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完整教案ppt课件

社会化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阐述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解释社会化过 程中个体如何学会控制本能冲动并适应社会规范。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榜样和强化对儿 童行为塑造的影响。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提出交往行动是社会化的基础,强调语言沟通在建立人际关系和形 成社会规范中的重要性。
专业素养。
0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 点,强调儿童在与环境互动中主动建 构知识的重要性。
将人的认知过程比作计算机的信息加 工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思维等心 理活动的解释和分析。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强调社会 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以 及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注意策略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
精细加工策略
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
组织策略
列提纲、画图表、归类等
复述策略
重复、抄写、做记录等
情感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知情统一原则
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情感渗透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推进
01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 高师生心理健康意识
02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如 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
03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 学生进行跟踪和评估
0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 康教育能力
05
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
网络成瘾问题及对策
网络成瘾的定义和表现

教育心理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pptx

教育心理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pptx

心智技能的培养
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主要有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 内化等。其中,原型定向是心智技能培养的起始环节, 通过让学生了解心智活动的原样,从而明确该做哪些动 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原型操作是心智技能培养的 关键环节,通过学生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进行实际 操作,从而形成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原型内化是 心智技能培养的高级阶段,通过学生将实践模式向头脑 内部转化,从而建立起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01 02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 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学习动机可以视为 学生在自我实现需要方面的追求。
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人具有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两种成就 动机。学习动机可以视为学生在追求成功方面的驱动力。
创造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01
02
03
04
教育环境
提供宽松、自由、鼓励创新的 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望。
创新思维训练
通过头脑风暴、逆向思维等方 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锻炼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科 研、艺术创作等,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
跨学科学习
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拓宽知 识面和视野,为创新提供更多
技能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动作技能的培养
动作技能的培养方法主要有示范与讲解、练习、反馈 与矫正等。其中,示范与讲解是动作技能培养的首要 环节,通过准确的示范与讲解,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 动作表象和概念;练习是形成动作技能的基本途径, 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逐渐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反馈与矫正是提高动作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及时 的反馈和矫正,使学生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动作。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皮亚杰的数据收集方法
• ?儿童现实构建?18个月的杰奎琳〔150〕 • 杰奎琳坐在地毯上,玩一个她很有兴趣的土豆〔对于她,这
是一个新事物〕,她嘴里模糊不清的说着“土豆〞,把它放 进一个空盒子里,又拿出来。我拿过土豆,把它放在空盒子 里,杰奎琳看着。我把盒子放在毯子下面,把它翻了个,这 样土豆就在毯子下面了,而没有让她看到我的花招。我把空 盒子拿出来,对她说“把土豆给爸爸〞。 • 她在这个过程一直看着地毯,意识到我在下面做了什么。她 在盒子里找她的土豆,看了看我,又仔细地看了了看盒子, 看着地毯,但她从未想到到地毯下找。
二、皮亚杰的认知开展理论
〔二〕认知开展的阶段
阶段 年龄
认知特点
感知 0—2 ◆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世界;
运动 婴儿 ◆根本的自身中心化;
阶段
◆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如看到奶瓶就开始
作出吮吸的反应;
前运 2—7 ◆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
演阶 幼儿 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

◆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还不能形成正确概
2.调查法
调查法: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调查者提出有关 的问题,让其答复,了解某一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条 件,从而了解这一心理活动的方法。 调查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主要的类型。 访谈法是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以口头言语的方式就 某些特定问题进展交谈,从而获得资料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言语的形式让被试答复以下问题 ,从而获得资料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是教育心理学研 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念;
◆没有运演的可逆性和守恒性;
阶段 年龄
认知特点
具体 7—12 ◆儿童概念性工具发展的决定性转折点;
运算 小学 ◆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种内在力量。
03
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学习兴趣的基础和前提,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
形式。只有当学习者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
动机。
03
认知发展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环境,形成客体永 久性概念。
02
认为语言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交流和学习,
个体能够获取和内化社会文化经验。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03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引
导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对教育的启示
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 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发 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 馈和指导。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 求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 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和成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沟通能力。
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是个性发展的生物基 础,为个性发展提供了可 能性。
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 因素对个性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和 学校教育。
教育因素
教育对个性发展具有主导 作用,通过传授知识、培 养能力、塑造性格等方式 促进个性发展。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途径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 段,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 求。

教育心理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兴趣的种类
兴趣的培养
通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参与实践 、体验成功等方式培养兴趣。同时,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避免过度干预和强制学习。
根据内容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稳定性可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 兴趣。
2024/1/30
13
动机与兴趣的关系及激发策略
动机与兴趣的关系
动机和兴趣相互促进,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动机强的学生更容易对学习 内容产生兴趣,而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2024/1/30
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经历了从萌芽 到独立的发展历程,逐渐 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 研究领域。
研究趋势
当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 势包括认知心理学、建构 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的 融合与发展。
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 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 。
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大要素 ,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行为模式

人格特质
稳定性、独特性、整体性、社会 性。
2024/1/30
24
人格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幼儿期
形成主动性,培养 创造力。
学龄期
形成自我同一性, 培养角色认同。
婴儿期
建立基本信任感, 培养自主性。
2024/1/30
学龄前期
培养勤奋感,克服 自卑感。
效率。
2024/1/30
对教育改革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 心理学依据,有助于推动教育 改革的深入进行。
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关注个体在教育过 程中的心理发展,有助于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课件》PPT课件
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未来教育的 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02 学习心理
学习的概念与分类
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个体通过经验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些经验会导致个体的行为、思 维或情感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教育心理学》课件》PPT 课件
目 录
• 教育心理学概述 • 学习心理 • 认知发展与教育 • 情感发展与教育 •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01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 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 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 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学习的机制
学习的机制涉及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其中,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学习涉 及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号传递;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结构的变化来实现的;教育心理 学则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学习的动机与策略
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 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源于学习者对学习任务本身
关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发展,还重 视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态度等)的培养,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
多元评价方式的采用 教育心理学提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表现 性评价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育心理学优秀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优秀ppt课件
提高注意力和感知觉能力的方法
记忆的基本过程
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03
培养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尝试多种方法、培养发散性思维等方式可以培养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
01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包括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
02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优秀ppt课件
目录
教育心理学概述认知过程与学习策略情感、动机与意志品质培养社会性发展与人际交往技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技巧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心理学应用
01
CHAPTER
教育心理学概述
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定义
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与方法等。
研究对象
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实用性。
03
CHAPTER
情感、动机与意志品质培养
积极情感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消极情感则阻碍学习进程。
情感对学习的影响
包括认知重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训练等,帮助学生管理和调整情感,促进学习。
情感调节策略
主要动机理论
如期望价值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解释学生行为的内在原因和激励机制。
家庭教育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领导力等社交技能,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团队项目等形式提供实践机会。
学校教育
个体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阅读相关书籍等途径,主动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
自我提升
05
CHAPTER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技巧
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适应能力等方面,用于评估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动机激发策略
根据动机理论,教师可以采用目标设置、反馈、奖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0 岁 1岁
3岁 6、7 岁 11、12岁 14、15岁 25岁
65岁 以后
乳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少年期 青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二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童年期和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三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的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 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阻碍个人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 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指把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 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是教师以学生和自身的活动为思考对 象,对学生和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 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 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二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童年期和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三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的准备 (二)关于关键期
一 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 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基本特征
不平衡性
差异性
二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 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 (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 (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听说法、试听法 Watson在条件反应说的基础上提出行为主 义的心理学公式S---R.Skinner进一步发 展为刺激-反应-强化,即新行为主义。 听说法强调模仿和机械性的训练。 视听法(情景法)——重视”视“和”听“之间 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视觉、听觉的协同作 用。
.
两个信号系统学说与自觉对比法
• 4. 反对听说领先,认为语言的声音和文字在语言学习活 动中相辅相成,主张一开始就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 5.容忍学生的语言错误。主张对错误进行分析疏导,只改 主要错误,反对有错必纠。
• 6.必要时可利用母语,允许适当利用母语进行讲解和翻译。 7.广泛运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创造语言环 境,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
从学科角度看,包括观察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的从业人员——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学的常规 活动——汉语教学;以及教学所使用的材料—— 教材、工具书等。
.
• 1.语言学本质说。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 属性或本质是语言学。(赵金铭,2013,孙 德金,2015)
• 2.语言教学本质说。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核 心是教学。(赵金铭,2013;吕必松, 2007)
大脑皮质活动的特征是具有两个信号系统和语言功 能。 1、第一信号系统 :以事物的物理性质发挥刺激作用 的,客观、具体的信号(如灯光、声音、气味、食物 形状等)称为第一信号。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 功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2、 第二信号系统 以抽象信号的含义发挥刺激作用 (如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对第二信号发生的 皮质功能系统为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类所特有的, 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
在认知理论的作用下,产生了认知教学法,或 者是认知-符号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进 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强调对语言规则的理解 和掌握,注重培养并提高全面运用语言的能力。
.
• 认知法是六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首先提出的, 是作为听说法对立面产生的。 卡鲁尔认为:第二语言是 一种知识体系,外语学习主要是通过对外语的语音、词汇、 语法的分析来理解和掌握语言结构。而语言的运用将会随 着语言在情景中的使用而得到发展。
.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理论阐释(教师)+(学生)口头报告
.
本节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 以心理语言学与学科定位
对外汉语教学指新中国成立之后一直延续的 面向非汉语母语学习者的汉语教学,是旨在提高 学习者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汉语教学,不是把汉 语言文字作为一个专业教授给为国人的学历教育。
语言学范式包括: (1)自然科学范式 (2)结构描写范式 (3)功能解释范式 (4)认知科学范式
.
外语教学与心理学
外语教学与心理学范式 心理学研究主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 人是怎样产生和理解语言的?——实验心
理语言学 儿童是怎样习得母语的?——发展心理语
言学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如何应用到其他学
外语学习要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依靠并利用母语 的第二信号系统对目的语的第二信号系统产生正迁移。
.
认知心理学与认知法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狭 义的认知认知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指用 信息加工的方法,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 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 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 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 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 统和反应系统。
• 3.教育学或语言教育本质说。主张对完汉语 教学应该从属于教育学,是语言教育学科的 一种。(刘珣,2016)
• 4.其他看法。比如认为“文化”是对外汉语教 学的核心。(程裕祯,2005)
• “专家立场”
.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在研究范式上因为 跨学科特点而存在着多种范式,其 中”语言学范式“最为常见。
• 认知教学法产生的理论基础 1. 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 转换生成理论——“语言习得机制”的提出,且区分了语 言能力和语言行为。语言是受规律支配的符号体系,人类 学习语言绝不是单纯地模仿和记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的 运用过程。人类能借助有限的规律,推导、转换、生成无 限的句子。
.
• 认知教学法的特点:
科之中——应用心理语言学 语言的生理和神经基础——神经语言学
.
二. 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主要的外语教学方法
• 内省理论、联想心理学与直接法 • 内省法(冯特),即自我观察法。“在语言心理中
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因此,引入 意识中的概念和表象所伴随的刺激应该尽可能有感 觉到成分,而最强有力的感觉是由音响表象所引起 的”。因此,以口语为基础,以模仿为主的直接法 应运而生。 • 直接法“用外语教外语”,以“音响感觉”为基础,尽 可能地是外语词语的声音跟词语的意义结合起来。
• 1.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 趣,指导学生从言语实践中发现规则,并为学生提供创造 性地活用规则的机会和情景,从而使学生掌握规则。
• 2. 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有限的语 言规则创造性地理解和生成无限的句子。
• 3. 注重理解,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操练, 反对机械性的死记硬背。
外语教育. 心理学
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
了解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对语 言学习的影响;了解心理认知理论的主要流派 汉字认知与教学 汉语词汇认知与教学 汉语语法认知与教学 汉语语音认知与教学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心理分析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心理分析 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心理分析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心理分析
.
心理学中“皮层痕迹”认为联想是记忆的 基础,而直观手段容易吸引学习者的主 义并产生联想,联想越充分则记忆越牢 固。直接法中希望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 是新旧材料之间建立联系。 “重复可以看做是巩固原有的记忆痕迹 的过程”,即复现率越高,越容易在记 忆中保留。直接法提出加大复现率帮助 记忆,是以反复感觉,加深大脑皮层痕 迹及其在新语境中的联想理论为指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