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循环排序算法及其改进.
6个队伍单循环赛程编排方法

6个队伍单循环赛程编排方法队伍单循环赛程编排方法:深入解析与应用一、引言在各类竞赛中,单循环赛程是常见的比赛形式之一。
六个队伍的单循环赛程编排方法涉及到如何公平地安排比赛顺序,以确保每个参赛队伍都有相同数量的比赛机会。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供几种可行的编排方案。
二、基本原则在制定赛程编排方法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公平性和公正性:1. 每个队伍需要与其他所有队伍进行一次比赛。
2. 每个队伍应该在尽可能相同的时间段内参赛。
3. 需要防止某支队伍连续几轮与强队或弱队对阵。
三、编排方法一:完全随机最简单的编排方法是完全随机,即每个队伍的比赛顺序完全由随机抽签决定。
优点是简单、公平,不存在偏向性。
然而,这种方法有可能导致一些不太理想的比赛对阵,比如连续几轮强队对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考虑其他编排方法。
四、编排方法二:主客场轮换在这种方法中,我们将每轮比赛分为主队和客队,通过轮换确定队伍的主场和客场。
我们确定一个主场队伍,然后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轮换。
如果A队是第一轮的主队,那么在第二轮,B队将成为主队,然后C队,以此类推。
这种编排方法可以在每个队伍都有机会主场办赛的避免连续几轮强队对阵。
五、编排方法三:循环安排在循环安排方法中,我们将六个队伍分为两组,每个小组内的队伍进行循环比赛。
在每一轮中,小组内的每个队伍都会与其他队伍进行比赛。
第一轮,A队对战B队,C队对战D队;第二轮,A队对战C队,B队对战D队;以此类推。
将每轮的比赛结果统计起来,得出各队伍的排名。
六、编排方法四:交叉循环在交叉循环方法中,我们将六个队伍分为两个小组,小组内的队伍进行循环比赛,然后进行交叉对阵。
具体来说,第一轮,A组的A队对战B队,C组的C队对战D队;第二轮,A组的A队对战C队,C组的C队对战B队;以此类推。
这种编排方法可以在确保每个队伍都能与其他队伍进行比赛的避免出现连续几轮强队或弱队对阵。
七、编排方法五:积分轮换积分轮换是另一种常见的编排方法。
一种改进的循环2路插入排序算法

工业仪表与 自动化装置
・ 9・ 7
一
种 改进 的循环 2路 插入排 序 算法
王 昱 , 小萍 , 杨 陈延文 , 李德 录
( 水师 范 学院 物理 与信 息科 学 学院 , 天 甘肃 天 水 7 10 ) 400
摘要 : 对传 统 2路 插入 排序 算法进行 了改进 , 出 了算 法思 想及 其 实现 , 种 改进 使 得 2路 插 给 这 入 排序 算 法的 时 间效率得 到进 一 步改善 , 间复杂度 由原 来 的 0 ) 空 ( 降低 为 0 1 。 ( ) 关 键词 : 据 结构 ; 插入排 序 ; 法 数 2路 算 中图分 类 号 :P 1 T3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00— 62 2 1 )6— 09— 3 10 08 (0 10 0 7 0
r ] 为插入 留出空 间 [ , i xky< f .e L一>r L一 >l g ( [ e t n h一1 .e ) / ] ky / 需 插入 到 r1 gh一1 左侧 [ nt e ] o k= +1xky f ( j ;.e >L一>rk . e ; r [ ]ky k++) L一 > [ rk一1 ]=L一>rk ; [ ] es{/ 插入 到 l gh一1 右侧 l /需 e e t n ]
比较 , 果 L r P 的关 键 字 小 于 L r mi] 如 .[] . [ d 的关 键
传统 2 路插入排序算法的平均 比较次数和平均移动
记 录次数是 直接插入 排序算法 的一半 , 在最坏 情况 下
( 即数据 的关 键 字 是逆 序 ) 它 的 比较 次 数 和 移 动 记 , 录次数则退 化到和直 接插入排序算 法相 同。 该 文 给 出了一种 对传 统 2路插 入排 序算 法 的改
象棋比赛单循环比赛编排方法

象棋比赛单循环比赛编排方法一、前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象棋比赛的单循环比赛编排方法。
象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棋类游戏,它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智慧,还能让我们在紧张的对局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快乐。
那么,如何才能让一场象棋比赛变得更加精彩呢?答案就是单循环比赛编排方法!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种编排方法吧!二、单循环比赛编排方法1. 什么是单循环比赛单循环比赛是指参赛者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一次完整的比赛过程,每个参赛者都要与其他参赛者各比赛一场。
这样,每个参赛者都能与所有其他参赛者进行一次较量,从而确保每个参赛者都有公平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实力。
2. 如何进行单循环比赛编排我们需要确定参赛者的人数。
假设有n个参赛者,那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单循环比赛编排:(1) 将参赛者编号为1到n;(2) 从编号1开始,依次将每个参赛者的编号作为下一位参赛者的上一个参赛者编号。
(3) 按照这个顺序,将所有参赛者的编号连成一条线,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4) 在环形结构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标明“开始”和“结束”。
(5) 在环形结构上随机选择一个点作为起始点,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依次进行比赛。
3. 单循环比赛的优点单循环比赛编排方法有很多优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公平性。
每个参赛者都有机会与所有其他参赛者进行一次较量,从而确保了比赛的公平性。
单循环比赛还能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让观众更加投入地观看比赛过程。
三、实战演练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演示一下单循环比赛的具体过程。
假设有6个参赛者,编号分别为1、2、3、4、5、6。
按照上面的编排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环形结构:```1 2 3 4 5 6 1 2 ... 6 1```现在我们以第1个参赛者(编号为1)为起始点,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比赛。
具体过程如下:第1轮:1号选手与2号选手比赛,结果未知。
第2轮:1号选手与3号选手比赛,结果未知。
第3轮:1号选手与4号选手比赛,结果未知。
单循环比赛队伍编排(非分治算法)纯循环解决

单循环⽐赛队伍编排(⾮分治算法)纯循环解决情景:假如有N个队伍要进⾏单循环⽐赛,即任何⼀个队伍要和所有其他队伍进⾏⼀次⽐赛,在⼀轮⽐赛中每个队伍只能进⾏⼀次⽐赛,⽐赛完后不能再和其他队伍⽐赛,需要等到下⼀轮。
⽐赛队伍编排⽤以下算法:把队伍按顺序排成⼀圈,如果队伍为奇数,就添加⼀个冗余位到⾸位。
现在除了第⼀位和中间位,其余位置的队伍其⽔平⽅向都有⼀个队伍与其相对,那么⽔平⽅向连线的2个队伍就为这⼀轮⽐赛的队伍,第⼀位和中间位为⼀对(若第⼀位为冗余的,那么中间的那个队伍这⼀轮就不⽤⽐赛),⼀轮完成。
下⼀轮⾸位的不动,队伍以顺时针或逆时针转⼀个位置,有队伍遇到⾸位的队伍的就跳过,再移动⼀位。
这样就能形成新的圆圈队伍,按上⼀次的出赛规则出赛。
⼀直这样循环多次就能把所有的⽐赛队伍编排分配好。
偶数循环N-1次。
奇数循环N次。
算法JAVA 实现: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get(10); //10个队伍⽐赛。
}public static void get(int n) {int i = 0;int j = 1;if((n&1)==1) { //判断队伍是奇数还是偶数n++;i = 1;}int[] al = new int[n];for(;i<n;i++) { //队伍赋值,若队伍为奇数,⾸位赋值就跳过,且冗余值为0al[i] = j++;}move(al,n/2,n); //循环编排开始}public static void move(int[] al,int t,int n) { //t为圆圈的中间位置下标int length = n;for(int i = 0; i < length-1;i++) {int test1 = t;int test2 = 0;int[] al2 = new int[length]; //al2为下轮循环所⽤的新圆圈al2[0] = al[0];System.out.println("第"+(i+1)+"轮⽐赛:");while(test1<=length-1) {if(al[test2]!=0&&test2==0) {System.out.println(al[test2]+" VS "+al[test1]);}else if(test2!=0){System.out.println(al[t+test2]+" VS "+al[t-test2]);}/** 下⾯算法是为下⼀轮编排所⽤圆圈赋值*/if(test1==length-1) {al2[1] = al[test1];al2[test2+1] = al[test2];}else {al2[test1+1] = al[test1];if(test2!=0) {al2[test2+1] = al[test2];}}test1++;test2++;}al = al2;}}。
小班数学教案循环排序

小班数学教案循环排序一、引言循环排序是数学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循环、反复巩固相同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
对于小班教学来说,循环排序尤为重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循环排序的定义与原理,循环排序在小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循环排序的设计和实施策略,以及一些实例与应用。
二、循环排序的定义与原理循环排序是一种数学教学方法,通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反复讲解和练习同一类题型或概念,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度,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核心原理是“循环练习”和“渐次递进”。
循环练习指的是通过多次反复练习相同的题型或概念,使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
渐次递进则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逐步增加题目的难度和复杂度。
通过循环排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使学生能够逐步进阶,循序渐进地提高解题的能力。
三、循环排序在小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1. 个性化教学:循环排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展,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题目和练习内容。
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不会因为进度过快或过慢而感到压力。
2. 知识巩固:通过循环排序,学生可以不断重复学习和练习相同的题型和概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不断重复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记忆和思维的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3. 提高解题能力:循环排序可以逐步递进题目的难度和复杂度,让学生逐步提高解题的能力。
通过反复思考和练习,学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兴趣:循环排序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题目和活动,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单循环比赛的场数计算方法

单循环比赛的场数计算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单循环比赛的场数计算方法。
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呢!咱就说,单循环比赛就像是一场热闹的聚会,每个参与者都要和其他所有人碰个面、比个赛。
那怎么知道一共有多少场比赛呢?其实啊,这就跟数数一样简单。
比如说有五个队伍参加单循环比赛。
那第一个队伍就得和其他四个队伍都比一场,这就是四场比赛吧。
然后第二个队伍呢,它已经和第一个队伍比过啦,就只需要和剩下的三个队伍比,这就是三场比赛。
第三个队伍呢,它又少了和前面两个队伍的比赛,那就剩下两场比赛咯。
第四个队伍再减去前面的,就只有一场比赛了。
那最后一个队伍呢,它前面都比完啦,就没比赛咯。
把这些比赛场数加起来,四加三加二加一,这不就是十场比赛嘛!你看,是不是挺简单的。
这就好像是分糖果,第一个人可以拿四颗糖果,第二个人拿三颗,第三个人拿两颗,第四个人拿一颗,最后加起来就是所有糖果的数量啦。
再换个例子,要是有六个队伍呢?那第一个队伍要比五场,第二个队伍比四场,第三个队伍比三场,第四个队伍比两场,第五个队伍比一场,加起来就是五加四加三加二加一,等于十五场比赛呀!这计算方法不难吧?就像走路一样,一步一步稳稳地就走过来啦。
大家可别被它吓住咯,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就很容易搞明白啦。
在生活中啊,这种单循环比赛的例子也不少呢。
比如说学校里的各种比赛,社区里的活动啥的。
学会了这个计算方法,咱就能清楚地知道一共有多少场精彩的比赛可以看啦!总之啊,单循环比赛的场数计算方法真的没那么复杂,就像解开一个小小的谜题,只要找到了关键,一下子就迎刃而解啦!大家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可别犯迷糊哦,自己动手算算,感受一下其中的乐趣吧!。
快速排序单边循环法

快速排序单边循环法快速排序是一种经典的排序算法,它的效率高,速度快,在计算机科学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快速排序的单边循环法,详细解释其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其运行过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快速排序的原理。
快速排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将数组分成两个部分,然后对每个部分分别进行排序,最终将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具体来说,我们首先选择一个基准元素,然后将数组中小于等于基准的元素放在基准的左边,大于基准的元素放在基准的右边。
这样,基准元素就达到了其最终的位置。
然后,我们对基准元素左右两边的子数组分别进行相同的操作,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演示单边循环法的快速排序过程。
假设我们要对以下数组进行排序:[8, 3, 5, 1, 9, 2]。
首先,我们选择数组的第一个元素8作为基准值。
然后,我们从数组的第二个元素开始遍历,如果遇到比基准值小的元素,就将其放在左边。
这里,3小于8,所以我们将3与8交换位置,数组变为:[3, 8, 5, 1, 9, 2]。
接着,我们继续遍历,5大于8,所以我们不做任何操作。
1小于8,所以我们将1与8交换位置,数组变为:[3, 1, 5, 8, 9, 2]。
此时,我们发现数组中只有一个元素大于基准值8了,即9。
于是,我们将9与基准值所在位置的元素8进行交换,数组变为:[3, 1, 5, 2, 9, 8]。
此时,基准值8正好处在它最终的位置上。
接下来,我们对基准值左右两侧的子数组进行同样的操作。
由于左侧的子数组[3, 1, 5, 2]还没有完全有序,我们仍然选择数组的第一个元素3作为基准值。
按照之前的步骤,我们将其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数组变为:[2, 1, 3, 5, 9, 8]。
接着,我们对右侧的子数组[5, 9, 8]进行同样的操作,选择数组的第一个元素5作为基准值。
经过交换操作,数组变为:[2, 1, 3, 5, 9, 8]。
此时,左右两侧的子数组均已经有序,整个数组也就有序了。
循环赛的组织与编排

作业:
体育与艺术学院拟举办“迎新杯” 篮 球赛,每班出一支代表队,比赛场地充 足。参赛班级为9个,比赛采用单循环。 试用順時針法或蛇形编排编排比赛轮次 表。
A 计算比赛轮数:Y=N=7(轮)
A 计算比赛轮数:Y=N=7(轮) B并根据比赛的轮数,画出与比赛的轮数相同条数的垂 直平行线;
A 计算比赛轮数:Y=N=7(轮) B并根据比赛的轮数,画出与比赛的轮数相同条数的垂直平行线; C然后将前一半的号数自上而下写在第一条线的左边,中间的号数 写在第一条线的下面,后一半的号数自下而上地写在第一条线的 右边,即第一条线与第二条线之间及第二条线的上端依次写完。
第三轮 1—4 5—3 0—2
第四轮 五轮 1—3 1—2 4—2 3—0 5—0 4—5
单循环制比赛的编排方法: (2) N为奇数:补0定0顺时针旋转法 注意!! 1、确定第一轮比赛队 首先最后一个数后补“0” 凑为偶数。先用号数代表 队数,将其平均分阶段两 半,前一半号数由1号起 自上而下地写在左边,后 一半号数自下而上地写在 右边,然后把相对的号数 用横线联连起来,这就是 第一轮比赛。
分组循环 先分组先进行小组内单 循环…
(二)特点
它在对抗性项目比赛中经常被采用。 优点:
(1)参赛队机会均等,实战和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多; (2)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和机遇性小,能准确地反映出 参赛队之间真正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客观地排定参赛 队的名次。
缺点:
1.比赛总的期限长,占用场地和时间多; 2.名次评定相对复杂:当比赛结果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队的胜负场数相同,得失分相等时, 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科学地解决好最后 名次的排定。
工作任务
1.某社区拟举办“迎新春”三人制篮球赛,自愿 组队报名,共10支队伍报名参赛。 试编排此次比赛。 2、某集团公司拟举行 “庆国庆” 职工拔河比 赛,以部门为单位报名。 试编排此次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4月21日 修改日期;5月7日
作者简介:
吴海兵,男,(1982年生),硕士,合肥解放军炮兵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军事仿真与作战模拟。
邵华民,男,(1982年生),硕士,合肥解放军炮兵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军事运筹分析。
3 算法源程序
为更清楚地了解这种单循环排序算法,以下给出了VC++6.0环境下写成的算法示例源程序,该程序为按升序排列,并且对升序排序算法的循环结构进行了解释说明。
#include<iostream.h>
#define M 50
void main()
{
int i,n,a[M];
cout<<"输入计算的个数:";
cin>>n;
cout<<"输入需要排序的"<<n<<"个正整数:";
for(i=1;i<=n;i++)
{
cin>>a[i];
}
cout<<"单循环排序算法排序后:";
for(i=1;i<n;i++)
{
if(a[i]<=a[i+1]) continue;
else
{
int 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
a[i]=a[i+1];
for(j=i-1;j>0;j--)
{
if(a[j-1]<=a[j]) break;
else
{
int m=a[j-1];
a[j-1]=a[j];
a[j]=m;
}
}
改进后的算法在时间性能上得到了显著提升。当排序数据为正序时,排序过程只需要进行 n-1次比较,且不需要移动任何数据记录,此时为最优状态,时间复杂度为O(n) ,这和改进前的时间复杂度是一致的。但当排序数据为逆序时,改进前的算法需要进行(n-1)2次比较,并进行 n(n-1)/2次数据交换;而优化后的算法虽然同样要进行n(n-1)/2次数据交换,但只需进行 次比较,时间得以节省,两者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均为 O(n2) 。在随机的待排序数据序列中,改进后的算法明显优于优化前的算法及冒泡排序法。
1 算法思想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采取一趟逐步推进式的排序算法,若排序过程中发生一对数据的交换,则交换后排序过程回退一步,从前一对数据的比较开始继续进行。以升序为例:第i个与其后的第i+1个这一对数据比较,如若前者小,则排序不变,然后比较第i+1个和第i+2个;否则(前者大),第i+1个和第i个数据进行交换,此时循环回退一步进行前一对数据的比较,即第i-1个和新交换后的第i个作比较,这两个数字间的比较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推进或回退,依次类推进行排序的逐步推进。凡是两个数字比较大小时为正常升序的,则比较向前推进。凡是遇到比较大小为逆序需交换的情况,均在交换后将比较回退一步再重新开始,最终将实现单循环排序成功。
5 结论
这种单循环排序算法设计简单,易于实现,对于基本有序的数据排序性能优秀,适合数据量适中或数据量大但基本有序时使用,而且该算法对于数据排列大都是两两错位的排序过程更是接近最优算法。并针对其在逆序或数据复杂时排序的不足,对算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双循环算法,由于减掉了重复比较,算法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可应用于更多的排序过程中。
4 算法改进
此算法实现了单循环排序算法设计,在数据为基本正序的过程中实现起来方便快捷。但在逆序或数据复杂的情况下,在循环结构中,数据在一次比较后开始回退,若数据比较不断回退,当回退完成后,新一轮的向前推进循环将重复比较一些已经比较过了的数据,因此有必要对回退开始点处的i值进行跟踪保留,以便回退完成后,直接从回退开始点处开始接着向前推进余下的循环,而不用重复比较回退结束处到回退开始点之间的已经比较过一次的数据。其改进只需要将上面程序中的:if(i!=0) i=i-2;换成以下代码:
单循环排序算法及其改进
关键词时间复杂度; 稳定性; 空间复杂度; 数据交换
0 引言
排序算法对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很重要,一个好的排序不仅可以使信息查找的效率提高,而且还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目前,最常见的排序算法有冒泡排序法、选择排序法、插入排序法、快速排序法等算法。这些排序算法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不同的排序算法适应不同的情况。就算法的整体性能而言,目前很难提出一种适应所有的排序场合的最好的排序算法,每种算法都有自己不同的适用场合 。比较发现,这些常用的排序算法的设计均为双重甚至多重循环算法,目前还很少有单重循环的排序算法。本文将提出一种只需单重循环即可完成排序的算法,可适用于许多特殊场合。
a[i+1]=t;
if(i!=0) i=i-2; //若为逆序,需要交换数据,且排序过程回退一步,进行前一对数据间的比较。注意,经过i++和i-2,相当i=i-1,
}
}
for(i=1;i<=n;i++)
cout<<a[i]<<' ';
cout<<endl;
}
3 复杂度分析
该算法在空间上不需要附加的辅助空间。在时间上,当待排序数据为正序时。程序将一直向前推进,排序过程只需要进行n-1次比较,且不需移动任何数据记录,此时为最优状态,时间复杂度为O(n) ;反之,当待排序数据为逆序时为最坏情况,此时算法需要进行(n-1)2次比较,并进行 n(n-1)/2次数据交换,时间复杂度为O(n2) 。由于此排序方法为顺序推进,在回退的过程中也未出现相等数据的交换,所以此排序算法是稳定的。
参考文献
[1] 钟城.Multisets排序的最优并行算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40(2):336-341.
[2] 张南平.一种新型单循环排序算法.微机发展.2005,5:114-115
[3]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263-292
[4] 余炳惠.排序算法的选择及一些改进.安康师专学报,2004,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