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与皖南事变

合集下载

叶挺简介

叶挺简介

叶挺简介叶挺叶挺(1896~1946年),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

1925年回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

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

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

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

----------------------------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

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

1919年初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1年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次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回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

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

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

叶挺的英雄事迹800字左右

叶挺的英雄事迹800字左右

叶挺的英雄事迹800字左右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从此,中国的命运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吃饱饭了!中国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今天wtt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叶挺的英雄事迹作文,接下来随着wtt一起来看看吧!叶挺的英雄事迹篇1让我感动的是一名将军,他的别名是叶洵字希夷,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信仰是共产主义,他就是叶挺。

叶挺出生于农民家庭,7岁入小学读书,1911年入惠州府立蚕业学院,1914年12月叶挺到河北陆军第二预备学院攻读军事。

1918年,经他努力学习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院。

1919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在福建加入建国粤军,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共产党。

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40年,皖南事变,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之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附属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伏击,新四军奋战7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

他在牢中写下了令人振奋的诗《囚歌》,当中把叛徒比作狗,写出某一天他将与国民党反动派同归于尽的思想,表达了他对国民党反动派与叛徒的痛恨。

叶挺将军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坚持信仰与真理的精神,深深地感动者我,我相信他的名字已经深深地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叶挺的英雄事迹篇2今天是国庆长假的第三天。

国庆节当然要去一些有关国庆有纪念的景物观赏一下。

我和家人就来到了北伐将军叶挺的纪念馆。

它座落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的一个小山村,也就是叶挺将军的故居,那里山清水秀,风景怡人。

进门就可以看见一个用石头刻成的大书,上面刻着“北伐名将,抗日英雄。

我所经历的“皖南事变”突围

我所经历的“皖南事变”突围

我所经历的“皖南事变”突围整理者按:1941年1月7日,在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重要时刻,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现年93岁高龄的老红军、原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孔诚同志,当年曾在皖南新四军新一支队司令部任警卫连连长,亲历了“皖南事变”及突围的全过程。

在“皖南事变”70周年的前夕,他接受了我们的独家专访,讲述了他在事变发生后跟随、掩护新四军新一支队司令员傅秋涛同志(已故,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突破国民党第三战区部队、日本侵略军和“汪伪军”的重重包围,浴血奋战,历尽艰辛,到达新四军苏南根据地的经过。

我1917年10月生于湖南省浏阳市三口乡竹山村的一个贫农家庭。

1935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参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1971年9月起任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1985年正军职离休。

1941年1月7日,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当时我在皖南新四军新一支队司令部任警卫连连长。

这次事变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但这段亲身经历在我的脑海中保存至今,难以磨灭,终身难忘。

今天,无论是电视还是报刊杂志,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提到“皖南事变”这四个字,我的心都会颤抖。

由北伐名将叶挺将军率领的我皖南新四军五个主力团和军部特务团,这支在抗日战争中能征善战、被誉为“铁军”的部队,这支让日本侵略军听到部队番号或者将领名字就害怕、甚至畏惧的部队,这支在海内外同胞中有着“卓著功勋”美誉的9000多人的新四军抗日部队,竟然在几天之内,惨败在国民党军队手里,令世人震惊!“皖南事变”发生的第十天(1941年1月17日),蒋介石公开诬蔑新四军为”叛军”,宣布取消其番号,声称将新四军军长叶挺送交军事法庭审判。

国民党还大肆宣传,说这次之所以要解决皖南的新四军,取消新四军的番号,是因为新四军“破坏军纪,不遵命令,袭击友军,侵占阵地”。

叶挺简介

叶挺简介

叶挺简介叶挺叶挺(1896~1946年),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

1925年回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

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

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

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

----------------------------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

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

1919年初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1年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次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回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

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

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

一代名将 叶挺资料

一代名将  叶挺资料
就此陨落在 芦芽山脉,结束了他五十岁的寿命。而他生命最 后的五年,没有能驰骋疆场,演出一出出杀敌卫 国、威武雄壮的战争戏剧,却在黑暗的牢狱中等 于提前被断送了。他以辉煌始,以悲剧终,就这 样黯淡地结束了自己作为名将的一生。 在广州起义中,作为职业军人,并不谙政治的叶 挺,此时与党组织发生了第一次争执。叶挺仅仅 从敌我兵力的对比,军事的态势出发,谈出了自 己的意见。就被广东省委认为是右倾,蒙受了极 大的委屈。性格梗直、看中名誉与人格,洁身自 好的叶挺,遭此不白之冤,无以申辩,愤而离开 莫斯科,前往欧洲,就此与党脱离了联系。


·1932年到澳门隐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 “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 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 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1月出任国 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1938年,叶挺率部粉碎了日军对皖南的“扫 荡”,得到了蒋介石的致电嘉奖。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之后入 狱五年。

“七七”事变以后,在欧洲的叶挺感于祖国的危 难,依然决定回国,投身祖国的抗日事业。 热情、 单纯、不懂权术的叶挺,积极地投身于组建新四 军的事业,由武汉、南昌而皖南,筹措军饷、装 备、武器,训练人员,恨不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 国的抗日事业。在皖南,他一次又一次发现,自 己并没有指挥、调动这支军队的真正权力,而处 处受制于人,不能推行自己的军事主张、战役计 划、施展自己杀敌卫国的抱负。他不得不一次一 次负气出走,再被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婉言劝回。 鉴于自己负气出走欧洲脱党的惨痛教训,叶挺最 后还是从大局出发,隐忍了自己的不快,潜伏着 爪牙忍受着自己军事傀儡的地位。

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

事件过程2

1月22日,毛泽东发表谈话,指出皖南 事变是国民党酝酿已久的全国性反共突然 事变的开端,揭露蒋日勾结,蓄谋灭共和 打击人民军队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起来 斗争,并提出了取消1月17日的反动命令、 惩办皖南事变祸首、恢复叶挺自由、交还 新四军全部人枪、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 实行民主政治等12条解决皖南事变的根本 办法。
历史背景
1941年1月4日,项英率新四军军部和部队共9000余人 北移。6日,当进入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事先埋伏的 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和袭击。广大指战员经7 昼夜浴血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措施失当,弹尽粮绝,除 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俘,大部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与对方谈判被扣,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 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17日,蒋 介石竟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并声称要将 叶挺交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新四军失败的原因
不少研究者以皖南新四军惨遭围歼的结果,逆推出皖南新四 军所选择的北移路线是一条错误的路线,是导致皖南新四军失败 的主要原因。也有的研究者认为,“部队最后确定的北移路线, 并不失为一种有利选择,它并非是一条自投罗网的自杀路线。根 据大量的历史资料,我们认为,从当时的情况看,对皖南新四军 选择南下茂林的北移路线不能一概否定,南下茂林的路线在当时 是相对安全的路线。 事实上,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的一起反共阴谋 事件。国民党顽固派处心积虑要消灭皖南新四军,在强迫我军北 移并指定北移路线的同时,制定了对皖南新四军的围歼计划,企 图将皖南我军压迫至江边,然后与日、伪聚而歼之。在这种情况 下,皖南新四军不论走哪条北移路线,与国民党军队的冲突都是 难以避免的。
事件过程3
• 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 庆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重抗议,利用一切 公开场合和机会,向社会各界和驻重庆的 美、英、苏等国外交、军事人员与记者等 揭露了皖南事变的真相。中国共产党的正 义立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各民主党 派、海外华侨及国际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 持。经过共产党的坚决斗争,终于打退了 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六面碰壁居士故事总结

六面碰壁居士故事总结

六面碰壁居士故事总结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皖南事变,猝不及防的新四军,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围攻。

叶挺与战友们被迫还击,激战7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一部分被打散,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同国民党军进行战场谈判时被扣押。

忌惮于叶挺在新四军中与国内外威望,蒋介石只能将其扣押,声称将把叶挺“军法审判”。

蒋介石以威逼利诱等手段逼迫叶挺归顺,叶挺不为淫威屈服,在狱中开始长期的斗争。

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牢房墙壁上,叶挺以“六面碰壁居士”自称,用一首《囚歌》告诉世人,自己在生死抉择时的选择!从此开始长达5年2个月“六面碰壁”的生活。

《囚歌》中写道:“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到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对于这位有着大将之才的军长,国民党顽固派既心虚、又忌惮,以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劝降。

叶挺起初被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后来被转移到桂林七星岩一个山洞里,之后又被转押到重庆。

这期间,许多国民党大员和“社会名流”前来“拜访”,以高官厚禄等劝他“识时务”。

叶挺的态度则一如他的名字:挺直不弯。

囚歌

囚歌

囚歌资料1、资料:叶挺将军。

叶挺(1896--1946年),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

2、皖南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同时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

先关押在上饶牢房,接着又关入桂林一个潮湿的山洞中。

一年多后,蒋介石又企图软化他投降“悔过”,下令把他押往重庆,单独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中美技术合作所。

敌人为他准备了一座漂亮的小楼,房间里摆放了许多华丽的家具,还许以战区副司令长官之职,高官厚禄。

一些国民党要员,以“老同学”、“老同事”的身份登门劝降。

但他拒绝领取国民党给的钱,只向朋友借生活费。

他不剃头发、不刮脸,对敌人说:“把这一套收起来吧!现在是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我叶挺主张抗战,别无他求。

”3、提示:联系课文想想,你对哪些词句有了新的理解?你们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老师来帮助?参考:(1)活棺材——比喻自己身处的监狱,也比喻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

(2)一起烧掉——推翻旧中国,建立新社会,不怕坐牢,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3)烈火与热血中永生——为了革命的事业,即使死了,崇高的理想永存,革命者虽死犹生。

4、增量阅读革命先烈陈然也曾在狱中写过一首诗:请看《我的“自白”书》。

我的“自白’书陈然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

思考:文中的“自由”指什么?这首诗表达了陈然什么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挺 非 议 过 ; 叶 挺 对 项 英 有 高 度 的评
价 ,在 1 4 年 得 知 项 英 遇 难 后 ,也 91
自 皓 电 发 出 , 到 次 年 1 4日 , 月 新 四 军 决 定 迁 移 , 国 、共 双 方 唇 枪
舌 战 , 电 报 文 告 往 来 频 繁 , 暗 地 里
国 民 党 调 兵 遣 将 、暗 布 刀 枪 ,共 产
新 四军 在 苏 皖 各 省 多 次 与 日军 作 战 .表 现 英 勇 .受 到 蒋 介 石 及 白 崇 禧 的 嘉
奖 但 是 .这 其 中 由 叶 挺
直 接 指 挥 的 只 有 1 4 年 第 90 二 次 反 扫 荡 战 役 。 战 役 开
13 7年 1 9 2月 . 四军部 分领 导 人在 汉 口合影 。自 新
蒋 介 石 约周 恩来 谈 话 ,信 誓旦 旦 地
说 : “ 要 你 们 说 出一 条 北 上 的 路 , 只
我 可担 保 绝 对 不 会 妨 碍 你 们 通 过 。
只要 你 们 肯 开 过 河 北 ,我 担 保 至 1 月
_
鎏 另 眼 看 名 人
底 ,绝 不 进 兵 。 同 一 天 ,毛 泽 东 、 ” 朱 德 电 令 项 英 在 移 动 前 销 毁 一 切 机
江 i文史 压 J NHA EsI I GUI H A WN
叶挺 与皖南事变
张 秀玉
1 薹 9
成 为 新 四军 真 正 的军 事 首 领 ,是 在 1 月 8日晚 项 英 从 大 部 队 离 开 后 。 随 后 ,叶 挺 指 挥 了惨 烈 的 突 围 战 。 1 月
1 4日 ,突 围 失 败 , 叶 挺 被 俘 。 叶 挺 的 牢 狱 生 活 从 14 年 一 直 到 14 年 3 91 96 月 。被 释 放 的 叶 挺 由重 庆 去 延 安 时 ,
项 不 和 也 是 皖 南 事 变 新 四军 全 军 覆
没 的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实 际 上 .叶 挺
在 新 四军 确 实 掣 肘 颇 多 .情 绪 较 压
抑 ,一 直 有 军 长 之 名 .而 无 其 实 .
但 这 不 关 他 和项 英 个 人 之 间 的 矛 盾
间 . 向蒋 介 石 及 当 权 的故 交 旧 友 提
党 心 存 戒 备 、有 所 提 防 。 1月 2 2 5日,
是 非 常 痛 惜 。 1 4 年 秋 , 叶 挺 与 项 90 英 议 论 谁 先 率 军 部 过 江 时 ,都 考 虑 到 留 下 较 为 危 险 , 而 力 推 对 方 先 转 移 ,结 果 谁 也 没 有 走 成 。
加 军 费 外 .叶 挺 也 向 社 会 爱 国 人 士 募捐 。
叶挺 与项 英 之 间 的 矛 盾 是 历 史 研 究 者 关 注 的 问 题 .甚 至 有 人 认 为 叶 、
搏 战 .一 昼 夜 毙 敌 6 0 人 后 追 击 0余
至 枫 坑 口 .又 毙 敌 数 百 。至 夜 ,追 至 泾 县 县 城 . 黎 明 即 收 复 泾 县 叶 挺 忠 实 执 行 战 区 司 令 长 官 顾 祝 同 命
若 有 什 么矛 盾也 很 难 说 出来 , “ 有 时 隐 隐 约 约 地 感 觉 到 叶 挺 想 以 一 些
理 由 离 开 新 四 军 , 回 到 重 庆 或 到 华
南 去 ;也 隐 隐 约 约 地 感 觉 项 英 有 个 时 期 也 想 使 叶 挺 自己 离 开 新 四 军 ” 。 项 英 是 一 个 爽 直 的 人 ,但 从 未 对 叶
都 是 极 其 深 刻 且 惨 痛 的教 训 。
么 欢 迎 叶 军 长 呢 ? 因 为 他 是 大 革 命 时 代 的 北 伐 名 将 , 因 为 他 愿 意 担 任
我 们 新 四 军 军 长 ,因 为 他 赞 成 我 党
的 抗 日民 族 统 一 战 线 的 政 策 ,所 以 叶挺 是 早 期 的 中共 党 员 ,北 伐 时
指 示 叶 挺 带 部 分 队 伍 渡 江 ,且 以速
为 好 ,不 应 征 得 蒋 介 石 同 意 ,这 样
才 可 更 安 全 。 叶 挺 与 项 英 之 间 则 是 互 相 谦 让 ,于 是 新 四 军 选 择 了 大 部 队整 体 转 移 。 此 次 转 移 ,新 四 军 出 师 不 利 。 1
法 ,都 是 有 害 的 。 ”第 三 条 有 “ 们 我
必 须 保 证 共 产 党 对 军 队 的 领 导 ,一
切 减 弱 党 的 领 导 与 作 用 的 企 图办 法 ,
都 应该 坚 决 拒 绝 之 。 ” 项 英 对 叶 挺 个 人 的 支 持 还 是 体 现
出 了 共 产 党 的 领 导 风 度 的 。 如 对 叶
安 事 变 以后 。这 是 一 个 历 史 的 契 机 ,
国 共 双 方 合 作 ,建 立 起 抗 日 民 族 统

战 线 。 共 产 党 领 导 的 南 方 八 省 红
军 游 击 队 改 编 为 国 民 革 命 军 陆 军 新 编 第 四军 ( 称 新 四军 ) 简 ,叶 挺 成 为 国共 双 方 都 能 接 受 的新 四军 军 长 。 1 3 年 9 8 ,南 京 国 民政 府 任 命 9 7 月2 日
叶挺 为新 四军 军 长 。 1月 在 延 安 , 1 叶 挺 得 到 中共 中 央 的 热 烈 欢 迎 。 毛
意 外 身 故 于 飞 机 失 事 。 皖 南 事 变 对 于 叶 挺 个 人 ,对 于 全 民族 抗 战 来 说 ,
泽 东 在 欢 迎 大 会 上 说 : “ 们 为 什 我
而 是 由 中共 中 央 对 新 四 军 完 全 掌 控
叶 、项 的矛 盾 不 应 是 皖南 事 变 新
四军 突 围失 败 的原 因 。
/ 二
皖 南 事 变 之 前 , 14 年 l 月 4 90 0 日 , 国 、共 两 军 在 敌 后 战 场 江 苏 泰 兴 黄 桥 镇 大 打 出 手 ,新 四 军 的 江 北 部 队5 0 人 将 国 民党 韩 德 勤 的 1 余 00 万 人 全 歼 。 这 让 第 三 战 区 司 令 长 官 顾
周 旋 ,别 扭 ,但 是 依 赖 共 产 党 中 央
的诚 恳 的决 定 的 意 见 与 提 示 ,和 8t - - 省 区 的 分 散 的 游 击 部 队 之 忠 实 于 中 共 与 中 共 的 统 一 战 线 的 政 策 ,特 别
叶 挺 真 正 投 身 抗 日前 线 是 在 西
翻簟


密 文 件 , 皖 南 全 军 不 留 机 密 文 件 片
纸 只 字 , 可 能 受 袭 击 ,可 能 遭 损 失 , “ 要 把 情 况 特 别看 严 重 些 ” 。
l 月 1 日 ,第 一 批 辎 重 、行 李 、 2 8
后 勤 人 员 10 余 人 经 指 定 路 线 北 移 , 00 沿 途 均顺 畅 无 阻 ,抵 达 苏 南 。但 是 , 皖南 正 规 部 队 的 行 期 迟 迟 不 能 决 定 。 是 拖 延 还 是 北 移 ,各 条 道 路 皆 有 困 难 ,项 英 迟 迟 不 决 。 1 月 2 2 6日 , 中 共 中 央 给项 英 的指 示 极 其 严 厉 :
其 他 军 仅 有 1 余 人 不 同 ,新 四军 在 万
编 制 之 外 极 力 扩 张 .实 际 有 l 万 人 0
日伪 共 集 结 了 1 余 兵 力 。新 四军 在 万 防 区 多 处 设 围伏 击 .先 是 在 汀 潭 肉
之 众 经 费 弹 药 的 紧 张 确 是 十 分 严 重 除 了 向 国 民 党 军 政 当 局 请 求 增
挺 与 党 组 织 脱 离 关 系 ,开 始 了 流 亡
的三周 年 》讲 话 中对 受 命 是这 样解
释 的 : “ 然 中间还不无许 多折 冲 , 虽
生 活 。在 欧 洲 及 澳 门生 活 几 年 后 , 1 3 年 心 忧 民 族 命 运 的 叶 挺 加 入 了 94
香 港 的抗 L组 织 中华 民族 革 命 同盟 。 t
张云 逸 、 叶挺 、 项英 、 曾山 始 . 叶 挺 就 命 令 全 军 : 左 至右为 周 子 昆、
“ 本 人 起 至 每 个 士 兵 . 一 个 退 出 从 哪 阵 地 就 得 受 枪 毙 处 罚 ” 这 次 扫 荡 ,
每 月 经 费 在 2 万 至 3 万 不 等 。 且 与 O 0
我 们 欢 迎 他 。 叶 挺 表 示 : “ 在 党 ” 愿
任 国 民革 命 军 独 立 团 团 长 ,指 挥 过
南 昌 起 义 、广 州 起 义 , 战 功 赫 赫 。
领 导 下 进 行 工 作 。 ” 1 4 年 ,叶 挺 在 《 念 本 军 成 立 90 纪
广 州 起 义 失 败 后 ,因 各 种 原 因 ,叶
令 新 四军北 迁 。
挺 生 活 习 惯 的 尊 重 ,对 叶 挺 带 来 非 党 干 部 的 安 置 和 重 用 ,对 叶 挺 错 杀
共 产 党 名 将 高 敬 亭 一 案 的 默 认 。 新
四 军 秘 书 长 李 一 氓 在 回 忆 录 中 提 到
叶 、项 矛 盾 时 说 ,叶 挺 与 项 英 之 间
的 新 四军 也 令 蒋 介 石 及 国 民党 时 刻
耿 耿 于 怀 ,不 能 安 心 。 1 月 1 O 9日何
应 钦 、 白崇 禧 以 国 民政 府 军 事 委 员
会 的 名 义 发 出 皓 电 ,令 新 四 军 黄 河 以 南 部 分 北 移 至 黄 河 以 北 。对 历 次 国 、共 军 事 摩 擦 的 原 因 ,何 、 白 指 责 为 共 产 党 部 “ 、不 守 战 区 范 围 一 自 由 行 动 ; 二 、不 遵 编 制 数 量 自 由 扩 充 ;三 、不 服 从 中 央 命 令 破 坏 行 政 系 统 ; 四 、不 打 敌 人 专 事 并 吞 友 军 。 因此 以 分 开 国 、共 防 区 为 名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