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根治术后不同方法预防尿潴留的效果评价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方法我院妇产科使用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尿成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 <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给予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排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尿潴留;宫颈癌根治术;护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2例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妇产科使用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
观察组:年龄37~66岁,平均年龄(41.55±10.34)岁;病理分期:13例患者为Ⅰb1期,5例患者为Ⅰb2期,2例患者为Ⅱa期,1例患者为Ⅱb期。
对照组:年龄38~66岁,平均年龄(42.69±11.56)岁;病理分期:12例患者为Ⅰb1期,6例患者为Ⅰb2期,2例患者为Ⅱa期,1例患者为Ⅱb期。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和入选标准所有患者术后均有明显的尿意感;但术后4~8 h 内未自行排尿;患者感觉下腹部伴有明显的憋胀感,并且膀胱区发生明显的充盈等。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膀胱功能正常;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患者均常规留置尿管;患者的心脑血管功能正常;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患者均自愿参加此项研究。
1.3 方法观察组均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术后护理。
1.3.1 尿潴留的预防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膀胱的保护,尽量减少患者膀胱的损伤,同时做好患者阴道的保护,防止患者的阴道损伤。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摘要: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妇科癌症。
对于宫颈患者来说,手术过程已经十分痛苦,然而术后的康复过程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患者在宫颈癌术后常常会伴随着尿潴留的后遗症,尿潴留的情况不仅仅会引起患者的尿路系统的感染,严重情况甚至会影响术后的康复情况,影响患者的心情。
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关于宫颈癌的术后尿潴留的护理现状相关文献,收集资料,结合临床及实习期间学习的知识整理分析,从疼痛护理、尿道护理、心理干预、饮食干预以及出院指导几个方面简单总结了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对策,主要目的就是归纳总结宫颈瘤术后尿潴留护理进展,寻找目前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促进临床护理工作更加细致完善地进行。
关键词:宫颈癌;尿潴留;临床护理1.前言宫颈癌是威胁广大妇女健康的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位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
目前,宫颈癌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资料显示,该病可能与患者年龄、血型、生育、精神状态和环境有关。
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往往已经是晚期。
目前手术联合化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许多妇女都经历了化疗不良反应,包括脏器损害、骨髓抑制、疲劳等,因此,约40%的患者没有顺利完成治疗,并有剂量减少或延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很低,只有42%的女性能够活到五年或更久的时间。
其中尿潴留的发生率颇高,是宫颈癌根治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
手术后的尿潴留不但会增加患者尿路感染的风险,长时间留置尿管会增加患者的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也对患者的心理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大量研究表明,通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和化疗,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也极大影响着患者的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所以,目前宫颈癌术后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
比如临床护理路径对宫颈癌护理质量的影响,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于宫颈癌出院康复的影响等。
但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的护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他并不只涉及某一个方面。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摘要】目的:应用预见性护理针对在我院实施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实际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2022年在我院实施治疗的患者共76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38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和残余尿量、尿管滞留时间,观察组各项数据都有显著优势,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行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对于尿潴留的防范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尿潴留;宫颈癌根治术作为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宫颈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有巨大影响。
现阶段,在开展宫颈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全子宫切除手术,但这种根治手术会引起很多术后并发症,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种为尿潴留。
尿潴留就是指患者膀胱内的尿液无法正常排除。
基于此,本文选择了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最终尿潴留的发生情况。
下面是详细研究内容。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2022年在我院实施治疗的患者共76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38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为33-54岁,平均年龄为(50.68±3.72)岁。
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2-55岁,平均年龄为(48.29±2.83)岁。
其中,患者均已确诊宫颈癌,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1.2.1对照组:行术后基础护理干,包括术前的健康教育和疾病,对患者的各项体征密切关注。
1.2.2观察组: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下面是详细内容:(1)心理护理:宫颈癌患者既迫切要求解除病灶,又担心手术的失败和女性生理特征的改变,还担心术后复发及生活质量的问题,由此产生一系列恐惧、焦虑心理。
术前加强宣教,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树立信心。
特别是对疼痛敏感的患者要鼓励其自解小便,让患者认识到多次导尿容易引起尿道损伤、泌尿系感染等。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预防尿潴留的效果

2018年2月DOI :10.19347/ki.2096-1413.201804075作者简介:符雅惠(1965-),女,汉族,陕西兴平人,副主任护师,学士。
研究方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通讯作者:王朝蓉,E-mail :23720623@.护理与康复妇科恶性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尿潴留,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1]。
尿潴留是指患者在术后15d 仍不能进行自主排尿,且残余尿≥100mL 。
有研究报道,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发病率为3.8%~21%,主要是由于该手术方式易导致患者副交感神经及盆腔交感神经损伤,造成尿失禁及膀胱麻痹[2]。
本研究探讨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给予个体化护理对预防尿潴留的效果,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2级肿瘤评判标准,无严重脏器疾病及精神疾病。
排除护理过程中依从性较差、临床资料不完整及伴有严重精神疾病者。
病理类型:宫颈癌26例、卵巢癌52例、子宫内膜癌22例;肿瘤分期:Ⅰ期26例、Ⅱ期33例、Ⅲ期20例、Ⅳ期21例;手术方式: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1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59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7.58±2.45)岁。
对照组患者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8.02±2.55)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有可比性。
患者均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及基本的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担心及手术的疑虑,易产生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消除其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以最佳的心态面对疾病[3]。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课件

术后疼痛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排尿,从而引 起尿潴留。
3
麻影响
麻醉可能导致膀胱感觉神经传导受阻,从而引 起尿潴留。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对患者的危害
膀胱充盈过度
尿潴留会导致膀胱充盈过度,从而影响 肾脏功能,甚至导致肾衰竭。
尿路感染
尿潴留患者的尿液残留在膀胱中,容易 滋生细菌,导致尿路感染。
膀胱破裂
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如出现副作用,及时通知医生并 协助处理。
物理治疗及护理
物理治疗
包括电刺激、磁场刺激、微波治疗等,可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加速尿液排 出。
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法,并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反应。
心理治疗及护理
心理治疗
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分析、心理疏导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 绪,提高治疗信心。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 防性护理课件
目 录
• 引言 •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病机制 •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治疗及护理对策 •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效果评价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1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术是 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2
尿潴留是宫颈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恢复。
3
研究旨在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 潴留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
研究意义
通过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研究,可以有效 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预防性护理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疗效

预防性护理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中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效果。
方法:通过对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4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差异。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残余尿量、尿潴留、再置管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自解小便数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可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痛苦,促进术后恢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宫颈癌根治术;尿潴留宫颈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同乳腺癌接近,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为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范围广,术后多伴有多种并发症,其中尿潴留为宫颈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增加感染率,影响预后。
文献报道[1-2],采用积极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8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应用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48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为26岁至66岁,平均年龄为(49.67±2.15)岁,按照病理分期,Ⅰa期患者11例,Ⅱa期患者1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5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49.01±4.57)岁,按照病理分期,Ⅰa期患者10例,Ⅱa期患者14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同时排除泌尿系统疾病。
两组患者的以上条件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①术前按照常规妇科术前护理准备,对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健康指导,说明手术注意事项。
②术后按照常规进行留置导尿管护理,每日会阴擦洗2次,每周更换1次防反流集尿袋,注意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下床活动时引流袋低于膀胱平面,以防止尿液倒流而引起尿路感染。
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疗效分析

死亡率高等特 点,救护人员争取最快速度,抢救失血性休克 ,
创伤快休克,预 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
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疗效分析
雷 琼
( 四川 省 宜宾 县人 民 医院 64 0 ) 4 00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宫 颈癌 根 治术 后后 病人 自行 排 尿 法防 止潴 留的 临床 义务 。方 法
入 我 院救 治 。 4 讨论
41 及 时救 护 .
[】潘培珠. 2 护理程序在 急性 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 护士进 J.
修 杂 志 ,2 0 , 1 ,P 6. 00 5 27
【】来桂琴. 3 急性颅 内血 肿急诊手术配合【J】 . 福建 医药杂志 ,
20,2 01 3(2) 1 I I 2 P 6 . : 4-4.1O
尿意——置便器——抽取气 囊内液体—— 自行排尿——尿管
滑 出。
对 比研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1 对象和方法
1 对 象 . 1
— —
( )对 照 组 : 需停 止 保 留 导尿 当天 ,抽 取 气 囊 内液 体 。 2
拔除导尿管,让病人排尿 ,流程如下:拔管前抽取气囊内液体
… 牟灵英 ,冀玲 ,历德凤 ,等. 1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相
关问题调查分析 [ . J】 山东 医药,2 0 ,P 4. 04 15
本组 3 6 院前急救患者中, 8 l例 其 6例颅脑损伤有 1 例 因 O
头颅严重变型在抢救准备过程 中死 亡。1 例高楼坠落伤致脑及 躯干等 多处受伤 严重在运转途 中死 亡外 , 其余全部及时安全送
・2 48 ・
21 0 0年 6月第 1 9卷第 1 2期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预防和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预防和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在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中,妇科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常见疾病,对女性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对于妇科恶性肿瘤疾病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并予以放、化疗辅助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创伤面大,术区解剖变异大,术中由于盆腔内组织部分切除,导致膀胱后方失去支撑,令膀胱体位改变,易致膀胱移位,加之术中需下推膀胱,可能手术损伤盆丛神经,易发生并发症,其中,尿潴留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因此,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全过程,需要注重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和管理,强化对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循证护理是一种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的护理模式,将其应用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全过程护理中,可以提高其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预防和管理认知水平,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什么是循证护理?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
也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循证护理,可以实现对护理人员护理操作的有效规范,提高患者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预防和管理的认知水平,利于依据患者术后实际状况,给予制定针对性、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和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可自行检查护理措施的落实及记录情况,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指导及监督的作用,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
2、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高发因素2.1麻醉因素术后尿潴留因为手术是通过腰麻或者硬膜外的麻醉做的手术,腰麻和硬膜外的麻醉会影响膀胱的排尿功能,影响是在一定时间内,通常在24小时或者72小时之内,通过导尿两到三天之后可以恢复。
2.2妇科手术因素妇科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创伤面大,术区解剖变异大,术中由于盆腔内组织部分切除,导致膀胱后方失去支撑,令膀胱体位改变,易致膀胱移位,加之术中需下推膀胱,可能手术损伤盆丛神经,易发生尿潴留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根治术后不同方法预防尿潴留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2-10-10T17:04:44.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林莉潘云港李景吾慧瑛[导读] 这些证明盆底肌肉的功能锻炼在排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林莉潘云港李景吾慧瑛 (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 2645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尿潴留的效果。
方法:将120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针灸组、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每组各30例。
术后9d B超测量各组患者残余尿量并计算重置尿管率。
采用q检验、F 检验及x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与针灸组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疗效优于单一治疗组(P < 0.05)。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针灸组重置尿管率均高于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P<0.05)。
结论: 针灸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防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尿潴留有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针灸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386-02 尿潴留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根治术后最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指去除导尿管不能自行排尿或自行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100ml[1],国外报道,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3.8%-43%,由于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切除范围广,术中易损伤双侧支配膀胱和尿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2],术后膀胱麻痹发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使膀胱功能早日恢复,减少患者的痛苦,因而,探究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年6月~20 11年6月在我科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 每组30 例,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针灸组、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表1 4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 n 年龄(岁)对照组 30 45.85±5.57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 30 43.47±6.83 针灸组 30 44.17±8.27 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 30 44.08±8.87 1.2方法
对照组: 术后留置尿管, 持续开放,术后第9 d拔取尿管。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术后第4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是让患者吸气时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持续3-5s,呼气时放松,连续做15~30min,每日做2-3次。
其他同对照组。
针灸组:术后第6d 开始针灸, 取穴中极、关元、气海、阴陵泉、三阴交为主穴。
常规消毒, 针刺得气后均采取补法。
留针30min, 每日1次。
其他同对照组。
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术后第4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方法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术后第6d 开始针灸,方法同针灸组,其他同对照组。
4组上午拔除尿管后, 嘱患者多饮水, 尽早尽力排尿, 下午经B超测残余尿量。
拔除尿管后仍不能自行排尿,需要重置尿管。
临床上排尿后导尿测量残余尿量较准确,但操作复杂,病人痛苦大,易感染,超声波断层测量膀胱残余尿量简便、安全、无创伤、无痛苦,临床上易被患者接受,B超测残余尿量方法:采用GELOGIQ3彩色多普勒超生诊断仪,患者仰卧,选用凸阵探头,频率3.5MHz嘱患者尽力排尿后立即进行膀胱超声检查,测残余尿量,计算公式:V=0.5×R1×R2×R3,V(ml)为残余尿量,R1(cm)、R2(cm)、R3(cm)分别为膀胱纵、横、前后三个径线[3]。
1.3 统计方法v
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针灸组残余尿量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与其他组疗效比较采用F检验及x2检验。
2 结果
表2 4组膀胱残余尿量及重置尿管率比较组别残余尿量(ml)重置尿管率(%)对照组 178±74.89 30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 76.67±40.86 23.33 针灸组 70.67±38.49 23.33 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 50.67±25.25 3.33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q=5.0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高于针灸组(q=5.30,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疗效优于单一治疗组(F=4.05,P<0.05)。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针灸组重置尿管率均高于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x2=3.9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宫颈癌IA2-IIA期主要手术方法,由于手术范围大,存在一定并发症,尿潴留就是术后并发症之一,盆腔淋巴结清扫时损伤了双侧支配膀胱和尿道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引起膀胱逼尿肌功能减弱,影响膀胱功能,同时由于手术切除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宫旁、膀胱子宫韧带,使膀胱后空虚,失去支撑作用,呈后倾,导致尿液积聚膀胱,而发生尿潴留,处理不当可造成永久性逼尿肌损伤,术后通过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可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治疗,使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取得满意疗效。
3.1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作用机理:
排尿时逼尿肌收缩,内外括约肌松弛,膀胱内压高于尿道内压,尿液得以排除,是靠神经系统及膀胱、阴道、尿道、盆底、会阴等肌肉的协调作用而完成。
通过有意识地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锻炼盆底及会阴部肌肉,可使会阴、肛门同时收缩,增强逼尿肌与括约肌的协调性,利于排尿,如不进行锻炼肌肉将萎缩80%,如进行锻炼可恢复64%[4]。
这些证明盆底肌肉的功能锻炼在排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2针灸作用机理:
术后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病位虽在膀胱,可与肺脾肝肾有关,本症患者多素体亏虚,复因手术损伤,亡血伤津,气随津脱。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针刺所选的穴位其穴下神经的传入支均与膀胱尿道的神经支配有一定程度的重叠,针灸可调节神经兴奋性,调节膀胱尿道功能[5],可促使支配膀胱功能的神经恢复,从而使膀胱排尿功能加强,最大限度减少残余尿量,防治尿潴留,针灸可提高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增加盆神经的放电频率,对神经的再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残余尿是指排尿后存留于膀胱中的尿量,是判断膀胱排尿功能的重要指标[6],本研究通过指导患者术后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及针灸治疗,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针灸组、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术后膀胱残余尿量及重置尿管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组疗效最佳。
针灸加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可减少术后残余尿量及重置尿管率,对膀胱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针灸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防治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有良好的作用,此法简便、实用,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287
[2]商宇红,魏丽惠.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1):28-30
[3]张青萍,邓友斌.超生诊断临床指南[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43.
[4]王晶,年娜,陶晨,等.子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实验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1):6O~61.
[5]肖晓华,徐明芳,李瑞春.电针为主治疗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针灸杂志,2010,26(2):26-27
[6].田教坤主编.实用妇科手术损伤防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