育的7份新 自交 系进行 主成分和聚 类分析 , 结果表 明: 选 的 5 个 主 成 分 因 子 对 总 变 异 的 贡 献 达 入
8 .9 % , 3 1 1 自交 系6 83和 19可以作为较好的品质 育种 亲本 ; 9- 0 而 4 - 2 6则是较好 的高产 育种 亲本。 自交 系间的遗 传距 82和 2
离 变异 范 围为 0 3 2~ 19 0 根 据 遗 传距 离可 将 1 .4 2 1 , 4份 自交 系
米的市场需求 日益增大 。因此 , , 选育优质高产玉
米杂交种已成为当今玉米育种的重要课题 。 用产量及主要营养品质性状和商品品质性状对 目 前生产上常用的骨干 自 交系和本课题组育成的新 自 交 系进行主成分、 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 并对供试材料进

玉米质量检测标准

玉米质量检测标准
3、玉米国标三等质量标准:杂质应小于等于1%,容重(g/l)大于等于660,粗蛋白(干基)大于等于8%;不完善粒度小于等于8%,生霉粒均小于等于2%。
杂质应小于等于1容重gl大于等于685粗蛋白干基大于等于9不完善粒度小于等于65生霉粒均小于等于2
玉米质量检测标准
玉米质量检测准
1、玉米国标二等质量标准:杂质应小于等于1%,容重(g/l)大于等于685,粗蛋白(干基)大于等于9%,不完善粒度小于等于6.5%,生霉粒均小于等于2%。
2、玉米国标一等质量标准:杂质应小于等于1%,容重(g/l)大于等于710,粗蛋白(干基)大于等于10%,不完善粒度小于等于5%,生霉粒均小于等于2%。

不同玉米群体间主要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

不同玉米群体间主要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

不同玉米群体间主要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王利锋;曹言勇;李晶晶;王浩;杜海英;李会勇【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43)007【摘要】分析了由8份特异玉米地方品种(D1-D8)与2份玉米自交系(郑58、昌7-2)组配的不同遗传群体籽粒的品质性状,旨在发掘其优异基因.结果表明,这些特异玉米地方品种中籽粒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较高,且不同后代群体间籽粒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导入D1和D2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而导入D7和D4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籽粒油分含量.可通过与其杂交、回交和自交等手段,经多代选择改良玉米自交系的相关品质性状.在对这些籽粒品质性状的选择上,应重点考虑遗传背景的作用,并适当结合世代的影响.【总页数】3页(P28-30)【作者】王利锋;曹言勇;李晶晶;王浩;杜海英;李会勇【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相关文献】1.在4个玉米群体中品系本身和测交组合农艺性状表现间的相关以及其QTL间的一致性 [J], 向平(译)2.杂交高粱主要穗部性状与籽粒品质性状的关系 [J], 龙文靖;倪先林;刘天朋;赵甘霖;丁国祥3.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主要性状间的差异分析 [J], 李洪亮;孙玉友;柴永山;魏才强;解忠;刘丹;程杜娟;刘春光;徐德海4.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J], 徐翠莲;杨衍菊;王瑞清5.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及早代选择效应Ⅰ.籽粒品质性状间及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 [J], 王建设;刘广田;王岳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们 将 2002 年 和 2003 年 种 植 的 玉 米 早 代 系 子粒成分的分布作了统计。由表 2 可以看出, 玉米 早代系粗脂肪含量主要分布在 3%~5%, 2002 年和 2003 年分别占总样品数的 94.75%和 90.39%。两年 中 粗 脂 肪 含 量 为 3%~4%的 占 样 品 总 数 的 比 例 最 大为 55.08%和 58.18%; 两年中粗脂肪含量为 4%~
玉米早代自交系粗淀粉含量在 72%~74%的占 样品数比 例 最 大 , 2002 年 和 2003 年 分 别 占 到 样 品 总数的 62.37%和 59.74%。两年粗淀粉含量为 71% ~72%的占样品总数的 14.07%和 15.32%; 为 74% ~75%的占样品总数的 16.78%和 30.78%; 粗淀粉含 量超过 75%的样品有 64 份, 占样品总数的 5.0%, 属 于高淀粉自交系。结果表明, 2003 年比 2002 年平均
(2004BA525B04- 07) 作者简介: 张 新(1968- ), 女 , 副 研 究 员 , 学 士 , 从 事 玉 米 遗 传 育 种
研究。Tel: 0371- 65733764 E- mail: zh5733764@126.com
品质分析的重要手段。NIRS 可以非破坏性地分析 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为品质育种提供一个新的技术 手段。
17.26
蛋白质 11.62 8.3~16.5
1.24 10.64
粗淀粉 72.95 67.5~77.5
1.29 1.77
由表 3 可以看出, 玉米自交系粗脂肪和蛋白质 含量变幅较大, 最高含量是最低 含 量 的 2.65 倍 和 1.99 倍, 变异系数较大; 粗淀粉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 的 1.15 倍, 变异系数相对较小。
由表 1 可以看出, 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表现变 幅较大, 2002 年 和 2003 年 粗 脂 肪 的 最 高 含 量 是 最 低 含 量 的 2.60 倍 和 2.74 倍 , 蛋 白 质 为 1.83 倍 和 1.77 倍。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相比均表现为两年的 平均值差异较小, 变化幅度较宽, 变异系数均较大。 粗淀粉的变幅和变异系数相对较小, 最高含量和最 低含量相差 6.3~8.2 个百分点, 两年平均含量相近。
指标包括粗脂肪、蛋白质、粗淀粉和水分。所有结果 以干基为基础。2002 年和 2003 年 12 月分别用小样 品槽测定早代、稳定及常用自交系, 用大样品槽测定 杂交组合。
2 结果与分析
2.1 早代自交系品质分析 分析测定了 2002 年和 2003 年种植的早代玉米
自交系材料 590 份和 770 份, 所分析材料均为普通 玉米(表 1)。
在玉米新品种选育中, 品质育种占据越来越重 要的地位。因此, 对我国玉米主要种质进行品质测定 与分析, 对提高品质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如果能对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组合, 尤其是对处于分 离世代, 表现为群体数量大且分离显著的早代玉米 自交系的品质性状做出快速的分析, 可以加强选择 的目的性, 这样不仅可以加速育种进程, 还可以避免 盲目选择造成的人力和物力浪费。
含 量 为 72.95%; 2002~2003 年 玉 米 杂 交 组 合 粗 脂 肪 平 均 含 量 分 别 为 4.41% 和 4.35% , 蛋 白 质 平 均 含 量 分 别 为
10.12%和 8.65%, 粗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 73.3%和 70.52%。
关键词: 玉米; 品质性状; 测定与分析
由表 4 可知, 玉米自交系粗脂肪含量主要分布 在 3%~5%, 占 总 数 的 89.17%; 蛋 白 质 含 量 主 要 分 布 在 10%~13%, 占 总 数 的 81.41%, 蛋 白 质 含 量 超 过 13%的共有 59 份, 占总数的 10.65%; 粗淀粉含量
主 要 分 布 在 72%~75%, 占 总 数 的 75.71%, 粗 淀 粉 含量超过 75%的共有 26 份, 占总数的 4.5%。
表 4 2002 年玉米自交系子粒成分分布情况
粗脂肪
蛋白质
粗淀粉Βιβλιοθήκη 含量范围 样品数 含量范围 样品数 含量范围 样品数
(%)
(份)
(%)
(份)
(%)
(份)
2.01~3.00 50
<9.00

<69.00

3.01~4.00 322 9.01~10.00 29 69.01~70.00 6
4.01~5.00 172 10.01~11.00 127 70.01~71.00 28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包括 3 类: ①早代玉米自交系, 主要是 以我国玉米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的骨干系为基础材 料所选育的早代系; ②常用系及稳定系, 是我国玉米 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的骨干系及其二环系, 2002 年 和 2003 年 4 月在河南省农科院试验田种植, 9 月收 获晾晒、考种、保存; ③鉴定的杂交组合, 主要是国内 常用骨干系及选育的稳定系所配的自交系间的杂交 组合, 包括观察试验及产比试验, 2002 年和 2003 年 的 6 月在本院试验田种植, 10 月收获晾晒、考种、保 存。进行玉米品质测定的仪器是 FOOS 公司的 IN- FRATEC1241 型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该仪器为
中图分类号: S513.033
文献标识码: B
De te rmina tion a nd Ana lys is of Ma jor Qua lity Cha ra cte rs in Ma ize Ke rne l in China
ZHANG Xin, WANG Zhen- hua, ZHANG Qian- jin (Cereal Institut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 tra ct: The kernel quality of 1 360 maize inbred lines in 2002 - 2003 year and 643 cross combinations in 2002 - 2003 year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transmission analyzer, which was made by FOSS Company. It showed that the range of variation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ere changed. The aver- age content was 3.85% and 3.80%, 11.16% and 10.41%, 72.98% and 73.96% respectively for the crude- fat, protein and crude- starch in early inbred lines, and was 3.74% , 11.62% and 72.95% in inbred lines, and was 4.41% and 4.35%, 10.12% and 8.65%, 73.3% and 70.52% respectively in cross combinations. Ke y words : Maize; Quality characters;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3期
张 新等: 我国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测定与分析
37
近红外透射光谱仪, 波长范围 850~1 050 nm, 光学 宽带 7 nm, 测量方式为透射测量, 吸收范围 1~5 AU, 检测器为硅。该仪器有一个大容积样品槽, 测定 玉米的最大重量为 1 000 g, 另外还配备有一个小样 品槽, 可以进行单穗测定。分析时取样品装满样品槽 内, 测量重量约 50 g, 分析结果为平均数, 如果样品 较少时, 可以按照样品数量占整个容器百分数来选 择分析次数, 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大样品槽使 用的标准模型曲线为 Co220904, 小样品槽使用的标 准 模 型 曲 线 为 Co900719(由 FOOS 公 司 提 供), 测 定
粗 脂 肪 降 低 1.32%、 蛋 白 质 降 低 7.2%、 淀 粉 升 高 1.33%。2002 年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数目多于 2003 年 测定的数目, 平均值接近。2003 年粗淀粉含量值较 高的数目多于 2002 年测定的数目, 两年粗脂肪和粗 淀粉含量值分布比例表现较为一致的趋势。因此, 具 有相同遗传背景的早代系在不同年份间测定值有差 异, 也有一定的连续性。
5.01~6.00 10 11.01~12.00 201 71.01~72.00 68
12.01~13.00 123 72.01~73.00 185
13.01~14.00 46 73.01~74.00 138
14.01~15.00 12 74.01~75.00 102
15.01~16.00 9 75.01~76.00 20
份玉米自交系和 643 份玉米杂交组合的子粒品质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玉米子粒的 3 种品质在不同材料、不同年
份间存在差异。2002~2003 年早代自交系粗脂肪平均含量分别为 3.85%和 3.80%, 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 11.16%和
10.41%, 粗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 72.98%和 73.96%; 玉米自交系粗脂肪含量为 3.74%, 蛋白质含量为 11.62%, 粗淀 粉
38
玉米科学
14 卷
2.2 玉米自交系品质分析 分析测定了 2002 年种植的 554 份玉米自交系
材料, 包括国内常用骨干系及其二环系(表 3)。
表 3 2002 年玉米自交系子粒品质测定结果
成分 平 均 (%) 变 幅 (%) 标准差 变 异 系 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