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碳量子点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碳量子点的新型合成方法

碳量子点的新型合成方法

碳量子点的新型合成方法一、水热合成法。

水热合成法可是合成碳量子点的一种常用又有效的方法哟。

简单来说呢,就是在一个密封的反应釜里,把碳源和一些其他的试剂混合在一起,然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反应。

这个过程就好像给这些原料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小环境”,让它们在里面发生奇妙的变化,最终生成碳量子点。

比如说,咱可以用一些常见的碳源,像葡萄糖、蔗糖这些。

把它们溶解在水里,再加入适量的其他物质,像氢氧化钠之类的来调节反应的条件。

然后把这个混合溶液放到反应釜里,一般加热到160 200摄氏度左右,反应几个小时。

在这个过程中,碳源分子会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发生分解、碳化等一系列反应,最后就形成了碳量子点啦。

这种方法的优点可不少呢。

首先它操作起来相对简单,不需要特别复杂的仪器设备。

而且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对环境也比较友好。

生成的碳量子点尺寸比较均匀,发光性能也不错哟。

不过呢,它也有一些小缺点,比如说反应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而且有时候生成的碳量子点纯度可能不是特别高,还需要进一步的分离和提纯。

二、微波合成法。

微波合成法那可就更有意思啦!它利用微波的加热作用来促进碳量子点的合成。

微波就像一个神奇的“小助手”,它能让反应物分子快速地吸收能量,从而加快反应的速度。

具体操作的时候呢,咱还是先准备好碳源和其他试剂,把它们混合在一个合适的容器里。

然后把这个容器放到微波炉里,设定好合适的微波功率和反应时间,一般功率在几百瓦左右,反应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

在微波的作用下,反应物分子会迅速被激活,快速地发生反应生成碳量子点。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反应速度快呀!相比于水热合成法,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反应,大大提高了合成的效率。

而且它还能更好地控制碳量子点的尺寸和性能呢。

不过呢,微波合成法对设备的要求会高一些,需要专门的微波反应装置。

而且如果操作不当的话,可能会出现局部过热等问题,影响合成的效果。

三、电化学合成法。

电化学合成法也是一种挺新颖的合成碳量子点的方法哟。

碳量子点的制备与介绍

碳量子点的制备与介绍

碳量子点的制备与介绍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是一种直径小于10纳米的碳基纳米材料。

它们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如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在生物医学、能源存储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介绍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的一些主要特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目前有几种常用的方法用于合成碳量子点,包括炭化物热解法、水热法和微波辐射法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方法。

炭化物热解法是一种将有机化合物热解得到碳量子点的方法。

一般来说,选择含有碳、氮和氧等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前体材料,通过高温热解反应将有机分子分解生成碳量子点。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较窄的光谱带宽、较高的量子产率和较好的稳定性的碳量子点。

水热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用于制备碳量子点。

简单而言,将有机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加入适量的酸碱物质进行反应,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有机分子会发生裂解生成碳量子点。

这种方法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较大的布朗运动和较好的稳定性。

微波辐射法是一种利用微波辐射加热的方法制备碳量子点。

通过将有机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放入微波反应器中,利用微波辐射来加热溶液,有机分子会裂解生成碳量子点。

这种方法制备的碳量子点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较窄的发射峰宽度和较高的量子产率。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碳量子点的一些主要特性。

首先,碳量子点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其光学性能和稳定性。

其次,碳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较窄的发射峰宽度,可以在可见光范围内发光。

此外,碳量子点还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成像和药物传递等。

最后,碳量子点还可以应用于能源存储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如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催化等。

综上所述,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秀的性质和潜在应用。

随着对其制备方法的不断优化和对其性质的深入研究,相信碳量子点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将得到更大的拓展和发展。

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步骤

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步骤

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步骤
水热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碳量子点的方法,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的步骤大致如下:
1. 制备前驱体溶液,通常选择含碳的前驱体物质,如葡萄糖、蔗糖等,溶解于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前驱体溶液。

2. 水热反应,将前驱体溶液置于高温高压的水热反应釜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

通常反应温度在100-200摄氏度之间,反应时间在数小时到数十小时不等。

3. 萃取和纯化,待反应完成后,通过适当的方法(如离心、过滤等),将产生的碳量子点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 表征和分析,对所得的碳量子点进行表征分析,包括形貌、尺寸、结构、光学性质等方面的测试,以确定其性质和应用潜力。

从化学角度来看,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的关键在于水热反应过
程中碳前驱体的分解和聚合,以及表面官能团的形成。

水热条件下,碳前驱体分子会发生裂解、缩合、氧化等反应,形成具有量子尺寸
效应的碳量子点。

从工艺角度来看,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相对简单,操作条件温和,且无需昂贵的设备,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该方法的控制
性较差,产物的尺寸和形貌分布较广,需要进一步优化。

从应用角度来看,碳量子点具有荧光性能、生物相容性等优良
特性,可用于生物成像、生物标记、光电器件等领域,因此制备方
法的优化和产物性能的调控对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潜力的制备
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满足不同领域对碳量子点
的需求。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一种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一种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一种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碳量子点是一种由碳元素构成的纳米材料,具有较小的尺寸和独特的光电性质,在生物医学、能源储存、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碳量子点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制备方法:
1. 水热法:将葡萄糖等碳源经过水热反应处理,生成具有荧光性质的碳量子点。

水热反应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反应体系的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控制其形貌和光电性能。

2. 氧化焦炭还原法:将高温炭黑经过氧化处理,生成含氧官能团的前体化合物,再经过还原反应可以制备出具有较好荧光性能的碳量子点。

3. 激光剥蚀法:利用激光光束将石墨烯等碳材料剥离成纳米碳片,再通过超声分散和后处理等步骤进行表面官能团修饰,可以得到具有优良荧光性质的碳量子点。

应用:
1. 生物荧光成像:碳量子点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荧光亮度,可以作为细胞成像探针用于生物医学研究。

2. 电催化:碳量子点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和活性位点,可以作为电催化剂用于氧还原反应等能源领域应用。

3. 污染治理:碳量子点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可以用于污染物的吸附和光降解等领域。

碳基量子点的制备与修饰探讨

碳基量子点的制备与修饰探讨

碳基量子点的制备与修饰探讨碳基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优异的光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碳基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多样,常见的包括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法、物理法等。

在制备碳基量子点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表面修饰以提高其性能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碳基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表面修饰对其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碳基量子点的制备方法1. 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制备碳基量子点的常用方法之一,其步骤包括原料选择、预处理、氧化剂处理等。

以石墨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如酸处理、碱处理、氧化剂处理等,将石墨氧化成碳基量子点。

化学氧化法制备的碳基量子点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2.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碳基量子点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电化学沉积、掺杂、退火等。

通过在电极上进行电化学沉积,控制碳基量子点的形貌和尺寸,然后经过掺杂和退火等处理,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碳基量子点。

电化学法制备的碳基量子点具有形貌可控、质量均匀等优点。

3. 物理法除了化学氧化法和电化学法,物理法也被用于制备碳基量子点。

通过激光剥离、离子炮轰等物理手段,将石墨或者碳纳米颗粒制备成碳基量子点。

物理法制备的碳基量子点具有粒度小、形貌均匀等特点。

二、碳基量子点的表面修饰碳基量子点的表面修饰是为了改善其性能和应用特性,常见的表面修饰方法包括功能化修饰、杂原子掺杂等。

1. 功能化修饰功能化修饰是指在碳基量子点的表面引入不同的功能基团,以赋予其特定的性质和功能。

常见的功能化基团包括羧基、氨基、羟基等,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些基团引入到碳基量子点表面。

功能化修饰能够改善碳基量子点的分散性、荧光性能、生物相容性等。

2. 杂原子掺杂杂原子掺杂是指在碳基量子点的结构中引入少量的其他原子,如氮、硫、氧等。

这些掺杂原子能够调整碳基量子点的能带结构和电子结构,影响其光学和电化学性能。

杂原子掺杂能够有效地改善碳基量子点的光催化性能、电化学性能等。

碳量子点荧光探针

碳量子点荧光探针

碳量子点荧光探针引言:碳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材料,具有窄带隙、宽发射光谱、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优异的光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生物传感、药物递送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碳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基本原理、合成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碳量子点的基本原理碳量子点是由碳原子组成的纳米颗粒,其尺寸通常在1-10纳米之间。

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质主要来源于其特殊的能带结构和表面态,其能带结构使其具有宽发射光谱,而表面态的存在则增强了其荧光量子产率。

碳量子点可以通过调节其尺寸和表面官能团来实现对其荧光性质的调控。

二、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碳化法、水热法、溶剂热法、微波法等。

其中,碳化法是一种将碳前体材料在高温下碳化生成碳量子点的方法;水热法则是通过在高温高压的水相条件下,将碳前体材料进行水解生成碳量子点;溶剂热法则是将碳前体材料在有机溶剂中加热反应生成碳量子点;微波法则是利用微波加热的方式来合成碳量子点。

三、碳量子点的应用领域1. 生物成像:碳量子点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较长的寿命,可以作为生物成像的荧光探针。

其窄带隙的特性使其发射的荧光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以应用于深部组织成像。

同时,碳量子点还可以通过修饰不同的官能团,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的选择性探测。

2. 生物传感:碳量子点可以通过修饰不同的功能分子,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

例如,通过修饰适当的靶向分子,可以实现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通过修饰适当的生物传感分子,可以实现对生物活性分子的检测。

3. 药物递送:碳量子点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实现对药物的高效递送。

其较小的尺寸可以增加药物的渗透性,而表面官能团的存在则可以实现对药物的靶向递送。

同时,碳量子点还可以通过修饰适当的功能分子,实现对药物的缓释和控释。

四、碳量子点荧光探针的未来发展方向1. 表面修饰:目前碳量子点的表面官能团主要是羟基、羧基等,限制了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碳量子点实验报告

碳量子点实验报告

碳量子点实验报告引言碳量子点是一种直径小于10纳米的碳基纳米结构,在过去几年中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由于碳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和良好的光稳定性,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传感和光催化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合成和表征碳量子点,并研究其光吸收和荧光发射性质。

实验方法1. 碳量子点的合成碳量子点的合成采用溶剂热法。

首先,将0.2克的葡萄糖溶解在10毫升的脱离水的乙二醇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接着,将50毫升的脱离水的乙二醇倒入一只250毫升容量的三口瓶中,并加入100毫升的葡萄糖溶液。

瓶子帽子打开,置于加热板上,用石油醚做冷却水,并搅拌CB插捏在瓶里摇晃,将反应溶液加热至170摄氏度,保温8小时。

随后,冷却至室温。

2. 碳量子点的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对合成的碳量子点进行光吸收性质的表征。

将已合成的碳量子点溶液稀释后,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其在200-800纳米范围内的吸收光谱。

再利用荧光光谱仪对碳量子点进行荧光发射特性的测试。

将溶解于脱离水的乙二醇中的样品的稀释液滴在玻璃基片上,使用荧光光谱仪对其发射光谱进行测量。

3. 结果与讨论光吸收性质从UV-Vis光谱中可以观察到在200-400纳米范围内的吸收峰,峰值位于300纳米附近。

这表明碳量子点能够吸收紫外光,具有光敏性。

吸收峰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碳量子点表面的有机官能团的贡献。

荧光发射特性荧光光谱仪测得的发射光谱显示,碳量子点在400-600纳米范围内发射强烈的荧光。

光谱峰位于500纳米附近,此处是碳量子点最强的荧光发射波长。

这说明碳量子点具有优异的荧光特性,可以用作生物标记和生物传感器等应用领域。

结论通过本实验成功合成了碳量子点,并表征了其光吸收和荧光发射性质。

实验结果显示,合成的碳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吸收性能和荧光发射特性。

这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碳量子点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1] Lim SY, Shen W, Gao Z. Carbon quantum do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Chem Soc Rev. 2015;44(1):362-381.[2] Baker SN, Baker GA. Luminescent carbon nanodots: emergent nanolights.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10;49(38):6726-6744.。

碳量子点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碳量子点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碳量子点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碳量子点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化学性能,因此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表征技术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光电转换和储能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碳量子点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还原法、物理法和生物法。

其中,化学还原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机物原料还原成碳量子点。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原料配比和还原剂选择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碳量子点的形貌和尺寸。

物理法则利用高温、激光或等离子体等手段将有机物原料裂解成碳量子点。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高纯度的碳量子点,但反应条件较为苛刻,产量也较低。

生物法则利用微生物或植物提取物等生物资源作为原料合成碳量子点。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高效等优点,但生物资源的种类和提取纯化过程会对碳量子点的性能产生影响。

表征碳量子点的方法主要包括光学表征、电子显微镜表征、化学表征等。

光学表征方法如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可以用来研究碳量子点的尺寸、形貌和光学性质。

电子显微镜表征可以直观地观察碳量子点的形貌和尺寸,同时通过能谱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碳量子点的元素组成。

化学表征方法如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可以用来研究碳量子点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这些表征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碳量子点的结构和性能。

碳量子点在电化学传感器、光电转换、储能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碳量子点可以作为电化学标记物,用于检测生物分子和疾病标志物。

由于碳量子点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光电转换领域,碳量子点可以作为光电材料,用于制造高效、稳定的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

由于碳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可以有效地吸收太阳光并传递电荷,因此具有成为高效光电材料的潜力。

在储能器件领域,碳量子点可以作为电极材料,用于制造高容量、高稳定性的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源:猪肉
荧光颜色:蓝色 尺寸:~3.5 nm
lex/lem: 365/450 nm
QY:17.3% 线性范围:0.1–100 μM & 100–500 μM 检测限:0.05 μM
Zhao, C., et al., Green synthesis of carbon dots from pork and application as nanosensors for uric acid detection. Spectrochim Acta A Mol Biomol Spectrosc,
lex/lem: 360/427 nm
QY:6.3% 线性范围:10 nM~50 mM 检测限:3 nM
H. Huang et al., RSC Advances 3, 21691 (2013).
Q. Wang, X. Liu, L. Zhang, Y. Lv,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dots through an eggshell membrane and their fluorescent application. Analyst 137, 5392-5397 (2012).
碳源:樟脑 荧光颜色:蓝色 尺寸:1~4 nm lex/lem: 320/510 nm QY:21.16%
R. R. Gaddam,. RSC Adv. 4, 57137-57143 (2014).
碳源:康乃馨 荧光颜色:蓝色 尺寸:6~9 nm
lex/lem: 320/435 nm
线性范围:3.2~11.7 Zhong, D., et al., Carbon dots originated from carnation for fluorescent and colorimetric pH sensing. Materials Letters, 2016. 166: p. 89-92.
碳源:柠檬酸 荧光颜色:蓝色 尺寸:~0.9 nm QY:47% 掺杂硅元素
Adv. Funct. Mater. 2011, 21, 1027–1031
ACS Nano 2016, 10, 484−491
IF:13.942
碳源:对苯二胺 荧光颜色:各种 尺寸:~2.6 nm QY:24%
层.1 Top down methods
This approach involves the conversion of large particles into smaller one (C-dots) in nano-size range via different methods. E.g. • Arc discharge • Plasma discharge • Laser ablation • Chemical or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ect.
碳源:鸡蛋壳 荧光颜色:蓝色 尺寸:~5 nm lex/lem: 365/450 nm QY:14% 线性范围:0.5~80 μmol L—1 检测限:0.48 μmol L—1
Q. Wang, X. Liu, L. Zhang, Y. Lv,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dots through an eggshell membrane and their fluorescent application. Analyst 137, 5392-5397 (2012).
Summary of Carbon Dots
2018-4-3
背景介绍
• 量子点是准零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由于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 域,连续的能带结构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离能级结构,受 激后可以发射荧光,基于自身的量子效应,展现出独特的性
质:尺寸效应、量子限域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表面效
应。因此展现出不同于宏观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太阳能 电池、发光器件、光学生物标记、催化、功能材料等领域有
A. Kumar et al., Green synthesis of carbon dots from Ocimum sanctum for effective fluorescent sensing of Pb 2+ ions and live cell imaging. Sensors Actuators B: Chem. 242, 679-686 (2017).
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传统的量子点一般是从铅、镉及硅的混合物中提取得到,毒
性大、对环境危害大,因此人们在寻求毒性较低的材料。
• J. AM. CHEM. SOC. 2004, 126, 12736-12737
合 成
方法 碳源 大小形貌 发光颜色
荧光量子产率
应 用
Bio-imaging Drug delivery Cancer theranostics Photodynamic therapy Gene therapy Bio-sensing Bacterial imaging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pH UA
Fe3+
Pb2+
小结
• 通常采用水热合成法,该方法简单、方便、易操作 • 分离方法上通常配合使用过滤、离心、透析等手段 • 合成的碳量子点水溶性好、生物相容性好、荧光稳定性强 • QY普遍较低,在20%以下,因此寻找QY更大的天然材料是非常必要的 1、来源 豆类: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花生 谷物:稻子、谷子、高粱等 深色果蔬:茄子、紫色洋葱、火龙果、芒果、紫甘蓝……
编号 发光颜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红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绿色
碳源 菠菜 草莓汁 蛋壳 樟脑 康乃馨 猪肉 甘蔗汁 心里美 燕麦 圣罗勒
尺寸/nm 3~11 ~5.2 ~5 1~4 6~9 ~3.5 ~3 1.2~6 20~40 ~3
lex/lem 440/680 360/427 365/450 320/510 320/435 365/450 365/474 330/420 360/438 450/470
碳源:燕麦
荧光颜色:蓝色 尺寸:20~40 nm
lex/lem: 360/438 nm
QY:37.4%
J. Mater. Chem. C, 2015, 3, 9514--9518
碳源:圣罗勒 荧光颜色:绿色
尺寸:~3 nm
lex/lem: 450/470 nm QY:9.3% 线性范围:0.01–1.0 μM 检测限:0.59 nM
2、优化条件
温度、反应时间、溶剂、pH等 3、掺杂
N、S、Si、B
4、表面钝化和修饰 -COOH、-OH、-NH2
碳源:甘蔗汁
荧光颜色:蓝色 尺寸:~3 nm
lex/lem: 365/474 nm
QY:5.76%
Mehta, V.N., Mater Sci Eng C Mater Biol Appl, 2014. 38: p. 20-7
碳源:心里美 荧光颜色:蓝色 尺寸:1.2~6 nm lex/lem: 330/420 nm QY:13.6%
1.1 Bottom up methods
Bottom up methods involve the conversion of smaller particles into C-dots of desired size range. E.g. • Microwave assisted pyrolysis • Hydrothermal methods • Thermal / combustion • Solvothermal methods ,ect.
2.2 Carbon sources
化学物质
• 葡萄糖、蔗糖、丙三醇、柠檬酸……
绿色来源的前体化合物
• 菠菜(2017) • 草莓汁(2013)、蛋壳(2012)、樟脑 (2014)、康乃馨(2016)、猪肉(2018)、 苹果汁(2015)、甘蔗汁(2014)、心里美 (2016)、燕麦(2015) • 圣罗勒叶(2017)
QY/% 15.34 6.3 14 21.16
线性范围
检测限
待测物
10 nM~50 mM 0.5~80 μmol L—1
3 nM 0.48 μmol L—1
Hg2+ GSH 多种金属离 子均可使其 荧光猝灭
3.2~11.7 17.3 5.76 13.6 37.4 9.3 0.01–1.0 μM 0.59 nM 0.02–40 μM 0.13 μM 0.1–100 μM & 100–500 μM 0.05 μM
ACS Nano 2016, 10, 484−491
IF:13.942
复合薄膜
Angew. Chem. 2015, 127, 5450 –5453 IF:11.994
在K2S2O8溶液中电化学剥离石墨 碳源:石墨 荧光颜色:红色 尺寸:~3 nm
Chem. Commun., 2015, 51, 2544--2546
碳源:菠菜 荧光颜色:红色 尺寸:3~11 nm lex/lem: 440/680 nm L. Li et al.,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5, 7328-7334 (2017). QY:15.34%
碳源:草莓汁 荧光颜色:蓝色 尺寸:~5.2 nm
线性范围:0.02–40 μM
检测限:0.13 μM
W. Liu et al., Green synthesis of carbon dots from rose-heart radish and application for Fe 3+ detection and cell imaging. Sensors Actuators B: Chem. 241, 190-198 (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