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至清朝历史读后感

隋朝至清朝历史读后感
隋朝至清朝历史读后感

隋朝至清朝历史读后感

在短短三十几年中,隋王朝恢复了几个世纪以来因割据纷乱几乎中断的对外关系。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隋文帝杨坚,推行汉化,为后来唐宋汉文化大发展奠定基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会稽)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在中国历史上,隋朝与秦朝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隋与秦都是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分裂多年的中国,而紧接着完成一系列改革,使经济得以发展。与此同时,又对人民大施徭役,致使民不聊生,终于使政权毁于一旦,短命而亡。然而,也正是凭借此时国家对物资财富丰盈的积累,为后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从而,带来了隋之后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文化。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共历经21位皇帝(若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

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清朝(1616年——1912年)是由女真族(今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清代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仪,共历12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自隋唐时期以来,历朝历代繁荣衰落,无不推动了历史。了解历史是可以提高见解能力的,我们通过分析历史,可以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并以此来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做人的本质,我们应该通过看历史读历史,学习对我们有用的一切。

隋朝重要的历史大事件汇总——(公元581~618年)

隋朝重要的历史大事件汇总——(公元581~618年) 本文导读: 隋朝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制,兴建隋唐大运河使到很多城市从此出生,令很多新旧事物交替废兴,这些政策几乎被唐朝和宋朝全盘承袭,唐朝在某程度上更是隋朝的伸展。此朝代深刻影响往后唐朝、宋朝、以后中国朝代,以至今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 中文名称:隋朝 英文名称:Sui Dynasty 简称:隋 所属洲:亚洲 首都:大兴(今西安)、洛阳 主要城市:太原,江都,成都 货币:圆孔钱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人口数量:46,019,956人(609年) 主要民族:汉族 主要宗教:佛教,道教 国土面积:480万平方公里 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选官制度:科举制 军事制度:府兵制

主要贡献:统一南北、开创科举、开通大运河 隋朝皇帝 高祖文皇帝杨坚 世祖炀皇帝(明皇帝)杨广 恭皇帝杨侑 哀皇帝杨侗 秦王杨浩 睿宗顺皇帝杨政道 事件 尉迟迥之乱 尉迟迥之乱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 杨坚称帝 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是隋文帝创立的,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丞相权力的机构或体制。其中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包括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

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营建大兴 公元581年,北周权臣、外戚杨坚称帝,建立隋朝。起初,仍定都在汉长安城。但此时长安城风光不再——规模狭小、凋残败落,衙署与民居混杂,而且“水皆咸卤,不甚宜人”,加上渭水南侵。除此,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原因:隋文帝是一个一心想统一全国的帝王,生活在残破不堪的汉代古城中,当然不能满足;另外,隋文帝是一个迷信风水而又猜忌多疑的人(这与他出生后到13岁一直都生活在寺院里有关)。西汉之后,在汉长安城相继建都的几个朝代均寿命短暂,在隋文帝看来,汉长安城是个不祥之地。而且,据说隋文帝夜梦洪水淹没都城。诸多原因促使隋文帝改建新都。 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诏左仆射高熲为总领事,太子左庶子宇文恺为副都监,于龙首原之南营建新都。由于杨坚在北周时被封为“大兴郡公”,所以新都命名为“大兴城”。又据《雍录》卷三记载,隋大兴殿(唐改称太极殿)所在地为大兴村,以此名城,并取永远兴隆昌盛之意。 隋与突厥之战 隋与突厥之战,是隋朝对突厥的防御战争。隋朝最后与突厥的战争胜利后,得以将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经济与文化。

隋唐文化简介

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灿烂辉煌,它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史上的高峰,而且处在世界发展的领先。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艺术、音乐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比作一个抛物线,唐朝无疑实在最高点,以后再也没有那个时期可以达到或超过。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和特点 1 原因 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③文化交流频繁 隋朝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由于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外交通发达,使唐和亚、欧、非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继承传统文化。 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2 特点 ①全面繁荣 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 ②兼收并蓄 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强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 ③世界领先 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开始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泽被东西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习题3(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测试题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75 分) 1.如下图所示,大运河的中心是() 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蜀东晋金 B.东汉南宋隋 C.蜀东晋隋 D.蜀西夏元3.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4.隋朝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它分为四段,最北面的一段是[来源@~^:&中教网*]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5.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①都江堰②长城③大运河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秦代万里长城和隋朝大运河都是古代的伟大工程,对历史发展影响巨大。二者历史影响的相似之处是() A.有利于民族间友好往来 B.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来&*~源:中教%网#]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D.加强了南北间经济交流 7.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初中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了改朝换代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8.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朝代() 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 9.按照东、南、西、北的次序排列下列水利工程,正确的是() ①郑国渠②都江堰③灵渠④江南河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 ④D.②③①④ 10.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B.全长四、五千公里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11. 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 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 12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A.均田制、行省制 B.分封制、井田制

元朝皇帝列表

元朝皇帝列表 导读:本文是关于元朝皇帝列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元朝第一位皇帝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 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春天建国称帝,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元朝第二位皇帝 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年—1241年12月11日) 蒙古帝国可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朝,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成功完全征服中亚、华北和东欧,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

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元朝第三位皇帝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1206—1248年4月) 蒙古帝国可汗,史称“贵由汗”。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长子。生于元太祖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卒于元定宗贵由汗三年(1248年),1246年8月24日至1248年4月在位。享年43岁,母皇后乃马真氏。他早年参加征伐金朝,俘虏了其亲王。又曾经和拔都西征欧洲。1246年登基,1247年吐蕃归附蒙古帝国。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贵由庙号为定宗,谥号简平皇帝。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元朝第四位皇帝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国可汗,史称“蒙哥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唆鲁禾帖尼。即位前曾参加拔都统帅的长子军西征,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进攻俄罗斯等地。即位后主要致力于攻灭南宋、大理等国。并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亚诸国。1259年病逝于合川东钓鱼山下。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庙号为宪宗,谥号桓肃皇帝。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初中历史《盛世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盛世隋唐---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适用年级七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共用八课时,每周两课时,课外一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主要讲述隋唐时期的历史。时间从581年到907 年,主要介绍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内容。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国进入蓬勃发展的隆盛时代,这一时期,国家统一、政治开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高度发展,造就了开拓进取、兼容并包的恢弘风貌。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繁荣”、“开放”。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开放、中外交流的顶峰时期,开启了历史的新阶段。隋唐上承分裂割据的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为后世的宋元明清所承袭;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发展位居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本单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总领全册内容。本单元围绕繁荣与开放两大主题展开,包括五个专题:专题一开明的政治;专题二繁荣的经济;专题三友好的民族关系;专题四开放的外交;专题五辉煌的科技文化。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科举制、民族关系及对外往来、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等。学习难点是隋唐盛世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外交频繁的原因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 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隋唐建立、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科举制等基本史实。 (2) 了解掌握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史实。 I - ■鼻 iTr writ Pi 54ri^FjLti. ■■章宝?■? %-:!:?■■ --.J i-. p.r4^-vi ii ?>甲* ?fif ? M A R ■. ■ ■ " ■ S'B ■ ■■** ■ *■彎l 亠1!:>?円耳? ■JT 厂-B ? 'FF *H MtF ■■B4J ■ ■ ■ HW X : . i!^a. MMf>gv TI 11 MtfBBVilNH ?-P4TB- if? m 聽1 篷區定 ■n ar "■也k” ill : *:3 9 ■用it ■■蓼?m ?M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可■已? H HA ?r^< BH : ld z — E

隋朝的建立

隋朝的建立 北周末年,继位的周静帝只有七八岁,大权落到外戚杨坚手里。581年二月,杨坚发动政变,废掉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都城仍在长安。次年,隋文帝在旧长安城东南建新都,名为大兴城。583年,迁都大兴城,习惯上仍称长安。隋炀帝即位,以洛阳为东京,后改称东都。朝廷百官常驻东都,东都成为实际上的首都。 杨坚代周立隋 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朝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北周。公元578年,北周武帝死,子宣帝继位。周宣帝昏狂暴虐,诛杀宗室和大臣,用法苛刻,举朝为此不安。次年,宣帝传位于子静帝,而自称“天元皇帝”,号所居为“天台”。580年,宣帝病卒,时静帝还幼,大臣郑译、刘昉等遂引杨坚入宫辅政,由他总揽朝政。杨坚原籍为弘农华阴,父杨忠为北周的开国功臣,府兵十二大将军之一,被封为“随国公”。后杨坚袭父爵,并将长女嫁周宣帝为后,地位显赫。宣帝死后,杨坚自为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杨坚当政引起部分朝廷贵族不满,群起叛乱,但很快就为杨坚所平。接着他又诛杀周室诸王,率兵平定尉迟迥、王谦和司马消难的叛乱,逐步为自己登帝位而铺路。公元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静帝而自立,是为隋文帝,改元“开皇”。 隋文帝统一中国 东晋南渡后,北方长期在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之下。隋取代北周后,文帝反对民族隔离,采取胡汉一体政策,缓和了民族矛盾。此外他又革除了前朝的许多暴政,勤政节俭,经济得以逐渐恢复,为结束长期南北分裂,及实现全国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时,南朝后主陈叔宝是个沉迷酒色、不恤政事的皇帝,使民众不堪忍受。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修复山阳(今江苏淮安)、江都(今江苏扬州)间从淮河入长江的水道,又出兵进据江陵,灭掉后梁,为平陈渡江铺好道路。次年,设淮南行台省于寿春(今安徽寿县),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全面负责灭陈战役,以杨广、杨俊、杨素为行军元帅。杨广率兵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出永安,刘仁恩出江陵,王世积出蕲春,韩擒虎出庐江,贺若弼出广陵,燕荣出东海,多路隋军共五十一万八千人,东自海,西至巴蜀,向陈朝全面进攻。

初中历史教案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

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 二大运河的开凿 (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 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时期历史简介 隋朝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37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隋文帝还制定了新 的法律,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此外,创立了科举制度, 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隋炀帝除了修造大运河有一半功劳外(另一 半是为了游玩),其他方面没有给后人留下好印象。隋炀帝的残暴在 历史上也很有名。由于其横征暴敛,激起民怨沸腾,终于自食恶果 被绞死于江都,隋朝宣告灭亡。 唐朝 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大唐王朝共存在了289年。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 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历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位之后,经 过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唐 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 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后期的唐朝政治混乱,从牛李党争到宦官专权,其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起义领袖之一朱温开始叛降唐朝, 后又取代唐朝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 隋唐历史对后世的影响 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

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 众多的石窟艺术,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

(新人教版)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精练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右图人物排在第82位。下列关于这个历史人物 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隋文帝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统治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 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D.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2.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这个存在30多年的王朝,在中国历 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隋朝的基本特征是( ) A.经济繁荣 B.二世而亡 C.短暂而繁荣 D.节俭盛行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C.①开始开凿大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始开凿大运河③灭亡陈朝 4.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 5.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7.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与这几句诗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科举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9.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0.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隋朝灭亡的标志是( ) A.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B.618年,隋文帝在长安被叛军杀死 C.618年,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 D.618年,隋文帝在太原被叛军杀死 二、材料分析题 11.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开国皇帝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及开国皇帝

备注: ①根据最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夏朝应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当然夏商周断代工程被人讽刺是“系统性编造历史”,“一群老混蛋最后找到的最大的证据是几片远古篱笆遗址”。 ②需要说明的是,汉高祖既非刘邦的庙号,也非谥号。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但自汉武帝时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称刘邦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因此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帝”或“汉高祖”。 ③王莽既无庙号也无谥号,虽然自称新朝皇帝,但后来刘姓君主并没有对王莽进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进行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追封庙号的君主,但王莽在位时为前代多个皇帝追封庙号,庙号也从他这一代开始泛滥。元末农民起义韩宋政权小明王韩林儿为多位前朝皇帝追封。 ④“前秦”既然是在秦朝的后边,为什么不叫“后秦”而叫“前秦”?前秦的“前”是指其在十六国中是前,十六国里有两个秦,氐族苻健的前秦和羌族姚苌的后秦。后秦是反前秦建立的,也自称秦,故以前后秦区分。“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且像孙功达《氐族研究》所称,还是“最早尝试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先秦”通常指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之前,特指春秋、战国时期。 ⑤五胡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的五胡在中国北方范围内相继建立的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成汉(巴氐)、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燕(鲜卑)、后秦(羌)、西秦(鲜卑)、后凉、南凉(鲜卑)、西凉(氐)、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及夏国(匈奴),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个。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西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十六国。不过近些年,有些出版部门认为本着民族团结不能再提“五胡十六国”,而部分教科书也改成了“少数民族南下”。 十六国里前秦的开国皇帝是苻健,发起淝水之战的是苻坚,注意他们的姓氏——艹的“苻”,不是“符”,很多史料都会错写成“符”。 北燕的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高句丽王族,高云的祖父高和,是高句骊族群的分支。慕容宝收以为养子,赐姓慕容,因又名“慕容云”,称帝后恢复原姓高),实际的建立者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太祖文成皇帝)。 慕容泓在前燕时期慕容俊在位时被封为济北王。慕容泓在位时虽未正式称燕王或燕帝,且原本有意归附慕容垂,惟建立年号已表示有独立于其他政权之意,故一般以慕容泓为西燕之建立者。 ⑥北魏后来和汉族融合为汉族,是五胡里汉化最彻底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迁都洛阳,命令鲜卑贵族改姓汉姓,与汉族大地主通婚,学习汉语,穿汉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班级:09级国贸7班姓名:周珂俊学号:10933307073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 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 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

隋朝历史专题复习

隋朝历史专题复习 【知识概述】 本专题内容主要涉及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科举制的创立,隋朝科技与文化成就等基本史实。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西晋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西晋之后,中国第三次实现大规模统一,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对后世影响深远,关注大运河申遗成功热点,都是考试的重点,多以图片或材料分析题出现,复习时更应重视。 【目标要求】 1.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把握“短暂而繁荣”的特点。 2.知道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通过大运河的申遗,领会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3.了解科举制的创立,认识科举制的作用及影响。 4.通过赵州桥的学习,了解隋朝的科技发展。 【复习线索】 隋朝的历史较短,我们复习时需要抓住的几个点是: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赵州桥等,逐一梳理,形成整体框架。 【复习指导】 1.总体概括法。本专题内容概括为“一二五”:一朝繁盛(隋朝)、二个皇帝(隋文帝、隋炀帝)、五件大事(隋朝建立、隋朝统一、大运河开凿、科举制创立、建造赵州桥)。2.要点记忆法。关于大运河的概况,可以通过要点进行记忆。三点,抓住中点、南北端点,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四段,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热点联系法。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结合这一热点,理解大运河申遗的现实意义。 【知识网络】 1.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重新统一南北。 (3)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4)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5)隋的灭亡:隋炀帝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存在37年。 2.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3)盛世局面: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历代皇帝列表

历代皇帝列表 写在前面:本文系微信公号读史小编根据中国官方历史资料整理而成。对于中国的历史,目前是有争议的,按照西方的考古计史,只承认中国从商朝后期开始,之前是否有国家存在,是存疑的。另外,夏、商、周诸王在位与否及年限有诸多争议,本文仅供参考。 一、上古时代(没有权威的在位时间记录) 1、炎帝神农氏 2、黄帝轩辕氏 3、少昊金天氏 4、颛顼高阳氏 5、帝喾高辛氏 6、帝挚高辛氏 7、唐尧放勋 8、虞舜重华 二、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约400余年姒姓,历17王 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13年 5、帝相 28年--(后羿篡位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18年 10、帝泄16年 11、不降59年 12、帝扃21年 13、胤甲21年 14、帝孔甲 31年 15、帝皋11年

17、履癸53年 三、商:约公元前17世纪-约前1046年约600余年子姓,历32王建都:殷(今河南安阳) 1、子(商)汤13年 2、太乙 1年 3、外丙 3年 4、仲壬 4年 5、太甲 23年 6、沃丁 29年 7、太庚 25年 8、小甲 36年 9、雍己 12年 10、太戊 57年 11、仲丁 11年 12、外壬 15年 13、河亶甲 9年 14、祖乙 19年 15、祖辛 16年 16、沃甲 25年 17、祖丁 32年 18、南庚 25年 19、阳甲 7年 20、盘庚 28年 21、小辛 21年 22、小乙 21年 23、武丁 59年 24、祖庚 7年 26、祖甲 33年 27、廪辛 6年 28、康丁 8年 29、武乙 35年 30、太丁 13年

隋朝皇帝列表

隋朝皇帝列表 隋文帝杨坚(西魏大统七年-仁寿四年,即541年~604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廟号高祖,在位24年,后为次子杨广所弒。杨坚为华阴人,系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北周时曾为“骠骑大将军”,又封为“大兴郡公”,后袭父爵柱国,并将长女嫁北周武帝为后,地位显赫,北周武帝时任随州刺史。其妻即独孤皇后为北周时当朝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女。公元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北周静帝而自立,改年号为“开皇”,建立了“隋朝”。 隋炀帝杨广(569年- 618年3月11日,在位604年~617年)。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的人,却以残暴著称于世。有人拿秦始皇与他相比。 他一直在父亲和母亲独孤皇后面前装得很朴素,以讨其欢心,终于令文帝废长子杨勇。当杨坚病重时,他才露出真面目,对杨坚的宠妃不轨,最后东窗事发,杀掉杨坚。 他在位以后,开通大运河,击溃吐谷浑、突厥、高丽、契丹等国,阔疆五万里,发明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废,为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他又是一个十分残暴的人,他的暴政将隋朝推向灭亡。 杨侗,隋朝宗室。隋炀帝孙,元德太子昭之子,母小劉良娣。原本封為越王,駐守洛陽。隋煬帝被殺後,为王世充拥立为國君,但之後世充意圖毒殺侗,侗知難逃一死,遂服毒,遺言:“願下輩子不要再生在帝王尊貴之家”;但一時半刻竟沒毒發,最後被勒斃。 隋恭帝名杨侑,隋炀帝杨广之孙,隋炀帝幸江都,留其为长安留守。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攻克长安之后,被李渊立为傀儡皇帝,杨广被杀后旋即为李渊所废,死后諡號隋恭帝。 杨浩,隋炀帝之姪,秦王楊俊之子,炀帝在江都被弑后,被宇文化及立为皇帝,后被废並遭殺害.

中国历代皇帝年表

中国历代皇帝年表 秦朝 秦国君主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国自秦非子开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 秦国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国,至灭亡时,王三十三代 秦非子前891年~前858年在位34年 秦侯前857年-前848年在位10年 秦公伯前847年~前845年在位3年 秦仲前844年~前822年在位23年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 秦静公(又作竫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时去逝,赐谥号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长子赢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秦宪公前715年~前704年在位12年 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 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在位12年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 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 秦康公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 秦共公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 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 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 秦哀公前536年~前501年在位36年 秦夷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 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 秦厉共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 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 秦怀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 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 秦简公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 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 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 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 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 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

隋朝时期的历史故事

隋朝时期的历史故事 本文是关于隋朝时期的历史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隋朝时期的历史故事篇一:侵略林邑 林邑地处今越南中南部多珍奇宝物,大业元年炀帝委任刘方为罐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负责侵略林邑。之前刘方将军已经把交趾(今越南河内)平了。 公元620xx年(大业元年)正月,刘方率舟师主力至海口(林邑入海处)。林邑王梵志派兵据险抵抗,被隋军击溃逃散。三月,刘方率军进至阇黎江,林邑人据南岸立栏栅,意图阻止隋军渡江。刘方命令兵士盛举旗帜,雄击金鼓而进。隋军旌旗招展鼓声震天,强大的阵势与军威完全把林邑人惊惧了从而溃逃。 刘方随即指挥大军渡过阇黎江。行至三十里,林邑人乘坐着大象,从四面八方围聚而来。妄图与隋军决战威震住隋军。刘方忙命令士兵们用强弩射击大象,大象被纷纷射中受伤而溃乱逃跑,林邑人的军阵被受伤的大象践踏冲乱。刘方乘势指挥精锐之兵发起进攻,林邑军溃散。隋大军全线发起猛攻,大获全胜,只是抓着的俘虏就以万计。此次战役波澜壮阔场面宏大,隋军英勇善战表现出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 刘方率大军一路向南追击,屡战屡胜,战无不胜。于是济区粟,度六里,前后逢贼,每战必擒。隋军进至大缘江,林邑人又据险为栅,又被击破之。并追过了马援铜柱以南。随后隋军又向南追击了八天,终于抵达林邑人的国都。夏季,四月,林邑王梵志被迫弃城奔逃到海上。刘方率隋军进入林邑都城,缴获林邑人都是用金子铸成的庙主牌位十八枚。“获其庙主金人,污其宫室,刻石纪功而还。”刘方命令刻石记录了这次征伐的功绩后班师还朝。 隋军此次过于深入南方,作战长达数月之久,从冬季打到夏季。班师回朝途中正处炎热的夏季,隋军士兵不适应南方闷热潮湿的气候,加上长途跋涉,士兵们很多染上疾病,有的士卒脚都肿了,死去十之四、五。刘方将军也染上了病不幸死在回军涂中。炀帝知道消息后非常痛心为之惋惜,下诏褒奖赞美刘方将军。诏曰:“方肃承庙略,恭行天讨,饮冰湍迈,视险若夷。摧锋直指,出其不意,鲸

隋唐皇帝列表

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 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 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

-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唐朝复辟 中宗(重祚) 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睿宗(重祚) 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隋朝历史隋朝历史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

隋朝历史-隋朝历史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 杨 隋朝历史。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 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

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 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唐朝后来基本继承。这就是日本大化改新向隋唐学习的主要内容。 隋文帝还制定了新的法律。为隋唐时期封建法律的成熟化作出了贡献。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隋朝历史此外。科举制度的创立又是一大功绩。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比原来推荐式更公正合理。隋炀帝除了修造大运河有一半功劳外。其他方面没有给后人留下好印象。唐朝诗人李商隐讽刺他说:“底下若逢陈后主。岂感宜重问后庭花。”即他和隋文帝俘获的陈后主陈叔宝一样荒

淫。隋炀帝的残暴在历史上也很有名。兄弟五人被他先后杀死了四个。最后杀掉父亲登上了血腥的皇帝之位。 由于其横征暴敛。激起民怨沸腾。终于自食恶果被绞死于江都。隋朝宣告灭亡。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唐高祖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亲属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

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隋朝也是中国古代大统一形势下短命的王朝之一。这是一个苦难而又辉煌,伟大与罪恶并存的皇朝。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杨坚,推行汉化,为后来唐宋汉文化大发展奠定基础。隋唐时期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隋文帝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当时社会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此时的中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有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7日—604年8月13日)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7日—604年8月13日)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24年。 父杨忠,是北周的随国公,杨坚袭位后,迫静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于是改为“隋”。杨坚称帝后,于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300年的分裂

局面。隋朝统一后,社会秩序安定,废除了一些酷刑,与民休息,对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作用。 604年8月13日(仁寿四年七月十三日),病逝于大宝殿,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杨陵区城西5公里处)。 隋炀帝杨广 (569年—618年)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14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 隋恭帝杨侑 605年-619年 隋恭帝杨侑(605年-619年),隋炀帝之孙,李渊攻入长安后拥立他为帝。在位半年,武德二年去世,年仅15岁,葬于陕西省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