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梁计算

合集下载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板的有效宽度例题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板的有效宽度例题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板的有效宽度例题#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板有效宽度计算例题。

题目。

有一钢混凝土组合梁,跨度为L = 25m,梁的间距为2.0m。

桥面板采用混凝土板,厚度h = 2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材采用Q345。

求该桥面板的有效宽度b_eff。

解析。

1. 确定计算方法和相关参数。

已知跨度L = 25m,梁间距S = 2.0m,板厚h = 200mm = 0.2m。

2. 按规范公式计算有效宽度。

计算按梁间距考虑的有效宽度b_e1:规范规定,当S≤sla nt 2.0m时,b_e1=S。

本题中梁间距S = 2.0m,所以b_e1=2.0m。

然后,计算按跨度考虑的有效宽度b_e2:规范中按跨度考虑的有效宽度计算公式为b_e2=(L)/(4)(当L≤slant 20m),b_e2=(L)/(5)(当L> 20m)。

本题中跨度L = 25m> 20m,所以b_e2=(L)/(5)=(25)/(5)=5.0m。

接着,计算按板厚考虑的有效宽度b_e3:规范规定b_e3=12h + 6(单位:m)。

将板厚h = 0.2m代入可得:b_e3=12×0.2 + 6 = 8.4m。

3. 确定桥面板的有效宽度b_eff桥面板的有效宽度b_eff取b_e1、b_e2、b_e3中的最小值。

比较b_e1=2.0m,b_e2=5.0m,b_e3=8.4m,可得b_eff=2.0m。

# 练习题。

题目。

有一钢混凝土组合梁,跨度为L = 30m,梁的间距为1.8m。

桥面板采用混凝土板,厚度h = 25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钢材采用Q345。

求该桥面板的有效宽度b_eff。

解析。

1. 确定计算方法和相关参数。

已知跨度L = 30m,梁间距S = 1.8m,板厚h = 250mm = 0.25m。

2. 按规范公式计算有效宽度。

计算按梁间距考虑的有效宽度b_e1:因为S = 1.8m< 2.0m,所以b_e1=S = 1.8m。

钢拱肋及组合梁结构计算书

钢拱肋及组合梁结构计算书

目录1概述 (1)1.1工程概况 (1)1.2技术标准及参考规范 (2)1.2.1技术标准 (2)1.2.2参考规范及资料 (2)1.3主要材料 (3)1.4荷载组合 (4)1.5容许应力 (4)2结构内力计算 (6)2.1内力方向图 (6)2.2单元编号 (6)2.3结构内力表 (6)3主体构件强度验算 (34)3.1拱肋应力验算 (34)3.2横撑应力验算 (43)3.3边主梁应力验算 (47)4局部构件强度验算 (63)4.1横梁强度验算 (63)4.1.1B0~B10节段叠合横梁 (63)4.1.2B11节段叠合横梁 (69)4.1.3端横梁 (74)4.1.4叠合横梁横向钢筋计算 (77)4.2托架强度验算 (78)4.2.1验算托架截面尺寸 (78)4.2.2确定托架的拼接板尺寸 (78)4.2.3据内力确定托架拼接板的螺栓布置 (79)4.3支撑加劲强度验算 (80)4.3.1横向支座验算 (80)4.3.2竖向支座验算 (81)4.3.3验算焊缝抗剪能力 (82)4.4主梁吊耳强度验算 (82)4.4.1吊耳各部分的截面积 (82)4.4.2吊耳应力验算 (82)4.4.3活载应力幅作用下的吊耳应力验算 (83)4.4.4验算耳板底部附加应力及吊点位移 (83)4.5拱肋吊点强度验算 (85)4.6钢混结合段强度验算 (86)5构件局部稳定验算 (88)5.1边主梁局部稳定验算 (88)5.1.1钢边主梁顶底板局部稳定性验算 (88)5.1.2钢边主梁腹板局部稳定性验算 (89)5.2横梁局部稳定性验算 (90)5.3拱肋及风撑局部稳定验算 (93)5.3.1横撑稳定性验算 (93)5.3.2拱肋稳定性验算 (94)6抗疲劳计算 (100)6.1计算参考依据 (100)6.2钢梁的疲劳计算 (100)6.3横撑的疲劳计算 (103)6.4横梁的疲劳计算 (104)6.5剪力钉的疲劳计算 (107)1 概述1.1 工程概况凤凰三桥跨越下横沥水道,两岸地势平坦,江面宽约420m,水深约5~10m,桥下船舶通行繁忙,上游北岸离桥边线190m处设有三千吨级码头,南岸离桥边线110m处设有千吨级散货码头。

组合梁_混凝土板

组合梁_混凝土板

杆件200104验算计算书一. 基本资料类型:组合梁;编号:200104;首节点编号:30024;坐标:(10850,8000 ,9600);尾节点编号:30032;坐标:(10850,14600,9600);长度:6.6m截面:500*200*12*16设计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7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75二. 计算参数钢梁截面参数:截面高度:h=50cm截面宽度:b=20cm翼缘厚度:t f=1.6cm腹板厚度:t w=1.2cm截面面积:A=120.16cm2最大截面面积矩:S=1102.94cm3截面2轴惯性矩:I2=2140.07cm4截面3轴惯性矩:I3=47744.94cm4截面2轴抵抗矩:W2=214.01cm3截面3轴抵抗矩:W3=1909.8cm3材料参数:截面钢材类型:Q235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mm2钢材强度标准值:f y=235N/mm2强度换算系数:C F=(235/f y)0.5=(235/235)0.5=1三. 强度验算正应力强度验算控制工况:1.20D+1.40L-0.84W10.1 最大负弯矩截面验算控制内力:M=-149.47kN·m组合梁端部受弯验算:钢梁重心轴距上翼缘距离y1=25,下翼缘距离y2=253轴惯性距I3=47744.943轴上翼缘的抵抗距W13=1909.8cm33轴下翼缘的抵抗距W23=1909.8cm3截面抗剪抵抗矩A'=56.16cm2钢梁面积A=120.16cm2截面钢材厚度:t=16mm,16mm≤16mm钢材强度设计值:f=215 N/mm2截面钢材厚度:t=16mm,16mm≤16mm钢材强度设计值:f=215 N/mm2钢梁重心轴与整个塑性中和轴间距离y c1=5.94cm钢梁重心轴与纵向钢筋合力点间距离y=32.56cm钢梁的极限承载力:M u=f*[(t f1*B1*H/2+t f2*B2*H/2)+(H-t f1-t f2)2/4]=21.5×[(1.6×20×50/2+1.6×20×50/2)+(50-1.6-1.6)2/4.0]=48527.05N·cm钢筋的极限承载力:M us=f*A s*(y c1/2+y)=30×10.21×(5.94/2.0+32.56)=10883.62N·cm荷载比值:M3/(M u+M us)=-14947.06/(48527.05+10883.62)=0.2520.2 最大正弯矩截面验算控制内力:M=91.77kN·m组合梁受弯正截面验算上、下翼缘到中和轴距离:截面双轴对称y1=y2=h/2=500/2=250mm截面钢材厚度:t=10mm,10mm≤16mm钢材强度设计值:f=215 N/mm2混凝土强度设计值f cm=14.3N/mm2中和轴位于混凝土受压板内,混凝土部分受压。

组合梁设计

组合梁设计
计算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的挠度时计算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的挠度时正常使用阶段组合梁的变形计算采用弹性理论要求分别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值考虑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徐变收缩的影响计算其中的较大者不应大于规范规定的挠度限值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山东科技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所 王 来
第三章
一、组合梁概述
抗剪连接件剪力-滑移曲线。图为栓钉、槽钢、T形钢连接件的剪力-滑移 曲线。由图可知,栓钉和槽钢等连接件的刚度较小,变形能力较大,这 类连接称为柔性连接件;T形钢连接件的刚度较大,变形能力较小,称为 刚性连接件,目前已很少采用。
抗剪连接件剪力—滑移曲线
3.4 组合梁施工阶段计算
一.施工时设臵临支撑的组合梁
3.5 组合梁的承载力计算
组合梁设计的内容应包括:受弯承载力计算、受剪承载力计算、抗剪连 接件的数量和布臵、混凝土翼缘板及其板托纵向界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变 形验算、负弯矩区段内混凝土翼缘板的最大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构造设计。
一.组合梁受弯承载力 1. 计算方法
弹性计算理论。早期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把混 凝土翼缘板按钢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折算成钢材截面,然后按材 料力学方法计算截面的最大应力,并使其小于材料的容许应力。这 一计算方法不考虑塑性变形发展带来的承载力潜力。适合于重复荷 载的组合梁(包括疲劳强度)。

组合梁板件宽厚比限值
截面形式 翼缘
当 N 0.37时 Af h0 h1 h2 N ( , ) 72 100 tw tw tw Af 当 N 0.37时 Af h0 h1 h2 235 ( , ) 35 tw tw tw fy 235 f y
腹板
4.主次梁连接

大跨径简支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及计算分析

大跨径简支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及计算分析

219 2021年第8期工程设计孙龙龙台州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台州 318000摘 要:经综合考虑施工工期及桥下道路和航道的通行需求,台州路桥机场进场道路工程小伍份立交桥主跨采用1~55m 大跨径简支钢-混凝土组合梁。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由槽型钢结构主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组合而成,中间通过剪力键连接,充分利用了钢结构的受拉性能和混凝土的受压性能,实现了工厂化制作,具有现场操作少、结构适应性强的优点。

文章通过对1~55m简支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进行计算分析,旨在为同类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大跨径;简支中图分类号:U4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1)08-0219-03钢结构桥梁具有跨越能力强、结构自重轻、建筑高度小、施工方便、周期短、对交通影响小等优点,而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除具有钢结构桥梁的优点外,还具有节省钢材、增加结构刚度和稳定性、减少钢梁腐蚀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也存在工程造价高、后期维护费用高等不足。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可分为钢板组合梁桥、钢箱组合梁桥、钢桁架组合梁桥和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等,其施工过程一般是先由工厂制作钢梁节段,运至现场后进行吊装,拼装完成后施工桥面板,桥面板可采用预制和现浇两种施工方法制作。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施工过程及施工方法的不同会影响最终主梁结构受力,可通过一些措施改善桥梁受力状况。

1 工程概况台州路桥机场进场道路工程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为28m,预留远期拓宽条件。

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势,起点位于椒江区下陈街道,与椒新路平交,终点位于路桥区蓬街镇,与东方大道相交,路线全长约5.2km。

2 桥梁方案选择小伍份立交桥需要跨越石八线与青龙浦,由于石八线位于青龙浦北侧岸边,两者之间无设墩条件,桥梁与被交路和河流交叉角度约为124°,受通航净空限制,水中无条件设墩,需要采取一跨跨越。

第五讲 实例演示-钢混组合梁1

第五讲  实例演示-钢混组合梁1

第五讲实例演示-钢混组合梁1 第五讲实例演示,钢混组合梁桥的计算一、结构尺寸:某桥为34米简支钢混组合梁桥,如下图所示,横桥向由多片梁组成,梁中到中间距7.3米,取其中一片梁计算。

钢梁裸梁高1.4米,顶板(含翼缘)宽5.5米,底板4.374米,底板厚0.025米,腹板厚0.016~0.02米。

二次浇注混凝土厚0.20米。

图1钢混组合箱梁桥构造图二、设计计算参数:1. 设计荷载:城 - A级。

2. 车道数:2车道。

3. 结构重力:一期恒载:结构自重混凝土γ=25KN/m3;钢γ=100KN/m3二期恒载:桥面铺装(t=100mm)防撞栏杆: 8 KN/m(一侧)5.温度影响力:温度条件考虑按规范取值(JTGD60—2004 4.3.10条)整体均匀温差+15?、-30?。

梯度温度正温差A=400mm,T1=16.4?,T2=6?;负温差A=400mm, T1= -8.2?,T2=-3?。

7.收缩徐变影响力:按新设计规范取用。

三、计算方法选用1本系统包含三种算法 :1. 平面梁单元算法。

2. 梁格法。

3(膜、板、八节点非协调块单元算法。

这里我们选用第三种算法。

模型的建立主要有两大步骤:(1)和建立梁单元计算模型类似,通过输入单元集、材料、截面、积分方法等参数建立网格划分控制信息;(2)执行网格划分。

网格划分控制信息的建立分以下几种情况:1、当桥的内横梁及边横梁垂直于桥中线(对于弯桥横梁沿径向),开始建模时,可完全按单根梁模型来建,建完后定义一下每个梁单元的积分方法,再执行网格划分,基本的空间块单元模型便可建立。

在建立单根梁模型时,梁可以位于桥的中线,此时需定义梁为中纵梁;梁也可定位于桥的边缘,此时需定义梁为边纵梁。

2、对于其它异型桥,网格划分控制信息建立有两种方式:(1)梁边缘控制法;(2)腹板节点控制法。

具体可参照说明书。

在本例题中,由于桥为直桥且等宽,因此建立起单根梁模型后就可以执行网格划分。

总体建模思路是:(1)不考虑横隔板将主梁模型建立起来;(2)按基本类似的步骤在主梁模型上增加横隔板或先单独建立横隔板模型文件再将该文件合并到主梁模型中。

组合梁连接件剪力突变机理及简化计算方法

组合梁连接件剪力突变机理及简化计算方法
连接 件 是 组 合 梁 中 重 要 的 组 成 部 分,是 保 证 组 合梁中钢与混凝土协同受力的重要构件。以往对组 合梁中连接件受力行为的研究主要针对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和承载能力 极 限 状 态 2 个 阶 段,对 施 工 过 程 中组合梁连接件的 受 力 行 为 研 究 较 少。 文 献 [6]中 指出施工方法对连接件纵向剪力有可能产生较大影 响,特殊部位的连接 件 在 施 工 过 程 中 纵 向 剪 力 有 突 变 ,可 能 超 过 成 桥 阶 段 的 剪 力 而 成 为 控 制 因 素 。
(6)浇注成桥状 态 时 的 两 跨 连 续 梁 负 弯 矩 区 段
(2)吊装边跨、中 跨 共 4 段 钢 梁,先 形 成 简 支 体 混凝土(中支点两侧共 38 m 范 围)及 底 板 双 结 合 段
系后焊接成连续体系。
混凝土。
(3)在 钢 梁 上 搭 设 模 板 ,浇 注 成 桥 状 态 时 连 续 梁
0 引 言
钢与混凝土简支组合梁能够充分发挥钢材抗拉
性能和 混 凝 土 抗 压 性 能,在 早 期 的 桥 梁 中 大 量 使 用[1-2]。相比于简支梁桥,连续组合梁能提高 桥 梁 的 整 体 性 、行 车 的 舒 适 性 和 减 少 梁 截 面 的 尺 寸 ,开 始 在
收 稿 日 期 :2013-10-11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九 七 三 ”计 划 )项 目 (2013CB036303) 作 者 简 介 :苏 庆 田 (1974-),男 ,山 东 烟 台 人 ,教 授 ,博 士 研 究 生 导 师 ,工 学 博 士 ,E-mail:sqt@tongji.edu.cn。
抗弯 惯 性 矩I1;左 侧 桥 面 板 已 浇 注 完 成 并 达 到 设 计 强度后,由剪力连接 件 连 接 的 钢 梁 和 混 凝 土 桥 面 板

组合梁计算表

组合梁计算表

计算跨度 L (mm)16500钢梁自重线荷载 ( kN/m ) 4.79钢梁净截面折减系数0.95组合梁截面H 型楼板自重线荷载 ( kN/m )12.75荷载组合基本组合荷载组合组合梁位置中间组合梁钢梁高 ( mm )650左侧翼板有效宽度 ( mm )900.0线荷载 ( kN/m )27.90左侧梁中心距 S1 (mm)3600 腹板厚 ( mm )20右侧翼板有效宽度 ( mm )900.0跨中弯矩 ( kN·m )949.47长期效应短期效应叠加后右侧梁中心距 S1 (mm)3200上翼缘宽 ( mm )500翼板有效宽度be ( mm )2300.0梁端剪力 ( kN )230.2线荷载 ( kN/m )53.8918.3672.25混凝土楼板厚度 (mm)150上翼缘厚 ( mm )50翼板截面面积 ( mm2 )345000截面最大正应力 ( MPa )64.6OK 跨中弯矩 ( kN·m )1833.94624.812458.76施工变形挠度限值 ( L / )660下翼缘宽 ( mm )500截面最大剪应力 ( MPa )19.8OK 梁端剪力 ( kN )444.59151.47596.06使用变形挠度限值 ( L / )250下翼缘厚 ( mm )50钢梁预起拱值 ( mm )33.0L/500钢梁上翼缘正应力 ( MPa )48.129.26110.1OK应力比钢梁下翼缘正应力 ( MPa )105.0333.89191.6OK0.65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1.05混凝土翼板正应力 ( MPa )83.4719.2215.7OK 楼板混凝土等级C35上翼缘宽厚比 4.80S1翼板换算宽度 ( mm )351.7荷载组合标准组合钢梁中和轴处剪应力 ( MPa )34.1011.2061.5OK 抗压强度fc ( Mpa )16.7下翼缘宽厚比 4.80S1线荷载 ( kN/m )20.94钢梁腹板顶端剪应力 ( MPa )33.8411.4160.0OK 抗拉强度ft ( Mpa) 1.57腹板高厚比27.5S1钢梁挠度 ( mm )-12.5OK 弹性模量Ec ( Mpa )31500截面面积 ( mm2 )61000组合梁截面等效惯性矩 ( mm4 )9412912972翼板受压区高度 ( mm )468.5钢筋混凝土容重 (kN/m3 )25钢梁上翼缘抵抗矩 ( mm3 )67477849钢梁受压区面积 ( mm )20734.7钢梁材质Q355钢梁下翼缘抵抗矩 ( mm3 )18438483钢梁受压区高度 ( mm )41.47抗拉、压、弯强度f ( Mpa )295截面惯性矩I ( mm4 )4787708333混凝土翼板顶抵抗矩 ( mm3 )32514791抗剪强度fv( MPa )170截面抵抗矩Wt ( mm3 )147314103977钢梁上翼缘应力( MPa )52.7弹性模量Es( MPa )206000截面抵抗矩Wb ( mm3 )14731410钢梁下翼缘应力 ( MPa )52.7钢材容重 ( kN/m3 )78.5截面面积矩St ( mm3 )8256250钢梁中和轴处剪应力 ( MPa )16.2钢材与混凝土弹模比值αE 6.54截面面积矩Sb ( mm3 )8256250钢梁腹板顶端剪应力 ( MPa )14.714.7弯矩限值 ( kN·m )6027钢号修正系数εk 0.814回转半径i ( mm )280.2施工卸载后钢梁变形 ( mm )-15.8弯矩设计值 ( kN·m )3234.7OK组合梁剪应力 ( MPa )71.3OK荷载值分项系数钢筋规格HRB400翼板换算宽度 ( mm )175.8荷载组合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左跨附加使用恒载 ( kN/m2 ) 2.5 1.3钢筋强度设计值( MPa )360线荷载 ( kN/m )49.337.06活载 ( kN/m2 )12 1.5直径 ( mm )间距 ( mm )梁顶栓钉总数330参数I 048866236854837166009右跨附加使用恒载 ( kN/m2 ) 2.5 1.3沿钢梁轴线12100组合梁截面等效惯性矩 ( mm4 )7783506931栓钉抗剪承载力折减系数1参数A 028******** 活载 ( kN/m2 )12 1.5垂直钢梁轴线12100钢梁上翼缘抵抗矩 ( mm3 )38108058栓钉总抗剪承载力 ( kN )11758OK 参数A 1332737422681施工恒载(楼板自重) ( kN/m2 ) 3.75 1.3沿钢梁轴线12100钢梁下翼缘抵抗矩 ( mm3 )17461531参数j 0.000555950.00062980施工活载 ( kN/m2 )1 1.5垂直钢梁轴线12100混凝土翼板顶抵抗矩 ( mm3 )21971895参数η0.2700.176活载准永久值系数直径 ( mm )间距 ( mm )a-a 截面的横向长度 ( mm )150刚度折减系数ξ0.0980.066沿钢梁轴线0150b-b 截面的横向长度 ( mm )700组合梁折减刚度 ( N·mm2 ) 1.7652E+15 1.5048E+15垂直钢梁轴线0150横向钢筋顶筋面积 ( mm2 ) 1.131挠度 ( mm )11.17.9OK 栓钉直径 ( mm )19OK 沿钢梁轴线0150横向钢筋底筋面积 ( mm2 ) 1.131栓钉长度 ( mm )100OK 垂直钢梁轴线0150a-a 截面受剪承载力 ( kN )626.25沿梁轴线方向间距 ( mm )150OK b-b 截面受剪承载力 ( kN )1420.7栓钉排数3a-a 截面剪力 ( kN )273.3OK垂直梁轴线方向间距(mm)100OK b-b 截面剪力 ( kN )698.4OK栓钉极限抗拉强度设计值( MPa )359横向钢筋配筋率 1.2OK单个栓钉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kN )71项目名称:底筋简支组合梁计算参数板底附加筋抗剪栓钉信息板顶附加筋简支组合梁编号:日期:钢梁截面信息注:钢梁板厚不超过40mm 0.7顶筋材料信息荷载信息楼承板配筋钢梁形心到钢梁顶面距离 ( mm )325.011939176钢梁腹板顶端以下截面对组合梁中和轴的静矩 ( mm3 )11847060长期效应组合截面参数钢梁中和轴下截面对组合梁中和轴的静矩 ( mm3 )组合梁截面形心到钢梁截面形心距离 ( mm )120.8纵向抗剪验算施工卸载后钢梁应力和变形变形验算钢梁中和轴下截面对组合梁中和轴的静矩 ( mm3 )13914112钢梁腹板顶端以下截面对组合梁中和轴的静矩 ( mm3 )钢梁受压区形心到梁顶距离 ( mm )20.73钢梁受拉区形心到梁顶距离 ( mm )481.7钢梁与翼板交界面总剪力Vs ( kN )5761.5不考虑混凝土徐变、钢梁全截面屈服验算 ( 规范方法 )考虑混凝土徐变验算 ( MTS 方法 )栓钉验算组合梁换算截面参数钢梁截面形心到翼板截面形心距离 ( mm )基本组合承载力验算承载力验算使用阶段验算施工阶段验算变形验算400.014178132短期效应组合截面参数组合梁截面形心到钢梁截面形心距离 ( mm )18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7
钢梁中和轴至钢梁底面的距离为 yb = h + t + T - yt =
163 mm
钢梁截面惯性矩 I= (b*t3 + s*h3 + B*T3) / 12 + b*t*(yt-0.5t)2 + s*h*(yt-0.5h-t)2 + B*T*(0.5T+h+t-yt)2 =
钢梁上翼缘的弹性抵抗矩 W1 = I / yt =
So=
两个受力阶段的荷载对组合梁的钢梁产生的剪应力
τ=V1S1/Itw+V2So/IoTw=
31.68 N/mm2
<
组合梁的挠 4度
△=5qkl4/384EIo+5gkl4/384EIoc=
6.28 mm
< L/250 =
四 。 材料统计:
钢材重量:
G=
213.6456 kg
854940 mm3 125 N/mm2
(梁跨度:
27.68 kN
2000 6000
mm) 6.43
mm)
kN/m
钢梁抗弯强
2 度设计 钢梁上翼缘应力 M / rx*W1 = 钢梁下翼缘应力 M / rx*W2 =
80.13 N/mm2 69.85 N/mm2
<
215 N/mm2
<
215 N/mm2
PASS! PASS!
钢梁剪应力
3 计算 面积矩 S= 297003 mm3 钢梁剪应力τ1max = v1*s1/I*tw =
14.85 N/mm2
<
125 N/mm2
PASS!
4 挠度计算 △ =5*g*l4/(384*
E*I)=
4.8 mm
< L/250 =
24 mm
PASS!
使用阶段的 三 验算 1 弯矩及剪力
找平层重:
2.4 kN/m
活荷载:
20.8 kN/m
使用阶段弯矩设计值M 104.40 kN.m
使用阶段剪力设计值V 69.60 kN
271805747 mm4
施工阶段的 二 验算 1 弯矩和剪力
钢梁自重: 板自重: 板托重:
0.43 6.00 0.00
自重标准值 g1k:
施工荷载: 2.80 施工阶段弯 矩设计值M 施工阶段剪 力设计值V
kN/m kN/m kN/m
5.36 kN/m
(平台梁间距:
kN/m
自重标准 值 g1:
41.52 kN.m
24 mm
PASS! 矩 w0cb=αE*I0 / (x - hd ) =
-5.76E+08 mm4
对钢梁上翼缘的组合截面弹性抵抗矩 w0t = I0 / (d-x) =
7.8E+07 mm4
对钢梁下翼缘的组合截面弹性抵抗矩 w0b = I0 / (H-x) =
884365 mm4
3 考虑混凝土徐变的组合截面特征计算 换算成钢截面的组合截面面积 A0c = Ac / 2αE + A =
493514.82 mm3
钢梁上翼缘的弹性抵抗矩 W2 = I / yb =
566179.58 mm3
mm 9.2E+07 mm4
2 组合截面特征计算:
混凝土等级
C25 钢与混凝土弹性模量比αE =
7.36
梁左相邻
梁右相邻
板厚hd
100 梁跨度 6000 净距
1820 净距
1820 板托顶宽b0 180 板托高度ht
13911 mm2
混凝土板顶
面至组合截
面中和轴的
距离xc=
[be*hd2/(4*α
E)+A*y]/A0c =
127 mm
换算成钢截面的组合截面惯性矩 I0c = Ic/(2*αE) + Ac*(xc-0.5hd)2/(2*αE) + I + A(y-xc)2 =
对混凝土板顶面的组合截面弹性抵抗矩 w0ctc = 2αE*I0c / xc=
0
b1 =
600 b2 =
600
混凝土板计算宽度be= 1380 mm
混凝土板截面面积Ac = be * hd = 138000 mm2
换算成钢截面的组合截面面积A0=Ac/αE +A 23286 mm2
混凝土板顶面至钢梁截面中和轴的距离 y = hd + ht +yt =
287 mm
混凝土板顶
面至组合截
(活荷 载:
8 kn/m2)
2 组合梁的抗弯强度 2.1 在垂直荷载作用下的正应力
混凝土板顶面应力σ0ct=-M/W0ct= -4.35 混凝土板底面应力σ0cb=-M/W0cb= 0.18 钢梁上翼缘应力σ0t = -M1/W1+M2/W0t= 钢梁下翼缘应力σ0b = -M1/W2+M2/W0b=
N/mm2 N/mm2
-57.27 169.14
<
< N/mm2 N/mm2
12.5 12.5
< <
N/mm2 N/mm2
215 215
N/mm2 N/mm2
PASS! PASS! PASS! PASS!
2.2 考虑混凝土徐变在垂直荷载作用下的正应力
混凝土板顶面应力:
σ0ctc=-(M2g/W0ctc+M2q/W0ct)=
< < N/mm2 N/mm2
12.5 N/mm2
12.5 N/mm2
<
215 N/mm2
<
215 N/mm2
PASS! PASS! PASS! PASS!
2.3 温度差产生的应力 (略)
2.4 组合梁中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 (略)
钢梁的剪应
3力
钢 钢梁 梁腹 腹板 板顶 顶面 面处 以对 外钢 的梁 砼中 及和 钢轴 梁的 上面 翼积 缘矩 对组S1=合截面19中87和2轴0 的m面m积3 矩
一. 截面特征计算
楼面次梁组合梁计算
1 钢梁截面特征计算:
b=
180
t=
6
h=
336
s=
6
B=
180
T=
8
钢梁面积 A=b*t + h*s +B*T =
4536 mm2
钢梁中和轴至钢梁顶面的距离为 yt = [0.5b*t2 + h*s*(0.5h + t) + B*T*(t+h+0.5T)] / A =
31503784 mm4
对混凝土板底面的组合截面弹性抵抗矩 w0cbc=2αE*I0c / (x c- hd ) = 148184467 mm4
对钢梁上翼缘的组合截面弹性抵抗矩 w0tc = I0c / (d-xc) = -1E+07 mm4
对钢梁下翼缘的组合截面弹性抵抗矩 w0bc = I0c / (H-xc) = 841504 mm4
-4.24 N/mm2
混凝土板底面应力:
σ0cbc=-(M2g/W0cbc+M2q/W0cb)=
0.09 N/mm2
钢梁上翼缘应力
σ0tc = -M1/W1+(M2g/W0tc+M2q/W0t)=
-58.48
钢梁下翼缘应力
σ0bc = -M1/W2+(M2g/W0bc+M2q/W0b)=
169.76
面中和轴的
距离 x=
[be*hd2/(2*α E)+A*y]/A0 = 混凝土截面
96 mm
惯性矩 Ic=
be*hd3/12= 换算成钢截
1.2E+08 mm4
面的组合截
面惯性矩 I0 =
Ic/αE +
Ac*(x-0.5hd)2/
αE + I + A(y-
x)2 =
3.1E+08 mm4
对混凝土板顶面的组合截面弹性抵抗矩 w0ct = αE*I0 / x= 2.4E+07 mm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