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规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规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规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规程图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

三、每天下班前,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 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 2,<70UW/CM 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 3空间≥1.5瓦,安装在离工作面1米左右,并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接种台面和地面采取湿式清洁,用300~500mg/L 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接种台面、湿拖地面。

四、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75%乙醇,涂擦注射部位,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待干后再接种。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使用自毁型的注射器。使用后的注射器放入专用的安全盒,或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放入专用收集袋,集中处理,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

预防接种信息化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是为接种门诊使用《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而统一配置的专用设备,必须安装在接种门诊(点)工作区域,禁止挪用和安装在其他工作场所。计算机禁止安装与免疫预防工作无关的程序。

二、接种门诊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负责计算机保养和系统维护、数据传输、联系故障处理等工作。

三、《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定、日常接种管理、接种监测管理、计划免疫年报管理、异常反应管理、报表统计、基本资料和系统维护等八大功能模块,由省、市、县疾控中心统一设定,不得擅自更改。

四、网络连接属性设置后,禁止擅自更改。

五、接种门诊每天下午5时进行数据备份工作,并将数据上传。

六、接种门诊必须由培训合格的监测软件操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禁止未经培训的其他人员操作。

七、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定期对计算机杀毒。

八、系统发生故障,及时与系统维护人员联系,不得擅自处理。

(完整版)幼儿园预防接种证制度

幼儿园幼儿入园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为规范我园传染病管理,防范流行性疾病在我园暴发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幼儿入园需查验预防接种证 二、查验范围:所有入园新生 三、查验时间:幼儿办理新入园时进行 四、查验内容: 1.有无预防接种证。 2.国家免疫规划五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及风疹疫苗完成情况,其免疫程序按省卫生厅的规定要求执行。 五、将查验情况登记在《爱尚爱幼儿园幼儿接种证查验登记表》中,凡无接种证的,责令家长到居住地的预防保健机构办理或补办《接种证》。 六、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书面通知家长,并配合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七、幼儿完成补种和补证后,要将补种信息及时登入《爱尚爱幼儿园幼儿接种证查验登记表》并存档,同时将此表交接种单位。 八、对因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不力而导致幼儿园相关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

消毒隔离制度 一、幼儿活动室、寝室要定期紫外线消毒,经常喷洒消毒液。 二、幼儿被褥每周晒一次,床单每月洗一次。 三、幼儿餐具每餐后消毒,饮水杯消毒一次。 四、幼儿用流动水洗手、脸。 五、幼儿桌椅每日用消毒水擦洗二次。 六、幼儿园设立隔离室,室内物品专用。 七、对患传染病幼儿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八、病儿所在班要进行彻底消毒,室内要进行空气消毒,病儿的用物以及病儿接触过的物品如:床、桌椅、玩具等要进行擦洗,被褥在日光下曝晒。 九、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要与其它班进行隔离,各班幼儿不混班,不串班,做到分开活动,以缩小传染范围。

《少年儿童预防接种证》服务手册

《少年儿童预防接种证》服务手册 一、概述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对疫苗流通,疫苗接种,保障措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做了规定。条例规定,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而接种证是少年儿童入托、入园、入学的必备,其伴随少年儿童的时间从刚出生1个月至成年,甚至伴随一生,且接种证阅读人群以家庭为主。因此,《少年儿童预防接种证》具有目标明确,直达用户,保存时间长等特点,极具市场开发潜力。 二、《少年儿童预防接种证》手册介绍 (1)《少年儿童预防接种证》定义:作为少年儿童预防接种记录的证明手册,手册不仅可作为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或办理出入境手续凭证,还涵盖丰富的疾病防御等知识,是家庭育婴的健康保健读本。 (2)《少年儿童预防接种证》产品形式:手册为48开本(140mm*100mm),共40个版面左右。封面、封底采用200g铜版纸,内页采用100g双胶纸,彩色印刷。 (3)发行数量赞为2万本。 (4)发行方式:放置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少年儿童预防接种证》的定位 《少年儿童预防接种证》是由“精准分类直达目标”直复营销思维方式引发一种新的媒体形式。

1、放置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新生婴儿家庭使用,免除一切中间环节,直达用户手中,广告到达率100%。 2、制作成手册的样式,给新生婴儿家庭提供丰富的育婴知识和疾病防御等资讯服务。通过对育婴产品、儿童摄影等行业的分析研究,满足新生婴儿家庭消费需求,同时采用优惠券、体验价等互动形式,吸引用户,真正体现其使用价值。 3、广告位形式:可以实行单独广告面承包,也可以和其他企业同用一张广告面。 四、《少年儿童预防接种证》媒体优势 1、目标精确,针对性强:直接面向新生婴儿家庭,在新生婴儿家庭领取预防接种证时,对他们育婴消费进行引导,目标精确,针对性强,易被商家采用。 2、保存时间长,反复阅读:接种证作为少年儿童入托、入园、入学甚至办理出入境手续的凭证之一,长期被保存,重复阅读率高。 3、直接送达,到达率高:新生婴儿家庭主动领取接种证,广告到达率为100%。 4、版块信息,方便实用:《少年儿童预防接种证》以手册形式进行广告宣传,商家可将宣传信息直接植入至预防接种证中,供新生婴儿家庭阅读,有助于引导消费。 五、项目亮点 通过制作《少年儿童预防接种证》,加强与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联系,同时为获取新生婴儿家庭名址数据库奠定基础,也为婴儿市场数据库商函的发展提供名址保障。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上岗穿戴工作服、帽,接种疫苗时戴口罩。 二、坚守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日全程服务。 三、履行告知义务,接种服务须经对象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 四、严格掌握疫苗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五、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六、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坚持安全注射原则。 七、疫苗、冷链设备专人专管,帐物清楚、登记齐全。 八、服务热情、态度和蔼,科学告知,避免与服务对象争执。 九、保持接种现场环境整洁,接种现场所需药械、物品配备齐全。 十、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接种对象,预防异常反应发生。 十一、体检、知情同意告知、接种疫苗等环节有详细记录。

疫苗管理制度 一、疫苗管理专人负责。 二、疫苗领发、出入库有详细的时间、数量、标示记录。 三、疫苗运输、储存符合温度条件。液体疫苗防治冻结。 四、按效期长短整齐存放疫苗,距离冰箱壁≧2㎝。 五、保持疫苗存放冰箱内清洁,不存放其它药物或杂物。 六、进购疫苗要索要批签发合格证明 七、使用疫苗前检查疫苗是否合格并在使用记录上详细记录疫苗的批号、效期、生产厂家。 八、及时清理过期失效或或因其它原因失效的疫苗。 九、建立疫苗接种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十、疫苗开启后超过30分钟未用应当废弃。

预防接种前后注意事项 特别提醒! 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不宜接种卡介苗。 出生时诊断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产宝贝,不能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疫苗。 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 接种前的注意事项 1、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尽早主动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 2.儿童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每次预防接种时必须携带本证。 3.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时应及时补办。国家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本证。 4.儿童监护人有义务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在接种前应主动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禁忌情况。 5.为了保证预防接种质量,请家长带小孩到当地指定的接种单位(接种点、接种门诊)接种疫苗。 6.无论是常住户口或暂住户口,您均可按时携带孩子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 7.接种疫苗前一周要精心照顾孩子,减少感冒等不适的症状; 8.预防接种如孩子有不适症状,等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9.接种疫苗前对医生如实提供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 10.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

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应提供材料

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应提供材料: 1.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接种单; 2.儿童出生证明; 3.村卫生室登记证明(凭儿童及孕产妇保健手册到所在村卫生室填写); 4.儿童户口页(需要儿童身份证号码信息,须先到派出所入户)。 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应提供材料: 1.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接种单; 2.儿童出生证明; 3.村卫生室登记证明(凭儿童及孕产妇保健手册到所在村卫生室填写); 4.儿童户口页(需要儿童身份证号码信息,须先到派出所入户)。 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应提供材料: 1.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接种单; 2.儿童出生证明; 3.村卫生室登记证明(凭儿童及孕产妇保健手册到所在村卫生室填写); 4.儿童户口页(需要儿童身份证号码信息,须先到派出所入户)。 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应提供材料: 1.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接种单; 2.儿童出生证明; 3.村卫生室登记证明(凭儿童及孕产妇保健手册到所在村卫生室填写); 4.儿童户口页(需要儿童身份证号码信息,须先到派出所入户)。 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应提供材料: 1.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接种单; 2.儿童出生证明; 3.村卫生室登记证明(凭儿童及孕产妇保健手册到所在村卫生室填写); 4.儿童户口页(需要儿童身份证号码信息,须先到派出所入户)。 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应提供材料: 1.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接种单; 2.儿童出生证明; 3.村卫生室登记证明(凭儿童及孕产妇保健手册到所在村卫生室填写); 4.儿童户口页(需要儿童身份证号码信息,须先到派出所入户)。 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应提供材料: 1.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接种单; 2.儿童出生证明; 3.村卫生室登记证明(凭儿童及孕产妇保健手册到所在村卫生室填写); 4.儿童户口页(需要儿童身份证号码信息,须先到派出所入户)。

预防接种证管理制度

林海镇中学疫苗接种制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 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免疫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并接受预防接种。 二、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预防接种 证的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主管部门制定。全省各地应统一使用省级印制的《黑龙江省预防接种证》,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印制、或使用其它版式接种证。 三、负责新生儿接生的单位和个人,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的为 其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同时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一毛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 四、预防接种证、卡(簿)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在儿 童出生后1个月内,家长或者监护人应持《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至儿童常住地所在的预防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 五、户籍在外地的6岁及以下儿童在本地居住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 居住地的预防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 六、接种单位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 规定做好记录。接种医生在每次接种完成后,应在卡、证上做好相应记录,并签名或盖章。

七、预防接种证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 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八、当儿童户口迁移或寄居(托、养)于其它地区时,应持预防接种证 道负责该儿童免疫接种的预防接种单位办理迁出手续;之后,持证再到新迁入或寄居地区的预防接种单位登记,以继续接受各种疫苗的预防接种。 九、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 依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规划疫苗免疫疗程序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无预防接种或未按照规定程序接种疫苗的儿童,必须补证或补种疫苗。 十、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上加 盖公章或预防接种专用章。 十一、接种单位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迁出、死亡或是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资料,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十二、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预防接种卡城市由接种单位保管,农村由乡镇防保组织保管。预防接种卡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十三、应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计算机管理的预防接种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预防接种证、卡的有关信息录入计算机,

儿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

儿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以后每年全国都在这天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党与国家领导人多次参加与计划免疫工作有关的宣传活动,对推动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起到很大作用。 预防接种国家免费政策 一、疫苗分为哪几类? 接种疫苗就是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国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就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据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儿童接种第一类疫苗免费,疫苗以及接种费用由政府承担,预防接种单位按免疫程序为儿童接种这些疫苗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任何费用。第二类疫苗,就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她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二、现阶段我市第一类疫苗包括哪些?预防哪些传染病?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我镇第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以及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共13种疫苗,预防乙肝、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13种疾病。 三、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有哪些要求? 《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与《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到当地的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卫生局认可的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 四、流动儿童在预防接种时享受哪些权利?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在预防接种时享受同样权利,包括办理预防接种证、免费接种第一类疫苗等服务,目前大部分流动人口存在经济条件、文化素质、卫生状况与防病意识较差等问题,接种单位很难对人数日益庞大的流动儿童实施及时的预防接种,流动儿童接种率明显低于本地儿童,流动儿童传染病发病不断升高。这些已逐渐成为严重影响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上岗穿戴工作服、帽,接种疫苗时戴口罩。 二、坚守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日全程服务。 三、履行告知义务,接种服务须经对象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 四、严格掌握疫苗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五、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六、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坚持安全注射原则。 七、疫苗、冷链设备专人专管,帐物清楚、登记齐全。 八、服务热情、态度和蔼,科学告知,避免与服务对象争执。 九、保持接种现场环境整洁,接种现场所需药械、物品配备齐全。 十、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接种对象,预防异常反应发生。 十一、体检、知情同意告知、接种疫苗等环节有详细记录。 疫苗管理制度 一、疫苗管理专人负责。 二、疫苗领发、出入库有详细的时间、数量、标示记录。 三、疫苗运输、储存符合温度条件。液体疫苗防治冻结。 四、按效期长短整齐存放疫苗,距离冰箱壁≧2㎝。 五、保持疫苗存放冰箱内清洁,不存放其它药物或杂物。 六、进购疫苗要索要批签发合格证明 七、使用疫苗前检查疫苗是否合格并在使用记录上详细记录 疫苗的批号、效期、生产厂家。 八、及时清理过期失效或或因其它原因失效的疫苗。

九、建立疫苗接种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十、疫苗开启后超过30分钟未用应当废弃。 预防接种前后注意事项 特别提醒! 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不宜接种卡介苗。 出生时诊断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产宝贝,不能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疫苗。 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接种前的注意事项 1、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尽早主动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 2.儿童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每次预防接种时必须携带本证。 3.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时应及时补办。国家明确规定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本证。 4.儿童监护人有义务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在接种前应主动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禁忌情况。 5.为了保证预防接种质量,请家长带小孩到当地指定的接种单位(接种点、接种门诊)接种疫苗。 6.无论是常住户口或暂住户口,您均可按时携带孩子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 7.接种疫苗前一周要精心照顾孩子,减少感冒等不适的症状; 8.如孩子有不适症状,等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9.接种疫苗前对医生如实提供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

关于开展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通知(可打印修改)

附件1 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的通知 尊敬的家长: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目的是为了查验学龄儿童是否按要求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为了您孩子的健康,为了给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儿童提供补种的机会,请您到学校指定的接种单位为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查验手续。流程如下: 家长或监护人持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到指定的接种单位 办理查验手续。 接种单位对儿童接种记录进行查验后,开具《儿童入园、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并在接种证最后一页记录查 验情况。 家长或监护人凭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办理入园、入学手续,并按照预约时间带儿童到接种单位完成疫苗的补种。 入园、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收取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督促未完成接种的儿童及时补种。 注:1、本通知对象:2017年即将进入幼儿园和小学的新生家长,以及初中生的家长。

2、如儿童曾接受过预防接种但预防接种证遗失的,请到原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或其他接种证明。

附件1: 查验预防接种证通知 各位家长: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儿童健康成长是大家共 同的心愿。免疫接种是预防相应传染病,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最 有效的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及“托幼机构、学校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 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补种”。 您的孩子无预防接种证或未完成全程免疫,请立即到当地 卫生院补办接种证或补种疫苗。完成补证或疫苗补种后,在您 孩子入托入学或转学报名时请将接种完成证明交给学校登记入档,今后请您妥善保存接种证,以备升学或转学查用。 谢谢配合!

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指导方案(试行)

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指导方案 (试行) 为规范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以下称接种证查验)工作,提高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传染病防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5]408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规范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的技术流程和管理。 (二)提高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预防控制学校和托幼机构疫苗可预防疾病。 二、查验单位和对象 (一)查验单位 托幼机构和小学。 其他类型学校是否纳入接种证查验管理,由当地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二)查验对象 所有新入托、入学的儿童,托幼机构和学校开学后接收的转学、插班儿童。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及免疫程序,调整接种证查验疫苗和剂次数。

三、查验疫苗种类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附件1)和儿童年龄,确定需查验的疫苗种类和接种剂次数。 查验疫苗种类包括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脊灰疫苗,PV)、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DPT)、含麻疹成分疫苗(MCV)、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L)、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A群流脑疫苗,MPV-A)、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L)、A+C群流脑疫苗(MPV-AC)、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疫苗,DT)等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和预防接种证持证情况。其中MCV包括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风疫苗,MR)、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疫苗,MM)和麻疹减毒活疫苗(MV)。 不同年龄入托、入学儿童需查验的疫苗和接种剂次数见表1。 表1:入托、入学儿童需查验的疫苗和接种剂次数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管理制度及流程图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管理制度及流 程图

小廊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管理制度及流程图

目录 项目监督管理部门管理制度 一、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监督检查制度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制度 四、行政工作管理制度 五、信息统计管理制度 六、资金管理制度 七、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八、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项目实施机构内部运行管理制度 九、信息收集、报告、管理制度 十、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十一、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制度 十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十三、传染病管理制度 十四、疫情报告制度 十五、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十六、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十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十八、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十九、孕产妇保健工作制度 二十、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二十一、老年保健工作制度 二十二、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团队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流程 二十三、确定建档对象流程 二十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流程图 二十五、健康教育服务流程图 二十六、儿童体检服务流程图 二十七、孕产妇保健服务流程图 二十八、老年人体检服务流程图 二十九、预防接种服务流程图 三十、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流程图 三十一、高血压筛查流程图 三十二、高血压随访流程图 三十三、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流程图三十四、重性精神病患者服务流程图

项目监督管理部门管理制度 一、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1.监督检查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培养规划、年度计划及组织实施情况。 2.监督检查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完成人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情况,及建立继续教育档案和获得的学分登记情况。 3.监督检查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度安排卫生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的计划及落实情况。 4.监督检查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情况。 5.监督检查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本科及大中专毕业生参加规范化培训落实情况。 6.监督检查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专项基金的使用情况。

儿童预防接种证推荐印刷标准

儿童预防接种证推荐印刷标准 为规范全国儿童预防接种证打印格式,实现全国范围内接种证儿童基本信息和接种信息通打,特制订本标准供各省参考使用。 一、接种证格式 1、接种证正面内容为“预防接种证”标题、“中国免疫规划”图标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名称;背面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 2、接种证各页内容和顺序依次为:儿童基本情况、儿童监护人须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时间表、疫苗可预防疾病与接种禁忌、接种预约、接种记录(一)~(四)、其它记录(查验接种证记录、异常反应记录、患病记录和抗体水平检测记录)。其中“接种记录(四)”可增加空白页。 3、接种证采用线装式,双面印刷。 4、除正面和背面外,接种证各页的标题统一采用五号黑体字,正文采用六号宋体字。 5、严格按顺序印刷接种证,保证基本信息在接种证内芯的第一页,保证接种记录(一)和接种记录(二)在一个开面,接种记录(三)和接种记录(四)在一个开面。 二、印刷参数 (一)纸张要求 1、封面 200克铜版纸,质量达到或超过金东纸业生产的标准。复亚光膜,正反两面印刷,2色。 2、内芯 80克书写纸,质量达到或超过金东纸业生产的标准。 (二)接种证大小 10.5×14.5 cm (三)儿童基本情况 1、页面设置 ●上边距:1cm (图片中的上边距+行高为1.8cm) ●左边距:1cm ●行高:0.8cm ●注:发证单位与接种单位联系电话中间空两行;发证日期与发证单位中间空一 行;(见图2-1)

图2-1 儿童基本情况 (四)接种记录: 此部分包括接种记录(一)~(四)几个页面的印刷参数(见图2)。 1、页面设置 上边距:1.0cm 左边距:1.0cm 每页行数:标题栏两行,接种记录统一为15行,如果该页疫苗针次不足,则留空每行高度:0.5cm 2、各列宽度: 疫苗名称:1.7cm 接种日期:1.7cm 打印格式为yyyy-mm-dd 接种部位:1.7cm 疫苗批号:2.0cm 生产厂家:1.7cm 接种单位:2.0cm 医生签章:1.7cm 备注:接种记录(三)的甲肝减毒活疫苗,因为疫苗名称太长,所以占两行。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儿童预防接种 流程图 预防接 种门诊消毒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 三、每天下班前,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 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 70UW/CM 2,<70UW/ CM 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 3空间≥瓦,安装在离工作面1米左右,并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接种

台面和地面采取湿式清洁,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接种台面、湿拖地面。 四、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75%乙醇,涂擦注射部位,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待干后再接种。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使用自毁型的注射器。使用后的注射器放入专用的安全盒,或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放入专用收集袋,集中处理,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 预防接种信息化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是为接种门诊使用《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而统一配置的专用设备,必须安装在接种门诊(点)工作区域,禁止挪用和安装在其他工作场所。计算机禁止安装与免疫预防工作无关的程序。 二、接种门诊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负责计算机保养和系统维护、数据传输、联系故障处理等工作。 三、《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定、日常接种管理、接种监测管理、计划免疫年报管理、异常反应管理、报表统计、基本资料和系统维护等八大功能模块,由省、市、县疾控中心统一设定,不得擅自更改。 四、网络连接属性设置后,禁止擅自更改。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预防接 种门诊消毒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 三、每天下班前,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 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 2,<70UW/CM 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 3空间≥ 1.5瓦,安装在离工作面1米左右,并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洁净,每2~3周用

酒精擦拭1次。接种台面和地面采取湿式清洁,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接种台面、湿拖地面。 四、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75%乙醇,涂擦注射部位,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待干后再接种。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使用自毁型的注射器。使用后的注射器放入专用的安全盒,或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放入专用收集袋,集中处理,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 预防接种信息化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是为接种门诊使用《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而统一配置的专用设备,必须安装在接种门诊(点)工作区域,禁止挪用和安装在其他工作场所。计算机禁止安装与免疫预防工作无关的程序。 二、接种门诊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负责计算机保养和系统维护、数据传输、联系故障处理等工作。 三、《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定、日常接种管理、接种监测管理、计划免疫年报管理、异常反应管理、报表统计、基本资料和系统维护等八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二、服务内容 (一)预防接种管理 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 3.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 (二)预防接种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 1.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 2.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3.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三、服务流程

关于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的通知+新版查验表(A4)

关于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的通知 附件1 尊敬的家长: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为了您孩子的健康,请您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的预防接种单位为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的查验手续,并按要求对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的儿童进行补种。查验及接种国家和广东省免疫规划疫苗不需缴纳任何费用。 遗失接种证的,本地儿童可在原接种单位找回底册,并补领接种证及验证;外来流动儿童可回原籍接种单位根据底册,补领接种证,然后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进行验证。无证的到现居住地的预防接种单位补证和补种。查验流程如下: 家长持儿童的接种证到居住地所在的预防接种单位办理查验手续 ↓ 接种单位查验接种证,并签注验证情况,安排补种计划 ↓ 家长凭查验后的接种证办理入托、入校手续,并按预约安排带儿童补种 ↓ 入托入校时,托幼机构和学校收取预防接种证,督促未完成接种的儿童及时补种国家及广东省免疫规划疫苗及其免疫程序

附件2 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审核报告(参考格式) 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接种证号: 家长姓名联系电话住址: 经审核预防接种记录,在“①全程接种、②需要补种、③因禁忌不补种”中选择一项打“√” ①()该儿童已经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 ②()该儿童未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请幼儿园/学校督促该儿童到接种单位补 种疫苗,并在完成补种后再次查验接种证和本报告。 ③()该儿童因接种禁忌漏种疫苗,不需补种。 表:儿童漏种疫苗和剂次登记表 漏种疫苗名称 漏种疫苗和剂次补种完成情况 第1剂第2剂第3剂第4剂第1剂第2剂第3剂第4剂 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含麻疹成分疫苗 A群流脑疫苗 A+C流脑疫苗 乙脑疫苗 甲肝疫苗 备注: 1.对于①全程接种、③因禁忌不补种疫苗的儿童,填写一联由家长交学校查验。 2.对于②需要补种的儿童,填写两联。一联交学校查验;另一联作为补种和再次查验凭证。 3.漏种儿童在漏种剂次对应栏打“╳”,补种后填写接种时间(日/月)。 4.因接种禁忌漏种疫苗,不需补种的儿童,在对应的漏种疫苗剂次栏填写“禁忌”。 审核人:审核日期:审核单位(盖章):

最新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 三、每天下班前,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2,<70UW/ 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3空间≥1.5瓦,安装在离工作面1米左右,并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接种台面和地面采取湿式清洁,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接种台面、湿拖地面。 四、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75%乙醇,涂擦注射部位,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待干后再接种。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使用自毁型的注射器。使用后的注射器放入专用的安全盒,或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放入专用收集袋,集中处理,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

预防接种信息化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是为接种门诊使用《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而统一配置的专用设备,必须安装在接种门诊(点)工作区域,禁止挪用和安装在其他工作场所。计算机禁止安装与免疫预防工作无关的程序。 二、接种门诊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负责计算机保养和系统维护、数据传输、联系故障处理等工作。 三、《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定、日常接种管理、接种监测管理、计划免疫年报管理、异常反应管理、报表统计、基本资料和系统维护等八大功能模块,由省、市、县疾控中心统一设定,不得擅自更改。 四、网络连接属性设置后,禁止擅自更改。 五、接种门诊每天下午5时进行数据备份工作,并将数据上传。 六、接种门诊必须由培训合格的监测软件操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禁止未经培训的其他人员操作。 七、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定期对计算机杀毒。 八、系统发生故障,及时与系统维护人员联系,不得擅自处理。 四年级上册英语重点句子 Unit 1 We have a new classroom. 我们有间新教室。 Let’s go and see!我们去看看吧!

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

附件1 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通知单 (正面) 尊敬的家长(监护人): 首先,热烈欢迎您的孩子到我校(园)学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儿童入托(园)、入学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以便给未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儿童提供补种机会,进而保护您孩子的身体健康。请您尽早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到辖区预防接种单位为儿童办理接种证初步查验手续。若儿童未完成全程接种,请根据接种单位预约,按时带孩子到接种单位补种相应疫苗;若儿童已完成全程接种,接种单位出具相应证明,并在儿童入园(开学)时上交学校存档。具体流程如下: — 1 —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应完成接种剂次一览表 (反面) 入托、入学适龄儿童至少完成以下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才为完成全程接种,若未完成,则需补种至相应剂次。 — 2 —

附件2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完成证明 经查验,兹有同学(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完成以下疫苗的接种: *含麻疹类疫苗需在横线上填写接种疫苗具体类型:MR:麻风疫苗,MM:麻腮疫苗,MMR:麻腮风疫苗,MV:麻疹疫苗。 预防接种单位(盖章) 年月日 — 3 —

附件3 山东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用表 表1 山东省年度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登记表 备注:①如已接种,请在相应疫苗处打“√”,未接种打“×”。②*减毒活疫苗仅填写第1、3列。③**如需补种,请在相应位置处打√”,否则打“×”。 查验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4 —

表2 山东省年度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补种情况一览表 备注:[1]由托幼机构/学校填写,在相应疫苗处写需补种的针次。[2]由预防接种门诊填写,作为补种时的现场登记使用,在相应疫苗处按照“月/日/年”形式填写补种日期;一种疫苗需补种多针次,在同一格内分行填写。[3]本表仅用于登记需补种儿童。 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 5 —

小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xx小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为进一步依法实施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学校的传染病控制,保护学生身体健康,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按要求及时进行查验预防接种证和疫苗补种工作,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的暴发与流行。 一、查验接种证工作程序 (一)学校必须在秋季入学时依法对新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在报名须知上要求新生监护人提供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接受查验,以办理入学手续。新生接种证遗失的,请其到所在地医院防疫站(科)补办接种证后才予以办理入学手续。 (二)学校须在学生入学时按要求查验预防接种证,将其接种信息填入《入学儿童免疫状况登记表一览表》,将学生免疫状况填入一览表相应栏目,查对各疫苗免疫剂次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判断是否完成全部规定剂次的疫苗接种。对已全程完成接种的学生将预防接种证复印件归入学生健康档案,纳入学籍管理。 二、职责分工 (一)学校凭预防接种证入学工作列入工作绩效评估考核内容。协助中心医院防疫科落实有关预防接种工作,确保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补种学生较多时,学校要与中心医院防疫科协商,共同确定接种时间,并召开专题班主任会议,将安排通知到班,班主任负责通知家长带孩子去进行接种,医院接种科把补种情况记录在接种证上,家长将补写了

接种记录的接种证或复印件交班主任登记,班主任将班级情况汇总后上交学校德育处。 (二)学校负责漏种学生补种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负责对未接种同学开展补种和补证情况进行检查。配合区教育局、区疾控中心对学生开展查验工作督导检查。 (三)学校负责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具体实施,将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开学常规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性检查,指定专人负责查验接种证工作。 (四)德育处负责建立学生预防接种证档案并纳入卫生档案管理,《预防接种证》查验完毕应交还学生监护人保存。 (五)学校对学生查验接种证登记和疫苗查漏补种的资料存档,以备疾控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检查。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最新儿童预防接种流程图80082

1

2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3 4 5 一、上岗穿戴工作服、帽,接种疫苗时戴口罩。 二、坚守工作岗位,保证工作日全程服务。 6 7 三、履行告知义务,接种服务须经对象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8 四、严格掌握疫苗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9 五、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10 六、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坚持安全注射原则。 11 七、疫苗、冷链设备专人专管,帐物清楚、登记齐全。 八、服务热情、态度和蔼,科学告知,避免与服务对象争执。 12 13 九、保持接种现场环境整洁,接种现场所需药械、物品配备齐全。 14 十、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接种对象,预防异常反应发生。 15 十一、体检、知情同意告知、接种疫苗等环节有详细记录。 16 17 18 19 20 21 22 疫苗管理制度

23 24 一、疫苗管理专人负责。 25 二、疫苗领发、出入库有详细的时间、数量、标示记录。 三、疫苗运输、储存符合温度条件。液体疫苗防治冻结。 26 27 四、按效期长短整齐存放疫苗,距离冰箱壁≧2㎝。 五、保持疫苗存放冰箱内清洁,不存放其它药物或杂物。 28 29 六、进购疫苗要索要批签发合格证明 30 七、使用疫苗前检查疫苗是否合格并在使用记录上详细记录疫苗的批 31 号、效期、生产厂家。 32 八、及时清理过期失效或或因其它原因失效的疫苗。 33 九、建立疫苗接种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十、疫苗开启后超过30分钟未用应当废弃。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预防接种前后注意事项 45 46 特别提醒! 47 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不宜接种卡介苗。 48 出生时诊断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产宝贝,不能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9 乙型脑炎等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疫苗。 50 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 接种前的注意事项 51 52 1、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儿童家长应尽早主动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儿童预53 防接种证。 2.儿童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每次预防接种时 54 55 必须携带本证。 56 3.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时应及时补办。国家明确规57 定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本证。 58 4.儿童监护人有义务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在接种前应主动提供儿童的59 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禁忌情况。 5.为了保证预防接种质量,请家长带小孩到当地指定的接种单位(接种点、 60 61 接种门诊)接种疫苗。 62 6.无论是常住户口或暂住户口,您均可按时携带孩子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63 行接种。 64 7.接种疫苗前一周要精心照顾孩子,减少感冒等不适的症状; 65 8.预防接种如孩子有不适症状,等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66 9.接种疫苗前对医生如实提供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 67 10.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68 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儿童预防接种操作流程

儿童预防接种操作流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儿童预防接种操作流程一、建卡与告知 预防接种门诊为0-6岁儿童建立接种证及信息化管理数据库。新生儿及新迁入的儿童告知免疫规划内容。 二、实施安全接种 (一)预检和接种前告知 1、询问近期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过敏反应史、接种反应史。 2、必要的体格检查 测量体温、看是否有皮肤疾病、黄疸、营养不良,口服糖丸看是否有肛周脓肿等。 3、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本次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4、预约下次接种 (二)接种疫苗 确认受种儿童健康状况无异常,予以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穿工作服、带口罩、帽子持证上岗,接种时注意“三查七对”实施安全接种。

1、三查七对 三查:健康状况、接种证、疫苗批号与有效期 七对:姓名、年龄、疫苗品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途径。 2、安全接种 (1)接种现场准备:抢救设备(氧气袋,抢救药品) (2)现场疫苗管理:冷藏放置(活疫苗半小时,灭活疫苗1小时), (3)按照要求三查七对实施安全注射 (三)告知接种后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如有疑似预防异常接种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四、登记接种信息并录入信息系统 接种证上祥记录疫苗名称、接种部位、接种途径、疫苗批号、厂家、并由接种医生签好名。录入信息系统的接种信息与接种证所登记的信息要完全一致。需要扫码的疫苗扫码率要达到100%。 五、核对疫苗使用数及登记接种数 接种日结束后,核对疫苗的使用数与登记接种数,确保二者数据一致,如有误因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好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