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水布垭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现1
梭布垭——中国第二大石林

梭布垭——中国第⼆⼤⽯林梭布垭——中国第⼆⼤⽯林⾦秋⼗⽉,绿野仙踪户外,赴湖北恩施旅游。
2013.10.25.18:45分,乘豫C-85613号卧铺⼤巴(40个铺位,游客仅仅上28⼈),从洛阳牡丹城出发,19:48从关林上⾼速。
26⽇8:20下⾼速,过红岩寺镇,9:20建始县城早餐。
索布亚⽯林。
资料介绍,梭布垭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太阳河乡境内,⽯林由奥陶纪灰岩组11:00进⼊索布亚⽯林成,总⾯积21平⽅公⾥,是中国第⼆⼤⽯林,其植被居全国⽯林之⾸。
现已开发出7平⽅公⾥,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因地质岩溶现象⽽形成,是以⽯林为主的⾃然⽣态风景区,溶纹景观是其最重要的景观特点。
梭景区平均海拔900多⽶,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候,冬⽆严寒,夏⽆酷暑,植被良好,动物资源丰富,⾃然景⾊迷⼈,被誉为“戴冠⽯林”、“天然氧吧”。
整个⽯林外形象⼀只巨⼤的葫芦,四周翠屏环绕,群峰竞秀。
景区遍布奇岩怪⽯,有的形若苍鹰望⽉,有的神似仙⼥回眸,有的恰似龙争虎⽃,有的酷肖莲花朵朵,有的婀娜多姿,有的峥嵘雄奇。
在⽯林边缘还有⼀条长3km、⾼10多m的地缝,迂回曲折,犹如迷宫,神秘莫测,在地缝中穿⾏,头上只见蓝天⼀线,两⽿仅闻泉⽔淙淙,双眼难觅泉流何处。
整个⽯林,千姿百态,万种风情,令⼈叹为观⽌。
索布亚⽯林现可供⼤家参观游览的主要有莲花寨、磨⼦沟、六步关、和青龙寺等四⼤景区。
11:00抵达景区⼤门⼝。
据说原来的开发公司不知何故逃之夭夭,现在由所在地的村民管理。
于是在进门后找到⼀位⼥性村民当向导(50元费⽤),她约四⼗多岁,姓周。
她讲索布是⼀种草的名字,所以叫索布垭⽯林(资料讲:索布是⼟家语三个的意思,梭布垭即三个垭);⽯林所在地叫⽯林村,200多⼈⼝,全村以旅游业为⽣,农耕以蔬菜为主,⽽且是各⾃农家乐所需;她凭旅游收⼊的20万元,已给市区的⼉⼦买了⼀套商品房,很是得意。
为了赶时间,周向导引导我们⼀直披荆斩棘⾛捷径,游览主要景点。
天下奇观梭步垭

文化 观景梭步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湖北恩施市太阳河乡境内,地处云贵高原和巫山余脉的边缘,总面积二十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形成最早、最古老的石林之一,也是中国第二大石林。
虽说屈居第二,但和中国第一大石林——云南昆明石林难分伯仲。
梭步垭植被丰茂,因此又被称为绝无仅有的“戴冠石林”。
“梭步”,是土家族语言,意为“三个”;梭步垭,也就是三个垭。
梭步垭尚在开发中,不像云南石林那样广为人知。
也正因为如此,这里保留了许多原汁原味的风物景观与风土人情,更富原生态韵味,更显神奇,也更令人神往。
出版过文化历史散文《千秋家国梦》《历史的刀锋》和长篇小说《楚庄纪事》的作家曾纪鑫先生,曾游览过梭步垭。
他在《鄂西三神》一文中盛赞道:“梭步垭石林与天下奇观梭步垭文_胡飞扬云南昆明石林同属喀斯特地貌,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堪称天下奇观。
”梭步垭石林风景区宛如一只巨大的葫芦,四周翠屏环绕,群峰锦绣。
共有8个景区,100多个景点,分别为古柏民俗乐园、青龙寺、六步关、莲花寨、宝塔岩、磨子沟、锦绣谷、梨子坪等。
这八景之中遍布奇峰怪石,有的形若苍鹰望日,有的神似仙女回眸,有的恰似龙争虎斗,有的酷肖莲花朵朵,端的是婀娜多姿、峥嵘雄奇、千般姿态、万种风情。
梭步垭岩层下有三条暗河,九龙汇瀑布则是梭步垭三条暗河的源头。
瀑布高45米。
相传瀑下有一清水深潭,名叫“盘龙潭”,内有龙眼,泉水常年不干涸,镇守龙眼者为玉皇大帝派遣的一条青龙。
后来,这条青龙难耐寂寞,不守龙规,与本地一条土龙交配,产下九条龙子,致使天生异象,泉水干涸,庄稼颗粒无收。
青龙自知罪孽深重,离潭而去,52工友 2023.0453经。
古老的巴文化在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土家人血脉中传承。
居住在这里的土家人善良朴实,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用如火的热情款待八方来客,那份豪情和仗义深深打动着远方的客人。
这里的摆手舞、黄四姐、五句子情歌更是为土家人的生活增添了迷人的情调。
2008年10月的恩施山城,秋高气爽,云淡风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携夫人专程前来旅游观光。
恩施大峡谷一柱香的简介

恩施大峡谷一柱香的简介
恩施大峡谷一柱香,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东县水
布垭镇境内。
一柱香景区,距恩施市区40公里,距巴东县城60公里。
景
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60平方公里,最长的峡谷有
两公里多,最宽的地方有10多米。
整个峡谷群峰竞秀,千岩万壑、幽谷深壑,最著名的一柱香有十大景观。
一柱香景区由“一柱香峰”、“石人石马”、“犀牛望月”、“天
门洞”、“鸳鸯湖”五大景点组成。
一柱香峰位于景区入口附近的峭壁上。
峰高约350米,它由
两个相对的峰体组成。
左侧叫天台峰,右侧叫石人峰。
两峰之间
相距约100米,形如笔架。
传说笔架是为一位姓黄的秀才所立。
天台峰从峰顶往下看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形石坑,里面是一块
直径约3米的巨石,石坑底部有一根石柱伸入石坑底部的石缝中,石柱高约2米,粗约20厘米。
石柱顶端是一个约30厘米高的天
然石洞,洞内有一根石柱伸入石坑底部。
—— 1 —1 —。
信沃建设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主要资质:
一、业绩表现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2~2023-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标项目数(个)
22
同比增长:-31.2%
中标率
55.0%
同比增长:-17.5%
中标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11794.7
同比增长:143.4%
平均下浮率
2.2%
同比增长:-35.3%
注:平均下浮率是指,项目下浮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下浮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告 巴东县绿葱坡镇 2021 年第二批自 5 然村通畅工程(提档升级路肩加宽) 巴东县绿葱坡镇人民政府 (04 标灯知线) 咸丰县大路坝区工委大路坝区易地 6 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农业发展中标 咸丰县大路坝区工委 结果公告
7 巴东县金果坪乡金桃线改扩建项目 巴东县金果坪乡人民政府
中标金额 (万元)
327.0 199.9 136.8 100.0 80.9 80.4 66.0
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道路改造(花 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 园路)水温垫层工程项目中标公告 人民政府
83.6
公告时间 2023-01-19 2022-05-19 2022-10-31 2022-02-18 2022-06-20 2022-07-15 2022-06-15 2022-03-18 2022-03-28
分地区主要项目
(1)湖北(12)
序号
项目名称
招标单位
1
湖北省咸丰县高乐山镇陈家堡滑坡 防治工程
咸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巴东县野三关镇人民政府青白线 2 (青龙桥至白岩子)安全生命防护 巴东县野三关镇人民政府
巴东旅游必去十大景点介绍

巴东旅游必去十大景点介绍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巴东拥有许多令游客着迷的景点,如神秘的丹霞地貌、古老的石窟寺庙、壮观的水系风景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巴东旅游必去的十大景点,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精髓。
一、镇远古镇镇远古镇位于巴东县西南部,是一座有着400年历史的古老小镇,有着碧水潺潺的运江河和古老的码头、石板路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一处充满浓郁乡土风情的景点。
二、纳雍景区纳雍景区位于巴东县东部,是一处以城堡、丛林和溶洞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区。
在纳雍景区,游客可以爬上城楼体验中世纪城堡与魔法的氛围,也可以在原始森林中体验大自然的美妙。
三、独山竹海独山竹海位于独山县境内,是一座著名的盆景景区,籍以保护中国珍稀的竹子植被,同时也是一处很受游客欢迎的旅游胜地。
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到苍翠竹林、欢乐农庄的风光,也可以请一位当地的老艺人教你摆盆景。
四、巴东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一种奇特的地形,人们常常称之为“自然画廊”,是这个世界上美轮美奂的自然风景之一,而巴东丹霞地貌则是中国著名的景点。
这里天然的红石柱、红色的峰林和多姿多彩的山谷在观赏时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五、赤水河漂流赤水河漂流位于赤水河风景区内,是一处集刺激、娱乐、观赏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是不容错过的风景,每年吸引了数百万游客来此体验极速冲刺、惊心动魄的刺激体验。
六、漓江三峡漓江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之一,更是中国最美的游泳区之一。
在漓江三峡你可以看到壮观的山石与水景相连而成的自然画卷,也可以在w镜厅内,看到壮观的漓江日落美景。
七、苗族风情园苗族风情园位于大方县草地乡九马山景区内,是一处可以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旅游胜地。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苗族传统婚俗、节日庆典、习俗民谣,还可以品尝到各种具备苗族独特风格的小吃。
八、翠里古镇翠里古镇是一个旅游胜地,一位历史文化博物馆,也是一个集合山水、古镇、历史文化、乡土风情于一体的场所。
在翠里古镇游客们可以看到游历古道、祈福、认识历史文化,体验民俗风情的体验与感受。
水布垭镇

经济
01
综述
02
农业
03
工业
04
商贸
06
电信业
05
金融业
2011年,水布垭镇财政总收入1718.8万元,其中般预算收入1048.7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73元。从各主要税 种看,完成营业税601万元,增值税149万元,企业所得税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05元。
截至2019年末,水布垭镇有工业企业32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 超市89个。
水布垭镇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辖 镇
01 历史沿革
03 地理环境 05 经济
目录
02 行政区划 04 人口 06 交通运输
07 社会事业
09 风景名胜
目录
08 历史文化 010 地方特产
水布垭镇,隶属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地处巴东县南部,清江中游,东与宜昌市长阳土家 族自治县渔峡口镇为邻,南与金果坪乡和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接壤,西与清太坪镇相邻,北与野三关 镇毗邻,镇人民政府距巴东县城130千米,区域总面积328.78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 11月1日零时,水布垭镇常住人口为33829人。
截至2011年末,水布垭镇有体育场所23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38%。
截至2011年末,水布垭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3个,其中中心卫生院1个,分院2个,中心卫生室11个, 门诊部5个,村卫生室22个,个体诊所2个;床位140张。专业卫生人员144人,其中执业医师29人,执业助理医师 8人,注册护士24人,另有乡村医生57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2%,卫生厕所普及率86%;参加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41913人,参合率95.1%。
中国廪君文化之乡巴东水布垭地理人文知识展示

• 廪君文化系列丛书通过翔实的史籍资料、科学的考古佐证、精准的 地理发现和生动的民间遗存,深稽博考,从遗编断简和雪泥鸿爪中 识悟出土家族先民(远古巴人)的遗芬余荣,正确地回答了诸多问 题。
04
创建中国廪君文化之乡的意义
精神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 转化为物质力量。 廪君文化,作为土家文化的主源文化,它的核心是生生不息、 自立自强、开拓进取。这是土家儿女自五姓蛮(巴、樊、晖、 向、郑)时期,几千年来一直能延续下来的精神内核。 廪君文化之乡的创建,为土家儿女找到了根,找到了源。
喀斯特地貌
地表崎岖
峡谷幽深
山峦起伏 沟壑纵横
巴东县位于亚热带季风区,温暖多雨,湿热多雾,四季分明。 光、热、水分布垂直差异明显,形成各种不同的山地型小气候。 海拔升高100米,气候平均下降0.62℃,无霜期减少5~7天。太 阳辐射总量处于全国低值区,年平均88~99千米卡/平方厘米, 日照总时数在1200~1650小时之间。气温立体分布,无霜期最 长为311天,最短173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1900毫米,多 集中4~9月。年风速偏低,平均风速1.5~3.4米/秒,多为偏东 风和偏西南风,北风、西风频率低
寻根之考古佐证
有考古学家认为以釜为中心的陶器群代表了巴人的族体文化。在水布 垭一带发现了大量古墓群,出土了以釜形器为主的陶器。 《后汉书》中有关巴人图腾、起源及巴人第一个君主廪君的记载,书 中载道:“廪君死,魂魄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 巴人崇虎,以白虎为图腾和祖先。在水布垭镇苦竹溪村一个叫李祖尧 的家庭,至今仍供着白虎牌。 在清江以北的水布垭镇三里城村,许多房子都是就地取材,石板砌、 石板盖,还有土垒木装的吊脚楼、四合院、天井屋,很多人家都供着 土家族的图腾白虎神。 在祭奠逝去的亲人时,跳丧者仿照老虎的跳跃、摆尾、洗脸动作,口 中的歌词也是关于虎的内容。
绝壁天河 徒步巴东“红旗渠”

绝壁天河徒步巴东“红旗渠”
吴阿娉
【期刊名称】《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这条人工天河的水源地是湖北省最大的高山淡水岩溶湖——水流坪湖泊。
这个位于巴东县水布垭镇水坡村的湖泊,被五座山环绕,面积数平方公里,山湖相映,碧波荡漾。
天河从这里出发,一路流经水布垭镇、清太坪镇十余个乡村,依山蜿蜒二三十公里,到达终点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渔峡口镇龙池村。
重生的杂草遮掩了当年工人热火朝天的场面,但拨开它们,历史的巨幅篇章向我们缓缓铺开。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吴阿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9
【相关文献】
1.真情始于脚下行——“徒步采访红旗渠”感悟 [J], 刘剑昆
2.峭崖绝壁凿成当代“红旗渠”--重庆市开县河堰镇周家村修渠纪事 [J], 何正财
3.红旗渠:太行山中的"人工天河" [J], 秦远
4.石材天河红旗渠,衍生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J], 侯建华
5.徒步红旗渠触摸英雄丰碑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东县水布垭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现状
谭彩蓉
一、巴东县水布垭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现状
水布垭镇围龙坝村10个组.314户,1023口人,有土家族、苗族等, 其中土家族为主体民族, 占全村总人口的87%;村寨内居有土家、苗家、汉家等民族。
房屋建筑多为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村境内有居住已13代人、15户、52口人的邓氏四井口天井瓦房, 因年久失修频临垮掉; 有17栋300--500年的青瓦房和柄墙屋已垮掉三分之二; 有些体现土家族建筑艺术和风格的“如黄金堂”、“土王庙”等名胜古迹已不复存在;原“杆栏式”的民居已消失饴尽。
围龙坝这个少数民族特色村, 尽管村寨内植被茂密, 水土流失少, 山水风景优美, 名胜古迹众多, 只因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及时的恢复, 加之鄂西南第一个国家级水电工程建在水布垭, 导致部分民居被拆迁, 新建民房已失去民族村寨的特色,整个民族村寨少数民族的特色在急剧消失。
二、保护、恢复的情况
围龙坝村是我镇少数民族特色很浓的村寨。
其产业结构、民居样式、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
民族村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 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
但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该村破坏少数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因此,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刻不容缓。
大力推进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 及时修复特色村寨的名胜古迹, 让围龙坝这个少数民族村寨成为镶嵌在少数民族地区熠熠生辉的宝石,已成为我们党委政府的一大执政理念。
2011年春, 我们选择该村作为重点示范村, 先予保护和恢复。
该村近靠世界高坝, 前傍清江, 后靠“香火岩”, 古老的巴人古城“石爬子”、神奇的巴人发祥地武落钟离山、巴人先祖留下的“避难石室”、百性求天求雨的“雨神庙”、村民信佛教常去的“观音堂”….. 其名胜古迹和山水风景随处可见!
该村地质属岩溶结构的喀斯特地形地貌。
海拔落差大,地势平坦而开阔, 东、南、西三面是祟山峻岭, 北傍清江, 有“小盆地”之美称! 气温高, 气候炎热, 光照充足! 我们以特色民居改造为突破口, 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切入点, 尊重历史, 尊重民族建筑风格, 尊重村民意愿, 坚持高起点规划, 高水平设计, 高标准建设, 高质量管理。
柄墙上的青龙是土家人敬奉的祥龙,香火台上的白虎头是巴人先祖的图腾,房檐四角下的钩和飞山上的鳌, 门前的户对和外挂锁、古色古香的木花格窗是体现土家人建筑文化的标志, 让现代人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为保护和恢复好民族特色村寨的民居, 政府专题为特色民居村围龙坝行文, 把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和开发利用工作结合起来, 以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改善民居环境、优化生产条件、提高幸福指数为目标, 以老百姓满不满意为衡量工作标准, 达到优秀的民族文化既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又能让老百姓从中受益, 营造自我传承、自然保护的良好氛围,真正让围龙坝这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保护中开发, 在修复中传承, 在开发中保护, 在开发中利用,不断提升和丰富少数特色村寨的民族元素和文化内涵。
用弘扬民族文化的要求突出特色; 用典型示范的思维逐步推开;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提升质量; 用优势效应推进集中连片, 通过2至3年的努力, 把围龙坝村真正修复成民族特色很浓的少数民族村寨。
计划每年对该杠实施100户的特色民居建设。
政府在没有模式照办、没有雄厚资金投入、没有现成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用的情况下, 举全镇之力, 整合资源, 配套服务, 探索出一条民族村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镇政府在
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挤出办公经费20万元用于特色村寨保护、修复的启动资金; 信用社放宽贷款限额, 降低贷款门槛, 为围龙坝特色村寨贷款50万元; 启动“一事一议”程序, 争取财政补贴3万元; 村镇办、扶贫办、城建中心、土管、林业等部门倾力为保护和修复围龙坝特色民族村寨服务。
镇村镇办更是首当其冲, 多次走访特色村寨,了解建筑工艺, 拍下建筑标本, 为原味制作青龙的模样, 村镇办请工人搭架从10多米高的柄墙山字垛上悬空取样, 像护宝贝一般包裹后送宜昌烧制。
还先后几次请师进寨培训木漆加工、瓦工、仿古景观艺术品加工技术人员50多个, 结合围龙坝村的建筑工艺, 就地取材, 因户设计, 突出民族特色。
仅一年时间,已对该村6个组120多户的民居进行了改造、修复, 将1.5公里通往围龙坝民族特色村寨的道路进行硬化; 将300多亩茶园改造成民族产业观光园, 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持了整旧如旧的建筑风格主体不变、建筑项目起点高、民族特色鲜明的特征。
三、改造和恢复后的效果
古朴纯美的围龙坝山寨, 别具特色的土家民居, 已展示出少数民族浓郁的民族风情。
民族村寨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和血脉。
推进民族村寨建设, 不反对传承民族优秀村寨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联结民族感情纽带具有重要的作用。
土家族村民谭文顺感慨地说: “政府这件事办得真好! 我家的瓦房年久失修, 这次特色村寨民居改造, 等于给房洗了一次脸, 变得美多了。
内外一粉刷, 等于给旧房打道箍, 牢固多了。
尤其是吊顶一搞等于给旧瓦房上把保险锁, 安全多了。
青龙白虎一上屋, 家里显得气派多了。
”
特色村寨的民居一改成特色, 不仅成为亮点、看点还成为卖点! 中外游人在领略世界高坝风采、见证巴人遗迹后, 对围龙坝村一户一景、一院一景、院景相依特色民居风情赞叹不已。
今年前三个月, 围龙坝这个民族特色村寨接待中外游客1700多人次, 收入12万多元。
四、不足和建议
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筑物的改造、村道的修建、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加强民族村寨文化建设等方面, 我们还做的很不够, 尤其是在保护和恢复中最大限度地保持传统民族特色风貌更需努力。
具体体现在:
1、特色村寨建设受经济发展商品化的影响,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村民在农村发展过整中对特色村寨的破坏时有发生;
2、政府部门工作职能倾向于发展、保护力度不够;
3、村民思想意识需要转变, 需要克服“小农意识”和传统思维。
4、建议上级民族宗教部门加大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恢复的指导力度和支持力度! (作者单位巴东县水布垭镇人民政府)
*【作者简介】姓名:谭彩蓉,学号:11171010,学院:体育学院,11级社会体育,指导老师:王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