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东战争

合集下载

43第四次中东战争过程和结果

43第四次中东战争过程和结果

“赎罪日战争”是以色列及西方国家,对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叫法,而阿拉伯人则把这次战争叫作“斋月战争”。

从攻击日的选择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阿拉伯人的这次战略反击,计划有多么的细致。

作为犹太教最重要的节日“赎罪节”,犹太人有两件事是必须做的,一是全天禁食;二是向上帝祈祷赎罪。

很显然,犹太人在这一天的战斗力和防范心是最弱的。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犹太国家,以色列将这一天作为法定假日,以使国民能够专心向上帝倾诉自己一年当中所犯下的罪过。

在这种情况下,赎罪节这天也成为了以色列全年当中,动员能力最差的一天。

既然萨达特他们清楚赎罪节是以色列的国家防御力最弱的一天,那么以色列的军事家们,也不可能不知道这点。

只是历史给了阿拉伯人一个很好的掩护,那就是这一天,也正处在穆斯林的“斋月”当中。

说起来,斋月和赎罪节,其实是系出同源。

其典故都来源于犹太人了阿拉伯人共同的祖先“亚伯拉罕”(伊斯兰教中称“易卜拉辛”)。

按犹太圣经(也就是基督教旧约)的说法,就是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让他杀子献祭。

而亚伯拉罕到达了指定地点,并准备照做的时候,上帝相信了他的忠诚,并指示用一只公羊来代替他的儿子献祭,代替人类赎罪。

这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引用的“替罪羊”一词的由来。

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的时候,由于将其与犹太教的切割点,放置在了亚伯拉罕之后,因此犹太人关于亚伯拉罕的记录,也成为了穆斯林的记忆。

不过作为拥有后发优势的伊斯兰教,其有机会在宗教影响力上更进一步。

将“赎罪日”扩充为“斋月”就是技术上的一项改变。

当然,作为一个正常人来说,饿一天是没问题的,饿一个月估计也没命想问题了。

所以除了和犹太人一样的祷告以外,穆斯林每日只是在日出与日落之间这段时间禁食。

解读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亲缘关系,总是会让我想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诗。

不过这也不是这两教之间的问题了,但凡世人的关注点,主要在意识形态上了,那些细微的差别,都有可能导致分裂和对抗。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四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四次中东战争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new)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四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四次中东战争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new)

第四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

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

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

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已经歼灭了一队埃及军队。

战争对多个国家有深远的影响,相比六日战争埃叙约(约旦)联盟的惨败,阿拉伯世界为战争早期的进展,心理上感到安慰.这种心态为未来的和平进程以及埃及的门户开放政策铺路。

《戴维营和约》令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这场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了解到他们无法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也因此使以阿间的和平得以展开。

在战争结束时签署的和平协议是自1948年的战争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首次公开进行对话。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硬币上的战争(三):第四次中东战争

硬币上的战争(三):第四次中东战争

硬币上的战争(三):第四次中东战争五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之间前前后后一共发生了5次冲突,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次至第五次中东战争。

这5次战争在军事上都是以色列获胜。

其中第一、三、四、五次中东战争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为了争夺巴勒斯坦地区进行的战争,也是阿以冲突贯穿始终的主线。

(第二次中东战争是英、法为了获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带上以色列和埃及进行的一场战争,也叫苏伊士运河战争,是一场老牌殖民帝国不甘丢弃其殖民地利益发动的战争)。

对于以色列来说,影响最大的是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而对整个中东地区多个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则是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发生在1948年,是以色列和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对抗,结果是以色列获胜,奠定了其国家独立的基础,所以也叫以色列独立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发生在1967年,也称六日战争,是一次经典的先发制人的快速偷袭战,战争只持续了六天,以色列以极微小的伤亡压倒性的优势彻底击败埃及、约旦、叙利亚联军,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彻底改善了以色列的战略劣势。

第四次中东战争而今天咱们要讲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1973年,以色列方面称其为赎罪日战争,阿拉伯世界称其为斋月战争或十月战争。

这场战争阿拉伯世界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第三次中东战争被偷袭),是做了十足的准备的,而且是阿拉伯这次先出手,但还是失败了。

此次失败使阿拉伯国家意识到他们根本不是以色列的对手,无法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也因此使以阿间的和平得以展开(也只能认怂)。

首先就是阿拉伯世界的带头大哥-埃及,和以色列签署了戴维营和约,令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所有军队和殖民者,以交换与埃及的正常关系与长久的和平。

此举令其他阿拉伯国家恼火,“带头大哥”先自己和敌人讲和了,等于是抛弃跟随自己的小弟了。

因此许多阿拉伯国家对此非常不满,埃及被从阿拉伯国家联盟里驱逐。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胜利者是谁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胜利者是谁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胜利者是谁第四次中东战争指的是发生在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的阿拉伯国家阵营与以色列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双方都损失比较大,那么第四次中东战争到底胜利者是谁?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胜利者,希望大家喜欢!第四次中东战争胜利者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叙利亚和埃及蓄谋已久的一场战争,战争是由埃及和叙利亚联军挑起的,埃及和叙利亚联军选择了在犹太人的节日赎罪日发动进攻,因为这一天是以色列全国的节假日,军队也都放假了,所以这一天以色列的防御能力是最弱的一天,但是非常讽刺的是由于这一天以色列的军人都待在家里或者是在犹太人的教堂里过节,所以这一天对军队的动员也要比以往任何一天的动员更加简单容易。

双方开战之后由于以色列军队猝不及防,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处于下风,被埃及和叙利亚联军打败,但是后来以色列军队经过整顿之后,迅速的恢复了自己强大的攻势,在西奈半岛上到了10月19日,在埃及军的密集炮轰下,以色列仍然在大苦湖北边的运河上架起了4座浮桥。

到战争结束时,以色列部队已经大量攻入埃及,距离首都开罗只剩下101公里了。

在戈兰高地上从10月11日至10月14日,以色列部队攻进了叙利亚本土,在叙利亚的巴珊攻克了20平方里的土地,在那里以色列得以用重型火炮开始炮轰大马士革的市郊,距离只有40公里。

从战争的最终结果来看,应该是以色列军队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被称为什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因为这次战争爆发的10月6日正是犹太人的赎罪日,所以又被称为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或者是十月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军队首先发起了进攻,但是最终却被以色列人打败。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对这场战争蓄谋已久,埃及和叙利亚联军选择在以色列犹太人最重要的节日10月6日赎罪日发动战争,赎罪日是以色列犹太人所有的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在这天包括虔诚的犹太教徒和一般现世的犹太教徒都会实行禁食,同时会避免使用武器、电子器材、引擎、通讯设施等等,道路交通也会停止。

第四次中东战争—前苏联海军和美国海军在地中海的空前对峙

第四次中东战争—前苏联海军和美国海军在地中海的空前对峙

第四次中东战争—前苏联海军和美国海军在地中海的空前对峙进入20 世纪70年代,前苏联海军已经入役了包括“莫斯科”级载机巡洋舰(西方国家认为这是一艘准航母)、“金雕”级大型反潜舰(相当于巡洋舰)等远洋水面作战舰艇,使前苏联海军具备了远洋作战能力,前苏联海军的战略方略也由近海防御向远洋进攻方向上发展,和以美国海军为首的北约海上力量展开全面的对抗。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1973年),前苏联海军为了配合阿拉伯联盟的作战,阻止在地中海的美国第6舰队可能的干预,派遣了大量作战舰艇前往地中海,和美国的航母舰队展开了“刺刀见红”式的对抗。

叙述这一对峙事件之前,有必要先回忆下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由于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唯“核导弹”论,严重阻碍了前苏联大型水面舰艇的发展,结果就是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只有4艘携带核鱼雷的柴电常规潜艇和庞大的美国舰队相抗衡,尽管这些潜艇官兵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但是前苏联海军还是在这一冲突中颜面尽失。

事实证明,仅靠远洋核潜艇不可能在大洋上和强大的美国航母舰队抗衡,这些苏联核潜艇需要水面舰艇的支援和配合。

当时常驻在地中海的是美国第6舰队,拥有3艘航母和2艘反潜直升机航母的强大兵力,而前苏联海军的舰艇随着在地中海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也在地中海组建了第5分舰队,各类舰艇由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北方舰队提供,第5分舰队只有一个常设的司令部。

根据地中海局势的紧张程度,前苏联海军为第5分舰队提供各种规模的兵力配置。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时,为了支援阿拉伯联盟的作战,阻止美国第6舰队的干预,苏联开始向地中海大量增派军舰,第5分舰队也变得空前强大,到后期第5分舰队各类舰艇达到96艘,包括34艘水面作战舰艇和23艘潜艇,莫斯科号反潜巡洋舰和导弹核潜艇都包括在内。

双方在地中海展开了空前的对峙,这也是第一次前苏联海军在和美国海军的正面对峙中取得了势均力敌的态势。

地中海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域,利用这一地理特性,前苏联以巡洋舰、反舰舰和驱逐舰组成数个“侦查—突击群”抵近美国航母战斗群进行跟踪和监视。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经过怎么样的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经过怎么样的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经过怎么样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发生在以色列和以埃叙联军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发生的时间为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而具体的经过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5068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经过,希望大家喜欢!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发生在以色列和以埃叙联军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发生的时间为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对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领土争议,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叙联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后来以色列扭转了战局,埃叙联军战败。

下面介绍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

埃及和叙利亚联军选择在10月6日犹太人的赎罪日发动这场战争,因为赎罪日是犹太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以色列全国放假,很多军人也放假回家过节,并且这一天以色列会避免使用武器、电子器材、引擎、通讯设施等等,道路交通也会停止。

可以说这一天是以色列军备防御最脆弱的一天,这一天埃及在西奈半岛,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双方在以色列的东西两方同时向以色列发动了进攻。

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及在西奈半岛,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因为埃叙联军打了以色列一个猝不及防才出现的。

后来以色列迅速的调兵遣将,分别在东西两线迎战埃叙联军,很快扭转了战局,最终以色列分别攻入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境内,到战争结束时,以色列部队已经大量攻入埃及,距离首都开罗只剩下101公里了。

从10月11日至10月14日,以色列部队攻进了叙利亚本土,在叙利亚的巴珊攻克了20平方里的土地,从那里以色列能够用重型火炮轰击大马士革的市郊,距离只有40公里。

后来约旦和伊拉克也加入到叙利亚的战队中,但是却无法击退以色列军队。

同时在海上的战斗中以色列也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以色列军队包围了埃及的第三军团。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一场阿拉伯国家与犹太人的以色列之间的再一次激烈冲突,冲突的根本原因是领土争议,埃及和叙利亚在这场战争中分别从以色列的东西两方发动了对以色列的攻击,以色列被迫在东西两线作战,在这场战争中拥有着许多以往战争所没有的特点,下面就介绍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

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

1、战争第一阶段:阿拉伯国家发动 突然袭击,以色列仓促应战
叙利亚军队在空军和防空部队的掩护 下,分三路向戈兰高地发动突然袭击, 迅速突破以军防线。至10月9日,叙军 全线推进至叙以边界附近,歼灭以军1 个步兵旅、2个装甲旅的大部。 以军迅速作出反应,采取先北后南、 避免两线作战、重点用兵的方针,调
对峙
战前阿以之间兵力对比 国家 总兵 力 11.5 万 31.5 14万 预备 役 坦克 防空导弹 飞机 舰艇 发射架 360 30艘 75部 架 600 109 880部 架 艘 270 24艘 360部 架
以色列
埃及 叙利亚
48万
50-80 万 50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0 辆 2200 辆 1800 辆
除此之外,阿拉伯国家还有大量防空高炮、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火炮等。
邓国雄 20111020165
目 录
• • • • • • 战争背景 战争简要经过 战争结果及特点 战后影响 四次中东战争小结 参考文献
战争背景
(一)战争起因 1、阿以矛盾进一步激化
2、超级大国加强对中东的争夺 3、阿拉伯各国更加团结
以色列空袭埃及机场和导弹阵 地
2、超级大国加强对中东的争夺
1、战争第一阶段:阿拉伯国家发动 突然袭击,以色列仓促应战
1973 年 10 月 6 日 14 时,埃及 军队对苏伊士运河东岸发 动突然袭击,一举突破以 军在西奈的巴列维防线。 至 10 月 9 日,埃军在运河东 岸的兵力增至 6 个师,控制 东岸 1000平方公里的领土, 并击毁以军坦克约 300 辆。 以军陷入到极度被动的地位。
三是、对制空权的争夺非常激烈;
四是、海上作战采用了导弹战和电子战。

第四次中东 战争 (十月战争)

第四次中东     战争    (十月战争)

——1800 辆 坦 克
14日一天内共展开1800 辆坦克的大会战
战略空运
及时补 充
侦察卫星
苏美先进武器装 备
萨姆—2
萨姆—3
萨姆—6
萨姆—7
蜻蜓空空导弹 响尾蛇空空导弹 加布里埃尔舰舰 导弹
埃萨 及达 将特 会于 和 以 色年 列公 开开 战宣 称
1972
阿拉伯国家参战 正规军57万人
美国空中 运补
565架次
以色列 航空公司
250架次
5500吨 物资与装 备
以色列参战
坦克4000辆 作战飞机1000 余架 常备军11.5万人 坦克1700辆 预备军20万人 作战飞机500 余架
坦克2200辆 飞机440余架 坦克850辆 飞机110余架
阿拉伯国家死亡 损毁 8500余人 以色列死亡 损毁 2800余人
苏联空中 运补
935架次
160000吨 206架军用 物资与装 机 备 22400吨 物资与装 备 56架军用 机
第四次中东战争
十斋赎( 月月罪又 战战日称 争争战 )、 争 、
拉 他 基 亚 海 战
以色列的胜利证明了, 体积小而速度快、并 且配备了电子反制设 备的飞弹快艇的潜力
拉 他 基 亚 海 战
叙利亚 戈兰高地
西奈半岛
苏伊士
渡河之役
200多架飞机准 备对以色列进行 空袭
埃及士兵将国旗插进占领土地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

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

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

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

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已经歼灭了一队埃及军队。

战争对多个国家有深远的影响,相比六日战争埃叙约(约旦)联盟的惨败,阿拉伯世界为战争早期的进展,心理上感到安慰。

这种心态为未来的和平进程以及埃及的门户开放(infitah)政策铺路。

《大卫营和约》令以埃关系正常化,也是首个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

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

一、战争背景1、战争的起因这场战争是以阿冲突的一部分,这场冲突自1948年以来已经造成多场战争。

在稍早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攻占了整个西奈半岛乃至苏伊士运河的停火线,并且从叙利亚那里攻占了大约一半的戈兰高地。

在战争前几年里,以色列在西奈和戈兰高地上建立了许多防御工事。

1971年以色列花费了5亿元在苏伊士运河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堡垒系统,这座堡垒被命名为巴列夫防线(Bar Lev Line),名称来自以色列将军哈伊姆·巴列夫(General Chaim B ar-Lev)。

埃及和叙利亚都想取回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但以色列高层却不想归还这些土地。

不过依据以色列前总统Chaim Herzog的说法:―在1967年6月19日, 以色列联合政府已经投票无异议通过将归还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给埃及和叙利亚,以换取达成和平协议。

戈兰高地将会非军事化,也将和埃及展开有关西奈半岛的堤蓝海峡(Straits of Tiran)的沟通。

政府也决定要和约旦国王展开关于东方边界的谈判。

‖无论如何,稍后阿拉伯国家在喀土木协议(Khartoum Arab Summit)中决定,与以色列―拒绝和平、拒绝接触、拒绝谈判‖。

埃及总统纳赛尔于1970年9月去世。

继承他的是萨达特,萨达特决定经由战争手段取回在六日战争中的失土。

1971年,萨达特在与联合国调停大使Gunnar Jarring的谈话中声明,除非以色列―撤出在西奈半岛和加沙走廊的所有武装部队‖并且履行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中的所有条款,埃及才会―准备与以色列和平共处‖,以色列的答复则是绝不会撤回1967年6月5日以前的边界。

萨达特寄望于以小规模的战胜以色列便能改变现状。

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Hafez al-Assad)则有不同的看法,他对和以色列的谈判完全不感兴趣,并认为只有用完全的军事手段才能夺回戈兰高地。

从六日战争以来,阿萨德便进行庞大的扩军备战,他希望让叙利亚成为阿拉伯国家中的军事霸主。

在埃及的援助下,阿萨德认为叙利亚军已经有绝对的胜算击败以色列并取回失土。

阿萨德认为只有在以武力夺回戈兰高地后谈判才会展开,到时将能威逼以色列交出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走廊,并且逼以色列做出其它的让步。

萨达特同样期盼战争的来临。

―萨达特掌权三年以来……是历史上埃及人民士气最低落的时期……经济一直低迷不振。

发动战争是孤注一掷的选择。

‖ (Rabinovich, 13)。

在萨达特的传记里,作者Raphael Israeli描述萨达特面临到埃及自从六日战争以来士气低迷的问题,认知到在进行任何改革之前都须先克服这种战败的羞耻感。

埃及的经济已经陷入混乱,但萨达特察觉到他将要推行的改革必定会在部分埃及人口里不受欢迎。

而一次军事上的胜利将能让他获得人民普遍支持。

一部分的埃及人,尤其是那些发起许多抗议活动的埃及大学学生,强烈主张进行一场战争以夺回西奈半岛,而萨达特掌权三年来还未发动战争让他们相当不满。

其它的阿拉伯国家对发动新的战争较不感兴趣。

约旦的侯赛因国王担心若是战争失败将会再次失去土地(约旦在之前的六日战争中失去了占一半人口的土地)。

同时萨达特承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亚西尔·阿拉法特在战胜后将会让他们管理西岸地区和加沙走廊,而约旦国王则认为西岸地区应该属于约旦的国土。

而且,在1970年爆发的黑色九月事件(Black September crisis)巴解与约旦的内战中,叙利亚曾军事介入支持巴解,进一步造成约旦和叙利亚的不合。

伊拉克和叙利亚同样关系紧张,伊拉克也拒绝参加开头的攻势。

黎巴嫩则由于军力过小和内部的不稳定而没有参加。

在开战前一个月萨达特忙于在外交上争取支持,到1973年的秋天,萨达特宣称已经得到超过100个国家的支持,这些国家大多来自阿拉伯国家联盟、不结盟运动的参与国和非洲统一组织的国家。

萨达特也在欧洲争取支持,并且获得了一些成功。

英国和法国首度支持了阿拉伯国家,在战争爆发前西德则成了埃及最大的军备来源国。

2、引发战争的事件萨达特于1972年公开宣称埃及将会和以色列开战,并说埃及已经准备好―牺牲1百万名士兵‖。

1972年底以来,萨达特专注于建军备战,从苏联那里取得了MiG-23战机、SA-6防空飞弹、RPG-7反坦克榴弹、T-62坦克,尤其是AT-3反坦克飞弹,并且改良了军事战术。

在六日战争中造成军事失败的无能将领被有才能者取代。

超级大国的介入也是影响两场战争结果的主要因素。

苏联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埃及军事上的弱点,美国与盟国支持以色列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攻击性武器,而苏联则只在相当不情愿的情况下提供埃及防卫性的武器。

前任总统纳赛尔曾经造访莫斯科,纳塞尔极力恳求莫斯科高层,并且宣称如果苏联拒绝提供武器,他将会返回埃及向埃及人民宣布苏联已经遗弃了他们,并反过来向美国求取支持,如此美国将会在此地区占上风。

由于苏联无法接受美国介入埃及,最后只好答应提供埃及防空飞弹以防御边界。

事实上埃及在之前1968年所发动消耗战役(War of Attrition)的一个潜在目标便是为了逼迫苏联提供埃及更先进的武器军备,埃及感觉到唯一足以说服苏联相信埃及军备落后不足的方法,便是将这些落后的武器投入实战中,对抗由美国提供以色列的先进武器,并以这些实战的落败来说服苏联提供更先进的军武。

纳赛尔与苏联的关系在1967年的战争中产生冲突,苏联希望埃及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和以色列的冲突。

苏联不计代价希望避免阿拉伯与以色列的冲突以免与美国展开进一步的对抗。

美苏于奥斯陆的与会更进一步朝向保持现状,而这是埃及所无法接受的。

由于担心准备战争的意图被苏联察觉,埃及开始驱逐当时停留在埃及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1972年7月萨达特驱逐了几乎全部20,000名苏联军事顾问,并且在外交政策上开始向美国靠拢。

苏联认为萨达特不会有机会赢得战争,他们警告萨达特,任何跨越苏伊士运河的行动都会由于以色列严密的防御而死伤惨重。

苏联当时正致力于缓和政策,因此极不乐见中东出现不稳定的情势。

在1973年6月与尼克松的会面中,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建议以色列应该撤回1967年的边界,勃列日涅夫称如果以色列不这样做,―苏联将很难维持目前的和平状态‖,暗示了当时苏联对萨达特发动战争的意图已经无能为力。

(Rabinovich, 39)在1973年4月9日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的访问时,萨达特再次威胁向以色列发动战争。

在1973年里,阿拉伯国家举行了数次大型的军事演习,每次都引起以色列军方提升到最高的警戒状态,而每次都在几天后回复平静。

以色列的领导人相信,如果战争爆发,以色列空军能像以往一样很快的击溃敌人。

在战争爆发的前一年,1972年10月24日,萨达特在一次与军方高层的会议中,透露了他发起战争的意图,即使是在苏联并不支持的情况下。

(Rabinovich, 25)战争计划在极机密下拟定,即使军中的高阶指挥官也只在战争爆发前不到1个礼拜才被告知,而士兵们则在几个小时前才被告知。

攻击计划代号为Operation Badr,也就是阿拉伯文里―满月‖的意思。

3、展开突袭的前夕以色列军的军事情报部(Aman)是以色列全国的情报判断中心,军事情报部对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估计方法建立在几个假设上。

首先,他们假设叙利亚不会与以色列开战,除非埃及也一起参战。

第二,他们在埃及军方里有一名位阶极高的间谍(这名间谍的身份直到今天依然是机密,只被称为―消息来源‖),藉由间谍他们得知埃及希望夺回整个西奈半岛,同时埃及在取得苏联支持的轰炸机以瘫痪以色列空军、和飞毛腿飞弹以威胁以色列城市之前将不会发动战争。

由于苏联还未提供轰炸机,而飞毛腿飞弹也才刚于8月运达埃及,要花费4个月进行训练,因此军事情报部认定战争将不会在短期内爆发。

由于这些带有偏见的错误假设,导致他们忽略了其它显示战争逼近的情报。

埃及军进一步的刻意制造这种误解,以色列和美国都以为埃及驱逐苏联军事顾问的举动已经严重损害了埃及军的战力。

埃及继续制造各种假情报和讯息,像是埃及军在后勤上出了问题以及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操作先进武器。

埃及也不断的制造缺乏备用零件的讯息。

萨达特长期以来施行的边缘政策更多次故意扬言发动战争,直到其它国家开始减低对于战争爆发的危机意识。

在1973年的5月和8月,埃及军两次在边界动员的演习,使以色列军方为了提升警戒状态而额外花费了1千万元。

在赎罪日的前一个礼拜,埃及军指定将在苏伊士运河进行为期1个礼拜的训练演习。

以色列军事情报部侦测到埃及军在运河周遭有大规模集结行动,却判定是埃及军的另一次演习。

同时叙利亚军队在边界也开始大规模集结,然而军事情报部却认为这也不构成威胁—因为依据他们的假设,叙利亚只有在埃及也加入的情况下才会参战,而埃及只有在苏联武器到达的情况下才会开战。

之所以选在犹太人的假日赎罪日(Yom Kippur)这天发动战争,是因为以色列在这天处于全国放假状态。

赎罪日是犹太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天包括虔诚的犹太教徒和一般现世的犹太教徒都会实行禁食,同时会避免使用武器、电子器材、引擎、通讯设施等等,道路交通也会停止。

许多士兵在这天离开岗位返家过节,以色列正处于一年中最战备最脆弱的状态,尤其难以进行全国军人的紧急复员。

尽管已经拒绝参加,约旦的侯赛因国王―在两周前曾与萨达特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会面。

尽管萨达特和阿萨德皆不信任约旦而不太可能告知战争的详细计划,但他们很可能在谈话中企图试探约旦参战的可能性。

‖ (Rabinovich, 5 1)。

9月25日的晚上,侯赛因国王秘密的飞往特拉维夫以警告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叙利亚即将发动战争。

―‗叙利亚会在没有埃及参加的情况下开启战端?‘,梅厄夫人问道,侯赛因国王则说他不认为:‗我认为他们(埃及)会一起行动‘‖(Rabinovich, 5 0)。

让人吃惊的是,这样明确的警告都没有被以色列所重视。

以色列的军事情报部认为约旦国王所说的都是他们已知的情报。

―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情报局在9月里经过可靠的情报来源接获了高达11次战争即将爆发的情报,但摩萨德情报局的局长Zvi Zamir依然坚持阿拉伯国家没有能力发动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