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汽车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汽车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汽车制造工艺术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制造工艺的一般术语,冷作、钳工、装配术语及其定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008-2008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GB/T 3375 焊接工艺术语

GB/T 4122.1 包装术语

3. 一般术语

3.1 基本概念

3.1.1 工艺

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3.1.2 典型工艺

根据零件的结构和工艺特征进行分类、分组、对同组零件制定的统一加工方法和过程。

3.1.3 产品结构工艺性

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1.4 工艺性分析

在产品技术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结构工艺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3.1.5 工艺性审查

在产品工作图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3.1.6 可加工性

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

3.1.7 生产过程

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过程。

3.1.8 工艺过程

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3.1.9 工艺文件

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等的各种技术文件。

3.1.10 工艺方案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3.1.11 工艺路线

产品或零件在生产过程中,由毛胚准备到成品包装入库,经过企业各有关部门或工序的先后顺序。

3.1.12 工艺规程

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3.1.13 工艺设计

编制各种工艺文件和设计工艺装备等的过程。

3.1.14 工艺要素

与工艺过程有关的主要因素。

1.1.15 工艺规范

对工艺过程中有关技术要求所做的一系列统一规定。

3.1.16 工艺参数

为了达到预期的技术指标,工艺过程中所需选用或控制的有关量。

3.1.17 工艺试验

为考查工艺方法、工艺参数的可行性或材料的可加工性等而进行的试验。

3.1.18 工艺验证

通过试生产,检验工艺设计的合理性。

3.1.19 工艺管理

科学地计划、组织和控制各项工艺工作的全过程。

3.1.20 工艺纪律

在生产过程中,有关人员应遵守的工艺秩序。

3.1.21 成组技术

将企业的多种产品、部件和零件,按一定的相似性准则,分类编组,并以这些组为基础,组织生产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的合理化。

3.1.22 数控加工

根据被加工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编制成以数码表示的程序输入到机床的数控装置或控制计算机中,以控制工件和工具的相对运动,使之加工出合格零件的方法。

3.2 生产对象

3.2.1 原材料

投入生产过程以创造新产品的物质。

3.2.2 主要材料

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

3.2.3 辅助材料

在生产中起辅助作用而不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

3.2.4 代用材料

在使用功能上能够代替原设计要求的材料,它具有被代替材料所具备的全部或主要性能。

3.2.5 焊接件

用焊接的方法而得到的结合体。

3.2.6 冲压件

用冲压的方法而得到的结合体。

3.2.7 工件

加工过程中的生产对象。

3.2.8 工艺关键件

技术要求高、工艺难度大的零、部件。

3.2.9 外协件

由本企业提供设计图样资料,委托其他企业完成部分或全部制造工序的零、部件。

3.2.10 试件

为试验材料的机械物理化学性能,金相组织或可加工性等而专门制作的样件。

3.2.11 半成品

在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已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阶段,经检验合格入库尚待继续加工

或装配的制品。

3.2.12 成品

在一个企业内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供销售的制品。

3.2.13 合格品

通过检验质量特性符合标准要求的制品。

3.2.14 不合格品

通过检验质量特性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制品。

3.2.15 废品

不能修复又不能降级使用的不合格品。

3.2.16 易损材料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容易损坏或失效的材料。

3.2.17 废料

在制造某种产品过程中,剩下的而对本生产对象不再有用的材料。

3.2.18 型材

金属或非金属材料通过拉制、轧制或压制等方法所获得的具有特定几何形状截面的材料。

3.2.19 板材

金属或非金属材料通过轧制或压制等方法而获得的各种不同厚度的板状材料。

3.2.20 棒材

金属或非金属材料通过拉延、轧制工艺获得的圆、方、六角形截面的材料。

3.2.21 返修品

通过修复或重新加工,质量特性符合标准要求的制品。

3.2.22 样品

用于材料试验分析,产品质量对照及商品宣传的单个或多个物品

3.2.23 配套件 (配件)

组成产品的零件、部件、标准件及元器件等的总称。

3.2.24 备品(备件)

储备待用的易损件。

3.2.25 附件

1) 供用户安装、调整和使用产品所需要的工具、检测仪表等,或为扩大产品使用功能所需的附属装置。

2) 随同主要文件一同制定或发出的有关文件。

3.2.26 零件

不采用装配工序而制成的产品。

3.2.27 总成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或由材料、零件等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连接形式所组成的产品。

3.2.28 标准件

按国家标准、部标准(专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规定制造的零、部、组(整)件。

3.2.29 外购件

不是本单位设计、制造的,而是从其他单位购买来的产品。

3.3 工艺方法

3.3.1 焊接

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加工方法。

3.3.1.1 电弧焊

利用电能,通过加热加压,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焊件熔合为一体的工艺。

3.3.1.2 CO2气体保护焊

利用CO2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保护焊,它是依靠焊丝与焊件之间产生的电弧来熔化被焊金属的一种熔化电极气体保护焊方法。

3.3.1.3点焊

通过电极压紧两块薄金属板,电极接通电流,电流在两块薄金属板的接触面上产生电阻热,使接触面上流过电流的接触点熔化而形成焊点的工艺。

3.3.2 钻削

用钻头或开孔器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方法。

3.3.3 铰削

用铰刀从工件孔壁上切除微量金属层,以提高其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的方法。

3.3.4 抛光

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

3.3.5 喷丸

用小直径的弹丸,在压缩空气或离心力等的作用下,高速喷射工件进行表面强化和清理

的加工方法。

3.3.6 喷砂

用高速运行的沙粒喷射工件,进行表面清理、除锈或使其表面粗化的加工方法。

3.3.7 冷作

在基本不改变材料断面特征的情况下,将金属板材、型材等加工成各种制品的方法。3.3.8 冲压

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加工方法。

3.3.9 铆接

借助铆钉形成的不可拆连接。

3.3.10 粘结

借助粘结剂形成的连接。

3.3.11 钳加工

一般在钳台上以手工工具为主,对工件进行的各种加工方法。

3.3.12 装配

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总成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

3.3.13 表面处理

改善工件表面层机械、物理或化学性能的加工方法的总称,通常的方法有氮化、磷化、喷砂、喷丸、表面涂覆等。

3.3.14 表面涂覆

用规定的异己材料,在工件表面上形成涂层的方法。

3.3.15 包装

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3.4 工艺要素

3.4.1 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3.4.2 工步

在加工表面(或装配时的连接表面)和加工(或装配)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3.4.3 基准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3.4.4 工艺基准

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3.4.5 定位基准

在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准。

3.4.6 测量基准

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

3.4.7 装配基准

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3. 4.8 工艺孔

为满足工艺(加工、测量、装配)的需要而在工件上增设的孔。

3.4.9 工艺留量

为工艺需要而增加的工件(或毛坯)的长度。

3.4.10 时间定额

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需消耗的时间。

3.4.11 作业时间

直接用于制造产品或零、部件所消耗的时间,可分为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两部分。3.4.12 基本时间

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3.4.13 辅助时间

为实现工艺过程所必须进行的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3.4.14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

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零件所需消耗的材料总重量。

3.4.15 材料工艺性消耗

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工艺需要而损耗的材料,如组焊件的工艺支撑。

3.4.16 加工误差

零件加工后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3.4.17 加工精度

零件加工后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3.4.18 表面粗糙度

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一般由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形成。

3.5 工艺文件

3.5.1 工艺卡片

按产品或零、部件的某一阶段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它以工序为单元,详细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在某一工艺阶段中的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等。

3.5.2 工序卡片

在工艺过程卡片或工艺卡片的基础上,按每道工序所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一般具有工艺简图,并详细说明该工序的每个工步的加工(或装配)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所用设备和工艺设备等。

3.5.3 工艺守则

某一专业工种所通用的一种基本操作规程。

3.5.4 工艺附图

附在工艺规程上用以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加工装配的简图或图表。

3.5.5 专用工艺装备设计任务书

由工艺人员根据工艺要求,对专用工艺装备设计提出的一种指示性文件,作为工装设计人员进行工装设计的依据。

3.5.6 专用工艺装备明细表

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专用工艺装备的编号、名称、使用零件图号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3.5.7 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填写产品每个零件在制造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材料的名称、牌号规格、重量等的工艺文件。

3.5.8 工艺总结

新产品经过试生产后,工艺人员对工艺准备阶段的工作和工艺、工装的使用情况进行记述,并提出处理意见的一种工艺文件。

3.6工艺装备与工件装夹

3.6.1 专用工艺装备

专为某一产品所用的工艺装备。

3.6.2 夹具

用以装夹工件(和引导刀具)的装置。

3.6.3 模具

用以限定生产对象的形状和尺寸的装置。

3.6.4 刀具

能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或切断材料的带刃工具。

3.6.5 计量器具

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工具。

3.6.6 工位器具

在工作地或仓库中用以存放生产对象或工具用的各种装置

4. 冷作、钳工及装配常用术语

4.1 冷作

4.1.1 切割

把板材或型材等切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坯料或工件的过程。

4.1.1.1 剪切

利用剪板机将板料沿不封闭的轮廓线分离的加工方法。

4.1.1.2 气体切割

利用气体(氧气+乙炔气)火焰的热能,将工件切割处预热到一定温度(可达3150°C 以上)后,喷出高速切割气流,使金属燃烧并放出热量而实现切割的方法。

4.1.1.3 等离子切割

利用高能量密度(105~106W/cm2)、高温(15000~30000°C)、高速等离子射流,瞬间将切割金属局部熔化并随即吹除,形成狭窄整齐的切口而完成切割的方法。

4.1.2 冲孔

利用模具在坯料或板料上,沿封闭轮廓线冲切掉废料而得到需要的孔的方法。

4.1.3 压弯

用模具或压弯设备将坯料弯成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利用翻边模将板料或工件上有孔的边缘翻成竖立边缘或带角度的边。

4.1.3.2 压筋、压印

在板料或工件上压出筋条、花纹或文字,在起伏处的整个原部位上都有变薄。

4.1.4 热弯

将坯料在热状态下弯曲成形的方法。

4.1.5 扩口

将管件或空心制作的端部径向尺寸扩大的加工方法。

4.1.6 咬缝(锁接)

将薄板的边缘相互折转扣合压紧的连接方法。

4.1.7 校直

消除材料或制件弯曲的加工方法。

4.1.8 校平

消除板材或平板制件的翘曲,局部凹凸不平的加工方法。

4.1.9 整形

表示焊后和弯后几何形状和尺寸达不到图纸要求时,则修整变形成尺寸的加工方法。4.1.10 修光焊缝

修光焊缝一般不要求达到,但要平整,不允许出凸点,气孔缺陷。

4.2 钳工

4.2.1 划线

在毛坯或工件上,用划线工具划出待加工部位轮廓线或作为基准的点、线。

4.2.2 钻孔

表面除以上工序加工过的孔外,剩余所有各孔均由此工序完成,不包括孔台、锪平面、丝孔和配作孔。

4.2.2.1 孔加工

4.2.2.1.1 盲孔

未穿透的孔。

4.2.2.1.2 通孔

已穿通的孔。

孔深与孔径之比大于五倍的孔。

4.2.2.1.4 扩孔

用扩孔工具扩大工件孔径的加工方法。

4.2.2.1.5 绞孔

用铰刀从工件孔壁上切除微量金属层的加工方法。

4.2.2.1.6 内螺纹底孔

内螺纹加工前所加工的孔。

4.2.2.1.7 锪孔

用锪削工具加工平底或锥形沉孔的加工方法。

4.2.3 去毛刺

消除工件已加工部位周围所形成的刺状物或飞边。

4.2.4 攻丝

用丝锥加工工件的内螺纹。

4.2.5 套丝

用板牙或螺纹切头加工工件的螺纹。

4.2.6 砂光表面

指内外表面,只砂某一表面时由工艺注明。

4.2.7 标记

在毛坯或工件上做出规定的记号。

4.2.8 清洗

用清洗剂消除产品或工件上的油污、灰尘等赃物的过程。

4.3 装配与试验

4.3.1 配套

将待装配产品的所有零、部件装备齐全。

4.3.2 部装

把零件装配成总成的过程。

4.3.3 总装

把零件和总成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

4.3.4 调整装配法

在装配时用改变产品中可调整零件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已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4.3.5 修配装配法

在装配时修去指定零件上预留修配量已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4.3.6 压力试验

在规定的压力条件下,对产品或零、部件所进行的试验。

4.3.7 渗漏试验

在规定压力下,观测产品或其零、部件对试验液体的渗漏情况。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二.名词解释 1.汽车的动力性:指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及最大爬坡度 2.汽车的后备功率:将发动机功率Pe与汽车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之差。 公式表示为(P f P w) Pe- η t 3.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 4.汽车功率平衡图:若以纵坐标表示功率,横坐标表示车速,将发动机功率、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对车速的关系曲线绘在坐标图上,即得功率平衡图。 5.汽车的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Ft—Ua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图。 6.最高车速: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7.发动机特性曲线:将发动机的功率P e、转矩以及燃油消耗率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或简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 8.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态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9.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汽车在一定载荷下,以最高挡在水平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 10.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 11.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常测出每隔10km/h或20km/h速度间隔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然后在图上连成曲线 12.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13.同步附着系数:(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 线与(理想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 14.I曲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 15.制动效能: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16.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17.地面制动力:由制动力矩所引起的、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切向力。 18.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 19.汽车的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 1 20.汽车制动方向稳定性: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 21.制动力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22.峰值附着系数: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7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 英文名称: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2 实验学时: 4 学分:3.5 适用对象: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汽车制造工艺与装备是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技术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的内容以质量、生产率及经济性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及有关教学环节的配合,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用夹具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分析机械加工过程的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机械加工规程制订的原则、方法与步骤,具有设计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专用夹具设计的初步能力;能初步分析机械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工艺途径;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具有装配方法选择与工艺规程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汽车制造工艺过程概论 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认识机械加工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②了解汽车的生产过程;了解汽车生产的工艺过程;了解汽车及其零件生产模式和生产理念的发展。 2.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 ①掌握基准的概念和工件的安装。 ②了解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方法。 ③熟练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及几种常见的定位方式。 ④掌握常用定位元件和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⑤通过典型机床夹具的实例分析,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 ①掌握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③掌握影响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 ④了解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①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中的作用、制定步骤。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汽车I档满载时最大爬坡能力 2.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将发动机功率P,转矩Ttq,燃油消耗率b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称发动机特性曲线,如果发动机节气门部分开启,则称为 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4.滚动阻力系数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即单位车重所需推力。 5.动力因数(Ft-Fw)/G为汽车的动力因数并以D表示D=Ψ+ (δdu)/(gdt) 6.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态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7.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β线) 8.侧向力系数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9.稳定性因数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 10.超调量最大横摆角速度wr1常大于稳态值wr0。Wr1/wr0*100%称为超调量。 11. 附着椭圆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 12.侧倾转向在侧向力作用下车厢发生侧倾,由车厢侧倾所引起的前转向轮绕主销的转动,后轮绕垂直地面轴线的转动,即车轮转向角的变动,称为侧倾转向。 13.回正力矩在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的力矩Tz.圆周行驶时,Tz是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称为回正力矩. 14.汽车前或后轮(总)侧偏角汽车前、后轮(总)侧偏角包括:1)考虑到垂直载荷与外倾角变动等因素的弹性侧偏角;2)侧倾转向角(Roll Steer Angle);3)变形转向角(Compliance Steer Angle)。这三个角度的数值大小,不只取决于汽车质心的位置和轮胎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与悬架、转向和传动系的结构形式及结构参数有关。因此要进一步考虑它们对前、后轮侧偏角的影响。 15.充气轮胎弹性车轮的“弹性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时恢

(完整版)汽车制造工艺流程

1.铸造 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浇灌入铸型空腔中,冷却凝固后而获得产品的生产方法。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采用铸铁制成毛坯的零件很多,约占全车重量10%左右,如气缸体、变速器箱体、转向器壳体、后桥壳体、制动鼓、各种支架等。制造铸铁件通常采用砂型。砂型的原料以砂子为主,并与粘结剂、水等混合而成。砂型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粘合强度,以便被塑成所需的形状并能抵御高温铁水的冲刷而不会崩塌。为了在砂型内塑成与铸件形状相符的空腔,必须先用木材制成模型,称为木模。炽热的铁水冷却后体积会缩小,因此,木模的尺寸需要在铸件原尺寸的基础上按收缩率加大,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相应加厚。空心的铸件需要制成砂芯子和相应的芯子木模(芯盒)。有了木模,就可以翻制空腔砂型(铸造也称为“翻砂”)。在制造砂型时,要考虑上下砂箱怎样分开才能把木模取出,还要考虑铁水从什么地方流入,怎样灌满空腔以便得到优质的铸件。砂型制成后,就可以浇注,也就是将铁水灌入砂型的空腔中。浇注时,铁水温度在1250—1350度,熔炼时温度更高。 2.锻造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广泛地采用锻造的加工方法。锻造分为自由锻造和模型锻造。自由锻造是将金属坯料放在铁砧上承受冲击或压力而成形的加工方法(坊间称“打铁”)。汽车的齿轮和轴等的毛坯就是用自由锻造的方法加工。模型锻造是将金属坯料放在锻模的模膛内,承受冲击或压力而成形的加工方法。模型锻造有点像面团在模子内被压成饼干形状的过程。与自由锻相比,模锻所制造的工件形状更复杂,尺寸更精确。汽车的模锻件的典型例子是:发动机连杆和曲轴、汽车前轴、转向节等。 3.冷冲压 冷冲压或板料冲压是使金属板料在冲模中承受压力而被切离或成形的加工方法。日常生活用品,女口铝锅、饭盒、脸盆等就是采用冷冲压的加工方法制成。例如制造饭盒,首先需要切出长方形并带有4个圆角的坯料(行家称为“落料”),然后用凸模将这块坯料压入凹模而成形(行家称为“拉深”)。在拉深工序,平面的板料变为盒状,其4边向上垂直弯曲,4个拐角的材料产生堆聚并可看到皱褶。采用冷冲压加工的汽车零件有:发动机油底壳,制动器底板,汽车车架以及大多数车身零件。这些零件一般都经过落料、冲孔、拉深、弯曲、翻边、修整等工序而成形。为了制造冷冲压零件,必须制备冲模。冲模通常分为2块,其中一块安装在压床上方并可上下滑动,另一块安装在压床下方并固定不动。生产时,坯料放在2块冲模之间,当上下模合拢时,冲压工序就完成了。冲压加工的生产率很高,并可制造形状复杂而且精度较高的零件. 4。焊接 焊接是将两片金属局部加热或同时加热、加压而接合在一起的加工方法。我们常见工人一手拿着面罩,另一手拿着与电线相连的焊钳和焊条的焊接方法称为手工电弧焊,这是利用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熔化焊条和焊件,使之接合。手工电弧焊在汽车制造中应用得不多。在汽车车身制造中应用最广的是点焊。点焊适于焊接薄钢板,操作时,2个电极向2块钢板加压力使之贴合并同时使贴合点(直径为5—6甽的圆形)通电流加热熔化从而牢固接合。2块车身零件焊接时,其边缘每隔50—100甽焊接一个点,使2零件形成不连续的多点连

典型零件选材及工艺分析

典型零件选材及工艺分析 一,齿轮类 机床、汽车、拖拉机中,速度的调节和功率的传递主要靠齿轮机床、汽车和拖拉机中是一种十分重要、使用量很大的零件。 齿轮工作时的一般受力情况如下: (1)齿部承受很大的交变弯曲应力; (2)换当、启动或啮合不均匀时承受击力; (3)齿面相互滚动、滑动、并承受接触压应力。 所以,齿轮的损坏形式主要是齿的折断和齿面的剥落及过度磨损。据此,要求齿材料具有以下主要性能: (1)高的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 (2)齿面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3)齿轮心部有足够高的强度和韧性。 此外,还要求有较好的热处理工艺性,如变形小,并要求变形有一定的规律等。下面以机床和汽车、拖拉机两类齿轮为例进行分析。 (一)机床齿轮 机床中的齿轮担负着传递动力、改变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任务。一般机床中的齿轮精度大部分是7级精度(GB179-83规定,精度分12级,用1、2、3、……12表示,数字愈大者,精度愈低)。只是在他度传动机构中要求较高的精度。

机床齿轮的工作条件比起矿山机械、动力机械中的齿轮来说还属于运转平稳、负荷不大、条件较好的一类。实践证明,一般机床齿轮选用中碳钢制造,并经高频感应热处理,所得到的硬度、耐磨性、强度及韧性能满足要求,而县市频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 下面以C616机床中齿轮为例加以分析。 1、高频淬火齿轮的工工艺线 2、热处理工序的作用正火处理对锻造齿轮毛坯是必需的热处理工序,它可以使同批坯料具有相同的硬度,便于切削加工,并使组织均匀,消除锻造应力。对于一般齿轮,正火处理也可作为高频淬火前的最后热处理工序。 调质处理可以使齿轮具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提高齿轮心部的强度和韧性,使齿轮能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和冲击力。调质后的齿轮由于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在淬火时变形更小。 高频淬火及低温回火是赋予齿轮表面性能的关键工序,通过高频淬火提高了齿轮表 面硬度和耐磨性,并使齿轮表面有压应力存在而增强了抗疲劳破坏的能力。为了消除淬火应力,高频淬火后应进行低温回火(或自行回火),这对防止研磨裂纹的产生和提高抗冲击能力极为有利。 3、齿轮高频淬火后的变形情况齿轮高频淬火后,其变形一般表现为内孔缩小,外径不变或减小。齿轮外径与内径之比小于1.5时,内径略胀大;当齿轮有键槽时,内径向键槽方向胀大,形成椭圆形,齿间椭圆形,齿间亦稍有变形,齿形变化较小,一般表现为中间凹0.002~0.0005㎜。这些微小的变形对生产影响不大,因为一般机床用的7级精度齿轮,淬火回火后,均要经过滚光和推孔才成为成品。

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及答案

第三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现代制造工艺学基本概念 一、判断题答案 1. 现代汽车制造技术正进入刚性自动化阶段。错误 现代汽车制造技术正进入(柔性自动化阶段)。 2. 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正确 3. 产品依次通过的全部加工内容称为工艺路线。错误 (零件)依次通过的全部加工内容称为工艺路线。 4. 工位是指工件在一次安装内,工件连同夹具在机床上所占有的相对位置。正确 5. 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错误 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单元)。 6. 在切削加工时,如果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这种工步称作复合工步。 正确 7. 成形法是依靠刀具运动轨迹来获得工件形状的一种方法。错误 (轨迹法)是依靠刀具运动轨迹来获得工件形状的一种方法。 8. 加工的经济精度指以最有利的时间消耗能达到的加工精度。正确 9. 生产纲领就是生产计划。正确 10. 大量生产中自动化程度较高,要求工人的技术水平也高。错误 大量生产中(使用流水线作业,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人只需熟悉某一岗位的操作)。 11.一道工序只能有一次安装。错误一道工序(可有一次或几次安装)。 1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改变零件形状及尺寸。正确 13. 运用多工位夹具,可减少工件安装次数,缩短工序时间,提高生产率。正确 14. 调整法就是不断调整刀具的位置。错误 调整法(是保持到刀具与工件在机床上的相对位置不变)。 15. 主动测量法需要使用精密的仪器。正确 16. 成形法中加工表面是由刀刃包络而成的。错误 (展成法)中加工表面是由刀刃包络而成的。 17. 在生产加工中,能达到的精度越高越好。错误 在生产加工中,(达到经济精度)即可。 二、选择题答案 1.《汽车制造工艺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汽车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 c )a. 质量,生产力,经济性 b. 产量,生产率,经济性 c. 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d. 质量,生产率,经济精度 2.工艺过程是()(c ) a. 在生产过程前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b. 在生产过程后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2)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汽车的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的水平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收到的纵向外力所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车速。 2、汽车的超车加速时间:指由最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 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指满载(或一定质量)的汽车在良好路面上Ⅰ挡所能爬上的最大坡度。 4、汽车的驱动力:由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上,此时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产生一个对地面上的圆周力,地面对驱动力的反作用力是驱动汽车的外力,称为驱动力。 5、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发动机节气门全开(或高压油泵在最大供油量位置)时发动机的转速特性曲线。 6、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 擦等功率损失。 7、汽车的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称为汽车驱动力图。 8、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在汽车驱动力图上把汽车行驶中经常遇到的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也画上做出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9、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在良好路面上克服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后的余力全部用来克服坡度阻力时能爬上的坡度。 10、空气升力:由于流经汽车顶部与底部的空气流速不同而产生的作

用于汽车的空气升力。 11、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12、汽车的功率平衡:在汽车行驶的每一瞬间,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始终等于机械传动损失功率与全部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13、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时,轮胎将完全漂浮在水膜上面而与路面毫不接触的现象。 14、制动器的水衰退现象:当汽车涉水时,水进入制动器,短时间内制动效能的降低的现象。 15、制动效率:车轮不锁死的最大制动强度与车轮和地面间附着系数的比值。 16、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指在驾驶员在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车轮给定方向行驶,且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17、回正力矩:圆周行驶时,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主要恢复力矩。 18、汽车的平顺性: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内。 19、汽车的通过性:它能以足够的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及各种障碍的能力。 20、间隙失效:由于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

汽车制造常用工艺

充电】汽车的制造工艺及过程1# 发表于2006-7-22 10:06 | 只看该作者| 倒序看帖| 打印| 使用道具 1.铸造 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浇灌入铸型空腔中,冷却凝固后而获得产品的生产方法。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采用铸铁制成毛坯的零件很多,约占全车重量10%左右,如气缸体、变速器箱体、转向器壳体、后桥壳体、制动鼓、各种支架等。制造铸铁件通常采用砂型。砂型的原料以砂子为主,并与粘结剂、水等混合而成。砂型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粘合强度,以便被塑成所需的形状并能抵御高温铁水的冲刷而不会崩塌。为了在砂型内塑成与铸件形状相符的空腔,必须先用木材制成模型,称为木模。炽热的铁水冷却后体积会缩小,因此,木模的尺寸需要在铸件原尺寸的基础上按收缩率加大,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相应加厚。空心的铸件需要制成砂芯子和相应的芯子木模(芯盒)。有了木模,就可以翻制空腔砂型(铸造也称为“翻砂”)。在制造砂型时,要考虑上下砂箱怎样分开才能把木模取出,还要考虑铁水从什么地方流入,怎样灌满空腔以便得到优质的铸件。砂型制成后,就可以浇注,也就是将铁水灌入砂型的空腔中。浇注时,铁水温度在1250—1350度,熔炼时温度更高。 2.锻造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广泛地采用锻造的加工方法。锻造分为自由锻造和模型锻造。自由锻造是将金属坯料放在铁砧上承受冲击或压力而成形的加工方法(坊间称“打铁”)。汽车的齿轮和轴等的毛坯就是用自由锻造的方法加工。模型锻造是将金属坯料放在锻模的模膛内,承受冲击或压力而成形的加工方法。模型锻造有点像面团在模子内被压成饼干形状的过程。与自由锻相比,模锻所制造的工件形状更复杂,尺寸更精确。汽车的模锻件的典型例子是:发动机连杆和曲轴、汽车前轴、转向节等。 3.冷冲压 冷冲压或板料冲压是使金属板料在冲模中承受压力而被切离或成形的加工方法。日常生活用品,女口铝锅、饭盒、脸盆等就是采用冷冲压的加工方法制成。例如制造饭盒,首先需要切出长方形并带有4个圆角的坯料(行家称为“落料”),然后用凸模将这块坯料压入凹模而成形(行家称为“拉深”)。在拉深工序,平面的板料变为盒状,其4边向上垂直弯曲,4个拐角的材料产生堆聚并可看到皱褶。采用冷冲压加工的汽车零件有:发动机油底壳,制动器底板,汽车车架以及大多数车身零件。这些零件一般都经过落料、冲孔、拉深、弯曲、翻边、修整等工序而成形。为了制造冷冲压零件,必须制备冲模。冲模通常分为2块,其中一块安装在压床上方并可上下滑动,另一块安装在压床下方并固定不动。生产时,坯料放在2块冲模之间,当上下模合拢时,冲压工序就完成了。冲压加工的生产率很高,并可制造形状复杂而且精度较高的零件. 已有 1 人评分 shangerli: 非常感谢热心+ 1 收藏分享00 0 好差 环滁皆山也! 回复引用举报评分TOP

一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汽车型号后的标记4×2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自锁互锁倒档锁超速档三轴式变速器两轴式变速器 AFT 等速万向节整体式驱动桥断开式驱动桥前轮定位主肖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车轮前束斜交轮胎子午线轮胎应急轮胎高压胎低压胎超低压胎扁平率(轮胎) 负荷指数负荷级别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被动式悬架主动式悬架对称式钢板弹簧非对称式钢板弹簧方向盘自由转动量方向盘游隙领蹄从蹄增势作用减势作用高压胎低压胎超低压胎扁平率(轮胎) 负荷指数负荷级别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被动式悬架主动式悬架对称式钢板弹簧非对称式钢板弹簧方向盘自由转动量方向盘游隙领蹄从蹄增势作用减势作用增势蹄减势蹄 ABS ASR 滑移滑转车轮滑动率 二填空 1.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_______行驶系、转向系、_________制动系四个系组成。 2. 东风EQ6100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输路线是离合器→__________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_______差速器→半轴→驱动轮。 3. EQ1090汽车其中1表示___________载重车,09表示总质量________9吨。 4. 摩擦式离合器可分为主动部分、___________从动部分、__________压紧装置和_____________操纵机构四个部分。 5. 摩擦式离合器的人力式操纵机构有____________机械式和______________液压式两种。 6. 当轿车离合器摩擦衬片上铆钉头埋入深度大于__________0.3时,可不必更换衬片。轻度油污可用__________汽油清洗,表面烧焦__________轻度可用纱布打磨,出现裂纹_____________更换衬片 。 7. 国产货车摩擦衬片上铆钉头埋入深度大于__________0.5时,可不必更换衬片。 8. 东风EQ6100发动机离合器的压盘由________传动片驱动旋转。

一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 汽车型号后的标记4×2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自锁互锁倒档锁超速档三轴式变速器两轴式变速器 AFT 等速万向节整体式驱动桥断开式驱动桥前轮定位主肖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车轮前束斜交轮胎子午线轮胎应急轮胎高压胎低压胎超低压胎扁平率(轮胎) 负荷指数负荷级别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被动式悬架主动式悬架对称式钢板弹簧非对称式钢板弹簧方向盘自由转动量方向盘游隙领蹄从蹄增势作用减势作用高压胎低压胎超低压胎扁平率(轮胎) 负荷指数负荷级别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被动式悬架主动式悬架对称式钢板弹簧非对称式钢板弹簧方向盘自由转动量方向盘游隙领蹄从蹄增势作用减势作用增势蹄减势蹄 ABS ASR 滑移滑转车轮滑动率 二填空 1、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_______行驶系、转向系、_________制动系四个系组成。 2、 东风EQ6100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输路线就是离合器→__________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_______差速器→半轴→驱动轮。 3、 EQ1090汽车其中1表示___________载重车,09表示总质量________9吨。 4、 摩擦式离合器可分为主动部分、___________从动部分、__________压紧装置与_____________操纵机构四个部分。 5、 摩擦式离合器的人力式操纵机构有____________机械式与______________液压式两种。 6、 当轿车离合器摩擦衬片上铆钉头埋入深度大于__________0、3时,可不必更换衬片。轻度油污可用__________汽油清洗,表面烧焦__________轻度可用纱布打磨,出现裂纹_____________更换衬片 。 7、 国产货车摩擦衬片上铆钉头埋入深度大于__________0、5时,可不必更换衬片。 8、 东风EQ6100发动机离合器的压盘由________传动片驱动旋转。

汽车生产四大工艺流程及工艺文件

汽车生产四大工艺流程及工艺文件 一、工艺基础—概念 1、工艺 即加工产品的方法(手段、过程)。是利用生产工具对原材料、毛坯、半成品进行加工,改变其几何形状、外形尺寸、表面状态和内部组织的方法。 2、工艺规程 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工艺规定(文件)。 3、工艺文件 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的各种技术文件。是企业组织生产、计划生产和进行核算的重要技术参数。 4、工艺参数 为达到加工产品预期的技术指标,工艺过程中选用和控制的有关量,如电流、电极压力压等。 5、工艺装备 产品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和工位器具等。 6、工艺卡片(或作业指导书) 按产品的零、的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他以工序为单元,详细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在某一工艺阶段的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包括冲压工艺卡片、焊接工艺卡片、油漆工艺卡片、装配工序卡片。 7、物料清单(BOM) 用数据格式来描述产品结构的文件。 8、外协件明细表 填写产品中所有外协件的图号、名称和加工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9、外购工具明细表 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购买的全部刀具、量具等的名称、规格与精度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10、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填写产品每个零件在制造过程所需消耗的各种材料的名称、牌号、规格、重量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11、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汇总表 将“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中的各种材料按单台产品汇总填列的一种工艺文件。 12零部件转移卡 填写各装配工序零、部件图号(代号)名称规格等的一种工艺。 二、工艺基础—管理 1、工艺管理内容包括: 产品工艺工作程序、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方式和程序、工艺方案设计、工艺规程设计、工艺定额编制、工艺文件标准化审查、工艺文件的修改、工艺验证、生产现场工艺管理、工艺纪律管理、工艺标准化、工艺装备编号方法、工艺装备设计与验证管理程序、工装的使用与维护、工艺规程格式、管理用工艺文件格式、专用工艺装备设计图样及设计文件格式。 2、工艺设计过程 策划(产品定义)-产品设计和开发(产品数据)-过程设计和开发-产品与过程确认-生产-(持续改进)。 三、车身制造四大工艺定义及特点 在汽车制造业中,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合为四大核心技术(即四大工艺)。 1、冲压工艺 冲压是所有工序的第一步。先是把钢板在切割机上切割出合适的大小,这个时候一般只进行冲孔、切边之类的动作,然后进入真正的冲压成形工序。每一个工件都有一个模具,只要把各种各样的模具装到冲压机床上就可以冲出各种各样的工件,模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模具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工件的质量。 a、冲压工艺的特点及冲压工序的分类 冲压是一种金属加工方法,它是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

汽车理论章节习题集(附答案)-1 - 名词解释

汽车理论 1 汽车的动力性 四、名词解释 1、驱动力 2、滚动阻力 3、空气阻力 4、坡道阻力 5、道路阻力 6、动力因素 7、动力特性图 8、功率平衡图 9、负荷率 10、后备功率 11、车轮的静力半径 12、附着力 13、附着系数 14、附着率 2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四、名词解释 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等速百公里燃油油耗量 3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四、名词解释 1、汽车比功率

2、最小燃油消耗特性 4 汽车的制动性 四、名词解释 1、汽车的制动性 2、地面制动力 3、制动器制动力 4、制动力系数 5、侧向力系数 6、制动效能 7、抗热衰退性能 8、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9、制动侧滑 10、制动跑偏 11、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12、同步附着系数 13、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I 曲线) 14、f 线组和 r 线组 5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6汽车的平顺性 7汽车的通过性三、名词解释

1、汽车的通过性 2、牵引系数 3、牵引效率 4、燃油利用指数 5、间隙失效 6、顶起失效 7、触头失效 8、托尾失效 9、最小离地间隙 10、接近角 11、离去角 12、最小转弯直径 《汽车理论》清华大学余志生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四、名词解释 1、驱动力汽车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此时作用于驱动轮上 的转矩Tt产生一对地面的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既是驱动汽车的外力,此外里称为汽车的驱动力。 2、滚动阻力轮胎滚动时,与支撑地面的接触区产生法向和切向相互作用力, 并使接触区的轮胎和地面发生相应的变形 3、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离称为空气阻 力。 4、坡道阻力当汽车上坡行驶时,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离表现为汽车的坡道阻力。 5、动力特性图 6、功率平衡图 7、负荷率 8、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 9、车轮的静力半径 10、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最大极限值 11、附着系数 12、附着率汽车在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 系数。 13、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单位:kW/t。 14、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15、汽车的制动性 16、地面制动力 17、制动器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要 的力。 18、制动力系数 19、侧向力系数地面侧向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之比。 20、制动效能 21、抗热衰退性能 22、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23、制动侧滑 24、制动跑偏 25、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26、同步附着系数 27、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 28、f线组后轮没有抱死、前轮抱死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的关系曲线。 29、r线组前轮没有抱死,在各种附着系数值路面上后轮抱死时的前、后地面制 动力关系曲线。 30、操纵稳定性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___全

第一章工艺规程制定的相关问题 一、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参考资料:零件图,机械制造基础 1、分析被加工零件的结构特点 被加工零件变速箱属于箱体零件。箱体零件是机器或部件的基础零件,它的作用是将有关零件连接成一个整体,并使这些零件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彼此能协调工作。 对于汽车、拖拉机的箱体零件,按结构形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回转体型的壳体零件(某一轮廓线沿体内某一轴线回转而成,周向对称的物体),如差速器壳体和汽车后桥壳体等;另一类是平面型箱体零件,如气缸体、变速箱壳体等。箱体零件的结构都比较复杂,尺寸较大,壁厚较薄。它需要加工的表面主要有平面和孔,且孔与平面的精度要求比较高故在加工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达到零件图上各项指标和数据的要求。

2、分析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按大张零件图逐一说明) ① 铸件应消除内应力。(进行时效处理) ② 轴线Ⅰ对Ⅱ、Ⅱ对Ⅲ、Ⅲ对Ⅳ、Ⅳ对Ⅴ、Ⅰ对Ⅴ、Ⅱ对Ⅳ(4)、Ⅰ对平面M 以及Ⅰ对平面Q 的平行度0.04。 ③ 轴线Ⅰ、Ⅱ、Ⅲ必须位于直径为0.1mm 、且分别平行于基准轴线Ⅶ(7)、 Ⅷ(8)、Ⅸ(9)的圆柱面内。 ④ 平面N 、P 的平面度0.03。 ⑤ 平面N 、P 的平行度0.04。 ⑥ 平面N 、P 对平面M 、S 的垂直度0.04。 ⑦ 轴线Ⅰ、Ⅱ、Ⅲ、Ⅳ、Ⅴ、Ⅵ(6)对平面N 、P 的垂直度0.06。 ⑧ H 向视图两定位销孔310Ga ?轴心连线与平面P 的平行度0.04。 ⑨ 轴线Ⅰ、Ⅱ、Ⅲ、Ⅳ、Ⅴ、Ⅵ(6)上的两孔之同轴度为0.02,轴线Ⅶ(7)、 Ⅷ(8)、Ⅸ(9)上的两孔之同轴度为0.05。 ⑩ 轴线Ⅰ、Ⅱ、Ⅲ上各孔的几何形状误差为其公差的一半。如第一孔 D 62?,D 按新标准应写为7H ,即03.062762+=??H ,该孔的几何形状误差为 0.015。 ? M 面两定位销孔38Ga ?、H 向视图两定位销孔310Ga ?、P 面定位销 孔38Ga ?以及P 面、N 面之定位销孔310Ga ?均由工艺保证与相连接箱体的相应 定位销孔同心。 ? 尺寸16.0160+与内壁轴线的对称度0.5。即:尺寸16.0160+的中心平面必须 位于距离为0.5mm 、且相对内壁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 所有螺孔与未注中心距公差的孔的位置度0.3。 ? 轴线Ⅰ、Ⅱ、Ⅲ、Ⅳ、Ⅴ、Ⅵ两端孔外侧未注明倒角为 451?,轴线Ⅶ、 Ⅷ、Ⅸ两端孔外侧倒角为 455.0?。 ? 所有螺孔锪 90锥孔至螺纹外径。 ? 及以下各项与图纸所写相同。

(工艺流程)典型的汽车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

汽车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分析 3.1 汽车发动机连杆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技术要求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中的主要传力部件之一,其小头经活塞销与活塞联接,大头与曲轴连杆轴颈联接.气缸燃烧室中受压缩的油气混合气体经点火燃烧后急剧膨胀,以很大的压力压向活塞顶面,连杆则将活塞所受的力传给曲轴,推动曲轴旋转。 连杆部件由连杆体,连杆盖和螺栓、螺母等组成。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连杆要承受膨胀气体交变压力和惯性力的作用,连杆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尽量减小连杆自身的重量,以减小惯性力。连杆杆身的横截面为工字形,从大头到小头尺寸逐渐变小。 为了减少磨损和便于维修,在连杆小头孔中压入青铜衬套,大头孔内衬有具有钢质基底的耐磨巴氏合金轴瓦。 为了保证发动机运转均衡,同一发动机中各连杆的质量不能相差太大。因此,在连杆部件的大、小头端设置了去不平衡质量的凸块,以便在称重后切除不平衡质量。 连杆大、小头两端面对称分布在连杆中截面的两侧。考虑到装夹、安放、搬运等要求,连杆大、小头的厚度相等。 连杆小头的顶端设有油孔,发动机工作时,依靠曲轴的高速转动,气缸体下部的润滑油可飞溅到小头顶端的油孔内,以润滑连杆小头铜衬套与活塞销之间的摆动运动副。 连杆上需进行机械加工的主要表面为:大、小头孔及其两端面,连杆体与连杆盖的结合面及连杆螺栓定位孔等.连杆总成的技术要求如下: (1)为了保证连杆大、小头孔运动副之间有良好的配合,大头孔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6,表面粗糙度Ra值应不大于0.4μm,小头孔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5,表面粗糙度Ra 值应不大于0.4μm。对两孔的圆柱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头孔的圆柱度公差为0.006mm,小头孔的圆柱度公差为0.00125mm。 (2)因为大、小头孔中心距的变化将会使气缸的压缩比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效率,因此要求两孔中心距公差等级为IT9。大、小头孔中心线在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平行度误差会使活塞在气缸中倾斜,致使气缸壁唐攒不均匀,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使曲轴的连杆轴颈磨损加剧,因此也对其平行度公差提出了要求。 (3)连杆大头孔两端面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过大,将加剧连杆大头两端面与曲轴连杆轴颈两端面之间的磨损,甚至引起烧伤,所以必须对其提出要求。

《汽车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重庆市开县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复杂的生产工艺基础的所有过程。本课程要学习车身冲压工艺、车身焊接工艺、车身涂装工艺、和总装工艺就是我们常讲的汽车制造四大工艺。本课程主要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介绍了每个章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生产过程,学会了五个章节的相关基础知识可以将就业岗位操作技能运用到实际中。 二、设计思路 根据学习本节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掌握各个汽车制造厂的工作流程。让他们明白在每个工厂每个工装板上的布置应该是完全相同的,这样可以保持流水线制作产品一致性,但是具体布置是根据产品图纸及要求来做的,每个治具的位置都要在产品要求的公差范围,还有上面一些图例要尽量鲜明,便于操作时参考。让他们对于参加工作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学会如何在各个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和注意的安全事项。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一辆汽车的诞生必须经过系统复杂的生产工艺过程。让他们在学习了汽车制造装备、车身冲压、白车身焊接、车身涂装、汽车总装过后可以掌握一系列的各种工况工艺加工过程。而且还要学会每个岗位上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

一个工况操作。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要求

五、实施建议 由于本课程是针对各企业生产线的一系列加工工艺过程,所以在学习本课程的时候可多观看不同企业的加工工艺流程视频,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让学生在心里面产生一个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能力,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而熟悉环境。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中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这部分教学内容,将有利于学生掌握难点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答疑、习题课等方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多媒体软件为辅助。 汽修组:文流春 2013/2/23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1、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的载荷下,以最高档位在水平良好路面等速行驶100KM所消耗燃油量。 2、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轮胎将完全漂浮于水面上与路面毫无接触 3、驱动力F t: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产生驱动力矩T t,驱动轮在T t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即为驱动力。 4、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5、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即Pe、Ttq、b=f(n)关系曲线。P3 6、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使用外特性曲线。 7、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8、静力半径r 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9、滚动半径r 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0、驱动力图:P7 11、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2、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这就是驻波。此时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呈明显的波浪形。轮胎刚离开地面时波的振幅最大,它按指数规律沿轮胎圆周衰减。 13、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14、压力阻力: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15、内循环阻力:满足冷却、通风等需要,使空气流经车体内部时构成的阻力。 16、诱导阻力: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的投影。 17、空气升力:由于流经车顶的气流速度大于流经车底的气流速度,使得车底的空气压力大于车顶,从而空气作用在车身上的垂直方向的压力形成压差,这就是空气升力。 18、摩擦阻力:由于空气粘性作用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 19、坡度阻力: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 20、道路阻力: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之和。 21、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P19 22、动力特性图:动力因数:P21 23、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最大值)即为附着力。 24、附着条件:地面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切向反力小于驱动轮的附着力。 25、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26、功率平衡图:P31 27、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是后备功率。 28、变矩比:p33变矩器速比:p34透过度p:p35 29、非透过性的变矩器:在任何速比下,泵轮转矩系数λP维持不变的液力变矩器称为非透过性的变矩器。 30、透过性的变矩器:泵轮转矩系数λP随速比的变化而变化的液力变矩器,称为透过性的变矩器。 3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前提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称为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32、碳平衡法依据的基本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汽(柴)油经过发动机燃烧后,排气中碳质量的总和与燃烧前燃油中碳质量的总和应该相等。 33、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1.燃油消耗率b2.行驶中消耗的发动机功率(或行驶阻力)3.怠速油耗、附件油耗、制动能量损耗 34、4.正确地保养与调整(1)制动器间隙要合适:间隙过小,容易出现“自刹”现象,损耗发动机功率,导致制动器发热,消耗燃油;间隙过大,制动反应“迟钝”,导致制动距离加长。(2)轮毂轴承预紧度调整要正常:预紧度过低,轮胎打摆,直线行驶性差;预紧度过大,轴承发热,轴承磨损加快。行驶中紧急制动(急刹车)、高速行车中猛打转向盘都会造成轴承早期磨损。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3 a :1.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边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切向力。 2.驱动轮附着率:驱动轮受到的地面切向力与垂直载荷的比值。 3.牵引系数:单位车重的挂钩牵引力(净牵引力)。 4.滑动率: 滑动率s 定义为%100?-=u r u s ω,式中,u 为车速; r 为车轮半径;ω为车轮角速度。 5.转向灵敏度: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或转向盘转角)之比. b:1.道路阻力系数:指滚动阻力系数与道路坡度之和。 2.附着椭圆:在一定侧偏角下,轮胎极限切向力与侧偏力的关系。 3.发动机负荷率:在一定挡位下汽车等速行驶时发动机的部分负荷功率与全 油门功率之比。 4.牵引效率:驱动轮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5.特征车速:具有不足转向特性汽车的横摆角速度增益的最大值所对应的车 速。 12:1.动力因数:驱动力与空气阻力的差值与汽车重力之比。 2.中性转向点:使汽车前、后轮产生同一侧偏角的侧向力作用点。 3.临界减速度: 在同步附着系数路面上制动,前后轮同时抱死时的减速度。(12、09) 4.悬挂质量分配系数: 车身俯仰运动回转半径的平方与质心到前后轴距离之积的比值。 5.车厢侧倾中心:车厢侧倾轴线通过车厢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12、08) 09:流线型因数:汽车的空阻力系数与迎风面积的乘积 侧偏现象:轮胎接地中心的移动方向与车轮平面方向不一致的现象 特征车速:具有不足转向特性的汽车,最大横摆角速度对应的车速 静态储备车速:中性转向点到前轴的距离a ’和质心到前轴的距离a 之差与轴距L 的比值 08:1.制动效能因数:单位制动轮缸推力Fpu 所产生的制动器摩擦力 F 2.轮胎侧偏角:车轮接地印迹中心的移动方向与车轮平面的夹角 3.牵引效率:驱动轮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4.接近角:汽车满载、静止时,前端突出点向前轮所引出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γ1越大,越不易发生触头失效。 07:汽车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单位kw/t 附着率 最小转弯直径: 汽车动力性及指标: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动力因数 汽车牵引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剩余牵引力(总牵引力减空气阻力)和汽车总重之比。此值越大,汽车的加速、爬坡和克服道路阻力的能力越大。 同步附着系数:F μ1、F μ2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路面附着系数 挂钩牵引力:车辆的土壤推力FX 与土壤阻力 Fr 之差 I 线:前、后轮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C 曲线: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 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 f 线组:后轮没有抱死,在各种ψ值路面上前轮抱死的前后地面制动力关系曲线 r 线组:前轮没有抱死而后轮抱死的前后地面制动力关系曲线 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单位:kW/t 滑移率:轮胎直进时刹车或加速时轮胎胎印和路面间所产生的滑移。 侧滑: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 中性转向: 斜率为1/L 横摆角速度增益比中过多转向:得 摆角速度增益 传动系的最小传动比:最高档传动比与i 0的乘积 传动系的最大传动比:变速器1档传动比i g1与主减速器传动比i 0的乘积 静态储备系数 S.M.:中性转向点到前轮的距离与汽车质心到前轴距离 a 之差与轴距L 之比 L a a -'=S.M.

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转向灵敏度):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 侧偏角:接触印迹的中心线与车轮平面的夹角 汽车的上坡能力:用满载(或某一载质量)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i max表示的 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时,轮胎将完全漂浮在水膜上面而与路面毫不接触。 汽车的制动效能: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度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 轮胎的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侧向反作用力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离车轮平面,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横摆角速度稳定时间: 顶起失效:当车辆中间底部的零件碰到地面而被顶住的情况 触头失效:当车辆前端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情况。 托尾失效:当车辆尾部触及地面而不能通过的情况。 间隙失效:汽车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 汽车平顺性: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舒适程度和保持货物完好的性能 汽车的通过性(越野性):是指它能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汽车的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情况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统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转向灵敏度(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 路面不平度函数:路面相对基准平面的高度 q ,沿道路走向长度I的变化 q(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