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的四级评估和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

培训的四级评估和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
培训的四级评估和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

培训的四级评估结果,会互相矛盾吗?

现在培训比较通用的效果评估,是柯氏(柯克帕特里克,美国)四级评估模型,即反应(一级)、学习(二级)、行为(三级)、结果(四级)。

一级评估(反应)通常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由学员进行评估,检验学员对培训的直接感受,如新员工培训,公开课培训等,各类培训基本进行该项评估。

二级(学习)最常用的是考试,检验学员对培训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知识性为主题的培训中很常见,如新员工培训、理论学习、销售中的产品知识培训等等。

三级(行为)由学员的上司、同事在2-3个月后开展,考察学员的行为,是否因培训而改变。在具体操作岗位,该项评估比较容易,如工厂的设备操作技能培训(如车床操作培训),培训过后学员可能立即使用;在管理和领导岗位,该项评估开展难度较大。

四级(结果,或绩效)在培训半年到一年后进行,考察学员的绩效,是否因培训而提升。在具体操作岗位,该项评估也比较容易,利用高效率的操作方法,员工绩效可能立即提升;同样在管理和领导岗位,该项评估开展难度很大。

管理和领导方面的行为和结果评估,开展难度大,主要原因是1、评估周期长;2、评估量表(评估模型)不易设计;3、评估结果受影响因素多,让人不容易接受。

特别是结果评估,影响学员绩效的因素很多,学员的努力程度、激励、公司政策、市场变化等等都可能有影响,单独归功于培训常常让人很难接受。

另外,实践中,培训的四级评估结果,是完全可能出现矛盾的。很多演讲、励志式的培训,一级评估的时候,可能学员评估效果极好(90分以上);但一年后结果评估,可能评估效果极差(学员一致认为,该次培训基本没有效果,对绩效没有任何影响)。主要原因,部分演讲、励志式的培训师,比较会调动现场气氛,但内容严重不足,给学员实践中能用的部分,讲的太少,结合不起来。

也有部分培训师,培训内容比较丰富,也接近于实践,但现场气氛组织不足,一级评估成绩会受影响。但学员将其培训理论投入实践后,在三级行为评估

和四级结果(绩效)评估时,会取得较好效果。但如果企业的培训人员,不开展三级或四级评估(开展该类评估较困难),该类培训师的才华就会被埋没。这种例子最极端的情况是学术报告(例如爱因斯坦讲相对论),听懂的人可能没几个,但内容确实非常重要,表达的好不好完全无所谓!

当然最好的情况,是各级培训的评估效果都很好,这样的培训师肯定有,但很少,需要企业的培训专业人员认真考察挑选。

培训评估是四层次模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都认识到培训是投资最小、回报率最大的一项投资。知道应该投入,问题是不知道如何投入,往那里投入。面对这样的情况,市场上各类不同的培训形式是怎样的呢?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经过调研发现,一些进行过推销培训的老师,假借营销的名誉在市场上进行了很多的营销的培训,这样的营销培训是以把推销的形式放大的来进行讲解的,这样的好处在推销本身浓缩了营销中的推广作用和销售作用,因为对一个人的工作也需要把这两项工作结合起来,第二个就是对一个人的培训可以让受培训的人感受到自我的提升,但坏处就是会忽视整个市场的作用,而放大个人的作用。第三个就是这种培训的过程可以进行个人的互动,而不是要讲授团队中的设计技巧和市场技巧,第四个作用就是这样做可以使企业感受到老师的现场授课气氛,掩盖营销知识的不足。和对企业整个营销行为的误导,使得企业在营销的理论和市场工作的辨别上产生了误区和茫然,造成很多营销课程被企业认定不过如此,还有些课程是在课堂上,学员学习的热闹,等到课程结束后,回想起来感到没有真正学习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社会上出现这样的现象不足为怪,因为我们的企业太多地注重形式。而更多的人员是迫于企业发展需要,在老板的授意下进行学习,这样的人往往追求形式上的宽松而忽视课程的具体内容,他们不会考虑企业目前的需要,也不会考虑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是考虑如何轻松的渡过一个必须学习的时间,这样的结果是销售的课程更加适合这些人的需要,因为销售的课程中更多的是个人技巧的发挥和能动性的创造,在这种课程当中,充实了很多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个人生存技巧,这样的课程是比较受企业的销售人员欢迎的。

与此同进,这样的课程一经看好,就变成了很多培训公司极力推荐和销售的主流课程,由于这样的课程比较多,造成很多这样的课程当中互相比较,互相拚杀,于是各种策划名目竞相出台,有的打出了培训经理人的题目,有的打出的是培训总监的题目,更多的目标直指企业的中高层,因为只有企业的中高层人员才有可能到外边接受公开课的培训。于是乎,那些香港的台湾的所谓培训大师们就有了粉墨登场的舞台,一个个披着华丽的身份光环,进行着一场场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所谓“造富”工程!

那么,培训对于企业来说到底是收获了“龙种”还是“跳蚤”呢?

众所周知,在当前社会上形式各样、种类繁多的培训中,很多人是以专家的身份出现的,他们的讲义是以青年读物作为基础的,比如:读者,恋爱、婚姻、家庭等之类的青年读物上有很多关于人生的小故事,小幽默、小笑话、还有很多可以启迪的案例作为整个讲座说明的故事,当然,这些故事在讲课当中全都变成了主讲人的亲身经历,或者是亲自看到的内容,让听课的学员感受到老师的丰富阅历,同时也由冷漠变成欣赏,从而对学习的内容越加的不在意,而会认为自己的阅历太低,影响了对事物的看法,他们会从这些游戏当中寻找老师要传达的内容,这样,不同的人对游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我们很多人也许已经经历过这样的培训,还有很多人试图在经历这样的培训,在这个市场上什么样的培训可能都会存在着市场,这也是市场的需要,但是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专家告诫这些伪专家伪大师们,请不要再误导企业的老板了,你们可以培训业务人员,也可以培训保险公司的独立作战的营销人员,但对于企业的老板,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还要说明的是,由于这些误导,可能使企业,甚至个人把培训当成游戏的天堂。

蓝哥智洋所接触的企业,他们需要的是营销的专业知识培训,而不是培训保险业务人员的方式。以培训业务员的方式面对企业的这些问题,根本就是驴唇不对马嘴!而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现在市场上的很多培训根本不是营销培训,是个人化的能力培训,这些能力培训需要很多互动的游戏,但专业的培训是有很多专业培训的方法和技巧的。

在专业的培训中,更多的是提出问题和讲解问题,提出思考和问题答疑,案例演示等穿插进行,面对不同的专业培训都有不同的培训方式,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注意的是,一些进行个人成长培训的老师,打着著名营销

专家或者管理专家的名义,还有些打着著名的培训大师等名义,进行专业培训,而这些培训的内容几乎是和专业不相干的,虽然其中有些相关内容,但拼凑出来的东西很可能会误导企业和个人。

那么如何将专业实战融入到培训之中,进而使培训人员将培训内容溶入实战中去让跳蚤变成龙种呢?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中国证券报》特约品牌顾问,中国《品牌》杂志专家团首席专家,人民日报社市场报认定的中国品牌建设突出贡献奖获得者蓝哥智洋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于斐先生给予了我们诸多醒示。

如今的一部分品牌营销培训讲师学院派气息十足,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往往是进行填鸭式教育不管三七二十一,从什么叫品牌开始一路讲到品牌维护和提升,整个一个教科书式的“大而全”。须知品牌营销管理并不是一门仅存在理论的单一学科,如果只是就品牌论品牌,而不对实战体系进行综合学科思想阐释的话,学员可能就会显得思维线程单一,常常会一知半解。当时听了心动,过后不知道该怎么动。于斐先生认为在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当中,实战培训占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于斐先生是一位极富经验的营销策划师,在营销界摸爬滚打十几年,有着在国企、民企、外企当营销总销的实战经历。同时于斐先生率先将“低成本营销”提到营销界的理论层面上,所以各媒体纷纷称您为“低成本营销”策划第一人。针对着现今培训市场虚火旺盛。乱象丛生及培训讲师讲述内容假、大、空的现象,所推出“包教包会”营销实战培训课程在全国业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和轰动。那么有着十几年实战经验的于斐先生所推出的推出“包教包会”营销实战培训课程究竟是怎样将品牌营销培训做成如此令人向往的“龙种”的呢?

培训评估是四层次模型

第一层次是最基础的评估,是对学员对课程的满意程度。这个过程相对简单,学员基本上只需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对课程内容、讲师的满意度。

接着第二层次的评估就进入实质性阶段:学员到底学到了什么。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测量学员的学习成果。是技能类的培训,就要考察学员有没有掌握这些技能;是知识类的培训,就要考察学员对讲授的知识理解、记忆得如何;如果是态度教育,就要设定恰当的方式来测量学员对讲授内容的接受程度。总的

来说,第二个层次的评估是测量学员在走出培训地点时的收获。前两个层次的评估中,培训管理部门是主动的。

道理上来说,只要做到了培训效果评估的这两个层次,培训管理部门即可以理直气壮说自己已经达到了预定的绩效--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后两者的评估根本就不是培训管理部门的职责。

进入第三层次的评估,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学员多大程度上能将所学用于改变自己的行为?在多长的时间内,行为实现了怎样的改变?这些结果应该由谁来管控?培训管理部门?仅凭有限的人力,能管控全公司大量员工的行为改变吗?人事部门?同样的,仅凭有限的人力,能管控得过来吗?如果真是这样认为,显然无异于让品质管理部门来管理各部门的质量水平做法。所以真正应该在此层次担任评估主体的是部门主管。他们要通过恰当的方法,管理学员应用培训所学的幅度、深度和进度,也只有依靠他们的管控,学员改变行为的能力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为改变,最终带来我们渴望的绩效改善。

好多培训评估最终的结果不甚了了,主要的问题就出在第三个层次:部门主管在这个阶段中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员工尽管具备改变行为进而改善绩效的能力,却因为不能形成习惯带来长期、有意识的行为改变,最终期望的绩效改善就落了空。

培训效果评估的第四个层次,实际上是对培训过程的绩效评估的延伸,将个人绩效的一部分作为有效培训带来的益处。因为培训和绩效是同处一个公司内,只要个人绩效达到了组织的预期,没有太大的必要来精确测量因培训带来的绩效收益到底为何。但这一层次的评估对评价培训的有效性来说,所担负的作用是基准性的:如果解决了实际问题,那我们就可以说整个培训过程是有效的;如果没有解决实际存在的绩效问题,则说明这个培训过程还要予以改善。当然,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培训管理部门的绩效存在问题。

这就全都要得益于于斐先生提出的三阶段品牌针对性培训即:无品牌--如何迅速创立自身品牌,

小品牌--如何发展壮大自身品牌,

大品牌--如何稳定管理自身品牌。

8大核心课程--品牌战略、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管理、品牌推广、品牌危机、品牌诊断、品牌评估。

及打造品牌三原则

差异化有灵魂

生动化有活力

人性化有情感

提升品牌五主张

适应是基础

满足是根本

创新是动力

实现是原则

重复是目的

以实战、实用、实效为根本目的,强调低成本实战性,打破以往众多培训课程空洞说教,照本宣科之陋习。通过正反案例,生动剖析,全景展示,让企业品牌打造的每一步,都有心动更有行动。真正交给企业一把低成本快速打造品牌的金钥匙。

在于斐先生在应邀前往北京、上海、成都、昆明等地的大型企业为部门经理以上人员进行品牌营销培训时,使人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品牌营销培训导师除了熟悉企业战略品牌塑造与管理的理论框架及企业战略制订流程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因为只有拥有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才能对国内外在品牌塑造与管理上典型的成功与失败的企业案例的背景与解决过程有清晰的脉络和解析,使学员对企业大背景、出现某个问题时的小背景,再到思维过程、竞争环境、以及解决之道提炼办法沿着一条清晰的思路去发现和获取过程中的知识,从而从理论和具体案例上发散开来,对学员进行“举一反三”的引导。还有无论是面对中层还是高

层学员,授课及演讲风格都应当是轻松、活泼和略带幽默的。这一点非常重要。须知,自从离开课堂后,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在不断的“动”中生存。枯燥的静坐会使得大家非常痛苦和乏味。

一个合格的品牌营销管理培训导师应该是一个具有丰富营销实战经验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出身学府,而甚至连“一根针都没有亲身卖过的人”。只有自身本来就具有丰富的营销实战经验,才能使得自己的培训引发大家的共鸣,须知所有参训的学员都是市场实践者。千万不要将培训变成理论的叙述以及技巧性游戏的天堂,脱离了实战的培训只能是空谈。再莫要让企业所希翼的“龙种”沦为令人厌恶的“跳蚤”。

李总又住院了,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住院了,“员工没有处在我的位置,不知道我的累啊”。李总是一家工程公司的董事长,公司去年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无论是业务发展还是资本运营能力过去都有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公司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很多事只能自己上,累进了医院也就不足为怪了。“社会招聘吧,也进来了几个,但是没有能呆超过一年的,看来,还得在内部培养方面下功夫”,李总暗想。

李总面临的困境是很多高速发展企业普遍存在的情况,人力资源开发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培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说到培训,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请人过来讲课,事实如此吗?这样的理解显然过于狭隘。培训不仅仅是上课,首先是一个管理体系,没有一个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作支撑,培训工作往往落不到实处,一个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需要坚持:

一、培训决不是人力资源部一家子的事

企业内部培训管理机构有做得很大的,比如著名的麦当劳汉堡大学,1961年只是一个仅仅能容纳12名学生的地下室,到现在,拥有可容纳200名学生的教室、一座大礼堂、6间多功能室、6座剧院式教室、17间会议室以及一座图书馆。当然对于我们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讲,建立企业大学当前只能作为一个远景,培训的组织管理还处了人力资源部或者培训专员负责的阶段。

培训专员能做得了培训吗?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困惑。答案是明确的,培训专员的职责是培训的组织和管理,而不是亲自去担任培训讲师。公司外部的讲师资源和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都应成为培训专员调动的对象。

培训专员去整合外部的讲师资源,说白了就是花钱请外面的老师讲课,大家能认可。但是一旦授权培训专员去整合内部的讲师资源,落实起来往往比较困难,实际中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为此必须充分明确培训专员这一岗位在培训管理中的第一责任人的地位,同时给予其相应的考核的权力,确保培训管理职责得到充分的履行。

培训决不是人力资源部一家子的事情,这决不是一句空话,人力资源部作为培训管理的牵头单位,公司其他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积极参与是必须的。

业务部门忙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培训工作,怎么办?企业必须做到,原则上培训计划一旦经过公司经理办公会确认,就必须落实,如果确实需要变更,必须经过同等决策层级,也就是经理办公会的同意。严防将业务繁忙作为培训计划频频变更的借口。

二、借助能力素质模型,针对性开发培训课程

从要求员工去学习,到员工主动要学习,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其中的关键是,培训内容对员工是否有帮助。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课程开发,是提高培训针对性的有效手段。

能力素质模型,首先基于企业发展战略所需要的关键成功因素,这种关键成功因素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从而明确目前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向。因此,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通常作为人力资源规划实现的一条重要路径。

能力素质模型包括通用能力素质、序列能力素质和岗位能力素质三部分内容。

通用能力素质是全公司员工都必须具备的,通常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联,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把“合作、敬业、创新、诚信、专长”作为全体员工的通用能力素质加以要求,北京康信公司则选择“诚信、进取、团队、责任”,这种要求本质上是确保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

序列能力素质,是针对某一个职系而言的,当然,合理的职系划分是前提。序列能力素质是职系内员工所必须具备的共同特征,北大纵横合伙人的这一特征被要求为“沟通能力、商业感觉、影响力、领导力、成就导向”。

岗位能力素质表现得个性化更为明显,因岗而异。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的发展将会淡化岗位的概念,突出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概念,从而实现从基于岗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过渡为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建设,一方面提出了对于各个职系各个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另一方面应用该模型可以对员工特别是骨干员工进行能力素质测评,找出差距,为公司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通用能力素质,将指导企业通用课程的开发,因为这一方面与核心价值观相关,所以可以结合流行热点,搞一些形式与内容比较活泼的课程加以教授,比如《从亮剑看管理》、《重走长征路》、《看乔家大院》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员工有深刻的感受。特别注意,核心价值观不仅约束一般员工,对老板也是约束,很多老板的老板情节过重,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角色本身没有分离,有一种深深的是员工的衣食父母的感觉,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不够,有时往往成为企业文化的第一破坏者。

序列能力素质,将指导企业对同一职系的员工的课程开发,这类员工的共性比较明显。

岗位能力素质,个性化明显,企业重点关注的是关键岗位或关键岗位后备人员的能力素质开发,这种开发通常采用外培、自学、上级指导等形式进行。

三、构建内部培训师队伍,拓展师傅带徒弟的形式

很多企业在利用外部讲师资源方面做得相对要好,因此在这里不作为重点论述。笔者重点介绍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设要点。

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是一个师傅带一个或多个徒弟,徒弟受其师傅正向的或者负向的影响都非常大,内部培训师队伍的建立,保证了多个师傅对多个徒弟传授经验和知识。

内部培训师队伍的优点是什么呢?内部员工对企业熟悉,他们担任讲师时,更知道听众的关注点;内部讲师在培训时通常能举出一些企业内部发生的切实的案例,听众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内部培训师的不足。作为内部员工,他们的培训技巧往往不够,且缺乏信心,同时实际中内部讲师往往认为做培训是“额外”的工作,没有认识到知识和经验分享是自己的职责之一。对于内部讲师,一方面要鼓励,另一方面也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

企业内部担任内部培训师的,通常是各级主管和部分骨干员工。

首先,公司一把手是公司最大的培训师。笔者接触到很多民企,民企能够做大,老板的业务能力或者营销能力普遍比较强,他们的业务情节大多比较重,中国很多的企业老板还没有实现从业务员到企业家角色的转变,习惯于亲自操刀,还不能够做到通过有效调动下属员工的积极性去获得成功。为什么说一把手是公司最大的培训师?我们希望老板们通过自身的提高和角色转换,在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同时,逐步淡出日常具体事务管理,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化员工,告诉员工,公司支持什么、反对什么?什么样的人能获得重用?等等。

一把手的培训师角色在几个环节上是必须的:

新员工入职。怎么能让企业输在起跑线上呢?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化和官僚化在同时发展,各种亚文化难免滋生,新员工进入公司之初,如果能聆听到公司一把手的教诲,对理解公司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观等信息具有很强的正面作用。

重要会议或者活动。这些会议和活动有规模,又正式,一把手可以借机亲自讲解公司的价值观、公司基本的人力资源政策等,特别是公司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有利于员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公司的管理制度。

日常。其实,一把手培训师的角色可以称之为是年年讲、月月讲、日日常,现在非常流行提高执行力,与提高执行力相对应的是提高领导力。什么是执行力不足?顾名思义,是实际做到的与要求应该做到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的日积月累就是,各种制度流于形式,得不到执行。执行力的丧失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同样,执行力的提升更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对于一把手,当发现了

执行不到位的情形,需要在第一时间,在较大范围内明确告知执行对象及有关人员,并期望他们举一反三,避免类似情形的再次发生。

其次,部门经理是本部门的最大的培训管理者。对于快速发展的企业,部门经理承上启下,确实难做,老板的指示不能违背,下面的人员又顶不上来,怎么办?自己上!“我每天要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哪有时间和部门员工交流沟通啊,教他们费劲,有教他们的功夫还不如我自己干算了!”一位部门经理这么向笔者抱怨。是啊,这种状况能理解,但下面的人成长不起来,一个部门经理能干多少?能撑多久?笔者建议他业务再忙,每周必须召开一次业务分析和交流会,每天拿出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与下属进行沟通。

部门经理连本部门的工作都疲于应付,跨部门的交流他们会承担吗?将他们作为内部培训师,要求他们每年必须承担若干场的公司级别的培训讲师任务,他们会承担吗?现实中,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内部培训师制度受到的阻力非常大,怎么办?发扬创业精神,排除万难,加大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调动部门经理的积极性。

为了推广内部培训师制度,必须注意几点:

1、完善岗位说明书,规定作为内部讲师进行培训是一部分人员的本职工作。

2、规定什么样的人员必须承担多少培训任务,通常级别高的人员任务应多一些。

3、规定内部培训必须在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一定数量的情况下方为有效。

4、规定后备人才培养的数量是中层经理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5、规定内部培训师必须充分准备,制作ppt用于展示,并报培训专员备案。

四、培训,没有考核的支持,定会流于形式

培训的考核包括三个方面:对人力资源部的考核、对培训师的考核、对学员的考核。这三个方面互相关联、缺一不可。

1、对培训师的考核。

对培训师的考核不仅仅在于由学员对讲师进行打分,还在于培训讲师是否按照公司规定的培训管理程序操作,而不管讲师是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是董事长还是总经理,是高层还是中层经理等。从培训管理的流程来看,考核体现在以下方面:

人力资源部不是请求而是帮助内部培训师去完成培训工作,内部培训师需要提前一段时间(比如一周)与人力资源部预约,以便于人力资源部安排培训时间,提前时间不足,人力资源部有权拒绝安排。

培训计划一旦确认,原则上不能取消,特殊情况下可以变更培训师和培训内容,同时对提出培训变更者进行公示批评。

培训师必须提前向人力资源部提交课程提纲,由人力资源部在有关范围内发布信息,以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参与培训。此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需要对课程提纲进行审核,不合格者退回完善。

每次培训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比如规定每次为3小时。

培训师讲授,结束后由学员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分数确定优、良、中、不及格等级,不及格者本次培训无效。

2、对学员的考核。

借鉴笔者一个客户学分制培训的经验,对公司不同员工在能力素质模型基础上确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确定每一个员工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修完的学分数量。并且把是否完成学分与工资晋级、职务晋升等挂钩,必要时可以将是否完成学分作为一票否决项。

培训课程讲授完毕,由培训师出题目,学员答题,经评判后记入学员的培训档案,不合格者本次培训无效。

3、对人力资源部的考核。

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培训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部的考核内容包括: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课程开发是否有效。

年度、季度乃至于月度培训计划制定是否准确、及时。

总培训次数是否达标。

培训组织管理情况。

各级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

培训档案的准确性。

对于高速发展的企业,人力资源不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企业不能总是停留在救火的阶段,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体系,平衡好未来和现实的关系,前瞻性地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是高速成长企业的必由之路。

第一层次是最基础的评估,是对学员对课程的满意程度。这个过程相对简单,学员基本上只需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对课程内容、讲师的满意度。

接着第二层次的评估就进入实质性阶段:学员到底学到了什么。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测量学员的学习成果。是技能类的培训,就要考察学员有没有掌握这些技能;是知识类的培训,就要考察学员对讲授的知识理解、记忆得如何;如果是态度教育,就要设定恰当的方式来测量学员对讲授内容的接受程度。总的来说,第二个层次的评估是测量学员在走出培训地点时的收获。前两个层次的评估中,培训管理部门是主动的。

道理上来说,只要做到了培训效果评估的这两个层次,培训管理部门即可以理直气壮说自己已经达到了预定的绩效--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后两者的评估根本就不是培训管理部门的职责。

进入第三层次的评估,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学员多大程度上能将所学用于改变自己的行为?在多长的时间内,行为实现了怎样的改变?这些结果应该由谁来管控?培训管理部门?仅凭有限的人力,能管控全公司大量员工的行为改变吗?人事部门?同样的,仅凭有限的人力,能管控得过来吗?如果真是这样认为,显然无异于让品质管理部门来管理各部门的质量水平做法。所以真正应该在此层次担任评估主体的是部门主管。他们要通过恰当的方法,管理学员应用培

训所学的幅度、深度和进度,也只有依靠他们的管控,学员改变行为的能力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为改变,最终带来我们渴望的绩效改善。

好多培训评估最终的结果不甚了了,主要的问题就出在第三个层次:部门主管在这个阶段中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员工尽管具备改变行为进而改善绩效的能力,却因为不能形成习惯带来长期、有意识的行为改变,最终期望的绩效改善就落了空。

培训效果评估的第四个层次,实际上是对培训过程的绩效评估的延伸,将个人绩效的一部分作为有效培训带来的益处。因为培训和绩效是同处一个公司内,只要个人绩效达到了组织的预期,没有太大的必要来精确测量因培训带来的绩效收益到底为何。但这一层次的评估对评价培训的有效性来说,所担负的作用是基准性的:如果解决了实际问题,那我们就可以说整个培训过程是有效的;如果没有解决实际存在的绩效问题,则说明这个培训过程还要予以改善。当然,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培训管理部门的绩效存在问题。

如何提升企业培训效益!!

寻找好的培训课程,建立好的培训评估机制,更要与企业的业务战略紧密结合。

企业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培训,但是在培训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后,效果究竟如何呢?

近日,全球知名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DDI(智睿企业咨询公司)和MPI(美国制造业绩效研究所)对中国的1000家工厂进行了调研,以便了解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优势所在。调查结果显示,从培训时间投入上来看,2004年27%的中国制造企业每年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时间多于40小时,在美国这个数字是11%。在中国,那些“有点效果”的培训项目在平均的培训花费上占劳动力预算的5%,而那些拥有“非常有效”的项目的工厂花费比例为8%。

DDI表示,由于这些工厂为了保持竞争力而不断地引进新的制造工艺、信息技术和设备,它们发现,拥有足够资金支持员工进行培训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但是,在培训上的大量投资并没有给工厂带来大幅度的业绩提升。按照国外通常的标准,培训投资超过劳动力预算5%的工厂可以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为20%,而投资达到或者不到5%的工厂这一数字为%。但是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培训投资超

过劳动力预算5%的工厂中,民营企业这个数字仅为2%,而国有企业为3%,看来与标竿值相差还很远。

总的来看,中国企业的培训花费高但收益不明显。原因何在呢?

培训需求管理没有实现与业务战略的有机结合

哪些能力是企业发展最需要的?哪些是企业员工的核心能力?企业究竟需要投资在哪些培训上面?如何把外部的优秀课程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以实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很少有企业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企业采购培训课程大多是跟着感觉走,不管是六顶思考帽、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还是情景领导,什么课程热门就引进什么。跟风是企业培训中的一大“见怪不怪”,银子花了不少,但是效果如何,培训主管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站在战略高度对培训需求做规划。

那么如何实现培训规划与战略的有机结合呢?我有一个简单的思路供参考:

1)首先结合公司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全员参与建立起一套符合公司实际状况的员工关键技能资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这套模型将作为企业进行培训需求规划的原始依据。

2)在公司绩效评估的每个周期,管理层将依据资质模型和下属员工就关键技能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中员工的技能薄弱部分将作为培训需求输入的一个部分。

3)在进行年度业务规划的同时,也对资质模型进行回顾并根据需要调整模型中的关键技能项次和级别。这将作为培训需求输入的另外一个部分。

4)根据以上两部分的输入就可以规划出年度培训需求了。然后结合不同技能的要求,决定培训的形式、内容要求、培训获得的方式、培训的频次等等。

未完:::

培训粗分四个层次:

培训方法第一层次--人授:

即自我被动接受老师知识。

这个方法我国应试教育常用,

普通的成人教育也常用,

企业管理课程同样常用。

是一个基本的培训手段,

但太单一,太刻板,

大多数现代学员不喜欢。

需要进一步改进。

培训方法第二层次--自验:

即自我主动体验知识技能。

在NLP、教练技术等工作坊开始使用,

在成功学时达到高峰,

被成功学的弟子滥用,

现在倒是有点不敢用,

实际上是比较适用的一种培训方法,

可在课堂恰当运用。

培训方法第三层次--自悟:

即自我主动感悟智慧灵感。

自我吸收知识,

自我修炼技能,

自我感悟灵感。

这一培训方法正在萌芽中,

“新”柯式模型

“新”柯式模型

现在是时候来看看真正的完整的柯式模型了。尽管它涵括Don(和我们)在过去50多年里一贯的一些理念,我们觉得对这个模型的更完整的阐述将更有助于专业培训师和他们的商业合作伙伴一起创造出更多的培训价值。

培训需要分析:结束才是开始。

从模型的左上方开始,注意它是从商业和培训之间一个正式的关联开始的,培训往往是被要求去解决一个商业问题或利用一个市场机会。正如以上所提到的,结

束才是开始,因为是从层次四开始的。你就要决断什么是成功的培训(层次四),然后相应什么是关键的行为和组织动力(层次三)。我所特指的“关键行为”是:学员在完成培训项目后必须能学以致用,带来所希望的结果。另一方面,“组织动力”是指,行动和过程是需要诸如教练、导师、同事、软件项目等载体,这些都是设计好,然后应用于巩固学员去实践关键行为。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要学员学以致用必须的KSA-或者说是资质(层次二)。最后,我们说培训的环境和条件将有助于学员快乐学习,有效学习。我们定义“环境”为培训的地点,培训的方式方法,“条件”为诸如企业文化,学员的前期准备等培训最后成功的先决条件。

一旦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四层次,那就意味着是时候培训项目的设计者要着眼于之前已定义好的所希望的结果必需哪些条件,来设计实际的培训项目。很重要的,同时也是经常被忽视的是,这同时也是时候决定如何评估四层次中的每一层,建立将要应用的评估工具和评估计划。接下来不管你之前选了什么方式和地点,面临的都是培训项目的展开。这也是对层次一和二正式评估的开始。大多数专业培训师很可能对此都相对熟悉。

进入对许多专业培训师来说是“新领域”的地带

自这一点图表(现在从右向左看)开始进入一个对很多专业培训师来说相对新的领域。接下来的一步是“开启持续的巩固和审视。”这些完全是后培训活动,在我们谈到的后续创造价值的原则下。能被评估的工作才能被完成,就此我们能给出的最好的建议就是去审视和评估关键行为(L3),组织动力和初步结果(L4)。用数据来确定行为和动力达到了能给出积极结果,并向商业相关利益者(陪审团)展示出每个周期积极进展的标准。

这一步同时也是和负责后续教练和巩固的经理和主管协作的一步。尽可能辅助他们,定期跟进了解他们的工作。尽管这一步在图表中看起来只是一个小盒子,但是它实际上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这一步是决定50%培训有效性的关键,也是如果操作正确能预防70%培训可能失败之所在。简单说来,我们相信“后序巩固和审视”在整个模型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图表左边的灰色盒子是提醒-培训的每一步进展都需要分析,进而在层次一、二和三遇到可预测到的困难时做出积极的调整。如果你确定外在条件限制了培训的

应用,即可创立一个后备方案。能几个月前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情况下,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到头来发现没有达成与其的期望,这样做完全没有意义。

建立你的证据链

当你对每个层次的初级结果满意时,是时候准备最后的数据和证据来完成你对“陪审团”的总结陈词。你证据链的展示,从右到左,从层次一开始,层层推进来构建你的价值阶梯,直到层次四,结果。最终(我们希望)是价值完满,证据充分,得到了一个积极的裁决:尽管你的那些商业利益相关者说他们本来对培训持有合理的怀疑,但现在他们认为整个培训成功地达成了他们所期待的结果。在一些关键的项目上,确保你有向陪审团的口头演示你的证据链。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培训机构做了很好的工作却没有给他们的雇佣者留下足够的印象,这就是因为他们缺乏一个有效而引人注目的口头演示。

四层次并不仅关于培训评估

我们要纠正的另一个通常的误解是,觉得四层次仅仅用于在培训结束后评估其影响。在四层次用于这个目的(最典型的是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它们也作为一个整体渗透在自主培训的每个阶段,从开始到结束。

我们引入以下这个插图,通过新的Kirkpatrick模型中加阴影的部分来揭示这个程序是从考虑商业上想要达成的结果作为出发点的。然后其他的三个层次都在考虑之中。这个形式贯穿于整个模型。事实上,在程序的任何一步中都存在着四个层次。反思这个事实,我们不再认为这个模型是Kirkpatrick四层次评估模型,因为这是一个误称。可以看到,这个模型的新名字就该简单叫做Kirkpatrick 模型。

窗户清洁工

让我们就刚才说说的举个实例。在右边的空白处有两幅图片,图片中的两个人似乎在从事同样的工作。第一幅图片中的人是我(吉姆)在亚洲的一家旅馆前看到的。在等的士的时候,我上前问他,“你在这个旅馆干什么?”他看也没看我说,“擦窗户。”因为我们之间没什么可多说的,我回到等的士的地方(在走前我拍了这张照片)。

第二天我到了文莱,管理另一家工场。在休息的时候,我经过一个小伙子,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工作?”Chai(之后他向我介绍他自己告诉了我名字)停下手

头的工作,走到我面前,看着我的眼睛说,“我是这里为顾客创造所需服务的队伍的一分子。”

在我返回美国的途中,我想起第一个擦窗户的人和Chai。他们差不多年纪,为什么对于同一问题的回答却如此不同。当然,我的思考指向了培训和巩固。我看不出第一个擦窗户的人受过任何的培训(他只是在街上干着工作,有着缓慢的提升)。但另一方面,Chai透露给我他的主管人给与他的定位,培养,训练和鼓励。他被教会他正在接受习的、表现和增加其职业可能性的训练,他就像一个使者为其岗位和国家服务。

总之,Chai接受了我们在此所展现的培训和巩固。即使他的窗户擦得没有第一个人干静,但是他知道接受培训和发展的目标,他有更加宏大目标。因此他做的要比擦窗户来的多。他让我觉得我是个受欢迎的客人,我愿意做回头客。

行动的紧急呼喊

因此如你们所见,Kirkpatrick在50年前设计的这个模型所要传达的整体的过程和基础,是我们在对Kirkpatrick模型新的审视中看到的。其所依赖的原则是永恒的,而现在一个挑战和机遇就摆在你们面前。

在当今的经济和世界的改变中,并不是一个创立知识产业新标准的好时机。在此我讲一个自己的故事。在我家有一条通向前门的水泥路。在我们结婚后,我(吉姆)就走了这条路,于是发现了之前的主人在人行道上印刻了(我假设是)自己孩子的脚印以及他或她的名字首字母。

从其他全部所见中,看到了这个“遗留物”,我立刻回屋子,问Wendy拿螺丝刀,想回去把我的名字也标刻上。不过这里的水泥在1995年的时候就已经干了,我想要在上面留下自己的标准太晚了。

但是,你们要在知识产业留下自己印记还不晚。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我们的产业正受到攻击,好消息是商业领导者——我们的陪审团成员们——正四处寻求这难以置信的挑战的解决方案。你们拥有同等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有意义的答案,并且成为一个真正的商业战略合作伙伴,并留下新的知识遗产。幸运的是,这样的经济时代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它创造了一段有限的时间,要你们在水泥干固(或

说石桥崩塌)之前赶紧行动。

在一次我们的培训会议中,我接到了一个与会者的E-mail,她说道:“这一刻,我所接受到的是最富有洞察力和最有价值的培训事件之一,我希望可以看到更多你的文章,你父亲和你是那么能鼓舞人心。我们通常只思考‘培训设计和发展’,而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在开始的评估上。这次的培训令人打开眼界,你让我成为了一个‘文莱的擦窗者’。” ——Kat Siedlecki, Booz Allen Hamilton, OS 学习队伍。

谢谢Don,为了这受益的50年。感谢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在商业世界和我们服务的人群中创造真正价值的道路。现在,是时候让我们每一个人留意你的担心,有效的使用你和其他人教给我们的东西。

Don Kirkpatrick

Don Kirkpatrick,博士学位,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退休名誉教授。他是世界上最早的培训评估工具Kirkpatrick四层次培训评估模型的创始人。他是在工场学习和绩效领域最值得称赞的探寻者之一。

Don写了很多关于HR主题和培训评估的书。

他曾是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的会长。他被ASTD授予在工场学习和绩效方面的终生成就荣誉。并且是培训杂志的名人纪念馆中的一人。

可以在了解更多关于Don的信息。可以通过联系他。

关于作者

Jim Kirkpatrick博士是SMR USA的全球培训和咨询所的副总裁。他为世界500强公司(包括Harley-Davidson,L’Oreal,Ingersoll Rand, Honda,Royal Air Force,和GE Healthcare)介绍工场和提供咨询服务。Jim和他的父亲(Kirkpatrick模型的创始人Don Kirkpatrick)合写了3本书。

可以通过和更多的了解Jim,通过联系他。

Wendy Kayser Kirkpatrick是Kirkpatrick合作伙伴(LLC)的主管。她拥有教育指导设计师的证明。Wendy操办研讨会并推动共同会议的进行。她拥有16年的工作经验致力于在商业世界通过对结果的评估来进行更加有效的培训。

可以通过和in/wkirkpatrick更多的了解Wendy,她欢迎你们通过与她联系。

柯氏四级培训效果评估法范本

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八个字来说,即是反应(一级),学习(二级),行为(三级),结果(四级)。 培训评估标准有四级: 1.反应标准(一级评估) 用于对表面效果的测评,通过学员的情绪、注意力、赞或不满等对每一个接受培训的人员对培训效果作出评价评价,结合所有人员的总体反应可以得出对培训效果的基本评价。 2.学习标准(二级评估) 培训学习到了什么?培训内容方法是否合适、有效,培训的每一学习过程是否满足和达到了培训所提出的要求 3.工作行为标准(三级评估) 分析培训是否带来了人员行为上的改变。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能力,而能力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评价培训的效果就要看受训者在工作行为上发生的可观察变化及培训前后的变化程度。 4.组织成果标准(四级评估) 培训的最终评价应该是以组织的工作绩效为标准。也就是说,工作行为的改变带来的是工作绩效的提高。因此,可以直接对接受培训之后的员工工作业绩,以及所在工作部门、科室的集体工作成绩进行测量、分析和判断,确定培训的效果。 以上四个方面主要是从培训实施者的角度对培训进行评价。培训评价的核心是:考察培训的手段和方法是否有利于提升工作绩效。

培训评估四级标准比较表 二、评估时机 1.一级评估在培训中进行☆二级评估在培训中培训结束时进行2.三级评估在培训结束三个月之后的工作中进行,或在工作中实施与培训内容相关的工作时进行 3.四级评估在培训后半年、一年后从工作绩效中进行评估,或在与培训内容相关的绩效考核中进行 三、评估方法 1.一级评估多采用培训效果问卷调查、与参训人面谈、培训时观察等方法进行。 2.二级评估采用的方法有:课程中测验或考试,培训效果调查问卷,参训人员培训心得报告等。 3.三级评估。几个月后,以局部调查或访问的方式,访问受训人、受训人直属主管、受训人同事或部属,根据工作量有无增加、工作素质有无提高、工作态度有无变化、处理工作是否感到比前熟练等等进行评估。 4.四级评估。绩效考核法,如过绩效考核,发现员工受训后,在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上,均能达到工作标准的要求,则表示培训卓有成效。 四、评估调查 通过组织和讨论,让参加过培训员工对其所经历的培训发表看法和意

柯氏四级培训效果评估法知识讲解

柯氏四级培训效果评 估法

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八个字来说,即是反应(一级),学习(二级),行为(三级),结果(四级)。 培训评估标准有四级: 1.反应标准(一级评估) 用于对表面效果的测评,通过学员的情绪、注意力、赞或不满等对每一个接受培训的人员对培训效果作出评价评价,结合所有人员的总体反应可以得出对培训效果的基本评价。 2.学习标准(二级评估) 培训学习到了什么?培训内容方法是否合适、有效,培训的每一学习过程是否满足和达到了培训所提出的要求 3.工作行为标准(三级评估) 分析培训是否带来了人员行为上的改变。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能力,而能力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评价培训的效果就要看受训者在工作行为上发生的可观察变化及培训前后的变化程度。 4.组织成果标准(四级评估) 培训的最终评价应该是以组织的工作绩效为标准。也就是说,工作行为的改变带来的是工作绩效的提高。因此,可以直接对接受培训之后的员工工作业绩,以及所在工作部门、科室的集体工作成绩进行测量、分析和判断,确定培训的效果。 以上四个方面主要是从培训实施者的角度对培训进行评价。培训评价的核心是:考察培训的手段和方法是否有利于提升工作绩效。

培训评估四级标准比较表 二、评估时机 1.一级评估在培训中进行☆二级评估在培训中培训结束时进行2.三级评估在培训结束三个月之后的工作中进行,或在工作中实施与培训内容相关的工作时进行 3.四级评估在培训后半年、一年后从工作绩效中进行评估,或在与培训内容相关的绩效考核中进行 三、评估方法 1.一级评估多采用培训效果问卷调查、与参训人面谈、培训时观察等方法进行。 2.二级评估采用的方法有:课程中测验或考试,培训效果调查问卷,参训人员培训心得报告等。 3.三级评估。几个月后,以局部调查或访问的方式,访问受训人、受训人直属主管、受训人同事或部属,根据工作量有无增加、工作素质有无提高、工作态度有无变化、处理工作是否感到比前熟练等等进行评估。 4.四级评估。绩效考核法,如过绩效考核,发现员工受训后,在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上,均能达到工作标准的要求,则表示培训卓有成效。 四、评估调查

柯氏(kirkpatrick)培训四级评估模型

评估是为了改进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降低培训成本。针对评估结果,重要的是要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并不断跟踪。、 培训评估的方法及层次 在培训效果方面,当前对培训评估进行系统总结的模型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柯氏(Kirkpatrick)模式的”四层次模型,这种评估工具较为实用,它不仅要求观察学员的反应和检查学员的学习效果,而且强调衡量培训前后的表现和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柯氏将 评估活动分为四个级别,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柯氏(kirkpatrick)培训四级评估模型 一级评估要注意学员的反应。因为无论教师怎样认真细致地备课,只要学员对某些课题不感兴趣,他们就不会认真地进行学习;反应层评估是指受训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包括对材料、老师、设施、方法和内容的等等的看法。反应层评估的主要方法是问卷。问卷调查是在培训项目结束时,收集受训人员对于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反应,受训人员的反应对于重新设计或继续培训项目至关重要。反应问卷调查易于实施,通常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如果设计适当的话,反应问卷调查也很容易分析、制表和总结。问卷调查的缺点是数据是主观的,并且是建立在受训人员在测试时的意见和情感之上的。个人意见的偏差有可能夸大评定分数,而且,在培训课程结束前的最后一节课,受训人员对课程的判断很容易受到经验丰富的培训协调员或培训机构的领导者富有鼓动性的总结发言的影响,加

之有些受训人员为了照顾情面,所有这一切均可能在评估是减弱受训人员原先对该课程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评估结果的有效性。 二级评估需要检查学员所学的东西。这种检查可能以考卷形式进行,也可能是实际操作;学习层评估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常用到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测量受训人员对原理、事实、技术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层评估的方法包括笔试、技能操练和工作模拟等。培训组织者可以通过笔试、绩效考核等方法来了解受训人员在培训前后,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方面有多大程度的提高。 三级评估试图衡量学员工作表现的变化。这是为了记录学员是否真正掌握了课程内容并运用到了工作中去,如果他们没有深究学以致用,那么就说明培训对每个参加的人而言都是一种浪费;行为层的评估往往发生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由上级、同事或客户观察受训人员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有差别,他们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包括受训人员的主观感觉、下属和同事对其培训前后行为变化的对比,以及受训人员本人的自评。这种评价方法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建立与职能部门的良好关系,以便不断获得员工的行为信息。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员工工作中的不正确操作或提高他们的工作效果,因此,如果培训的结果是员工的行为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也说明过去的培训是无效的。 四级评估要衡量培训是否有助公司业绩的提高。如果一门课程达到了让员工改变工作态度的目的,那么就需要考察这种改变是否对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结果层的评估上升到组织的高度,即组织是否因为培训而经营得更好了?这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质量、员工士气以及企业对客户的服务等。通过对这样一些组织指标的分析,企业能够了解培训带来的收益。例如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可以分析比较事故率,以及事故率的下降有多大程度归因于培训,从而确定培训对组织整体的贡献。 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 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Kirkpatrick Model)由国际著名学者威斯康辛大学(Wisconsin University)教授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Donald.L.Kirkpatrick )于1959年提出,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在培训评估领域具有难以撼动的地位。 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简介 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英文) 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简称“4R” ,主要内容: Level 1 反应评估(Reaction):评估被培训者的满意程度;反应评估是指受训人员对培训项目的印象如何,包括对讲师和培训科目、设施、方法、内容、自己收获的大小等方面的看法。反应层评估主要是在培训项目结束时,通过

柯氏评估模型复习课程

柯氏评估模型 又称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Kirkpatrick Model),由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Donald.L.Kirkpatrick)提出,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在培训评估领域具有难以撼动的地位。 柯氏培训评估模式,简称“4R”,主要内容: Level 1 反应评估(Reaction) :评估被培训者的满意程度; Level 2.学习评估(Learning):测定被培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 Level 3.行为评估(Behavior) :考察被培训者的知识运用程度; Level 4.成果评估(Result):计算培训创出的经济效益。 也有人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第五级即Level 5.投资报酬率评估(ROI)。 柯氏培训评估模式的四个阶段 阶段一、学员反应:在培训结束时,向学员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征求学员对培训的反应和感受。问题主要包括: 对讲师培训技巧的反应 对课程内容的设计的反应 对教材挑选及内容,质量的反应 对课程组织的反应 是否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用到所培训的知识和技能

学员最明了他们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学员对课程的反应是消极的,就应该分析区分是课程开发设计的问题还是实施带来的问题。这一阶段的评估还未涉及培训的效果。学员是否能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去还不能确定。但这一阶段的评估是必要的。培训参加者的兴趣,受到的激励,对培训的关注对任何培训项目都是重要的。同时,在对培训进行积极的回顾与评价时,学员能够更好地总结他们所学习的内容。 阶段二、学习的效果: 确定学员在培训结束时,是否在知识,技能,态度等反面得到了提高。实际上要回答一个问题:“参加者学到东西了吗?”这一阶段的评估要求通过对学员参加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知识技能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了解是否他们学习到新的东西。同时也是对培训设计中设定的培训目标进行核对。这一评估的结果也可体现出讲师的工作是否是有效的。但此时,我们仍无法确定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否能将他们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去。 阶段三、行为改变: 这一阶段的评估要确定培训参加者在多大程度上通过培训而发生的行为上的改进。可以通过对参加者进行正式的测评或非正式的方式如观察来进行。总之,要回答一个问题:“人们在工作中使用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了吗?”尽管,这一阶段的评估数据较难获得,但意义重大。只有培训参与者真正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工作中,才达到了培训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开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感悟-培训效果评估-----比翼双飞专栏作为一个培训工作者,无论是从外界引进培训项目还是自己企业内部组织的培训项目,无疑最关心的就是培训效果如何,培训的投入产出比如何。那么该如何认识培训后的评估工作呢?该如何进行企业评估呢?我说说我自己的感想。 1. 评估的方法论; 多的人参与进来。操作的模式多种多样,比如设计专业的行为评测工具,让学员上级、同事进行填写,针对销售人员采取神秘顾客的形式等。无论哪种形式,这种测评都需要较多资源的投入,但产生的收益并不十分明确。

绩效评估,又叫四级评估,衡量的是培训对学员最终业绩的影响程度。由于影响员工最终绩效的因素很多,因此,很难设计一种方式,精确评估员工绩效变动和培训之间的关系。设置参照组法,是四级评估常用的方法之一。 以上四种方式是从评估的内容角度说的,这种方法也是公认的成熟体系。事实上,对评估体系的探讨一直都在进行。四级评估出现后,就有人提出通过课前与课后学员的自我认知来考评、课前与课后讲师对学员能力的把握来评价等,但这些方法事实上也都没用超出 级培训几乎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只有个别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一级评估、二级评估,比如对公司进行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方面的培训等。 关键说下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三级评估,四级评估。 考虑到三级评估、四级评估操作较为困难,执行成本较大,因此,并不是每一项培训都需要进行三级评估、四级评估,比如普通的沟通课程、时间管理课程就没必要做这种培

训。一方面是因为,该类课程较为成熟,行业差别不大,只要老师基本可以,培训效果就不会太差;第二,评估执行成本较大,而就算得到较为准确的培训测评结果,由于培训课程本身已经完善,对其改善的空间也不大,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成本大于收益,没有必要开展四级或者三级评估。 考虑到以上两个原因,当开发出一门新的课程、刚刚合作或者培养的讲师、企业新进的培训项目需要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常规的培训课程,评估的意义不大。 员工的行为,进而影响员工的绩效。如果一个培训有较好的课程满意度,而对学员的行为影响不大,那么我们仍然认为培训时缺乏效果的。 在这种情况下,评估效果的衡量,就变成了测量员工的绩效改善程度了。理论上说,员工的绩效可以通过员工培训前后的绩效档案进行评价。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两种问题:第一并不是公司内的每一类员工都有明确的绩效指标、明确的绩效水平;第二,影响绩效的

培训效果评估-实际案例

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的层次与内容 在评估培训效果方面,当前对培训评估进行系统总结的模型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柯氏(Kirkpatrick)模式”的四层次模型(详见表1),这种评估工具较为实用,它不仅要求观察学员的反应和检查学员的学习结果,而且强调衡量培训前后的表现和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柯氏将评估活动分为四个级别,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阶段一、学员反应: 在培训结束时,向学员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征求学员对培训的反应和感受。问题主要包括: 1、对讲师培训技巧的反应 2、对课程内容的设计的反应 3、对教材挑选及内容,质量的反应 4、对课程组织的反应 5、是否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用到所培训的知识和技能 阶段二、学习的效果: 确定学员在培训结束时,是否在知识,技能,态度等反面得到了提高。实际上要回答一个问题:“参加者学到东西了吗?”这一阶段的评估要求通过对学员参加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知识技能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了解是否他们学习到新的东西。同时也是对培训设计中设定的培训目标进行核对。这一评估的结果也可体现出讲师的工作是否是有效的。阶段三、行为改变: 这一阶段的评估要确定培训参加者在多大程度上通过培训而发生的行为上的改进。可以通过对参加者进行正式的测评或非正式的方式如观察来进行。总之,要回答一个问题:“人们在工作中使用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了吗?”尽管,这一阶段的评估数据较难获得,但意义重大。只有培训参与者真正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工作中,才达到了培训的目的 阶段四、产生的效果: 这一阶段的评估要考察的不在是受训者的情况,而是从部门和组织的大范围内,了解因培训而带来的组织上的改变效果。既要回答“培训为企业带来了什么影响?”可能是经济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如产品质量得到了改变,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客户的投诉减少了等等。

培训四级评估表(全面版)

培训四级评估表(行为与组织) 行为与结果层次评估调查表(刚性指标调查范例)产出 单位时间内的产出单位时间产出所需时间 单位时间装配零件数生产率 销售回收比率库存周转期 完成项目数量销售周期内的订货量/额新客户开发量与实际销售额 成本 预算控制率单位成本 单个客户成本固定成本及其下降率管理成本及其下降率操作成本及其下降率 误工成本及其下降率废品成本及其下降率 销售成本及其下降率 质量 次品率废品率 退回不良品错误比率 返工率偏差率(与标准相比)任务完成比率事故发生率库存调整(数量与金额) 时间 开工与停工期准时交货率 加班时间项目完成时间 准备时间指导时间 培训时间维修时间 订单回复时间工作中断时间 延误报告时间

行为与结果层次评估调查表(柔性指标调查范例) 工作习惯 缺勤率违规违纪行为客户拜访管理额外加班时间 订单追踪 工作氛围 内部投诉数量工作满意度 向心力员工忠诚度 客户服务 顾客投诉与抱怨数量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丧失的顾客数量 员工职业发展 获得提升的员工(数量与比率)薪资增长(数量与比率)参加培训的数量要求换岗的员工数量 工作效率 创新与企业变革 新思想的应用项目成功完成率 内部建议数量发展目标新推出的产品与服务新获批准的专利与知识产权数量

技术人员培训效果观察记录表 培训课程生产流程与操作规范培训培训日期年月日观察对象参训技术人员回到岗位后的全部工作过程观察记录员 项目具体内容 观察到的现象培训前 1. 2. 3. 培训后 1. 2. 3. 结论 1. 2. 其他特殊情况

培训内化跟踪表培训主题 培训形式 可转化、应用的 内容及方法 培训传播计划与 实施记录 参训人员应用 过程与成果

培训效果评估的经典模型

(一)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 1、柯克帕特里克的培训评估模型的内容它不仅观察受训人员的反应和检查学习的结果,还衡量培训前后的表现和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该模型将评估分为反应、学习、行为及结果四个层次。 2 、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的假设。 该模型基于以下4个重要的假设 (1)培训评估有4个不同的准则,分别是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 (2)这4个准备的排列是依据培训评估所获得信息的价值来依次递增的; (3)反应层次最常采用,因为这个层次的评估非常容易,而评估结果则较少采用,因为该层次评估难度很大; (4)这 4 个准则之间存在着层次秩序的交互关系,也就是说,若受训人员的反应是正面的,他们可能学习更多;学习的越多,他们的行为改变的越多,如果他们的行为改变,这通常是绩效改善的标志。 3、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的拓展 Alliger和Janek (1989)的研究发现,有12篇文章试图报告各个层级之间的 相关关系,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发现反应层次和其他3个层次之间存在的关联。 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中的反应仅仅是从情感上进行评估的,而对培训效用大小的反应则更加重要。 因为效用型反应与培训迁移的相关更大。在学习层次上,原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仅仅注重受训人员当时陈述性知识 学习的评估,而受训人员的程序性知识掌握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培训迁移的程度,并且他们得出了效用型反应与培训迁移的相关,要比传统评估中的学习与培训迁移的相关要大。 (二)考夫曼的5 层次评估模型 考夫曼对柯克帕特里克的4层次模型进行了拓展,即增加了第5个层次——评估社会和顾客的反应,以及培训的可行性。该评估模型超越了单个组织的范畴,重视培训的正外部性,其目的是评估培训项目给社会带来的价值。 (三)菲利普斯培训效果评估模型 1 、菲利普斯培训效果评估流程 评估分为十个步骤:制定培训目标——确定评估计划和基础数据——培训期间的数据收集——培训结束后的数据收集——培训效果鉴别——将数据转化为货币——确定培训成本——确定无形收益——计算投资回报率——实施业务影响响研究。

常见的培训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常见的培训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当前对培训评估进行系统总结的模型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的四层次评估法,不过其他不少研究者也针对该模型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评估模型,主要有:考夫曼五层次评估法、CIRO评估法、CIPP模型、菲力普斯投资回报率评估模型。 (一)柯氏四层次评估法 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法由国际著名学者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Donald.L.Kirkpatrick)于1959年提出,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在培训评估领域具有难以撼动的地位。 柯氏四层次评估法,简称“4R”,其主要内容是: Level 1 反应评估(Reaction):评估被培训者的满意程度。 反应评估是指受训人员对培训项目的印象如何,包括对讲师和培训科目、设施、方法、内容、自己收获的大小等方面的看法。反应层评估主要是在培训项目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受训人员对于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反应。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作为改进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建议或综合评估的参考,但不能作为评估的结果。 Level 2.学习评估(Learning):测定被培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 学习评估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常用到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测量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习层评估可以采用笔试、实地操作和工作模拟等方法来考查。培训组织者可以通过书面考试、操作测试等方法来了解受训人员在培训前后,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方面有多大程度的提高。 Level 3.行为评估(Behavior):考察被培训者的知识运用程度。 行为的评估指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受训人员的上级、同事、下属或者客户观

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建立

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的机制体系建设 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员工培训能持续提升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与工作态度,从而为公司的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为企业在竞争中获取更大的优势。然而培训效果如何、培训的投入是否值得,一直是员工培训工作中尚未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企业了解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成绩非常重要。 当代企业员工培训及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1.员工培训是获得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员工培训可以为企业组织内成员创造持续学习的机会,营造员工与企业的共同理念,提高组织的绩效,达到组织和员工“双赢”的目的。员工培训不仅能够更经济、可1*地获得人才,提 高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而且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产生持久的归属感及对企业的忠诚,从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之一。目前,国际上企业都十分重视培训工作。国际大公司的培训总预算一般占上一年总销售额的1%—3%,最高的达7%。 2.培训评估是培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企业在组织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企业培训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企业员工培训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员工培训评估工作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培训评估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培训考核工作可有可无,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培训之后不考核也是常见的情况。 2.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的培训评估只停留在初级阶段。一是培训评估投入少,许多企业在培训工作上舍得花钱,开展品种繁多的培训项目,但对培训评估工作二是培训评估的方使有些培训工作收效甚微;导致培训效果无法评价,不投入,法欠缺,培训评估工作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方式、方法不够完善,特别是有些企业生搬硬套评估方法,没有运用适合企业自己的方法;三是没有做第三、第四层次的评估,即没有对员工培训后在工作岗位上行为的改变和对企业经营业绩带来的变化进行跟踪,且很多第一、二层次的评估也流于形式。 3.由于培训效果具有滞后性、间接性,使培训效果在一定时间才能体现,且培训具体的收益很难计算,从而加大了培训效果测量的难度。 员工培训评估工作的标准 对于培训评估标准的研究,国内外应用得最为广泛得是最早由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提出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价模型,该评估模型将培训的效果分为四个层次: 1.反应层,即学员反应,在员工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员工培训后总体的反应和感受。 2.学习层,即学习的效果,确定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的评估 一、培训评估的目的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能持续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与工作态度,从而为企业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对于公司了解培训投资的收益、界定培训对公司的贡献有重要的作用。 二、评估对象 此次培训效果的评估主要是针对本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中参加培训的学员 三、评估层次的选定 目前,国内外运用最为广泛的培训评估方法,是由柯克派崔克(Kirkpatrick,1959)提出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培训效果评估包括四个阶段的评估: 1.反应层次评估–对培训的组织和实施以及培训本身的质量进行评价; 2.学习层次评估–评价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3.行为层次评估–评价培训给学员带来的行为上的改变; 4.绩效层次评估–评价培训是否使学员和组织的工作绩效得到提升。 从培训评估的深度和难度来看,柯氏培训评估模型依次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绩效层四个层次。从理论上讲,随着培训评估层次的提高,可以看到培训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影响,能够发现培训项目的价值。但是,由于包括人、财、物在内的资源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的培训项目都进行四个层次的培训效果评估。因此,在开展培训效果评估之前,对于每个培训项目,建行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效果评估的层次。 常用的、决定培训效果评估层次的方法是决策树分析法(如下图)。通过决策树分析来取舍每个培训课程的评估层次。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培训项目,第一层次的评估-反应层次评估都是必须的。

从以上决策树的分析来看,此次关于企业中层管理者的培训属于行为性的,因此,我们决定对于反应层次和行为层次进行分析。 四、效果评估实施方法和步骤 此次关于中层管理者的培训经过为期141天的,共三期培训,每一期培训结束后都要进行受训人员的满意度和意见的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查受训人员的满意度,通过座谈法等方式询问受训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在每期培训结束后都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分析,然后对下一学期培训计划进行修改完善,以帮助我们及时改正培训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在第三期培训结束后对这三期培训进行总体的整理和存档,为下一次培训打下理论基础和提供宝贵的经验。下面就反应层次和行为层次两个层次进行分别详细的实施步骤: (一)学员反应层次的评估 反应层次的评估是指在培训刚结束之后,培训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受。反应层次分析主要是针对一期、二期结束后进行,信息获得最容易、最直接,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评估方式。这个层次关注的是学员对培训项目及其有效性的知觉。 1、评估内容 反应层次的评估包括对培训组织实施、培训后勤支持等两个方面的评估。两个方面包括

最新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2016年4月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题目:评估报告 部门:人力资源部 制作人: 精品文档

目录1、培训内容简介 (1)2016年4月的各部门培训实施情况 (2)培训出勤统计 2、培训效果评估反馈统计 3、培训效果评估总结 4、建议 精品文档

2016年4月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一、培训内容简介 (一)、2016年4月份的职能部门培训实施概况 为了改善公司各级各类员工的知识结构、提升员工整体的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和行为模式,使新员工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公司环境和氛围,满足公司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好的完成公司的各项工作计划与工作目标;同时加强公司各级各类员工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增强员工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打造高绩效团队,减少工作失误,提升销售额,提高工作效率;且提升公司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储备相关人才,各职能部门在2016年4月计划进行4场培训,实际执行6场专业培训,培训完成率150%。 人力资源中心与财务中心均参加了一场外部培训,利用外部资源的学习,提高个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并学习了外部资源的好经验和新理念。 同时,营销中心的培训已经由人力资源总监全程负责培训计划和评估总结,职能部门专业培训明细如下: 公司2016年4月份公司员工培训计划一览表 序号课程名称培训方式授课形 式 课时 评估方 式 费用培训日期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参训学员承办部门讲师备注 1 新劳动合同法问题与对 策学习 外训 PPT讲 授2小时 实际 操作 4月15日 14:00-17:00 外部人力资源中心 人力资源中 心 2 如何选择合适的自媒体 图片 部门内训 PPT讲 授 2小时 日常 运用 0 4月25日13:30-15:30 会议室运营中心运营中心 精品文档

【如何评估效果】培训效果评估的经典模型(图文解析)

培训效果评估的经典模型 (一)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 1、柯克帕特里克的培训评估模型的内容 它不仅观察受训人员的反应和检查学习的结果,还衡量培训前后的表现和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该模型将评估分为反应、学习、行为及结果四个层次。 2、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的假设。 该模型基于以下4 个重要的假设 (1)培训评估有4 个不同的准则,分别是反应、学习、 行为和结果; (2)这4 个准备的排列是依据培训评估所获得信息的价 值来依次递增的; (3)反应层次最常采用,因为这个层次的评估非常容易,而评估结果则较少采用,因为该层次评估难度很大; (4)这 4个准则之间存在着层次秩序的交互关系,也就是说,若受训人员的反应是正面的,他们可能学习更多;学习的越多,他们的行为改变的越多,如果他们的行为改变,

这通常是绩效改善的标志。 3、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的拓展 Alliger 和Janek(1989)的研究发现,有12 篇文章试图报告各个层级之间的相关关系,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发现反应层次和其他3 个层次之间存在的关联。 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中的反应仅仅是从情感上进行评 估的,而对培训效用大小的反应则更加重要。 因为效用型反应与培训迁移的相关更大。在学习层次上,原柯克帕特里克评估模型仅仅注重受训人员当时陈述性 知识学习的评估,而受训人员的程序性知识掌握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培训迁移的程度,并且他们得出了效用型反应与培训迁移 的相关,要比传统评估中的学习与培训迁移的相关要大。(二)考夫曼的5 层次评估模型 考夫曼对柯克帕特里克的4 层次模型进行了拓展,即增加了第5 个层次——评估社会和顾客的反应,以及培训的可行性。该评估模型超越了单个组织的范畴,重视培训的正外部性,其目的是评估培训项目给社会带来的价值。(三)菲利普斯培训效果评

培训效果评估表

培训效果评估表 用表提要 亲爱的同事,请您详细填写本表内容,您的信息越充分,对此项工作的改进、未来新工作伙伴的帮助就越大。如您认为所设问题及答案难以准确表述,请有每一章节后附之“建议”部分做出补充说明。 谢谢合作! 基础信息 课程名称:培训讲师: 姓名:部门:职位: 时间:年月日时至月日时 综合评估 1.此次培训下列哪项您认为最成功 □课程设计□培训内容□服务与组织□培训环境和设备□培训师2.本次培训对您的工作的帮助 □很大□较大□尚可□无 3.课程整体评价 □优□好□尚可□待改进 课程评估 1.培训内容的应用性 □很强□较强□尚可□太理论化 2.培训内容的丰富性 □很丰富□较丰富□尚可□太空洞 3.培训课程的结构 □优□好□尚可□逻辑混乱 4.培训讲义设计 □优□好□尚可□待改进 讲师评估 1.讲师专业度 □很专业□较专业□尚可□不专业

2.解说能力 □很强□较强□尚可□待改进 3.教学热情 □很强□较强□尚可□待改进 4.时间掌握 □很好□较好□尚可□待改进 5.课程掌控能力 □很强□较强□尚可□待改进 6.教学方法与形式 □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较好□尚可□单一、陈旧 7.表达方式的生动性 □很生动□较生动□尚可□乏味 8.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的能力 □很强□较强□尚可□待改进 9.对学员积极性的调动 □优□好□尚可□待改进 10.适当反应及回答学生问题 □优□好□尚可□待改进 自我评估 1.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完成掌握□基本掌握□没掌握 2.对培训课程的感兴趣程度 □很感兴趣□较感兴趣□没兴趣 3.通过培训,对自身的启发程度 □启发很大□有一定启发□没启发 其他 建议: 。

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

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员工培训能持续提升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与工作态度,从而为公司的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为企业在竞争中获取更大的优势。然而培训效果如何、培训的投入是否值得,一直是员工培训工作中尚未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企业了解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成绩非常重要。当代企业员工培训及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1.员工培训是获得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员工培训可以为企业组织内成员创造持续学习的机会,营造员工与企业的共同理念,提高组织的绩效,达到组织和员工“双赢”的目的。员工培训不仅能够更经济、可靠地获得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而且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产生持久的归属感及对企业的忠诚,从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之一。目前,国际上企业都十分重视培训工作。国际大公司的培训总预算一般占上一年总销售额的1%—3%,最高的达7%。 2.培训评估是培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企业在组织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企业培训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企业员工培训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员工培训评估工作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培训评估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培训考核工作可有可无,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培训之后不考核也是常见的情况。 2.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的培训评估只停留在初级阶段。一是培训评估投入少,许多企业在培训工作上舍得花钱,开展品种繁多的培训项目,但对培训评估工作不投入,导致培训效果无法评价,使有些培训工作收效甚微;二是培训评估的方法欠缺,培训评估工作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方式、方法不够完善,特别是有些企业生搬硬套评估方法,没有运用适合企业自己的方法;三是没有做第三、第四层次的评估,即没有对员工培训后在工作岗位上行为的改变和对企业经营业绩带来的变化进行跟踪,且很多第一、二层次的评估也流于形式。 3.由于培训效果具有滞后性、间接性,使培训效果在一定时间才能体现,且培训具体的收益很难计算,从而加大了培训效果测量的难度。 员工培训评估工作的标准 对于培训评估标准的研究,国内外应用得最为广泛得是最早由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提出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价模型,该评估模型将培训的效果分为四个层次: 1.反应层,即学员反应,在员工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员工培训后总体的反应和感受。 2.学习层,即学习的效果,确定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4.结果层,即产生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质量、员工士气以及企业对客户的服务等。 随着我国企业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日益重视,Kirkpatrick培训四级评估模型已成为我国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标准,但在相当多的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一般只停留在第一、二层次,而缺乏深层次(第三、四层次)的评估。 确立员工培训评估机制的工作流程 1 评估准备阶段。 1.1 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的第一步,它由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鉴别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它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另一方面,培训评估的结果又是培训需求分析的一个输入,可以为培训需求分析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以便对培训的相关环节作进一步改进。 1.2 确定培训评估目的。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前,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就必须把培训评估的目的明确下来。多数情况下,培训评估的实施有助于对培训项目的前景做出决定,对培训系统的某些部分进行修订,或是对培训项目进行整体整改,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同时,培训评估的目的将影响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所要收集数据的类型。 1.3 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目前,培训效果的评估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因此数据的收集也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定量数据包括:生产率、产品下线PPM值、利润、事故率、设备完好率、员工流动率等。定性数据包括:内外部顾客满意度、士气、工作氛

培训体系培训效果评估文章

(培训体系)培训效果评估 文章

培训和培养是任何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中心——如果没有把培训见作是实现运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很难说这样的公司承担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 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了解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成绩,非常重要。目前企业培训存于的最大问题于于无法保证有限的培训投入产生出理想的培训效果,培训的效果难以评估。企业于重视员工的培训同时,必须加强培训评估,加强培训管理。开发且设计功能强大的企业培训管理模块也是人力资源软件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由于人们较为重视的是培训资金投入的问题或者如何改善培训的方法和技 术问题,许多的企业没有将精力放于培训的评估工作上,没有认识到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大多数的企业且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壹,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于培训过后的壹个简单的考试,事后不再做跟踪调查。这样壹来,且不能起到考评培训效果的作用,于培训上的巨大投入且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我们能够这样说,培训评估是培训活动长期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措施,而遵循良好的评估流程也是有效进行培训评估的重要保证措施!目前许多企业于重视培训的同时也纷纷开始进行培训评估,可是绝大部分培训评估均会出现以下几种主要的错误:

多数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有效的培训评估需求,但对培训评估的投入仍不 够;或者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来进行评估,将评估这壹块闲置。培训评估不全面也是常见的问题。多数的培训评估仅仅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没有深入到培训学员的工作行为、态度的改变、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上来,评估工作只是于最初级的层次上。许多企业每次培训活动的评估情况缺乏系统的纪录,评估所用的方法、测试的内容、学员完成情况、测试的结果等等能够完整记录于案的企业不多;即使有关培训的内容即便有所记录,这些记录也是缺乏专业的管理,大多是零散的、无序的,没有建立壹个培训信息系统。这些均不便于对培训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不便于下壹步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仍有很多企业重视培训评估,可是其评估却和实际工作脱节。 培训效果的检验仅仅局限于培训过程中,没有于实际的工作中进行,造成了培训和实际生产服务脱节。 遵循良好的培训评估流程是顺利有效进行培训评估活动的关键!壹般说来,有效的培训评估应该包括以下十二个基本步骤: 1、培训需求分析 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项目设计的第壹步,也是培训评估的第壹步。如果说对没有充分需求分析的培训项目进行评估,那么评估的结果多半是令人失望的。对许多的管理层来说,培训工作“既重要又茫

培训体系模型.doc

关于企业培训体系构成或者模式,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或者流派。诸如预算牵引模式、层级管理分制模式、岗位课程类别划分模式、顾问型模式、所罗门型模式、关键因素模式、系统流程模式、学习型组织模式等。 预算牵引模式: 是把培训预算作为培训计划的前提条件,按照企业生产、销售或员工工资总额,确定培训预算所占比例,提取培训费用,计划和实施培训。 此种方式适合于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培训管理模式、有完善的培训历史基础数据的企业。 不少处于培训初级阶段的企业,由于操作的简单直观特点,也使用此种方式。层级管理分制模式: 是指按照企业内部管理权限分配培训资源,计划和组织培训项目。 与预算牵引模式有相似之初,或者说是按照职位高低瓜分资源(分预算),然后获得培训机会的模式。 虽然这与基于企业发展的岗位需求和员工能力评估匹配培训资源的管理理念格格不入,带有明显的官本位色彩和不合理性,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许多企业在现实中确实是这样分配培训资源的。 岗位课程类别划分模式: 是根据培训对象的工作岗位、技术等级等要素,配置和实施培训课程计划。 在此种模式下,培训管理人员所关注的焦点容易聚集在培训活动的产出环节。如果把工作重点延伸到对岗位培训需求的准确定义,和对培训内容的深入理解,并积极寻找二者之间的匹配性,在合理的培训投入和获得较好的培训效果等方面,可以在局部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顾问型模式: 把企业培训部门看作企业内部培训供应商,以顾问的工作方式提交建议、组织内部沟通洽谈、形成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培训对象在这个模式下有参与设计、选择等权利。模型表达为:

因英国经济学家所罗门倡导而得名——将培训部门看作是企业的战略促进者。用模型表达为: 关键因素模式: 此方法主要关注培训活动中的关键因素,以此为主要矛盾寻求资源匹配和解决方案。这种模式更适用于具体培训课程的设计环节,结合岗位课程类别划分培训模式。模型表达为: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近年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越来越重视,通过对员工的各项培训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员工培训后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有多少被转化到工作中?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如何评估?面临的这项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定义:培训效果评估就是指针对特定的培训计划及实施过程,系统地搜索资料,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以作为筛选、修改培训计划等决策判断的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让企业乐于培训并确实看到培训本身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呢?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的建立,对于企业了解培训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界定培训对企业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做出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企业的培训情况介绍几种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及在实际培训中的应用。 一、闭卷考试法 主要通过闭卷测试学员对知识的了解和吸收程度以及叙述技能的操作要点与程序的能力,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工作中太多的能力与技巧是无法用试卷考出来的,因而常常出现培训考试成绩不错的员工,回到工作岗位后的工作绩效并没得到明显改善的现象,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培训时间较短,如一、两天的培训,具体如公司一些重要文件、制度、作业指导书等以书面知识教学为主的培训。 二、现场评估法

培训结束后,针对培训活动内容、讲师授课技巧、课堂活跃气氛、组织工作等进行现场调查。主要形式为提问式和现在操作式,如集体学习、现场操作技能演示等。 三、柯克帕特里克培训四级评估模型 1、反应层,即学员反应。在培训结束时,可通过问卷、面谈、座谈、电话调查等形式要求学员对培训内容、讲师、方式、场地、报名等程序进行总体评价。 2、学习层,即学习效果。确定学员对原理、技能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采用闭卷考试、演示、讲演、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考核学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这个层面的评估对学员有一定的压力,会督促他们认真学习;当然对讲师也有压力,这样会督促他们认真准备每一节课。 3、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学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如培训结束后在工作岗位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工作效率的变化以判断其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这一层面的评估可以通过对学员的调查跟踪,如:观察学员培训后的表现,主管领导及同事、下属对该培训学员培训前后的评价,来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及应用情况。 4、结果层,即产生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在培训结束后的三个月至半年左右时间里,将企业关心的产品质量、数量、安全、事故率及工作积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