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
保障住房设计方案

保障住房设计方案
保障住房设计方案是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和特殊群体的住房问题,并提供一个稳定、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设计方案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确定保障住房的目标受众群体。
这些人群通常是低收入家庭、离退休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他们在住房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提供相应的设计方案。
其次,要考虑保障住房的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方面,可以采用多层建筑或者小区的形式,以提高住房利用率和社区管理效率。
建筑材料应选择环保、耐用的材料,以保证住房的安全和舒适。
此外,要合理规划住房户型和使用面积。
对于低收入家庭和特殊群体,往往需要一些特殊设施和空间布局,如无障碍设施、养老设施等。
在使用面积的规划上,充分考虑住户的实际需求,并尽可能提供一定的储物空间,以提高住房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另外,保障住房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住房的管理和服务。
可以提供住房的物业管理服务,确保住户的生活环境整洁和安全。
同时,为住户提供社区服务,如医疗、教育、文化等,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保障住房的投资和运营也需要考虑。
在投资方面,可以
引入政府、社会企业和居民共同投资的模式,以降低建设和运营的成本。
运营方面,可以通过出租或售卖住房,通过租金或销售款项来维持住房的运营和维护。
总之,保障住房设计方案需要从目标受众群体、建筑设计、户型规划、服务管理和投资运营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需求和限制条件,才能设计出满足低收入家庭和特殊群体需求的保障住房。
昆明市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导则(修订)

昆明市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导则(修订稿)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前言本标准是贯彻落实国家保障性住房的方针政策、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要求、实施昆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总结了昆明市既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践经验,参考和借鉴了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及其它省市的有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经认真研究和修改后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由昆明市住房保障局管理和解释,由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昆明市住房保障局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开发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市恒基审图中心昆明市政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简宇航李跃春余广鵷席伟何喜李浩冰杨寿俊万林静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傅希杨苏平张丽媛党昆仑胡斌刘建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选址与规划 (3)3.1 一般规定 (3)3.2 选址 (3)3.3 规划 (4)4 道路交通 (5)4.1机动车交通 (5)4.2静态交通 (5)5绿化 (7)6工程地质勘察 (8)6.1前期工作 (8)6.2 现场及试验室工作 (8)6.3 勘察报告 (8)7建筑设计 (10)7.1 一般规定 (10)7.2 户型标准 (10)7.3 户型设计 (12)7.4 技术经济指标 (13)8室内装修与设施 (14)8.1 室内装修 (14)8.2 室内设施 (15)9 结构设计 (16)9.1 设计标准 (16)9.2 地基基础 (16)9.3结构体系 (16)9.4 结构材料 (17)10 设备设计 (18)10.1给排水设计 (18)10.2通风设计 (18)11电气设计 (19)12节能设计 (20)1总则1.0.1 为贯彻落实国家保障性住房的方针政策,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要求,规范昆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依照国家、云南省及昆明市有关规定和要求,特制定本导则。
上海市保障房设计标准

上海市保障房设计标准是为了确保保障房建设的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保障受援家庭的合理住房需求,规范保障房建设,提高保障房的社会效益。
以下是上海市保障房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
1. 建筑面积和使用功能:保障房建筑面积应符合国家和上海市现行规定,根据各类保障对象的需要,设置不同类型和面积的保障房,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公共服务、商业设施等功能。
2. 布局和朝向:保障房建筑布局应合理,既满足保障对象的住房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本地区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布局,保障房建筑的朝向应根据建筑位置和保障对象的生活习惯合理设置,确保室内采光和通风条件良好。
3. 建筑自然环境:保障房建筑应考虑周边景观因素和生态环境,如公园、绿地、水系等,力求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4. 建筑安全性:保障房建筑应满足相应的抗震、防火、防盗、防腐等安全性标准,确保建筑的安全。
5. 环境卫生:保障房建筑内部的环境卫生应符合卫生标准,保障房建筑周边的环境卫生应做到清洁整齐,垃圾清运及时,确保保障对象的身体健康。
6. 能源设施:保障房建筑应具备一定的节能和智能化设施,如太阳能、地源热泵、智能家居等,实现节能减排和智能管理。
7. 建筑标识:保障房建筑的标识应明确、规范化,明示详细的业主信息、建筑物管理情况、公用设施等信息。
总之,上海市保障房设计标准通过规范保障房建设,提高住房质量,确保受援家庭住房需求的满足,促进了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设计导则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设计导则公共租赁住房篇(试行)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总平面设计 (3)4建筑设计 (5)4.1设计原则 (5)4.2成套小户型住宅 (5)4.3成套单人型宿舍 (7)5节能设计与新能源、新技术 (9)6室内环境与装修 (10)6.1室内环境 (10)6.2 装修 (10)7设备设计 (13)7.1给排水设计 (13)7.2 燃气设计 (13)7.3强电设计 (13)7.4弱电设计 (15)附:条文说明 (17)1.0.1为明确本市公共租赁住房的设计要求,依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本市新建的面向社会的成套公共租赁住房。
改建的公共租赁住房、单位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可参照执行。
1.0.3 公共租赁住房是为有效缓解本市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及其他常住人口的阶段性居住困难,满足其过渡性居住需求的保障性住房。
1.0.4 本《导则》中的成套公共租赁住房分为成套小户型住宅和成套单人型宿舍两种类型。
1.0.5 公共租赁住房设计应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实用、经济、可改造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0.6 公共租赁住房设计应符合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1.0.7 公共租赁住房应配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并完成装修,具备基本的入住条件。
1.0.8 本《导则》未作规定的部分,应符合国家和上海市的相关设计标准、规范及技术规程等要求。
2.0.1 公共租赁住房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由专业机构采用市场机制运营,根据基本居住要求限定住房面积和条件,按略低于市场水平的租赁价格,向规定对象供应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2.0.2 成套小户型住宅按完整的基本居住功能、由不同的使用空间组成、主要供二至三口人家庭居住使用的小户型住宅。
2.0.3 成套单人型宿舍按完整的基本居住功能、由不同的使用空间组成,套内含一间或多间居室,每居室一般供一人居住使用的宿舍。
2.0.4 套型建筑面积指单套住房的建筑面积,由套内使用面积和分摊的标准层公有建筑面积组成,等于套内使用面积除以标准层的使用面积系数(未包括标准层公摊之外的底层门厅、屋顶机房等其他公摊建筑面积)。
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套型设计初探

大建筑师来说 无疑是 一个新 的考验 。在国家相关政 策背景下 , 通过对保 障性住 房套型设计现状 的分析 , 本文尝试性地提 出套型设
计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 , 总结 了保 障性住房 的套 型设 计要点, 以期 能为今 后保 障性住 房的套型设计提供有益 的借鉴 。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套型面积 案例分析 设计实践 设计 总结
21 0 0年第 O 期 1 总第 1 9期 3
N ol ・2 O 01
Vo ・l 9 l 3
厦 门市社 会 保 障性 住 房 套 型 设 计 初 探
黄春煌 关瑞 明
(. 1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摘
3 1 2 ;. 60 12 福州 大学 建筑 学院
3 00 ) 5 18
要 : 套 型 小 , 能全 ” 保 障 性 住房 套 型 设 计 必须 遵 循 的基 本 原 则 。 如 何 设 计 出 紧凑 理 , 济 、 用 的保 障 性 住 房 , 广 “ 功 是 合 经 适 对
住房作为人 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资料 , 具有一般商品和公共
产品两种特征属性 , 一种基 本的社会 保障 品 , 是 也是 实现社 会
出台了 2 O多个 管理规定及操 作办 法 , 好地解 决 了低收人 家 较 庭 的住房 困难[ 。并 于今年 6月 1日, 2 正式施 行《 门市社 会 厦
Hu n u h a g a g Ch n u n Gu n Rumi g a i n
建
(. e t f c . Hu q oUnv , 3 12 ;. e t f c. F z o i , 3 0 0 ) 1D p.o h , ai i Ar a . 6 0 1 2 D p.o h , uh uUnv Ar . 5 1 8
广州市保障性住房标准户型

广州市保障性住房标准户型
(单间户型)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广州市保障性住房标准户型
优选户型投票(一房一厅户型)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广州市保障性住房标准户型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优选户型投票(两房一厅户型)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广州市保障性住房标准户型
优选户型投票(三房一厅户型)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上海市杨浦区保障性住宅方案设计文本

目录CONTENTS效果篇总体鸟瞰 (01)单体透视一 (02)单体透视二 (03)敬老院透视 (04)邻里中心透视 (05)设计分析篇区位分析 (07)现状分析 (08)设计构思 (09)设计目标 (12)规划表现篇总平面图 (14)技术经济指标 (15)功能分析 (16)交通分析 (17)景观分析 (18)分期示意 (19)连续日照分析 (20)累积日照分析 (21)空间形态 (22)景观意向 ..............................................24建筑单体篇多层平面 (29)一梯八户平面 (30)两梯十户平面 (31)两梯十二户平面 (32)邻里中心一层平面 (36)邻里中心屋顶花园平面 (37)住宅立面 (38)住宅局部透视 (40)敬老院一层平面 (41)敬老院二层平面 (42)敬老院标准层平面 (43)敬老院立面 (44)一、设计依据1.设计任务书2.《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368-20053.《住宅设计标准》 DGJ08-20-2007 J10090-2007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现行国家及地区相关的法律法规二、项目总体概况1、“杨浦河间路经济适用房项目”位于杨浦区杨浦大桥北侧,东至宁武路,西至临青路,南至平凉路,北与长阳路相近。
基地被河间路及规划中的双阳路分为四个街坊,在其中有部分需保留建筑。
可建设用地面积9.5万平方米。
周遍配套较成熟,交通较为便利。
上海市杨浦区河间路基地保障性住宅项目 方案设计2、项目周边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居住气氛,公交线路较为发达,主要集中在交通干道长阳路及平凉路上。
基地紧邻内坏杨浦大桥河间路下匝道。
周边商业集中在长阳路及平凉路沿线,中高档的商业设施较为稀缺。
附近有珠江香樟苑等小区以及超市、银行、餐饮、美容美发等其他生活配套设施。
南偏东30度日照有效时间为9:00~14:30连续日照累积日照周边建筑日照情况南偏东45度日照有效时间为9:00~13:30三、设计构思日照问题1.难点分析由于基集中住宅区域,周边有较多的保留建筑,而在地块要求高容积率的前提下布置高层建筑势必在日照方面与原有建筑产生矛盾。
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

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该户型设计面积为60平方米,采用一室一厅的布局。
客厅:客厅面积约为20平方米,作为起居和接待客人的主要空间。
考虑到空间利用率,可以选择使用墙面装饰效果好的木纹瓷砖进行装饰,既增加了空间的美观性,也满足了低收入群体的经济条件。
合理布置家具,如沙发、茶几、电视柜等,创造出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庭活动区域。
卧室:卧室面积约为15平方米,作为住户休息和私人空间的核心。
在床的选择上,可以考虑使用储物床或折叠床,既满足睡眠需求,又解决了储物问题。
墙面可以选择淡雅的色彩,如米色和浅蓝色,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
此外,卧室的照明也需要考虑,可以设计一个壁灯或者床头灯,以提供充足的光照。
厨房:厨房面积约为8平方米,作为烹饪和餐饮的功能区域。
为了节省空间,可以选择简约的橱柜和抽屉式储物柜,充分利用墙面和角落空间。
在烹饪设备方面,可以选择节约空间的燃气灶和嵌入式微波炉。
此外,考虑到通风和防火安全,可以设计一个通风口和烟雾报警器。
卫生间:卫生间面积约为4平方米,作为个人卫生和洗浴的空间。
为了节省空间,可以选择墙挂式马桶和淋浴房,避免传统的坐便器和浴缸占用过多的空间。
在装修上,可以使用防水材料,如瓷砖和玻璃,以提高使用寿命和易清洁性。
此外,卫生间通风也需要考虑,可以设计一个窗户或者安装排气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阳台:阳台面积约为6平方米,作为家庭晾晒衣物和空气流通的空间。
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充分利用阳台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阳台设置一个晾晒架,以解决家庭衣物晾晒的问题。
此外,可以在阳台设置一个椅子或小桌子,提供一个休息和观赏风景的场所。
总之,保障性住房的户型设计需要考虑到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居住需求和经济条件。
合理利用空间、注重功能和舒适性,是设计一套适用的保障性住房户型的关键。
以上提供的一室一厅户型设计,希望能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一个温馨、实用和经济的居住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
摘要:2010年“两会”的召开,“住房”再度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政府提出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以保障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
本文从当前热点问题出发,以保障性住房户型为研究对象,从其户型设计方法和发展对策等方面,较为深入地对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要点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
住房问题一直是中央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住房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近几年,我国大中城市的商品住宅价格涨幅较快,价格涨幅己经超过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中低收入家庭在商品住宅市场化的过程中逐步被边缘化。
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根据居民的居住状况和收入水平,政府制定了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并在政策中对户型面积做了严格的规定,如何在此条件下使得保障性住房户型能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使用要求,使他们生活得舒适、方便、安全和卫生,成为当前设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保障性住房是指由政府主导的,以政策作为主要分配手段,保障特定群体的居住性住房。
与市场行为下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商品房是不相同的两个范围。
可以说,保障性住房是由政府主导的,而商品房是市场为主导的。
从功能上来讲,保障性住房只是给中低收入者提供的一个能够居住的居所,从“低成本、低能耗、套型小,功能全”的原则去建设。
下文从保
障性住房的套型设计及其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论述。
一、保障性住房的套型面积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应严格控制户型面积标准,坚持“小户型、经济实用、节能省地”的原则,其中一房型面积为45m2以内,二房型面积为60m2以内,三房型面积为70m2以内;住房建设实行室内装修施工一次到位,严禁购买者和承租者进行二次装修,以避免二次装修时造成对结构的破坏和材料的浪费。
二、套型设计
针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相关要求,本文做了一组套型设计的探索和尝试,提出了如下的套型设计方案:
1 共性部分
为了减少公摊面积,设计方案均采用一梯四户的形式,核心筒体在满足规范条件下尽量压缩;所有管井均结合公共走道设计;东西两套外墙以实墙面为主,可以拼接,结构规整。
套型设计上,以二房型为主,结合配置一房型和三房型;套型分布上,一般在东西两端边套布置较大的套型,中间两套则选用较小的套型;套型组合上,有二房型与二房型、二房型与一房型、二房型与三房型等多种组合形式,这几种形式可以灵活组合,以适用于不同套型比例要求的设计中(表1)。
表 1 套型的多种组合形式
下面分别就三个单元中的 a、b1、c三种典型套型的设计思路介绍如下:
2 a套型(70m2以内)
a套型设计为三房型,套型建筑面积为 69.95 m2,套内建筑面积为 62.73 m2,得房率为 89.7 。
该套型主要有以下优点:套内入口处设有玄关,避免视线干扰,形成过渡空间;卫生间采用分设型布置方式,在设一个完整卫生问的基础上再增设一个盥洗空间,这样既能缓解使用高峰期的压力,又不占用太多的面积;各卧室均考虑了学习工作区的设置需求;该套型南e通透,且南北各有一个大阳台,为住户的休闲、娱乐及家务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该套型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当多人就餐时,用餐空间略显局促(图2)。
图2a套型平面
3 b1套型(60m2以内)
b1套型设计为二房型,套型建筑面积为59.35 m2,套内建筑面积为52.70 m2,得房率为 88.8x。
该套型最大的亮点在于用餐空间的设计,不仅较为独立、宽敞的,且通风、采光条件好;此外,主、次卧室均为朝南,冬暖夏凉,居住舒适,且考虑了学习工作区的设置需求;此套型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起居室的朝向不够理想(图3)。
图3
4 c套型(4
5 m2以内)
c套型设计为一房型,套型建筑面积为44.92 m2,套内建筑面积为39.23,得房率为87.3 。
虽然仅为一房型,但各功能房间的设计标准并没有因此而降低,该套型最大的优势在于朝向的均好性,不管是起居室还是卧室均为南向设计,通风、采光良好,居住
舒适度高。
而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入口空间缺乏过渡,受视线干扰较大(图4)。
图4
三、功能布局紧凑感
住宅的功能分区,是将住宅的使用功能按照使用性质、使用要求和使用对象进行合理的组合分区,将使用性质、使用要求和使用对象较为接近的空间组合在一定的区域内,避免或减少同其它区域的交叉和干扰。
按照住宅的居住行为,可将住宅空间分为:私人行为空间、公共行为空间、家务行为空间、卫生行为空间和交通行为空间等,在套型设计中要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功能关系、满足各功能空间的使用需求,就需要对这些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做到公私、动静和洁污的分区,并使室内交通流线便捷、顺畅,这也是住宅设计最基本的要求。
1 储藏空间的复合设计
住宅的储藏空间主要包括储藏室和各种用于收纳的橱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日用品日益丰富,人们对住宅储藏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增加小套型住宅的储藏空间,是设计人员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解决住宅套型中的储藏问题,不是单纯的将面积放大就可以做到的,需要优化功能。
最理想的储藏空间是在不耗费面积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扩大储藏能力。
储藏空间恰当的组合和形式可以节省空间,且实用整洁,这就需要与住宅套型、面积、空间、结构作整
体布局。
由于生活中需储藏的物品种类多、规格不同、使用频率不一,宜与其它空间相结合,分类、分区、分散储藏,便于日常取用。
具体到设计,还要考虑人体的尺度,特别要关注老年人及儿童的特殊要求,坚持方便、安全的原则。
常见的储藏空间布置方式有:门厅储藏、卧室储藏、厨房储藏、卫生间储藏,此外,还可以借助家具和有一定长度的墙壁来增加储藏空间,如:床下空间的利用,电视墙壁做成整体橱柜,沿走道布置储藏空间等方法;或者通过设置吊柜、安装隔板等方式加大对上部空间利用。
2 公摊面积的精打细算
无论设计板式住宅还是塔式住宅,外廊式住宅还是单元式住宅,减少公共交通面积的设计原则都是必须遵循的。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共交通空间(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过道等)的合理布局,达到减少公摊面积的目的,这也成为提高小套型住宅得房率的重要手段。
还有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选择合理的梯户比。
标准层的公共交通面积分摊在同层的套型中,所以,在标准层的户数相同的前提下,套内建筑面积越小,得房率越低,对住户来说就越不利。
因此,在小套型的单元式高层住宅设计中,一般不宜采用一梯两户的形式,而倾向于选择一梯三户或者一梯四户的形式,并以一梯四户为佳,这样在满足各项规范的要求的前提下,既能提高得房率,同时也较为经济合理。
四、结束语
保障性住房的套型面积限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建筑格局设计
更具有挑战性。
“套型小,功能全”是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原则。
如何依据条件,设计出布局紧凑、合理,经济、适用的保障性住房,以满足人们最基本居住生活需求,还需要建筑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