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PPT
合集下载
第六讲 科学发展观42页PPT

C核心、内容和原则
核心: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内容: 经济可持续 社会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
原则: 公平性 共同性 可持续性
2,中国的发展和发展中的问题
(1)中国的发展
我国人口从4亿增加到现在的 13亿多。人均GDP从建国初期的 不足100美元、改革开放初期的 不足200美元,增长到现在超过 1000美元。
(4)可持续发展
A背景: 经济的增长带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世界人口 公元初年,约为2.5亿 1750年,7.28亿;1900年,16亿 ;1950 年,25亿;1980年,44亿;2019年,60亿; 2040年,100亿。
资源:
从探明的储量分析,
现在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总储量分别为: 石油 1万亿桶 天然气 120万亿立方米 煤炭 1万亿吨
按照目前全世界对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计算,
这些能源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大约还有:
石油
45-50年
天然气
50-60年
煤炭 200-220年
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会因日晒而蒸发,或通过 滔滔江流回归大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 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千分之三,因此陆地上的 淡水资源是和很紧缺的。
主要的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
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 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 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 了近360ppm。2019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 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 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 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年为70%,59%。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ppt

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极限论” 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极限论”:
中心论点——人口增长、粮食生产、投资增长、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粮食生产、投资增长、 中心论点 人口增长 和资源消耗具有按指数增长的性质,经济增长在今后 和资源消耗具有按指数增长的性质, 100年内的某个时期将达到极限 年内的某个时期将达到极限。 100年内的某个时期将达到极限。原因在于地球是有限 人类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 的,人类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吸 纳消化污染的能力是有限的。 纳消化污染的能力是有限的。 警示人们——世界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人类应 世界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 警示人们 世界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 制止增长和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制止增长和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从人与自然和谐 的角度看待发展;经济发展不能过度消耗资源、 的角度看待发展;经济发展不能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 要注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境,要注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应考虑资源环 境的最终极限对人类发展和人类行为的影响。 境的最终极限对人类发展和人类行为的影响。 局限性——以“增长 资源 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 资源—环境 局限性 以 增长—资源 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 将人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将人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忽视了人类把握自己命运和 行为的能动作用, 行为的能动作用,忽视了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 大支撑和促进作用。 大支撑和促进作用。
2、国际背景 、
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 1 .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 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周期性 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缺乏可持续性 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 2.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 有增长无发展”---经济明显增长 经济明显增长, “有增长无发展”---经济明显增长,但贫困依 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发展滞后。 旧,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发展滞后。 国际上战略性资源短缺,如石油、矿石等。 3 .国际上战略性资源短缺,如石油、矿石等。
《科学发展观新》课件

根本方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 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
的建设。
THANK YOU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 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 题做出了新的科学的回答,是指导当前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力量解决主 要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0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 为核心,关注人的基本权利和需 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
全面发展。
尊重人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人是发展的主 体,应尊重人的意愿和选择,充分 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人的平等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实现 人的平等发展,消除社会不公和贫 富差距,保障每个人享有平等的发 展机会和权利。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
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注 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 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
强调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不同地区 、不同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避
《科学发展观新》ppt课件
• 科学发展观概述 •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应用 • 科学发展观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科学发展观概述
科学发展观的定义
科学发展观
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 会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 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
的建设。
THANK YOU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 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 题做出了新的科学的回答,是指导当前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力量解决主 要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0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 为核心,关注人的基本权利和需 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
全面发展。
尊重人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人是发展的主 体,应尊重人的意愿和选择,充分 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人的平等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实现 人的平等发展,消除社会不公和贫 富差距,保障每个人享有平等的发 展机会和权利。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
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注 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 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
强调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不同地区 、不同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避
《科学发展观新》ppt课件
• 科学发展观概述 •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应用 • 科学发展观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科学发展观概述
科学发展观的定义
科学发展观
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 会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毛概新教材第七章科学发展观演示精品PPT课件

11
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理论依 据、理论内涵作了全面阐述。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学发展观与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科学发展观与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一道写入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 导思想。
4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 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 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八个方面)
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 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6
3.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 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和发展的
进入新世纪,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 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各国相互依存 逐步加深,大国关系深刻变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 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
5
2.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 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总结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 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十七大概括为“十个结合”。这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 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理论依 据、理论内涵作了全面阐述。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学发展观与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科学发展观与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一道写入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 导思想。
4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 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 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八个方面)
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 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6
3.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 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和发展的
进入新世纪,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 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各国相互依存 逐步加深,大国关系深刻变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 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
5
2.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 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总结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 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十七大概括为“十个结合”。这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 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科学发展观》PPT课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根据当时 具体国情,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 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 主体坚持 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 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 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实行高度 自治。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保证利益协调的 核心地位; 充分发挥共同利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统筹协调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各自特殊利 益的关系;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 的利益问题; 特别注意保护困难群众的利益; 切实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构建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 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 界和平与发展 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基本立足点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
决定了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坚持对外开放,加 强国际合作。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955年4月18日-24日,29个亚非国家 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 隆召开亚非会议。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明确发 展的目的是“以人为本”; 其次,要认识到经济发展是中心; 要从整体上把握发展; 要协调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要使发展是可持续的; 在国际战略上是和平崛起。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 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必定是有序的社会 必须是一个安定的社会
确立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意义:
理论上看,这个主题极大丰富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ppt课件

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4
时代背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 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把发展归结为物质财 富的积累,把国内生 产总值看作是评判发 展的标准。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案例:西方旧工业化道路的弊端
案例:信仰之本——《共产党宣言》
毛泽东:《共产党宣言》“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刘少奇:“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 周恩来:“在赴法国之前,我从译文中读过《共产党宣言》” 邓小平:“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诞生地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大 广场上的白天鹅咖啡馆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改 革 开 放 前
改 革 开 放 后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成功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
战胜突如其来 的非典疫情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 会、残奥会和上海
世博会
抗击汶川特大地震 和灾后重建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3 根本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人民生活总体小康 协调发展成绩显著
中文首译全本
中文再版
•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 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 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 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 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 次以单行本问世
•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 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 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3 发展成熟阶段
科学发展观_ppt

2、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A、丰富和发展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立党为公 B、丰富和发展了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求真务实 C、丰富和发展了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艰苦奋斗 D、丰富和发展了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执政理念 丰富和发展了富有活力
平等性)
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维度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1、历史依据 2、现实依据 3、时代背景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第一要义:发展 2、核心: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1、“生产力决定论”、“中轴线理论” [发展是第一要义] 2、 “自由人联合体”思想 [以人为 本] 3、“综合动力”、“历史合力”理论 [全面、协调发展、统筹兼顾] 4、“人是自然存在物”、“人类不能陶 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理论 [可持续发 展]
科学发展观
一、西方当代发展观的演变及其特点
(一)何谓发展?
(二)何谓发展观?
(三)西方当代发展观历史演变及各自特点 1、经济增长型发展观(经济化倾向) 2、社会综合发展观(社会要素、社会人的假
设、欧洲中心主义)
3、以人为中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重大意义 (一)历史地位 1、理论地位 2、关系地位 3、实践地位
(二)重大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的理论 B、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丰 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理论 C、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 D、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依靠谁发展”的问题,丰富和发展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的理论
科学发展观.ppt

•”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以人为本 的具体体现(外化),从一 个相对浅层次上,进一步解 释了 “什么是发展” 的问 题。
▲ 是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最 深刻的本质层面,体现为制度性 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 的浅层次的基本特征层面,体现 为体制性要求
“瓶颈”下的科学规划 ①全面发展,强调的是总体布局 ②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各部分间 的有机统一 ③可持续发展,强调的这个有机 整体是能否持久的良性运行。
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1.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 2.科学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 3.科学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 (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1.指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属性 2.揭示了科学发展的本质
(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勾勒出科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2.展现了对科学发展的多向度把握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 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马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首先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党 历经挫折后的共识
▲
▲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
础和关键。
▲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 决定性意义。
▲ 尊重规律、讲究质量和
效益的发展
▲ 和谐发展
▲和平发展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 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 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 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 同的结果。”
结合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①发展为了人民 ——指明发展的根 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发展依靠人民 ——揭示发展的根 本动力 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回答发 展的长远目标和根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社会发展滞 后于经济发展 带来了一系列 社会问题,如 城乡差别、地 区差别、收入 分配差别持续 扩大,再就业 和社会保障压 力增加
9
10
11
12
13
14
15
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 染、短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大量存在
16
中国人年吃300万吨地沟油:毒性赛砒霜
液化气有掺乙醚的,米有毒大米,油有地沟油,盐有工业盐,醋、 酱油也有勾兑的,酒有工业酒精的,茶是打过农药的,奶是有三 17 聚氰胺的,菜是有毒农药的,肉有注水瘦肉精的,蛋有苏丹……
3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4
党的十四大、 十五大、十六大 都重申和强调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问题。
5
十七大报告指出: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 社 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31
“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区别
共同点 都与“物本”、“神本”相对 立,都凸显人的主体性,都以人为目的。 不同点 人本主义强调的是抽象的人; 以人为本强调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 社会的人。 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人 权; 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及与此相联系的人的生命、人权和 人的尊严等. 3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 通过改革开放促进发展 实现发展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讲效益
24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 领导集体的发展思想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 文明全面发展 发展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科 学 发 展 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理论成果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1
从上海世博会看科学发展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2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 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 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 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北京洗浴用水一年达8160万吨 顶41个昆明湖
垃圾危机走到十字路口
“家电下乡”污染农村 一人一天喝1000毫升水,13亿人1天半喝掉一个 昆明湖,7天喝掉一个杭州西湖
18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过程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 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 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 观。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 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 19 内容。
22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 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思想
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和各个方面的利 益关系 统筹兼顾、综合平衡
23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 央领导集体的发展思想
20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阐述了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 质和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 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 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1
3、科学发展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 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 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 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 ? 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 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26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7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的内容
既包括经济增长、结构调整、 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经济 发展的内容,还包括社会事 业、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建 设等社会发展的内容,以及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人自 身全面和谐发展的内容。
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 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的目的
2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 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 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 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 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 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 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 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 和保障人权; 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 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 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增长情况
7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当代世 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 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 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