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知识点:

1.向量的有关概念

2.向量的线性运算

三角形法则

3.向量共线的判定定理

a是一个非零向量,若存在一个实数λ,使得b=λa,则向量b与非零向量a共线.

选择题:

给出下列命题:①零向量的长度为零,方向是任意的;②若a,b都是单位向量,则a=b;③向量AB→与BA→相等.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① B.③ C.①③ D.①②

解析根据零向量的定义可知①正确;根据单位向量的定义可知,单位向量的模相等,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两个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故②错误;向量AB→与BA→互为相反向量,故③错误.

已知下列各式:①AB→+BC→+CA→;②AB→+MB→+BO→+OM→;③OA→+OB→+BO→+CO→;④AB→-AC→+BD→-CD→,其中结果为零向量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解析由题知结果为零向量的是①④,故选B.

设a0为单位向量,①若a为平面的某个向量,则a=|a|a0;②若a与a0平行,则a=|a|a0;③若a 与a0平行且|a|=1,则a=a0.上述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解析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a与|a|a0的模相同,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①是假命题;若a 与a0平行,则a与a0的方向有两种情况:一是同向,二是反向,反向时a=-|a|a0,故②③也是假命题.综上所述,假命题的个数是3.

设a0,b0分别是与a,b同向的单位向量,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0=b0 B.a0·b0=1 C.|a0|+|b0|=2 D.|a0+b0|=2

解析∵是单位向量,∴|a0|=1,|b0|=1

设a是非零向量,λ是非零实数,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与λa的方向相反 B.a与λ2a的方向相同 C.|-λa|≥|a| D.|-λa|≥|λ|·a

解析对于A,当λ>0时,a与λa的方向相同,当λ<0时,a与λa的方向相反,B正确;对于C,|-λa|=|-λ||a|,由于|-λ|的大小不确定,故|-λa|与|a|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对于D,|λ|a 是向量,

而|-λa |表示长度,两者不能比较大小.

设a 、b 是两个非零向量( )

A .若|a +b |=|a |-|b |,则a ⊥b

B .若a ⊥b ,则|a +b |=|a |-|b |

C .若|a +b |=|a |-|b |,则存在实数λ,使得b =λa

D .若存在实数λ,使得b =λa ,则|a +b |=|a |-|b |

解析 对于A ,可得cos 〈a ,b 〉=-1,∴a ⊥b 不成立;对于B ,满足a ⊥b 时|a +b |=|a |-|b |不成立;对于C ,可得cos 〈a ,b 〉=-1,∴成立,而D 显然不一定成立.

如图,已知AB →=a ,AC →=b ,BD →=3DC →,用a ,b 表示AD →,则AD →等于( ) A .a +34b B.14a +34b C.14a +14b D.34a +14b

解析 ∵CB →=AB →-AC →=a -b ,又BD →=3DC →,∴CD →

=14CB →=14(a -b ),

∴AD →=AC →+CD →

=b +14(a -b )=14a +34b

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 中,BA →+CD →+EF →=( )

A .0 B.BE → C.AD → D.CF → 解析 由题图知BA →+CD →+EF →=BA →+AF →+C

B →=CB →+BF →=CF →.

如图所示,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点C ,D 是半圆弧的两个三等分点,AB →

=a ,A C →=b ,则A D →=( )

A .a -12b B.12a -b C .a +12b D.1

2

a +b

解析连接CD,∵C,D是半圆弧的三等分点,得CD∥AB且CD→=1

2

AB→=

1

2

a,∴AD→=AC→+CD→=b+

1

2

a

已知向量AB→=a+3b,BC→=5a+3b,CD→=-3a+3b,则( )

A.A,B,C三点共线 B.A,B,D三点共线

C.A,C,D三点共线 D.B,C,D三点共线

解析:∵BD→=BC→+CD→=2a+6b=2(a+3b)=2AB→,∴BD→、AB→共线,又公共点B,∴A、B、D三点共线设D为△ABC所在平面一点,BC→=3CD→,则( )

A.AD→=-1

3

AB→+

4

3

AC→ B.AD→=

1

3

AB→-

4

3

AC→ C.AD→=

4

3

AB→+

1

3

AC→ D.AD→=

4

3

AB→-

1

3

AC→

解析∵BC→=3CD→,∴AC→-AB→=3(AD→-AC→),即4AC→-AB→=3AD→,∴AD→=-1

3

AB→+

4

3

AC→.

设D,E,F分别为△ABC的三边BC,CA,AB的中点,则EB→+FC→等于( )

A.BC→

B.1

2

AD→ C.AD→ D.

1

2

BC→

解析EB→+FC→=1

2

(AB→+CB→)+

1

2

(AC→+BC→)=

1

2

(AB→+AC→)=AD→

在△ABC中,AB→=c,AC→=b,若点D满足BD→=2DC→,则AD→等于( )

A.2

3

b+

1

3

c B.

5

3

c-

2

3

b C.

2

3

b-

1

3

c D.

1

3

b+

2

3

c

解析∵BD→=2DC→,∴AD→-AB→=BD→=2DC→=2(AC→-AD→),

∴3AD→=2AC→+AB→,∴AD→=2

3

AC→+

1

3

AB→=

2

3

b+

1

3

c.

设M为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为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任意一点,则OA→+OB→+OC→+OD→等于( )

A.OM→ B.2OM→ C.3OM→ D.4OM→

解析OA→+OB→+OC→+OD→=(OA→+OC→)+(OB→+OD→)=2OM→+2OM→=4OM→

已知点O ,A ,B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P 为该平面上一点,且2OP →=2OA →+BA →,则( ) A .点P 在线段AB 上 B .点P 在线段AB 的反向延长线上 C .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 D .点P 不在直线AB 上

解析 ∵2OP →=2OA →+BA →,∴2AP →=BA →,∴点P 在线段AB 的反向延长线上,故选B.

在△ABC 中,已知D 是AB 边上的一点,若AD →=2DB →,CD →=13CA →+λCB →,则λ等于( )

A.23

B.13 C .-13 D .-23 解析 ∵AD →=2DB →,即CD →-CA →=2(CB →-CD →),∴CD →=13CA →+23CB →,∴λ=23.

在△ABC 中,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且BC →=3CD →,点O 在线段CD 上(与点C ,D 不重合),若AO →=xAB →+(1-x )AC →

,则x 的取值围是( )

A.? ????0,12

B.? ????0,13

C.? ????-12,0

D.? ????-13,0

解析 设CO →=yBC →,∵AO →=AC →+CO →=AC →+yBC →=AC →+y (AC →-AB →)=-yAB →+(1+y )AC →. ∵BC →=3CD →

,点O 在线段CD 上(与点C ,D 不重合),∴y ∈? ????0,13,

∵AO →=xAB →+(1-x )AC →

,∴x =-y ,∴x ∈? ????-13,0.

已知a ,b 是不共线的两个向量,AB →=x a +b ,AC →=a +y b (x ,y ∈R ),若A ,B ,C 三点共线,则点P (x ,

y )的轨迹是( )

A .直线

B .双曲线

C .圆

D .椭圆 解析 ∵若A ,B ,C 三点共线,∴AB →=λAC →

,即x a +b =λ(a +y b )???

?

x =λ,1=λy ,?xy =1,故选B.

设a ,b 不共线,AB →=2a +p b ,BC →=a +b ,CD →=a -2b ,若A ,B ,D 三点共线,则实数p 的值为( ) A .-2 B .-1 C .1 D .2 解析 ∵BC →=a +b ,CD →=a -2b ,∴BD →=BC →+CD →

=2a -b .

又∵A ,B ,D 三点共线,∴AB →,BD →共线.

设AB →=λBD →,∴2a +p b =λ(2a -b ),∴2=2λ,p =-λ,∴λ=1,p =-1.

已知平面一点P 及△ABC ,若PA →+PB →+PC →=AB →,则点P 与△ABC 的位置关系是( ) A .点P 在线段AB 上 B .点P 在线段BC 上 C .点P 在线段AC 上 D .点P 在△ABC 外部

解析 由PA →+PB →+PC →=AB →得PA →+PC →=AB →-PB →=AP →,即PC →=AP →-PA →=2AP →,所以点P 在线段AC 上.

已知点O 为△ABC 外接圆的圆心,且OA →+OB →+OC →=0,则△ABC 的角A 等于( ) A .30° B .60° C .90° D .120° 解析 由OA →+OB →+OC →=0,知点O 为△ABC 的重心,

又∵O 为△ABC 外接圆的圆心,∴△ABC 为等边三角形,A =60°.

填空题:

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AD =12AB ,BE =2

3BC .若DE →=λ1AB →+λ2AC →(λ1,λ2为实数),

则λ1+λ2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DE →=DB →+BE →

=12AB →+23BC →=12AB →+23(AC →-AB →)=-16AB →+23AC →,

∵DE →=λ1AB →+λ2AC →

,∴λ1=-16,λ2=23,故λ1+λ2=1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 →+AD →=λAO →,则λ=________

解析 ∵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 →+AD →=AC →=2AO →,已知AB →+AD →=λAO →,故λ=2

已知□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O ,且OA →=a ,OB →=b ,则DC →=________,BC →=________(用a ,b 表示).

解析 如图,DC →=AB →=OB →-OA →=b -a ,BC →=OC →-OB →=-OA →-OB →

=-a -b .

已知a 与b 是两个不共线向量,且向量a +λb 与-(b -3a )共线,则λ=________.

解析 由已知得a +λb =-k (b -3a ),∴??

?

λ=-k ,

3k =1.

解得???

??

λ=-1

3,k =13

.

已知O 为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一点,且向量OA →,OB →,OC →,OD →

满足等式OA →+OC →=OB →+OD →,则四边形ABCD 的形状为________

解析 由OA →+OC →=OB →+OD →得OA →-OB →=OD →-OC →,∴BA →=CD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若点O 是△ABC 所在平面的一点,且满足|OB →-OC →|=|OB →+OC →-2OA →|,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 解析:OB →+OC →-2OA →=(OB →-OA →)+(OC →-OA →)=AB →+AC →,OB →-OC →=CB →=AB →-AC →, ∴|AB →+AC →|=|AB →-AC →|,故A ,B ,C 为矩形的三个顶点,△ABC 为直角三角形.

设点M 是线段BC 的中点,点A 在直线BC 外,BC →2=16,|AB →+AC →|=|AB →-AC →|,则|AM →|=________ 解析 由|AB →+AC →|=|AB →-AC →|得,AB →⊥AC →,则AM 为Rt△ABC 斜边BC 上的中线,∴|AM →|=12|BC →|=2

在△ABC 中,点M ,N 满足AM →=2MC →,BN →=NC →.若MN →=xAB →+yAC →,则x =________;y =________

解析 MN →=MC →+CN →=13AC →+12CB →=13AC →+12(AB →-AC →)=12AB →-16AC →,

∴x =12,y =-1

6.

解答题:

在△ABC 中,D 、E 分别为BC 、AC 边上的中点,G 为BE 上一点,且GB =2GE ,设AB →

=a ,AC →=b ,试用a ,b 表示AD →,AG →. 解 AD →

=12(AB →+AC →)=12a +12

b .

AG →=AB →+BG →=AB →

+23BE →=AB →+13(BA →+BC →)=23AB →+13(AC →-AB →)=13AB →+13AC →=13a +13b .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知识点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知识点 一.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注:任一组平平行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直线上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8.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 二.向量的表示法 1.字母表示法:如:a ,AB 等 2.几何表示法: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向量 3.代数表示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向量OA 的起点O是坐标原点,终点坐标是(x ,y ),则(x ,y )称为OA 的坐标,记作:OA =(x ,y ) 三.向量的运算 1.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 ⑶三角形不等式:a b a b a b -≤+≤+. ⑷运算性质:①交换律:a b b a +=+;②结合律:()()a b c a b c ++=++; ③00a a a +=+=. b a C B A a b C C -=A -AB =B

⑸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2.向量减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⑵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x y ,()22,x y ,则()1212,x x y y AB =--. 3.向量数乘运算: ⑴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 ①a a λλ=; ②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0λ=时,0a λ=. ⑵运算律:①()()a a λμλμ=;②()a a a λμλμ+=+;③()a b a b λλλ+=+. ⑶坐标运算:设(),a x y =,则()(),,a x y x y λλλλ==. 4.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0a 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a λ=. 设()11,a x y =,()22,b x y =,其中0b ≠,则当且仅当12210x y x y -=时,向量a 、() 0b b ≠共线. 四.跟踪训练 1.=++++( ) A . B .0 C . D . 2.给出命题 (1)零向量的长度为零,方向是任意的.(2)若a ,b 都是单位向量,则a =b . (3)向量AB 与向量BA 相等.(4)若非零向量AB 与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共线. 以上命题中,正确命题序号是 A.(1) B.(2) C.(1)和(3) D.(1)和(4) 3.在四边形ABCD 中,如果0AB CD =,AB DC =,那么四边形ABCD 的形状是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直角梯形 4.如图,在△ABC 中,AD 、BE 、CF 分别是BC 、CA 、AB 上的中线,它们交于点 G ,则下列各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教案

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向量的数乘. 教学目标 通过经历向量加法的探究,掌握向量加法概念,结合物理学实际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能 熟练地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并能作出已知两向量的和向量。 通 过探究活动,掌握向量减法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的减法就是转化为加法来进行,掌握相反 向量。 教学重点 向量的加减法的运算。 〔 _____________ !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高考对本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或者是填空题的形式来出题, 一般难度不 大,属于简单题 二、知识讲解 I 考)向量加量加三法形法则 在定义中所给出的求象量和的方法就是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运用这一法则时 要特别注意“首尾相接”,即第二个向量要以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为起点, 则由第 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即为和向量。 0位移的合成可以看 作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知识点 向量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 【知识导图】

(2)平行四边形法则 以同一点0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 A.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以0为起点的对角线0C就是a与b 的和。我们把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由于方向反转两次仍法法原来的方向,因此a和-:互为相反向量。 于是-(-a)=a。 我们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____________ __ 一「 4 ■+ , 4 4 任一向量与其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即 a (-a)二(-a)■ a =0。 TH 4 4 H ^4^4 所以,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二-b,b二-a,a ? b =0。 考点3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 ^为实数,那么 ⑴,(七)=(」i)a; (2)(I 丄)a 虫;」a ; (3)(a b)八a ■ b. ■.斗、- ,4 _斗屮.4 特别地,我们有(- ’)a = ,a)二’(-a),,(a-b)二’a-'b。 ■H 屮 4 . 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是:如果a(a = 0)与b共线,那么有且只有一个实数?,使 ■I J b —■ a。 二、例题精析 类型一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例题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 AB与x轴正半轴成30°角.求点B和点D的坐标和 uuiv uuv AB与AD的坐标.

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编制人:马兰主审人: 朱礼强 一、新课引入 1. 老鼠以10 m/s的速度向东跑,猫以50 m/s的速度向西追,猫能否追上老鼠? 分析:老鼠逃窜的路线、猫追逐的路线实际上都是有方向、有长短的量. 2. 问题:质量、力、速度这三个物理量有什么区别? 质量只有大小;力、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二、概念建构 1.向量的有关概念 2.向量的线性运算

3.共线向量定理 向量a (a ≠0)与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得b =λa . 三、例题选讲 【例1】(1)已知下列结论: ① 若a ∥b ,b ∥c ,则a ∥c ; ① 非零向量a 与b 同向是a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①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 ① λ,μ为实数,若λa = μb ,则a 与b 共线. 其中正确的序号为 . (2)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下列四个条件中,使 =a b a b 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 A .|a |=|b |且a ∥b B .a =-b C .a ∥b D .a =2b 【解题导引】(1)利用共线向量定理及向量相等的概念逐一判断. (2)利用单位向量与向量相等的概念求解. 【规范解答】(1)对于①,当b =0时,条件满足但结论不成立; 对于①,因为向量a 与b 都是非零向量,所以该命题是正确的;

对于①,四边形是大前提,当AB DC =u u u r u u u r 时,即AB∥DC ,且AB=DC ,所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反之,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则AB DC =u u u r u u u r , 所以①正确; 对于①,当λ=μ=0时,a 与b 可为任意向量,不一定共线,所以①不正确. 答案:①①. (2)选D .由a a 表示与a 同向的单位向量,表示与b 同向的单位向量,故只要a 与b 同向即可,观察可知D 满足题意. 【变式】 1. 本例(2)①中,若b ≠0,该结论是否正确? 【解析】若b ≠0,又a ①b ,b ①c ,所以a ①c 显然成立,故该结论正确. 2. 若本例(2)①中的实数λ,μ满足λ2+μ2 ≠ 0,该结论是否正确? 【解析】由λ2+μ2 ≠ 0知实数λ,μ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 (①)若λ≠0,μ=0,则λa =0·b =0.因为λ≠0,所以a =0,又0与任何向量共线, 所以结论正确. (①)同理,若λ=0,μ≠0,结论也正确; (①)若λ≠0,μ≠0,由λa = μb 得a =μ λ b ,由共线向量定理知结论正确. 综上所述,该结论正确. 【易错警示】解答本例题(1)有两点容易出错. (1) 不清楚 ,a b a b 表示何种向量,不知道a a 是a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2) 求解时易忽视两向量是同向还是反向,是共线还是相等. 【规律方法】把握向量有关概念的关键点 (1)定义:方向和长度. (2)非零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长度没有限制. (3)相等向量: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 (4)单位向量:方向没有限制,但长度都是一个单位长度. (5)零向量:方向没有限制,长度是0,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共线. 【变式训练】设a 0为单位向量,下列命题中:

4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6. (2010浙江杭州调研)设a 、b 是两个不共线向量, AB = 2a + pb , BC = a + b , CD = a — 2b , 第四单元 平面向量 4.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选择题 1.在厶 ABC 中,AB = c , AC = b ,若点 D 满足 BD = 2DC ,则 AD =( ) 2 1 A ?3b + 3c 5 2 B ?3c — 3b C.2b -3c 3 3 1 2 D ?1b + 3c …AD = AB + BD = c + 3( b — c) = §b + 3c 答案:A 2. (2010广东中山调研)已知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 =入a b, AC = a +讥入 此R ), 那么 A 、B 、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 件是 ( ) A . ?+尸 2 B .入一 (i= 1 C . 入=—1 D . 入=1 解析 由 AB =入 a b, AC = a + 3 b 人 卩€ R )及 A 、B 、 C 三点共线得AB = tAC (t € R), 入=t 所以 入 t+ b^ t(a + ub ta +1 3, 「所以 1 ,即入 =1. 1 = t 3 答案 :D 3. (2009 ?东)设P 是厶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 BC + BA = 2BP ,则( ) A . PA + PB = 0 C . PB + PC =0 B . P C + PA = 0 D . PA + PB + PC = 0 V ----------- 」 解析:如上图,根据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 Be + B A = 2B P ? P 是AC 的中点, 故 PA + PC = 0. 答案:B 4.已知平面内有一点 P 及一个△ ABC ,若PA + PB + PC = AB ,则( ) A .点P 在厶ABC 外部 B .点P 在线段 AB 上 C .点P 在线段BC 上 D .点P 在线段AC 上 解析:?/ PA + PB + PC = AB , ??? PA + PB + PC = PB — PA ??? PC = — 2PA.A 2PA = CP ,?点 P 在线段 AC 上. 答案:D 、填空题 5. (2009宁夏银川模拟)若AB = 3% CD = — 5e i ,且AD 与CB 的模相等,则四边形 ABCD 是 解析:?/ AB = — 3CD , ??? AB // CD ,且 |AB|M |CD|. 5 答案:等腰梯形 解析: D C =AC — AB = b- c , B D = 2BC = 2(b — c),

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教案)

课 题: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教学目标: 1.运用类比方法,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2.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性质; 3.理解空间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教学重点:空间向量的概念、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蚂蚁爬行的问题引入为什么要研究空间向量. 2、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二、建构数学 1.空间向量的概念: 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注:⑴空间的一个平移就是一个向量 ⑵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 ⑶空间的两个向量可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2.空间向量的运算 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向量运算如下(如图) b a AB OA OB +=+= b a -=-= )(R a ∈=λλ 运算律: ⑴加法交换律:a b b a +=+ ⑵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⑶数乘分配律:b a b a λλλ+=+)( 3.平行六面体: 平行四边形ABCD 平移向量a 到D C B A ''''的轨迹所形成的几何体,叫做平行六面体,并记作:ABCD -D C B A '''',它的六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每个面的边叫做平行六面体的棱。 4.共线向量 与平面向量一样,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 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b a //. 当我们说向量a 、b 共线(或a //b )时,表示a 、b 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可能是同 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 5.共线向量定理: 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线性运算知识点

平面向量 一、向量的相关概念 1、向量的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注意向量和数量的区别。向量常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注意不能说向量就是有向线段(向量可以平移)。如已知A (1,2),B (4,2),则把向量AB u u u r 按向量a r =(-1,3)平移后得到的向量是_____(3,0) 2、向量的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 起点在前,终点在后。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用_____箭头所指的方向____表示向量的方向.用字母a ,b ,…或用AB ,BC ,…表示 (1) 模:向量的长度叫向量的模,记作|a |或|AB |. (2)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0,注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3)单位向量:长度为一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与AB u u u r 共线的单位向量是|| AB AB ±u u u r u u u r ); (4)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叫相等向量,相等向量有传递性。 (5)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a 、b 叫做平行向量,记作:a ∥b ,规定零向量和任何向量平行。提醒:①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但共线向量不一定相等;②两个向量平行与与两条直线平行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两个向量平行包含两个向量共线, 但两条直线平行不包含两条直线重合;③平行向量无传递性!(因为有0r );④三点A B C 、、共线? AB AC u u u r u u u r 、共线; (6)相反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a 的相反向量是-a 。零向量的相反向量时零向量。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 1.向量的加法: (1)定义: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如图,已知向量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B =u u u r a ,BC =u u u r b ,则向量AC 叫做a 与b 的和,记作a+b ,即 a+b AB BC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AB BC CD DE AE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特殊情况:a b a b a+b b a a+ b (1)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C B D C B A 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 ,有 a 00+=+ a = a (2)法则:____三角形法则_______,_____平行四边形法则______ (3)运算律:____ a +b =b +a ;_______,____(a +b )+c =a +(b +c )._______ 当a 、b 不共线时,

2015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5-1平面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

2015届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5-1平面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 基础巩固强化 一、选择题 1.(文)(2014·南通中学月考)设P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BC → +BA → =2BP → ,则( ) A.P A →+PB →=0 B.PC →+P A →=0 C.PB → +PC → =0 D.P A → +PB → +PC → =0 [答案] B [解析] 如图,根据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BC → +BA → =2BP → ?P 是AC 的中点,故P A → +PC → =0. (理)已知△ABC 中,点D 在BC 边上,且CD → =2DB →,CD → =rAB → +sAC → ,则r +s 的值是( ) A.23 B.43 C .-3 D .0 [答案] D [解析] CD → =AD → -AC → ,DB → =AB → -AD → . ∴CD →=AB →-DB →-AC →=AB → -1 2CD →-AC →. ∴3 2 CD →=AB →-AC → ,

∴CD →=23AB →-2 3 AC → . 又CD →=rAB →+sAC → ,∴r =23,s =-2 3, ∴r +s =0. 2.(2012·四川理,7)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下列四个条件中,使a |a |=b |b |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 A .a =-b B .a ∥b C .a =2b D .a ∥b 且|a |=|b | [答案] C [解析] 本小题考查共线向量、单位向量、向量的模等基本概念. 因a |a |表示与a 同向的单位向量,b |b |表示与b 同向的单位向量,要使a |a |=b |b |成立,则必须a 与b 同向共线,所以由a =2b 可得出a |a |=b |b | . [点评] a =-b 时,a 与b 方向相反;a ∥b 时,a 与b 方向相同或相反.因此A 、B 、D 都不能推出a |a |=b |b | . 3.(2013·长春调研)已知向量a =(2,1),b =(x ,-2),若a ∥b ,则a +b 等于( ) A .(-2,-1) B .(2,1) C .(3,-1) D .(-3,1) [答案] A [解析] 由a ∥b 可得2×(-2)-1×x =0,故x =-4,所以a +b =(-2,-1),故选A. 4.(2013·辽宁五校联考)设点M 是线段BC 的中点,点A 在直线BC 外,BC → 2=16,|AB → +AC → |=|AB → -AC → |,则|AM → |=( ) A .2 B .4 C .6 D .8 [答案] A [解析] 由|AB → +AC →|=|AB →-AC →|两边平方得AB →2+AC →2+2AB →·AC →=AB →2+AC →2-2AB →·AC →,即AB →·AC → =0, 所以AB →⊥AC → ,∴AM 为Rt △ABC 斜边BC 上的中线,又由BC →2=16得|BC →|=4,所以|AM → |=2. 5.设OA → =e 1,OB → =e 2,若e 1与e 2不共线,且点P 在线段AB 上,|AP PB |=4,如图所示,则 OP → =( )

(完整版)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测试题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一、选择题 1.若a 是任一非零向量,b 是单位向量,下列各式①|a |>|b |;②a ∥b ; ③|a |>0;④|b |=±1;⑤a =b ,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④⑤ B .③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⑤ 2. 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D 为BC 边上中点,02=++OC OB OA ,则() A .OD AO = B .OD AO 2= C .OD AO 3= D .OD AO =2 3.把平面上所有单位向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那么这些向量的终点所构成的图形是( ) A .一条线段 B .一个圆面 C .圆上的一群弧立点 D .一个圆 4.向量(AB +MB )+(BO +BC )+OM 化简后等于( ) A . BC B . AB C . AC D .AM 5.在四边形ABCD 中,AC =AB +AD ,则( ) A .ABCD 是矩形 B .ABCD 是菱形 C .ABC D 是正方形 D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6.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AB =a ,AC =c , BC =b ,则|a +b +c |为( ) A .0 B .3 C . 2 D .22 7.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中,BA uur +CD u u u r +EF uuu r =( ) A .0 B.BE uu u r C.AD uuu r D.CF u u u r 8.如果两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那么a 与b 反向,则( ) A .|a +b |=|a |-|b | B .|a -b |=|a |-|b | C .|a -b |=|b |-|a | D .|a +b |=|a |+|b | 二、填空题

《向量的线性运算》教案(1)

向量的线性运算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量加法的含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 2.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表述两个运算律的几何意义,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向量的和,比如共线向量、共起点向量、共终点向量等. 4.初步体会数形结合在向量解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教材利用同学们熟悉的物理知识引出向量的加法,一方面启发我们利用位移的合成去探索两个向量的和,另一方面帮助我们利用物理背景去理解向量的加法。最后通过讲解例题,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有了一定的认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以较熟悉的物理背景去理解向量的加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如何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难点:对向量加法定义的理解.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 (1)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法: (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差距. 2.学法指导 数能进行运算,向量是否也能进行运算呢?数的加法启发我们,从运算的角度看,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可看作向量的加法;借助于物理中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来理解向量的加法,让学生顺理成章接受向量的加法定义;结合图形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联系数的运算律理解和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知识点: 1.向量的有关概念 2.向量的线性运算

3.向量共线的判定定理 a是一个非零向量,若存在一个实数λ,使得b=λa,则向量b与非零向量a共线. 选择题: 给出下列命题:①零向量的长度为零,方向是任意的;②若a,b都是单位向量,则a=b;③向量AB→与BA→相等.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①B.③C.①③D.①② 解析根据零向量的定义可知①正确;根据单位向量的定义可知,单位向量的模相等,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两个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故②错误;向量AB→与BA→互为相反向量,故③错误. →;③OA→+OB→+BO→+CO→;④AB→-AC→+BD→已知下列各式:①AB→+BC→+CA→;②AB→+MB→+BO→+OM -CD→,其中结果为零向量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解析由题知结果为零向量的是①④,故选B. 设a0为单位向量,①若a为平面的某个向量,则a=|a|a0;②若a与a0平行,则a=|a|a0;③若a 与a0平行且|a|=1,则a=a0.上述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解析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a与|a|a0的模相同,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①是假命题;若a 与a0平行,则a与a0的方向有两种情况:一是同向,二是反向,反向时a=-|a|a0,故②③也是假命题.综上所述,假命题的个数是3. 设a0,b0分别是与a,b同向的单位向量,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0=b0B.a0·b0=1 C.|a0|+|b0|=2 D.|a0+b0|=2 解析∵是单位向量,∴|a0|=1,|b0|=1 设a是非零向量,λ是非零实数,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与λa的方向相反B.a与λ2a的方向相同C.|-λa|≥|a| D.|-λa|≥|λ|·a 解析对于A,当λ>0时,a与λa的方向相同,当λ<0时,a与λa的方向相反,B正确;对于C,|-λa|=|-λ||a|,由于|-λ|的大小不确定,故|-λa|与|a|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对于D,|λ|a是向量,而|-λa|表示长度,两者不能比较大小. 设a、b是两个非零向量( ) A.若|a+b|=|a|-|b|,则a⊥b B.若a⊥b,则|a+b|=|a|-|b| C.若|a+b|=|a|-|b|,则存在实数λ,使得b=λa D.若存在实数λ,使得b=λa,则|a+b|=|a|-|b| 解析对于A,可得cos〈a,b〉=-1,∴a⊥b不成立;对于B,满足a⊥b时|a+b|=|a|-|b|

24.7(1)向量的线性运算

24.7向量的线性运算(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向量的线性运算的意义,会化简线性运算的算式,对简单的线性运算会画图表示结果. 2.知道向量的线性组合,会在较熟悉的几何图形中将一个向量表示为两个给定的不平行向量的线性组合.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线性运算的意义,线性组合的概念; 线性组合的简单应用. 三、教学用具准备 三角尺、多媒体演示设备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前面所学向量知识的整理和运用.通过对向量的加法、减法以及实数与向量相乘等运算的回顾,类比实数运算的顺序规定,指出了向量的几种运算混合时的运算顺序,归纳了向量的线性运算.在此基础上,引进两个不平行向量的线性组合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向量加法、减法以及实数与向量相乘等运算、并且知道,向量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向量加法以及实数与向量相乘,有类似于实数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这些运算还可以组合起来,如果没有括号,那么运算的顺序是先将实数与向量相乘,再进行向量的加减. (二)探索新知 例题1 已知两个不平行的向量.,b a 求作:23+,2-. 解:略

例题2 已知两个不平行的向量.,b a 求作:).22 7()(--+ 揭示概念 向量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相乘以及它们的混合运算叫做向量的线性运算.如23+,2-、)5(3+等,都是向量的线性运算. 如果,是两个不平行的向量,x 、y 是实数,那么y x +叫做,线性组合.如,两个不平行的向量,向量,23b a OE +=,这时就说OE 可由.,b a 的线性组合表示. 例题3 如图,点M 是△CAB 的边AB 的中点.设CA =a ,b CB =,试用.,b a 的线性组合表示向量CM (三)巩固练习 书本P49 练习24.7(1)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24.7(1) _ C _ E →a → a →b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随堂练习(答案)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重难点:灵活运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解决向量加法的问题,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向量运算;灵活运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差,以及求两个向量的差的问题;理解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体会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考纲要求:①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②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③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经典例题:如图,已知点,,D E F 分别是ABC ?三边,,AB BC CA 的中点, 求证:0EA FB DC ++=. 当堂练习: 1.a 、b 为非零向量,且+=+||||||a b a b ,则 ( ) A .a 与b 方向相同 B .a =b C .a =-b D .a 与b 方向相反 2.设+++=()()AB CD BC DA a ,而b 是一非零向量,则下列各结论:①//a b ;② +=a b a ;③+=a b b ;④+<+a b a b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3.在△ABC 中,D 、E 、F 分别BC 、CA 、AB 的中点,点M 是△ABC 的重心,则 MC MB MA -+等于 ( ) A .O B .MD 4 C .MF 4 D .M E 4 4.已知向量b a 与反向,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 A .||||||b a b a -=- B .||||b a b a -=+ C .||||||b a b a -=+ D .||||||b a b a +=+ 5.若a b c =+化简3(2)2(3)2()a b b c a b +-+-+ ( ) A .a B .b C .c D . 以上都不对 6.已知四边形ABCD 是菱形,点P 在对角线AC 上(不包括端点A 、C ),则AP =( ) A .().(0,1)AB AD λλ+∈ B .2 ().(0, )AB BC λλ+∈ C . ().(0,1)AB AD λλ-∈ D . 2().(0, )2 AB BC λλ-∈ 7.已知==||||3OA a ,==||||3OB b ,∠AOB=60?,则+=||a b __________。

最新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练习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向量的加法 (1)定义已知非零向量,a b r r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B =a r ,BC =b r ,则向量AC 叫做a r 与b r 的和,记作a b +r r ,即a b +r r =AB +BC =AC .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叫向量的加法.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说明:①运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时,要特别注意“首尾相接”,即第二个向量要以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为起点,则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终点 的向量即为和向量. ②两个向量的和仍然是一个向量,其大小、方向可以由三角形法则确定. ③位移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2)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以点O 为起点作向量a OA = ,OB b =uu u r r ,以OA,OB 为邻边作OACB Y ,则以O 为起点的对角线所在向量OC uuu r 就是,a b r r 的和,记作a b +r r =OC uuu r 。 说明:①三角形法则适合于首尾相接的两向量求和,而平行四边形法则适合于同起点的两向量求和,但两共线向量求和时,则三角形法则较为合适. ②力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③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00a a a a +=+=r r r r r r , (3)特殊位置关系的两向量的和 ①当向量a 与b 不共线时,a +b 的方向不同向,且|a +b |<|a |+|b |; ②当a 与b 同向时,则a +b 、a 、b 同向,且|a +b |=|a |+|b |, ③当a 与b 反向时,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a 相同,且|a +b |=|a |-|b |;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b 相同,且|a +b|=|b |-|a |. (4)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①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 +b =b +a ②向量加法的结合律:(a +b ) +c =a + (b +c ) 知识点二:向量的减法

第32讲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金题精讲 题一: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1)若非零向量,AB CD 是共线向量,则四点D C B A ,,,共线; (2)若//,//,a b b c 则//a c ; (3)起点不同,但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的几条有向线段表示的向量是相等的向量; (4)不相等的向量,则一定不平行; (5)与非零向量a 共线的单位向量是 || a a . 题二:已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D 为BC 边中点,且2OA →+OB →+OC →=0→,那么( ) A .AO → = OD → B .AO → = 2OD → C .AO → = 3O D → D .2AO →=OD → 题三:已知P 、A 、B 、C 是平面内四个不同的点,且PA →+PB →+PC →=AC →,则( ) A .A 、B 、C 三点共线 B .A 、B 、P 三点共线 C .A 、C 、P 三点共线 D .B 、C 、P 三点共线 题四:已知OA →=a ,OB →=b ,C 为线段AO 上距A 较近的一个三等分点,D 为线段C B 上距C 较近 的一个三等分点,则用a 、b 表示OD →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题五:设平面内有四边形ABCD 和点O ,若OA →=a ,OB →=b ,OC →=c ,OD →=d ,且a +c =b + d ,则四边形ABCD 为( ) A .菱形 B .梯形 C .矩形 D .平行四边形

金题精讲 题一:(1)假命题;(2) 假命题;(3)真命题;(4) 假命题;(5) 假命题. 题二:A . 题三:B . 题四:OD → = 49a +13b . 题五:D .

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

§6.1 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 ● 课前热身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则∥ B .若a ∥b ∥c ,则∥c C =a =b D .若b a ≠,则b a b a <>或 2.ABC ?中, AB 边上的高为CD ,若=,=,0=? 1= 2=,则= A . b a 3131- B .b a 3 2 32- C . b a 5353- D .b a 5 4 54- 3.平面向量a ,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 A .a ,b 方向相同 B .a ,b 两向量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向量 C .R λ?∈,a b λ= D .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1λ,2λ,021=+b a λλ 4.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E 和F 分别是边CD 和BC 的中点,若μλ+=,其中R ∈μλ,,则 =+μλ . 5.如图,正六边形ABCDEF 中,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 2=+; ②22+=; ③?=?;④)()(?=?. 其中真命题的代号是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代号). ● 知识梳理 1.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 (1)向量的定义: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2)向量的表示方法 几何表示:用有向线段表示. 字母表示:用字母 ,等表示;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字母,如:. 注意:解题时,向量中的箭头不可省. (3)向量的长度:向量 的大小就是向量的长度(或称为模) ,记作||. 向量模的计算方法:||a = 零向量、单位向量概念: 零向量: =?= ;单位向量= e 为单位向量1=?e . (4)平行向量定义 ①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 ②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 (5)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记作a =b . ①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 ②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以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 (6)共线向量与平行向量关系 ①平行向量可以在同一直线上;②共线向量可以相互平行;③平行向量....就是共线向量...... . 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1)向量的加法 ①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两个.. 向量“首尾.....”.相接.. ) A B C A B D E C F

平面向量定义及线性运算练习题

平面向量定义及线性运算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数量可以比较大小,向量也可以比较大小. B 、方向不同的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同向的可以比较大小. C 、向量的大小与方向有关. D 、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2、给出下列六个命题: ①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的起点相同,终点相同;②若||||a b =r r ,则a b =r r ; ③若AB DC =u u u r u u u r ,则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④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一定有AB DC =u u u r u u u r ; ⑤若m n =u r r ,n k =r r ,则m k =u r r ;⑥a b r r P ,b c r r P ,则a c r r P . 其中不正确的命题的个数为(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设O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则向量,,,AO BO OC O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是( ) A 、相等的向量 B 、平行的向量 C 、有相同起点的向量 D 、模相等的向量 4、判断下列各命题的真假: (1)向量AB u u u r 的长度与向量BA uu u r 的长度相等; (2)向量a r 与向量b r 平行,则a r 与b r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3)两个有共同起点的而且相等的向量,其终点必相同; (4)两个有共同终点的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 (5)向量AB u u u r 和向量CD uuu r 是共线向量,则点A 、B 、C 、D 必在同一条直线上; (6)有向线段就是向量,向量就是有向线段.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5、若a r 为任一非零向量,b r 为模为1的向量,下列各式:①|a r |>|b r | ②a r ∥b r ③|a r |>0 ④|b r |=±1,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④ B 、③ C 、①②③ D 、②③ 6、下列命中,正确的是( ) A 、|a r |=|b r |?a r =b r B 、|a r |>|b r |?a r >b r

向量的概念、表示和线性运算

向量的概念、表示和线性运算 1.向量的有关概念 2.向量的线性运算 4.中线定理:在中,已知是中 边的中线,则 5.重心定理:在 中, 是 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则

,; 6.三点共线的结论:存在实数,等于已知三点共线; 7..在中,则通过的内心; 练习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a|=|b|,则a=b B. 若a=b, 则a与b是平行向量 C. 若|a|>|b|, 则a>b D. 若a与b不相等,则向量a与b是不共线向量 2. 以下四个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 若a为任意非零向量,则a//0 B. | a+b|=|a|+|b| C. a=b,则|a|=|b|,反之不成立 D. 任一非零向量的方向都是惟一的 3.下列四个命题: ①长度相等的向量是相等向量;②相等向量是共线向量; ③平行于同一个向量的两个向量是共线向量;④在△ABC中,AB BC AC ++≠0. 其中真命题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已知m∈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m a =0,则必有m=0 B. 若m≠0,a≠0,则m a的方向与a同向 C. 若m≠0,则|m a|=m| a| D. 若m≠0,a≠0,则m a与a共线 5.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则|a+b+c|等于() A. 0 B. 3 C. 2 D. 22 6.设(+)+(+)= a, b≠0,则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①a∥b; ②a + b = a; ③a + b = b; ④|a + b|<|a|+|b|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7. 已知△ABC中,∠C=90°,AC=BC. 则 ①CA CB CA CB -=-; -=+;②AB AC BA BC -=-;③CA BA CB AB ④222 +=-+-.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CA CB AB AC BA CA A.1B.2C.3D.4 8. 已知D、E、F分别是△ABC的边BC、CA、AB的中点,若点M是ABC +-为() ?的重心,则MA MB MC A.0B.4ME C.4MD D.4MF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教案

适用
高中数学
适用年级
高一
学科
适用区域 苏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向量的数乘.
教学目标
通过经历向量加法的探究,掌握向量加法概念,结合物理学实际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能 熟练地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并能作出已知两向量的和向量。通 过探究活动,掌握向量减法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的减法就是转化为加法来进行,掌握相反 向量。
教学重点 向量的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 向量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知识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考对本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或者是填空题的形式来出题,一般难度不 大,属于简单题。
二、知识讲解
(考1)点向1量向加量法加的法三法角则形法则 在定义中所给出的求象量和的方法就是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运用这一法则时 要特别注意“首尾相接”,即第二个向量要以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为起点,则由第一 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即为和向量。0 位移的合成可以看作 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第1页/共9页

(2)平行四边形法则 以同一点 O 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 A.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以 O 为起点的 对角线 OC 就是 a 与 b 的和。我们把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 行四边形法则。
由考于点方2向反向转量两的次减仍法回法到则原来的方向,因此 a 和 a 互为相反向量。 于是 (a) a 。 我们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任一向量与其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即 a (a) (a) a 0 。 所以,如果 a, b 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 a= b,b= a, a b 0 。
考点 3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 , 为实数,那么 (1) ( a) ()a ; (2) ( )a a a ; (3) (a b) a b . 特别地,我们有 ()a (a) (a) , (a b) a b 。 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是:如果 a(a 0) 与 b 共线,那么有且只有一个实数 ,使 b a。
三 、例题精析 类型一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例题 1
已知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ABCD 中,AB 与 x 轴正半轴成 30°角.求点 B 和点 D 的坐标和 AB 与 AD 的坐标.
第2页/共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