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遂成枯落________

②静以修身________

③一饭三吐哺________

④又相天子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请分别写出两篇文章的中心。【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答案】(1)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2)最终;介词表目的,来;吃饭;辅佐

(3)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4)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解析】【分析】(1)本题根据句意: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慎重吗?故句子划分为: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2)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如“相”:辅佐。“饭”,动词。吃饭。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子:你。(4)《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

惰险躁。《周公诫子》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来揭示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故答案为:⑴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⑵① 最终;② 介词表目的,来;③ 吃饭;④ 辅佐

⑶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⑷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品行高尚仍常怀恭敬之心的人,必享荣耀;封地辽阔,物产丰富,仍能保持勤俭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安定;官职位高势盛,仍然保持谦卑的人,是真正高贵的人;人口众多、军队强大,仍能常怀敬畏之心,防备外患的人,必是胜利的人;自身聪慧、明智但仍觉得自己愚笨的人,是富有哲思的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但仍觉得自己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慎重吗?”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孙叔敖痰,将死,戒其子日:“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问有囊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褫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予,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权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剐称。③截(jī):迷信鬼神和灾祥。(1)下列各句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淫慢不能励精鼓励

B.险躁则不能治性陶冶性情

C.孙叔敖疾生病

D.王数封我矣多次

(2)下列各组句中的“而”的意义或用法与“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A.博学而笃志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家无井而出溉汲

(3)下列对两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乙文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

B.甲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论述,强调“静”,把失败归结为“躁”,“静”与“躁”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C.乙文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D.乙文“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答案】(1)A

(2)C

(3)A

(4)①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②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解析】【分析】(1)A“励”这里是振奋的意思,“励精”就是振奋精神。BCD理解正确。

故选A。

(2)“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中的“而”,连词,表转折,但是;A连词,表并列;B 连词,表承接;C连词,表转折;D连词,因而/所以。故选C。

(3)A理解不正确。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作者并没有望子成龙,愿其儿子达官显贵的意思,而是要儿子修身养性,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忌怠惰险躁。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日:时间。去:消逝,逝去。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②第一个知:同智,智慧。第二个知,懂得,知道。以:把。为:看作。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故答案为:⑴A

⑵C

⑶A

⑷①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②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掌握情况,“而”在文言文里的的主要做连词用,但意义较多有:①连词,表示并列;表示偏正关系;表示假设关系;表示转折关系;表示承接关系;表递进关系;表因果关系;表目的关系。答题时要结合句意推测其意思。

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思考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⑷本题主要考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附参考译文】

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按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词。

①诫子书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2)翻译下面语句。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 “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答案】(1)书信;增长;轻薄

(2)①不淡泊世俗的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身心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年华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3)D

【解析】【分析】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年代:三国。

(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其中“广”意思是“增长”。

(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句中,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句意为: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②句中,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句意为: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D项表述错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表达了作者希望儿子不虚度年华,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愿望。

故答案为:⑴书信;增长;轻薄;

⑵①不淡泊世俗的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身心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年华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概括作答即可。

【附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目似瞑________

②将舐其喉________

③信不诬哉________

④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

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

(4)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答案】(1)闭上眼睛;咬;的确、确实;遗留、留下、招致

(2)D

(3)B

(4)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5)①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②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解析】【分析】(1)本题中,“瞑”,动词,闭上眼睛;“信”是古今异义词,的确、确实;“贻”,动词,遗留、留下。

(2)A.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B.之:助词,无实义,和缓音节/代词,代狼C.于:介词,在/介词,表比较,比D.乃:两个都表顺接,于是、就故答案选D。(3)“中间”古义是中间夹杂;今义是指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故答案选B。(4)两文中的狼都阴险狡诈。例如,甲文中的“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体现了狼的阴险狡猾;乙文中的“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体现了狼的凶恶阴险。甲文中“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表现了作者对狼的讥讽嘲笑;乙文中“‘狼子野心’,信不诬哉”揭露了狼野心不改的本性。

(5)①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翻译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②句中,“阳”指表面,“阴”指暗中、暗地里。

故答案为:⑴①闭上眼睛;② 咬;③ 的确、确实;④ 遗留、留下、招致

⑵ D

⑶ B

⑷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⑸①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②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点评】⑴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⑶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古今异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⑸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甲)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

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匹狼。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匹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匹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一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狼和狗相安无事。两只小狼渐渐长大,很驯服了,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富室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睡觉,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怒吼之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富室主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先前那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富室主人(发现)两只狼看到他没有醒,正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了狼不让它们上前去。富室主就杀了狼,取了它们的皮。狼有凶恶的本性,实在是没有诬蔑它们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着罢了。它们表面上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还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本性不用多说,为什么人还要来饲养它们,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襄子击金而退之。军吏谏曰:“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襄子曰:“吾闻之叔向曰:‘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中牟闻其义,乃请降。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合而城自坏者数十丈(包围)

B.襄子击金而退之(退兵)

C.不迫人于险(逼迫,胁迫)

D.中牟闻其义(传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中牟为什么不战而归顺襄子?

【答案】(1)D

(2)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襄子不乘人之危,在中牟城墙毁坏之际没有乘机进攻,而是主动撤退。这种仁义的美德折服了中牟。

【解析】【分析】(1)D.加点词语解释错误错误。闻:听说。故选D。

(2)句子翻译为:君王亲率兵马征讨中牟守将的罪行,城墙自行倒塌,这说明老天爷帮助我们去讨伐这些天理难容的罪人,为什么我们要撤退呢?故句子断句为: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3)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作答。襄子不乘人之危,在中牟城墙毁坏之际没有乘机进攻,而是主动撤退。这种仁义的美德折服了中牟,所以中牟不

战而归顺襄子。

故答案为:⑴D

⑵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⑶襄子不乘人之危,在中牟城墙毁坏之际没有乘机进攻,而是主动撤退。这种仁义的美德折服了中牟。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对关键语句的分析和理解,注意结合文章的中心内容及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寻求答案。【参考译文】

赵简子死后还没落葬,中牟的守将就叛变投靠齐国了。赵襄子将父亲简子下葬料理停当后,第五天发兵征伐中牟城,但包围还没完全合拢,中牟城的城墙突然自行倒塌十来丈。赵襄子下令鸣金收兵。军吏们劝谏说:“君王亲率兵马征讨中牟守将的罪行,城墙自行倒塌,这说明老天爷帮助我们去讨伐这些天理难容的罪人,为什么我们要撤退呢?”赵襄子解释道:“我听叔向说过:‘君子不该在自己有利的形势下去欺凌别人,君子也不该在别人处于险境时去逼迫他。’所以让他们将城墙修好后我们方开战进攻吧。”中牟城内的守将听到赵襄子这番如此仁义的话后,便请求投降。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③温故而知新________ ④诲汝知之乎________

⑤学而不厌________ 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关于学习,孔子提出了哪些观点?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说”:同“悦”,愉快;;好:喜欢;故:旧的(知识);诲:教导;厌:满足;省:反省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①别人不了解我(的长处)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③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4)例如:学习要经常温习,温故知新;学无止境,要好学不倦;学习要谦逊,不知满足;学习要善于自我反省;学习要认真踏实,不要不懂装懂;要善于向优秀的人学习等。【解析】【分析】(1)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说:通“悦”,愉快。故:旧的(知识)。省:反省,检查。

(2)这句话意思是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些呢?据此可断句为: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①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②好(hào):喜欢,爱好。乐(lè):以……为快乐。③知:作动词用,知道。

(4)要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孔子及其弟子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态度是什么,然后再联系实际谈出自己获得的启示。先选择孔子在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态度上的句子,然后谈启示。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本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经常的复习,在复习的时候要有所得,这就是快乐的事情。孔子强调温习实践的重要性,温习和实践是巩固旧有知识,获得新知识、新体会的必不可少的方法。还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努力培养学习兴趣等。

故答案为:⑴“说”:同“悦”,愉快;好:喜欢;故:旧的(知识);诲:教导;厌:满足;省:反省

⑵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⑶①别人不了解我(的长处)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②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③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⑷例如:学习要经常温习,温故知新;学无止境,要好学不倦;学习要谦逊,不知满足;学习要善于自我反省;学习要认真踏实,不要不懂装懂;要善于向优秀的人学习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于句意的理解,考生要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文章后的感悟,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由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而言又做到了哪些呢?”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林道人诣谢

林道人诣谢公①。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④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⑤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傅、谢公。②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③总角:古时儿童头结发成小髻,指代小孩。④信:传信的人。⑤恨:遗憾。

⑥朝士:朝廷官员。

(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与林公讲论

B.未若柳絮因风起因流涕抱儿以归

C.左将军王凝之妻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

(2)用给(乙)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咏雪》中的“兄子胡儿”即《林道人诣谢公》中的“东阳”。

B.《咏雪》文末的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是对谢道韫的赞赏。

C.《林道人诣谢公》文末谢公所说的话,是对王夫人的赞颂。

D.从选文可见,《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人物言谈轶事,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传神。

(5)鲁迅先生称《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请结合(甲)(乙)两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A

(2)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3)(王夫人)两次派传信的人去让(他)回来,但是太傅谢安却把他留住。

(4)C

(5)①《世说新语》内记录的大多是士人的言谈举止,而且喜欢品评人物,以此区分人物的品行的优劣高下。②谢太傅一家,寒雪日家庭聚会的内容也是“讲论文义”,谢朗大病初愈,也要待客并与客辩论,体现了学习与锻炼对于成才的重要性。③王夫人把一生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担心孩子大病初愈,身体不堪劳累,最终亲自阻止谢朗待客及与林道人的辩论。这样溺爱的方式,又为培养名士提供了一个反例。

【解析】【分析】(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谈论/谈论;B.趁、乘/于是,就;C.“王凝之”是人名/代词;D.天/每天。故选A。

(2)这句话的意思是: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可以根据句意停顿。

(3)“再”“遣”“留”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4)C项有误,不是“赞叹”,而是“遗憾”。

(5)甲文写了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氛围;乙文中谢公多次阻止王夫人接儿是为了让谢朗与客交谈,王夫人接儿以归并非表现其母爱,谢公也并非赞颂,而是无奈、气恼。

故答案为:⑴ A;

⑵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⑶(王夫人)两次派传信的人去让(他)回来,但是太傅谢安却把他留住;

⑷C;

⑸①《世说新语》内记录的大多是士人的言谈举止,而且喜欢品评人物,以此区分人物的品行的优劣高下。②谢太傅一家,寒雪日家庭聚会的内容也是“讲论文义”,谢朗大病初愈,也要待客并与客辩论,体现了学习与锻炼对于成才的重要性。③王夫人把一生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担心孩子大病初愈,身体不堪劳累,最终亲自阻止谢朗待客及与林道人的辩论。这样溺爱的方式,又为培养名士提供了一个反例。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像;

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

⑸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

【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僧人支遁去拜见谢公(谢安)。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他和林公讲谈,说得很累。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都被谢太傅留住。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就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8.文言文阅读二

贾胡买石

江宁有西域贾胡,见人家几上一石,欲买之。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一日,重洗磨,冀增其价。明日,贾胡来,惊叹道:“此至宝,惜无所用矣!石列十二孔,按十二时辰,每交一时,辄有红蟢子①布网其上;后网成,前网即消,乃天然日晷②也。今蟢子磨损,何所用之?”不顾而去。

【注释】①红蟢(xǐ)子:这里指石上自然形成的像红蜘蛛一样的东西。②日晷(guǐ):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欲买之________ ②何所用之________ ③不顾而去________

(2)请为文中划线句用“/”标出朗读停顿。(限断二处)

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至宝,惜无所用矣!

(4)文中主人的做法让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为什么?

【答案】(1)想要;代石头;回头看

(2)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

(3)这块最好的宝贝,可惜没有用处了。

(4)弄巧成拙(多此一举,画蛇添足拔苗助长),因为主人自以为石头洗过之后,更有价值,却想不到自己的做法让石头失去了价值。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之”这里做代词。

(2)这句话的大意是:(西域商人)去了好几次,那石头的主人故意抬高石头的价格,所以一直没有卖出。根据题目要求断两处的要求,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至:最好;惜:可惜。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块最好的宝贝,可惜没有用处了。

(4)根据短文内容分析,石头的主人本来能把它的宝贝石头卖个好价钱,但他偏偏不卖,而是将石头洗刷打磨一番,希望能够增加它的价值,结果费了不少气力,石头竟然不值钱了。这不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吗?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想要;代石头;回头看

⑵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

⑶这块最好的宝贝,可惜没有用处了。

⑷弄巧成拙(多此一举,画蛇添足拔苗助长),因为主人自以为石头洗过之后,更有价值,却想不到自己的做法让石头失去了价值。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汇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⑷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只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谈得到的启发并用合适的成语把启示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

江宁有一个西域商人,看见一户人家的几上有一块石头,想要买下它。西域商人去了好几次,那石头的主人故意抬高石头的价格,所以一直没有卖出。有一天,石头主人将石头洗刷打磨一番,希望能够增加它的价值。第二天,西域商人来了,大吃一惊说道:“这本是一块非常的宝贝啊,可惜现在一钱不值了!石头上排列有十二孔,按照十二时辰,每到一个时辰,就有红蜘蛛在上面织蛛网,后一个网结好,前一个网随即就消失了。这是天然的日晷啊。现在蜘蛛磨损,还有什么用处呢?”西域上人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9.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横线词。

①俄而雪骤(________)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③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

(2)把下面文中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咏雪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C.“公大笑乐”是因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笑”前喻,“乐”后喻。

D.作者在最后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这是闲来之笔,可有可无。

【答案】(1)急(速),紧;大致,差不多;文章、义理

(2)①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②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3)D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文义”意思是文章的义理。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②未若:比不上。因:凭借。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3)ABC分析正确。D.作者在最后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并不是闲来之笔,而是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

故答案为:⑴①急(速),紧;②大致,差不多;③文章的义理

⑵ ①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②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⑶ D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1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④传不习乎:________

⑤可以为师矣: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你知道哪些?写出来个与同学分享。

(4)经过了两千多年,《论语》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则对你的启发。

【答案】(1)同“悦”,愉快;生气;每天;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凭借

(2)①温习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②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3)示例: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当仁不让等。(任写两个即可)

(4)例如:读了这则,我认识到,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这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此题要注意“说”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日”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每天”。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故”“新”“舍”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本题考查成语积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结合重点句子,根据积累的成语知识解答即可。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有很多,任意写出两个即可,如不亦乐乎、温故知新。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

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进行解答。这句话讲的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缺乏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缺乏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就会一无所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启示我们必须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选自《论语》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年代:春秋

故答案为:⑴同“悦”,愉快;生气;每天;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凭借;

⑵①温习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②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⑶示例: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当仁不让等。(任写两个即可);

⑷例如:读了这则,我认识到,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这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点评】⑴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⑵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结合题干即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

【附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以下是一位同学的文言文专题复习活页本,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舍:放下心,释然。意:意志。乐:以……为乐。去:离开。

【解析】【分析】其人舍然大喜:于是那人释然而开心。舍,同“释”,解除、消除。

意与日去:意志随岁月而丧失。“意”是一词多义:意志;意趣;料想。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乐”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太丘舍去:太丘放弃离开。“去”是古今异义,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某地。

故答案为:舍:放下心,释然。意:意志。乐:以……为乐。去:离开。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戒子书 ________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答案】(1)诫(告诫、劝勉);致(达到);险(轻薄)

(2)①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②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3)B

【解析】【分析】(1)①戒子书:劝诫儿子的书信。戒,劝诫,告诫。②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③险躁则不能治性: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险,轻薄。

(2)本题注意:①无以,没有办法。广,增长。才,才干。成,达成。②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复,又。何,怎么。及,来得及。

(3)结合“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在书信后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⑴① 诫(告诫、劝勉);② 致(达到);③ 险(轻薄)

⑵ ①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②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⑶ B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3.阅读《狼》,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请用词语概括狼的形象特点。

【答案】(1)①止:只,仅仅的意思;②“犬”是名词,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

③意:神情;④黠:狡猾,狡诈。

(2)①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②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

(3)狡猾、聪明、贪婪

【解析】【分析】(1)①句意:只剩下一些骨头。止:只,仅仅。②句意: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③句意:神情很悠闲。意,此处为神情。④句意:狼也太狡猾了。黠:狡猾,狡诈。

(2)本题关键字有:①“前”的意思为上前,动词。眈眈相向:注视着;眈眈:(瞪着眼)注视的样子;相:彼此,互相。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②久,很久;之,没有实在意义。瞑(míng),闭眼。暇(xiá),悠闲。

(3)“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了狼的贪婪;“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聪明狡猾。

故答案为:⑴①止:只,仅仅的意思;②“犬”是名词,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③意:神情;④黠:狡猾,狡诈。

⑵①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②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

⑶狡猾、聪明、贪婪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本题考查狼的形象。回答本题要结合语句具体分析狼的形象。

【附参考译文】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丰,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黔无驴,有好①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②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柳宗元《黔之驴》)【注】①好:喜欢。②慭慭:小心谨慎。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棹数小舟________ ③庞然大物也________ ④尽其肉,乃去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则天下之事慭慭然,莫相知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以为顺流下矣 D.当求之于上流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②驴不胜怒,蹄之。 (4)【甲】【乙】两文讲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1)经过,经历;划(船);巨大的样子;离开 (2)D (3)①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②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悲守穷庐________ ④又相天子________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 (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3)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②(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博闻: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②句意为:如果不刻苦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才:才干; ③句意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庐:陋室; ④句意为: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相:辅佐; (2)阅读甲文,了解内容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乙文周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好处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C.可爱者甚蕃蕃:多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一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 【答案】(1)A (2)①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发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解析】【分析】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年代:北宋。 (1)A项的解释不正确,“益”在这里是“更加”的意思。 (2)“染”“濯”“妖”“予”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4)由文中莲的生长环境可知,本文借莲花赞美了作者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下依然保持的正直、坚贞的节操。 故答案为:⑴ A ⑵ ①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发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汇总(全册)

.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木兰诗》 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括号内的字词) 1.不闻机杼声。(机杼声)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三)揣摩语言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

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练习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踵:到,走到。②缪:通“谬”,错误,荒谬。 (1)给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________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________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答案】(1)D;A (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朋友来拜访他;过:拜访。 故选:D;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暴:暴露。 故选:A。 (2)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固”,本来;“窃”,偷。句意为: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知”,了解;“缪”,错误;“罪”,过错。句意为: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3)第一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中可知,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第二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结合“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这句话,我们围绕着“当误解别人时,我们要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等方面来评价即可。 故答案为:(1)①D;②A。 (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汇总 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 《孙权劝学》 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三)揣摩语言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四)课文分析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眼神 ①一个背景,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的成绩却出奇地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已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上学了,反正学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到我讲的话。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样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对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⑥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呵欠连天了。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的鼓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 ⑨“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有干不好。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汗流下来,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睌上,回到家里,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轻轻把我叫醒。一睁眼,除了看见他瘦弱的躺体、苍老的面容外,又是那特有的眼神。想到父亲近70岁了,身体多病,为供我读书,每天仍在田间地头躬亲劳作,毫无怨言……这时,我突然坐起来,大声地喊了一句:“我爱你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熟悉的确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已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课内复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 《世说新语》两则 一、生字读音。 寔.(shí) 在不.(fǒu) 道韫.(yùn) 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 二、句读停顿: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⑦元方/入门不顾 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2.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 1、而俄而. 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 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 (四)解释下列词语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太丘与友期》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②下车引之 ..引:拉之:代词,他③乃至乃:才④则是无信则:就《咏雪》 ①太傅寒雪日集.集:家庭聚会②俄而 ..曰:“白 ..雪骤:俄而:不久③公欣然 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④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 拟..。”差:差不多拟:相比⑤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 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⑥即.. 公大兄无奕女即:就 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 太丘不在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省略句)

新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缀行甚远________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 ③屠大窘________ ④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段狼“变诈”的表现。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1)连接、紧跟;追随、追赶;处境困迫,为难;像狗似的 (2)①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②(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3)一只狼假装睡觉,在前面诱敌;另一只狼从柴草堆里打洞意图从后面攻击屠户。(4)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用智慧和勇气和他们作斗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②句意为: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驱:追随、追; ③句意为:屠夫非常困窘急迫。窘:处境困迫,为难; ④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犬:像狗似的。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的重点词有:瞑:闭上;暇:悠闲。句意为: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常考知识汇总(全册)

《孙权劝学》 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 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木兰诗》 重点句子翻译(注意括号内的字词) 1.不闻机杼声。(机杼声)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及翻译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译文: 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去了。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划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还不精通熟练呢?”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

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 ①任:推荐。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亭亭净植.(竖立) B.有狱.久不决(案件) C.有囚法.不当死(法律) D.将弃官去.(离开)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 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 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借“莲”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

(完整版)2019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1篇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1篇汇总 【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②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 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 而能事不已④。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⑤;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 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 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⑥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注】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迨:及,等到。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不至白露为 霜,而能事不已: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⑤异馥: 异香。⑥芙渠:荷花。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不蔓不枝蔓: (2)陶后鲜有闻鲜: (3)日上日妍妍: (4)此皆言其可目者也目: (5)及其茎叶既生既: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17.【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2分)

部编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悯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①之笠翁②孰知之哉?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②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其素行原如是也(________) A.朴素,质朴 B.向来,平素 ②乃黄杨不憾天地(________)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 B.怨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形象的理解。 【答案】(1)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2)B;B (3)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②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 (4)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远播,洁净挺立,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黄杨虽每年只能生长一寸,闰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别的树更茂盛,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精神。 【解析】【分析】(1)本句可注意这是一个因果复句,“故(所以)守困厄为当然”表示结果,原因有两个,一是“天不使高”,写“天”的原因;二是“强争无益”,写黄杨自己的原因。

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遂成枯落________ ②静以修身________ ③一饭三吐哺________ ④又相天子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请分别写出两篇文章的中心。【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答案】(1)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2)最终;介词表目的,来;吃饭;辅佐 (3)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4)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解析】【分析】(1)本题根据句意: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慎重吗?故句子划分为: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2)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如“相”:辅佐。“饭”,动词。吃饭。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子:你。(4)《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

部编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③,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视④谓曰:“我辈败⑤义之人,而入有义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人名。②值:适逢。③郡:城。④相视:看望。⑤败:毁坏。⑥班军:调回军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 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 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 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1)C (2)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分析】(1)A项的“去”解释为:离开;B项的“委”解释为:丢弃;C项的“义”解释为:正义,情义/含义;D项的“而”解释为:表转折关系。故选C。 (2)句子翻译为: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故断句为: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结合“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分析得出:对友忠诚;结合“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分析得出:舍生取义;结合“我辈败义之人,而入有义国。”分析得出:坚守信义。 故答案为:⑴ C ⑵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⑶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怎样的一个男子,却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我的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山门圮于河 ________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 ③阅十余岁 ________ ④不亦颠乎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句的议论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C.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D.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说说为什么楚人找不到剑,而老河兵的方法却可以成功找到石兽? 链接材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注释】①遽(jù):立即。②契:用刀雕刻。 【答案】(1)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经过,经历;颠倒,错乱 (2)①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②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颠倒吗? (3)C (4)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动,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楚人只凭主观臆断做事情,死守教条。这样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河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悲守穷庐________ ④又相天子________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 (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3)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②(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博闻: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②句意为:如果不刻苦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才:才干; ③句意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庐:陋室; ④句意为: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相:辅佐; (2)阅读甲文,了解内容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乙文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