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敏 城市危机管理第7章 城市事故灾难危机管理
单元7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

3.5 1 危险源辨识范围
城市轨道交通危险源的辨识
1.常规活动 (1)运营服务活动:依据运营时刻表组织列车运营、客 运服务过程。 (2)设备设施的设计、安装、调试、验收、接管、使用 过程。 (3)公共活动:相关部门均有的活动,包含办公,电梯、 叉车、消防设施、空调、空压机、抽风机使用,化学 物品搬运储存、废弃等。 (4)间接活动:为运营服务活动提供支持的活动,主要 包括物资部仓库管理、检验、物料采购以及物料的使 用管理、食堂管理等。
1.1 2
应急预案的作用
应急预案的内涵和作用
(1) 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
尤其是培训和演习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 有利于及时做出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危害程度。 (3) 成为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基本应急预 案,可保证应急预案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
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及管理缺陷。
3.1
危险源的主要类别有:
危险源类别
物理性危险源: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 噪声危害等 化学性危险源: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 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生物性危险源:病微生物,传染媒介物,致害动物等 心理或生理性危险源: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 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等 行为性危险源: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等
第七章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
• 能力目标: 1、起用、编制应急预案的初步能力; 2、使用应急设备的能力; 3、辨识与控制危险源的能力: 4、掌握急救常识、进行急救的能力。
第七章 • 引导案例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
日本地铁(P197) 通过上述案例,使我们懂得城市轨道安全管理除了 更新设备、注重提高地铁科技含量以外,应急措施是 必不可少的。积极开展事故应急管理,通过事前计划 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做好应对灾 害事件的心理和物质准备,是各级管理人员必须考虑 和实施的工作。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 业和各级政府都应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有效的应急预 案。
城市危机管理概述.pptx

• 相互协调、有分有合、能够整合一切应急资源的应急指 挥体系对于做好应急处理工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9·11”事件给美国造成了严重影响,但由于美国有一个 联邦政府管理署,该机构集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救灾体系 ,建立了一个统合军、警、消防、医疗、民间救难组织等 单位的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事件发生后即迅速动员一 切资源,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救护工作,有效地减轻了事件 的损失。
1、奥古斯丁的六阶段模式
★第五阶段:危机的解决 根据危机发生的原因,实施针对性强的 危机解决对策。危机不等人,在这一阶段 ,速度至关重要。 ◆绝对不能按照平时的节奏,按部就班 地工作,加班、加点,不休息、少休息都 有,注意心理调节,防止过劳死。
1、奥古斯丁的六阶段模式
★第六阶段:从危机中获利 危机管理的最后阶段就是总结经验教训 。如果在危机管理的前五个阶段做得较好 ,第六阶段就可以提供一个至少能弥补部 分损失和纠正所造成错误的机会。 灾难中的民族最容易体现其精神和希望。
第一节 城市危机管理的含义与性质
一、城市危机管理的内涵 2、城市危机管理的定义 • 1)翟昆的观点:大城市危机的表现形式 • 市民集体性恐慌 • 族群或阶层冲突 • 社会失衡
第一节 城市危机管理的含义与性质
一、城市危机管理的内涵 2、城市危机管理的定义 • 2)连玉明的观点:“非稳定状态”的危机
• 预防阶段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凡事预则 立,不预则废”。做好预控、预防工作, 就等于做好危机管理的60%,甚至是100% 的工作。因为对于由于预控、预防而最终 没有发生的危机,就是做好了危机管理的 100%的工作。
4. 2预控、预防阶段
电大最新版《城市管理学》第11章城市突发事件与非常态事件管理

• 包括诸如地震、洪水、雷暴、飓风、暴雪、泥石流、火山 爆发等自然灾害,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四 川汶川大地震、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都对城市人民 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性损失。
• (2)由非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
• ①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
•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应急队伍(如消防、特警、医护、抗震、防洪等) 的专业化、职业化是我国城市管理中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加强城市 应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能够显著提高应急效率,最大限度减低伤 害。
•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 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 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 制化。突发公共事件可能会有很多表现形式,出现时会使 人猝不及防,为了防止应对时的混乱,必须要有一套规范 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程序。以规范的程序为依托进行管 理,并非实行僵化的死板的管理,要在程序中的具体操作 环节根据事件性质的不同留有一定的弹性。
突发事件的特征
• (1)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 • (2)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 (3)阻止了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 • (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 • (5)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据引起紧急状态的原因不同,一般可以把“突发事件” 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灾害引起的紧急状态;一种是由非 自然因素引起的紧急状态。
•
•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 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 必须将日常的安全检查和质量管理等常态工作真正落到实 处,绝不能敷衍了事,要将事故的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力争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公共危机管理考点

失,决策者所需的第一手信息严重不足;第二:信息过量, 决策者面对真伪混杂的信息很难辨识真伪,反而忽略了具 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第三:信息冲突,决策者面对不 同来源、彼此矛盾的信息无所适从。不仅如此,危机始终 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很难根据经验对其发展方向 做出常识性的判断或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3.紧急性:危机发生后,危机管理人员必须在巨大的时间 和心理压力之下,迅速调动可以掌控的一切人力、物力、 财力进行有效的应对,控制事态发展,消除不利的后果与 影响。我们要按照“藏富于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的思想,开展危机社会动员,使政府、市场与社会力量形 成应对危机的灵活网络,及时、有效地应对危机 4.跨界性: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危机往往会突破地 域限制,向更广阔的地理空间扩张;二是危机会引发次生 灾害,形成一个灾害的链条。前者要求我们要建立区域应 急联动、领域应急联动,后者要求我们加强各个相关部门 之间的危机合作与协调。 5.政治化:公共危机考验着政府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关 系着社会的稳定、政权的兴衰。 6.媒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颠倒乾坤的力量。危机包含 着人们主观评判的因素,而媒体有左右着公众的情感,, 此外,媒体的作用还加剧了危机的国际传染性。 7.危机演进的阶段有四个阶段: ①先兆性危机阶段:这一阶段是危机发生前的阶段,也是 危机的预警阶段,我们应该在危机发生之前探查到危机的 征兆,而不是等危机的发生②急性危机阶段:在一阶段是 危机的爆发阶段。如果有良好的危机应对规划,人们就有 可能控制危机演变的速度、方向以及持续时间③慢性危机 阶段:这一阶段是危机的恢复阶段,我们应进行深刻的反 思,查找危机的根源,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④危机解决阶 段:这一阶段应为危机管理的目标。
2.横/纵向协调(怎样协调) ⑴横纵向如何协调: 在水平方向上,危机管理体制要能够协调同级水平的权 力关系,综合应对各种类型的公共危机; 在垂直方向上,危机管理体制要能够协调中央与地方的 关系。 所谓应急协调就是,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多个行为主 体为主体实现共同目标而实现的彼此互动、合作的过程。 避免碎片化,实现整合化,防止应急服务出现缺失或重 复的现象,以降低成本,并满足公共危机安全需求。 为了实现应急协调,危机管理体制必须有利于整合。协 调是整合的目标,其宗旨是实现各种超越部门界限、层 级界限的协同。在危机管理实践中,协调通常表现为横 向整合与纵向整合的过程。 3.国外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美联邦体制) ①美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综合性应急管理”其具体 包括两层:第一,从横向来看,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由 单灾种向多灾种转变,也就是说,联邦应急管理署要将 各个下属机构协调起来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灾害;第二, 从纵向来看,公共危机管理应该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 也就是说,联邦应急管理署无论应对任何一种灾害,都 要经过减缓、准备、响应与恢复四个阶段。 作为联邦制国家,为了防止权力被滥用,美国自立国之 初就反对权力过于集中。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并在联邦、 州、地方各层次的政府之间,在不同的地理行政区域之 间进行分权。从纵向上看,联邦体系又各个不同层次的 政府组成,不同层级的政府承担了不同的应急只能,在 危机管理过程中,这种体制很容易导致国家、州及地方 政府之间在公共危机管理问题上出现纵向碎片化现象。 从横向上看,美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活动涉及多个利益相 关者。从总统到国会,从联邦官员到各州及地方官员, 无不与公共危机管理有关。就某一层级的政府来看,由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缺位的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案例研究

摘要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 近年来大型社会活动越来越多,正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旦危机发生,政府部门在短时间里不能提供有效的公共资源,就缺乏有效的措施应对危机带来的危害,政府缺位现象非常严重。
提升政府的危机管理意识、管理能力,能有效的预防各种突发事件,最大程度上减少突发事件带来损失,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进行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本文以2014年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具体案例,根据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理论,指出了上海地方政府在应对特大危机事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建议。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章深入地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和总结,指出了本论文研究的基础、思路和方法,同时总结了本文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全面梳理了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发展历程,同时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作为研究个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三章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危机管理的案例进行分析,简述事件基本情况,分析其基本原则和具体应对举措。
第四章至第六章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危机管理缺位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危机预警、现场管理和应对处置三个方面。
第七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对于提高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责任意识,为今后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关键词:政府危机管理,缺位,外滩踩踏事件ABSTRACT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large-scale social activities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focus of the whole society. Once the crisis occurs,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an not provide effective public resources in a short time. If the density of the space is limited, there is a lack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harm caused by the crisis. The absence of the government is very serious. To enhance the government's crisis management awareness, management ability,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ll kinds of emergencies, to minimize the loss of emergencies, has become the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to maintain public security four facing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Based on the theory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local governmen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s in Shanghai are responding to the crisis situ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local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risis manage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in our country. the second chapter, a comprehensive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overnment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process, while the Shanghai Bund stampede as a case study, carried out in-depth analysis.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case of Shanghai Bund stampede crisis management, briefly describ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incident, analyzes its basic principles an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Chapter 4 to Chapter 6 analyzes the key factors of the lack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Shanghai Bund, and analyzes three aspects of crisis early warning, site management and coping. The seventh chapter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proposed improvement, to improve the local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I hope that through the writing of this article, we can improve the local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for public crisis in the future awarenes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deal with public crisis to provide a little reference value.Keywords: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absenc e, the Shanghai bund stampede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 国内研究现状 (2)1.2.2 国外研究现状 (2)1.3 理论基础 (3)1.3.1 新公共管理理论 (3)1.3.2 危机管理理论 (4)1.3.3 委托代理理论 (4)1.4 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 (5)1.4.1 研究的目的 (5)1.4.2 研究的思路 (5)1.4.3 研究的方法 (6)1.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6)1.5.1 创新点 (6)1.5.2 不足之处 (7)第二章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 (8)2.1 相关概念界定 (8)2.1.1 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 (8)2.1.2 政府责任与政府缺位 (9)2.2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 (10)2.2.1初步形成的危机管理体制 (10)2.2.2基本完备了危机预案体系 (10)2.2.3基本健全了危机管理法律 (11)2.3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2.3.1危机预警不到位 (11)2.3.2危机决策能力不强 (11)2.3.3危机沟通能力偏弱 (12)2.3.4责任追究不到位 (12)2.3.5政府信息不公开 (12)2.4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典型性及代表性分析 (13)2.4.1危机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13)2.4.2城市危机教育需要强化 (14)2.4.3 政府和公众在信息沟通上存在障碍 (14)2.4.4城市危机管理模式有待优化 (14)2.4.5城市危机管理机制需要优化 (14)2.5 本章小结 (15)第三章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危机管理的案例描述 (16)3.1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危机情况概述 (16)3.1.1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的背景 (16)3.1.2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的经过 (16)3.1.3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责任追究 (17)3.2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18)3.2.1 对新年倒计时活动变更风险未作评估 (18)3.2.2新年倒计时活动变更信息宣传严重不到位 (18)3.2.3预防准备严重缺失 (18)3.2.4对监测人员流量变化情况未及时研判、预警,未发布提示信息 (18)3.3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暴露的问题 (19)3.3.1 群众性活动预防准备不足 (19)3.3.2 现场管理不力 (19)3.3.3 应对处置不当 (20)3.4 本章小结 (20)第四章上海踩踏事件中的预警机制分析 (21)4.1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预警机制分析 (21)4.1.1 建立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21)4.1.2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预警机制的不足之处 (22)4.2 上海踩踏事件中的预警机制问题 (22)4.2.1预警准备不足 (22)4.2.2预警信息传递不到位 (23)4.2.3预警工作落实不到位 (23)4.3 上海踩踏事件的危机预警机制的启示 (23)4.4 本章小结 (24)第五章上海踩踏事件的现场管理分析 (25)5.1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现场管理机制分析 (25)5.1.1 建立危机管理现场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25)5.1.2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现场管理机制的不足之处 (25)5.2上海踩踏事件中的现场管理问题 (26)5.2.1 决策指挥不科学 (26)5.2.2 现场秩序维持不到位 (26)5.3 上海踩踏事件的现场管理机制的启示 (26)5.4 本章小结 (27)第六章上海踩踏事件的应对处置分析 (28)6.1传统危机管理中的应对处置机制分析 (28)6.1.1建立危机管理应对处置机制的必要性 (28)6.1.2传统危机管理中的应对处置机制的不足之处 (28)6.2上海踩踏事件中的应对处置问题 (29)6.2.1快速响应机制的不足 (29)6.2.2民众防范意识薄弱 (29)6.2.3信息传递不及时 (29)6.3 上海踩踏事件的应对处置机制的启示 (30)6.4 本章小结 (30)第七章完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借鉴和启示 (31)7.1 事前注重预防,把握处置主动权 (31)7.1.1 加强宣传教育 (31)7.1.2 完善预警机制 (32)7.1.3 加强基础建设 (33)7.2事中迅速协调,确保及时稳妥处置 (33)7.2.1建立指挥统一、反应迅速领导体制 (33)7.2.2充分发挥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34)7.2.3 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社会动员机制 (35)7.3 事后抓好总结,不断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水平 (35)7.3.1 扎实做好后续工作 (36)7.3.2 认真总结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36)7.3.3 完善落实督导问责机制 (36)结语 (38)致谢 (39)参考文献 (40)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社会危机事件,人是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都会面临着危机的挑战。
【学习】第七章危机公关与管理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城市管理中的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对

城市管理中的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管理中的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公共安全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交通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
而在城市管理中,突发事件的应对更是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两个方面,探讨城市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一、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公共安全是城市管理的基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城市中,交通安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
合理规划道路,完善交通设施,严格执法,加强交通宣传教育,是确保交通安全的关键。
此外,城市环境安全也是公共安全的重要方面。
城市环境的污染、噪音、废弃物处理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身心健康。
因此,城市管理者应加强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确保居民的环境安全。
食品安全也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
城市管理者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抽查力度,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障市民的饮食安全。
此外,社会治安问题也是城市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城市管理者应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二、突发事件应对的挑战城市管理中,突发事件的应对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突发事件的种类繁多,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
城市管理者应具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经验,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首先,城市管理者应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应对机制,包括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指挥调度机制等,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决策。
其次,城市管理者应加强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
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加强隐患排查、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同时,城市管理者还应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
建立起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地进行救援工作。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上)

(三)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传染病 疫情
其他严重影响公 众健康的事件
群体性不明原 因疾病
六个方面 重大动物疫情
重大食品药品 安全事件和职
业危害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
第一,重大刑事案件。 第二,涉外突发事件。 第三,恐怖袭击事件。
第四,突发重大经济安 全事件。比如非常突出 的非法集资问题、银行 挤兑问题、经济危机问 题等。
(三)坚持预防为主 基层是突发事件的第一反应者(汶川地震救援)。 1. 必须进社区、进厂矿、进学校、进农村。 2. 必须做好隐患排查工作。 3. 必须做好应急资源的普查和整合。
4. 必须增强应急预案的操作性。 5. 必须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 6. 必须加强培训和演练。
(四)加强风险管理
城市应急管理的九个流程: (一)预防准备
预防准备最理想的情况就是花小钱预防 做好预防准备工作,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做好预防准备工作需要四个抓手。
第一,风险评估。
一个城市的党委和政府为什么不愿意花力气、 花钱搞好城市的预防准备工作?主要的原因是 风险评估不到位。
有了风险评估,预防准备就有对象、有目标、 有抓手,就能落地了,领导也会重视。
5、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规划。
第四,资源储备。
国家要有资源储备,根据国家风险评估的结 果,建一些专家级的资源储备库,应急物资 库;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人口多的大城市 要搞资源储备,甚至是各个家庭也要搞资源 储备,做到有备无患。
(二)监测预警
目前城市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发布两个突出问题:
第一,城市面临的各类突发事件的预警相互之间不 协调、不统一。
应急保障工作是最重要的,主要包括人、 财、物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