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因工程概述》学案 苏教版选修3
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工程 第2节 基因工程的应用(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选修3

第2课时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应用1.理解干细胞的概念、分类、来源、特点及分离途径与方法。
(重、难点)2.举例说明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并了解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干细胞及其分类1.干细胞(1)含义:动物(包括人)胚胎及某些器官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
(2)作用:是重建、修复病损或衰老组织、器官功能的种子细胞。
(3)分类:专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全能干细胞。
①专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一种类型或功能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的细胞,如上皮组织基底层的干细胞。
②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或组织的潜能,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如造血干细胞。
③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全身200多种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如胚胎干细胞。
(4)研究进展①干细胞研究开始于胚胎干细胞。
②在干细胞研究中,成果比较显著的是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
2.胚胎干细胞(1)含义:指在早期的胚胎中未分化的细胞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2)特点:具有增殖能力并保持未分化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各种组织和器官。
a.形态上:体积小、核大、核仁明显。
b.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合作探讨]当前的生物和医学领域正在研究“干细胞治疗”,所谓“干细胞治疗”是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以达到修复病变细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细胞和组织的目的。
干细胞疗法就像给机体注入新的活力,是从根本上治疗许多疾病的有效方法。
探讨1:干细胞的增殖方式和分化的实质分别是什么?提示:干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分化实质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探讨2:试分析干细胞与癌细胞主要有什么区别?提示:(1)干细胞与癌细胞不同,干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2)干细胞不仅能增殖,而且增殖的细胞还能正常分化。
而癌细胞只能增殖,不能分化。
[思维升华]1.干细胞作用具有重建、修复病损或衰老组织、器官的功能。
2.干细胞分类(1)从体外培养的胚胎中获得。
苏教版选修三 1.1基因工程概述 教案

难点 教法学法
【课前预习】
1.什么是基因工程? 2.进行基因操作需要哪些基本的工具? 学生回答: 限制酶、 DNA 连接 酶、载体等。
【知识归纳】 一、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
教 【讲述】 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973—1976 年为开始期, 1977 —1981 年为发展期,1982 年以后为迅猛发展和实际应用期。 1973 年,美国科学家科恩等将两种不同来源的 DNA 分子进行体外重组,并 首次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创立了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技术—基因工程。 学生活动 1: 阅读课本第 8 页, 总结基因工程的发展 历程。
2
入其中;③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如四环素抗性基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等 标记基因,供重组 DNA 的鉴定和选择。 (3)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的过程:
学生回答这些例 题。
教
【典型例题分析】
学 例 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术,错误的是(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 RNA 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例 2:下列黏性末端属于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而成的是( 过 ) )
教 4.限制酶与解旋酶有什么区别? 【分析】 限制酶主要作用于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 二酯键,而解旋酶主要作用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如图所示) 。a 处为限制酶作用位点,b 处则为解 旋酶作用位点。 学 5.DNA 连接酶的作用是什么?它与 DNA 聚合酶的区别是什么? 【分析】 (1)DNA 连接酶将限制酶切割所产生的 DNA 片段“缝合”起来,恢复 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它与限制酶作用的位点相同。 (2)DNA 连接酶是将两个 DNA 片段连接起来,而 DNA 聚合酶是将许多单个的脱 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长链。 【拓展】DNA 的种类主要有两种:E•coliDNA 连接酶只能将双链 DNA 片段互补的 黏性末端之间连接起来;而 T4DNA 连接酶既可以缝合双链 DNA 片段互补的黏性 末端,又可缝合双链 DNA 片段的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之间的效率比较低。 DNA 连接酶 作用实质 连接 DNA 片段间的磷 酸二酯键 将两个 DNA 片段通过 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 不需要 DNA 聚合酶 将单个核苷酸与 DNA 单链通过磷酸二酯键连 接起来 将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 已经存在的核酸片段的 3'羟基上。 需要 思考并讨论: 作为载体必须具 备哪些条件? 思考 3: 根据上图分析这 两种限制酶识别的核 苷酸序列和切割的位 点分别是什么? 回答: 1.识别的序列为 GAATTC, 切割的位点 在 G 与 A 之间。 2.识别的序列为 CCCGGG ,切割的位 点在 C 与 G 之间。
苏教版选修三 第1章第1节基因工程的概述 学案

第一节 基因工程的概述能分析出基因工程的载体所具备的条件。
一、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1.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1)艾弗里证明了DNA 是__________;沃森和克里克阐明了DNA 分子的______________;尼伦贝格等破译了__________。
(2)限制性__________酶和__________酶等工具酶、质粒等载体和________酶的发现,直接促使了基因工程的诞生。
(3)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973~1976年为________,1977~1981年为________,1982年以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3年,美国科学家______等将两种不同来源的DNA 分子进行体外重组,并首次实现了重组DNA 分子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创立了______________的新技术——基因工程。
2.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通过人工“______”和“______”等方法,对生物的基因进行______和__________,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并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______,产生人类需要的________的技术。
因而,基因工程又称为____________。
基因工程是在基因水平上操作、改变生物的________的技术。
预习交流根据基因工程的概念分析,基因工程的操作对象、操作环境、操作水平和基本方法分别是什么?二、基因工程的工具——酶与载体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了____________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每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特定的__________,并在特定的位点上切割DNA 分子。
大部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切开DNA 双链时,切口处的两个末端都带有伸出的由若干特定核苷酸组成的单链,这种单链称为“__________”。
少部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切开DNA 双链时产生“__________”。
2.DNA 连接酶——分子针线DNA 连接酶可将用同一种______________切割形成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连接起来。
1.1 基因工程概述 第1课时 学案 苏教版选修三

1.1 基因工程概述第1课时学案苏教版选修三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学科总第 1 课时导学案课题第一章基因工程第一节基因工程概述(第一课时)使用时间:主备人:方娟一、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工程的概念。
2.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历程。
3.说出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因工具的作用。
4.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分析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知识构成:1.基因工程创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什么叫做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什么?3.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什么?4.什么叫限制性内切酶?它有什么特点?5.什么叫黏性末端?6.什么叫运载体?运载体必需具备哪些特征?三、学法和自检:1. 番茄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容易腐烂。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抑制某些促进果实成熟激素的合成,可使番茄贮藏时间延长。
这种转基因番茄已于1993年在美国上市。
请据此回答:(1)促进果实成熟的重要激素是________。
(2)在培育转基因番茄的基因操作中,所用的基因“剪刀”是________,基因“针线”是________,基因“运载工具”是________。
(3)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通过基因工程来培育新品种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①能够自我复制②不能够自我复制③结构很小④是蛋白质⑤是环状DNA⑥是环状RNA ⑦能够“友好”地“借居”A ②④⑥B ①③⑤⑦C ①③⑥⑦D ②③⑥⑦3. 镰刀性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必须使用的酶是()A 解旋酶B DNA连接酶C 限制性内切酶D RNA聚合酶课题第一章基因工程第一节基因工程概述(第一课时)四、达标检测1.基因工程的设计与操作是在什么水平上进行的()A 细胞B 细胞器C 分子D 个体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术,错误的是()A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 限制性内切酶能别和切割RNAD 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3.下列各项中,均为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运载工具的是()A 大肠杆菌、噬菌体B 蓝藻、质粒C 动物病毒、噬菌体D 线粒体、质粒4.限制酶是一种核酸切割酶,可辨识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高中生物第1章基本工程第1节基因工程概述第2课时基因工程的实施过程学案苏教版选修3

第2课时基因工程的实施过程1.简述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
2.理解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
(重、难点)3.掌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重点)4.掌握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方法。
(重点)知识点一| 获取目的基因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1.获取目的基因(1)通过基因文库获取目的基因:①基因文库的含义:将某种生物细胞的整个基因组DNA切割成大小合适的片段,分别与载体连接起来,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
这个受体菌群体就被称为基因文库。
②种类:a.基因组文库:含有一种生物所有的基因。
b.部分基因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①原理:DNA分子半保留复制。
②场所:生物体外(PCR仪)。
③优点: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结果可靠、能在较短时间内大量扩增。
④发明家:美国科学家穆里斯。
(3)通过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目的基因:①仪器:DNA合成仪。
②基因特点:比较小、脱氧核苷酸序列已知。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1)目的:使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有效表达,能稳定存在且遗传给后代。
(2)组成:一个基因表达载体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应包括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合作探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下面图1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图,图2为基因表达载体模式图。
请据图分析:图2探讨1:图1中的①是什么物质?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要选用同一种①吗?为什么? 提示:图1中①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要,因为:选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会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可以在DNA 连接酶的作用下将切割的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起来。
探讨2:图1中②是什么物质?试探讨用②连接目的基因和载体DNA 时产生几种可能的连接方式?哪一种是符合要求的连接方式。
提示:图1中②是DNA 连接酶。
可能有3种连接方式,即目的基因和目的基因相连、载体DNA 和载体DNA 相连、目的基因和载体DNA 相连。
苏教版选修三 1.1基因工程概述 教案 (2)

2
学生回答: 原核生物繁殖速 度快。 【拓展】 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一般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常用的动物细胞为受精 卵。再将注射了目的基因的受精卵,经胚胎早期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移植到雌 性动物的输卵管或子宫内,使其发育成为具有新性状的动物。 3.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 (1)早期基因工程操作一般都采用细菌等原核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其主要原因 是什么? DNA 分子杂交的原理 【分析】原核生物具有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等,因此,早 就是碱基互补配对原 期的基因工程操作都用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 其中以大肠杆菌应用最为广泛。 则。 (2)在将目的基因导入到细菌细胞时,一般要用 CaCl2 处理,为什么? 【分析】用 Ca2+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 DNA 分子的生 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在一定温度下更易吸收重组 DNA 分子。
程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第 13 页 图 1—6,总结土壤农 杆菌转化法的过程。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一般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其操作的方法是将目的 基因插入到土壤农杆菌的 Ti 质粒的 T—DNA 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使 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 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 DNA 上, 使目的基 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如图所示) 。 思考 3: 在将目的基因导 入动物细胞时,一般 为什么采用受精卵2)原理:PCR 是利用双链 DNA 复制的原理,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断地加以 复制,使其数量呈指数方式增加。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 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3)过程:目的基因 DNA 受热变性后解旋形成 DNA 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 序列结合,然后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 3.此外,如果基因片段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又已知,也可以利用 DNA 合成仪用 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苏教版选修三1.1基因工程概述学案

第一章基因工程第一节基因工程概述【课程标准】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学习目标】1.通过知识回顾,能说出传统生物育种方法和运用基因工程育种的差异;2.通过相关实例的分析归纳和教材内容的梳理,能说出获取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和技术操作;3.通过图解分析,能初步认识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及构建的必要性。
4.通过“积极思维”中的实例分析及其他材料的研读,认识导入目的基因的一般方法、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的不同层次。
【教学过程】【活动1】传统的生物育种常采用哪些方法?它们依据的原理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若运用基因工程来培育新品种,则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三、基因工程的实施过程:(一)获取目的基因【活动2】阅读教材P13 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目的基因,什么是供体生物、受体细胞?试举一实例加以说明。
(2)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哪些?(3)什么是基因文库?什么是部分基因文库?怎样从基因文库中得到我们所需的目的基因?(4)浏览教材P14 “知识海洋”,归纳PCR技术依据的原理、操作过程和结果,指出这项技术在基因工程中的主要作用。
(5)什么情况下可考虑选择通过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小结】:1.通过基因文库获取目的基因:-基因组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_______________ 基因①种类-部分基因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_______________ 基因②目的基因的获取:根据基因的有关信息: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 序列、基因在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的位置、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物mRNA基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物蛋白质等特性获取目的基因。
2.通过PCF技术扩增目的基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CR勺含义:。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3)原理:。
高中生物 12 基因工程的应用(学案)苏教版选修3

第2节基因工程的应用【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讨论转基因生物的利弊(B)2、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A)【基础梳理】一、基因工程的应用(1)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来提高产品产量。
(2)改善产品品质。
(3)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4)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等。
(1)抗虫转基因植物(2)抗病转基因植物、(3)抗逆转基因植物,(4)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3、转基因生物(1)概念: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外源基因培育出的能够将新性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基因工程生物。
(2)优点:运用基因工程改良动植物品种最突出的优点是能打破常规育种难以突破的物种之间的界限。
4、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基因诊断:又称为DNA诊断,是采用基因检测的方法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基因异常或携带病原体。
基因治疗:指利用正常基因置换或弥补缺陷基因的治疗方法。
实例:ADA基因缺陷症的基因治疗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一)食物安全1.两种观点的比较:2较。
3.保证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控和预防措施:立法、多环节监控、安全评价内容具体而严格。
(二)生物安全1.两种观点的比较:2(1)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将某物种从一个地区引入其他地区,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明显的损害。
(2)危害: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对当地的农业或林业带来严重的损害(即爆发生物灾害);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有些外来植物产生的花粉可能成为新的过敏源。
(三)环境安全1.潜在的不安全问题: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动态平衡,加剧环境污染,危害其他动植生存或人体健康。
2.安全依据:(1)科学家转入的仅仅是有限的一种或几种基因,而转入的基因是否可能会对其他生物或环境造成危害,都要经过分析、实践的,一旦发现有害后果,科学家就会停止实验。
(2)转基因生物从实验室到自然界释放,都要经过一系列安全评价、审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概述》学案苏教版选修3
1、说出基因工程的概念(A)
2、简述基因工程的诞生历程(A)
3、说出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因工具的作用(A)
4、简述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B)
一、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9731981年为,1982年以后为。
1973年,美国科学家等将两种不同来源的DNA分子进行体外重组,并首次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创立了的新技术—“ ”
1、载体的作用:。
2、载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⑴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⑵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⑶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以便进行筛选。
3、载体的种类:质粒、和等。
最早应用最常应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细菌细胞中的一种很小的。
四、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㈠获得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获取)
1、获取方法主要有三种:⑴从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出来,如可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⑵用人工的方法合成。
⑶利用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
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3)原理:DNA双链复制(4)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 DNA解链为单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形式扩增、★获得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可采取直接分离,获取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一般是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㈡制备重组DNA分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重组DNA分子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标记基因。
(标记基因的作用: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2、方法:用分别切割载体和目的基因,再用把两者连接。
㈢转化受体细胞(将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
2、常用的转化方法:⑴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基因枪介导转化技术(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技术(花粉管通道法)。
⑵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⑶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2+处理法。
㈣筛选出获得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培养受体细胞并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的检测:⑴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 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
⑵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采用。
⑶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采用。
2、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抗虫或抗病的鉴定等。
五、基因工程的意义:能够打破生物种属的界限(即克服的障碍),在分子水平上生物的遗传特性。
六、基础检测: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培育新品种
B、基因工程技术是唯一能冲破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培育生物新类型的方法
C、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基因的运载体
D、基因工程的研究成果,目前大多需要通过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来实现产业化
2、基因工程技术也称为DNA重组技术,其实施必须具备四个必要的条件是()
A、目的基因、限制性内切酶、运载体、体细胞
B、重组DN
A、RNA聚合酶、内切酶、连接酶
C、模板DN
A、信使RN
A、质粒、受体细胞
D、工具酶、目的基因、运载体、受体细胞
3、两个核酸片段在适宜条件下,经X酶的作用,发生了如下变化,则X酶是()
A、DNA连接酶
B、EcoRI酶
C、DNA聚合酶
D、限制酶
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基因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②目前基因工程中所有的目的基因都是从供体细胞直接分离得到的③基因工程能使科学家打破物种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性状④只要检测出受体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那么目的基因一定能成功地进行表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把DNA上某些化学键打断,一种能对GAATTC专一识别的限制酶,打断的化学键是()
A、 G与A之间的键
B、G与C之间的键
C、T与A之间的键
D、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键
6、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脱氧核苷酸链上的酶是()
A、 DNA连接酶
B、 DNA酶
C、 DNA解旋酶
D、 DNA聚合酶
7、用于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的方法中,不属于分子检测的是()
A、通过害虫吃棉叶看其是否死亡
B、目的基因片断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
C、目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
D、目的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能否与抗体形成杂交带
8、(多选)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并保存;
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特殊的遗传标记基因;
D、环状的DNA分子。
9、(多选)下列哪些可作为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运载工具()
A、大肠杆菌
B、质粒
C、动物病毒
D、线粒体
10、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载体”分别是指( )
A、大肠杆菌病毒、质粒、DNA连接酶
B、噬菌体、质粒、DNA连接酶
C、DNA限制酶、RNA连接酶、质粒
D、DNA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1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A、解旋酶
B、 DNA连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
D、RNA聚合酶
12、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
如果在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A、3
B、4
C、9
D、12
13、农杆菌转化法转移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是()
A、Ti质粒上
B、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C、T-DNA
D、农杆菌的拟核
14、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示意图。
已知细菌B细胞内含质粒A,但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或基因枪法
B、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只是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
C、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就是导入了质粒A的细菌
D、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15、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
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16、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
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7、(多选)下列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能在特殊位点切割DNA分子
B、同一种酶切割不同DNA产生的黏性末端能够很好地进行碱基配对
C、它能任意切割DNA,从而产生大量DNA片段
D、每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18、(多选)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有()
A、构建基因文库,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B、利用人工合成法
C、利用PCR技术大量获得
D、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
19、(多选)在将一段DNA片段插入到一个大肠杆菌质粒上时,需要下列的物质有()
A、DNA连接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DNA解旋酶
D、噬菌体
20、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
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⑴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处,DNA连接酶作用于处。
(填“a”或“b”)⑵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法。
⑶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技术。
该技术的核心是和。
⑷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