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观察

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观察

变部位、病程、伴发疾病、脑梗死病灶数目等因素相关。脑梗死患者合并症 焦虑抑郁发病较无高血压病、糖尿病者高,疾病合并较单发病灶焦虑抑郁发
病高,此为焦虑抑郁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PSD
以及PsA的发生,包括脑卒中前的许多因素,像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及脑卒 中导致的一系列原因有关。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也与焦虑抑郁 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内在原因有可能为脑部病变对抑郁也造成影响抑郁
2013,ll(8):641.
[2]
[3]
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观察
马晓平
甘肃省临夏州医院神经内科。甘肃来自夏731100【摘要】
目的对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方法 选取我院入住的首发脑梗死患者100例。正常对 照组60例,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一21项;根据64排cT和MRI对损害部位进行定位;脑梗死患者进行日常行为活动能力的评分对结果加以记录,对数据进 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印例抑郁占11.7%,焦虑占25.3%;在接受治疗的100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中,抑郁者占67.O%,焦虑者占65.0%。脑梗死组
病人生理状态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临床 实践中应多加考虑。综上所述,早期认识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加强对脑梗死 各危险因素控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针对脑梗死后焦虑抑郁的l临床特征着 重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和药物干预,减轻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 能力尤为重要。
表2
2组抑郁及焦虑患病率的比较[例(%)]
【关键词】
脑梗死;情感障碍;影响因素;临床特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一02一0636一0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2.038

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9 7. 5
[ ] 张艳红 , 3 苏东 ,张学英 , .烧伤菌血症的病原菌及 临床分 析 等 [] J .湖北 医药 , 0 1 2 ( 2 : 1 2 0 , 3 1 ) 9 7—98 1. [ ] 吴蔚 , 阳, 4 邱 杨康 , .急诊心脏瓣膜置换术 4 例的临床分 析 等 l [] J .重庆医学 , 0 8 3 ( ) 3 1—34 20 , 7 4 : 5 5. [ ] 黎鳌.烧伤治疗学 [ .2版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19 5 M] 人 9 5:
灶、 高血 压 病 、 尿 病 、 轻 患 者 、 力 ≤3级 、 叶/ 脑 、 糖 年 肌 脑 丘 左侧 基 底 节 、 质 前 部 、 质 病 变 、 院 时 间 、 院 时 皮 白 住 出 N H S评 分 和 B r e 指 数 方 面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 .5 。对 照 纽 与 脑 梗 死 组 在 焦 虑/ 体 化 、 重 、 IS a hl t P 00 ) 躯 体 日夜 变
2 0—2 6 3 3.
由于大面积严 重烧 伤患者 正常 皮肤 少 , 常需 经 过
创面穿刺 静脉并 长时 间 留置静 脉导 管 , 使得感 染概率
较普 通患者明显增高 。本组 病例 中导管保 留时间多在
( 收稿 1期 :0 1— 5—1 编辑 : 3 21 0 3 林培德)
脑 梗 死 后 情 感 障碍 的影 响 因素及 临床 特 征 分 析
动 能 力 B r e 指 数 评 分 并 记 录 结 果 , 其 数 据 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 结 果 6 at l h 对 8例 对 照 组 抑 郁 占 1. % , 虑 占 03 焦
1 . % ;5 3 2 18例 首发脑梗 死组 抑郁 占 6 . % , 7 7 焦虑 占6 . % ;3 5 8 2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再 发脑梗 死 组抑郁 占 7 . % , 7 1 焦虑 占 7 . %。 37 首发 脑梗 死组与再发脑梗死组 比较 , 抑郁 患病 率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0 0 ) P< .5 。脑梗 死组合并抑制 焦虑在 多发病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进行认知评估 , 并和 7 9例无 L 者进行 对照。 结 果 l
钟 远
收集 6 4例 L 患 I
者病 史 , 按 照 C / 1 为 左 侧 病 灶 组 、 并 T MR 分 右侧 病 灶 组 及 双 侧 病 灶 组 , 例 均 应 用 蒙特 利 尔认 知 评 估 量 表 ( C 每 Mo A)
s t S o e fM o uis c r so CA n LIg o p r infca l eae o a e nd e c to e r e b o t he prc s ft i r u s we e sg i nty rl td t g a du a in d g e utn twih t o e so he i
t efn t n a d l inlct n ne el p t nsw t l u a f ci s L ) M e o s S t— u Ip t nsa d i c o n s ai si l r a e t i a n r na t n ( I . v u i eo o o d y i h c i r o t d i yf r a e t n h x o L i
7 oma o t l r d t d i t u e e rh 9 n r lc n r swe e a mi e no o rr s a c .Ac o d n o t e lso o a in f ,p t n swe e d vd d i t e o t c r i g t h e i n l c t s o o LI a i t e r i ie n o l f t s e go p, i h ie g o p a d b t ie r u .T e c g i v tt so l e r l d c s sw sa s s e t CA. Re i r u rg t d ru n oh sd sg o p d s h o nt e s u f l n ol a e a s e s d wi Mo i a a e h -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1 2
预后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方法
( MMSE) 测评确定有无认知功能障碍; 根据我院 64 排 CT 及 MRI 确定脑神经功能损害部位; 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 NIHSS ) 评分、 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 Barthel 指数评分和住院天数并记录结果 。结果 龄、 多发病灶、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左大脑半球病变、 脑叶病变、 白质病变、 脑萎缩方面首发脑梗死组和再发脑梗死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无认 知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05 ) ; 合并吸烟或饮酒史的再发脑梗死组与无吸烟或饮酒史的再发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01 ) ; 首发脑梗死组和再发脑梗死组在记忆力 、 回忆力、 注意力和计算力方面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05 ) ; 首发脑梗死组、 再发脑梗死组合并认 知功能障碍在住院天数、 出院时 NIHSS 和 Barthel 与无认知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01 ) , 入院时 Barthe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 结论 脑梗死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再发脑梗死较首发脑梗死更易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高龄、 多发病灶、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脂血症可导致脑梗死后认知 功能障碍增加, 合并吸烟及饮酒时再发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增加; 左大脑半球病变、 脑叶病变、 白质病变、 脑萎缩可导致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 尤其是脑叶病变、 白质病变、 脑萎缩更易导致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记忆力方面, 尤以注意力和计算力、 回忆力减 退为著; 首发脑梗死组、 再发脑梗死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重, 日常生活能力低下, 影响脑梗死的预后。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9202. 2012. 03. 006 〔文章编号〕 10059202 ( 2012 ) 03045604 ; doi: 10. 3969 / j. issn. 士, 主要从事脑血管 第一作者: 刘春红( 1969-

脑梗死后抑郁状态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

脑梗死后抑郁状态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
4 1— 4 6. 9 9
导下应用球囊漂 浮电极 导管进 行 临时 心脏起 搏 的上述 5 2例 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 此法可作为 x线透视下 的替代 和补充 ,
采 用 多 切 面 , 态 观 察 电极 尖 端 走 向是 定 位 成 功 的 关 键 。导 动
[] az aK, hla m rF okr 4 Lci T a m e ,Lce t 1 Sf ade c n e r ny k h G,e a. a n f i t me ec e i e g t seos etcl aig i te gtu r lv ua r t[] ns r vnu nrua pc ah h spa ai l ueJ .A et n a v i r n v f c c ro i h
电极导管进 行床旁 临时 心脏起 搏方便 , 捷 。但 穿刺 引起血 快
胸 、 胸或误穿锁 骨下动 脉 , 极 导管尖 端在 右室 位置 不佳 , 气 电
可出现心室扑动或心 室颤 动_6等严重 后果 。床旁经 胸超 声 5 , J 心动图在心导 管介入 治疗 可 以提 供无 创 、 时 、 确 、 捷 的 实 准 快
胸 超 声 心 动 图 监 视 下 不 能 窥 视 导 丝 在 心 腔 内走 行 的 全 貌 , 采 用 不 同 切 面 观 察 不 同 导 管 的节 段 , 得 心 内导 管 走 行 全 貌 的 获
本 组 5 例 患 者 手 术 均 顺 利 完 成 , 极 定 位 指 标 满 意 。无 2 电
的最 佳 影 像 方 法 。 多 切 面 探 测 和 进 退 导 管 期 间 探 测 , 细 辨 仔 认 超 声 下 电 极 尖 端 的 位 置 、 邻 和 走 向 , 别 电极 远 段 转 折 、 毗 识

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术后近期结局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分析演示稿件

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术后近期结局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分析演示稿件
促进功能恢复
通过观察中医证候要素的演变,评估患者的康复进程,指导患者进 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和言语功能的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调整中医证候要素的演变,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使患 者能够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预防复发
根据中医证候要素的演变,制定预防复发的方案,指导患者调整生 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降低复发风险。
临床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了解证候要 素的演变过程。
实验研究法
通过动物实验或细胞实验,模拟疾病 过程,探讨证候要素的演变机制。
病案分析法
对典型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证候 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演变规律。
数据挖掘法
利用现代统计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对 大量临床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 证候要素演变规律。
04
CATALOGUE
中医证候要素与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术后 近期结局的关系
中医证候要素对术后近期结局的影响
气虚证
气虚证患者术后易出现疲劳、气短等症状,影 响术后恢复。
血瘀证
血瘀证患者术后易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 ,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痰湿证
痰湿证患者术后易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影响术后生活质量。
中医证候要素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气虚证
气虚证患者术后易出现肺部感染、褥疮等并 发症。
血瘀证
血瘀证患者术后易出现脑水肿、脑出血等并 发症。
痰湿证
痰湿证患者术后易出现肺部感染、尿路感染 等并发症。
05
C应用
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在术后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CATALOGUE
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术介绍
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术的定义
• 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术是指在脑梗死发病早期, 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对阻塞的血管进行疏通, 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降低脑损伤和改善 预后的治疗方法。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综 述 Zongshu 《中外医学研究》第19卷 第2期(总第478期)2021年1月- 192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5通信作者:易震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莫云① 易震①【摘要】 急性脑梗死(ACI)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患者血液供应障碍,引发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造成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正常工作、学习及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药物控制为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式,其中丁苯酞治疗该疾病的效果较为突出,可有效保护脑神经元,增加脑组织局部血流量,从而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临床相关报道较少。

本研究将丁苯酞治疗ACI 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丁苯酞 治疗进展 doi:10.14033/ki.cfmr.2021.02.0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805(2021)02-0192-03 Research Progress of Butylphthalid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Vascular Cognitive Dysfunction/MO Yun, YI Zhe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1, 19(2): 192-194 [Abstract]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combined with vascular cognitive dysfunction refers to the disorder of blood supply in patients caused by various reasons, resulting in brain tissue hypoxia and ischemic necrosis, resulting in vascular cognitive dysfunction, 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normal work, study and life of patients. Drug control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among which Butylphthalide has a promine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brain neurons, increase regional blood flow of brain tissue, so as to reduce the symptoms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in patients, but there are few clinical reports.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Butylphthalide in the treatment of ACI complicated with vascular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Vascular cognitive dysfunction Butylphthalide Treatment progress First-author ’s address: Brain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iuzhou 545005, China 急性脑梗死(ACI)为临床心脑血管科常见的病症,主要由于脑部突发性供血中断造成局部脑血管堵塞,导致脑部出现血供障碍,局部脑组织发生坏死,从而引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临床多表现为猝然昏倒、言语障碍、肢体活动障碍、智力障碍等,如未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可导致出现大面积梗死,累及呼吸、血液等多个循环系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2]。

脑梗死病人血清GFAP含量变化及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脑梗死病人血清GFAP含量变化及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脑梗死病人血清GFAP含量变化及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刘宇明;邓燕华;许治强【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rum glial fibril ary acidic protein (GFAP)level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I),and to analyze its correlation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y two patients with CI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their serum GFAP levels at 3 days,1 month,3 months after onset were measured,and analyzes its correlation with infarct size,myocardial infarction sit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Results The serum GFAP level in large infarct siz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groups at 3 days and 1 month after onset (P<0.05). Patients whose infarction at cortical and subcortical infarction patients had a higher serum GFAP level at 3 days and 1 month after onset (P<0.05). The serum GFAP level in patients without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with severe cognitive dysfunction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t 3 days and 1 month after onset (P<0.05).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of serum GFAP at 3 days and 1 month after onset and MMSE score (r=-0.731,P<0.05;r=-0.490,P<0.05). Conclusion The serum GFAP in patients with the onset of 3 days and 1 month of CI have relationship with infarct size,myocardial infarction site which influence patients cognitive impairment,but after the onset of 3 months the serum GFAP level and each index had no relationship.%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变化,并分析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
2015-10-22T08:59:56.55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作者: 金鑫1 任秀敏 2 阴育红1
[导读] 1.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发现脑梗死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发生痴呆[1], 严
重影响患者的远期结局。


1.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4)

【摘
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及脑神经功能部位损害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发梗死患者382例,再
发梗死
474例和正常对照56名,分别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382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206例;
474
例再发脑梗死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341例。结论:多种因素可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障碍;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59-02

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发现脑梗死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发生痴呆[1], 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结局。因此,研究和探讨脑梗死后认知功
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是减少脑卒中残疾率的关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首发和再发脑梗死患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1995年全
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2]。共856例,其中首发脑梗死组382例,男249例,女133例;年龄19~78(平均58.9)岁。382例
中,有轻度至中度言语障碍者
59例,不同程度偏瘫者247例。再发脑梗死组474例,男301例,女173例;年龄27~79(平均56.3)岁,474
例中,有轻度至中度言语障碍者
74例,不同程度偏瘫者400例。正常对照组来自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群,均行1~2次的头颅CT检查,并
符合以下几点
:神志清晰,能配合检查;无严重心、脑、肺、肾、肝等功能损害及器质性疾病;既往无脑和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
史;受试者和
/或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正常对照组56名,男29名,女27名;年龄27~73(平均53.1)岁;对照组与脑梗死组在年
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认知功能测定 由从事医学心理测验的专职人员(一名副主任护师)对所有受试者分别应用龚耀先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进行认知
测试,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
3~4周进行认知测试。总量表分(FIQ)>90分为正常,总量表分<90分被认定有认知障碍。

1.3 CT
测量 由CT室专业医师进行,分别观察与测量平均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平均脑沟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侧脑室
体指数;脑梗死部位、个数、体积;脑室周围白质疏松症及其程度等指标
[3]。

1.4
统计学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偏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认知障碍的情况及相应评分的比较 经韦氏智能量表测定, 382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206例(53.9%);474例再发脑
梗死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
341例(71.9%),正常组、首发脑梗死组、再发脑梗死组3组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各组的认知功能进行细化分析发现,首发脑梗死组和再发脑梗死组,其认知障碍主要集中在时间、空间、地点定向、注意、计算、
短时记忆、物体命名等几个方面,尤其以注意、计算能力、短时记忆为显著。再发脑梗死组各项评分更差,尤其表现为以注意、计算能
力、短时记忆及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显著减退。
2.2
患者组认知障碍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将认知水平作为因变量,各种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脑萎缩各因子、病灶体积、病灶部位和数量、病灶左右分
布、有无白质病变等
)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检验,结果影响认知障碍的主要因素是焦虑-抑郁障碍、文化程度和职业、脑沟
宽度和外侧裂宽度、病灶部位和数量、病灶左右分布、有无白质病变等。
2.3
脑实质病变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分析显示,认知功能评分与梗塞体积呈负相关,即梗塞体积越大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同时有无白质疏松症以及白质疏松症的程度不
同,其认知功能障碍有统计学意义。对所有受检者的
CT头颅扫描进行线性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脑梗死组患者皮质及皮质下萎缩程
度与认知功能损害呈显著线性相关。
3
讨论

研究发现首发脑梗死组患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为53.9%;而再发脑梗死患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为71.9%;均较国内外报道为高,这可
能与本研究采用的认知智能功能测定量表不同有关。本研究采用韦氏智力测定量表,兼顾言语、记忆、注意、定向力等认知功能、操作能
力等,受文化程度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首发脑梗死组和再发脑梗死组的认知功能损害均与其文化程度高低呈负相关,认为文化
程度的差异对其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认为进一步增强国民文化素质是降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重要途径之一。
无论是首发脑梗死还是再发脑梗死,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均与其平均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尾状核指数、脑梗死体积、脑梗死部

(额叶、颞叶、顶叶、丘脑和边缘叶区域)、是否合并脑室周围白质疏松症等等均有明显相关。说明脑梗死的认知障碍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
的。虽然其组织的损伤量和认知障碍程度呈正相关,但是长期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将缓慢地引起全脑组织的损害及其功能的缺损,大脑皮质
之间及其皮质下各核团及白质纤维间的广泛联系破坏,表现为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萎缩及认知障碍,其损害抑制的蓄积作用在认知功能障
碍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及以往作者的研究
[4]均提示,脑梗死的体积和梗塞数量与患者的认知障碍相关,而且单个腔隙性脑梗死也
可造成明显认知障碍,独立病灶发生认知障碍者多位于额叶、颞叶、顶叶、丘脑等,可不伴有脑萎缩。患者额叶、顶叶、丘脑、边缘叶病
变更易造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

因此,如何早期识别和积极早期干预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积极的心理治疗和抗抑郁治疗,充分唤醒患者的心理防御功能,改善
认知功能,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脑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J].中华内科杂志, 2005,44(11): 872-873.
[2]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 381
[3]
高富强,姜宗衡,张念察.老年人脑萎缩的CT定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0, 24(4): 238-240.
[4]
廖小平,文国强,陈涛,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 24(1): 7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