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教师招聘《中学语文》真题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2. 3. 4. 5.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每对画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执著/踌躇花团锦簇/相形见绌B.赫然/重荷呕心沥血/销声匿迹C.遗骸/惊骇义愤填膺/草长莺飞D.羁绊/滑稽鳞次栉比/陟罚臧否正确答案:D解析:A项,执著(zhuó)/踌躇(chú)、花团锦簇(cù)/相形见绌(chù);B项,赫(hè)然/重荷(hè)、呕心沥(lì)血/销声匿(nì)迹;C项,遗骸(hái)/惊骇(hài)、义愤填膺(yīng)/草长莺(yīng)飞;D项,羁(jī)绊/滑稽(jī)、鳞次栉(zhì)比/陟(zhì)罚臧否。
故正确答案为D。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不能用括号中的短语替换的一项是( )。
A.情况十分紧急,险情就是命令,李刚当机立断,顾不上向连部报告,就跳进了汹涌的江水里。
(不管三七二十一)B.两个单位有点矛盾,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总这么针锋相对、寸土不让的,对哪方都没好处。
(针尖对麦芒)C.办事情要有个轻重缓急,有的事虽然是好事,但是时机不对,只凭一厢情愿,即使办成了,也会招来不少意见。
(剃头挑子一头热)D.张主任本以为问题不大,调解一下问题就解决了,谁知道他们两个各执一词,怎么也谈不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正确答案:A解析:“不管三七二十一”,指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常用于贬义。
“当机立断”形容一个人果断而且聪明,褒义词,故二者不能互换使用。
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是( )。
A.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B.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C.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单项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福祉(zhǐ) 赢老(néi) 草菅人命(jiān) 清风夜唳(lì)B.箭镞(zú) 澄澈(chè) 洗尽尘滓(zǐ) 义愤填膺(yīn)C.曳尾(yè) 甫定(fǔ) 味同嚼蜡(jiáo) 少不更事(gēng)D.经筵(yàn) 给予(gěi) 饿殍遍野(piǎo) 胼手胝足(zhǐ)正确答案:C解析:A项中,“赢老”中的“赢”应读作léi;B项中,“义愤填膺”中的“膺”应读作yīng;D项中,“经筵”中的“筵”应读作yán。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病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正确答案:B解析: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义务教育“减负新规”虽然对中小学教辅材料作出了规定,但家长们似乎对此不“领情”,为孩子买书的热情不减。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2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聊胜于无再接再厉莞尔一笑收蒿停棹坐船中B.相形见绌缠绵绯恻攻无不克醉里吴音相媚好C.有恃无恐如鲠在喉望洋兴叹羌笛何需怨杨柳D.目不暇接美轮美奂司空见贯湖光秋月两相和正确答案:A解析:A项词语字形均无误;B项,”缠绵绯恻”的“绯”应改为“悱”;C 项,“羌笛何需怨杨柳”中的“需”应改为“须”;D项,“目不暇接”中的“暇”应改为“暇”,“司空见贯”中的“贯”应改为“惯”。
故本题当选A项。
2.下列选项中,未使用互文的一项是( )。
A.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杜甫《潼关吏》)B.明主不晓(司马迁《报任安书》)C.燕歌赵舞为君开(卢照邻《长安古意》)D.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正确答案:B解析:互文是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述一件事,两不相干,实则互相呼应、阐发或补充。
选项中只有B项句子未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故本题当选B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强沙尘天气屡屡肆虐华北地区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北方地表被整体恶化造成的恶果。
B.继互联网、基因等名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后,作为一种长度单位,“纳米”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跃人人们的眼帘。
C.以5:4力克阿拉维斯队的英超劲旅利物浦队,终于实现了夺取足总杯、联赛杯和联盟杯“三冠王”的胜利。
D.中国第一个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受到国内外同行大加赞赏,共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
正确答案:B解析:A项中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或“造成的恶果”。
C项中“实现……胜利”搭配不当。
D项中句式杂糅,应删去“受到”或“大加”;“人次”和“参观”不能搭配,应删去“次”字。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A.苏轼是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写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词,也写了不少风格清新的词,如《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描绘雨后清新美景,寄寓人生哲理B.《西游记》描写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了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阅读教学中要避免使用比喻、排比等知识概念B)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本C)文学类文本阅读重在评价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D)略读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2.[单选题]阅读《苏州园林》教学实录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我来讲讲分析说明文的方法,大家看大屏幕。
(投影“‘三步跨栏法’:①指出说明方法;②分析说明效果;③概说对象特征”)师:首先看第一步--了解说明方法。
请看大屏幕。
(投影“‘分析范例’: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
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师:这几句话采用了做比较的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这一特点。
师:为了比较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我给大家找了两张图片来说明。
(投影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的图片)师:把两图放在一起就相当于列图表来比较。
我们还可以打比方。
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小家碧玉,那么北京的园林就是--生:大家闺秀!师: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体会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的区别。
我又采用了列图表和打比方两种方法。
所有说明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下面大家小组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分析范例能帮助学生整体掌握说明方法的辨别策略B)第一个例子能呈现做比较这一方法的使用效果C)教师在教学中一共总结出两种常见的说明方法D)整体教学过程讲练结合,层次清楚。
思路清晰3.[单选题]教师要求学生挑选一篇文章,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适合的是()。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2. 3. 4. 5.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恣意妄为蓬荜生辉乔装打扮以逸待劳B.出奇制胜敲榨勒索摩拳擦掌绿草如荫C.如不敷出切肤之痛要言不烦墨守成规D.大放厥词自立更生惨绝人寰卷帙浩繁正确答案:A解析:B项“敲榨勒索”中的“榨”应为“诈”,“绿草如荫”中的“荫”应为“茵”;C项,“如不敷出”中的“如”应为“入”;D项,“自立更生”中的“立”应为“力”。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歇后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再过十来天就开始中学生生活了,这一堆看过的动漫书刊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真是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B.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竟然还有人上当受骗。
老王叹息道:“唉!那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别人着急也没用。
”C.这次试卷的难度很大,十道题小张错了六道,他长叹一声:这真叫做牵牛过河——六脚全湿啊。
D.老先生的想法有些过时了,和这位年轻人说的明显是老水牛拉马车——不合套了。
正确答案:C解析:牵牛过河——六脚全湿:比喻大家起被牵连到某事中去。
用在此处不合适。
3.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你不敢轻视了静坐于酒馆一角独饮的老翁或巷头鸡皮鹤首的老妪,他们说不定就是身怀绝技的奇才异人。
B.一个天使般的微笑若能化解一个人多年的苦闷,就应该是无价的,也应该是解决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C.“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D.这些陈旧的观念不清除,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正确答案:A解析:B项“解决困境”搭配不当。
应为“解决矛盾”或者“摆脱困境”。
C 项语序颠倒,应该为“是历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占地面积……”。
D项,“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句式杂糅。
应该去掉“的进行”。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预览—收藏-关注考点课堂素材精粹第十版依据考试大纲总结命题规律辅导备考策略历年考题详析梳理考试要点总结核心知识筛选最新考点拓展解题思路精编典型习题积累备考经验全真模拟测试预测考试趋势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初中)》真题1.【单项选择题】教师讲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引导学生体会“折柳”蕴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并举例进一步说明,下列适合的是()。
A.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A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主要表现了初恋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春日里,听闻情郎歌声时忐忑不安的微妙心情。
诗歌借意象“杨柳”“江水”即景起兴,展现少女眼前的春景之美,引出少女情思。
B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其一),诗人借羌笛吹奏暗含离愁的折柳曲,抒发了戍边将士远离家乡的愁思以及思念远人的情思,符合题干“折柳”的惜别怀远之意。
C项,诗句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主要借意象“杨柳”描绘了一幅二月春景图,展现了早春的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之状。
D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取晚春绿柳满城之景与早春之景做对比,突出对早春的赞美与咏叹。
2.【单项选择题】教师要求学生挑选一篇文章,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适合的是()。
A.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B.朱自清《背影》C.鲁迅《阿长与》D.泰戈尔《金色花》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以“歌颂母亲”为主题的文章。
A项,《再塑生命的人》主要表达了海伦·凯勒对自己的老师莎莉文的敬爱与感激之情;B项,《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叙事写人的线索,表达了朱自清对父亲的敬爱与怀念之情;C项,《阿长与》通过对家里的女工长妈妈以及长妈妈为“我”所做的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切挂念;D项,《金色花》以奇妙的想象与生动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天真可爱而又顽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以及母亲对孩子的关爱,符合题干要求。
2017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①科研人员②中小学教师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④教科书审查人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教科书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 课程标准编写,内容力求精简’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经济实用,保证质量。国 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答案】C
【解析】略。
5.2016 年 7 月 17 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四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被正式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是()
A.安徽黄山
B.山东泰山
C.福建武夷山
D.湖北神农架
【答案】D
【解析】略。
6.2017 年 3 月 15 日,是中国民事立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天,第十二届全国人大 第五次会议通过了()
精品文档!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B.管理者角色 C.示范者角色 D.授业、解惑者角色 【答案】C 【解析】“度德而师之”的意思是:衡量(一个人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然后向其学习。这 说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扮演好示范者角色,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15.“亲其师,信其道”表明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受师生之间的() A.道德关系的影响 B.心理关系的影响 C.组织关系的影响 D.非正式关系的影响 【答案】B 【解析】“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 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 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上参与的 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着重大影响。这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对教育目标顺剩完成的影 响。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某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一观点感受颇深,下列感受不恰当的是()。
A)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B)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C)要注重学生对语文材料解读的模式化D)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部分,关于“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内容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应“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C项“模式化”说法错误。
2.[单选题]学习鲁彦的《听潮》,教师讲解“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中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并补充其他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适合的是()。
A)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宗璞《紫藤萝瀑布》)B)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
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曹文轩《孤独之旅》)C)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D)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社戏》)答案:A解析:题干画线句子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声音是听觉,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是视觉,例句是听觉向视觉的转移;A项的香气为嗅觉,淡紫色为视觉,“香气似乎是像淡紫色的”是由嗅觉到视觉的转移。
3.[单选题]教学《茶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剧本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下列例子合适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福建省中学语文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剥(bō)皮剥(bō)削剥(bāo)蚀剥(bāo)豆B.乘(chéng)法乘(chéng)载乘(chèng)机乘(chèng)兴C.答(dā)腔答(dā)理答(dá)应答(dá)疑D.兴(xīng)奋兴(xīng)许兴(xìng)头兴(xìng)味2.以下加点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摩教学摩肩接踵碑帖临摹心摹手追B.不辨菽麦学问思辨明辩是非百口莫辩C.据理力争龙盘虎据前倨后恭倔强倨傲D.耳濡目染相濡以沫儒子可教风流儒雅3.以下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我们更需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固步自封,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B.碳排放过量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伤害,如果不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C.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取代,很少有人能自始至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D.国产电影中使用方言,虽然符合电影的真实再现原则,但就怕有些演员蹩脚的方言不能添彩,反而弄巧成拙。
4.以下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严格奉行的准则。
B.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C.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既要道法自然,更要万法归宗,以尊重、自主、开明为原则。
D.他如果能够正视过去,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成绩就会大幅提高。
5.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两句诗句用的是拟人、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贵妃倾国倾城的美丽形象B.“时雨点红桃千树,春风吹绿柳万枝。
”这两句诗句用的是对偶、比拟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诗句用的是双关、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了刻骨铭心的相思离恨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两句诗句用的是对比、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战士与将领间的矛盾,暗示了战败的原因6.以下词语结构类型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乔迁之喜窃窃私语晴天霹雳铁石心肠B.报纸杂志改革开放雄伟壮丽聪明美丽C.敬畏生命热爱工作攀登高峰挑战极限D.露珠晶莹春光美好夜色撩人暗香疏影7.以下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一项是( )。
A.课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B.应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C.主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D.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8.以下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相关要求的一项是( )。
A.累计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B.学写规范、通行的正楷字C.默读一段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D.45分钟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9.阅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课文《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课后练习题,按要求回答问题。
【研讨与练习三】有条件的话,应该找出《哈姆雷特》原著进行阅读,并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
以下对案例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B.培养学生阅读戏剧的兴趣,从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养分C.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D.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和专题研究10.阅读以下教学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案例】高二某班某次作文讲评课教学过程:①引发范文,自主评析。
②小组互动,交流看法。
③独立发言,串联评价。
(串联是指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要在概括评析前面同学发言内容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④教师总结,点拨提升。
以下对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教师倡导,学生乐于切磋交流、鉴赏评析心得B.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习惯C.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文章的能力和负责任地表达看法的能力D.培养学生探异求新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学风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12.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1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14.不赂者以赂者丧。
________________,不能独完。
(苏洵《六国论》)15.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是________________。
16.旧时妇女在农历________晚上乞巧。
17.盛唐时期继承陶渊明、谢灵运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诗大量产生。
18.《战争与和平》的女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是俄罗斯文学中最有魅力的文学形象之一。
19.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精读的评价建议,在第四学段侧重考查理清思路、________________、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列诗歌,回答第21~22小题。
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鹊桥仙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21.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22.同样描写的是渔翁,两首词表法的情感有何不同?(5分)四、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一)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第23~24小题。
(26分)兰亭集序王羲之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3.文本解读。
(11分)(1)加点字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信可乐也信:实在B.列坐其次列:顺序C.虽趣舍万殊趣:趋向D.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2)翻译以下句子。
①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分)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分)(3)本文语言清新洗练,请以第①段为例,简要赏析。
(3分)24.缺(二)阅读下文,回答第25~26小题。
(26分)母亲的书琦君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②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这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③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起了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④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的《十殿阎王》。
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
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
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
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
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
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
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
”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
”“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
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
⑤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
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
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
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
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
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
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
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⑥母亲当然还有其他好多书。
像《花名宝卷》《本草纲目》《绘图列女传》《心经》《弥陀经》等的经书。
她最最恭敬的当然是佛经。
每天点了香烛,跪在蒲团上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