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水情信息拍报方法

水情信息拍报方法

宜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水情科

二〇一一年四月

目录

1、报汛的基本常识 (3)

1.1报汛时间 (3)

1.2 降水量 (3)

1.3洪水 (5)

1.4水文情报 (6)

1.5水文预报 (7)

2、水库拍报的内容及要求 (7)

2.1 水库降水量拍报规定及内容 (7)

2.1.1降水量拍报一般规定 (7)

2.1.2 各水库雨量报汛方法及内容 (9)

2. 2 水库水情报汛内容 (10)

2.2.1水库水情拍报规定 (10)

2.2.2水库水情报汛内容 (11)

2.3 水库水情报汛举例 (11)

3、堤防拍报的内容及要求 (12)

3.1 雨量拍报方法及内容 (12)

3.2 河道堤防水位拍报一般规定及要求 (13)

3.3水位报汛举例 (13)

4、排灌站拍报的内容及要求 (13)

5、报汛制度及要求 (14)

水情信息拍报方法

1、报汛的基本常识

1.1报汛时间

根据湖北省降水和江河涨水规律,我市汛期报汛时间为4月15日

至10月15日。

1.2 降水量

(1)降水量观测:一般只测记降雨、降雪、降雹的水量。降水量记至0.1mm,不足0.05mm的降水不做记载。每日降水以8时为日分界,从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水量为本日的日降水量。

(2)降水量分段:一般采用定时分段观测制,时段数及相应时

间见下表。

降水量分段表

(3)旬月降水量:旬降水量分为上旬、中旬和下旬雨量。上旬雨量为每月1日-10日(1日8时至11日8时)降水量总和;中旬雨量为每月11日-20日(11日8时至21日8时)降水量总和;下旬雨量21日-月末(21日8时至次月1日8时)降水量总和;月降水量为本月逐日降水量总和(本月1日8时至次月1日8时),年降水量为每年逐月降水量总和。

(4)降雨强度:单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我国水文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如下表:

降雨强度与等级表

(5)流域平均雨量:流域平均雨量又叫面雨量。水文工作中常需推求整个流域面上的平均降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和垂

直平分法(又叫做泰森多边形法),也有用绘制等雨量线图来推求的。

1.3洪水

(1)水位: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目前水文站提供的水位一般是基本水尺断面的水位,其基面多为冻结基面。

(2)洪峰水位:是指洪水过程中出现的瞬时最高水位。

(3)洪峰流量:是指洪水过程中出现的瞬时最大流量,一般是指与洪峰水位相对应的流量。

(4)实测流量:是在某一时段内,采用一定的测验方法,在基本水尺断面实际测算的断面流量。

(5)警戒水位:是为防范水利工程可能出现险情而确定的洪水位。

(6)允许最高洪水位:是指蓄水工程在控运年度内,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该水位一般不应高于原设计洪水位。

(7)正常蓄水位:是为满足兴利用水的需要,根据枯季用水量情况确定的汛末达到的水位。

(8)防洪限制水位:水库根据防洪兴利的需要,既能保证防洪的安全又能满足用水需要而确定的蓄水位,叫防洪限制水位,汛期洪水到来之前库水位一般不超过该水位。

(9)洪水等级:按照水利部行业标准,一般洪水是指水文要素重现期小于10年的洪水;较大洪水是指水文要素重现期10—20年的洪水;大洪水是指水文要素重现期20—50年的洪水;特大洪水是指水

文要素重现期大于50年的洪水;

(10)洪水特征:反映洪水大小一般以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线三项要素表示洪水特征。

1.4水文情报

(1)水情信息

水情信息是指江河、水库、地下水和其他水体的水文及有关要素过去、现时及未来的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330-2005)《水情信息编码标准》中的水情信息分为降水量、蒸发量、河道水情、水库(湖泊)水情、闸坝水情、泵站水情、地下水情、土壤墒情、特殊水情和水文预报、潮汐水情、沙情等13类。

(2)水情拍报段次

一般规定,水情拍报按一天内拍发电报的次数规定分为6级,具体拍报级别见下表。目前我市各报汛站拍报标准根据报汛任务书执行。

1.5水文预报

(1)水文预报:是根据前期和现时已出现的水文、气象等信息,运用水文学、气象学、水利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河流、湖泊等水体未来一定时段内的水文情势作出定量和定性的预报。水文预报的内容,按预报现象分洪水预报、枯季径流预报、风暴潮预报等等。目前我市仅开展库河洪水预报。

(2)洪水预报方法

目前常用的水文预报方法有:河道相应水位(流量)预报、河道流量演算预报、降雨径流预报、流域水文模型。我局使用的洪水预报方案主要有河道相应水位(流量)预报、降雨径流预报。

(3)预见期:即预报根据信息发生时间至预报水文要素出现的时距。

2、水库拍报的内容及要求

2.1 水库降水量拍报规定及内容

2.1.1降水量拍报一般规定

1)日、时段降水量

一日内各个时段降水量达到0.5mm时, 8时报日降水量。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方案及常见问题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方案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概况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综合运用计算机、电子、通信、遥感、水文、气象等多学科技术,完成对江河、水库和流域的降雨量、水位、流量、土壤蒸发、机组发电、闸门启闭等水情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管理、预报、自动生成调度方案和发布的信息系统。通俗的说:它是江河和水库调度的“千里眼”,是水调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决策人员合理准确的调度提供科学的依据。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系统主要由水文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RTU)、数据传输信道、通信设备、应用软件、数据处理计算机和供电电源等构成。若以信息传输方式来区分,可分为有线传输(ISDN)、微波、公用电话线(PSTN)、短波、超短波(UHF/VHF)、卫星(Inmartsa-C,Vsat)和移动短信(GSM、CDMA、GPRS)等方式。若以其所处位置不同来区分,系统又可分为遥测站、空间站、中继站(地面站、网管中心)和中心站。 空间信道 遥测站中心站 图示1、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工作流程图

一、做好基础工作 1、收集资料、建立档案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建立完整的技术资料档案。内容包括:设备的技术说明书、各种图纸、系统的各项设计报告、系统的安装和调式报告、系统的试验和验收报告、系统运行日志、系统的月度和年度运行报告、各类报表、设备台帐、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检修记录、遥测站档案(包括遥测站所在地、代管人、安装及投运时间、测站属性、通信方式、遥测站改造和维护记录、故障情况和处理记录等)等。 2、制定运行规范 要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运行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规范应对整套系统运行、操作、管理、维护、故障检修和考核做出具体的规定,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 3、编写运行报告 根据每日记录,统计出系统的可用率、系统的畅通率,数据的正确率(与人工报数据比较)和预报精确度等。编写系统的月度和年度运行报告,内容包括:系统通信情况、中心站运行和维护情况、中继站与遥测站的运行和维护情况、系统的升级改造、系统的故障以及处理情况、数据精度分析、系统尚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意见等。通过总结、分析和比较,可以随时掌握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以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4、提高人员素质 由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运行管理涉及到多学科、多种技术,因此,系统应配备包括通信、计算机及水文等方面在内的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管理和维护人员首先应参与到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全过程中,这样有利于尽快熟悉和掌握系统的原理。同时,还要加强技术培训,使管理和维护人员能熟练掌握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 二、日常使用和管理工作

水资源知识点

水资源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水资源:人类长期生存、生活、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的社会属性: 1.社会共享性 2.利害的两重性 3.商品性 4.多用途性 自然属性: 1.流动性 2.可再生性 3.有限性 4.时空分布的不均匀 5.多态性 6.不可替代性 7.环境资源属性第二章水循环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态 全取用水占比: 农用2/3 工业1/4 生活8% 水的分布: 97.47%咸水68.69%冰川30.06%地下淡水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是0.1*108km3,占淡水总量的30.4% 水文循环的概念:各种水体受太阳能的作用,不断的进行相互转换的迁移的周期原理。 大(小)循环:

大循环: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小循环: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更替周期:固定水体的总量全部自然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全球水量平衡: 全球多年平均年蒸发量E等于全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P。 水质型缺水: 某个地区水体总量充足,但由于水体遭受污染不能被正常利用,致使该地区水资源不足。 全球水资源面临问题: (1)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农工业激增、工业用水量激增,水利用率低下】(2)水源污染严重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1)总量大、人均少 (2)夏秋多、冬青少 (3)南东多、西北少 (4)北方、西北干旱地区严重缺水,黄海流域资源分配不均。 农业用水:灌溉用水占农业总用水比例始终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 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 (3)地下水过度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第三章 水资源量的评价 地表水: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的总称。 降水公式: (1)年降水量极值比Ka :min max a x x K = (2)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 : x C σ = v 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取决——→补给来源 蒸发:水面蒸发、陆面蒸发。 干旱指数: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寡、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某地区年水面蒸发量E 与年降水量P 的比值: P E ÷=0γ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1)结合水

郁南向阳水库水情测报技术方案

编号: 技术方案 长沙国通电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3月2日

1.1系统建设的原则 系统的建设应以“实用、可靠、先进、经济、开放、安全”为指导思想。 1、实用:监控覆盖面和图像质量须满足实际需求;数字图像实时监视和图像回放查询界面友好,系统安装、使用、维护简便。 2、可靠:系统采用的主要监控设备须经过具有公安部批准的相应资格产品检测中心的测试,质量达标,性能稳定,能持续有效运行。 3、先进:采用成熟、主流的技术构建系统平台,充分兼顾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充分考虑与其他系统的连接,建设可扩展的、开放的平台;主要设备可采用搭积木的模块式方便扩容,保护原有投资。 4、经济:在确保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的前提下,注重系统建设成本和投入的阶段性,以技术建设与应用机制的协调发展,确保系统效益。 5、开放:系统应遵循开放系统的原则。系统应符合行业标准,能提供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诸方面的接口和工具,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6、安全:在考虑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时,除应考虑各种外界干扰外,还需在各个环节提供安全、保密措施。

1.2系统设计标准和依据 1.21设计标准 (1)《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总体设计大纲》国家防总; (2)《计算机网络产品设计规范》电子工业部; (3)《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GB2881; (4)《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统一规定》ABY306.1-85信息产业部; (5)《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信息产业部; (6)《通信工程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5078-98,信息产业部; (7)《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范》[2002]116号; (8)《无线电通信系统(组网)设计规范》,电子工业部; (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12)《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大中型水电站水库调度规范》(GB17621-1998) 《水利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定》(DL/T5051-1996) 《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程》(DL/T5080-1997)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SL64-2003)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250-2000) 《水电厂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管理办法》(电力部电安生[1996]917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调调[2000] 76号文《关于颁发电力系统水调自动化功能范围和通信协议的通知》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调调[2001] 105号文《关于颁发“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要求及验收细则(试行)”的通知》。

水情业务知识学习资料要点

2011年水情业务培训课件 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概述 水文情报预报的概念 水文情报预报是指对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文要素实时情况的分析报告以及未来情况的预报,涉及防洪、抗旱、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以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是水文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讲,一切围绕水文情报预报所展开的专业工作和管理活动,都称之为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简称“水情”。 水情工作的基本内涵 1、为防汛抗旱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2、为突发公共水事件提供预测分析; 3、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4、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5、为生态建设提供基础信息; 6、为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7、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全面服务。 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简称水情工作)的主要内容 可分为水文情报、水文预报、水情服务和水情管理4个部分。 水文情报工作主要包括:水情编码、水情报汛、水情传输、水情监视、水情信息报送、质量考核等内容。 水文预报工作主要包括:预报方案编制和修订、预报方案评定和检验、作业预报和预报会商等。 水情服务工作包括:水情信息的提供和发布,危险或灾害性水情的报警、预报信息的发布,水文情势的分析,旱涝趋势的展望等。 水情工作流程 水情工作是一项常年性工作,以汛期为主线、按时间(年度)划分,可分为:汛前准备、汛期工作、汛后总结三阶段。 水情汛期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流程(即汛期的主要工作): 检测信息――报送信息――入库存储――分析处理――制作图表及文字材料――水文预报――防汛抗旱会商――发布信息。 水情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 22482-2008) 《水情信息编码标准》(SL330-2005) 《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SL323-2005) 《实时水情交换协议》(SL388-2007) 《水文情报预报技术手册》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大纲

FCD 11040FCD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大纲范本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1996年3月

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大纲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月

目次 1. 引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 3. 基本资料 (4) 4. 设计原则 (6) 5.设计工作内容与方法 (6) 6.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8) 附录A 通信电路设计的主要内容 (19) 附录B 应用软件模块目录 (23) 附录C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总体设计报告编写提纲 (24)

1 引言 本工程是以为主,兼顾的综合利用工程。属等工程。 工程位于(省)县村(镇)。 工程总装机容量 MW,多年平均发电量亿kW.h。正常蓄水位 m,校核洪水位 m,死水位 m,水库总库容亿m3。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 可能有的文件: (1) 流域规划报告及其审查意见; (2)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查意见; (3)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告及其审查意见; (4) 水文、水库运行报告; (5) 其他。 本工程有上述的等项。 2.2 设计规范 (1) SL44-9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2) SD138-85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 (3) SL61-94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 (4) DL5020-93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5) DL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2.3 参考规范或规定 (1) 水电厂通信设计技术规定; (2) 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89)水规规字第74号文:新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的几点意见; (3) 水利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定。 3 基本资料 3.1 流域资料 3.1.1 自然地理 工程位于江(河)上。

实时水雨情查询系统

BEIK实时水雨情查询系统 北科博研陈国旭张学东 产品概述:水文、水资源、防汛抗旱等水利事业国家投入日益加大,新的标准和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水情查询系统,作为水利部门专业的查询工具,无论在功能性,还是时效性,以及在具体展示方面都产生了更高的水准。BEIK实时水雨情查询与系统,应运而生。 beik实时水雨情查询系统集水雨情信息的查询、统计析功能与一体,可以为水雨情防御和应急部门提供实时水雨情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空间分析手段,为迅速、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省及相关地区雨情、水情信息等各种防汛抗旱基础资料,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系统特点: 1、多样化的查询方式用户可根据行政单位、管理单位、流域及测 站编码名称等条件进行查询;水雨情数据信息统计分析全面, 涵盖了所有水文常用到的统计指标; 2、数据实时更新统计,时效性强; 3、支持数据报表的导出、打印功能; 4、更新、更全的GIS地图监视,预置了更加专业化的GIS产品。

5、操作维护简单易用:完全b/s结构,用户用浏览器访问系统, 无需安装客户端,方便远程访问;界面简洁友好,使用简单,便于培训,易于实施。 6、技术超前性能领先:设计在技术上超前的,在工作上实用的信 息化系统,多种GIS版本的支持,多重优化,产品美观、渲染快捷。 系统功能: 1.1系统功能 1.1.1GIS地图监视 1.1.1.1地图快速操作功能 地图快速操作功能包括全图显示、地图缩放、平移、定位、地图测量。 1.1.1.2动态监视 在地图某些测站点上显示文本信息框。文本信息框中显示该测站的实时水位、流量、警戒水位、保证水位等信息。测站监视功能结合GIS地图,为用户提供了直观、简洁的信息查看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关注的站点。 1.1.1.3雨情监视 1、时段雨量

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施方案

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实施方案

目录 第1章系统简介 (1) 1.1 系统介绍 (1) 1.2 系统构架 (1) 1.2.1 现场部分 (2) 1.2.2 中心工作站 (3) 1. 3 预报系统模型及分析方法选择 (3) 第2章系统功能和性能 (5) 2.1系统功能 (5) 2.1.1采集功能 (5) 2.1.2存储功能 (5) 2.1.3数据通讯功能 (6) 2.1.4管理功能 (6) 2.1.5自检功能 (6) 2.1.6防雷抗干扰功能 (6) 2.2系统性能 (7) 2.2.1先进性 (7) 2.2.2可靠性 (8) 2.2.3兼容性 (9) 2.2.4可扩充性 (9) 2.2.5易维修性 (9) 2.2.6经济性 (9) 第3章系统设计依据和原则 (11) 3.1 系统设计 (11) 3.2 系统设计依据 (11) 3.3 系统设计原则 (12) 第4章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 (13) 第5章设备选型及安装方案 (14) 5.1 监测设备选型 (14) 5.1.1 水位传感器 (14) 5.1.2雨量传感器 (14) 5.1.3电源部分 (15) 5.1.4 遥测终端RTU (17) 5.1.5 避雷器 (18) 5.2 监测设备安装方案 (19) 5.2.1 电台的安装及调试 (19) 5.2.2 雨量传感器的安装 (20) 5.2.3 水位计的安装及调试 (20) 5.3.4水情遥测终端的安装 (21) 5.3 避雷系统 (27) 第6章水情自动预报软件设计 (28) 6.1 项目总体方案及实现目标 (28) 6.2 总体构成及子系统 (30)

6.2.1 系统总体构成 (30) 6.2.2 专业功能 (34) 6.3 信息输入模块 (34) 6.3.1 系统结构方案 (34) 6.3.2 水雨情遥测数据镜像 (35) 6.3.3 水雨情数据查询修改 (35) 6.3.4 气象预报信息录入 (37) 6.3.5 水库基本信息查询修改 (37) 6.3.6 预报参数查询修改 (38) 6.3.7 工作内容及实施策略 (38) 6.4 水雨情查询模块 (38) 6.4.1 实时监视 (39) 6.4.2 图形基本操作 (39) 6.4.3 数据查询操作 (40) 6.4.5 雨量图形查询 (44) 6.4.6 水情图形查询 (46) 6.4.7 水雨情报表查询 (47) 6.4.8 工作内容及实施策略 (48) 6.5 实时洪水预报模块 (49) 6.5.1 系统结构方案 (49) 6.5.2 自动滚动预报 (50) 6.5.3 入库洪峰水位经验预报 (50) 6.5.4 半分布式新安江模型预报 (51) 6.5.5 河道洪水预报 (53) 6.5.6 入库实时预报模型 (54) 6.5.7 预报洪水分析 (55) 6.5.8 预报方案评价 (55) 6.5.9 工作内容及实施策略 (58) 6.6 预报成果管理与输出模块 (58) 6.6.1 预报结果维护 (58) 6.6.2 预报成果保存与查询 (59) 6.6.3 预报成果网页查询 (60) 6.6.4 预报成果上传 (61) 6.6.5 工作内容及实施策略 (61) 第7章项目预算 (63)

水情监测、水雨情监控系统

水情监测、水雨情监控系统 一、水情监测系统概述 水情监测(水雨情监控系统)适用于水利管理部门远程监测水库的水位、降雨量等实时数据,同时支持远程图像监控,为保障水库的适度蓄水和安全度汛提供了准确、及时的现场信息。 水雨情监控系统做到了水库水雨情的实时监测、实现了水库的信息化管理,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系统拓扑图

三、系统优势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L651-2014)》 ●《四川省水文测报系统技术规约(SCSW008-2011)》 ●《特殊区域水文、水资源数据安全采集系统RTU追加测试》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遥测终端机(SLT180-1996)》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水文实时监测管理系统》软件著作权证书 ●《水文实时监测管理系统》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远程监测远程监视自动报警 统计分析 数据存储 ◆水库分布位置、现场设备运行状态。 ◆水位、降雨量、设备电池电压等实时数据。 ◆按需配置远程自动/手动拍照功能(GPRS/CDMA 通信时)。 ◆按需配置视频实时监控功能(光纤/ADSL/4G 通信时)。 ◆水位/降雨量超限或现场设备故障时,自动报警。 ◆自动向责任人手机发送报警短信(选配)。 ◆自动统计水位、降雨量的时、日、月、年数据报表。 ◆自动生成水位、降雨量、电池电压等数据过程曲线。 ◆监测中心服务器和现场终端双向存储历史数据。 ◆自现场终端可存储不少于一年的历史数据记录。

六、水情监测(水雨情监控系统)应用案例 案例1——安徽某县水务局水库监测及预警工程 水库安全度汛是全国各地防汛抗洪的重中之中,而水库监测系统作为水库除险的重要非工程措施越来越受到水利管理部门的重视。 2015年,安徽某县水务局投资建设了“水库监测及预警工程”,首批为县内12座重点水库安装了水库远程监测设备,实现了水库水雨情的实时监测。 通信网络: 水务局监测中心内具备可上外网的固定IP,系统选用了公网专线的组网方式。 监测中心服务器上安装了我公司提供的网页版监测软件,方便管理人员远程访问。 监测设备: 水库监测终端DATA-9201采用太阳能供电,配置30W的太阳能电池板和24AH的蓄电池,实时将水雨情数据上报给监测中心。 水位检测设备选用了DC12V供电、RS485输出的超声波水位计,量程15米。 雨量检测设备选用了单脉冲输出的翻斗式雨量计。 现场监测设备采用一杆式安装,为节省运输成本,安装杆在当地根据每座水库的具体情况设计、组装。 设备安装现场:

关于水的一些基本 知识

水中除了溶解气体之外的一切杂质称为固体。而水中的固体又可分为溶解固体和悬浮固体。这二者的总和即称为水的总固体。 溶解固体是指水经过过滤之后,那些仍然溶解于水的各种无机盐类、有机物等。悬浮固体是指那些能过滤掉的不溶于水中的泥沙、粘土、有机物等悬浮物质。 总固体的测定是蒸干水分再称重得到的。因此选定蒸干时的温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规定控制在105-110℃ 1.2.1.7 水的含盐量 水的含盐量(也称为矿化度)是表示水中所含盐类的数量。由于水中各种盐类一般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含盐量也可表示为水中各种阳离子的量和阴离子的量的总和。 水中的含盐量与溶解固体的含义有所不同,因为溶解固体不仅包含水中的溶解盐类,还包括有机物质。同时,水的含盐量与总固体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因为总固体不仅包括溶解固体,还包括不溶解于水的悬浮固体。所以,溶解固体和总固体在数量上都要比含盐量高。但是,在不很严格的条件下,当水比较清净时,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比较少,有时候也用溶解固体的含量来近似地表示水中的含盐量。当水特别清净时,悬浮固体的含量也比较小(如地下水),因此有时也可以用总固体的含量来近似表示水中的含盐量。 1.2.1.8 总有机碳(TOC) 水中的有机物质的含量,以有机物中的主要元素-碳的量来表示,称为总有机碳。 TOC的测定和TOD的测定一样。在950℃的高温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气化燃烧,生成CO2,通过红外线分析仪,测定其生成的CO2之量,即可知总有机碳量。在测定过程中水中无机的碳化合物如碳酸盐、重碳酸盐等也会形成CO2,应另行测定予以扣除。 若将水样经0.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测得的碳量即为溶解性有机碳(DOC)。TOC、DOC是较为经常使用的水质指标。 1.2.1.9 化学需氧量(COD) 所谓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中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

国内外水库水情测报技术进展综述

国内外水库水情测报技术进展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总结分析了水库国内外水清测报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水库;水清测报技术;进展 1国外水情测预报技术进展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水文资料信息的采集全部是依靠很少的人工水文站及人工雨量站点,去邮局发电报或打有线电话传送¨。结果导致测报数量和站址都由自然因素和气候条件决定,影Ⅱ向了水文的实时性能,而且遇到山区或者是阴雨天常常在通信中信号中断,或要么就是迟迟收不到信息等现象,影响人工计算预报质量,最终使得洪水预报不能及时作出预报值和延误了调度工作时机。 水情自动测预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国外率先起步,技术也比较成熟。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日等开始在自己国内建立了水情测报系统,在那个时代各种预报模式、各种通讯方式的测预报系统都是比较高科技的。美国多采用自报式水情测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水情测报技术产品在最早的分立式电子组件产品基础上获得了较快地发展。 SM公司生产的设备,不仅美国本土上安装了很多,而且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共计有二千多套,在美国水情领域测报系统已很普遍,全国江河、湖泊河流段绝大部分水文站点均已装有测报系统,其中一部分已安装卫星平台,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所拥有的8000个水文站中,1987年就有1700个。目前,据报道应用卫星收发数据的站点超出整体的一半,他们采用的是GOES卫星。 日本在水情数据收集上花钱几乎是一个很大度的国家。1988年以前,日本在河川、淀川两流域仅仅3万km2范围之内就是大笔投资,达到了1 004L日元,主要因为日本国土相比其他国家比较小,但是在工业上是比较领先的,因此其测报系统在集成化和综合程度比较高。 随着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等探测技术的发展,降水监测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降水短时预报与洪水预报的结合创造了条件。在天气雷达资料的面雨量合成和多源降水信息融合技术方面,美国和欧洲处于领先水平。如美国已经建立了由多探测器降水估算技术和人机交互雨量订正技术共同构成的定量估算降水业务应用系统,并和水文预报模型结合,应用在山洪指导系统(FFGS)和美国天气局河流预报系统(NWSRFS)中。1986年6月日本建成了雷达和遥测数据自动在线处理系统,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成水文数据收集系统,系统包括1614个雨量站,1490个水位站,112个水质站,使用了12台测雨雷达,系统中使用了GSM卫星,这个系统减缓了洪水造成的灾害。

实时水情信息编码标准

1总贝U 1 2术语2 3编码的格式和规则3 3.1编码格式 3 3.2水情信息编码分类码 5 3.3 水情站码 6 3.4测报时间码 6 3.5 时间步长码7 3.6要素标识符7 3.7 数据(值)编码9 4降水量编码10 4.1一般规定10 4.2标识符11 4.3编码格式12 4.4编码示例14 5蒸发量编码19 5.1一般规定19 5.2标识符19 5.3编码格式19 5.4编码示例20 6河道水情编码错误!未指定书签 6.1一般规定22 6.2标识符23 6.3编码格式25 6.4编码示例26 7水库(湖泊)水情编码32 7.1 一般规定32 7.2 标识符33

7.3 编码格式34 7.4 编码示例36

8闸坝水情编码40 8.1 一般规定40 8.2 标识符41 8.3 编码格式42 8.4 编码示例43 9泵站水情编码46 9.1 一般规定46 9.2 标识符46 9.3 编码格式47 9.4 编码示例48 10潮汐水情编码51 10.1 一般规定51 10.2 标识符51 10.3 编码格式53 10.4 编码示例54 11沙情编码错误! 未指定书签 11.1 一般规定56 11.2 标识符56 11.3 编码格式57 11.4 编码示例58 12冰情编码60 12.1 一般规定60 标识符61 12.2 12.3 编码格式65 12.4 编码示例66 13土壤墒情编码69 13.1 一般规定69 13.2 标识符70 13.3 编码格式71 13.4 编码示例72 14特殊水情编码75 14.1 一般规定75

14.2 标识符75 14.3 编码格式77 14.4 编码示例77 15水文预报编码79 15.1 一般规定79 15.2 标识符79 15.3 编码格式 81 15.4 编码示例84 附录A报送水情信息的规定错误!未指定书签。 附录B编码要素及标识符汇总表(略)90 附录C蒲福氏风力等级表(以距地面10m为准)91 本标准用词说明92 本标准条文说明........................................................... (92)

安全监测设计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精)

安全监测设计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 5.2.5 安全监测设计 1、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坝原先埋设的测压管已堵塞损坏,失去作用,无其它安全监测设施。目前水库仅有水位及降水量观测设施。 2、监测目的及设计原则 ⑴监测目的 ①监测大坝加固后的安全运行状况; ②检验加固设计的合理性,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⑵监测设计原则 ①应对大坝整体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②监测断面应布置在大坝中具有代表性的部位,能准确反映大坝及基础运行状况,至少有一横断面为最大坝高处; ③各种观测设施应避免相互干扰,但能相互校核,并且希望做到一种设施多种用途; ④监测仪器、设施的选择,应在可靠、耐久、经济、适用前提下力求先进和便于实现自动化监测; ⑤技术人员可通过对其观测资料的整理及分析,能对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3、大坝监测设施布置 根据《土石坝安全检测技术规范》(SL60-94)及《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中规定3级坝及坝高大于30m的坝应设置下列监测项目:A.坝面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 B.根据具体情况观测坝体和坝基的孔隙压力及坝体浸润线。 ⑴大坝变形监测 变形观测直观可靠,是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必设项目,变形监测包括垂直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

根据规范要求,位移监测横断面一般不得少于3个,断面布设在最大坝高,地形或地质条件复杂坝段和其它关键位置;观测纵断面一般不少于4个,通常在坝顶上、下游两侧。 ①垂直位移观测 龙王山水库大坝无任何位移观测点,故本次设计需要增设水准校核基点,起测基点,垂直位移标点。其中垂直位移标点直接用来监视大坝垂直位移情况,由附近的起测点来测点,而起测基点的变化则由水准基点来校核。 龙王山水库大坝为均质土石坝,大坝垂直位移观测断面共设5个横断面和4个纵断面,在大坝最大坝高及左、右坝段各设一横断面;沿坝轴线方向布置4个纵断面,第一排位于正常高水位以上的上游坡(33.00m)处,第二排布置在坝顶坝轴线处,第三排布置在下游一级戗台(33.50m)处,第四排布置在下游二级戗台(29.50m)处。工作基点分别设在每一排测点两端的岸坡上。用精密水准仪进行坝体垂直位移观测。 ②水平位移观测 水平位移的测点分别为工作基点和水平位移标点,采用视准线法观测。 龙王山水库大坝水平位移测点与垂直位移测点,按规范要求共用同一观测点。 这样共计20个位移测点,10个工作基点和2个校核基点。 ⑵大坝渗流监测 根据《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为了解加固后坝体浸润线和坝基的渗流情况,在大坝坝身布置了监测断面。大坝坝体渗流监测设1个纵断面,共设12个测点;另设5个横断面,它们分别位于:左岸坡坝段、主河床坝段、右岸坡坝段。在每个渗流监测断面坝前布设1支测压管,坝后布设3支测压管,每根管内设渗压计,用来监测坝体浸润线。 共安装32根测压管,32支渗压计,钻孔及测压管总长度约为480m。 ⑶上、下游水位监测 在大坝上、下游各设置1组水尺和1支水位计,用来监测水库的上下游水位。 ⑷渗漏量 大坝背水坡坡脚设有排水沟,考虑在大坝排水沟的最低处的水流出口处,各

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高考热点复习)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 (连续大不规则的圈层) 2.水圈组成: 3、河流的补给来源: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 我国 我国 我国

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考试分析: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气候区补给时间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十温海气候区全年(年雨)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季风气候区当地夏季(夏雨)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当地夏季(湿季)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当地冬季(冬雨)冬汛,径流季节变化大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融水补给——有汛 高纬高山地区和干燥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4)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分析 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1)流量的大小。 (2)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3)从曲线高峰区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4)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具体判读步骤如下: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方法,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

水情测报系统工程合同水库

水情测报系统工程合同 甲方(发包方): 乙方(承包方): 为了明确甲乙双方权利和义务,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订立本合同,并信守下列条款,共同严格履行。协议如下: 1、付款方式和地点及工程竣工时间 1.1付款方式:电汇_ 1.2工程交付时间:_2011年3月15日_ 2、工程清单(见附件)及合同总金额 2.1工程清单:包括设备产品、随机备品备件、专用工程工具的名称及数量。 2.2合同总金额:(大写)柒万柒仟贰佰玖拾贰元捌角 (小写)¥77292.8元 3、付款方式与条件 3.1工程付款 1、自合同签订之日起十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总工程款的50%,即叁万捌仟陆佰肆拾陆元肆角(38646.4元); 2、工程完成经甲方验收合格后向乙方支付总工程款的45 %,即叁万肆仟柒佰捌拾壹元捌角(34781.8元); 3、质保期结束后,三日内甲方一次性向乙方支付剩余全部工程款项,即叁仟捌佰陆拾肆元肆角(3864.4)元。 3.2现场交付工程条件下,乙方要求付款应提交下列单证和文件。 1. 甲方已收讫工程的验收凭证。 2. 甲方签发的验收合格文件。 4、工程质量及验收 1)、乙方施工所提供的设备或材料的清单,由甲方负责人验收质量和数量,并经甲方负责人签字认可使用。

2)、乙方在竣工后,向甲方提出验收申请,甲方须在接到验收申请之日起三日内调试验收完毕,否则工程竣工之日视为工程甲方已验收合格日。 3)、工程验收标准、方法、程序等按照甲方所规定的,验收合格后,同乙方签署验收合格文件。 4)、未经验收,甲方即单方使用,即视为工程质量合格和甲方验收合格。 5、工程变更 (1)、合同签订后,乙方向甲方提出开工申请,甲方同意后,并出具工程开工通知单,乙方按通知日期进场施工,开始计算施工工期; (2)、工程工期变更: 1)甲方未及时付款,施工工期顺延;从应付款日期算起,一直到付款为止,期间有几天则工期向后顺延几天,责任归甲方; 2)因甲方没有尽到合同中规定的责任(第四条),造成施工工期延误,施工工程顺延,责任归甲方。 3)因政府行为、相邻关系、下雨、大风等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的停工和影响施工,而造成的工期延误,乙方没有责任,工期应顺延。 (3)、甲方提出合同外的工程要求、改变设计要求、改变合同相关内容、设备公位置等,应有书面文件做合同附件。同时:1)施工工期顺延;2)根据设备、材料和工程量增加,相应要增加工程款,甲方要及时支付乙方。 6、工程保修 自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保修期为12月,在保修期内如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由乙方免费保修,若因甲方操作不当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如政府行为或是下雨、下雪、大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损坏的,(除乙方施工质量及产品质量外)乙方收取维修费和材料费。 8、违约责任 (1)、未按期交付工程的违约责任 1)如果乙方未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按时交付工程(不可抗力除外),在乙方书面同意支付延期交付违约金的条件下,甲方有权选择同意延长交付工程期还是不予延长交付工程期,甲方同意延长交付工程期的,延期交付的时间由双方别行确定。延期交付违约金的支付甲方有权从未付的合同工程款中扣除。延期交付违约金比率为每迟交天,按迟交货物金额的_。但是,延期交付违约金的支付总额不得超过迟交工程部分合同金额的%。

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管理

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管理 发表时间:2019-02-13T16:29:34.25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32期作者:宋强 [导读] 水情信息监测是应用各种监测设备完成站点的降水、流量、水位等水情数据的采集和自动遥测。文章针对水利枢纽建立的水情监测系统进行建设管理分析,对各个监测系统情况,提供改善对策和建议。 宋强 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48 摘要:水情信息监测是应用各种监测设备完成站点的降水、流量、水位等水情数据的采集和自动遥测。文章针对水利枢纽建立的水情监测系统进行建设管理分析,对各个监测系统情况,提供改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建设管理; 1建设完善枢纽工程水情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水利枢纽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必须使水利工程管理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由于该河流域水资源的有限性、水雨冰雪情的变化性、农业灌溉的时效性、生态供水的动态性和水资利用的系统性等特点比较突出,因此,提高工程水利信息化水平,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建设与完善水利枢纽的水情信息监测系统非常必要。 2水情信息监测系统运行建设管理 2.1水情监测项目设计 ①大坝渗流监测;②出库、入库水位监测;③出库流速监测;④视频监视;⑤闸门自动化监控。对于各水利枢纽来说,地处降雨比较少的地区,长期干旱,所以蒸发量和降雨量可以不予计算,关于入库的水位可以使用雷达式水位计分辨率是3mm以及量程为20-50m的振弦式水位计进行测量,出库水位使用雷达式水位计分辨率是3mm进行监测。 2.2建设枢纽水情调度控制中心 建设枢纽水情调度控制中心,将所有水情信息数据进行汇总核算、综合分析反馈,实现水情监测、闸群调度的远程控制。按照防洪调度的总体要求,将相关水情信息接入防汛抗旱专用网,实现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互补共享,提高枢纽工程防汛、抗旱工作的预见性管理水平。同时建管局相关业务人员可按分级权限要求,对水情监测信息进行远程查询、修改、传阅、打印、发布,建成集现地与远程于一体的调度集权控制中心。 2.3修建水文测站 近年来,城市化促使自然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城市下垫面与天然状况的滞水性、渗透性、热力状况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因素使城市的年降水量明显增加,短历时局部强降雨发生的频次也显著增加,在城市大面积不透水化的条件下,必然引起降雨期间流域下渗量减少,地面径流量增加,产流时间缩短,汇流时间加快。每年6-9月,一些地区最易因遭受雷电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影响而引起部分路段、片区出现暂时性积水。为了及时掌握城市的降雨量与时空分布,适时调整站网,利用遥感、遥测、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建立城市雨水情监测站网,使监测城市暴雨能力明显提高。为精确计量水库实时进库流量,必须在水库回水线及校核水位以上干流和主要支流各修建水文测站1座,保证可控制坝址以上95%以上的径流,适时掌握入库流量的变化情况。由于这些水文站所处位置坡陡险峻,属于无人区,交通、通讯不通,所建水文站采用传统的人工值守和中继站通讯模式均不可取,必须采用无人值守、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和卫星发送传输自报模式,电源可根据当地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特点,结合水文测站的动力需求情况,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将现有的托满报汛水文站改成无人值守、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和卫星发送传输自报模式。水文测站建成投运后既可提高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和精度,提高工作效率,又可大大降低运行管理的劳动强度。现有的出库水文站由于距离枢纽调度中心较近,仍采用无人值守、信息数据自动采集和光纤通道直接传输模式。 2.4水库精确进库量计算 想要得到精确实施进库水流量,需要在水库回水线和校核水位以上的支流和干流建立水情监测站,这样可以对坝址95%以上的径流进行控制,从而掌握实施进库流量情况。而且因为水情监测站地处位置比较险峻,交通和通讯都不是很好,选择传统人工水文站值守、中继站模式的通讯,是无法到准确进库量监测的。所以,关于水库进库量可以选择卫星发送信息、数据自动采集等技术实现无人值守,电源方面可以选择太阳能的方式提供,因为当地的日照时间比较长。 2.5改变目前水库水位计 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一套雷达式或是振弦式的自记水位计,实现在涌浪比较大、水库结冰等环境下水位的有效监测。之后在建设一套形式相同的坝后自动水位监测系统,从而实现大坝安全监测。改造现有的水库水位计,增设一套振弦式或超声波式自记水位计,以满足在水库结冰、涌浪较大等不利条件下水位的正常监测。同时增设一套相同形式的坝后水位自动监测装置,以便大坝安全监测分析之用。建立的这两个测点要与枢纽调度中心相距较近,考虑到经济方面,可以使用光纤通道实现数据传输。 2.6建立视频监测 全球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了解事物、获得信息的需求已经从文字、数据方式发展到媒体方式。在需求推动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相互结合,逐渐发展为一种新兴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有关研究表明,要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55%-60%依赖于画面的视觉效果,33%-38%依赖于说话者的语音,只有7%依赖于数据内容。因此,可以看出视频监测功能在防汛指挥、抢险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利用网络视频传输手段,对各水文站断面、水位站水尺实时画面进行浏览监视。视频通过网络传送多个站点的水雨情信息,供决策者在第一时间掌握实时信息。水情中心接收显示系统可以实现现场实时图像、数据的同时显示,使各类汛情信息的综合查看与会商更具直观性和便捷性,有助于提高防汛指挥决策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经验和建议 关于水利枢纽水情信息监测系统建设,需要根据当地气象、地理和水文情况进行规划,建立一个连续性、完整性、经济性的监测数据系统。对于降水比较少的地区,可以建立一个以冰川融水为主的河流监测管理系统。实现气温、洪峰流量、冰川积雪、高空零度层、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等信息的监测预报。关于风速风向、蒸发、水温、雨量、湿度等项目可以建立较少的监测设施。另外,水情监测站关于

水的基本知识

水的基本知识 1、天然水含有哪些杂质: 按颗粒从大到小分类: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溶解物质(离子和分子) A、悬浮物质:颗粒直径约在 10 -4 mm 以上的微粒,肉眼可见,这些微粒主要是由泥沙、粘土、原生动物、藻类、细菌、病毒以及高分子有机物组成,常常悬浮在水流之中,水产生的浑浊现象,也都是由此类物质所造成。悬浮物是造成浊度、色度、气味的主要来源。 B、胶体物质:直径在 10 -4 mm~10 -6 mm 之间的微粒,是许多分子和离子的集合物,天然水中的无机矿物质胶体主要是铁、铝和硅的化合物;有机胶体物质主要是动植物的肢体腐烂和分解而生成的腐殖物。胶体物质由于其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表面积大,故其表面具有较大的吸咐能力。 C、溶解性物质:直径小于或等于 10 -6 mm 的微小颗粒。主要是溶于水中的以低分子存在的溶解盐类的各种离子和气体。 2、水中的有机物: 主要是指水中的腐殖酸和富里酸化合物、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物。其中含有动植物纤维、油脂、粮类、染料、有机原料等。水中的有机物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要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而导致水中缺氧,同时会发生腐败发酵,使细菌滋生,恶化水质,破坏水体。有机物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3、水中的异味: 水中的水生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繁殖和腐烂而发出的臭味;水中有机物质的腐败分解而散发的臭味;水的溶解性气体如 SO2 、 H2S 、 NH3 ;溶解性盐类或泥土的气味、排入水体的工业废水所含如石油、酚类等臭味;消毒水过程加入氯气的气味。 4、水的浊度: 由于水中含有悬浮及胶体状态的微粒,使的原是无色透明的水产生浑浊的程度称为浊度。浑浊度是一种光学效应,是光线透过水层时受到阻碍的程度,表示水层对于光线散射和吸收的能力。 5、水的色度: 水的色度是对天然水或处理后的各种水进行颜色定量测定时的指标。产生颜色的原因是由于溶于水的腐殖质、有机物或无机物造成。工业废水也可能使水体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例如:粘土 - 黄色,铁的氧化物 - 褐色,硫化物 - 浅蓝色,藻类 - 绿色,腐败的有机物 - 黑褐色。 6、水的硬度: 水中有些金属阳离子,同一些阴离子结合在一起,在水被加热的过程中,由于蒸发浓缩,容易形成水垢,附着在受热面上而影响热传导,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