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血津液神(1)
中医学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补气生津
(二)气能行津
含义:气是津液在体内输布运行的动力。 脾的散精转输 肺的宣发肃降 肾中精气蒸腾气化 肝的疏泄 病理及治疗 气虚 补气以利水 气滞 行气以利水
病理及治疗
血虚,气失去充养 气虚 养血益气
1、机体对气需求时,血中清气和营气释放 2、血营养着器官,使化气的功能更活跃
2.血能载气
气存于血中,依 附于血而不致散失,赖血之运载 而运行全身
大出血 “气随血脱” 补气固脱
含 义
病理及治疗
“载气者,血也”
气能生津
3.气能摄血
指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 体现了脾统血的生理功能
病理及治疗
含 义
脾气虚,无力固摄血液 出血 补气摄血
(二)血为气之母
1.血能化气
含 义
01
气能行津
02
气能摄津
03
津能生气
04
津能载气
05
五、气与津液的关系
(一)气能生津
含义: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依赖 于气的推动作用。 津液 水脾胃气虚弱,化生无力 津液不足
1
精与血的关系
2
02
01
03
04
05
相互滋生
水谷之精和津液同源于水谷
病理
津液不足伴有精亏
精亏伴有津液不足
三、精与津液的关系
四、气与血的关系
气
生 血
行 血
摄 血
气为血之帅
血
养 气
载 气
血为气之母
(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营气直接参与血的生成 气及其气化功能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脾、胃、心、肺脏腑之气的直接参与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

2、精的施泄:
(2)生殖之精,施泄有度,繁衍生命
①生殖之精的化生:生殖之精,由先天之精
在后天之精的资助下,在天癸的促发作用
气
行于脉外的具有保卫作用的气。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慓悍滑利部分化生。 行于脉外运行全身,水谷之悍气,不受脉道之约束。 ①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②护卫肌表 ③控制腠理的开合
5.主要功能
营 营 气 别名 别名
营 阴
卫 气 气
卫 阳
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 行于脉外,具有保护作用 含义 概念 之气 之气
元气是人体的根本之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若元气不足——生长发育迟缓,各脏腑组织功能低下 的病变。 《景岳全书》“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 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元
气
生成
含义——原气,是人体的原始之气,根本之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来源于先天——禀受父母肾中之精气 生成—— 充养于后天——脾胃吸收的水谷之精气
气的运动通畅无阻,协调平衡称之气机调畅
气滞——气阻滞于局部或郁而不散 气逆——气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机失调 气陷——气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外出运动太过,大量外脱而不 能内守 气闭——气出入运动受阻,不能外达而郁 闭于内
气的功能
推 动 调 控 作 用
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
激发和推动
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 活动 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二、津液的代谢
生成
精神气血津液ppt课件

Qi, Blood and Body Fluids
1
主要内容
• 了解精、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主要生理功能; • 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主要生理功能
及其分类; • 熟悉血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主要生理功能; • 熟悉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主要生理功能; • 了解精、神、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气
血
津液
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
津血同源
46
复习内容
1、何谓气?气的生成与哪些脏腑有关?各起何作 用?
2、气一般分哪几类?各自的生成分布和功能? 3、血液的生成与哪些脏腑有关? 4、血液的运行与哪些脏腑有关? 5、津液是怎样生成输布的? 6、气与血的关系是怎样的?
47
31
心气推动,血行全身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血行通畅
肝主藏血,防止出血 脾主统血,脾气健旺,
病理:血瘀、出血(离经之血)
推 动 力
固 摄 力
32
血的循行
脉管
心肺肝脾
主宣疏摄
藏
气 推动
血
脉管
固摄 气
33
& 第四节 津液
_ 津液的概念 _ 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 _ 津液的功能
9
第二节 神
二、神的生成 • 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生于先天之精,靠后
天之精的滋养。 • 气血为化神之源,是产生神和维持神活动
的物质基础。
10
三、神的内容及其生理作用
• (一)神:主宰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 • (二)魂:
1.反映不自主的思维活动,调节心理平衡。 2.神思的集中和神志的清醒状态有关。
• (三)魄:主人体本能的动作和感觉。 • (四)意、志、思、虑、智:意识、思维
精气血津液ppt课件

人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 防御、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
人身之气从生成来源而言之,以先天之精化 生者为元气,由水谷之精化生者为谷气。
人身之气从其分布部位而言之,其行于脉中 为营气,行于脉外为卫气;谷气与自然界清 气相聚于胸中者为宗气;分布于脏腑、经络 者称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防御外邪 温养全身 调控腠理
24
营气与卫气的联系
营卫二气都源于水谷之精的化生,来源相同。 营气与卫气之间又可相互化生,相互资助。 营气在脉中,若游出脉外则为卫气;卫气行 脉外,若进入脉中则为营气。营气与卫气分 之为二,合二为一。
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
各种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 现出来的。 气的运动及其所维持的气化过程永恒存在 于生命过程的始终。
18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一)人身之气(一身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19
人身之气
3.气运动的意义: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 命活动的终止。
13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在上者降,在下者升,阴阳二气交感。
心肺
脾
胃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肝肾
14
5.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
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气机失调”。 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 气滞:气在局部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 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
中医学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津液 水谷精微 脾胃 气推动和激发
生理、病理及治疗
脾胃气健旺,化生有力 脾胃气虚弱,化生无力
津液充足 补气生津
津液不足
(二)气能行津
含义:气是津液在体内输布运行的动力。
脾的散精转输
肺的宣发肃降
肾中精气蒸腾气化
肝的疏泄
病理及治疗
气虚 气滞
补气以利水 水停,“气不行水” 行气以利水
(三)气能摄津
含义:气的固摄作用控制津液的排泄。 脾、胃、心、肺脏腑之气的直接参与
气为血之帅
生血
气
行血
摄血
血为气之母
血
养气 载气
(一)气为血之帅 1.气能生血 “生血之气,荣气也。荣盛即血盛”
营气直接参与血的生成 气及其气化功能是血液生成的动力 脾、胃、心、肺脏腑之气的直接参与
含义 表现
气充盛则血液充足 气虚亏则血虚
治疗
配合补气治疗血虚。
《温病条辩》:“故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
含义:血和津液在全身循环,输布过程中,津与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
含义:气的运行须依附于津液,否则会漂浮失
津液 水谷精微 脾胃 气推动和激发
肝的疏泄
散而无所归。
津盛则气有所归,津盛则气盛
气存于血中,依 含义: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依赖
含义:津与血都是由中焦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生成。 气充盛则血液充足
含义
1、机体对气需求时,血中清气和营气释放 2、血营养着器官,使化气的功能更活跃
病理及治疗 血虚,气失去充养
气虚 养血益气
2.血能载气
肾中先天之精
化为元气
含 义 脾气虚,无力固摄血液
《温病条辩》:“故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
气血精精液神

慓疾滑利部分所化生;
外邪 入侵
行于脉外;不受脉道约束;外 而皮肤肌腠;内而胸腹脏腑; 布散全身;
温养作用—温养肌肤;腠理; 脏腑
调节作用—司腠理开合;控 制汗液排泄;调 节体温;
气的运动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包括升 降 出 入四种形式;
升:气自下而上; 出:气由内向外; 降:气自上而下; 入:气由外向内;
1 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2 肾: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化血; 3 心 肺:脾输精于心肺;与肺吸入清气结合;贯注心脉;
在心气作用下;变化而赤;是为血;
血的生理功能
濡润和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器官; 血液充盈——脏腑组织器官得养——面色红润 肌肉丰满壮实;
皮肤毛发润泽 筋骨劲强;运动灵活; 血液亏虚——脏腑组织器官失养——面色萎黄;肌肉瘦削;皮
气的涵义包括三层意思: 物质性 功能性 运动性
气的生成
先天之气
后天之气
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气所 化生;又称原气或元气;为 人身之气的根本;
包括源于脾胃化生的水 谷之精气和肺肾吸纳的 自然界之清气;是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又叫宗气;
气的生成相关的脏腑
1 肾为生气之根: 肾藏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元气;为气之根本; 若
者昌;失神者亡;
THANK YOU
谢谢大家
肤毛发枯槁;筋骨痿软;肢体麻木;运动不利;
血的生理功能
是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血液充盈——神得血养——神志清晰——精神充沛 血虚——神失所养——失眠多梦 惊悸 血热——扰乱心神——烦躁甚至神昏谵语
血的运行
血的正常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力和固摄力 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 气的固摄作用是保障血液在脉内循行的重要因素
精气血津液神_真题-无答案

精、气、血、津液、神(总分71,考试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连接"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 )A.气血的相互关系B.宗气的贯通和运行C.以上都不是D.心主营,肺主卫之间的相互作用E.经脉的相互连接2. 脉外之气是( )A.宗气B.卫气C.元气D.营气E.脏腑之气3. 宗气的分布是(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B.与血同行,环周不休C.上荣头目,达于周身D.熏于肓膜,散于胸腹E.通过三焦,流行全身4. 五脏藏神,肝藏( )A.意B.神C.魂D.志E.魄5. 生气之源指的是( )A.肾B.心C.肺D.脾胃E.肝6. 胸中之气是( )A.脏腑之气B.卫气C.宗气D.营气E.元气7. 脉内之气是( )A.卫气B.营气C.宗气D.脏腑之气E.元气8. 观察"虚里"的变化.可以了解下述什么气的盛衰( )A.卫气B.宗气C.元气D.脏腑之气E.营气9. 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 )A.血B.液C.精D.气E.津10. 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是( )A.脾肺肾肝的功能B.心脾肝肾的功能C.心脾肝肺的功能D.心肝肺肾的功能E.心脾肺肾的功能11. 具有温养全身作用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12. 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元气B.中气C.营气D.卫气E.宗气13. 卫气的分布特点是( )A.熏于肓膜,散于胸腹B.上出息道,下走气街C.与血同行,环周不休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E.通过三焦,流行全身14. 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肺、肾B.肝、脾、肾C.肺、脾、肾D.肺、肝、肾E.心、肝、脾15. 有"悍气"之称的气是( )A.营气B.元气C.宗气D.卫气E.脏腑之气16. 能使血液不逸出于脉外是气的什么作用( )A.推动与调控作用B.固摄作用C.防御作用D.温煦与凉润作用E.中介作用17. 易于感冒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A.温煦与凉润作用B.推动与调控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E.中介作用18. 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 )A.宗气B.营气C.脏腑之气D.卫气E.元气19. 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 )A.清气B.以上均非C.脏腑之精气D.水谷精气E.肾中精气20. 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 )A.肝脾肾的功能B.脾肺肾的功能C.心肝脾的功能D.肝肺肾的功能E.脾肺心的功能21. 血液生成与哪个脏的关系最密切( )A.心B.脾C.肝D.肺E.肾22. 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气是( )A.卫气B.元气C.营气D.宗气E.脏腑之气23. 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 )A.心的功能B.肺的功能C.肝的功能D.脾的功能E.肾的功能24. 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总体的外在表现是( )A.精B.气C.津液D.神E.血25. 由水谷精微之气中精华部分化生的气是( )A.营气B.元气C.宗气D.卫气E.脏腑之气26. 五脏藏神,肾藏( )A.魄B.志C.意D.神E.魂27. 具有司呼吸作用的气是( )A.脏腑之气B.营气C.宗气D.元气E.卫气28. 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 )A.元气B.脏腑之气C.营气D.宗气E.卫气29. 生气之主指的是( )A.肾B.脾胃C.肺D.肝E.心30. 由水谷精微之气中傈悍滑利部分化生的气是( )A.元气B.卫气C.脏腑之气D.宗气E.营气31. 气随汗脱的理论依据是( )A.气能化津B.气能摄津C.气能生津D.津能载气E.气能行津32. 生气之根指的是( )A.肾B.肝C.心D.脾胃E.肺33. 精的本始含义是指( )A.生殖之精B.水谷之精C.血液津液D.脏腑之精E.基本物质34.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化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气能生津35. 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 )A.防御作用B.推动与调控作用C.温煦与凉润作用D.气化作用E.固摄作用36. 治疗血虚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 )A.血能养气B.气能摄血C.气能生血D.气能行血E.血能载气37. 与血液生成关系密切的是( )A.心肝肺肾的功能B.心脾肝肺的功能C.心脾肝肾的功能D.心脾肺肾的功能E.脾肺肾肝的功能38. 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有关的气是( )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脏腑之气39. 元气运行的道路是( )A.三焦B.脉外C.全身D.胸腔E.心脉40. 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的是( )A.精B.血C.液D.津E.气41. 走息道的气是( )A.宗气B.元气C.营气D.脏腑之气E.卫气42. 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法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行血B.气能生血C.血能载气D.气能摄血E.血能养气43. 临床出现自汗多尿,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A.中介作用B.推动与调控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E.温煦与凉润作用44. 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 )A.元气的生成B.中气的生成C.卫气的生成D.宗气的生成E.营气的生成45.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 )A.中介作用B.推动与调控作用C.温煦与凉润作用D.固摄作用E.防御作用46.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气能化津B.气能摄血C.气能生血D.津血同源E.津能载气47. 影响宗气盛衰的因素是( )A.肝与肾的功能活动B.肺与肾的功能活动C.心与肺的功能活动D.肝与脾的功能活动E.肺与脾的功能活动48. 具有调节汗孔开合作用的气是( )A.脏腑之气B.卫气C.宗气D.营气E.元气49. 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 )A.推动与调控作用B.中介作用C.温煦与凉润作用D.固摄作用E.防御作用50. 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 )A.精B.血C.津D.液E.气51. 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行血B.血能载气C.气能生血D.气能摄血E.血能养气52. 膻中又称作( )A.血海B.经脉之海C.气海D.髓海E.水谷之海53. 气虚引起血虚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行血B.气能摄血C.气能生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54. 贯注于心肺之脉的气是( )A.元气B.营气C.卫气D.脏腑之气E.宗气55. 营气的分布特点是( )A.与血同行,环周不休B.上出息道,下走气街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D.熏于肓膜,散于胸腹E.上荣头目,达于周身56. 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功能的气是( )A.元气B.卫气C.营气D.脏腑之气E.宗气57. 主管脏腑功能活动是气的( )A.固摄作用B.推动与调控作用C.中介作用D.防御作用E.温煦与凉润作用58. "亡血家不可汗"的理论依据是( )A.津血同源B.津能载气C.气能生血D.气能化津E.气能摄血59. 《灵枢·本脏》所说"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主要取决于( )A.元气充盛B.卫气和利C.营气和利D.营卫和调E.宗气充盛60. 下注于气街,并下行于足的气是( )A.脏腑之气B.卫气C.宗气D.营气E.元气二、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奇恒之腑、精气血津液神

中医基础理论——奇恒之腑、精气血津液神1、“髓海”指的是A、骨B、胆C、髓D、脑E、女子胞2、“五神脏”配属正确的是A、肝藏志B、心藏魄C、脾藏魂D、肺藏魄E、肾藏神3、“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指的时间是A、女子二七B、女子七七C、女子四七D、女子五七E、女子六七4、“身之本”指的是A、心B、肺C、肾D、精E、气5、具有固摄、中介、温煦与凉润功能的是A、精B、气C、血D、津E、液6、生气之根指的是A、肝B、心C、脾胃D、肺E、肾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脊髓上通于脑,脑由髓聚而成,故称“脑为髓海”。
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素问·宣明五气》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4、【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5、【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气的功能:①推动与调控作用②温煦与凉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中介作用: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
6、【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肾为生气之根:肾藏先天之精,并受后天之精的充养。
先天之精化生元气。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
《素问·五脏别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脑位于头部的颅腔之内,为髓汇聚之处,故《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
”《素问·五脏生成》说:“诸髓者,皆属于脑。
1. 脑的生理机能①主宰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