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对策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对策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对策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及对策

目的提高肿瘤科护士对化疗药物职业暴露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职业损伤,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方法采用试卷方式对化疗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的护士能够明确说出化疗药物的危害性,70%的护士能说出化疗药物的危害途径,40%的护士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结论肿瘤科护士对化疗药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无完善的化疗防护措施。要求肿瘤科护士应正确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增强职业防护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降低职业危害性,达到职业防护目的。

标签: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抗腫瘤药物;副作用

1 化疗职业危害

近几年来,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都比较复杂,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多种新药已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中。肿瘤科护士在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经常会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到各种类型的化疗药物,调查显示,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医务人员的细胞染色体有较多异常现象,长期接触可出现白细胞减少,月经不调,脱发等发生。医务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特别是在治疗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则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此我们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管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了护理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2 化疗防护现状

对化疗药物的危害认识不充分,我国职业性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较多,多未受过岗前专业化培训,防护观念淡薄,而综合医院护士的防护意识低于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非肿瘤科护士的防护意识与肿瘤科护士有显著差异。

护理人员缺编,临床工作因人员少而繁忙,不能严格按照1:0.4的比例配备护士,不能固定专门的化疗药物配备护士,普通药物与化疗药物均由一人配置,穿脱手套,防护衣,洗手等都为工作造成不便,所以不愿用防护措施。

3 化疗防护对策

3.1基础防护措施加强对护理人员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培训,凡工作中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化疗药物职业防护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医务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轮岗制度。每隔6个月抽查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及免疫功能等,并可通过生物学方法定期检查尿样,如出现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症状及体征应及时调离。怀孕的护士应避免接触抗肿瘤药物以防胎儿畸形。

护士配置化疗药锐器处理为隔离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时防护措施

. 护士配制化疗药物的防护措施 一、危害因素 1、锐器伤: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 2、化疗药物的暴露:护士在配药过程中,未能按化疗药物配置操作规程执行,造成药物的挥发与弥漫。化疗药物过期后未按规定处理,造成一定的危害。 3、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医护人员因为工作忙、个人习惯和观念上的因素,造成手卫生不规范。 4、化疗废物处理不当: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或称抗肿瘤药物属细胞毒性药物,其废弃物的主要物质为细胞毒性药物,细胞毒性废物危险性很大,可能有致畸、致突变、致癌性,由于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处理知识缺乏,对化疗废物处理不当,造成职业危害。 二、防护措施 1、锐器的使用管理:使用锐器时,注意自我防护,使用过的注射器、静脉针不要回套针冒,锐器盒放置在有效距离内。 2、规范手卫生: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关手卫生知识培训,是改善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采取定期手卫生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正确处理化疗过期药:化疗科室强化化疗药物管理,定期检查过期药物,包装完好但已过期的或已不再需要的药物可以返还给供应. . 商,由供应商进行处理。 4、注意自身防护:用于化疗药物的用具具有相当的近期及远期的毒性,接触化疗药的护士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首先要加强使用化疗药物的学习,及时学习新药物的作用机制,同时在进行化疗操作时,戴好口罩、帽子、护目镜,穿防护衣,以免直接接触化疗药,化疗药物配制的护士要定期进行体检。 5、规范化疗废物的管理: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化疗废物进行管理,做到分类正确,不得与其他医疗垃圾混放,化疗垃圾随时封闭,包装外贴有警示标志。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转运,并根据情况进行高温焚烧处置细胞毒性废物,所有细胞毒性废物的完全降解要求达到1200℃高温,以及应用化学降解法进行处理,化学降解法可将细胞毒性化合物转化为非毒性化合物,适用于情理药品残余物,清洁被污染的便器、溢出物、防护服。

护士化疗药物自我防护

护理人员配置化疗药物自我防护规定由于抗肿瘤药物具有相当的近期和远期毒性,直接接触这类药物的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有关的防护知识。院感办特制定如下防范措施,请护理人员做好职业暴露的防护。 配置化疗药物过程中,抗肿瘤药物可以从以下途径暴露或污染: 1、玻璃瓶在操作时不慎打破,药液溢出; 2、药液拔出针头时,形成微粒气雾; 3、药瓶内压力增强,以致药液喷出; 4、注射器排气时,药液散发到空气中; 5、药液瓶被敞致在操作台上; 6、操作过程中有时不慎将针栓脱落,药物渗出。 一、操作前准备工作: 化疗药物的配制:应在专用的配药室,由专人配药。使用特制的无菌配药柜,在窗口前方有吸引装置,形成无形的屏障,以保护护理人员。如没有专用配药室,必须在空气流通、人流较少的室内进行。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配制前洗手,穿一次性防护衣,佩戴一次性口罩及帽子、双层手套(聚氯乙烯手套起防护作用,乳胶手套便于操作),戴防护眼镜或眼罩,以减少呼吸道吸入及皮肤接触。操作台应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一旦污染或操作完毕,应及时更换。 二、操作注意事项: 割锯粉剂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之药粉降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用无菌纱布包裹。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

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止粉末逸出。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 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压力过大使针栓脱出造成的污染。自小瓶抽取药液时,应先注入少量空气,再行抽取药液,以防压力过大,造成药液外漏。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勿使药液排于空气中。抽取药液时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腔较大的针头,所抽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药液外溢。抽出药液后应放于垫有聚氯乙烯薄膜的无菌注射盘内备用。 三、操作结束后: 需用75%酒精擦拭操作柜内部和操作台表面,脱去手套后用肥皂水及流动水彻底洗手。 1、化疗药物污染处理:抗肿瘤药物外溅后,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避免他人接触。护士必须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等方可处理污染区,遇药液溢到桌面或地上,应用纸吸尽(按污物处理),若为药粉则用湿纱布轻轻擦抹,用肥皂水擦洗污染表面后,再用75%酒精擦拭。药液不慎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清洗。 2、使用过物品的处理:接触化疗药物的用具、污物及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废弃的安瓿与药瓶等,用后必须集中存放在防渗漏专用袋内密封,统一处理。所有污物,需经1000℃高温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应与其他物品分开放置,经高温处理。

化疗的职业防护

化疗的职业防护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护理姐妹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关于化疗的职业防护相关专业知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化疗,简单的说,化疗就是应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称化学治疗。化疗作为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广泛的运用于临床,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同时也对操作者及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化疗药物对我们危害是用肉眼所不能观察到的。抗肿瘤药物可能通过呼吸道吸入粉末微粒、皮肤及粘膜吸收:比如说化疗药物不慎喷溅到皮肤和眼睛里、经消化道摄入:比如我们在病区范围内进食、未彻底洗手就进食等。受到化疗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导致流产、胎儿畸形、月经紊乱、脱发、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甚至致癌等潜在的危险。 目前我国对抗肿瘤化疗药物缺乏规范的管理,配制化疗药的防护设备较少,操作人员缺少必要的防护用具以及存在对抗肿瘤药物废弃物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正对医院环境及护士的健康构成威胁。而且化疗药物对操作者产生的职业危害是潜在的,隐性的。这种潜在损害使很多护士疏忽了对化疗药物的防范。因此,认识。我们对化疗药物的危害应该有清醒的 下面介绍重点来学习作为肿瘤专科的护士在接触化疗药时应掌握的防护知识。 防护环境要求 1.抗肿瘤药物的配制工作只能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进行。 1、医院最好设置静脉配液中心(PIVA),采用集中式管理,即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防护设备齐全的化疗备药操作室负责所有抗肿瘤药物的配制及供应。 2、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在化疗科配药室安装小型安全生物柜。配药室应设在人流较少处,室内要安装排风设备,保证空气流通。, 3、除以上内容外还应配备一次性口罩、帽子、一次性防渗透防护服、护目镜、聚氯乙烯手套、乳胶手套、防护垫、污物专用袋及封闭式污物桶等。 防护工作流程 一、备药 1、配药前洗手、穿防渗透防护服,佩戴口罩、帽子、戴聚氯乙烯手套,其外套一副乳胶手套。在操作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 2、操作台面应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一旦污染或操作完毕,应及时更换。 3、按规范进行配药 (1)在配药过程中注意打开安瓶时应垫以纱布,以防划破手套;打开粉剂安瓶时应用无菌纱布围绕安瓶颈部,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粉末溢出;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不使药液排于空气中;抽取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3/4为宜,从药瓶中吸药:先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裹住瓶塞,再撤针头,防止拔出针头瞬间药液外溢。抽取药液后放于垫有聚氯乙烯薄膜的无菌盘内备用(静注的药物)。 (2)在完成全部药物配备后,需用75%酒精擦拭操作柜内部和操作台表面。备药后所用一切污染物用聚氯乙烯手套(PE手套)反套后再乳胶手套反套放于化疗污物专用袋。

化疗职业防护

化疗职业防护 一、接触化疗药的安全防护原则及措施 1化疗药物的安全防护必须遵循两个原则:①医院工作人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与化疗药物的接触②尽量减少化疗药物对环境的污染。 2 加强专业人员职业安全教育,使专业人员全面掌握并规范化疗防护操作程序,增强防护意识。 3 、设立化疗药物备药操作室,操作室内除备有一台生物安全柜外,生物安全操作柜内备药可防止含有药物微粒的溶胶或气雾对操作者的危害,还应配备一次性口罩、帽子、一次性防渗漏隔离衣、聚氯乙烯手套、乳胶手套、防护垫、污物专用袋及封闭式污物桶。 4、改善医疗器具,完善防护设施,采用适宜的制剂及包装。提倡使用无排气管的软包装输液袋,防止有毒气体排至空气中。 5、药物处理中心化。采用集中式管理,有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防护设备齐全的化疗备药操作室负责所有化疗药物的配制及供应,利于废弃物的集中处理,以使污染缩小到最小范围。 6、从事化疗专业人员在妊娠及哺乳期避免直接接触化疗药物。对专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 7、加强化疗废弃物的管理,化疗药物废弃物必须与其他药物分开放置,并密闭存放在有特殊标记的特制的防渗漏的污物袋中,统一焚烧处理,以达到细胞毒药物的灭活及废弃物处理中心化。 二接触化疗药的配药操作规程 1.、保持洁净的配药环境,操作前空气消毒操作间。 2、配药前洗手,佩带一次性口罩、帽子、面罩、隔离衣。戴双层手套,即在聚氯乙烯手套外带一副乳胶手套。一旦手套破裂,立即更换。 3、操作台面覆盖一次性渗透性防护垫,以防因操作不慎将药液溢洒台面时便于清洁,减少污染。一旦污染或备药完毕应立即更换。 4、割锯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粉降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垫以纱布,以防划破手套。 5、瓶装药液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出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针头。并且要求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不使药液排于空气中。使用“锁头”注射

化疗药物对护士健康的危害及自我防护

化疗药物对护士健康的危害及自我防护 发表时间:2017-01-06T14:01:16.12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8期作者:李莉[导读] 化疗药物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细胞毒性使其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巴南区人民医院肿瘤科重庆 401320) 【摘要】化疗药物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细胞毒性使其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而护士作为化疗药物使用的一线人员,健康问题令我们担忧。本文就化疗药物的危害,临床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的现状及自我防护措施予以综述【关键词】化疗药物;护士;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206-02 肿瘤是正常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依据肿瘤细胞的生长特性及其对身体的危害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交界性肿瘤。化疗是除手术治疗外综合治疗肿瘤病人的一种重要手段。大多数化疗药物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正常细胞造成危害,尤其是增殖力强的骨髓细胞,胃黏膜上皮细胞等[1]。化疗药物在配置过程中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溢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 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的机率高,长期接受化疗药物的接触并在体内蓄积可导致脏器功能受损或致癌[1]。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预防措施不到位,护士专业技能不强,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废弃物品处理不当,这些都可能使护士的身体健康遭受威胁。本文将从化疗药物的危害,临床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的现状,自我防护措施等全方面加以阐述,希望引起各位护理同仁的重视和自我保护,从而避免和减少此类职业损伤。 1.化疗药物的危害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化疗药物大多数具有细胞毒性,通过阻止细胞核的有丝分裂,阻断核酸形成而影响肿瘤生长[2]。对正常细胞产生抑制杀伤作用[4]。如常见的化疗副作用,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药物渗漏后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损伤等。化疗药物的玻璃瓶,安瓶在操作时不慎打破,药液溢出;粉剂安瓶在打开和瓶装药液抽取后拔出针头时,抽取后要排气时,用过的安瓶或瓶盖投入垃圾中或注射器内多余的药液被挤出时等,都可导导致药物微粒散发到空中[2]。另外病人在化疗期间的排泄物如尿液,呕吐物等含有有少量化疗药物[2]。护士,尤其肿瘤科护士,常暴露在这些危险因素中,有可能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或消化道摄入等吸收少量的药物刺激[5],随着时间的延长化疗药物在体内蓄积,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据调查,随护士接触化疗药物时间的延长,其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月经周期紊乱,淋巴细胞染色体断裂增多的几率明显增加,还可导致妊娠护士流产,死胎[7]。 2.化疗护士自我防护现状 2.1 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经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化疗药物的防护意识极低,虽然客观上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及统一的防护措施,但护士自我防护的主动性也很差,甚至一些最简单的防护措施也不能够自觉地执行[8]。 经调查后发现,72%的护士未接受正规培训,77%部分知道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化疗用物未独立存放、未密封运送占57%[9]。部分护士对化疗药物的认识不充分,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理意识不强,自身健康未得到较高的重视。 许多国家职业防护机构和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的《执行静脉抗肿瘤药物治疗人员操作规定》中明确规定:护士在配置化疗药物是必须戴一次性口罩,穿防护衣,戴手套,护目镜。但由于化疗药物的危害是潜在的,累计的过程,短时间内不易察觉,因此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临床工作比较繁忙,穿脱手套防护衣给工作造成不便,因此未按正规操作使用足够的防护措施。而非肿瘤专科组护士对于以上方面认知较差,使用防护用品效率较低。大部分的护士不知如何正确使用手套,一次性防水隔离衣,正确处理污染废弃物,如手套,使用过得输液器,安瓶等[10]。 2.2 化疗废弃物处理不当 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未意识到正确处理化疗废弃物的重要性。仅有少部分护士将化疗药物的空安瓶及化疗废弃物单独放置并加盖密闭处理[13]。 2.3 未定时健康检查 98%的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并未定期进行健康体检[13],怀孕期或哺乳期的护士不应该接触化疗药物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化疗护士自我防护措施 3.1 加强专科技术培训 应加强专业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执行化疗的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使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并规范化疗防护操作程序,增强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并定期考核。 3.2 接触化疗药物时的自我防护 一般的医院并未建立配液中心,且各个科室均在收治肿瘤病人,所以在普通的科室也会经常遇到化疗药物。而他们对化疗自我防护认识较少,配药时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设备,对医护人员造成了很大的职业危害。因此在接触化疗药物时加强自身防护。 3.2.1配制化疗药物的护士应戴双层手套,护目镜,一次性口罩,穿防水隔离衣,一般的乳胶手套隔离性较差,因此提倡外面加戴一副聚乙烯手套。戴手套前脱手套后应洗手。防护衣的衣袖应完全扎在手套里。通常每60min或手套破损或药物污染时应立即更换[12]。口罩及防护衣应每4小时更换一次[14]。 3.2.2若有化疗药液外溅到操作台或地面上,应马上标明污染区的范围,避免他人接触,并用纱布吸附药液后用肥皂水擦拭。处理时不能用手直接触碰污染区域。如果是不慎溅到衣服上,要立即更换。如果是皮肤接触化疗药物,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外套及手套,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肥皂液清洁被污染处,避免引起皮肤刺激,如不慎溅到眼睛,则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并尽快到眼科接受治疗。 3.2.3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专门的化疗药物配制中心,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配置,以保护药物配制人员,同时便于集中管理,达到药物处理中心化。条件有限的医院可建立在空气流通,人流相对少的地方进行配置,并应配备排风设施。 3.2.4配药时,在掰断安瓶时应用纱布包绕安瓶颈,向粉剂中注射溶媒时应沿管壁缓慢注入,抽吸时可在胶塞上插入双针头,以排出瓶内压力。注射器抽吸不可超过其容量的3/4[11]。

护士配制化疗药物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护士配制化疗药物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化疗是肿瘤治疗有效手段之一,静脉用药为主要途径,化学药物的配置及管理具其特殊性,在化疗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一些危害因素,严重危害着工作人员安全与健康,因此,对化疗药物配制护士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极其重要。 一、危害因素 1、锐器伤: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 2、化疗药物的暴露:护士在配药过程中,未能按化疗药物配置操作规程执行,造成药物的挥发与弥漫。化疗药物过期后未按规定处理,造成一定的危害。 3、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医护人员因为工作忙、个人习惯和观念上的因素,造成手卫生不规范。 4、化疗废物处理不当: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或称抗肿瘤药物属细胞毒性药物,其废弃物的主要物质为细胞毒性药物,细胞毒性废物危险性很大,可能有致畸、致突变、致癌性,由于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处理知识缺乏,对化疗废物处理不当,造成职业危害。 二、防护措施 1、锐器的使用管理:使用锐器时,注意自我防护,使用过的注射器、静脉针不要回套针冒,锐器盒放置在有效距离内。 2、规范手卫生: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关手卫生知识培训,是改善

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采取定期手卫生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正确处理化疗过期药:化疗科室强化化疗药物管理,定期检查过期药物,包装完好但已过期的或已不再需要的药物可以返还给供应商,由供应商进行处理。 4、注意自身防护:用于化疗药物的用具具有相当的近期及远期的毒性,接触化疗药的护士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首先要加强使用化疗药物的学习,及时学习新药物的作用机制,同时在进行化疗操作时,戴好口罩、帽子、护目镜,穿防护衣,以免直接接触化疗药,化疗药物配制的护士要定期进行体检。 5、规范化疗废物的管理: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化疗废物进行管理,做到分类正确,不得与其他医疗垃圾混放,化疗垃圾随时封闭,包装外贴有警示标志。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转运,并根据情况进行高温焚烧处置细胞毒性废物,所有细胞毒性废物的完全降解要求达到1200℃高温,以及应用化学降解法进行处理,化学降解法可将细胞毒性化合物转化为非毒性化合物,适用于情理药品残余物,清洁被污染的便器、溢出物、防护服。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护士配制化疗药物

护士配制化疗药物 中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化疗是肿瘤治疗有效手段之一,静脉用药为主要途径,化学药物的配置及管理具其特殊性,在化疗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一些危害因素,严重危害着工作人员安全与健康,因此,对化疗药物配制护士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极其重要。 一、危害因素 1、锐器伤: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 2、化疗药物的暴露:护士在配药过程中,未能按化疗药物配置操作规程执行,造成药物的挥发与弥漫。化疗药物过期后未按规定处理,造成一定的危害。 3、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医护人员因为工作忙、个人习惯和观念上的因素,造成手卫生不规范。 4、化疗废物处理不当: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或称抗肿瘤药物属细胞毒性药物,其废弃物的主要物质为细胞毒性药物,细胞毒性废物危险性很大,可能有致畸、致突变、致癌性,由于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处理知识缺乏,对化疗废物处理不当,造成职业危害。 二、防护措施 1、锐器的使用管理:使用锐器时,注意自我防护,使用过的注射器、静脉针不要回套针冒,锐器盒放置在有效距离内。 2、规范手卫生:为医护人员提供相关手卫生知识培训,是改善医务

人员洗手依从性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采取定期手卫生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正确处理化疗过期药:化疗科室强化化疗药物管理,定期检查过期药物,包装完好但已过期的或已不再需要的药物可以返还给药房,由药房按程序进行处理。 4、注意自身防护:用于化疗药物的用具具有相当的近期及远期的毒性,接触化疗药的护士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首先要加强使用化疗药物的学习,及时学习新药物的作用机制,同时在进行化疗操作时,戴好口罩、手套、帽子、护目镜,穿防护衣,以免直接接触化疗药,化疗药物配制的护士要定期进行体检。 5、规范化疗废物的管理: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化疗废物进行管理,做到分类正确,不得与其他医疗垃圾混放,化疗垃圾随时封闭,包装外贴有警示标志。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转运,并根据情况进行高温焚烧处置细胞毒性废物,所有细胞毒性废物的完全降解要求达到1200℃高温,以及应用化学降解法进行处理,化学降解法可将细胞毒性化合物转化为非毒性化合物,适用于情理药品残余物,清洁被污染的便器、溢出物、防护服

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的自身防护

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的自身防护 作者:周成, 金茹, 吴碎春, 张愫, 黄素清, 许怿靓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325027 刊名: 福建医药杂志 英文刊名:FUJIAN MEDICAL JOURNAL 年,卷(期):2006,28(4)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3条) 1.毛秀英;郭娜;于荔梅我国部分医院护士化疗防护现状的调查[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2002(11) 2.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 2000 3.王振刚卫生保健废弃物的安全处理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李艺接触化疗药物护士自我防护[期刊论文]-医学信息2008,21(11) 2.骆淑芳.应坚婷病区保洁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期刊论文]-浙江预防医学2005,17(8) 3.李毅.LI Yi浅谈应用化疗药物的防护措施[期刊论文]-中国临床护理2009,1(3) 4.王秀霞.常喜霞基层医院肿瘤科护士防护状况调查[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3) 5.贾晓燕.李慧莉.李荣香.Jia Xiayan.Li Huili.Li Rongxiang化疗用药对医护人员的危害与防护[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2001,16(4) 6.应海珍.杨琳简易层流柜在配制化疗药物时对护士的防护作用[期刊论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5) 7.毛秀英.金得燕.郭娜.于荔梅107家医院抗肿瘤药物治疗操作中的防护现状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医院2001,5(8) 8.赵俊文.李亚洁.钟华荪.廖晓艳.谭琳玲.肖丽佳.ZHAO Jun-wen.LI Ya-jie.ZHONG Hua-sun.LIAO Xiao-yan.TAN Lin-ling.XIAO Li-jia广东省护士职业接触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期刊论文]-护理学报2006,13(3) 9.彭金莲.张秀兰.陈亦欣.詹凤球.李春梅抗癌药物对护士健康影响的调查与干预[期刊论文]-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 10.儿科护士化疗药物认知现状调查分析[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2005,20(19) 引证文献(1条) 1.李莹恶性肿瘤化疗防护现状及改进措施[期刊论文]-天津护理 2008(3) 引用本文格式:周成.金茹.吴碎春.张愫.黄素清.许怿靓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的自身防护[期刊论文]-福建医药杂志2006(4)

化疗药物配置的职业防护

抗肿瘤化疗药物配制的防护 目前我国对抗肿瘤化疗药物缺乏规范的管理,配制化疗药的防护设备较少,操作人员缺少必要的防护用具以及存在对抗肿瘤药物废弃物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正对医院环境及护士的健康构成威胁。护士应提高对抗肿瘤药物潜在危险性的认识,深入认识和了解安全的重要性,严格遵守有效的防护措施。具体防护措施如下: 1.凡开展化疗的医疗单位,一定要坚持化疗的防护原则:(1)工作人员尽量减少对化疗药不必要的接触。(2)尽量减少化疗药对环境的污染。 2.切实加强对接触抗癌药护士的工作科学规范化管理,加强接触抗癌药护士的自我防护知识的教育,进行专职培训,实行常规性防护知识考核,制定护士接触抗癌药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 3.每年定期为接触抗癌药的护士进行体检,护士怀孕和哺乳期可考虑暂时脱离接触抗癌药物的环境,以免对其后代产生不良影响。 4.抗肿瘤药物最好在生物安全柜内备药,可以防止含有药物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对操作者的危害。 5.最好将药物处理中心化,采用集中式管理,有利于废弃物的集中处置,以使污染缩小到最小范围,以利于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 6.改善医疗器具,提倡使用无排气管的软包装输液袋,防止有毒气体排到空气中。 7.接触抗癌药的护士操作前要穿防护衣,戴一次性口罩、帽子、聚氯乙烯手套。可将乳胶手套套在聚氯乙烯手套外面,以方便操作。有条件的戴目镜。

8.戴手套前及脱离手套之后应认真洗手。 9.冷冻粉剂安瓿打开时,有溅出的危险,需用无菌纱布包裹打开;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搅动。 10.使用针腔较大的针头抽取药液,所抽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针栓脱出,药液外溢。 11.瓶装药液稀释后应立即抽出瓶内气体,防止瓶内压力过高,药液从针眼处溢出或将针栓推出,使药液外溢。在瓶装稀释及抽取时还可以采用双针头抽取药液法。 12.操作时应确保空针及输液管接头处衔接紧密,以免药液外漏。 13.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后排空气时,用一片无菌酒精棉片放在针头周围,以免药液外流污染。 14.如果药液不慎溅入眼内或皮肤上,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撒在桌面或地面的药液,应及时用纱布吸附并用清水冲洗。 15.药物备好后应放在采用一次性防渗透无菌巾铺成的无菌盘中备用,用后按污物处理。 16.在完成全部药物配制后,需用75%酒精擦拭操作柜内部和操作台表面。 17.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器。 18.药液输完后拔针时应戴聚氯乙烯手套。处理化疗病人的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手套。 19.静脉给药时若需从莫非氏滴管加入药物,必须先用无菌棉球围住滴管开口处再行加药。加药速度不宜过快,以防药物从管口溢出。 20.接触化疗药物的用具、污物应放入专用袋内集中封闭处理,化疗废弃物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毕业论文

三峡大学 令狐采学 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班级:护本16班姓名:龚永晴指导老师:郑超英【摘要】手术室护士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使其在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时刻威胁着她们的身心健康。结合我院实际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危害因素;防护措施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医护人员只有在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中,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工

作中去。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治疗抢救的相对独立的封闭区域,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子如微生物、化学消毒剂、麻醉气体、X射线等的存在对手术室护士造成潜在的健康威胁;手术室护士的特殊工作性质如长时间相对固定的站立姿势、精神紧张、进食时间不规律等因素对护士的身心有着极大的影响。特殊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使手术室护士这一群体存在着很多的不安全因素,现将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我院手术室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1.1 物理性因素。 (1)锐器刺伤:在手术室由于需频繁使用各种锐利器械如刀、针、剪刀、克氏针等,如使用、放置或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一些物理损伤及危害。 (2)噪声:手术室的噪声来源于麻醉机、心电监护仪、电刀、电钻、电锯、吸引器声及移放器械的碰撞声。长期的噪声下工作易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和听力下降等[1]。我院手术室的护士每天要在超过60分贝的噪声中工作至少5小时,这无疑对她们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听觉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 (3)X射线: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对手术的精益求精,C臂X光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臂机在使用过程

2020版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措施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版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措 施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2020版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措施 1在思想上重视 加强护士对化疗药物防护意识的专业知识培训,包括化疗药物的基本毒副作用及预防处理、化疗潜在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应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体检。 2改善配制化疗药物的环境 有条件的情况下设专门的化疗配药间,如条件不允许可使用通风柜。化疗药物配置应该在生物安全柜上进行,以减少医护人员被动吸收化疗药物的机会。配药室应设在人流较少处,室内应安装排风设备,保证空气的流通。生物安全柜有一种特制的垂直流装置和HEPA 过滤网,特有的负压操作环境,可有效防止有毒气体的溢出,防止气体再循环,更有效地保护操作者。 3个人防护

执行化疗者应穿低渗透的隔离衣;戴有双层的手套,帽子能有效覆盖全部头发;戴护目镜,戴有十层纱布的口罩,外戴一层一次性口罩,配置完毕药物后丢弃外层口罩。操作者最好先戴聚氯乙烯手套,再戴乳胶手套,不允许只戴乳胶手套。这样,操作起来更安全。在配置药物过程中,要防止手套破损,发现破损要及时更换。 操作台可铺一次性纸巾,脚下踏一次性纸巾。操作完毕后把纸巾按正规方法处理,如深埋等。 4操作 配置化疗药一定要用软袋包装,最好不用玻璃输液瓶,因为玻璃输液瓶要用排气管排气,这样可将化疗药物排入空气中,周围人员会通过空气吸收化疗药。配置药物过程中,割锯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粉降到瓶底。打开安瓿时应垫以纱布,以防划破手套;打开粉剂安瓿时,应用无菌纱布包裹;溶解药物时,溶酶应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摇动;操作时应确保输液管接头处衔接紧密,以免药液外漏;抽取药液后排空气时垫无菌纱布以免药液外流污染;改进操作技术,防止带皮塞小瓶内形成压力差而导致抽取药液

护理人员配置化疗药物的自我防护

护理人员配置化疗药物的自我防护 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由于抗肿瘤药物具有相当的近期和远期毒性,直接接触这类药物的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有关的防护知识。我院妇科1997~2004年共收治妇科肿瘤患者352人次,在配置化疗药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采取了一系列防护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现有条件下把对护理人员的损害降至最低。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操作前准备工作 化疗药物的配制:应在专用的配药室,由专人配药。使用特制的无菌配药柜,在窗口前方有吸引装置,形成无形的屏障,以保护护理人员。如没有专用配药室,必须在空气流通、人流较少的室内进行。 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配制前洗手,穿一次性防护衣,佩戴一次性口罩及帽子、双层手套(聚氯乙烯手套起防护作用,乳胶手套便于操作),戴防护眼镜或眼罩,以减少呼吸道吸入及皮肤接触。操作台应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一旦污染或操作完毕,应及时更换。 操作注意事项 割锯粉剂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之药粉降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用无菌纱布包裹。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止粉末逸出。 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 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压力过大使针栓脱出造成的污染。自小瓶抽取药液时,应先注入少量空气,再行抽取药液,以防压力过大,造成药液外漏。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勿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抽取药液时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腔较大的针头,所抽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药液外溢。抽出药液后应放于垫有聚氯乙烯薄膜的无菌注射盘内备用。 操作结束后,需用75%酒精擦拭操作柜内部和操作台表面,脱去手套后用肥皂水及流动水彻底洗手。 化疗药物污染处理 抗肿瘤药物外溅后,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避免他人接触。护士必须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等方可处理污染区,遇药液溢到桌面或地上,应用纸吸

手术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制度

手术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制度 1.手术室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 (1)建立标准预防概念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2)标准预防的执行。 ①提高防护意识:若接触血液或深部体液,需戴手套。预计有血液或深部体液溅出时,戴口罩及防护眼罩。脱掉手套后,立即洗手。皮肤表面一旦污染血液和体液,立即按六步洗手法彻底清除。穿隔离衣,可防止被飞溅的水或血污染,必要时外加塑料围裙预防各种传染病。 ②小心处理针头及利器:规范操作规程,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做到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切勿套回用过的针头,用过的针立即丢入利器收集盒内,尽量防止被利器刺伤。手术中正确传递器械。传递时刀尖的锐利面应对着自己,防止误伤他人,必要时用弯盘传递。手术衣浸湿、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 ③减少空气污染:采用高效低毒的麻醉剂,用禁闭式麻醉机,将患者呼出的麻醉废气排至室外,减少室内污染。合理使用消毒剂,消除"消毒剂使用越多、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的错误观念。环氧乙烷代替甲醛熏蒸,戊二醛用加盖容器,操作者戴手套、防护镜。提高

手术室的空气质量,改善通风设备,有条件医院使用层流。 ④防止化学毒素类药物污染:配置时,戴手套、防护镜,用毕的安瓶、空针、药瓶放于特制的防渗漏容器内,集中焚烧处理。 ⑤减少X线照射:做好照射前的准备工作,照射时控制时间、控制距离、屏蔽防护,尽量减少照射次数,提高照射的有效率。 ⑥预防电灼伤、化学烧伤:手术前检查仪器,确认功能完好方可使用,电极板以一次性极板,一次性使用最安全。使用乙醇等易燃消毒剂,用量不可太多,防止浸湿敷料,待其完全干透后方可进行手术。 ⑦减少身心损害:避免长时间站立,连台手术可更换护理人员,减少压力。护士要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处变不惊的能力,创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工作环境。 2.手术室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完整的皮肤暴露时,立即用肥皂水及流动水冲洗。黏膜暴露时,立即用清水和生理盐水冲洗。 (2)锐器刺伤时,须保持沉着镇静、迅速、敏捷按常规脱去双手手套,放低手指使其下垂,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往远心端挤压伤口,使部分血液排出,以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再用安尔碘、75%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同时立即报告医院职业暴露鉴定委员会,进行暴露级别评估,争取在4h 内遵循专家意见实施预防性用药,如可疑感染HBV时,可于事后注射特异性乙肝高价免疫丙种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受到梅毒污染锐器伤害采取注射苄星青霉素。并做好手术室医疗锐器伤的登记,当事人在发生暴露后24h内向有关部

化疗药物职业防护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化疗药物职业防护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6736化疗药物职业防护措施 Occupational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chemotherapy drug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1在思想上重视 加强护士对化疗药物防护意识的专业知识培训,包括化疗药物的基本毒副作用及预防处理、化疗潜在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应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体检。 2改善配制化疗药物的环境 有条件的情况下设专门的化疗配药间,如条件不允许可使用通风柜。化疗药物配置应该在生物安全柜上进行,以减少医护人员被动吸收化疗药物的机会。配药室应设在人流较少处,室内应安装排风设备,保证空气的流通。生物安全柜有一种特制的垂直流装置和HEPA过滤网,特有的负压操作环境,可有效防止有毒气体的溢出,防止气体再循环,更有效地保护操作者。 3个人防护

执行化疗者应穿低渗透的隔离衣;戴有双层的手套,帽子能有效覆盖全部头发;戴护目镜,戴有十层纱布的口罩,外戴一层一次性口罩,配置完毕药物后丢弃外层口罩。操作者最好先戴聚氯乙烯手套,再戴乳胶手套,不允许只戴乳胶手套。这样,操作起来更安全。在配置药物过程中,要防止手套破损,发现破损要及时更换。 操作台可铺一次性纸巾,脚下踏一次性纸巾。操作完毕后把纸巾按正规方法处理,如深埋等。 4操作 配置化疗药一定要用软袋包装,最好不用玻璃输液瓶,因为玻璃输液瓶要用排气管排气,这样可将化疗药物排入空气中,周围人员会通过空气吸收化疗药。配置药物过程中,割锯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粉降到瓶底。打开安瓿时应垫以纱布,以防划破手套;打开粉剂安瓿时,应用无菌纱布包裹;溶解药物时,溶酶应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摇动;操作时应确保输液管接头处衔接紧密,以免药液外漏;抽取药液后排空气时垫无菌纱布以免药液外流污染;改进操作技术,防止带皮塞小瓶内形成压力差而导致

护理人员配置化疗药物的自我防护

护理人员配置化疗药物的 自我防护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护理人员配置化疗药物的自我防护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由于抗肿瘤药物具有相当的近期和远期毒性,直接接触这类药物的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有关的防护知识。我院妇科1997~2004年共收治妇科肿瘤患者352人次,在配置化疗药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采取了一系列防护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现有条件下把对护理人员的损害降至最低。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操作前准备工作 化疗药物的配制:应在专用的配药室,由专人配药。使用特制的无菌配药柜,在窗口前方有吸引装置,形成无形的屏障,以保护护理人员。如没有专用配药室,必须在空气流通、人流较少的室内进行。 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配制前洗手,穿一次性防护衣,佩戴一次性口罩及帽子、双层手套(聚氯乙烯手套起防护作用,乳胶手套便于操作),戴防护眼镜或眼罩,以减少呼吸道吸入及皮肤接触。操作台应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一旦污染或操作完毕,应及时更换。 操作注意事项 割锯粉剂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之药粉降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用无菌纱布包裹。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止粉末逸出。 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 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压力过大使针栓脱出造成的污染。自小瓶抽取药液时,应先注入少量空气,再行抽取药液,以防压力过大,造成药液外漏。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勿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抽取药液时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腔较大的针头,所抽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药液外溢。抽出药液后应放于垫有聚氯乙烯薄膜的无菌注射盘内备用。 操作结束后,需用75%酒精擦拭操作柜内部和操作台表面,脱去手套后用肥皂水及流动水彻底洗手。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 刘洁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院手术室,陕西安康725000 )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和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细菌病毒污染、化学消毒剂和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以及锐器刺伤、噪音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因此,如何运用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由于工作的需要,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长时间的颈椎前屈位站立;巡回护士经常需快步行走;处理重物;进食时间的不规律;并且不可避免的接触各种化学药物、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的污染以及频繁的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 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1.刀片、针刺伤打针、输液、配药、传递器械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手术室护士经常与手术创口接触,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的过程中,难免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刀片、安瓿等锐器刺伤。术中锐器伤、骨科手术操作如敲打、器械的意外松脱或脱落都可能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机率最高。 2.噪音无影灯、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刀电钻、空调及病人的呻 吟等是手术室噪音的主要来源。手术室护士长时间在紧张和高噪音的环

境中工作,易影响其心血管、内分泌和听力系统的生理变化,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3化学消毒灭菌剂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每台手术结束后特别是感染手术,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都要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喷洒、熏蒸、擦拭室内污染的器具,长时间吸入混有高浓度的戊二醛和含氯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84消毒液,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 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甲醛对人体的毒性最大,当浓度>20m g/L 时,接触者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头痛、心悸及失眠等。医院中戊二醛的使用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是引起职业性哮喘的主要原因。2%碱性戊二醛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 4废气主要是氨氟醚、异氟醚等,它可从麻醉机的面罩活瓣、螺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微量的麻醉废气可对手术室护士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能力及操作能力等产生影响,甚至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下降。 5激光手术的不良影响目前,在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矫形外科需采用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光化效应的作用光谱光化反应可引起酶、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活性发生变化,分子的高级结构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产生如杀菌作用、红斑效应、色素沉着、维生素D 合成等生物效应 6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心理疲劳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发表时间:2011-07-15T10:02:08.2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邹月慧[导读]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 邹月慧(江西金溪县中医院外科 344800)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387-02 【摘要】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方法对我院手术室30人,其中实习生1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操作中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知识缺乏。结论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并完善防护措施,以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危险因素防护对策 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是一个特殊环境中工作的群体,正是这个特殊环境,使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易被病人体液、血液感染、被锐器刺伤、紫外线、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伤害。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长时间站立,不规律进食等,使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均产生不同的损害,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手术室工作人员安全,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笔者对30名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手术室工作人员30人,年龄17-42岁,主管4人,护师12人,护士4人,实习生10人。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 2 结果 1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状况 3 讨论 3.1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 3.1.1物理因素①针、刀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高危险性接触。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手术室工作人员则全神贯注地关心手术步骤,手术进展及结果,工作紧张,压力大,其针,刀刺伤发生率也相对高,100%的工作人员认为直接传递锐器是正常的操作方式,60%的工作人员会把注射器、输液器的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器放入专用的回收容器内,此原因是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的淡漠,知识缺乏。②噪声,长期在噪声工作下易引起疲劳,烦燥,头痛和听力下降,主要噪声来自于机器声,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等。③每日用餐的不定时,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坚持每天吃早餐的护理人员公占66.67%,较长时间站立时经常活动颈部和腿部配合手术的只有26.67%,长时间保持颈椎前倾150-200,此姿势易导致颈椎病,腿部不活动静脉回流受阻,易致静脉曲张。 3.1.2化学性因素①消毒灭菌剂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灼伤,荨麻疹和手部棕褐色色素沉着等症状。高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致水肿,同时能使细胞突变致癌,致畸,职业性皮炎,而接触消毒液时戴手套的护理人员仅占13.33%。②麻醉废气和术中使用无影灯及电刀等电器使臭氧增多,长期暴露于微量的污染环境,可导致麻醉废气在机体组织内逐渐蓄积而达到危害机体的浓度,并可能产生慢性氟中毒和遗传学等影响,对手术室女性工作人员可引起再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同时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及操作能力也产生影响,出现骨髓抑制,癌症。 3.1.3生物性因素①体液、血液、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本次调查发现接触病人体液,血液或被体液血液污染的物品只有40%的人套手套,因此通过粘膜和非完全性皮肤接触而感染疾病的机率大大增加,而认为对没有病症的患者就没有必要套手套的观点是错误和危险的。②激光、放射线,激光手术时手术间门口要挂标志,以防无关人员进入,配合激光手术的工作人员要穿防护衣,戴防护镜是非常重要的,放射线对血液系统的损害,精子生成障碍,使胎儿发育致畸方面的知识都很了解,然而在调查中仅有20%的人真正执行了,是由于防护用具的缺乏和防护意识不强而导致了自我防护不足。总体看来,手术室护理人员意识淡漠,知识缺乏,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只强调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而忽略了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阶段的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导致了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不能利用防护工具和正确的操作规程很好地保护自己,未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