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13个地市和农垦总局玉米种植面积总产

合集下载

东北啤麦基地近十年大麦生产与科研现状

东北啤麦基地近十年大麦生产与科研现状

大麦 与谷 类科 学
B A R L E Y A N D C E R E A L S C I E N C E S

号 ;2 0 0 9年 引 种 了 垦 啤 麦 9号 。 目前 ,垦 啤 麦 9 号 已 占当地 大麦种 植 面积 的 5 0 % 以上 。 2 近十 年 东北暨 红 兴隆农 科所 大 麦科研 研 究进 展 2 . 1 大麦 育种
区 的大麦 产业 发展 是一 个较 好 的势头 。
好 的 品种 之 一 。
表 1 垦啤麦 7号近几年品质化验结果
注 :化 验结果 2 0 0 3和 2 0 0 4年 由江苏连云港全 国麦芽检测 中心提供 ;2 0 0 7和 2 0 1 1( B)年 由美 国 AB公司提供 ;2 0 0 9和 2 0 1 1( A)年 由中 国食 品发酵研究 院提供 。
2 . 1 . 2 大麦 育种 目标 。2 0 0 5年前 ,我们 基 本 以产 量 和 品 质 为 第 一 育 种 目标 ,对 抗 旱 、抗 倒 伏 、抗 病 等综 合 适 应 性 没 有 重 视 。 随 着 大 麦 产 业 的 发 展
及生产和气候条件 的变化 ,育 种 目标 的调整 也迫 在眉睫。但就产量 和品质来说 我们 已经取得 了重
摘要 :东北啤麦基地主要指黑龙江省和 内蒙古东北部 。近十年 ,由于玉米和水 稻面积 的增 加 ,黑龙 江省 的大 麦面积逐 年下
降 ,只有不足 0 . 3 3万 h m / 年 的 播种 面 积 。而 内蒙 古 东 北部 由 于大 麦 的可 比效 益 好 于 小 麦 ,其 种 植 面 积 从 2 0 0 2年 的 2 0 h m ,发展到 2 0 0 8年 2 3 . 3万 h m ,目前 每年 可稳定 在 6 . 6 7万 ~1 O万 h m 。种植 品种已 由垦 啤麦 7号 、垦 啤麦 9号代替 了当初的垦啤麦 3号和垦啤麦 2号。其产量和品质 已明显改善 。但 由于内蒙古东北部种植大麦 的历史较短及特 殊的气候条件 , 当地 的生产和科研还有许 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 :育种 目标 的调整 、栽培技术的完善 、病害的综合 防治 、耕作措施 的研究等。

克山农场简介(新)

克山农场简介(新)

克山农场简介黑龙江省克山农场位于松嫩平原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地理位置东经125°22′,北纬48°18′。

农场总占地面积3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万亩,林地面积8万亩,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有马铃薯、向日葵、甜菜、药材等。

现有人口2.4万人,职工1.3万人。

是一个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的农业企业。

农场依托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曾获得国务院“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标准化管理标兵单位”荣誉称号,被国家认定为中国北方高科技旱作农业示范园区,农垦总局确定的首批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是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被省委政法委授予法治环境先进场称号。

2005年开始,总投资5亿元的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黑龙江北大荒马铃薯集团马铃薯精淀粉公司、北大荒马铃薯全粉公司、北大荒马铃薯变性淀粉公司、北大荒马铃薯粉丝粉皮公司陆续在农场落成投产。

集马铃薯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粉丝粉皮“四位一体”的马铃薯系列产品的立体化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农场抓住机遇,围绕马铃薯经济打造中国马铃薯产业建设示范城。

2010年6月,克山农场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等5家单位联合授予“中国绿色马铃薯之都”荣誉称号。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克山农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综合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同步发展,职工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截止2010年末,实现生产总值5.54亿元,年均增长18%,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克山农场按照重点打造“两个品牌”,建好“四个园区”,实现“五大突破”,达到“三个领先”建设薯都的发展目标正在奋力推进。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业良种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业良种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业良种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5.30•【字号】黑政办发[2000]28号•【施行日期】2000.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业良种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00〕28号)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黑龙江省农业良种化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0年5月30日黑龙江省农业良种化工程实施方案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市场竞争力低和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业良种化工程的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指导思想: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手段,按照推广一批、储备一批、选育一批的原则,加快品种创新、繁育和推广步伐,建立和完善新品种选育引进繁殖推广紧密衔接的现代种子产业框架和运行机制,推动我省种子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建设目标:到2002年,引进培育的水稻、小麦优质品种品质及产量指标接近国际水平,大豆、玉米品种30%接近国际水平,7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均有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高效当家品种1至2个。

蔬菜、瓜类、经济作物、果树等作物均有竞争实力较强的优质品种。

全省粮豆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优质及专用品种播种面积达到70%。

种子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完成种畜原种场、高代次种禽场的引种和改扩建任务。

引进国内外适合我省养殖生态条件的水产优良品种2--3个。

建成国家级水产原种场1处、省级水产良种场10处。

林木良种优苗基地建设基本形式,种苗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接过国际标准。

八五一农场志(19841995年)

八五一农场志(19841995年)

前言《八五一○农场志(1984~1995年)》,现在已成书出版了。

它是《八五一○农场史(1948~1983)》之续,记述了农场从1984~1995年的历史进程。

12年来,全场15000多名干部、职工和群众,在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历史性改革。

这次改革触及了农场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

诸如农业、工业、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险、住房制度等一系列的配套改革。

改革,给农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工农业总产值由1984年的2946万元(现行价),上升到1995年的18756万元,增长6.3倍;固定资产投资由1984年的210万元,累计上升到1995年的13472万元,增长6.4倍;房屋建筑面积由1984年的35万平方米,累计上升到1995年的46万平方米;人均年收入从1984年的515元,上升到1995年2535元,增长近5倍。

其它如电力通信、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医疗保险等等,都有长足的发展。

程控电话,直拨国际国内;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闭路电视、家用电器、大、中、小型汽车,也不断涌入家庭。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农场12年来的改革成果是十分突出的。

然而,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种种磨擦、撞击和阵痛,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也给农场带来了压力和困难。

特别是计划经济的模式被打破以后,过去农场办社会的经济包袱和老企业的历史负担,日益突出起来,其矛盾的焦点,就是债务负担沉重,缺乏自我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从而使一些厂矿企业,在主客观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或产品滞销、或停工停产、或经营亏损、或倒闭破产。

不仅如此,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农场的改革在市场经济的驱动和价值规律的影响下,又显示出复杂化和双重性的特点:其一,农场的经济,既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但又出现了效益下滑的新走向;其二,农场职工既出现了一部分人率先富了起来,但又出现了另一部分人面临失业的困境;其三,人们的心态,既欢迎改革带来的实惠,但又害怕改革带来的冲击。

2013年四大作物品种试验方案

2013年四大作物品种试验方案

2013年垦区四大农作物品种试验方案一、试验方法(一)田间设计1、生产试验玉米、大豆、水稻、小麦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水稻、小麦小区宽6米以上;大豆不少于8行区;玉米8行区;2、区域试验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区域试验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3次重复。

玉米小区行长10米,6行区;大豆小区行长10米,4行区;水稻小区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不少于8行区;小麦小区行距0.15米,10行区,小区面积15平方米,各品种间间隔0.3米。

3、注意事项(1)区域试验各重复间相同品种不得排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得捆绑式排列。

小区排列方向应与土地肥力趋势和坡向垂直。

各重复间应留步道1.5~2.0米。

(2)试验区周围必须设保护带,玉米、大豆保护行不少于4行,保护头不少于3米;小麦保护行不少于6行,保护头不少于3米;水稻保护行不少于6行,不设保护头。

(3)同一试验点同一作物同一试验类别播种垄数应一致。

(4)区域试验品种少于3份的可采用对比法,3次重复。

(二)保苗密度1、玉米:普通玉米1~4区保苗密度为4200株/亩;6~8区保苗密度为5000株/亩;9~11区保苗密度为5500株/亩;青贮玉米保苗密度为4000株/亩。

2、大豆:1~3区保苗密度不低于25万株/公顷,4区保苗密度不低于28万株/公顷,5、6区保苗密度不低于30万株/公顷。

3、水稻:每一试验点各品种的株、行距必须一致,密度与当地生产相同。

4、小麦:保苗密度650万株/公顷,并根据各品种芽率和千粒重适当调整种植密度。

二、试验要求1、品种试验应严格按《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试验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2、试验地应安排在地势平整、肥力较好、排灌方便、合理轮作、前茬一致、无检疫性病虫害的地块。

3、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播种。

播种方式用开沟或扎眼两种,播种时各市(地)种子管理部门需到现场监督指导,要求足墒播种,播种深浅一致,确保一次全苗定苗。

4.杜维广大豆生产

4.杜维广大豆生产

中国大豆种植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中国大豆种植区域
注:Ⅰ北方一熟制春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Ⅰ-1东北春豆品种生态亚区 Ⅰ-2华北高原春豆品种生态亚区 Ⅰ-3西北春豆品种生态亚区 Ⅱ黄淮海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Ⅱ-1海汾流域春夏豆品种生态亚区 Ⅱ-2黄淮流域春夏豆品种生态亚区
Ⅲ长江中下游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Ⅳ中南多熟制春夏秋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Ⅳ-1中南东西春夏秋豆品种生态亚区 Ⅳ-2中南西部春夏秋豆品种生态亚区 Ⅴ西南高原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Ⅵ华南热带多熟制四季大豆品种生态区
5、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主栽品种和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应 用情况
品种对产量的贡献率在30-40%,甚至达到50-60%。目前在黑龙江省大豆主 产区都有相应的主栽品种。品种良种化达到90%以上。保障各主产区大豆生产发
展。
栽培技术及其品种与栽培结合对产量的贡献率可达50-60%。目前在黑龙江 省大豆主产区均有相应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支撑,例如:垄三栽培、高寒模式、
(3)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推广高油高产、高蛋白高产品种
“六五—九五”期间黑龙江省各育种单位,先后推广的高油 高产品种(脂肪含量≥21.5%)有:九丰4、合丰40、红丰5、红丰8、 垦农4、垦农8、黑农31、黑农32、黑农37、黑农41、抗线3号、东 农38等13个品种,占育成品种12.04%。育成推广高蛋白高产品种 (蛋白质含量≥45%)有:黑农15、黑生101、黑农34、东农42,4 个品种占育成推广品种3.1%。 “十五”期间各育种单位育成高油高产品种和高蛋白高产品 种,体现实施大豆优质化工程的效果。目前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 推广的高油高产品种有:黑农37、黑农41、黑农45、黑农46、绥农 20、合丰40、合丰41、合丰42、垦农4、垦农18、垦农19、东农38、 黑河27、东大1号等品种。高蛋白高产品种有:黑农35、黑生101、 黑农34、东农42、黑农43、黑农48等品种。这些高油高产品种和高 蛋白高产品种应用推广促进黑龙江省优质大豆生产的快速发展。

黑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

黑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12):92-96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h l j n y k x .h a a s e p.c n D O I :10.11942/j.i s s n 1002-2767.2023.12.0092匡恩俊,张久明,姬景江,等.黑土地利用现状㊁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12):92-96.黑土地利用现状㊁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匡恩俊1,张久明1,姬景红1,王庆毅2,袁佳慧1,朱莹雪1,郝小雨1,孙 磊1(1.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农业农村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2.北方分公司嫩江中储粮科技园区,黑龙江嫩江150056)摘要:黑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 稳压器 和 压舱石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㊂为科学保护黑土地㊁提升黑土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聚焦黑土地保护利用,明确黑土资源利用特征,分析了东北黑土 变薄㊁变瘦㊁变硬 的质量退化现状,从科学规划黑土地保护利用㊁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㊁稳步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工作3个方面梳理了黑土保护的政策方案和保护条例,从强化政府统筹和管理职能,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建议㊂关键词:黑土;保护利用;土壤质量;土壤退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收稿日期:2023-08-10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 项目(C X 23G G 08,HN K 2019C X 1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 F D 1500202,2021Y F D 1500204);农业农村部资助项目 国家大豆产业体系 (C A R S -04);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21J C Q N 004);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C Z K Y F 2023-1-B 006)㊂第一作者:匡恩俊(1982-),女,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土壤改良与培肥研究㊂E -m a i l :k u a n g e n j u n 2002@163.c o m ㊂通信作者:张久明(1980-),男,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土壤肥力方面的研究㊂E -m a i l :z jm _8049@163.c o m ㊂ 黑土是有黑色或暗黑色的腐殖质层的土壤,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和较高的土壤肥力,适合农作物生长[1-4]㊂东北黑土区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分明,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广阔,适宜农耕,机械化程度较高[5-6],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是最大的商品粮供给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国粮食总产的1/4㊁输出商品粮的1/3都源于此地[7-9]㊂黑土区的优势作物主要有玉米㊁水稻㊁大豆,其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1%㊁19%和56%[10],被誉为我国粮食生产的 稳压器 和 压舱石 ,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11-13]㊂由于近年来不合理的耕作措施㊁过量施肥及用养不协调,东北黑土质量呈现退化趋势,低产㊁障碍现象日渐严重,主要表现为黑土层变薄㊁耕作层变浅㊁土壤板结㊁土壤养分失衡㊁土壤酸化等问题[14-15]㊂东北黑土的 变薄㊁变瘦㊁变硬 ,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开展黑土保护与利用尤为重要[16-17]㊂前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黑土地利用及保护措施㊂汪景宽等[6]指出,东北黑土地耕地后备资源不足㊁中低产田占比较高㊁农田基础设施不足等制约了黑土产能的提升和黑土资源的合理利用㊂徐英德等[15]按照东北黑土区自然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特征,将东北黑土地分为6个基本类型区,分析其气候类型㊁地理分布㊁土壤性质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应提出适用的保护利用模式㊂韩晓增等[7]分析了黑土地开垦前后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㊁坡耕地水土流失情况和土壤环境状况,从政府引导㊁科技支撑㊁强化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卓有成效的建议㊂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阐述了新时代黑土资源利用现状,剖析黑土利用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黑土保护实施举措,并提出了东北黑土保护利用的相关建议,以期为科学地保护黑土地㊁提升黑土耕地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㊂1 黑土资源利用现状1.1 黑土农作物类型丰富黑土地物产丰富㊁农作物类型多样:粮食作物包括玉米㊁水稻㊁小麦㊁豆类(大豆㊁绿豆㊁红小豆)㊁谷子㊁高粱㊁薯类(马铃薯㊁红薯)等;经济作物包括油料(油菜㊁葵花㊁白瓜籽)㊁甜菜㊁亚麻㊁药材(人参㊁甘草㊁枸杞㊁龙胆草㊁月苋草㊁万寿菊㊁甜叶菊等)㊁烟叶和饲料等;蔬菜包括白菜㊁黄瓜㊁萝卜㊁辣椒㊁大葱㊁番茄㊁娃娃菜㊁结球甘蓝㊁麻椒㊁茄子㊁油豆角和食用菌(黑木耳㊁滑菇㊁平菇㊁香菇)等;瓜果类包括苹果㊁犁㊁葡萄㊁西瓜㊁甜瓜㊁李子㊁沙果㊁杏和菇娘等㊂1.2 黑土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较高以黑龙江省为例,1990-2019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 阶梯状 上升趋势(图1a),其中1990-2004年稳中有升,2004年开始迅速增加,2005年较上一年提高17.4%;2005-2008年缓慢上升,之后又迅速上升,2009年较2005年提2912期 匡恩俊等:黑土地利用现状㊁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高22.5%,从2009年开始趋于稳定㊂30年来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较快,2019年达到1477.0万h m 2,较1990年提高72.6%,年均增加21.4万h m 2㊂从不同作物来看,1990-2019年粮食作物(玉米㊁水稻㊁小麦㊁豆类㊁谷子㊁高粱㊁薯类)播种面积增长较快,其变化趋势与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变化基本一致㊂经济作物(油料㊁甜菜㊁麻类㊁药材㊁烟叶㊁饲料)和蔬菜瓜果类作物播种面积表现为 抛物线 变化趋势㊂从农作物占比来看(图1b ),粮食作物产量最高,占85.7%~97.0%,经济作物和蔬菜瓜果类作物占比较低㊂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受国家相关政策调控㊁农产品市场价格浮动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㊂除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外,黑龙江省农作物总产量变化趋势与总播种面积变化总体一致,3大类作物产量变化趋势与对应播种面积变化基本一致㊂2019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总产量为8357.0万t ,较1990年提高130.4%,年均增加163.0万t,其中粮食作物增长较快,较1990年提高227.1%,年均增加180.0万t;经济作物产量下降趋势明显,较1990年下降90.2%,年均下降22.0万t;蔬菜瓜果类作物略有回升,较1990年增加23.0%,年均增加5.0万t㊂黑龙江省农作物产量变化受气候条件㊁种植面积㊁作物单产㊁田间管理(品种㊁施肥㊁植保㊁栽培)等因素影响㊂图1 1990-2019年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2 黑土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 黑土变瘦黑土开垦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8%~10%,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快速下降,每10年下降0.6~1.4g ㊃k g-1[14]㊂有机质含量降低直接导致黑土肥力变差,农业生产中为维持作物高产对肥料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化肥越施越多,地越 喂 越 瘦[18]㊂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1980年)相比,2011年东北典型黑土区海伦㊁双城㊁公主岭3个县(市)30年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下降了0.68,0.18和1.05k g㊃m -2,土壤碳储量分别下降了2.3ˑ109,5.0ˑ108和1.8ˑ109k g [19]㊂王世豪等[20]比较1980年代(1980s)‘中国土种志“和2010年代(2010s)‘中国土系志“土壤样点的土壤剖面属性变化,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31.0%,其中棕壤㊁暗棕壤和黑钙土降幅分别为35.4%㊁33.8%和26.0%㊂土壤中损失的碳经过微生物分解,以C O 2的形式从土壤中释放到大气中,大气中C O 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影响气候变化,使土壤从 碳汇 转为 碳源 ㊂2.2 黑土变薄黑土流失的途径主要有水蚀㊁冻融交替㊁风蚀㊂第一,黑土区典型地形特征为地势平坦的波状平原和低丘台地,气候雨热同期,夏秋季降水常以暴雨形式出现,降雨量大易产生地表径流,冲刷地表导致黑土流失;第二,春季表层土壤先解冻变疏松,有坡的耕地土壤容易被融雪后径流冲刷携出;第三,黑土区每年4月-5月正值干旱大风,此时黑土由于质地松散且地表没有作物覆盖,易产生风蚀导致黑土流失㊂可见,自然因素和人为高强度利用的双重作用导致黑土层变薄㊂调查显示,黑龙江省土壤耕层厚度10.0~25.0c m ,耕层平均厚度18.7c m ;黑龙江农垦地区土壤耕层厚度14.0~42.0c m ,耕层平均厚度25.2c m ;吉林省39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12期土壤耕层厚度平均为19.5c m ,辽宁省土壤耕层厚度平均为25.4c m ,内蒙古东四盟土壤耕层厚度平均为22.0c m [14],黑土层厚度以年均降低0.1~0.5c m 的速度越来越薄 [18]㊂据测算,黑土地区现有的部分耕地再经过40~50年的流失,黑土层将全部消失[6]㊂2.3 黑土变硬不合理的机械化耕作造成地表压实,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现象㊁田间作业时机械行进阻力增加㊁土壤理化及生物性状变差㊂调查显示,大部分黑土区机械翻耕深度低于20c m ,且受农用机械长期作业碾压㊁径流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因素共同作用,耕地犁底层上移加厚,土壤容重增加导致土壤硬化㊁板结[18]㊂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目前黑土区耕层容重由1.08~1.15g ㊃c m -3增加到1.21~1.27g ㊃c m -3[21]㊂研究表明,开垦20,40和80年的黑土表层土壤容重分别增加7.6%㊁34.2%和59.5%,总孔隙度分别下降1.9%㊁13.2%和22.7%,田间持水量分别下降10.7%㊁27.4%和53.9%,上述3项土壤物理性质与开垦年限密切相关[18]㊂韩晓增等[22]也发现,开垦40年后的黑土土壤容重由0.79g ㊃c m -3上升到1.06g ㊃c m -3,总孔隙度由69.7%下降到58.9%,开垦100年后土壤孔隙度下降到51.3%,土壤田间持水量由57.7%下降到41.9%㊂2.4 黑土微生物多样性变差长期种植结构单一和作物连作导致黑土地土壤养分失衡㊁板结㊁病虫害危害程度加剧,土壤微生物区系紊乱,代谢功能变弱,土体原始生境遭到破坏,导致土传病害时有发生[23]㊂以大豆为例,重迎茬的种植方式导致大豆根系分泌物㊁根茬脱落物和腐解物㊁根际微生物产生改变,导致根际环境恶化,有害微生物比例上升,根部病虫害严重,植株生理代谢失调,致使大豆生育不良而减产和品质变劣[14]㊂2.5 土壤酸化日趋严重施氮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㊂施入土壤中的氮肥水解为N H +4,之后N H +4转化为N O -3,产生的H +与土壤盐基离子交换,尤其是C a2+不断淋失后导致土壤酸化[24]㊂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30多年来,黑龙江省㊁辽宁省土壤p H 平均降幅超过了0.5个单位,吉林省土壤p H 降幅为0.2~0.5[25]㊂统计显示,黑土区土壤p H 在5.5~6.5的耕地占46.89%,其中黑龙江省占本区域耕地面积54.90%,农垦总局占75.42%,都存在明显的酸化趋势;不同土壤类型也存在一定程度酸化现象,黑土p H 均为5.98,暗棕壤p H 为5.91,棕壤p H 为6.26,草甸土p H 为6.7,白浆土p H 为5.84,水稻土p H 为6.32[6]㊂黑土酸化主要发生在黑龙江省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草甸黑土和白浆化黑土地带,同时由于较强的土壤酸性活化了土壤重金属(P b ㊁C r ㊁C d)元素,导致其毒性也会相应增加[23]㊂基于2005-2013年吉林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吉林省各种土壤类型的p H 相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出现了土壤酸化趋势,黑土下降约0.5个单位,酸化程度较大的草甸土和水稻土分别下降了1.4和1.6个单位,白浆土下降0.1个单位[26]㊂3 黑土保护的相关举措党中央㊁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㊂习近平总书记就黑土保护工作多次做出了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这些批示精神体现了党中央对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的高度重视和对农业绿色生产㊁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认识[27]㊂黑土地保护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科学规划黑土地保护利用㊂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相继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辽宁省2023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方案,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黑土地保护的指导办法㊁技术模式和保障措施㊂第二,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㊂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 十二五 以来东北四省(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99.00万h m2,其中典型黑土区达到582.33万h m 2,农田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推动耕地质量进一步提升,夯实粮食安全基础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将黑土地保护放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章节中,凸显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㊂第三,稳步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工作㊂国家相关部委会同东北四省(区)人民政府,积极探索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工作㊂2022年8月,我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㊂2018年,率先颁布实施了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㊂黑龙江㊁吉林㊁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陆续出台了‘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4912期 匡恩俊等:黑土地利用现状㊁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例“‘辽宁省耕地质量保护办法“‘内蒙古自治区耕地保养条例“,以立法形式明确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㊂第四,科技创新支撑黑土地保护㊂东北四省(区)积极探索工程与生物㊁农机与农艺㊁种养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形成了 梨树模式 龙江模式中南模式 三江模式 等10种黑土地综合治理模式㊂4 黑土地保护的对策与建议4.1 强化政府统筹管理职能4.1.1 强化统筹职能 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强化领导㊁组织㊁协调和监督管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统筹制定有针对性的黑土地保护政策㊂建议设置省级黑土地保护办公室,抽调农业㊁国土资源㊁环境保护㊁水利㊁发展改革㊁人社㊁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联合办公,进一步设置市㊁县级黑土保护利用办公室,实现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㊂4.1.2 因地制宜 针对不同的生态区和耕作制度,制定针对性强㊁轻简化㊁能落地的黑土保护利用政策;建立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 四位一体 运行机制,激发黑土保护内生动力㊂4.1.3 建立黑土地保护问责机制 参照‘黑土地保护法“和省级黑土保护条例,对于在黑土保护利用工作中不作为㊁慢作为㊁乱作为的组织和个人,有责必问㊁问责必严㊂4.2 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4.2.1 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和政策支持 设置稳定的黑土地保护利用专项资金,对于黑土地保护利用完成效果好的主体或个人,给予优先补贴和奖励,例如测土配方施肥㊁化肥减施㊁肥料增效㊁秸秆还田㊁有机替代㊁科学轮作㊁机械施肥等㊂在国家㊁地方科研项目方面,设立黑土保护利用国家级重大专项㊁地方黑土保护利用重点专项㊁揭榜挂帅项目㊁青年科学家项目㊁长期试验监测项目等,建立长期有效的经费支持和管理制度㊂对于黑土保护利用中有重大资金投入的项目,如高标准农田建设㊁农田水利建设修缮㊁高效绿色智能农业设备采购等,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补贴㊂4.2.2 多方面积极引导和支持 对市场资本参与的保护黑土工作,从政策㊁税收㊁环保等方面多元化支持,发挥市场的灵活作用㊂对于黑土保护利用中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或个人,加强补贴和奖励,发挥激励作用㊂引入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㊁兴修水利设施㊁秸秆综合利用㊁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出台多元化优惠政策奖励实施主体,从申请贷款㊁申请项目㊁减免税收等方面积极引导和支持㊂4.3 强化科技支撑4.3.1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 从机制上明确黑土地退化与黑土培育的驱动作用,破解 利用 与 保护 的难题㊂科研机构加强研发,深入分析黑土质量退化㊁养分失衡㊁低产障碍㊁活性降低等问题,破解黑土地 变薄㊁变瘦㊁变硬 的内在机制,开展黑土培育㊁化肥减施增效㊁秸秆肥料化利用㊁有机替代技术及配套机械研发㊁用养结合循环农业等技术攻关,持续提升黑土耕地地力㊂4.3.2 推进集成创新 结合优良品种㊁绿色化肥农药㊁高效栽培模式等开展智慧农作模式攻关,创新集成一批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㊂选取一批基地完善㊁设备优良㊁人员齐整㊁管理到位的典型农场㊁合作社或者种植大户,进行黑土保护利用模式组装,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㊂4.3.3 加强黑土保护平台建设 积极组建国家和区域 黑土保护重点实验室 黑土保护利用创新团队 ,打造黑土保护利用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平台,积极发挥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黑土研究院 的纽带作用,加强与世界黑土国家的人才和项目合作交流,多方面促进世界黑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㊂4.4 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宣传标语㊁微信㊁悬挂条幅㊁发放宣传单㊁专家授课㊁举办培训班和现场会㊁设立黑土保护示范区和典型示范户等手段,扩大宣传覆盖范围,结合入户咨询解答,围绕禁止乱占耕地㊁杜绝黑土地破坏违法行为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等方面普及黑土地保护知识㊂通过每年12月5日的 世界土壤日 以及地方宣传活动如 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周 等,引导群众积极关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保护和利用黑土资源㊂积极打造黑土地保护先进集体,培养和表彰先进个人,提升基层群众保护黑土地的热情,营造保护好㊁利用好黑土地的浓厚社会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黑土地保护的意识,保护 耕地中的大熊猫㊂参考文献:[1] 李保国,刘忠,黄峰,等.巩固黑土地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184-1193.[2] 葛全胜,王介勇,朱会义.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㊁主要路径及政策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175-1183.59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12期[3] 魏丹,蔡姗姗,王伟,等.黑土肥力与大豆产量及品质的通径分析[J ].大豆科学,2021,40(1):89-97.[4] 郝小雨.黑土区秸秆还田的改土培肥及增产效应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12):83-88.[5] 魏丹,李世润,辛洪生,等.南美黑土保护措施解析与中国黑土可持续利用路径[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5):1-5.[6] 汪景宽,徐香茹,裴久渤,等.东北黑土地区耕地质量现状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土壤通报,2021,52(3):695-701.[7] 韩晓增,邹文秀.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与肥力提升的成效与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2):206-212.[8] 韩晓增,邹文秀.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研究足迹与科技研发展望[J ].土壤学报,2021,58(6):1341-1358.[9] 张兴义,刘晓冰.中国黑土研究的热点问题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J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4):340-344.[10] 中国科学院.东北黑土地白皮书发布会:东北地区黑土地白皮书(2020)[M ].北京:中国科学院,2021.[11] 姜明,文亚,孙命,等.用好养好黑土地的科技战略思考与实施路径:中国科学院 黑土粮仓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146-1154.[12] 隋鹏祥,罗洋,郑洪兵,等.长期耕作对农田黑土团聚体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23,34(7):1853-1861.[13] 刘洪彬,高嘉鞠,吴梦瑶,等.东北三省黑土区耕地数量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22,53(4):444-453.[14] 魏丹,匡恩俊,迟凤琴,等.东北黑土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1):158-161.[15] 徐英德,裴久渤,李双异,等.东北黑土地不同类型区主要特征及保护利用对策[J ].土壤通报,2023,54(2):495-504.[16] 黑龙江省政府参事室黑土保护利用课题组.加强黑土保护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J ].奋斗,2023(2):58-61.[17] 杜国明,马辰.黑龙江省黑土资源保护对策研究[J ].奋斗,2021(16):23-24.[18] 马常宝,王慧颖.国内外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与方向研究[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2(11):7-11.[19] 杲广文,汪景宽,李双异,等.30年来东北主要黑土区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储量动态变化研究[J ].土壤通报,2015,46(4):774-780.[20] 王世豪,徐新良,黄麟,等.1980s -2010s 东北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2023,34(4):865-875.[21] 张志华,刘亚军.梨树县保护黑土地的做法与建议[J ].科技致富向导,2012(32):383.[22] 韩晓增,邹文秀,王凤仙,等.黑土肥沃耕层构建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2):2996-3002.[23] 梁爱珍,李禄军,祝惠.科技创新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齐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用好养好黑土地的对策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5):557-564.[24] 王继红,王洋,于洪波.吉林玉米带黑土酸化与有机质稳定性关系[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2,44(6):657-664.[25] 杨帆,贾伟,杨宁,等.近30年我国不同地区农田耕层土壤的p H 变化特征[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3,29(7):1213-1227.[26] 王寅,张馨月,高强,等.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 H 的时空变化特征[J ].土壤通报,2017,48(2):387-391.[27] 王志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保护利用黑土地中的关键支撑作用[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127-1132.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E x i s t i n g Pr o b l e m s a n dP r o t e c t i o n S t r a t e gi e s o fB l a c kL 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K U A N GE n j u n 1,Z H A N GJ i u m i n g 1,J IJ i n g h o n g 1,W A N G Q i n g y i 2,Y U A NJ i a h u i 1,Z H U Y i n g x u e 1,H A OX i a o yu 1,S U NL e i 1(1.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c a d e m y o fB l a c kS o i l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L a b o r a t o r y o fB l a c kS o i l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M i n i s t r y o f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R u r a lA r e a s ,H a r b i n150086,C h i n a ;2.N e n j i a n g No r t hB r a n c h ,C h i n a G r a i nR e s e r v e s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P a r k ,N e n j i a n g 15005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l a c ks o i l i st h e"pr e s s u r i z e r "a n d"b a l l a s ts t o n e "o f g r a i n p r o d u c t i o ni n C h i n a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s i m p o r t a n t s u p p o r t f o r e n s u r i n g n a t i o n a l f o o d s e c u r i t y .I no r d e r t o s c i e n t i f i c a l l yp r o t e c t b l a c k s o i l ,i m 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b l a c ks o i l a r a b l e l a n d ,a n d p r o m o t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i s p a p e r f o c u s e do n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 b l a c ks o i l ,c l a r i f i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b l a c ks o i l r e s o u r c eu t i l i z a t i o n ,a n a l yz e d t h e q u a l i t y d e g r a d a t i o n s t a t u s o ft h i n n i n g ,t h i n n i n g a n d h a r d e n i n g of b l a c k s o i l i n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 ,a n d s o r t e d o u t t h e p o l i c yp l a n s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r eg u l a t i o n so fb l a c ks o i l p r o t e c t i o nf r o mth r e ea s p e c t s ,s ci e n t i f i c p l a n n i n g o f b l a c k s o i l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b l a c k s o i l p r o t e c t i o n p r oj e c t ,a n d s t e a d yp r o m o t i o no f b l a ck s o il p r o t e c t i o n l e g i s l a t i o n .S u g g e s t i o n sw e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f r o mt h e a s p e c t s o f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h e g o v e r n m e n t 's o v e r a l l p l a n n i n g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f u n c t i o n s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f i n a n c i a l a n d p o l i c y s u p p o r t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s c i e n t i f i c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s u p p o r t ,a n d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p u b l i c i t y an d g u i d a n c e .K e yw o r d s :b l a c ks o i l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s o i l q u a l i t y ;s o i ld e g r a d a t i o n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a gr i c u l t u r e 69。

宝泉岭宝泉岭农场

宝泉岭宝泉岭农场

宝泉岭农场概况宝泉岭农场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系统国营农场,隶属宝泉岭农垦管理局。

位于萝北县境西南部,场部北距萝北县城30公里,南距鹤岗市22公里。

宝泉岭农场,以地貌特征得名。

场部东山脚下有一古泉,细水长流,故得名“宝泉岭”。

历史沿革1949年冬勘察场址,1950年4月,东北军区解放一团开荒建场。

1951年10月,东北公营农场管理局统一解放团农场名称,解放一团农场定名为“宝泉岭农场”。

1955年6月,划归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领导。

1958年4月,划归合江农垦局领导。

1963年1月,划归东北农垦总局领导。

1968年6月,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编为第二师第十五团。

1976年2月,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宝泉岭农场名称,隶属宝泉岭农垦管理局。

1992年末全场总人口2.25万人。

地理条件宝泉岭农场地处黑龙江、松花江两江三角地带西部。

场区总面积107.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0.8万亩,林地14.5万亩,可垦荒地12.8万亩。

场部所在地宝泉岭镇,是宝泉岭农垦管理局及其直属11个单位的驻地。

哈萝公路和佳鹤铁路于此通过。

镇区总面积为5.75万亩,总人口约1.5万人,是新兴的农垦小城镇。

主要产业宝泉岭这片热土,是抗联英雄赵尚志将军在此与日寇殊死奋战、壮烈牺牲的地方,而今已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为主。

1992年粮食总产量6.3万吨,猪、牛、羊肉产量2165吨,农业总产值7589万元。

场办工业有砖瓦厂、木材厂、煤矿、造纸厂等。

名人李琰曾在农场小学、中学就读的国家速滑队队员李琰,1988年2月25日,在第十五届冬季奥运会上,刷新世界纪录,摘取了女子 1 000米短道速滑冠军的金牌。

濮存昕曾在这里训练军马的北京下乡知青濮存昕,现已成为国家影视界的著名演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分区
黑龙江省13个地市和农垦总局玉米种植面积
日期:2009-04-09 来源:黑龙江玉米网
单位:万亩
哈尔滨(Harbin) 910
齐齐哈尔(Qiqihar) 764
鸡西(Jixi) 88
鹤岗(Hegang) 36
双鸭山(Shuangyashan) 102
大庆(Daqing) 337
伊春(Yichun) 27
佳木斯(Jiamusi) 182
七台河(Qitaihe) 42
牡丹江(Mudanjiang) 157
黑河(Heihe) 46
绥化 (Suihua) 881
大兴安岭(Daxinganling) 0.47
农垦总局(ARB) 325
注:以上数据是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2003-2007的5年数据平均得到的,单位是万亩,个位数后面的小数部分采取了4舍5入,仅供参考。

黑龙江省13个地市和农垦总局玉米总产量
日期:2009-04-09 来源:黑龙江玉米网
单位:万吨
哈尔滨(Harbin) 489
齐齐哈尔(Qiqihar) 237
鸡西(Jixi) 40
鹤岗(Hegang) 15
双鸭山(Shuangyashan) 51
大庆(Daqing) 132
伊春(Yichun) 10
佳木斯(Jiamusi) 72
七台河(Qitaihe) 17
牡丹江(Mudanjiang) 65
黑河(Heihe) 14
绥化(Suihua) 361
大兴安岭(Daxinganling) 0.12
农垦总局(ARB) 145
注:以上数据是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2003-2007的5年数据平均得到的,单位是万吨,个位数后面的小数部分采取了4舍5入,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