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原理

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原理
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原理

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原理

现阶段,污水排放量增加、居民用水短缺成为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化学、物理和生物三种处理方法是当前较为常用的污水净化手段。近几年,物理处理方法快速更新和发展,以人工湿地为主的各种物理净化手段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人工湿地在污水净化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其能够快速适应水质的变化范围,操作简单快捷,污水净化处理效果较好。因此,本研究分析人工湿地运行对污水净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一、人工湿地的构成、类型

1.1人工湿地构成

人工湿地是与沼泽较为类似的地貌类型,由人工建造而成,受人工控制。作为综合生态系统,人工湿地贯彻落实了结构与功能协调的原则,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角度出发,有效地避免环境再污染。人工湿地可以消解污泥、污水等,使污泥、污水顺着特定方向流动,借助人工介质、土壤、植物等物理因素,使物理、化学、生物发挥协同性作用,从而实现对污泥和污水的处理,是一种新型技术。人工湿地主要由基质、植物、水体、氧微生物防渗层等构成。其中,基质层的构成包括土壤、填料和植物根系;植物的构成包括芦苇、水葱等能够在水饱和厌氧状态下生长的植物;水体不仅能够在基质层流动,也能够在基质表面流动。人工湿地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滞留、吸附、过滤、沉淀和微生物分解等多种作用,实现对污水、污泥的处理。

1.2人工湿地类型

1.2.1以受污染水体划分

人工湿地有不同的类型,以受污染水体划分,最为常见的人工湿地类型是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和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也被称为自由水面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具有类似性,有较多的底泥,水面暴露在大气中。污水一般在人工湿地的表层流动,水位介于

0.1 ~0.6

m,相对较浅,使得污水中多数有机物的去除是通过人工湿地中生长在水下的植物茎杆生物膜完成。表面流人工湿地操作相对简单,运行费用低,但是水力负荷偏低,污水净化效果不足。潜流式

人工湿地系统由单个或多个填料床组成,床体以防水层为主,填充由砾石和土壤构成的基质,表层土壤栽种耐水性较强的植物。污水或污泥从湿地填料床流过,会在填料表面不断渗流,借助填料表面生物膜、植物根等,能够进一步提高污水和污泥的处理效果。此外,地表下流动的水流保温性较好,在对污水或污泥处理时,并不会过度受环境影响,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因而此种人工湿地是当前最为常用的。

1.2.2以作用和植物划分

人工湿地类型多样,根据作用机理和植物种类,人工湿地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作用差异,人工湿地可以划分为4 种类型。

一是人工处理湿地,多用于对城市生活污水、工业生产污水的净化与处理。

二是人工水产湿地,多用于农业生产养殖、鱼虾水产养殖。

三是人工抗洪湿地,多用于在发生洪水灾害时,减轻和控制灾难,作用较为突出。四是人工生态湿地,多用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发展。

根据栽种的植物差异,人工湿地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

一是挺水植物人工湿地,植物有部分生长在湿地水下,有部分生长在湿地水上。

二是浮水植物人工湿地,植物全部漂浮在湿地水上。

三是沉水植物人工湿地,植物全部沉于湿地水下。

二、人工湿地运行对污水净化的原理

2.1有机物与氮的去除机理

通常,根据水生植物、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人工湿地可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与处理,其对有机物的处理能力较强。人工湿地能够通过沉淀和过滤截留污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使其被微生物消解,同时能够借助微生物的吸附作用,通过微生物代谢逐渐去除可溶性有机物。一般来说,不溶性有机物进入人工湿地5 m水深后,就能够快速被去除。在污水中,氮主要以4

种形态存在,包括有机氮、亚硝态氮、氨氮和硝态氮。氮去除机理是氮在进入人工湿地后会挥发,借助人工湿地系统的填料吸附、过滤和沉淀等,植物充分吸收挥发后的氮,利用微生物硝化来实现对氮的去除。通常,污水中的无机氮是植物生长中的重要物质。人工湿地中的植物能吸收无机氮,合成植物蛋白,通过收割植物,人们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元素。有氧环境中,在硝酸细菌和亚硝酸细菌的作用下,氨氮能够转化成硝酸盐、亚硝酸盐;无氧环境中,硝酸盐可被还原成氮气,起到反硝化作用,从而提高人工湿地的氮去除率。

2.2悬浮物与磷的去除机理

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和磷元素。在悬浮物去除机理方面。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基质层相对平整,水力坡度适宜,进入人工湿地的污水并不会快速发生地表漫流,导致污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全部流经基质层,在过滤与沉淀的作用下,悬浮物的去除率显著提高。在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水会顺着表面缓慢流动,使悬浮物在流动中不断沉降,最终去除。

在人工湿地中,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吸附作用等均能够去除污水中的细小悬浮物。人工湿地主要借助微生物积累、植物吸收等作用,实现对磷的去除。其间,微生物除磷机理主要是利用聚磷菌对磷的摄取来实现的。在人工湿地中,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存在相互交替现象,导致好氧、厌氧交替出现,而厌氧状态的放磷会提高好氧状态的磷去除率。在植物吸收、同化的影响下,污水中的无机磷将会变成植物的有机成分,通过收割人工湿地中的植物,人们可以实现对磷的去除。此外,人工湿地中的填料也对磷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填料与表层土中的钙、磷发生

离子交换反应,去磷作用较为显著。

三、人工湿地运行对污水净化的影响因素

3.1基质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基质是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之一。基质是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基质可为微生物提供稳定的附着空间,为湿地系统的植物提供更多营养。基质吸附是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主要途径,能够有效实现对磷的去除。不同基质的污水净化效果显著不同。当前,人们可以将粉煤灰作为基质,将其与芦苇融合,构建人工湿地,提升污水中磷、氮的去除率。同时,以沸石芦苇床为主的人工湿地,可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氮元素。冬天,受低气温影响,植物、微生物作用受到一定限制,并不明显。

3.2植物

植物是影响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重要因素。在人工湿地中,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耐水性和耐污性,

人们要根据处理的水质不同,合理选择湿地植物,保证人工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污水净化效率。

人工湿地可以种植美人蕉、芦苇等,有研究指出,美人蕉、芦苇春季对氮的去除率未超过60%,而夏季对氮的去除率超过

85%。有植物的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氮、磷等去除率更高,因而植物会影响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效果。

3.3气候

气候会影响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水平。在较低的气温下,污水处理效果将会受到限制。一般来说,人工湿地的水温最好控制在20 ~25

℃,处理效果最好。如果水温不超过10 ℃,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率将会下降。在水温不超过4 ℃时,其硝化作用逐渐停止。天气寒冷会导致人工湿地系统结冰,造成管道发生破裂。所以,人们要合理控制人工湿地温度。当前,人们可以采用覆盖膜、空气隔层等方式,对人工湿地进行保温处理,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

3.4水力停留时间

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果的重要因素,它主要是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水的总停留时间,能够反映人工湿地系统的接触情况与状态。水力停留时间与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果密切相关。通常,水力停留时间越长,氨氮、总磷的去除效果越好。污水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停留时间越长,基质和植物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对污水中的氨氮、总磷等进行吸附和清除。水力停留时间延长,能够提高污水中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但是达到一定时间后,再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将会导致去除率降低。主要原因是污水中的磷元素向湿地系统基质表面扩散,从而影响去磷效果。因而,人们要根据污水处理效果和人工湿地水质,选择合理的水力停留时间。

四、结语

人工湿地具有缓冲容量大、工艺简单、成本费用低、污水处理效果好的优势。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人们要明确人工湿地构成及类型,掌握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原理,有效去除有机物、氮、磷和悬浮物等污染物。基质、植物、气候和水力停留时间等是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果的因素,人们要合理把握各种影响因素,提高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能力和应用水平。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一、通过建造类似沼泽的湿地,将污水投配到湿地上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等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对污水进行转化、去除。 人工湿地是一种综合的生态系统,利用系统中各种生物对其进行处理。 二、分类;自由水面流人工湿地、潜流型人工湿地、垂直水流型人工湿地。 去除范围;N、P、SS、病原体、有机物,BOD5去除率85%-95%,COD去除率80%。(进水浓度较低时) 三、特点;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缓冲容量大并且非常适合中小型村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四、适用范围;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设计时可以因地制宜 五、注意事项;1、必须做好防渗工作(可用土工布或三灰土夯实预防)2、湿地植物应耐水、根系发达、吸收氮磷量大等。2、植物最好是春季种植。3、植物在初期为使其有较好的生长条件应适当的控制湿地水位。4、做好日常护理,及时清理。5、不耐寒植物在冬季前要做好防冻措施。 水解酸化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技术

适用地区:农村地区小规模生活污水的处理(较为适合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因天气原因可使用潜流型人工湿地)一、以下工艺流程参考跑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实地施工过程 污水格栅/泵水解酸化 池人工湿地排放简介;格栅可去除大颗粒物。水解酸化池(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低是用水解酸化池,浓度高时采用曝气池)。人工湿地填料与植物之间会生成一层生物膜,生物膜可吸收、同化、异化水中的有机物。还可形成好氧、缺氧以及厌氧状态,使水中氮磷能够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运行中产生的污泥必须要稳定化后才能运出。 工艺部分设备(可调) 水解酸化池可用曝气池替换 水解酸化池和人工湿地系统之间可加缺氧好氧池,依据出水水质要求和地方经济条件而定。 工艺主要构筑物 ①格栅井:内置粗格栅②进水渠:内置细格栅③提升泵站:内置潜污泵④水解池:内置填料及潜水曝气池⑤二沉池⑥污泥储池⑦中间水池:内置潜污泵 主要设备:①格栅:自制简单格栅②潜水曝气机③提升泵:耦合式潜污泵

人工湿地在景观水处理中各单元参数设计

人工湿地在景观水处理中各单元参数设计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人工湿地在景观水处理中各单元参数设计 更新时间:1-13 17:27 目前,潜流式人工湿地已在全国很多地区的景观水系处理中得到了推广,技术也已逐渐成熟,笔者通过几个项目的实践,总结了相关参数设计要点,归纳如下: 人工湿地净化景观水体水质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①对景观水体的水进行循环处理;②对补充水(主要指再生水或雨水)进行处理。前者可以根据湿地的水力负荷进行设计,后者根据湿地污染物的面积负荷进行设计。 1、进行循环处理的人工湿地的设计 ①处理水量的确定 根据景观水体的循环周期设计每天需要处理的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Q=V/T 式中Q—循环处理水量,m3/d V-景观水体中的水量,m3 T-循环周期,d 循环周期指景观水体的水全部被人工湿地处理一遍所需要的时间。当水温>25℃时,景观水体的循环周期不宜超过2-3d,当水温<25℃时循环周期可以适当延长,温度越低则循环周期越长。 ②湿地面积的确定 根据水力负荷设计湿地的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Ax=Qx/HL 式中 AX—对景观水体的水进行循环处理需要的人工湿地的面积,m2 HL一水力负荷,可取—1.2m3/ 2 处理补充水的人工湿地的设计

①补充水量的确定 根据蒸发量以及景观水体底部和侧壁的渗透水量来确定每天的补充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QB=A×F+Qs (3) 式中Q—补给的水量,m3/d A—景观水体的面积,m2 F—当地夏季最大蒸发月份的日平均蒸发量,m3/ QS—景观水体的下渗水量,m3/d ②湿地面积的确定 根据湿地污染物的面积负荷确定湿地的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AB=QB×(CB—CE)/N 式中AB—人工湿地去除补充水中污染物所需要的面积,m2 CB—补充水中污染物的浓度,g/m3 CE—湿地出水浓度,g/m3 N—一污染物面积负荷,g/ 分别计算去除COD、BOD5、TN、TP、SS等污染物所需要的面积,选取其中最大的一个作为设计面积。 在设计湿地面积时需要确定以下三个参数: a.补充水中污染物浓度的确定 以再生水作为补充水源时,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可以参考《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的相关水质标准。 由于雨水的水质与降雨量、汇水面(屋面、地面和路面等)的材料和积累的污染物、空气质量、气候条件等许多因素有关,因此雨水中各种污染物浓度的变

人工湿地机理

水质中的悬浮物的去除主要靠物理沉淀、过滤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与影响物理沉淀可沉淀固体在湿地中重力沉降去除、过滤,通过颗粒间相互引力作用及植物根系的阻截作用使可沉降及可絮凝固体被阻截而去除。 BOD的去除主要靠微生物吸附和代谢作用,代谢产物均为无害的稳定物质,因此可以使处理后水中残余的BOD浓度很低。污水中COD去除的原理与BOD基本相同。 湿地基质的过滤吸附作用 污水进入湿地系统,污水中的固体颗粒与基质颗粒之间会发生作用, 湿地基质 水流中的固体颗粒直接碰到基质颗粒表面被拦截。水中颗粒迁移到基质颗粒表面时,在范德华力和静电力作用下以及某些化学键和某些特殊的化学吸附力作用下,被粘附与基质颗粒上,也可能因为存在絮凝颗粒的架桥作用而被吸附。 此外,由于湿地床体长时间处于浸水状态,床体很多区域内基质形成土壤胶体,土壤胶体本身具有极大的吸附性能,也能够截留和吸附进水中的悬浮颗粒。 物理过滤和吸附作用是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拦截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湿地植物的作用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湿地根据主要植物优势种的不同,

湿地植物 被分为浮水植物人工湿地,浮叶植物人工湿地,挺水植物人工湿地,沉水植物人工湿地等不同类型。湿地中的植物对于湿地净化污水的作用能起到极重要的影响。 首先,湿地植物和所有进行光合自养的有机体一样,具有分解和转化有机物和其他物质的能力。植物通过吸收同化作用,能直接从污水中吸收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如水体中的氮和磷等。水中的铵盐、硝酸盐以及磷酸盐都能通过这种作用被植物体吸收,最后通过被收割而离开水体。 其次,植物的根系能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植物的根茎叶都有吸收富集重金属的作用,其中根部的吸收能力最强。在不同的植物种类中,沉水植物的吸附能力较强。根系密集发达交织在一起的植物亦能对固体颗粒起到拦截吸附作用。 再次,植物为微生物的吸附生长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植物的根系是微生物重要的栖息、附着和繁殖的场所。相关文献表明,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微生物数量多得多,而微生物能起到重要的降解水中污染物的作用。 最后,植物还能够为水体输送氧气,增加水体的活性。 由此可见,湿地植物在控制水质污染,降解有害物质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消解作用 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是降解水体中污染物的主力军。好氧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厌氧细菌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甲烷,硝化细菌将铵盐硝化,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作用,污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都能得到降解同化,成为微生物细胞的一部分,其余的变成对环境无害的无机物质回归到自然界中。 此外,湿地生态系统中还存在某些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甚至一些湿地昆虫和鸟类也能参与吞食湿地系统中沉积的有机颗粒,然后进行同化作用,将有机颗粒作为营养物质吸收,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①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方案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 工程方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X X X X X X X X X度假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 技术方案 XXXXXXXXX 2010年7月9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概述 XXXXXXXXX度假村北拱皇家园林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邻碧波万倾的翠屏湖,东通清东陵,西达娘娘顶和黄崖关古长城。度假村山 环水绕、奇石怪岩、风光秀美,是蓟县观光旅游的理想去处之一。正式运行后每天将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使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这既可以保护景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又可以对度假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度假村沿盘山公路建立了25个储水池,度假村的17-18号、25-32号楼以及5万平米的隆磡建筑群预计居住2408人,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313吨/日,这些污水能够通过管道进入此储水池处,我公司受红磡集团委托,以上述水池为基础,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方案设计。在此根据我们以往的工程经验和污水水质情况,向贵公司提供技术方案。 二、方案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一)编制依据 1、相关标准和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XXXXXXXXX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 B12/356-200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2、基础资料 ◆甲方提供的原污水处理设计图纸及资料; ◆甲方提供的污水水量、排放特点与排放规律; ◆甲方提供的排放要求指标。 (二)编制原则 ◆尽量利用原有水池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策划,力求方案的科学性、严密性、完整性。 ◆所采用的技术、设备应做到污水、污泥各级处理单元配套齐全,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至整个工程实施后,除对生产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外,应能改善和保持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不存在诸如异味、噪声等方面的二次污染问题。 三、设计范围与工程内容 (一)设计范围 自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开始,经过各级处理单元,至污水达标排放口为止。(二)工程内容 根据国内一般工程惯例,该污水处理工程内容主要包括: 1、处理方法与工艺路线的确定; 2、处理工程工艺设计,土建改造设计; 3、处理工程非标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 4、处理工程定型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教学文案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 艺流程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一、通过建造类似沼泽的湿地,将污水投配到湿地上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等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对污水进行转化、去除。 人工湿地是一种综合的生态系统,利用系统中各种生物对其进行处理。 二、分类;自由水面流人工湿地、潜流型人工湿地、垂直水流型人工湿地。 去除范围;N、P、SS、病原体、有机物,BOD5去除率85%-95%,COD去除率80%。(进水浓度较低时) 三、特点;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缓冲容量大并且非常适合中小型村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四、适用范围;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设计时可以因地制宜 五、注意事项;1、必须做好防渗工作(可用土工布或三灰土夯实预防)2、湿地植物应耐水、根系发达、吸收氮磷量大等。2、植物最好是春季种植。3、植物在初期为使其有较好的生长条件应适当的控制湿地水位。4、做好日常护理,及时清理。5、不耐寒植物在冬季前要做好防冻措施。 水解酸化与人工湿地组合处理技术

适用地区:农村地区小规模生活污水的处理(较为适合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因天气原因可使用潜流型人工湿地)一、以下工艺流程参考跑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实地施工过程 污水格栅/泵水解酸化 池人工湿地排放简介;格栅可去除大颗粒物。水解酸化池(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低是用水解酸化池,浓度高时采用曝气池)。人工湿地填料与植物之间会生成一层生物膜,生物膜可吸收、同化、异化水中的有机物。还可形成好氧、缺氧以及厌氧状态,使水中氮磷能够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运行中产生的污泥必须要稳定化后才能运出。 工艺部分设备(可调) 水解酸化池可用曝气池替换 水解酸化池和人工湿地系统之间可加缺氧好氧池,依据出水水质要求和地方经济条件而定。 工艺主要构筑物 ①格栅井:内置粗格栅②进水渠:内置细格栅③提升泵站:内置潜污泵④水解池:内置填料及潜水曝气池⑤二沉池⑥污泥储池⑦中间水池:内置潜污泵 主要设备:①格栅:自制简单格栅②潜水曝气机③提升泵:耦合式潜污泵

人工湿地与污水深度处理

浅谈人工湿地与污水深度处理 1.人工湿地概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生产原料和水,且其重要性体现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人工湿地是在自然湿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生态系统,以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为基础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为基本原则,在保障废水中 的最佳效益。 2.人工湿地对污水深度处理的作用机理 人工湿地净化处理污水过程中,基质、植物和微生物三者相互联系,并形成一个共生系统,利用基质 - 微生物 - 植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等来实现对污水的深度净化和处理[1]。 2.1 微生物在污水深度处理的作用 湿地系统中微生物对污水的降解处理起主要作用。自然界中,氮、磷、硫的循环离不开微生物的参与。 列的作用,污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得到了降解同化,成为微生物细胞组成的一部分,其余的污染物则变成对环境无害的无机物质回归到自然界中。 2.2植物在污水深度处理的作用 2.2.1湿地植物对污水中N、P的吸收利用及对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吸附和富集作用。污水中的氮可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其中无机氮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能以离子形式被植物吸收利用;部分有机氮被微生物分解成氨氮后,也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当植物从污水中吸收氮元素后,将氮元素合成植物蛋白质等有机氮,最后通过对植物的收割将它们从湿地系统中去除。废水中的无机磷在植物吸收及同化作用下可转化成植物的ATP、DNA、RNA等有机成分,然后通过植物的收割而移去。湿地植物还通过根系吸收部分金属离子,并被输送到其他器官,在植物根部积累最多。 2.2.2湿地植物的输氧作用。人工湿地中植物能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通过气道输送至根区,通过改变根区的氧化还原电位影响基质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有研究表明,水生植物的输氧速率远比依靠空气向液面扩散速率大,植物的输氧功能对人工湿地降解污染物好氧的补充量远大于由空气扩散所得氧量[4]。 2.2.3湿地植物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生境。微生物是人工湿地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湿地内植物底部发达的根系系统对微生物和细菌群落提供好氧生境起主要作用。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极其丰富,植物发达的根系形成一个网络状的结构,扩大了可供微生物吸附着生的表面积;并且在植物根系附近能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的不同微环境,为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进而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提供了足够的分解者。 2.2.4湿地植物可加强和维持人工湿地良好运行。保证湿地系统稳定的水力传输是人工湿地系统良好运行的首要条件,湿地植物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植物根以及根系对介质具有穿透作用,能在介质中形成众多微小的气室或间隙,减小了介质的封闭性,增强了介质的疏松度,使得介质的水力传输得到加强和维持。 2.3基质填料在污水深度处理的作用 湿地中的填料为植物提供了生长基质,同时也为湿地微生物和细菌群落提供了生存环境,为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提供了载体,湿地填料在污水的深度处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载体作用。湿地填料的去污过程主要通过物理过滤、拦截、离子交换、吸附、螯合作用、沉降反应等作用完成。李旭东等 [9] 通过研究发现,在相同条件下,沸石芦苇床较砾石芦苇床在总氮( TN )、氨氮、硝酸盐氮的去除率更高,沸石对氨氮的吸附、离子交换、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是沸石芦苇床系统去除氮的主要途径。秦怡等 [10] 通过研究发现,对不同的填料和植物进行组合,利用系统中不同填料、植物、微生物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对污水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一般认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净化污水.物理作用主要是过滤、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并积在基质中;化学反应包括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拮抗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生物作用则是指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在好氧、兼氧及厌氧状态下,通过生物酶将复杂大分子分解成简单分子、小分子等,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 1.1 基质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中的基质由土壤、细砂、粗砂、砾石、碎瓦片、粉煤灰、泥炭、页岩、铝矾土、膨润土、沸石等介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构成,是湿地植物的直接支撑者,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营养,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易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污染物通过沉淀、过滤、吸附作用被截留,不同的基质有不同的处理能力.湿地基质的类型、结构和肥力状况直接决定湿地植物的类型、数量和质量,并通过食物链影响湿地动物的类群、生长和发育,最终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基质也是湿地微生物、水生动物的生活场所,在基质颗粒的周围形成生物膜,通过提供能源和适宜的厌氧条件加强氮的转化.研究表明,在不考虑植物因素的条件下,经过湿地处理的模拟生活污水的COD、BOD5、TSS、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下降,水质得到改 善.研究还表明,选择合适的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和厚度,对提高人工湿地净化能力至关重要. 1.2 植物净化机制 植物是湿地中最重要的去污成分之一,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植物对污水净化机理的差别,可分为直接净化作用和间接净化作用.直接净化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吸附和富集等作用直接去除污水中污染物.间接净化作用是指植物根、茎输送氧气,增强和维持基质的水力传输,影响水力停留时间,通过根系巨大的表面积创造利于各种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 1.2.1 直接净化作用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污水中的无机氮、磷等,供其生长发育.湿地植物对氮的去除作用主要是:氨的挥发作用、NH4+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吸收、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等.科学家研究认为,通过植物根部根毛周围充满氧气的液体薄膜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硝化作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的工艺设计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的工艺设计 刘全中 提要 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多层过滤,使水质得到净化,可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着重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的工艺原理、流程、特点及设计要点。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生态工程 工艺原理 设计要点0 前言 通常的污水处理方法技术要求高,管理复杂,运 行费用、能耗高。而人工湿地系统具有建造成本较低,运行、管理费用低,能耗低, 操作简单等优点。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处理被污染的地表水或市政污水,经过处理后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地面水水质标准,可应用于饮用水源或景观用水的湖泊、水库或河流中。因此特别适合处理饮用水源或景观用水区附近的污水,或者为这些水体提供清洁的水量补充。1 工艺原理图1 人工湿地系统工艺原理示意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生态系统,系统建有一系列水平高差由高到低的植物池, 池内填有特殊的填料,在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当污水在重力作用下依次通过阶梯式植物池,污染物质和营养被植物系统吸收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见图1)。特殊填料是由两部分组成。网状隔膜下是用不同级配的砾石滤料,网状隔膜上部是特殊土壤,是采用一定材料配比制成的生物载体,既适宜湿地植物的生长, 又有一定的孔隙。污水中的有机物在特殊土壤中被吸附、凝集并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同时污水中的氮、磷、钾等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被湿地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经过土壤和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吸附降解作用,以及填料的渗滤作用和植物的吸收作用,最终使进入湿地系统的污水得到有效净化。2 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211 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收集和预处理系统。由污水集水管网、污水集水池、格栅和沉淀池等组成。如果取水于被污染的河流,可取消污水集水管网和污水集水池。 (2)配水和集水系统。由配水井、配水槽、配水管网、布水管、集水管和集水池组成。 (3)植物池。根据出水水质要求,可设计一级或多级植物池,污水经过滤池多次正向逆向反复过滤。植物池内可种植美人焦、水葱、芦竹、千屈菜等。 人工湿地系统工艺流程见图2。 图2 人工湿地系统工艺流程示意 212 工艺特点 人工湿地技术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处理规模根据需要可大可小,污水水源可就地收集,就地处理和就地利用。 (2)取材方便,便于施工,处理构筑物、处理设备 少。 给水排水 V ol 127 N o 18 2001 35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综述论文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综述 09环境工程环建系 摘要:人工湿地是一项复合生态系统工程,其去除机理错综复杂。主要从人工湿地的组成及其功能综述了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污染物的降解机理及去除 途径。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受植物、基质、微生物、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关键词:人工湿地;去除机理;影响因素 前沿 随着人口剧增、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速, 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保护水环境的任务变得越来越艰巨。在各种污水处理方法中, 生态处理技术由于投资少、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抗冲击力强, 同时可使污水处理与创建生态景观有机结合起来, 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已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并广泛予以应用。湿地是陆地与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有着很高的生产力以及转换、储存有机物和营养盐的能力。湿地处于水陆交错带可对流经其的水流及其携带的营养物质起到过滤净化作用,由于其在水分和化学循环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 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基质、植物、微生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利用生态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人工湿地对有机物、营养物质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在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可美化环境,实现废水资源化 [1]。 1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原理 1.1人工湿地的构建 人工湿地一般由以下单元构成:由填料、土壤和植物根系组成的基质层;能在

水饱和厌氧状态基质层中生长的植物,如芦苇、香蒲、水葱等;可在基质层中及基质表面流动的水体;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和原生生物等);底部防渗层。 1.2人工湿地类型 传统的人工湿地主要有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随着对人工湿地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组合工艺和一些新型人工湿地也不断产生。 1.3人工湿地去污机理与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对废水的净化处理包括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作用。湿地系统在运转时,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由于大量微生物的生长而形成生物膜[2]。废水流经生物膜会使大量的SS被填料和植物根系阻挡截留;有机污染物也通过生物膜的吸收、同化及异化作用而被去除。湿地床系统中因植物根系对溶解氧的传递释放,使其周围环境中依次呈现出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保证了废水中氮、磷不仅能被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成分而直接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将其从废水中去除。污染物最终通过湿地床填料的定期更换或收割栽种的植物从系统中去除,人工湿地中各种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过程(见图1.3)[3]。 1.3湿地中各种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据了解,这两项工程主要利用截污导流工程在河流上游处建设橡胶坝,抬高河上游河水水位,并沿河建设引水渠道,采用重力流形式将污染河水引至湿地工程区,通过湿地系统对污染河水的深度净化,处理后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后排入南四湖。 工程建成后,可明显改善薛城大、小沙河水质,逐步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湿地系统还可为诸多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在增加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复杂和稳定性、维持自然平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将增加南四湖的环境容量,为湖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促进南四湖流域经济环境共赢发展。 手术室人员及物品的构兵沾染,病人自己沾染,手术室氛围沾染,造成切口沾染的3大来源。长久以来,手术前用化学和紫外线晖映消毒,以达到手术室初始动

静无菌状态。但在手术过程中,病员、大夫、护土身体散发的细菌分离传染了气氛,使消毒后初始无菌状态被破坏,这是造成患者沾染的重要路子。清洁手术室对送人室内的氛围履行严酷的过滤,除掉氛围中的浮游细菌,加上迷信的气流构造,使病员、医护人员发生的细菌随气流带走,不会返回手术瘦语,以预防来自氛围沾染。因此氛围严格过滤,气流的合理构造,手术室氛围传染体系的技术焦点。 手术室氛围传染流程。新风进入回风段,同回风相混合,再进入初效段,初效过滤器滤去直径为10um大颗粒尘埃,进入换热器段和加湿段,履行温度、湿度调理,尔后再进入风机段加压,经过中效过滤器,滤去l-10um灰尘,进入消音器,把噪降到58dB以下,送至手术室的高效静压箱,经高效过滤器滤去0.31um-1um 灰尘,经高效送风口,把清洁氛围送至手术室台面。手术室的回风口装配有初效过滤器,回风管路也上装有消音器。手术室装配有余压阀,以连结室内贯穿连接恒定的正压值。排风机用于快速消除异味和加快新风的增补。 洁净室的建筑布局和净化空调系统有密切关系,净化空调系统既要服从建筑总体布局,建筑布局也要符合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案例汇集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案例汇集 李匡文于东莞2010.4.9 题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以其独有的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和重视——投资建设成本小、运行费用低、运行技术低、能够结合景观进行建设,具有景观美的效果。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工湿地亦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接纳。 然,其毕竟也是一门低龄学科,从概念提出至今不过40年,引入我国不过20年,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工程化研究和应用亦不过10年光景。因此,难免存在诸多的不足。另由于跟风的学习态度使得各地人工湿地一哄而上,有资质无资质,有能力无能力的,都摸着石头过河,其结果可想而知。 自2003年,我国人工湿地甫一开始进行课题实验和规模化工程应用开始,我就开始了人工湿地的研究、设计、工程化应用与推广,参与的课题、工程有十数个之多,期间,当然也有个人的一些心得与感想。 把我自己做过的(包括参与施工、主持施工与主导设计)工程案例汇编了一下,一些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工程案例就没有收列其中。 简要介绍了工程的一些概况,并附上我自己摄制的一些图像。当然不可能那么完备,只是想给人,给初学者一个直观的感受而已。 综观所列的这些工程案例,以及我参观考察和学习过的国内大部分的工程案例,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致命症结在里面,那就是维护和管理。人工湿地并非人所宣传的那样,零管理及零运行费用。要想保证人工湿地的可持续运行,必要的后期资金投入还是需要的,包括植物残体的收割、生物塘底泥的清理与打捞等。 与有志于从事这个行业的朋友共勉。

1、澄江县马料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 建设时间:2003年7月 工程工艺:氧化塘+垂直潜流+表流湿地 污水类型:城镇生活污水 处理能力:3000m3/d 占地面积:20000m2 达标要求: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目前状况:正常运行 现场照片: 表流湿地生长繁茂的慈姑与风车草

某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方案

XXXXXXXXX度假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 技术方案 XXXXXXXXX 2010年7月9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一、概述 (3) 二、方案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3) 三、设计范围与工程内容 (4) 四、处理水量及水质 (5) 五、排放标准及设计出水水质 (5) 第二章工艺方案 (7) 一、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 (7) 二、工艺流程图 (8) 第三章工艺及建、构筑物单元设计 (9) 一、预处理系统 (9) 二、生化处理系统 (9) 三、后处理系统 (11) 四、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13) 五、设备间 (13) 第四章工程投资估算 (14) 一、工程投资估算 (14) 二、经济分析 (15)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16) 一、本方案技术特点 (16) 二、结论 (16)

第一章总论 一、概述 XXXXXXXXX度假村北拱皇家园林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邻碧波万倾的翠屏湖,东通清东陵,西达娘娘顶和黄崖关古长城。度假村山环水绕、奇石怪岩、风光秀美,是蓟县观光旅游的理想去处之一。正式运行后每天将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使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这既可以保护景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又可以对度假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度假村沿盘山公路建立了25个储水池,度假村的17-18号、25-32号楼以及5万平米的隆磡建筑群预计居住2408人,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313吨/日,这些污水能够通过管道进入此储水池处,我公司受红磡集团委托,以上述水池为基础,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方案设计。在此根据我们以往的工程经验和污水水质情况,向贵公司提供技术方案。 二、方案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一)编制依据 1、相关标准和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 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2) 1.3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2) 1.4可行性研究范围 (2) 1.5项目概况 (3)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2 需求分析 (5) 2.1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 (5) 2.2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排水规划 (5) 2.3项目需求分析 (6) 2.4项目建设意义和必要性 (6) 3 建设规模 (9) 3.1项目设计规模 (9) 3.2建设内容及规模 (9) 4 厂址选择 (10) 4.1厂址选择 (10) 4.2场区自然状况 (10) 4.3配套条件 (12) 5 项目建设方案 (13) 5.1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13) 5.2总体目标 (13) 5.2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14) 5.3污水水质 (14) 5.4工艺设计要求 (15) 5.5处理工艺 (15) 5.6工艺方案参数设计 (16) 5.7平面设计 (18) 5.8结构设计 (18) 5.9植被选择 (19) 5.10总图布置 (21) 5.11建筑工程 (22) 5.12厂内供水工程 (23) 5.13消防 (23) 5.14供电工程 (24) 5.15采暖工程 (25) 6 配套管网工程设计 (26) 6.1排水体制 (26) 6.2污水管网设计 (26) 6.3管材及接口 (26) 6.4施工方法 (26) 7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27) 7.1环境保护 (27)

7.2劳动安全卫生 (32) 7.3消防 (33) 8 节能 (34) 8.1编制依据 (34) 8.2项目节能概述 (34) 8.3能耗分析 (34) 8.4节能措施 (34) 9 日常管理与劳动定员 (36) 9.1组织机构 (36) 9.2日常管理工作重点 (36) 10 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管理 (37) 10.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7) 10.2工程管理 (37) 11 项目招标方案 (39) 11.1项目的招标 (39) 11.2项目招标内容 (39) 11.3项目招标组织形式 (39) 11.4项目招标方式 (39) 11.5项目招标具体方案 (39) 12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1) 12.1 投资估算 (41) 12.2 资金筹措 (41) 13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42) 13.1结论 (42) 13.2建议 (42) 附表:项目投资估算表

人工湿地水净化系统

人工湿地水净化系统 前文介绍的湿地的生态功能,刷新了我们对湿地的认识,原来一处风景优美、令人心向往之的湿地,很可能就兼负污水处理的功能。于是,城市里一个个的湿地公园出现了。与自然湿地不同,湿地公园多属人工湿地,在城市有限的空间内,需按一定的结构修建方能满足景观与环境效益的双重效果。 一、人工湿地概念 人工湿地指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充填一定深度的基质(填料,包括土壤、砂、砾石等)层,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 二、湿地净化水质机理 湿地对水质的净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湿地理化、生物作用综合效应的结果。包括沉淀、吸附、离子交换、络合反应、硝化、反硝化、营养元素吸收、生物转化和微生物分解等过程。 湿地植物在湿地系统中具有三个间接的重要作用:一是显著增加微生物的附着(植物的根、茎、叶);二是湿地植物可将大气氧传输至根部,使根在有氧环境中生长;三是增加或稳定土壤的透水性。 三、人工湿地分类 按照污水流动方式,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1. 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水在基质层表面以上,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 湿地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池体组成,池体间设隔墙,底部及墙体采取防渗措施以防止污水渗流。污水在填料表面漫流,它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绝大部分有机物的去处是由长在植物水下茎、杆上的生物膜来完成。 这种湿地的优点是建造简单,投资较低。缺点是负荷较低,占地面积大;温度较高时易孳生蚊蝇,卫生条件较差,温度较低时会发生表面结冰导致系统的处理效果大幅下降,不能充分利用填料及丰富的植物根系,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与工程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与工程研究进展 引言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是人们仿照自然湿地设计、建造,且可控制和工程化的水生生态系统,一般由人工基质(如土壤、碎石、卵石等)、特定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水葱等)、特定的水生动物(如鱼、蛙、水生软体动物等)等组成,是一种独特的“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水体”生态系统,具备水质净化与环境美化双重功能。研究表明,人工湿地能够利用复合生态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调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笔者综述了有关人工湿地土壤(基质)、湿地植物、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对于污水净化的机理研究进展,对人工湿地生态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1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对污水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一般认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净化污水。物理作用主要是过滤、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并沉积在基质中;化学反应包括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拮抗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生物作用则是指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在好氧、兼氧及厌氧状态下,通过生物酶将复杂大分子分解成简单分子、小分子等,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 1.1基质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中的基质由土壤、细砂、粗砂、砾石、碎瓦片、粉煤灰、泥炭、页岩、铝矾土、膨润土、沸石等介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构成,是湿地植物的直接支撑者,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营养,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易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污染物通过沉淀、过滤、吸附作用被截留,不同的基质有不同的处理能力。湿地基质的类型、结构和肥力状况直接决定湿地植物的类型、数量和质量,并通过食物链影响湿地动物的类群、生长和发育,最终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基质也是湿地微生物、水生动物的生活场所,在基质颗粒的周围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要求规范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 2011年07月18日 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 关闭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 | 关闭 人工湿地、污水BOT、垃圾BOT项目 我公司专业从事人工湿地设计与施工;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及焚烧发电项目的BOT、BT HJ 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20××-××-××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本标准规定了采用人工湿地工艺的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与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人工湿地工艺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城镇生活污水及接近城镇生活污水水质其他类型的污水处理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本标准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84 农田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003 砌体结构设计规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GB 50034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规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 GB 50053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 GB 50069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 GB 5007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 GB 50194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 GB 50335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 GBJ 14 生物处理构筑物进水中有害物质允许浓度 GB/T13663 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GJ 308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GJJ 31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CJJ 60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 CECS 199 聚乙烯丙纶卷材复合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 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是人们模拟天然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可控制运行的湿地系统,用以对受污染水进行处理的一种工艺,由围护结构、人工介质、水生植物等部分构成。当水进入人工湿地时,其污染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而达到水质净化作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所针对的污染物(环境影响主力因子)主要为氮、磷、悬浮物(SS)、有机物(BOD、COD)、重金属等。 悬浮物的去除:悬浮物(SS)的去除主要通过基质的过滤、污泥沉淀及根 系附着来完成。 为防止在进水口附近发生堵塞,进水前应设置预处理以降 低总固体浓度,一般设置沉淀池即可。 有机物的去除:微生物在具有巨大比表面积的土壤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生物 膜,当污水流经土壤颗粒表面时,不溶性的有机物通过基质 的沉淀、过滤和吸附作用被截留,然后被微小生物利用;可 溶性有机物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微生物的 代谢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氮、磷的去除:污水中的氮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无机氮包括氨氮、亚硝 酸盐和硝酸盐;有机氮包括尿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其 去除途径包括基质的吸附、过滤、沉淀、挥发、植物的吸收 和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 污水中的磷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其去除途径主要包括微生 物同化、基质吸附、植物吸收及污泥沉淀。工程实际及理论

研究均表明,污水中磷的去除是以基质吸附及污泥沉淀为 主。 重金属的去除:金属离子去除机理主要有:植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土壤胶体颗粒的吸附、悬浮颗粒的过滤和沉淀,人工湿地对污水中 重金属去除是通过植物、微生物、土壤基质等组成成分共同 起作用的。 流程: 1、当工程接纳城镇生活污水及与生活污水性质相近的其它污水时,基本工艺流程为: 2、当工程接纳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时,基本工艺流程为: 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最终被异养微生物转化为微生物体、CO2、甲烷和水、无机氮、无机磷。 负荷计算:人工湿地的表面积设计应考虑最大污染负荷和水力负荷,可按COD cr表面负荷、水力负荷、TN表面负荷、NH4+-N表面负荷、TP表面负荷进行计算,应取设计计算结果中的最大值,并校核水力停留时间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进水水质:宜控制COD≤200mg/L,SS≤80mg/L。

芦苇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芦苇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摘要: 本文叙述了芦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分类、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介绍了复合式芦苇湿地、新型芦苇床填料等相关的新技术,具体讲述了利用芦苇人工湿地处理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 关键词: 芦苇;人工湿地;城镇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处理 一、芦苇人工湿地的起源与发展 1953 年,德国的Dr.Kathe Seidel 在其研究工作中发现芦苇能去除大量有机和无机物。Dr. Seidel 通过进一步实验发现一些污水中的细菌在通过种植的芦苇时消失(大肠菌、肠球菌、沙门氏菌),实验还表明芦苇能从水中去除重金属和碳水化合物。1974 年德国建成了第一个芦苇人工湿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芦苇人工湿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快速发展,已有数百座芦苇人工湿地系统投入使用。芦苇已是国际上公认的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首选植物。目前世界各国正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研究、应用芦苇湿地,并不断改进芦苇人工湿地技术。 二、芦苇人工湿地组成 (一)、主要成分 1、具有各种透水性的基质(如土壤、砂、砾石),基质为植物提供物理支持,为各种复杂离子、化合物提供反应界面,为微生物提供附着。 2、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芦苇,对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吸收利用、吸附和富集作用。 3、生物种群,对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吸收利用、吸附和富集作用。 (二)主要植物形式 人工湿地根据湿地中主要植物形式可分为:浮生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浮水植物主要用于N、P 去除和提高传统稳定塘效率。沉水植物系统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其主要应用领域为初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后的精处理。目前一般所指的人工湿地系统都是指挺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中芦苇应用最为广泛。 (三)主要工艺流程形式 芦苇人工湿地系统一般作为二级生物处理工艺应用,工艺流程有多种形式,其中常用的有4种(见图1) :推流式、阶梯进水式、回流式和综合式。

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计算公式

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计算公式: 在知道进水BOD和达到排放要求BOD的前提下用这个公式计算: A=Q*(ln- ln)/( Kt*d*n) s Co Ce 其中,As为湿地面积(m2) Q为流量(m3/d) Co为进水BOD(mg/L) Ce为出水BOD(mg/L) d为基质床的深度 n为基质的孔隙度(孔隙度的范围大概在0.1-0.4) Kt为与温度有关的速率常数,其计算公式为: Kt=1.014×(1.06)(T-20) T为水体的平均温度 孔隙度没有一定的常数,要现场测试才能确定。具体嘛,就是在一个已知容量的容器里面填充石头和水,全部满掉以后,再测试这里里面有多少量的水和多少量的石头就可以了。 TSS,悬浮物去除计算公式 TSS eff=TSS inf×(0.1058+0.0011×HLR) TSS eff为出水TSS(mg/L) TSS inf为进水TSS(mg/L) HLR为水力符合率(cm/d) HLR,计算公式为:HLR=Q/As 氮(N)的去除率计算公式 ln(TKN/NH4eff)=Kt.HRT 或HRT=ln(TKN/NH4eff)/ Kt TKN为进水中的凯氏氮含量(mg/L) NH4eff为出水中氨态氮浓度(mg/L) KNH为0.01854+0.3922(rz)2.6077 rz为植物根系占沙砾床深度的比率(0-1之间的小数表示) Kt为KNH×(1.048)(T-20) HRT为水流滞留时间(d) 在典型的冬季气候条件下,水温为5~10℃时,Kt的取值范围为0.2~0.25。 ln(NO3inf/NO3eff)=Kt×HRT 或HRT=[ln(NO3inf/ NO3eff)]/Kt Kt=1.15(T-20) NO3inf为进水硝态氮(mg/L) NO3eff为出水硝态氮(m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