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代食管胸内吻合ppt课件
合集下载
手术讲解模板:结肠代食管术

手术资料:结肠代食管术
手术步骤:
,应另选肠段或改用空肠。确定肠段血供 应良好以后,用一条纱带测量所选肠段的 长度,并与颈部切口预计吻合处的距离相 比较,视肠段的长度是否足够。
手术资料:结肠代食管术
手术步骤:
6.游离所选定的结肠段,结扎经过测试的 动脉支。在选定的平面用直钳将结肠夹住、 切断。切开胃肝韧带,将游离的结肠由胃 后提至胃前方。将肠段下端与胃前壁吻合。 使吻合口尽量靠近胃底。在吻合口下方胃 壁上另做1cm长的横切口,置入2根硅胶管, 一根置于胃中,术后接胃肠减压器,另一 根通过幽门引入十
手术资料:结肠代食管术
并发症:
1.颈部吻合口瘘 多发生于术后4~10d, 患者发热,颈部切口局部发红并有压痛, 按压吻合口周围可闻水泡声,此时应将切 口缝线拆除4~5针,分开颈阔肌,显露吻 合口,伤口有时有带泡沫的分泌物逸出, 口服亚甲蓝将有蓝色液体自伤口漏出。
手术资料:结肠代食管术
并发症:
2.肠梗阻 多为术后肠粘连所致,患者有 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腹部X线检查 可见多发性气液面。处理应先试用保守疗 法。如无效可考虑开腹探查手术。
手术资料:结肠代食管术
手术步骤:
9.在颈部作食管结肠或下咽结肠吻合时, 吻合为单层间断缝合。后壁吻合完成后将 胃管由食管送入结肠内,继续完成前壁吻 合。要特别注意缝线不能结扎过紧。将结 肠壁与胸廓入口处周围组织用细丝线固定 数针,封闭此通道,以免万一出现吻合口 瘘,分泌物循此通道污染纵隔(图 5.6.6.5-6)。由颈部切口
概述:
手术资料:结肠代食管术
概述:
手术资料:结肠代食管术
概述:
手术资料:结肠代食管术
概述:
手术资料:结肠代食管术
手术讲解模板:胸骨前食管-结肠吻合术

手术资料:胸骨前食管-结肠吻合术
术前准备: 2.术前3d肠道准备,用琥磺胺噻唑及新霉 素,全身用甲硝唑(灭滴灵),可不作清 洁灌肠。经胃造口管饲少渣饮食。
手术资料:胸骨前食管-结肠吻合术
手术步骤: 10.1 1.切口
手术资料:胸骨前食管-结肠吻合术
手术步骤: 经过左第8肋间隙行胸腹联合切口,切断 肋弓直至腹上部,切开膈肌不必切开食管 裂孔(图5.6.1.1.2-2)。
手术资料:胸骨前食管-结肠吻合术
术后处理: 3.常规使用抗生素。
手术资料:胸骨前食管-结肠吻合术
并发症: 1.吻合口瘘 颈部吻合口瘘及肠内吻合口 瘘,处理见上节。
手术资料:胸骨前食管-结肠吻合术
并发症: 2.声音嘶哑 喉返神经损伤所致。
手术资料:胸骨前食管-结肠吻合术
并发症:
3.肠梗阻 为腹内手术后肠粘连造成,病 儿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X线检查腹部 有多个气液面。先用保守疗法,如无效再 开腹探查。
手术资料:胸骨前食管-结肠吻合术
手术步骤:
颈部横切口在食管造口下方,切断胸锁乳突肌的胸骨附着部。
手术资料:胸骨前食管-结肠吻合术
手术步骤: 10.2 2.游离结肠
手术资料:胸骨前食管-结肠吻合术
手术步骤:
切断脾肾韧带,将脾、胰尾及胃牵向内侧。切开胃结肠韧带,提出结肠。 切开纵隔胸膜游离食管下盲端,用纱带牵引,便于吻合(图5.6.1.1.2-3)。 10.3 3.准备带蒂结肠
手术资料:胸骨前食管-结肠吻合术
手术禁忌: 2.吸入性肺炎严重,须待控制后再手术。
手术资料:胸骨前食管-结肠吻合术
术前准备:
1.Ⅰ型食管闭锁,可将食管上端盲袋在左 颈部外置造口,在上腹部作小切口行简单 的胃造口术为管饲用。在等待手术期间, 可训练经口进流食以保持吞咽反射,造口 部置小袋受纳咽下物。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的初步应用体会32页PPT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2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 合术的初步应用体会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吻合口瘘》PPT课件

抗酶)能力 • 熟练掌握吻合器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吻合器型号 • 良好充分的切口暴露,是预防吻合口瘘技术原因的重要环节 • 克服心理障碍和顾虑,谨慎、自信、从容、适度的操作,也是预
防吻合口瘘的重要技术环节
医学PPT
9
食管胃吻合口瘘形成的原因----生物原因
• 食管组织结构缺陷导致食管胃吻合口闭合、愈合、抗 干扰能力弱的一个重要主体因素
• 吻合口对合欠佳:黏膜对合不好,黏膜内翻不充分,打结力度不够致吻 合口闭合强度不足,在张力/压力的干扰下组织撕脱形成吻合口瘘;黏膜 下组织裸露暴露于胃酸胃蛋白酶侵蚀溶解下,组织愈合受限,吻合口溃 疡、穿孔发生,形成早期/晚期瘘
• 各种原因造成的吻合器操作失败均可以导致吻合口瘘
医学PPT
8
食管胃吻合口瘘形成的技术原因---预防
• 血供、吻合口纵向张力等因素不足以构成颈 部、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差异
医学PPT
13
食管胃吻合口瘘形成的物理原因--预防
• 胃充分游离,必要时换用其他脏器替代,减少吻合口 纵向张力
• 加强吻合口横向抗张抗压能力,宽边内翻缝合,适度 偏紧打结,必要时周围组织包埋吻前治疗术后术护理,积极控制肺部感染,采用 声门开放式咳嗽,咳嗽时颈部伤口加压,保持胃管引 流减压的功效,留置胃管一周以上,使环咽肌处于半 开放状态,尽量减少吻合口愈合过程的物理干扰
• 阶段性血供,无知名动脉,血管细小交通不畅难以形 成有效网络,影响组织愈合
• 缺乏坚固质韧的外膜,肌层组织脆弱抗张抗压能力弱 • 食管胃组织相容性差,抗酸能力弱 • 周围缺乏可移动、包埋、封堵的活力组织,影响瘘口
的自愈
医学PPT
10
食管胃吻合口瘘形成的生物原因---预防
• 避免过多过广的残端游离导致残端缺血 • 吻合口适度包埋增强组织抗张抗压能力 • 术后酌情使用抗酸制剂减轻胃酸胃蛋白酶刺
防吻合口瘘的重要技术环节
医学PPT
9
食管胃吻合口瘘形成的原因----生物原因
• 食管组织结构缺陷导致食管胃吻合口闭合、愈合、抗 干扰能力弱的一个重要主体因素
• 吻合口对合欠佳:黏膜对合不好,黏膜内翻不充分,打结力度不够致吻 合口闭合强度不足,在张力/压力的干扰下组织撕脱形成吻合口瘘;黏膜 下组织裸露暴露于胃酸胃蛋白酶侵蚀溶解下,组织愈合受限,吻合口溃 疡、穿孔发生,形成早期/晚期瘘
• 各种原因造成的吻合器操作失败均可以导致吻合口瘘
医学PPT
8
食管胃吻合口瘘形成的技术原因---预防
• 血供、吻合口纵向张力等因素不足以构成颈 部、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差异
医学PPT
13
食管胃吻合口瘘形成的物理原因--预防
• 胃充分游离,必要时换用其他脏器替代,减少吻合口 纵向张力
• 加强吻合口横向抗张抗压能力,宽边内翻缝合,适度 偏紧打结,必要时周围组织包埋吻前治疗术后术护理,积极控制肺部感染,采用 声门开放式咳嗽,咳嗽时颈部伤口加压,保持胃管引 流减压的功效,留置胃管一周以上,使环咽肌处于半 开放状态,尽量减少吻合口愈合过程的物理干扰
• 阶段性血供,无知名动脉,血管细小交通不畅难以形 成有效网络,影响组织愈合
• 缺乏坚固质韧的外膜,肌层组织脆弱抗张抗压能力弱 • 食管胃组织相容性差,抗酸能力弱 • 周围缺乏可移动、包埋、封堵的活力组织,影响瘘口
的自愈
医学PPT
10
食管胃吻合口瘘形成的生物原因---预防
• 避免过多过广的残端游离导致残端缺血 • 吻合口适度包埋增强组织抗张抗压能力 • 术后酌情使用抗酸制剂减轻胃酸胃蛋白酶刺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食道胃吻合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食道胃吻合术
概述:
同动作以解除吞咽困难。其后发生的症状 是反胃,常在进餐中、餐后及卧位时发生。 发病早期在进餐中或每次餐后呕出少量刚 进的食物,并可解除食管阻塞感。随着疾 病的进展,食管容量增加,反胃次数可减 少,但每次反流的是未经消化及几天前有 臭味的食物。当食管扩大明显时可容纳大 量液体及食物,患者仰卧时即
手术资料:食道胃吻合术
概述:
食管肌层切开术是最广泛用于治疗失弛缓 症的手术。1913年He11er设计将食管前后 壁纵行切开使食物顺利通过,以后 Zaaijer改作仅切开食管前壁肌层亦获同 样效果,目前都采用此改良法。
手术资料:食道胃吻合术
概述:
手术可经左胸或腹腔途径。一般认为经胸 途径较好。但老年或体弱患者,经腹途径 危险性较小且操作较快。若须施行较长肌 层切开术或同时做抗反流手术,则适于应 用开胸途径。患者食管若已往做过手术, 或须同时施行其他手术(如切除膈上憩室 或修补裂孔疝),或疑合并有癌肿,亦以 经胸途径为宜。
手术资料:食道胃吻合术
适应证: 1.食管过度扩大,肌层纤维增生严重,黏 膜下层粘连紧密,肌层切开不能达到松解 目的者。
手术资料:食道胃吻合术
适应证: 2.食管肌层切开术后症状复发。
手术资料:食道胃吻合术
适应证: 3.施行肌层切开术时黏膜破裂,裂口太大 无法修补者。
手术资料:食道胃吻合术
手术禁忌: 1.心肺功能有严重障碍者;
手术资料:食道胃吻合术
手术资料:食道胃吻合术
手术禁忌: 2.营养状态低下,血红蛋白低于6.0g/L者。
手术资料:食道胃吻合术
术前准备: 1.有营养不良者,术前应予纠正,可经中 心静脉插管,胃肠外营养支持或予以内科 治疗或扩张治疗,使之能经口进流质食物;
全腹腔镜下胃肠吻合的方式和技巧PPT课件

9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管型吻合器吻合
10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Endo-GIA吻合
1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Orvil吻合系统
1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Orvil吻合
1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全腹腔镜下胃肠吻合的方式和技巧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全腹腔镜下胃肠吻合的常见方式
31 Billroth I 式吻合(delta法) 2 Billroth II 式吻合(胃空肠吻合) 3 食管胃吻合术 4 食管空肠 Roux-en-y吻合术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Billroth I 式吻合(delta法)
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Billroth I 式吻胃肠外科 王伟
Billroth II 式吻合(胃空肠吻合)
6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Billroth II 式吻合(胃空肠吻合)
7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食管胃吻合术
8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食管空肠 Roux-en-y吻合术
➢ 管型吻合器吻合 ➢ Endo-GIA吻合 ➢ Ovil吻合器吻合 ➢ 手工缝线吻合
谢谢!
1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管型吻合器吻合
10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Endo-GIA吻合
1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Orvil吻合系统
1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Orvil吻合
1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全腹腔镜下胃肠吻合的方式和技巧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全腹腔镜下胃肠吻合的常见方式
31 Billroth I 式吻合(delta法) 2 Billroth II 式吻合(胃空肠吻合) 3 食管胃吻合术 4 食管空肠 Roux-en-y吻合术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Billroth I 式吻合(delta法)
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Billroth I 式吻胃肠外科 王伟
Billroth II 式吻合(胃空肠吻合)
6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Billroth II 式吻合(胃空肠吻合)
7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食管胃吻合术
8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王伟
食管空肠 Roux-en-y吻合术
➢ 管型吻合器吻合 ➢ Endo-GIA吻合 ➢ Ovil吻合器吻合 ➢ 手工缝线吻合
谢谢!
14
食管癌根治手术配合PPT课件

巡回护士应掌握手术操作进度,及时供给手术所需用物,做好输血 准备。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对使用引流 管的应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根据手 术需要,随时调节无影灯的位置保证术野清晰明亮。遇到急危情况应沉着冷 静,积极配合,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巡回护士要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 发现有污染的可能,及时指出和处理。手术结束前,与器械护士再次认真清 点器械及术中用物,准确无误后关闭体腔和切口。 3、手术后 好所有相手关术记结录束单后与,病为房病护人士擦当面净交血接迹。,对穿手好术衣间服进,行护清送洁病消人毒至处病理房,,对记4感录0 染性手术的术间行特殊处理。
弓上吻合较为常见,其优点是吻合口位于胸腔内胃上行的距 离短,不会受到颈部吻合那样胸廓入口的压迫,血供好,吻 合口瘘发生率低,只需要开一个切口,患者不需要翻身。但 其缺点是食管切除的长度不如颈部吻合充分,一旦发生胸内20 吻合口瘘,患者病情较重,处理不如颈部吻合简单。
吻合法的选择
2、弓下吻合:适合下段食管癌的患者,在能保证充 分上切缘的情况下可以行弓下吻合术。对于绝大多 数食管中下段患者不主张弓下吻合。由于弓下吻合 时,游离食管长度有限,故而清扫淋巴结较差,易 导致术后吻合口复发。所以对于下段食管癌患者切 勿为图省事,而行弓下吻合,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一旦发生吻合口瘘,容易导致引流不畅,出现较严 重的症状,处理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对于下段食 管癌患者尽量还是行弓上吻合。
1、弓上吻合:食管癌切除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术中将食 管游离至主动脉弓上方,避开胸导管,切除食管中下段即广 泛切除病变区食管,在胃底部缝标志线,将胃经主动脉弓后 或主动脉弓前上提,胃底部达主动脉弓上方,在胃底部血运 良好区圆口切开胃壁与食管进行全层胃食管吻合,此时吻合 口置于主动脉后上方。如果胃较大者可将胃缝缩成管状,以 减轻胃对心脏和肺的压迫。
弓上吻合较为常见,其优点是吻合口位于胸腔内胃上行的距 离短,不会受到颈部吻合那样胸廓入口的压迫,血供好,吻 合口瘘发生率低,只需要开一个切口,患者不需要翻身。但 其缺点是食管切除的长度不如颈部吻合充分,一旦发生胸内20 吻合口瘘,患者病情较重,处理不如颈部吻合简单。
吻合法的选择
2、弓下吻合:适合下段食管癌的患者,在能保证充 分上切缘的情况下可以行弓下吻合术。对于绝大多 数食管中下段患者不主张弓下吻合。由于弓下吻合 时,游离食管长度有限,故而清扫淋巴结较差,易 导致术后吻合口复发。所以对于下段食管癌患者切 勿为图省事,而行弓下吻合,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一旦发生吻合口瘘,容易导致引流不畅,出现较严 重的症状,处理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对于下段食 管癌患者尽量还是行弓上吻合。
1、弓上吻合:食管癌切除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术中将食 管游离至主动脉弓上方,避开胸导管,切除食管中下段即广 泛切除病变区食管,在胃底部缝标志线,将胃经主动脉弓后 或主动脉弓前上提,胃底部达主动脉弓上方,在胃底部血运 良好区圆口切开胃壁与食管进行全层胃食管吻合,此时吻合 口置于主动脉后上方。如果胃较大者可将胃缝缩成管状,以 减轻胃对心脏和肺的压迫。
手术讲解模板:胸内食管胃吻合术

手术资料:胸内食管胃吻合术
手术步骤:
绕过一条纱带将食管提出纵隔,沿食管外 壁纵轴方向继续作钝性分离。如此时发现 肿瘤与主动脉或左支气管之间有紧密粘连 不能分开,则肿瘤不能切除。有时肿瘤虽 已侵出食管肌层以外,但与主动脉或左支 气管之间尚有间隙可寻,可用手指置于粘 连的深部用剪刀紧 贴肿瘤将粘连剪开。肿瘤如已累及右侧胸 膜,可连同
手术资料:胸内食管胃吻合术
手术步骤:
脉,用3把止血钳夹住,近侧两把,远侧1 把,切断后先缝扎一道,再由其深部结扎 一道(图5.6.6.1-8),缝扎胃侧血管断 端。如此时胃左动脉近侧残端有出血,应 先用指压住出血点,再请第一助手以拇指 用 力按压胸主动脉即可止血,用吸引器将积 血迅速清除后,即可从容寻找到出血处予 以处理。小弯侧
术前准备: 2.帮助患者增加活动量以增强体质,练习 在床上小便及有效的咳嗽。
手术资料:胸内食管胃吻合术
术前准备: 3.加强刷牙漱口,注意口腔卫生。
手术资料:胸内食管胃吻合术
术前准备: 4.梗阻严重者,于术前3d开始,晚上入睡 前用导管冲洗食管。
手术资料:胸内食管胃吻合术
术前准备: 5.术前1d准备皮肤。
手术资料:胸内食管胃吻合术
手术步骤:
对侧胸膜一并离断。如果瘤体较大术野暴 露欠佳,可在肿瘤上方由正常食管处再绕 过一条纱带,同时牵引肿瘤上 下的两条纱带,瘤体内侧即可获得良好的 暴露。将肿瘤与周围组织分开以后继续向 上游离食管,预计在肿瘤上缘以上4~5cm 处横断食管,由此平面再向上游离 4~5cm以便作吻合。注意此部分不宜
手术资料:胸内食管胃吻合术
手术步骤:
.1-12)。在切开胃壁之前应先用干纱垫 置于吻合口后方以吸取切开胃黏膜后逸出 的胃液, 切开胃黏膜后迅速将吸引器头送入胃中吸 净胃液;④沿预计切断食管的平面环绕食 管切开肌层但勿切开黏膜,在食管肌层断 面远侧约0.8cm的平面剪断食管黏 膜,因留有足够的黏膜,吻合时十分便利, 否则如在同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自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结肠代 食管、食管结肠胸内吻合术50例(含 院外六例)总结适应症如下:
11
贲门癌切除术后复发 16例
12
贲门癌术后复发,切除术后再复发 第三次切除 5例
13
全胃切除术后复发再切除 2例
14
胃溃疡远端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 4例
15
胃溃疡远端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 2例
结肠肌层薄,蠕动强度不一样。 11. 如经验不足吻合时,最易出现
上端不够,下端冗长,迂曲,成角, 淤滞。
8
胸外科医师更重视的是术后并发症 率、生存率、死亡率。对术后生活质量未 引起足够重视。严格讲,食管癌切除术后 最佳替代器官是结肠而不是胃。
9
可怕的两种情况及心理障碍: 1. 移植结肠段缺血坏死。 2. 食管结肠吻合口漏。
2
Postlethwait 1993年收集世界58篇报道, 2067例。并发症43.7%,死亡率11.4%,最主 要的是移植结肠坏死。
曾连乾1992年报道699例,并发37.2%, 死亡率11.4%。
高尚志2003年报道548例,并发症 15.69%,死亡率7.26%。
3
胃、小肠、结肠应用的比较
食管结肠胸内吻合术及其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胸外科 杨林
1
结肠代食管的历史
1911年Kelling、Vniliet首先报告结肠代食 管手术ERC(Esophageal replacement with colon),但由于并发症高,死亡率高险遭 淘汰。由于技术的改进,动物实验的经验, 近年来才又有了提高。
16
胃癌远端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 4例
17
食管下段癌切除弓下吻合术后复发2例
18
移植胸胃原发胃癌4例(RGTC) 19
食管中段癌合并同期贲门癌 3例 20
食管中段癌合并同期胃体癌 2例
21
食管中段癌合并同期胃窦癌 4例
22
食管中段癌合并同期贲门癌 3例
23
食管中段癌合并同期胃体癌 2例
一胃
优点:血供良好,易游离,操作易,仅一个 吻合口,延展性好,足以提至颈部、下咽吻合。
缺点:极易反流,出现反流性食管炎,误 吸,胸胃综合症(占用胸腔容积,影响心肺功能)
4
二 小肠
优点:易提起,易操作。多用于全胃切除替代。 缺点:系膜及血管弓呈扇形分布,上提受到限 制,无边缘血管。血供差。
5
三 结肠
30
结肠左动脉为肠系膜下动脉的第一分支口 径粗大。主干分出后6cm处分为升支与降 支。升支口径几乎与结肠中动脉口径相当, 血流量 大。与结肠中动脉左支吻合成粗大 的边缘血管(Riolan)弓且较为恒定很少缺 如。由于此弓的粗大与恒定,奠定了以结 肠中动脉左支做血供,移植部分降、横结 肠逆蠕动行食管—结肠吻合。以及用结肠 左动脉升支做血供,移植部分横、降结肠 顺蠕动行食管—结肠吻合的良好解剖和血 供条件。
31
结肠右动脉为肠系膜上动脉的第二支。血 管口径较细,血管分布范围小。起始处, 主干分支变异大,且与结肠中动脉右支汇 合处为细小血管状或网状,难以保证移植 结肠的血运,故较少应用。
32
33
34
结肠及其动脉血供
35
582例结肠血管分布
类型 Y型 T型 V型 II型 缺如 合计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左结肠动脉 330(56.7%) 298(51.2%) 422(72.5%) 38(6.5%) 159(27.3%) 63(10.8%) 33(5.7%) 60(10.3%) 39(6.7%) 124(21.3%) 17(3%) 54(9.3%) 57(9.8%) 48(8.2%) 4(0.7%) 582(100%) 582(100%) 582(100%)
28
三个血供,四种肠管移植选择 结肠右动脉:移植部分升结肠,横结 肠,逆蠕动。 结肠中动脉:(1)移植回肠末端,升结 肠,部分横结肠顺蠕动。 (2)移植部分降结肠,横 结肠逆蠕动。 结肠左动脉:移植部分横、降结肠,顺 蠕动。
29
结肠中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的第一分支。然 后分为左右两支与结肠左动脉、右动脉交汇。血 管粗大,血流量大。可以胜任移植结肠的血供。 根据162例结肠血管的观察发现结肠中动脉的 分布情况如下: (1)Y型分布:主干长4cm左右,83例 (51.23%)。 (2)T型分布:主干长7cm左右,37例 (22.84%)。 (3)V型分布:主干长1cm左右,28例 (17.28%)。 (4)多支并行。9例 (5.56%)。
24
食管中段癌合并同期胃窦癌 4例
25
贲门癌术后复发或狭窄,放置支架后再切除 2例
26
死亡率:1例,(2%),死于心脏意外, 并发症:1.自动出院:3例
2.脓胸:3例 3.晚期漏(>30天):3例 4.结肠胃漏:1例 5.结肠结肠漏:1例 6.呼吸衰竭:4例 7.内分泌功能低下:1例 8.心率失常紊乱:6例 9.排空障碍:2例 10.不全梗阻:3例 总结:27例次并发症 (54 %)
优点: 1.三支动脉可以选择,血供丰富。 2.系膜长,可游离至胸内、颈部、下咽。 3.无胸胃综合症。 4.无反流,误吸。 5.耐酸,极少反流性结肠炎及食管炎。 6.远期生活质量高。胃代食管130例, 结肠代食管58例比较。胃代组进食 量、餐后胸闷、体重下降均高于ERC组。 ERC92%获得满意效果。
6
缺点: 1.技术复杂,需要进行三个吻合。 2.知识全面,不仅要有胸外科知识, 还要有腹部外科的知识。 3.结肠内细菌多,易污染术野。 4.操作范围广,上至颈部胸顶,下达 腹腔。 5.吻合口径不一致。 6.手术费时费力,花费大。 7.术后并发症高,15.69%—37.2%。
7
8.术后死亡率高,5.7%—20.2%。 9.结肠血供障碍坏死。 10. 胸结肠综合症。由于食管肌层厚,
27
结肠及其血供
一.结肠: 1.升结肠 (ascending colon) 2(descending colon)
二.血管 1.右结肠动脉 ( Right colica artery ) 2.中结肠动脉 (Middle colica artery ) 3.左结肠动脉 (Left colica artery )
自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结肠代 食管、食管结肠胸内吻合术50例(含 院外六例)总结适应症如下:
11
贲门癌切除术后复发 16例
12
贲门癌术后复发,切除术后再复发 第三次切除 5例
13
全胃切除术后复发再切除 2例
14
胃溃疡远端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 4例
15
胃溃疡远端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 2例
结肠肌层薄,蠕动强度不一样。 11. 如经验不足吻合时,最易出现
上端不够,下端冗长,迂曲,成角, 淤滞。
8
胸外科医师更重视的是术后并发症 率、生存率、死亡率。对术后生活质量未 引起足够重视。严格讲,食管癌切除术后 最佳替代器官是结肠而不是胃。
9
可怕的两种情况及心理障碍: 1. 移植结肠段缺血坏死。 2. 食管结肠吻合口漏。
2
Postlethwait 1993年收集世界58篇报道, 2067例。并发症43.7%,死亡率11.4%,最主 要的是移植结肠坏死。
曾连乾1992年报道699例,并发37.2%, 死亡率11.4%。
高尚志2003年报道548例,并发症 15.69%,死亡率7.26%。
3
胃、小肠、结肠应用的比较
食管结肠胸内吻合术及其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胸外科 杨林
1
结肠代食管的历史
1911年Kelling、Vniliet首先报告结肠代食 管手术ERC(Esophageal replacement with colon),但由于并发症高,死亡率高险遭 淘汰。由于技术的改进,动物实验的经验, 近年来才又有了提高。
16
胃癌远端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 4例
17
食管下段癌切除弓下吻合术后复发2例
18
移植胸胃原发胃癌4例(RGTC) 19
食管中段癌合并同期贲门癌 3例 20
食管中段癌合并同期胃体癌 2例
21
食管中段癌合并同期胃窦癌 4例
22
食管中段癌合并同期贲门癌 3例
23
食管中段癌合并同期胃体癌 2例
一胃
优点:血供良好,易游离,操作易,仅一个 吻合口,延展性好,足以提至颈部、下咽吻合。
缺点:极易反流,出现反流性食管炎,误 吸,胸胃综合症(占用胸腔容积,影响心肺功能)
4
二 小肠
优点:易提起,易操作。多用于全胃切除替代。 缺点:系膜及血管弓呈扇形分布,上提受到限 制,无边缘血管。血供差。
5
三 结肠
30
结肠左动脉为肠系膜下动脉的第一分支口 径粗大。主干分出后6cm处分为升支与降 支。升支口径几乎与结肠中动脉口径相当, 血流量 大。与结肠中动脉左支吻合成粗大 的边缘血管(Riolan)弓且较为恒定很少缺 如。由于此弓的粗大与恒定,奠定了以结 肠中动脉左支做血供,移植部分降、横结 肠逆蠕动行食管—结肠吻合。以及用结肠 左动脉升支做血供,移植部分横、降结肠 顺蠕动行食管—结肠吻合的良好解剖和血 供条件。
31
结肠右动脉为肠系膜上动脉的第二支。血 管口径较细,血管分布范围小。起始处, 主干分支变异大,且与结肠中动脉右支汇 合处为细小血管状或网状,难以保证移植 结肠的血运,故较少应用。
32
33
34
结肠及其动脉血供
35
582例结肠血管分布
类型 Y型 T型 V型 II型 缺如 合计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左结肠动脉 330(56.7%) 298(51.2%) 422(72.5%) 38(6.5%) 159(27.3%) 63(10.8%) 33(5.7%) 60(10.3%) 39(6.7%) 124(21.3%) 17(3%) 54(9.3%) 57(9.8%) 48(8.2%) 4(0.7%) 582(100%) 582(100%) 582(100%)
28
三个血供,四种肠管移植选择 结肠右动脉:移植部分升结肠,横结 肠,逆蠕动。 结肠中动脉:(1)移植回肠末端,升结 肠,部分横结肠顺蠕动。 (2)移植部分降结肠,横 结肠逆蠕动。 结肠左动脉:移植部分横、降结肠,顺 蠕动。
29
结肠中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的第一分支。然 后分为左右两支与结肠左动脉、右动脉交汇。血 管粗大,血流量大。可以胜任移植结肠的血供。 根据162例结肠血管的观察发现结肠中动脉的 分布情况如下: (1)Y型分布:主干长4cm左右,83例 (51.23%)。 (2)T型分布:主干长7cm左右,37例 (22.84%)。 (3)V型分布:主干长1cm左右,28例 (17.28%)。 (4)多支并行。9例 (5.56%)。
24
食管中段癌合并同期胃窦癌 4例
25
贲门癌术后复发或狭窄,放置支架后再切除 2例
26
死亡率:1例,(2%),死于心脏意外, 并发症:1.自动出院:3例
2.脓胸:3例 3.晚期漏(>30天):3例 4.结肠胃漏:1例 5.结肠结肠漏:1例 6.呼吸衰竭:4例 7.内分泌功能低下:1例 8.心率失常紊乱:6例 9.排空障碍:2例 10.不全梗阻:3例 总结:27例次并发症 (54 %)
优点: 1.三支动脉可以选择,血供丰富。 2.系膜长,可游离至胸内、颈部、下咽。 3.无胸胃综合症。 4.无反流,误吸。 5.耐酸,极少反流性结肠炎及食管炎。 6.远期生活质量高。胃代食管130例, 结肠代食管58例比较。胃代组进食 量、餐后胸闷、体重下降均高于ERC组。 ERC92%获得满意效果。
6
缺点: 1.技术复杂,需要进行三个吻合。 2.知识全面,不仅要有胸外科知识, 还要有腹部外科的知识。 3.结肠内细菌多,易污染术野。 4.操作范围广,上至颈部胸顶,下达 腹腔。 5.吻合口径不一致。 6.手术费时费力,花费大。 7.术后并发症高,15.69%—37.2%。
7
8.术后死亡率高,5.7%—20.2%。 9.结肠血供障碍坏死。 10. 胸结肠综合症。由于食管肌层厚,
27
结肠及其血供
一.结肠: 1.升结肠 (ascending colon) 2(descending colon)
二.血管 1.右结肠动脉 ( Right colica artery ) 2.中结肠动脉 (Middle colica artery ) 3.左结肠动脉 (Left colica arte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