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综合推理方法简析

合集下载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逆否命题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逆否命题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逆否命题【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之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逆否命题。

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假言命题是在行测考试中必然性推理部分常考考点,而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也就是逆否命题更是经常出现,这一部分的知识并不难,只要细心,找到推出关系就可以判断,但是对于逻辑来说,做对并不是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快速的解题才是我们要做的重点,那下面我们就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此类题型在问法上,会以“由此可以推出”“据此题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等形式出现,即让我们根据题干推出关系,找到与干推出关系一致或是题干逆否命题的选项,也就是说通过肯定推出关系前件可以肯定推出关系后件,或者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那么当选项中出现肯定后件或者否定前件的情况,因为什么都推不出,可以直接排除。

我们看个例题:一本书要成为畅销书,必须有可读性或者经过精心的包装。

如果上述断定成立,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 大多数人喜欢有可读性的畅销书B. 没经过精心包装的书一定不是畅销书C. 有可读性的书一定是畅销书D. 没有可读性又没有精心包装的书一定不是畅销书答案:D。

解析:题干和选项都涉及到假言命题的标志词,结合问法,考虑考得为假言命题的推出关系。

题干推出关系为“畅销书⇒有可读性或者经过精心的包装”A选项很明显不能从题干得出。

B选项没有经过精心包装,不知道是否有可读性,不能否定后件,排除。

C选项有可读性,后件的选言命题为真,肯定后件,什么都推不出,排除。

D选项没有可读性又没有精心包装的书直接否定了题干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当选。

注意:我们所说的前件后件一定是推出关系的前件后件。

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归纳

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归纳

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归纳必然性推理考查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支撑整个行测考试的始终。

为大家提供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归纳,希望大家喜欢!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归纳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必然性推理考查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支撑整个行测考试的始终。

但是,大多数考生初步接触逻辑部分的知识点和题型一般难度较大,教育专家就总结一下在必然性推理中常考考点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题型总结。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易于掌握“A→B”等价于“非A←非B”,但在考试当中题型比较多。

类型一:单纯地考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如果你是好人,你就会见上帝。

这句话为真,由此可以推出()A. 只有你是好人,你才会见上帝。

B. 如果你是坏人,你就不会见上帝。

C. 除非你会见上帝,否则你就不是好人。

D. 只要你没有见上帝,你就好人。

【解析】答案:C。

类型二:依托假言命题的“连锁推理”考查推理规则: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就能考上公务员;只有为人民服务,你才能考上公务员;只要为人民服务,就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

由此可推出()A. 如果好好学习,不一定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

B. 除非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否则没有好好学习。

C. 如果没有为人民服务,就不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

D.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的伟大目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努力。

【解析】答案:B。

类型三:以假言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考查推理规则:如果你拥有勇气或者智慧,你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以推出()A. 如果你拥有智慧,你就不会立于不败之地。

B. 除非你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不会拥有勇气。

C. 如果你立于不败之地,你就不会拥有智慧。

D. 只有你拥有智慧,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解析】答案:B类型四:多链条考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如果世界末日到来了,地球就会爆炸。

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地球就不会有生命。

由此可以推出()A. 如果世界末日到来了,地球上就没有水了。

2019国考行测前提假设类题型破解有妙招

2019国考行测前提假设类题型破解有妙招

2019国考行测:前提假设类题型破解有妙招前提假设类题型最近几年逐渐成为国考行测的新宠儿,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在2019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遇到此类题型能够轻松应对,本文将与大家分享几种前提假设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国考行测考试如何解判断推理中的前提假设类题目?三段论是考生们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

接下来,我们为各位详细介绍三段论的具体解题过程。

三段论由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来的。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刚说到这儿,估计有同学开始抱怨了“不想听那些复杂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基础理论不可不提,它是解题的基础工具。

所以,笔者尽量用一些直观的符号来展示这些基础理论,从而避开繁杂的文字阐述。

三段论的简单逻辑表述式子如下:若:A→B(大前提),B→C(小前提)则A→C(结论)若:有的A→B(大前提),B→C(小前提)则有的A→C(结论)(注:两个B必须一模一样,不一样换成一样的,第二个B含“所有”之意)这里,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帮助同学们去理解这些式子。

譬如:这种乳酸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环境,改善了肠道菌群环境有益于身体健康。

翻译:这种乳酸菌→改善肠道菌群环境,改善肠道菌群环境→有益于身体健康根据三段论方法得到:这种乳酸菌→有益于身体健康得出结论:这种乳酸菌有益于身体健康再譬如:有的党员是学生,所有学生都还未毕业。

翻译:有的党员→学生,学生→-毕业根据三段论方法得到:有的党员→-毕业得出结论:有的党员还没有毕业简单了解三段论之后,咱们看看如何将该方法运用于论证中的前提假设类题型:如果你正在备考2019公务员行测考试,不要错过下面的例题解析。

【例1】2016-北京某中学高中部所有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都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

因此,有些喜欢美术的同学不喜欢球类运动。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关于该中学高中部学生的断定必须假设的是:A.所有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都不喜欢美术B.参加过学校运动会的学生都喜欢球类运动C.所有喜欢美术的同学都没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D.有些喜欢美术的同学没有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题干分析】整个题干部分包括:前提条件:所有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都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记为“前提1”)。

2019广东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推理:“A或B”、非A→B”

2019广东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推理:“A或B”、非A→B”

2019广东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逻辑推理:“A或B”、非A→B”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部分,必然性推理因其规则繁多令无数考生唏嘘不已,对此类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后,不难发现直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及假言命题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天给大家带来你不得不知的相容性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之间的“那些事”。

知识点回顾:A或B的矛盾命题形式:非A且非B;非A→B的矛盾命题形式:非A且非B不难得出一个结论:A或B==非A→B那么研究它究竟有何用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例题】某单位招聘了甲、乙、丙、丁、戊5名新员工,每位员工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并且满足以下条件:(1)如果甲去销售部,那么乙不去设计部;(2)或者丙去生产部,或者甲去销售部;(3)或者丁去后勤部,或者戊不去财务部;(4)如果乙不去设计部,那么丁也不去后勤部。

以下哪项为真,可以推出“丙去生产部”?A.戊去财务部B.甲去销售部C.乙不去设计部D.丁不去后勤部【答案】A。

中公解析:第一步:利用A或B==非A→B的转化,可得:(1)甲去销售部à乙不去设计部;(2)丙去生产部或甲去销售部==丙不去生产部à甲去销售部;(3)丁去后勤部或戊不去财务部==丁不去后勤部à戊不去财务部;(4)乙不去设计部→丁不去后勤部第二歩:按照(2)→(1) →(4) →(3) 的顺序进行传递,可得:丙不去生产部→甲去销售部→乙不去设计部→丁不去后勤部à戊不去财务部第三步:依据A→B==非B→非A可得:戊去财务部→丙去生产部,故正确答案为A。

为这道题的解法还有很多,如利用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否定式推理有效,甚至是代入排除法都是不错的选择。

之所以介绍利用A或B==非A→B的转化的方法,旨在为广大考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不难发现,一旦学通了以后,逻辑推理技巧就能做到轻松掌握。

当然这里面也离不开考生自己的思考与总结,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一、常见关联词及关键词的推理形式假言命题常常涉及一些关联词或者关键词,当出现了这些关联词或关键词的时候,我们要去找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样才能写出一个正确的推理形式来。

1.关联词(1)如果A,那么B;若A,则B;只要A,就B;要想A,就必须B(AB)(2)只有A,才B(BA)(3)除非A,否则B(非BA;非AB)2.关键词A是B的充分条件(AB)B的充分条件是A(AB)A是B的必要条件(BA)B的必要条件是A(BA)A是B的前提(重要条件、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缺一不可的)(BA)二、假言命题中涉及真假话问题当假言命题涉及真假话问题的时候,要去找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假言命题(AB)的矛盾命题写成(A且非B)。

矛盾是一真一假,根据矛盾的这个特性去解决真假话问题。

【例题】某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

煤矿人员有以下断定:值班主任: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

矿工1:确实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但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问题。

矿工2:如果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则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

安全员: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但没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

如果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可能为真?A.值班主任的断定为真B.安全员的断定为真C.矿工1的断定为真D.矿工2的断定为真,没有人违反安全规程【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将四人说的话,用简单的逻辑形式表示出来:值班主任:操作问题矿工1:违反安全规程且非操作问题矿工2:操作问题违反安全规程安全员:操作问题且非违反安全规程由此可知,矿工2和安全员所说的话是一对矛盾命题。

由于题干说“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因此值班主任和矿工1的话均为假话。

值班主任的话为假,可以推出“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问题”;矿工1的话为假,可以得出“没有人违反安全规程”。

由于安全员的话是一个联言命题,它要为真必须两个联言肢都为真,因此安全员的话为假。

那么矿工2的断定就为真。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解题技巧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解题技巧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解题技巧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对解答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很有帮助。

4接下来,本人为你分享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解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解题技巧(一):从近原则解题方法:找选项与题干所论述的话题最为相似或相近的选项。

【例题1】为了粮食安全,某国家近一年来连续四次下调粮食出口退税率,以抑制粮食出口,但是,该国粮食出口仍然在不断增加,在国际商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

以上所述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这一情况的是:A. 国际市场上粮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B. 该国粮食的质量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C. 该国粮食的价格在下调退税率后仍然比其他国家低D. 该国粮食的产量仍然在不断增加【答案】C【解析】此题A、B、C三个选项都能加强题干,之所以选C是因为C项当中的“下调退税率”与题干论据部分提到的“下调退税率”相近,所以力度较大,为正确答案。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解题技巧(二):从全原则解题方法:削弱、加强和解释型题目中,正确选项应选择对题干解释最为全面的。

【例题2】研究人员完成了两项记忆实验。

实验一中参试者学习40组单词,实验二中参试者学习一系列手指信号,两实验中,只告诉一般参试者10小时后将接受测试,实际上所有参试者都将接受测试。

只安排一部分参试者在学习和测试之间小睡。

结果发现,睡觉组参试者比不睡觉参试者表现更好;事先被告知要进行测试的参试者,测试成绩也比较高。

因为,研究人员认为,睡眠有助于大脑存储对将来有用的记忆信息。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反驳该结论的一项是:A. 实验一中参试者都是记忆力较好,在某语言专业学习的年轻人B. 有些被告知要进行测试的参试者,小睡时没有睡着,他们无意识地在大脑中复习所学过的内容C. 安排小睡时间的参试者,均为年龄较小的少年,而众所周知,人在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比较好D. 实验二中部分小睡的参试者以放松的心态参加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答案】C。

行测假言命题的推理方法及技巧

首先教大家如何辨别一道题目是否在考察假言命题推理这个考点。

辨别一个句子是否是假言命题首要最简单的方法是是看一些句子是否有逻辑连接词:如果……那么……、只有……才……、……必须……、因为……所以……、除非……否则……,等关联词都是考试中常见的逻辑连接词。

但是有的题干中并找不到逻辑连接词,我们该怎么办?就一定不是假言命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题目都善于伪装自己,并不出现具体的连接词,但是其实是可以转化成假言命题进行解答的。

例如,A是B必不可少的条件/A是B不可或缺的条件/A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类的都可以转化成一个假言命题,只要分清出谁在前谁在后就可以。

初次之外一般是前推后。

例题,2012年国家的一道题目的题干就是“在由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大量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的条件,而高储蓄率是获得大量资本的必要条件”。

再解答题目的时候就首先可以转化成只有有大量资本支持,发展中国家才能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和只有有高储蓄率,才能获得大量资本”。

继续解题就可以了。

【推理规则】只要知道一道题目是考查复言命题推理的题目,那么解答它就显得很简单了。

对于假言命题考生只需要记住一个推理规则:肯前肯后,否后否前。

考生只需要记住一个规则即可。

在做题的时候尽可以将题干中的假言命题都转换成一种。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做题习惯,选择都转换成哪种命题。

一般地,均转化成前推后的形式比较符合大多数考生的思考习惯,因为前推后是正着进行推理。

例如,如果A,那么B,其逻辑关系即为A→B;而只有A,才B,其逻辑关系则为A ←B(即B→A)。

考生们在假言命题逻辑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别。

【例题】(2011年国家114)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由此可以推出,在一定时期内( )。

A.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正在稳定增长B.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涨幅过大,对该国经济必然有负面影响C.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不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没有保持稳定增长D.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下降,该国的大多数商品价格也会降低【试题分析】题干包含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2019国考行测可能性推理解题方法

2019国考行测可能性推理解题方法行测逻辑判断的考试题目中,有一种题目是可能性推理前提型,这种题目往往考生在选择的时候会比较纠结,分不清楚一般加强和前提的区别。

前提型的题目题干往往提示的是补充前提假设,为使上述论证成立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遇到这样的问法的时候,大家就要注意你需要补充的是前提。

那接下来中公教育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如何准确锁定答案。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第一种方法是搭桥法,就是构建题干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接受测谎器测验时,只要服用少量某种常用镇静剂,就可使人在说谎时不被察觉。

因为由测谎器测出的心理压力反应可以通过药物抑制,而不会产生显著的副作用。

由此推之,这种药物地降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压力也会很有效。

此段话的假设前提是:A.镇静剂对于治疗心理压力有效B.对于心理压力反应的抑制增加了主观的心理压力C.有测谎器测出的心理压力与日常生活的心理压力相似D.在测谎器测验中说谎的人经常显示出心理压力的迹象【中公解析】这个题干中的前提说的是镇静剂能够抑制测谎时产生的心理压力,由这个前提就得出镇静剂能够抑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显而易见,如果想要结论成立的话,就必须得测谎产生的压力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压力是类似的,否则就无法得出这个结论。

故答案为C项。

所以当大家在解题的时候,发现题干中前提和结论可以很明显的搭建桥梁的那就直接选择谈到两者关系的选项。

在考试题目中,有时候题目不像前面那一种比较明显,不能够直接找到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这个时候我们就得用另一个方法,叫做反向验证法。

例如,如果用户手机里安装了企业的手机客户端,那么就可以大大提高了用户浏览手机的时看到企业标识和名称的机会,进而达到宣传企业形象和品牌的目的,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上述结论的假设前提是:A.手机用户数量增长势头强劲B.手机客户端是项成熟的技术C.手机用户有浏览手机的习惯D.手机管制的时效强、成本低【中公解析】我们看到这道题目就不像前面一样可以直接搭建两者的联系,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反向验证法。

2019福州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真假话问题的思维透析

2019福州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真假话问题的思维透析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判断推理解题技巧之真假话问题的思维透析。

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各位考生,大家好,今天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为大家进行新一个知识的归纳整理与思维透析,帮助大家在繁重的备考过程中减轻一丝压力,更好地应对事业单位考试。

今天,我们研究的是真假话问题。

真假话问题,相信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复习过公职考试的同学们都在逻辑判断中或多或少地见过它的身影,即题干给出几句描述,随后指出上述描述中有几句真话、几句假话,要求据此推出结论的一种题型。

大多数此类题目本身难度并不是很高,许多考生都能推出来,但难的是我们究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地甩开对手,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今天,我们就真假话问题进行一个整合,帮助大家快速解题。

一、题干给出三句话,限定只有一句为真(假)三句话限定真假的,常考考点为两个,其一为矛盾关系,其二为反对关系,这要求我们对直言命题间的关系熟练掌握。

考察矛盾关系的,我们可利用矛盾法解题:一找、二绕、三回的步骤,即先找出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锁定一真一假,而矛盾之外的全部为假(真),通过多矛盾命题之外命题的真假性判断得出结论,若得不出选项想要的结论,再回到矛盾命题里面,判断具体谁真谁假。

相信这种方法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屡试不爽了,我们看反对关系的考法。

考察反对关系的题目特点很突出,就是常见的“所有是、所有非”或“有些是、有些非”,加一句“某个是或某个非”,当然,我们知道“所有是”与“所有非”为上反对关系,不可同真、至少一假;“有些是”与“有些非”为下反对关系,不可同假、至少一真,在做题的时候拿去用,也可以解题,但总是速度太慢,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小窍门。

例:在一次考试过后,三位同学猜测全班的考试情况,A说:有些同学及格了。

B说:有些同学不能及格。

C说:李明肯定不及格。

老师说,你们只有一个人猜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A.一半同学及格了B.李明不及格C.所有同学都及格了D.所有同学都不能及格【答案】C。

公务员行测考试判断推理模块解读

公务员行测考试判定推理模块解读又是一年备考时,多年来教学进程中发觉,很多同学在备考进程中抓不住重点,不知道怎样才能高效的复习。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判定推理模块解读,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判定推理模块解读一、逻辑判定(一) 必定性推理必定性推理重点考察真谎话问题、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和朴素逻辑1. 真谎话问题:真谎话问题主要思路是①找矛盾关系;②没矛盾关系,找反对关系;③既没矛盾关系,也没反对关系,需要进行假定法去做。

真谎话问题是逻辑判定中比较基础的题型,期望同学们一定要多加掌控。

2.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假言命题推理规则的题目一直是省考、国考考察的重点,需要考生们不仅要掌控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A→B为真,若A真,则B真;若B假,则A假)。

还需要把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相干知识点进行掌控,使考生们能够镇定的应对综合推理的题型。

3. 朴素逻辑:朴素逻辑是近几年考试中比较重点考察的题型,作答朴素逻辑的题目,关键要找好题目的突破口,包括肯定项和关联项。

同时要结合解题的方法,排除法、假定法等。

需要考生们多加练习,保证做题效率和做题正确率。

(二) 可能性推理可能性推理包括了5种题型,削弱型、加强型、说明型、评判型、结论型。

其中削弱型和加强型一直是考察的重点1. 削弱型题目:削弱型题目需要考生们掌控一样削弱型题目的答题方法:加上一个条件使结论不成立,如果同时显现几个选项同时能削弱的情形下,需要结协力度比较去做。

2.加强型题目:加强型题目需要考生们掌控一样加强型和隐含假定型题目的做题方法:加上一个条件使题干结论成立,如果同时显现几个选项同时都能加强的情形下,需要结协力度比较去做。

另外的三种题型:说明型,评判型和结论型题目比较简单,大家只要分析好题目,掌控好答题方法就可以有很好的准确率。

二、定义判定:1.题型类别:主要考核单定义和多定义为主2.知识点考核:考核法律、经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需要考生对于学科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知道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综合推理方法简

假言命题综合推理是国考行测逻辑判断中经常会考察的知识点,如果题干中
涉及到多个假言、联言和选言命题的真假话问题时,假言命题中的支命题没有办
法确定,因此,往往没有确定向来作为突破;再者多个命题间也无矛盾关系去梳
理时,很难去按照常规方法去推导求解。因此,这类题对于多数备考学子而言,
无疑增加了不少难度。今天,中公教育专家通过一道典型的例题来和大家一起分
析解决这类题目的常见方法。
【例题】甲、乙、丙三人在一起推测小张、小王和小李是做什么的:
甲:“如果小王是水工,则小李是木工。”
乙:“只有小张是电工,小王才是水工。”
丙:“小张是电工但小李不是木工。”
如果三人推测中只有一句是真话,那么下列各项判断中除了哪项其余均为
真?( )
A.小张不是电工
B.小王不是水工
C.小李是木工
D.小王是水工
【题目分析】从问法上我们知道属于必然性推理中的真假话数量问题,三个
命题中,涉及到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联言命题,且已知一真两假,但由于三个命
题间没有特殊的矛盾关系,因而,常规的“间接矛盾法”不好求解。再者题干信
息中没有涉及到支命题的确定信息,无法直接去推导求解。而对于选项则均涉及
到的是支命题的真假性。针对这类题型,我们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三种常见的方法
来应对。
方法一:代入排除法
通过分析选项,发现B和D中均是对于小王与水工的判断,而且互为矛盾,
则必然一真一假,而题干问的是哪项不可能为真,则提示我们应该先去代入B、
D两个选项来检验下。
代入B选项: “小王不是水工”发现三个命题中,涉及到甲乙两个假言命
题,不好确定,但是可以转化到其矛盾命题非甲和非乙(两个联言命题),其中,
一个分支为假,则整个联言命题为假,反之可得,命题甲和乙均为真,与题干中
“只有一个命题为真”不符,因此,选择B。这种方法是当大家在考场上没有太
多时间,或者没有思路是,不乏可以首先观察选项进项代入排除。
方法二:矛盾转化法
由于三个命题中,涉及到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联言命题,且已知一真两假,
不好直接确定,所以可以将其全部转化为对应的矛盾命题,则三个矛盾命题中,
出现两个含有共同向分支“小王为水工的”联言命题和一个相容选言命题,且满
足两真一假。假设B选项中“小王不是水工”则出现了两假,与题干中“只有一
个命题为真”不符,因此选择B。
方法三:假言命题从属关系运用求解
由于假言命题A→B,其矛盾为A且非B,而A且非B的矛盾又可以记为非A
或B,又已知,一个命题只有对应一个矛盾,因此可知:A→B与非A或B等价,
即同真假。又已知相容选言命题中,一个分支为真,则选言命题为真,因此,非
A为真或者B为真时(否定充分条件和肯定必要条件时),非A或B为真,同时
A→B(假言命题)也为真。即假言命题的从属命题。
分析题干可知:甲和乙命题中有共同的充分条件“小王为水工”,如果否定
该充分条件,即“小王不是水工”时,则两个假言命题均为真,与题干中“只有
一个命题为真”不符。因此,依然可以选出B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