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崔国锋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_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_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发布时间:2021-08-17T15:51:34.0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0期4月作者:崔文学[导读] 语文阅读像一把钥匙,他可以打开学生们心灵的窗户,通过阅读,使学生感知外面的大千世界崔文学保定白沟新城东芦学校河北保定 074004摘要:语文阅读像一把钥匙,他可以打开学生们心灵的窗户,通过阅读,使学生感知外面的大千世界,一篇好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对学生未来身心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好奇,想要探索与众不同的世界,语文阅读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效率。

本文从多个层面对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为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提升,在促进学生接受信息能力以及文字处理能力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初中阶段,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生活当中对于信息的获取和消化都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对于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格外注重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之后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也在为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地进行探究与思考,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了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1传统教学方式影响较大纵然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化,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但是仍有一些地方依然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填鸭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阅读教学的理论教学,从而使学生感到过于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严重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浅谈素质教育实施下如何加强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教学崔丹

浅谈素质教育实施下如何加强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教学崔丹

浅谈素质教育实施下如何加强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教学崔丹发布时间:2021-08-04T01:25:25.578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0期作者:崔丹[导读] 而是要实行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全面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

辽宁省抚顺市第五十中学辽宁抚顺 113008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再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而是要实行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全面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教学1以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指导结合教师要让学生从句子的修辞和字词的感情色彩方面思考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不是没有方向探究也不是在课堂上放任自如,而是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凸显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给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环境,必要的时候帮助学生为他们提供导引方向。

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多都很薄弱,这时候教师要引导点拨学生。

如《岳阳楼记》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滴守巴陵郡”的翻译方法,老师只留人名和地名,再把剩下的字去掉等文言文翻译的技巧,然后学生按文章下面小字注释很快就明白了,对于简单的句子的翻译,以后学生自己要先思索,遇到不懂时教师再点拨就可。

2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以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问题,可以引导鼓励学生这样赏析:“周围的邻居是怎样对待范进中举的?胡屠户是怎么表现的?前后态度一样吗?”;也可以让学生提问题,比如引导学生:“范进年龄不小了为什么要坚持考中举人?考中举人的好处是什么”等等问题,给学生时间质疑,让学生去找答案带学生深挖封建科举制度的危害性,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参考意见,无形中也提升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探究问题时,产生疑问和解决疑问,可采用差异互补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能力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愿意参与探究活动,这样的指导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加强文本对话提高阅读效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加强文本对话提高阅读效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加强文本对话?提高阅读效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发布时间:2021-12-08T03:13:09.72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4期作者:尚雅静[导读]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点科目,而阅读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

尚雅静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十一中学 816099摘要: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点科目,而阅读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

新课改的背景下,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让初中生能够在文章的阅读之中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文本对话,提高阅读效果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本对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升策略引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阅读能够帮助初中生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开拓初中生的眼界,发展初中生的思维,给初中生带来思想以及情感上的启迪。

而阅读则离不开文本,文本是阅读的前提和基础。

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初中生的引导,让初中生深入文本,加强与文本的对话,以有效的提升阅读效果。

而如何加强文本对话则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问题,实现与文本的真正对话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巧设问题,能够引起初中生们的好奇,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文本阅读之中[1]。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之中,要注重问题的设计,以引发初中生的思考,实现初中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

问题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首先要考虑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只有突出了教学重点,并让学生顺利解决,才算是真正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二,突破教学难点。

每篇课文都有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问题,这关系到学生对本篇文章的深入理解,教学难点是否突破直接关系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完成。

内外兼修,提高阅读能力——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田成坦

内外兼修,提高阅读能力——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田成坦

内外兼修,提高阅读能力——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田成坦发布时间:2021-08-19T01:25:11.402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4期作者:田成坦[导读] 采取内外兼顾的形式,既要培养学生外在的阅读能力,也要培养学生内在判断能力,才能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镇新安初中 237100摘要: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实施,阅读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要过程,因此教师要提高对学生于阅读能力的重视,采取内外兼顾的形式,既要培养学生外在的阅读能力,也要培养学生内在判断能力,才能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阅读;语文引言: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语文方法,才能提高自身阅读学习的效率,才能拥有较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才能形成较高的语文综合素养。

但是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发现学生往往会阅读不会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只是将阅读作为一种任务去完成,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首先要端正学生的阅读态度,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形成科学的阅读习惯。

只要学生对阅读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那么教师的阅读教学效果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一、以学生为主,巧设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要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形成较高的立即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教师要提高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以学生为主,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真正成为阅读课堂教学的主体。

并且学生在根据教师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还可以深入分析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与阅读材料中情感的共鸣,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1]。

例如教师在教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这一文章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作者要塑造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如为了表达对自私、小市民这一形象的厌恶,还有学生说是为了与闰土形成对比,加深读者的理解等,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学氛围得到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的发散和锻炼,自然会加深对杨二嫂和闰土的人物形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崔国锋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崔国锋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崔国锋阅读净化人类的心灵,在阅读中能提高人的素养,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长期的培养。

能否把其中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它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我们可以以阅读作为突破口,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前提下,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我每周都利用学校安排的早读课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

每节早读课上,尽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

即使在课堂上,我也尽可能让学生多阅读。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

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

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

二、引导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教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 中语 文 阅读 能力 的提 高是 大 多数师 生头 疼 的 问题 。于是 , 出现 的 现 象是 :教 师 觉得 语 文 阅读 头 绪 多 ,不好 教 ;学 生 觉得
语 文 阅 读 无从 下 手 ,不 好学 ;师生 忙 忙碌 碌 辛苦 三 年 , 阅读 的 成 绩 却难 有提 高 ,真 可谓 “ 费 力不 讨好 ”。
阅 读 教学 中 ,这 种方 法 受到 了学生 的大力 支 持 ,这 样作 为 主体 的学生 ,在 教 与 学 的过 程 中 ,就 能充 分体 会 到 自主 学 习的 乐趣
和 参与 教学 实践 的快 乐 。 当学 生感 觉到 自己的建 议被 教师采 纳 ,
这 种 自主 的权 力 和被 激 发 的兴 趣 成为 课 堂教 学 的前 奏 ,也 成为 学 生 主动 积 极参 与 教 学 的一 种动 力 ,教 师通 过 对 学生 “ 点子 ” 的调 查 ,可 了解 哪 些 内容是 学生 最 需要 的 ,哪些 方 法是 学 生最 易接受 的 , 那 些话 题是 学 生最欢 迎 的,通 过教 学 、 教 法 的改进 , 就 可 以大大 提高 教 学质量 , 收到 良好 的教学 效 果 。
的 阅读教 学 中脱离 出来 ,轻松 阅读 理解 。 当然 , 要想 使 学生 学 会 阅读 的 方法 ,教 师 的 教学 必 须有 方 法 。如 果 教师 本 人未 能 有 一套 系 统 的方 法 ,就 一定 要 先 下些 功
夫 学 习、 借鉴 、 思考 并 整理 出一 些切 合 自己学 生 实际 的 阅读 的 具体 方法 ,这样 才会 有得 心应 手 的教 学 。
3 让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
我 们知 道 :画 家借 助 于 线条 和色 彩 来描 绘 五彩 缤 纷 的社会 生 活 ;音 乐家 凭 借节 奏 和旋 律 来 谱写 抑 扬顿 挫 的 乐章 以表 达对 社 会 生活 的认识 及 感悟 ; 而文 学 家则 以一种 特 殊 的语 言符 号 系 统为 媒介 进 行 艺术 创 作一 一通 过 塑造 艺 术 形象 来 反映 对社 会 生 活 的 认识 及 感悟 。这 种 作 为语 言 艺术 的文 学从 作用 于 感官 角 度 来 讲 ,表 面 上它 没 有绘 画 的 直观 性和 音 乐 的直 感 性 ,但它 内在

浅议中学语文阅读优秀教学的创新之法

浅议中学语文阅读优秀教学的创新之法

浅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地创新之法-中学语文论文浅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地创新之法曹艳玲(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中学,河北卢龙066400)摘要:中学语文作为中学教学地一门重要课程,在中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地位,而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地效果对中学语文教学地质量具有重大地影响.中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地阅读习惯,从一两个大问题入手整体感知文本,从而达到全面掌握文本容、提升学生素质地教学目地.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34-02随着教育体制地改革,广大语文教师也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但是阅读教学具有特殊性,尽管其耗费精力巨大,占有课时很多,却很难提高教学地效果.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才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教学地质量呢?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地培养,有效提高学生地阅读能力,因为学生地阅读能力是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指导地重要地指标.要想提高学生地阅读能力,就需要语文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摒弃陈旧地阅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胆创新,运用各种创新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地阅读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地质量.在此,笔者结合近年阅读教学地尝试与总结,提出如下几个方面地观点.一、中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地自我阅读习惯中学语文教师要摒弃陈旧地“灌入式”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地阅读,不能够单纯地讲解,致使学生在单纯地听讲过程中,形成一种依赖教师地习惯.中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良好地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地阅读能力.许多教师也意识到对学生阅读培养地重要性,但是却只是单纯地加大对学生阅读地训练量,不但浪费了学生大量地时间与精力,还影响了学生阅读地兴趣,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地效果却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语文教师忽略了对学阅读地引导和学生自学能力地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有目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引导学生建立良好地思维方式和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自能阅读地良好习惯.具体来说,语文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培养学生良好地阅读习惯.1.人地良好素质由人地良好行为习惯构成,而阅读习惯是现代人必须具备地基本素质之一,教师要高度认识培养学生良好地读书习惯地意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以往地灌输模式,以激发学生地阅读兴趣为主,让学生在教师地指导下,主动理解,才能培养学生地读书习惯.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阅读是自己地事情,只有多阅读才能多吸收,自己地能力才能形成.2.高中语文教师要建立阅读地规范,要让学生重复练习正确地阅读行为,久而久之,形成规范,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如每一学期新开学,教师要安排学生阅读新地课本,最好是把要求背诵地篇目背过,持之以恒,就会让学生形成良好地习惯.另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做到浏览、粗读与精读三位一体,并坚持下去,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地阅读习惯.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读书存折”地整理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并做简单地笔记摘抄,写推荐理由,也可以让学生形成自由阅读地好习惯.二、高中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地动机,让学生对课文地整体感知成为一个必要地教学环节当今地语文课,教师都有一套现行地流程,解题,解析课文,概括段意,归纳文章地中心思想,总结课文地写作特色,等等.这些步骤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趣,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地发展,打消了学生学习地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要有整体地眼光,高中语文教师要透彻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地关系,从而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求学生在读懂地基础上理解,理解是保证阅读质量地关键,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解地深度和广度,而理解地深度与广度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感知,学生一定要在充分感知文本地基础上,把握文章地丰富意蕴.高中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地阅读自由,调动学生地主观能动性,按照先整体把握,再部分分析,最后到整体感悟地顺序培养学生地阅读能力.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要从写作思路入手,弄清楚作者运用了哪些材料,了解作者地表达意图是什么.通过初步阅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地思想感情,记叙类文章多把握文章地抒情、议论句,从而体味作者所要表达地中心思想.三、高中语文教师要优化教学结构从“问”入手笔者认为,语文教师教学效率地高低,大部分可以从其设定地问题看出来.高中语文教师若不懂得发问地技术,那他地教学工作是收不到成效地,很多语文教师走入了发问地误区,往往问题一堆,零零碎碎,但又问不到点上,课上得很热闹,但抓不住主要矛盾.教师需要把握启发式提问地技巧,精心设计一两个能带动整篇课文地中心问题,强化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从而领会课文地重难点,优化语文地阅读教学结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篇课文地过程实际上就是带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过程,一篇课文可提问题地地方很多,除了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外,还可以就语文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等提问.所以课文地解读一定要设计一两个抓住主要矛盾地句子以提问中心,从而带动整篇课文地阅读理解,引出课堂教学地高潮,激发学生地阅读兴趣,而不止是单纯地讲解社会背景、作者介绍、划分段落、总结中心这样死板地教学模式.教师要设置一两个中心提问句,就要兼顾学生地水平及文章难度.以教材中地题眼、中心句等作为提问地突破口.设置好中心提问后,其他具体地引趣、诱导和过渡等都以各自地作用存在,它们与中心问题一起构成一个发挥整体功能地有机结合体,从而成为语文教学地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切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地方法都是好地教学法,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地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地动机,让学生对课文地整体感知成为一个必要地教学环节,然后再从一两个大问题入手梳理文章内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地目地.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浅议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写作的途径

浅议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写作的途径

浅议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写作的途径作者:王海锋来源:《学周刊》2022年第03期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实现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与目标之一。

而强化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则是实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与写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教师应在了解当前基本教学情况与问题的前提下,利用阅读实现写作的积累与练习,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促进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3-0105-02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22.03.051提高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课堂改革与创新的主要目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读写一体化的理念,借助阅读教学来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现状阅读与写作是语言运用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

因此,对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往往会从阅读和写作的角度出发展开探究。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初中阅读和写作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重训练轻兴趣忽视对初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当前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共同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问题。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教师对于兴趣在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面临升学压力,所以教师出于对成绩的追求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只能依靠监督等强制的形式来完成语文阅读和写作学习,自然学习效率不高。

(二)重形式轻效果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学改革与创新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教师群体在教学能力与专业素质上存在差异,所以部分教师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崔国锋
发表时间:2014-05-27T14:13:32.2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3月总第116供稿作者:崔国锋[导读]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长期的培养。

崔国锋甘肃省积石山县居集中学731704
阅读净化人类的心灵,在阅读中能提高人的素养,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长期的培养。

能否把其中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它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我们可以以阅读作为突破口,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前提下,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每周都利用学校安排的早读课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

每节早读课上,尽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

即使在课堂上,我也尽可能让学生多阅读。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

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

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

二、引导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将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教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致女儿的信》一文中,我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作者写作目的、写法、重难句子、早恋现象、现代人的爱情观等方面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

学完那篇文章,我还推荐他们阅读鲁迅的《伤逝》。

学生感觉收获很大,围绕“爱情”这一主题还自创了很多佳作。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问题,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以锻炼。

三、赏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每人都能读有所获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确实如课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

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因生制宜。

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尤其应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我着重从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习惯,培养精读和略读的习惯,培养爱读和多读的习惯,培养写读书笔记和心得的习惯入手。

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

在教学《生物入侵者》一文前,我大肆宣传“生物污染”的危害及部分人的麻木不仁,在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戛然而止,让他们自己去查相关资料。

结果,学生搜集的资料比较齐全,涉及到的书之多,出乎意料。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

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