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发展与变迁概述
坦克知识新版

钢梁,能伸缩自如地架设
上,又能在水上行驶和作
特种桥梁旳坦克。在战场
战旳坦克。水陆坦克旳车
上,与坦克部队一起迈进。 体是密封旳,所以能浮在
遇到壕沟、河流时,它能
水面上。有旳水陆坦克是
迅速架设车辙桥。一般可
依托履带划水迈进旳,有
架 20~30米长旳桥,架桥 旳使用喷水装置向后喷水
时间不超出10分钟。架桥
迈进,水上行走速度每小
坦克内有乘员2~4人,在
时可达10千米。水陆坦克
桥梁架设及撤收过程中,
用于强渡江河、近海登陆
乘员不需走出车外,在车
和在水网地带作战。
内操作即可完毕。
坦克旳将来展望
• 坦克依然是未来地 面 作 战旳重要突击兵器,许多 国家正依据各自旳作战思 想,主动地利用现代科学 技术旳最新成就,发展二 十一世纪初使用旳新型主 战坦克。坦克旳总体结构 可能有突破性 旳变化,出 现如外置火炮式、无人炮 塔式等布置形式。火炮口
轻型坦克
• 轻型坦克重14~23.5 吨,乘员3~4人,火 炮口径为75或76毫米, 炮塔装甲最大厚度 20~40毫米,发动机 功率176~368千瓦, 单位功率 12.6~16千 瓦吨,最大速度44~ 65千米/时,最大行程 260~350千米。
中型坦克
• 中型坦克旳火炮口径为 57~85毫米,炮弹初速 781~935米/秒,主要弹 种是尖头或钝头穿甲弹、 榴弹,并出现了次口径穿 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 射距500米旳最大穿甲厚 度约150毫米;装有与火 炮并列旳机枪,并多装有 高射机枪和前机枪;普遍 安装了昼用光学观察瞄准 仪器和坦克电 台、坦克车 内通话器 。
坦克旳世代划分
• 跟战斗机一 样,根据生产年代和技术水平, 坦克也被分为三代。从一次大战出现坦克 到二次大战中期,主流旳坦克类型被称为 第一代坦克;二次大战中期到60年代旳主 流坦 克,被称为第二代坦克;60年代-90年 代研制旳坦克被称为第三代坦克(主战坦 克和特种坦克旳划分方式也是从第三代坦 克开始)。
新中国第一种国产坦克,历经60年依然活跃在世界各地

新中国第⼀种国产坦克,历经60年依然活跃在世界各地新中国第⼀种国产坦克,历经60年依然活跃在世界各地坦克作为最主要的陆军兵器,历来是陆地战场的主⼒,因其结构复杂,技术⽔平较⾼,所以只有⼤国强国才能⽣产。
新中国建⽴结束了我国不能⽣产坦克的历史,新中国的第⼀种国产坦克-五九式中型坦克,从问世到今天已历经了60年的光阴,依然是我军装甲部队的主⼒,活跃在世界各地。
⼀种坦克为什么能投⼊服役这么多年?这种新中国的第⼀种国产坦克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呢?59式中型坦克,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参考苏联T-54A中型坦克仿制并⼤量装备的⼀种中型坦克。
该型坦克,战⽃全重34吨,乘员4⼈,最⼤时速50千⽶,最⼤⾏程560千⽶。
主要武器有1门100毫⽶线膛炮,战⽃射速7发/分,1挺12.7毫⽶⾼射机枪和2挺7.62毫⽶机枪,配有红外夜视仪可夜间驾驶。
车体⾸部和侧⾯的装甲较厚,炮塔成流线型,具有良好的抗弹能⼒。
坦克具有较强的⽕⼒,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良好,重量较轻,结构简单,⼯作可靠,使⽤维护⽅便。
59式中型坦克是中国装备的国产第⼀代主战坦克。
该坦克于1959年开始列装中国军队,在1980年代以前⼀直是中国装甲兵的主要装备。
坦克作为陆军突击兵器出现于第⼀次世界⼤战⽽成名于第⼆次世界⼤战,并由此确⽴其在陆军中的主导地位相⽐于世界坦克强国⽽⾔,中国的坦克发展起步晚了30多年。
到新中国成⽴时,由于没有⾃⼰的坦克⼯业。
解放初期只有⼏个⼩型坦克修理⼚。
新中国领导⼈决定建⽴⾃⼰的坦克⼯业,从⽽拉开了中国坦克发展的序幕。
新中国刚刚成⽴,百废待兴,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业基础⼗分弱,根本不具备研制和⽣产坦克的能⼒。
所以从现实情况出发,中国决定⾸先从苏联购买坦克以应部队急需。
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更加快了中国引进苏制坦克的步伐。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效后,1950年11⽉,中国从苏联⾸批购进10个坦克团的装备,主要为T-34/85中型坦克,其次是少量的IS-2重型坦克和SU-122⾃⾏⽕炮。
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揭秘德军主力坦克发展史

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揭秘德军主力坦克发展史1919年对于德国来说是悲惨的一年,一战战败投降的德国被迫与英法美签订了屈辱的《凡尔赛和约》,德国的军事力量被压缩到最小,装甲部队更是被严令禁止发展,此后的日子里,德国从来没有放弃过组建装甲部队的想法,而战争狂人希特勒的上台使这一想法得到了迅速落实。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1934年,德军秘密研发的坦克终于装备了德国陆军,这就是一号坦克,与间战期各国研制的坦克基本相同,一号坦克装备有两挺7.92毫米MG13机枪,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一定的装甲防御能力,其最高时速可达37km/h。
一号坦克虽然实现了德军对于坦克战术的初步探索,德军由此积累了大量坦克的使用经验。
▲一号坦克可这终究只是一个间战期德国对于坦克的初步尝试而已,其并不能满足德军对抗敌方坦克的作战需求。
于是在一号坦克的基础上,德国研制了另一款坦克,也就是二号坦克。
在德军寄予厚望的三号和四号坦克未能装备部队之前,二号坦克成了德军的“顶梁柱”。
它装备有一门kwk30型20毫米机关炮,可以发射穿甲弹、高爆弹和高速穿甲弹,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德军一号坦克的反坦克能力弱的问题,并于1935年装备到德军装甲师服役。
▲二号坦克二号坦克采用垂直装甲布局,其前装甲约30毫米、车体侧面装甲为15毫米,使用高速穿甲弹时可以在300米距离上击穿40毫米的均质装甲,但至二战开始后,二号坦克开始逐渐落后于时代,德军将其和一号坦克一起,进行各种升级和改装,继续在德军装甲部队中发光发热。
▲二号坦克在波兰战役之前,德军装备了一些三号和四号坦克,起初的他们并没有像后期改进型号的强大战力,三号坦克在参加波兰战役时仅仅装备了一门37毫米火炮,火力并不理想。
而四号坦克此时并未担负起对抗敌军坦克的重任,也仅仅只装备了一门75毫米短身管火炮,它的主要任务也是支援步兵作战。
但是火力的不足并没有限制德军对战术的灵活运用,由于较早的运用了车载电台,德军可以凭借各车组之间的交流和配合打出十分默契的战斗。
从动力、火力、防护看坦克的发展使

从动力、火力、防护看坦克的发展使从动力、火力、防护看坦克的发展使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着“陆战之王”的美称。
从其诞生之初只有借他人之手的小口径的速射海军炮和机枪可用,到如今的专用坦克炮、导弹、机枪等强大的火力输出;从只为克服障碍和安装武器而毫无防弹装甲,到如今的智能化主动防御系统;从龟速,到如今动若脱兔。
自一战之中诞生起到如今已有百年历史,其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技术发展?1915年英国人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于1915年9月日制成样车进行了首次试验获得成功。
1916年,英国将这巨型怪兽运往索姆河前线,为迷惑德国为其取名为“tank”,因此,坦克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说到坦克,不得不说影响它的重要三大影响因素:动力、火力、防护。
坦克动力系统自坦克诞生以来,坦克发动机主要经历有汽油型、柴油、燃气轮机还有些混合动力等方向的技术发展。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20世纪20年代末,坦克发动机装备主要来自于一些大型机械设备,如:拖拉机、汽车等汽油发动机,或者多台发动机,还未出现专用的坦克发动机。
英国第一辆实用型的重型坦马克I型坦克装备了一台戴姆勒Knight 6缸13升汽油发动机,在其随后改进型坦克Mark V型则装备了一台利卡多6缸直列汽油发动机。
同时期的德国在其A7V型坦克则装备了两台直列4缸、水冷汽油机发动机。
法国则采用的是4缸水冷汽车用的汽油发动机。
美国装备星型风冷发动机。
这时期的坦克发动机的功率主要集中在66~298千瓦之间,发动机体型较大,汽油的挥发性强,燃点低,一旦坦克被击中容易发生火灾,而且空气污染严重。
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战场环境的变化,对坦克发动机的安全性、结构、体积、功能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
1928年后,各国开始研制坦克专用发动机。
到三十年代初期,德国研制装备于虎式坦克的迈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美国研制出星型7缸水冷汽油型发动机和1940年研制的AV1790型汽油发动机;1932年苏联开始目光转入到柴油型发动机,1939年,功率达368千瓦的型号为V2的新型柴油发动机研制成功,投入生产并装备到T-34型坦克上,并第一次将发动机与操纵杆分离,开创的坦克新布局方式的先河。
韩国装甲战车发展历程

韩国装甲战车发展历程韩国装甲战车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当时,韩国军队面临着朝鲜战争带来的严重挑战,对装甲战车的需求迫切。
在此之后的几十年中,韩国逐渐推进了装甲战车的研发和生产。
在1960年代,韩国引进了从美国购买的M47和M48巴顿坦克,并将其投入使用。
这些坦克为韩国提供了重要火力和机动性,并在朝鲜半岛的安全维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韩国军队渐渐认识到,仅依靠进口坦克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要求。
因此,韩国政府决定自主研发并生产装甲战车。
1980年代,韩国成功研制出了K1主战坦克。
这是一种以M1艾布拉姆斯为基础进行改进的坦克,具备了现代化的火力、防护和机动性能。
K1主战坦克成为韩国军队的主力装备,并为韩国在地区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加,韩国决定研发新一代的主战坦克。
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韩国成功研制出了K2“黑豹”主战坦克。
这款主战坦克采用了先进的火控系统、动力系统和装甲技术,具备更高的战场适应性和作战能力。
K2主战坦克进一步提升了韩国装甲部队的实力,并在国内外展现了韩国在装甲领域的实力。
此外,韩国还研制了许多其他类型的装甲战车,如K9自行火炮、K21步兵战车和K200多用途装甲运兵车等。
这些装甲战车为韩国军队提供了全方位的装甲力量,不仅增加了作战能力,还提升了韩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地位。
总而言之,韩国装甲战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的转变。
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韩国在装甲战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一支在地区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装甲力量。
坦克的发展史作文

坦克的发展史作文
“战车”!爷爷指着电视里轰轰作响的大家伙说,这是坦克!它可是战场上的“钢铁巨兽”,能冲锋陷阵,攻无不克!
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威武霸气,钢铁洪流,还有炮弹轰鸣的画面,实在是太酷了!
但,坦克是怎么来的呢?爷爷说,在此之前的它可不像现在这样,它还没有炮塔,也没有履带,只不过是一辆很简单的装甲车,就像一个套着钢板的“大盒子”。
它在战场上行动缓慢,速度极慢,就像一只动作迟缓的“乌龟”。
后来,人们给它装上了炮塔,这样它就能灵活地转头,瞄准目标了。
然后又给它装上了履带,就像给它穿上了“铁鞋”,这样它就能快速地在各种地形上向前行驶。
慢慢地,坦克越来越厉害,越来越强大,它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我仿佛看见,第一辆坦克蹒跚行走,一步一步地行进在泥泞的战场上。
随后,它不断地变异进化,变得非常威武雄壮,非常强健,最终成为下一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钢铁巨兽。
爷爷说,坦克的发展要感谢无数人的努力和智慧,他们就像创造奇迹的魔法师,一步步把“钢铁巨兽”带到了我们面前。
我紧紧地盯着电视里的坦克,心中充满了敬意,也透着深深的欣慰。
它不仅仅是战争机器,更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陆战之王”——坦克

“陆战之王”——坦克作者:吴思亮来源:《儿童大世界》2011年第08期在战场上,有一种武器,它不仅是集强大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防护力于一身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而且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
它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它,就是坦克。
从坦克发明至今,世界上已经建造了数十万辆坦克,坦克也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战武器,被誉为“陆战之王”。
坦克的研制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
1914年10月,欧洲战场陷入了僵局,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应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以打破西部前线的沉闷僵局。
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于1915年开始研制坦克,第二年投入生产,并参与了对德作战。
英国研制的坦克就是“马克”I型坦克,也是世界上第一辆坦克。
“马克”I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
1916年9月15日,有60辆“马克”I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
当时为了保密,英国将这种新式武器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
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马克”I型坦克靠履带行走,能越障跨壕,不惧枪弹,无所阻挡,战斗中很快就突破了德军防线。
正是由于坦克的出现,陆军的发展从此跨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从战火中诞生、发展起来的。
从1927年建军以来,我军历经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光辉发展历程。
1945年11月,我军在沈阳原日本关东军坦克修理厂缴获两辆日军坦克(一辆损坏),其中一辆坦克开至当时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部所在地——辽宁省马家湾子。
这辆日本造97式坦克也因此成为我军历史上的第一辆坦克。
该坦克先后参加了绥芬河剿匪、三下江南等战役战斗。
因为其资格老、机件旧,被坦克手亲切地称为“老头坦克”。
蹒跚的启动——百年坦克之苏/俄篇(1920~1936)

蹒跚的启动——百年坦克之苏/俄篇(1920~1936)作者:元佑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4年第3期作为坦克百年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环”,历经近95年发展的苏联(俄罗斯)坦克是必须被提及的。
那么在这95年的漫长岁月里,苏俄坦克工业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苏/俄坦克工业的发展历程。
特殊的缘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于西线战场的坦克作为一种新兴武器吸引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极大关注,这不仅包括那些成功地制造出坦克的参战国,还包括那些没有能力制造坦克,但一直在观察并反思着西线战争的国家,在沙俄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苏俄便属其一。
一战的惨痛经历告诉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静态战争是一场没有赢者的角斗,只能耗尽参战方的人力和物质资源。
哪一方的家底薄,哪一方便先倒下,在这种实力的比拼中,一切战争计策都成为了华而不实的表演。
然而,这种残酷的战争规则却是新生的苏联所无法接受的,原因很简单,经过了4年东线战争的消耗,沙俄帝国积攒的实力已被消耗一空,面对由协约国武装起来的白卫军,红色政权已经没有本钱再去打一场消耗战。
幸运的是,白卫军同样没有足够的本钱去打一场硬碰硬的消耗战,结果在3年的苏联国内战争中,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战争形势,双方都尽力避免在壕堑中流尽最后一滴血,于是他们便在不停地运动,企图在运动中寻求以最小代价歼敌的机会。
另一方面,自古以来的哥萨克骑兵传统无疑非常适合这种战争形势。
不过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毕竟是上世纪20年代,现代化的元素不可避免地渗透进了这场撕杀,于是作为骑兵的天然延续,首先出现于西线战场的坦克,以一种完全不同的理由引起了红军的深刻关注。
从仿制起步在苏维埃国内战争(1918~1920)期间,红军已经拥有少量装甲兵的兵器,包括装甲列车、装甲汽车和一些缴获的坦克。
其数量虽少,但在打击白匪军的作战中,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20年,苏联红军建立了第一批汽车坦克队,每队有3~4辆缴获的坦克、3~4辆摩托车、3辆轻便汽车、4辆载重汽车,1个铁道列车编组(约30节车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冷战后的主战坦克T-80主战坦克T-80主战坦克是世界上首批量产的以燃气轮机作为主发动机的主战坦克。乌克兰目前仍在生产T-80UD及其改进型T-84主战坦克,而俄罗斯早已停止生产T-80U主战坦克。T-80主战坦克及其变型车至今仍在白俄罗斯、塞浦路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韩国及乌克兰服役。值得一提的是,T-80BV主战坦克在俄罗斯“车臣战斗”使用中面对灾难性爆炸时表现极其脆弱——当该坦克遭到聚能成形装药弹头的侵彻时,产生的熔融金属气流与车内储存的半可燃发射药及导弹接触,导致全部弹药发生爆炸。“豹”2主战坦克“豹”2系列主战坦克目前服役
于德国联邦国防军、其他12个欧洲国家及一些非欧洲国家。“豹”2主战坦克的首次参战是伴随德国陆军参加“科索沃战争”,后来又伴随丹麦和加拿大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参加了在阿富汗的战斗。“豹”2A1属于第二批改进生产的“豹”2系列主战坦克,总计450辆,于1982年3月—1983年11月完成交付。“豹”2A1坦克加装了炮长热成像瞄准具,在改进项目中有2项最显著:一是将弹药架改进为完全等同于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弹药架;二是重新设计了燃油滤清器,缩短燃油加注时间。“豹”2A4是目前世界上部署最广泛的“豹”2系列主战坦克,较为重要的改进项目有:加装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可发射新型弹药的全数字式火控系统及披挂扁平钛钨合金装甲的改进型炮塔。所有老式“豹”2主战坦克均已按“豹”2A4标准进行了改进。瑞士被许可生产“豹”2A4主战坦克,其瑞士名称为Panzer 87“豹”式或Pz 87主战坦克。瑞士生产的“豹”2A4主战坦克配装瑞士产7.5mm MG型机枪和通信设备,加装了改进型三防系统。作为永久中立国的瑞士曾经保有380辆Pz 87
坦克发展与变迁概述(下)综合述评陈 来 黄春芳坦克发展与变迁概述(下)
俄罗斯T-80U主战坦克
德国“豹”2A1主战坦克《国外坦克》2015年第4期16
主战坦克。在新世纪之交,德国和荷兰均发现其仍保有自冷战结束后就已库存且已不需要的大量剩余坦克,这些库存剩余坦克后来被出售给了一些北约国家陆军或世界上的一些友好国家陆军,这些国家包括奥地利(114辆)、加拿大(107辆)、智利(140辆)、丹麦(51辆)、芬兰(139辆)、希腊(183辆)、挪威(52辆)、波兰(128辆)、葡萄牙(37辆)、新加坡(96辆)、西班牙(108辆)、瑞典(160辆),并且土耳其也跻身于这批剩余坦克的买家之列,总计购买量多达339辆。“豹”2NG主战坦克是由土耳其阿塞尔散公司以私人投资方式改进的下一代“豹”式主战坦克,已于2011年末完成交付。该坦克采用了模块式复合装甲;改进了光学系统;大修了炮塔结构;沿用了自1995年就已在“豹”式主战坦克上使用的新型火控系统(该公司还计划将其用于在研的“阿尔泰”主战坦克)。“豹”2A5主战坦克的炮塔前部及各侧前部弧形装甲处均披挂了楔形屏蔽附加装甲,这些装甲模块可在其基底装甲被击中前有效对抗空心装药破甲弹的攻击。屏蔽附加装甲还被设计用于影响动能弹芯,迫使其改变来袭方向,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其烧蚀。“豹”2A5主战坦克1998年装备德军。“豹”2A6主战坦克换装了莱
茵金属公司L55型120mm滑膛炮,并进行了其他改进。号称“危机干预部队”的所有德军坦克营均装备了“豹”2A6主战坦克。加拿大从荷兰采购了20辆“豹”2A6主战坦克,于2007年交付。2007年,葡萄牙也从荷兰采购了37辆“豹”2A6主战坦克,于2008年交付。2014年1月,芬兰也从荷兰采购了100辆“豹”2A6主战坦克,包括弹药、坦克模拟器及分10年期供货的坦克备件,这些坦克将在2015-2019年间分批交付。“豹”2A6M主战坦克是“豹”2A6的改进型,装有炮塔电传动装置,加装了防地雷装甲组件,并进行了大量的内部改进,提高了乘员的生存能力。加拿大向德国租借了20辆“豹”2A6M主战坦克,于2007年夏末将其部署阿富汗。“豹”2A7+主战坦克在2010年“车欧洲萨特利防务展”上首次公开亮相,并被贴上“由克劳斯·玛菲-韦格曼公司研制/由德国国防部试验及鉴定”的标签。该坦克设计既可用于在低强度冲突地区作战,
德国“豹”2A6主战坦克
德国“豹”2A7+主战坦克
综合述评坦克发展与变迁概述(下)
《国外坦克》2015年第4期17也可用于在高强度冲突地区作战。该坦克加装了模块式装甲;炮塔及车体前部均安装了复合式装甲组件,具有360°全方位抵御火箭弹攻击和防地雷爆炸的防护能力,其在城市作战中的战场生存力得到了提高。该坦克可发射可编程高爆弹,其炮塔上的MG3机枪已由1个稳定式FLW200型遥控武器站所取代。同时,该坦克机动性、战场生存力及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也得到了大大提升。“挑战者”2主战坦克“挑战者”2相比“挑战者”1主战坦克进行了大规模全新设计,尽管二者的车体和动力部件似乎相同,但两者仅有5%以下的零部件可以互换。“挑战者”2主战坦克在英国陆军和阿曼皇家陆军中服役。该坦克参加过波斯尼亚、科索沃及伊拉克战争。1991年6月,英国国防部斥资5.2亿英镑订购127辆“挑战者”2主战坦克及13个驾驶员训练装置,1994年追加订购259辆该坦克及9个驾驶员训练装置(合同总价值8亿英镑)。阿曼1993年订购18辆“挑战者”2主战坦克,1997年11月追加订购20辆。“梅卡瓦”3/4主战坦克“梅卡瓦”3主战坦克1990年初装备以色列,其动力传动系统、动力系统、武器及各电子系统均有改进,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加装了本国(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研发)的120mm滑膛炮,虽然该火炮加上890kW大型柴油机将该坦克总重增加到65t,但该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60km/h,相比之前的型号有大幅度提升。该坦克的炮塔进行了修正设计,可独立于坦克底盘进行俯仰/旋转运动,并可使目标跟踪不受坦克
运动限制。“梅卡瓦”4是“梅卡瓦”主战坦克的最新改进型,1999年开始研制,2004年开始少量装备以色列部队(直至2003年,以色列仍在生产新型“梅卡瓦”3主战坦克)。“梅卡瓦” 4主战坦克装有EI-Op“骑士”Mk4新型火控系统,坦克每侧安装“梅卡瓦”3D主战坦克使用的可拆卸模块式装甲,其中包括顶部装甲组件及V型车底装甲组件。“梅卡瓦”4主战坦克炮弹被储放在单个防火弹药箱中,以提高其安全性。“梅卡瓦”4主战坦克沿用了一些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为以色列空军研发的“狮”式战斗机项目技术,如车体成形、外部非反射涂装技术,以及与空气粒子混合的发动机热烟幕屏蔽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是为了使该坦克更难以被热传感器及雷达发现。“梅卡瓦”4坦克主炮采用了升级换代的120mm火炮,并采用备弹10发的电动半自动旋转式弹仓,可发射多种弹药,包括破甲弹和类
英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以色列“梅卡瓦”4主战坦克
坦克发展与变迁概述(下)综合述评
《国外坦克》2015年第4期18似带动能弹芯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萨博”导弹。“梅卡瓦”4主战坦克装有1挺火力更猛的12.7mm机枪(通常安装在车体外侧)。90式主战坦克90式主战坦克于1990年正式投入日本自卫队服役。除配装了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许可生产的120mm滑膛炮外,90式主战坦克及其分系统全部都在日本设计和制造,由此造成了其单台成本较高。90式主战坦克安装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现代坦克设计中常见的模块式陶瓷+钢复合装甲,其前部装甲经过试验,可有效对抗自L44型火炮发射的JM-33型120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攻击,而其炮塔侧装甲可对抗口径达35mm的脱壳穿甲弹(可在1km距离上侵彻90mm厚轧制均质装甲)攻击。90式主战坦克的外形尺寸小于世界上大部分现代主战坦克,其高2.33m,宽3.33m,重50.2t。“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由现在的奈克斯特公司的前身——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制造,装有法国独自研制的CN120-26型120mm滑膛炮。与德国“豹”2和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一样,该炮也可发射120mm北约制式炮弹,但该坦克上仅配装法国国产弹药。火炮身管装有热护套,炮膛硝烟由自动高压空气系统排出。“勒
克莱尔”主战坦克装有设计独特的自动装弹系统,其炮塔为此进行了针对性设计,目的是避免出现其他带自动装弹机的坦克所常见的问题。坦克射速为12发/分,可备弹22发。尽管和大多数自动装弹系统一样,一旦装定炮弹即不能更改弹种,但该坦克火炮可一次设定多达6个不同弹种。另外,该坦克还可二次装填18发炮弹。“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可在4 000m距离上、以50km/h的行驶速度实施目标打击,火炮身管为52倍口径,比44倍口径火炮身管的炮口初速更高。“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上装有1挺12.7mm并列机枪和1挺7.62mm遥控机枪,而其他大多数北约制式坦克在其并列机枪架和顶置式机枪架上均安装的是7.62mm机枪;唯独例外的是美国M1主战坦克,其上装有1挺7.62mm并列机枪和2挺顶置式机枪(口径分别为7.62mm和12.7mm)。
日本90式主战坦克
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综合述评坦克发展与变迁概述(下)
《国外坦克》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