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一)第二课时

分数乘法(一)第二课时
分数乘法(一)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分数乘法(一)

【教学内容】第3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结合简单的生活情景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知识目标:巩固分数乘法运算。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正确计算分数乘整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5×72

表示什么?

2,说说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运算。

二、课堂练习

1、第1题。

完成后要将算式得数和涂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说明计算中的要点。

2、第2题。

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3、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校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

①分子与整数相乘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4、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爸爸和小红一天分别吃多少→爸爸和小红一天共吃多少→爸爸和小红3天共吃多少。

5、第5题。

让学生都算出结果,再观察各组题目的算式及结果,然后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三、总结

说说自己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课时作业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易错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易错题(3) 1、一本故事书有320页,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 4, 第二天读了全书的1 5,两天共读了多少页? 2、一本故事书有320页,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 4, 第二天读了第一天的1 5,两天共读了多少页? 3、一本故事书有320页,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 4, 第二天读了剩下的1 5,第二天读了多少页? 4、一本故事书有320页,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 4, 第二天读了全书的1 5,第三天从第几页读起? 5、前进五年级有240人,六年级比五年级多3 8, 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6、前进五年级有240人,六年级比五年级多3 8, 五、六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7、前进五年级有240人,六年级比五年级的 3 8还多50人,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8、小明每分钟步行 1 20 千米, 5 6分钟可步行多少千米?1小时呢? 9、一件西服原价180元,现在的价格比原来降低了 1 5,降低了多少元? 10、①17× 9 16② 1 5+ 2 9× 3 10 ③ 3 5 4-7? 9 2 - 2 5 9 7 ? 11、 5 24 12 5 48? ?○) ( 5 24 12 5 48? ? 12、 10 5 1 2 1 ? +) (○ 5 1 10 2 1 + ? 13、位置是由()和()决定的。

14、一班人数比二班多201 ,则一班人数是二班的 ( )。 15、15 2827 272282715272??=??)(运用了乘法 ( )律和乘法( )律 16、2321224)87 121(=+=?+ 运用了乘法( )律 17、 57 3241?=?=?C B A (A 、B 、C 均不为0),则三个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过程: 18、 图书馆在美术馆的东偏北40度方向1000米 数,则美术馆在图书馆的( )方向( )米处。 19、求面积 下底0.75cm m 32 m 94 梯形的下底与高相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第二课时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法第二课时 知识点一: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知识点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15+15=15×3 问题导入:

过程讲解 1.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 2.(1)用一个长方形直条表示“1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一份就表示1\10米,做一朵绸花要用绸带3\10米,即表 示要用其中的三份,如图: (2)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表示要用3个3\10米,如图:

(3)求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绸带几分之几米,就是求3个3\10米是多少? 根据题意列式: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略 结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是: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知识点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简便算法 过程略 结论: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先约分,再计算。计算结果一般要化成最简分数。

知识点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问题导入小星做了10朵绸花,其中1\2是红花,2\5是绿花(1)红花有多少朵? (2)绿花有多少朵? (3)画图理解题意:(要求学会能默画出图) 晕 (4)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把10朵绸花平均分成2份,红花占其中的1份 10÷2=5(朵) 方法二: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略 2.求绿花的朵数。 (1)画图理解题意 (3)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问题导入 (1)红花比黄花多1\10,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2)绿花比黄花少2\5,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思考:本题是将什么看做单位1,红花比黄花多1\10代表什么意思?你能不能通过画图的方式,将本题的意思表达出来。 解答: 练一练 1.理解分数意义题型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15页,练习四第6~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定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各题表示的意义,再口答出得数。 92×3 3×92 125×76 157×14 3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4 3。 (2)梨的筐数的4 3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5 4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5 4。 3、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上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苹果40筐,梨的筐数是苹果的4 3, ? (2)梨的筐数的4 3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梨, ?

(3)有40只羊,白羊只数的5 4等于黑羊的只数, ?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5 4,有40只黑羊。 ? 二、新课 1、出示例2 (1)审题 ①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②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先画一条线 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指名回答后,教师画,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指名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6 5”,把小亮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教师画。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指名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3 2”,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分析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

第二课时分数乘法

第二课时 分数乘法(一)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34 1 4×7 2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5 1=,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 51=515151++=5 3;学生2:3×51=515151++=5111++=513?=53……)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7 3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第七课时: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教案

第一单元 1 第七课时: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5页例2,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 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难点:1.正确分析关键句,找准单位“1”。 2.掌握分析思路,弄清所求问题是求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4 3。 (2)梨的筐数的43 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65 ,小新储蓄的是 小华的 3 2。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6 5”,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 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3 92?9 23? 7 612 5? 14 315 7? 5325?

第一单元 2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 3 2”,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 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65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6 5 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列式: 15 6 5186518==? (元)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32 ”,把小华的钱数看 作单位“1”,就是求15的3 2 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10 3 2 153 215=? =? (元)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18元 ? 小亮: 小华: 小新: 3 1 5 1 3 1 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二)第二课时

分数乘法(二)第二课时 凌海市雷锋小学关荣悦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经过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解决了很多的数学问题,那大家回忆一下,怎样才能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画图分析、列式) 大家说的真好,我们已经有的丰富的知识经验了,那么今天我们仍然来解决问题,只不过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与分数有关.(板书:解决分数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1/4这个分数,它表示什么?(生:把整体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4)如果我把这个数加上单位呢,比如说1/4米,1/4块,这个时候它表示的还是这个意思吗?(生:不是)加上单位就表示具体的数了,就不是谁的几份了。 二、读题审意,提出要求 出示ppt 大家一起来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谁来大声的读一下?(生读题)声音还不够宏亮,谁来再读一下? 女生植树20棵,男生植树的棵树比女生多1/4,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画一画,算一算。 ?好,现在咱们进行独立研究,出示自学提示师读: ?独立研究: ? 1.审题时,用横线画出已知条件. 2.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

大家现在拿出老师课前发的学习单,按照要求自己试试吧!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拿出学习单自学) 我发现大家画的都非常好,现在4个人一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轮流发言,讲一讲你是怎样画的,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算?其余的同学注意倾听和回应。 (学生4人一组合作交流) 四、交流展示,解疑归纳 (一)1.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照了两个同学的答案,咱们一起来看一看(用一体机)找这两位同学来讲一讲他的做法。(找一个条形统计图,再找一个线段统计图) (学生讲解做法) 学生讲解后师补充。这两位同学讲的非常好,但是老师在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出有个别同学还是没太理解,那么现在老师再讲一遍,没理解的同学认真听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求多出的部分也就是求什么?(生:求女生的1/4是多少)也就是20的1/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谁听明白老师的话了?(学生说;求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女生的1/4是多少。)谁来再说一遍?找2人说. 师问:比一个数增加了几份之一,到底增加了多少,用什么法计算?(乘法)为什么用乘法?也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2.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都可以这样做。比一个数增加了几分之几,求增加的部分,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二)20×1/4除了能解决这个问题,还能解决其他的问题吗?(出示ppt)创编活动: 20×1/4还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上册《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 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53。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5 2。 (3)一条路,已修了 103。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111。 (5)甲数比乙数少51。 2、口头列式: (1)32的83是多少? (2)120页的6 1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81,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87,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 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 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1)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1 =80-10=7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8 1 81 降低?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81 现在?分贝 80分贝 ?

《分数乘法一》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一)》 2、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结构特点:分数乘法(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过分数,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及分数除法的学习做铺垫。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后续学习分数乘分数、分数除法及分数混合运算及应用的基础。教材给出的情景初看十分简单,但是细细品味,隐藏了基本知识后面的分数乘法模型建构、画图、转化等不同的解题策略,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点。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过分数,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 (3)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教材给出的情景初看十分简单,但是细细品味,隐藏了基本知识后面的分数乘法模型建构、画图、转化等不同的解题策略,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点。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6、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教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7、媒体资源 白板PPT课件 8、教学过程

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53。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5 2。 (3)一条路,已修了10 3。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111。 (5)甲数比乙数少51。 2、口头列式: (1)32的83是多少? (2)120页的6 1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8 1,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 87,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 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 (1)使用线段图协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8 1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 “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1)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 1=80-10=7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1)=80×8 7=70(分贝)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 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使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5 4”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5 4”。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 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5 4=75+60=135(次) 8 1 降低?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81 现在?分贝 80分贝 ?

李慧君数学五年级下北师大版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数学五年级下北师大版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课题:分数乘法(二)(整数乘分数) 课型:新授课 授课教师:通渭县黄家窑小学 李慧君 教材分析: 《分数乘法二》是北师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的第二课时,属于数与代数中分数的乘除法的内容。本节课知识是建立在整数乘法的意义(表示几个几)和分数的意义(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基础之上的,通过数形结合和迁移类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整数乘分数的原理、意义及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分数再认识》,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于整数乘法的意义,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的概念已经很清楚,所以对“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原理会自然而然能够迁移类比并且理解,难度不大,计算方法的掌握也会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 结合情境和直观模型的运用,进一步探索理解分数的意义。 2. 能准确计算并解决有关整数乘分数的问题。 3. 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6的21相当于6个2 1” 理解为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演示法、谈话法、辅导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探索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问题学习法、联系学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圆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计算下列各题。(利用卡片出示) 31×4= 41×3= 43×5= 71×8= 165×3= 2 ×9 5= 2. 说一说以上各式的意义。 二、自主探索学习 (一)形成猜测 1. 情境导入 奇思:我早上吃了6块饼干。笑笑: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 21。淘气: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32 。 2. 质疑:“6的 21 是多少?” 生:6的21 是3. 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能画图表示一下吗? 学生板演两种分法,分别说说两种分法的不同意义。沟通“6的21”和“6个21”的联系,从而初步理解6的21 也要用乘法的道理。 2. 淘气吃了多少个饼干? 画一画验证“6的3 2是多少”。课件演示图验证计算结果。 再次验证“6的32相当于6个3 2?” 要求学生用乘法计算,然后电脑演示验证结果。 3. 小组合作 ,再次寻找例证。全班交流说说。 (三)归纳结论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8的是多少?画一画,算一算。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二)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二)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学习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师: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绿化造林能够降低噪音。 出示画面(如教材第20页情境图)请学生说说对图意的理解。 师:从图中我们知道了公路上车辆的声音是80分贝,经过绿化带的隔离,噪音降低了1/8。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自主学习,聚焦主题 1、学生提问题:噪音降低了多少?绿化带这边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2、师:已经提出问题的同学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每小组选派代表说说自己提出的问题) 三、合作交流、展示点评 1、尝试使用线段图分析题意,解答提出的问题,重点寻求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2、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线段图,并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 3、小组讨论探讨解决方法,学生汇报交流方法。 第一种方法:先求出降低了多少分贝?再用原来的分贝数减去降低的分贝数。 列式; 第二种方法:先求出现在听到的分贝数是原来分贝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列式: 提问:1-1/8表示什么?在线段图上哪一段表示?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把原来声音的80分贝看作单位“1”,都需要求80分贝的几分之几。但是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80分贝的1/8是多少,即降低了多少分贝,再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的分贝数。第二种方法是根据问题找到现在听到的分贝数占原来声音80分贝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4、应用方法解决问题,巩固练习: 为举行校庆,六<2>班要做180面小旗,已经做了5/6,还有多少面没做? 要求:请先画出线段图,再跟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线段图: 列式: 四、方法迁移,学习例3 1、自学课本例3,分析题意,能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题中的条件与问题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2、学生汇报交流,持续地完善线段图,也逐渐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3、选派代表出示线段图,让学生讨论交流怎样想的,应该怎样列式,有无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解法二: 4、巩固练习:1999年世界人口达60亿,预计2013年将增加1/6。2013年世界人口将达多少亿?(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五、总结梳理,讲评升华 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六、达标测评,反思目标 1、下列各题,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一班的人数比二班少1/10。 ___________×1/10=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1/10)=_______________ (2)今年比去年粮食增产1/12。 ___________×1/1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1/12)=_______________

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 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32,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5 4,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5 4=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水分占体重的54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 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5 4=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 5 4=小明的体重) 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157,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 ①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②算术解: 35÷ 157=75(千克) 15 7χ=35 χ=35÷ 157 χ=75 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练习 1、练习十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 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 2、练习十第6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再 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第八课时: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八课时: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9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五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43。 (2)梨的筐数的4 3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只数的5 4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54。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4 3。( )? (2)梨的筐数是4 3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 54等于黑羊的只数。( )? 392?9 23?76125?143157?5325?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5 4,有40只黑羊。( )? 二、新授。 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65,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3 2。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6 5”,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3 2”,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65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6 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156 5186518=?=?(元) 18元 ? 小亮: 小华: 小新:

《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

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P20~P2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辅助教具:教学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53。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5 2。 (3)一条路,已修了103。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11 1。 (5)甲数比乙数少5 1。 2、口头列式: (1)32的83是多少? (2)120页的6 1是多少? 3、引入。 (1)谈话: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绿化造林可以降低噪音,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并说明测量声音的单位是“分贝”。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对图意的理解。 (3)让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①噪音降低了多少分贝? ②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4)学生独立解答第一个问题。 (5)第2个问题应该怎样解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1)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 2、组织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法,再进行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如果学生提不出第二种方法,可以在线段图“现在?分贝”下加上()() (如例2的第二个线段图)加以提示。 3、分析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1)四人小组讨论。 (2)小结: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4、针对练习:完成课本第20页的的“做一做”。 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画出线段图, 再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想的?最后列81 81 降低?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分数的乘法、分数混合运算、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利用分数乘法的计算,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2011版)》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分数、小数;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2.使学生经历分数乘法计算的探索过程,经历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的能力,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12课时。 1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2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的乘法,那么,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你们有谁能举例说一说? 生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生2:5×8就是指5个8相加,6×11就是指6个11相加。 师:同学们说得好,如果几个相同分数相加能用乘法计算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课教学 师:(出示教材第2页例1)你能从这个例子中得到什么信息? 生: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9 2个。 师:有什么问题? 生:3人一共吃多少个? 师:每人吃9 2块蛋糕,每人吃的有一个吗? 生:没有一个。 师:一个人吃了9 2个,三个人吃了几个92个?(出示教材第2页例1扇形图)从这张图片中你能看出什么?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分数乘法应用题同步练习(一) 一.填空。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做单位“1”。 (1)甲数是乙数的15 。( ) (2)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45 。 ( ) (3)甲的35 相当于乙。 ( ) (4)乙的78 与甲相等。 ( ) (5)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少16 。 ( ) 2.一个数是56,它的47 是( ); 120的23 的45 是( )。 3.甲数是720,乙数是甲数的16 ,丙数是乙数的43 倍,丙数是( )。 4.学校买来新书240本,其中的23 分给五年级。这里是把( )看作单位“1”,如果求五年级分到多少本列式是( )。 5.五年级一班参加课外小组的有40人,五年级二班参加的人数是五年级一班的45 。这里是把( )看作单位“1”,如果求五年二班参加多少人列式是( )。 6.小红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红的56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43 。如果求小新的邮票有多少张,是把( )看作单位“1”,列式是 ( )。如果求小明有多少张是把( )看作单位“1”,列式是( )。

7.买30千克大米,吃了45 千克还剩( )千克;买30千克大米,吃了45 ,吃了( )千克。 二.判断。 1.3吨钢铁的14 和1吨棉花的34 同样重。 ( ) 2.25 就是求12的25 是多少。 ( ) 3.×415 的积小于被乘数。( ) 4.大于49 小于79 的分数只有2个。( ) 5.34 吨的215 是110 吨。( ) 6.5×29 表示5个29 相加。( ) 三.选择。 1.一种花茶每千克50元,买35 千克用多少元( ) ① 50×35 ② 50+35 2.学校买来200千克萝卜,吃了35 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 ① 200×35 ② 200-35 3.两位同学踢毽,小明踢了130下,小强踢的是小明的12 ,两人一共踢了多少下( ) ① 130×12 +130 ② 130×12 ③ 130 + 12

分数乘法第二课时

分数乘法第2课时 教学课题:分数乘法(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52×4 87×4 73×2 14×21 2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 ,也就是求12L 的3倍是多少。(2)问题二:2 1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2 1。 提问:根据什么列示的? 启发学生思考: 21桶就是半桶,求21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 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 的2 1是多少。 (3)问题三:4 1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41。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思考:求41桶是多少?就是求12L 的41是多少。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21”和“12×41”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吗? 12×21表示12L 的2 1是多少:12×41表示12L 的41是多少。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 103是多少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李伯伯家有一块2 1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1,种玉米的面积占53。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示呢? (实际上就是求 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列示是:21×5 1。) (2)探究21×5 1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表示一公顷,先画出它的21,表示2 1公顷。 ②再涂出21公顷的51。 引导理解:求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就是把2 1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 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 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就是把2 1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5×21×1=5×21×1=101。

《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太行路学校 李春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53。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5 2。 (3)一条路,已修了10 3。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111。 (5)甲数比乙数少51。 2、口头列式: (1)32的83是多少? (2)120页的6 1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8 1,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 87,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 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81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 “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1)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 1=80-10=7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1)=80×87=70(分贝)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 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5 4”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5 4”。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 种解题方法。 81 降低?分贝 现在?分贝 80分贝 81 现在?分贝 80分贝 ?

分数乘法(一)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一)教学设计 课题:分数乘法(一)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真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1、什么叫整数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学生回忆整数乘法,并回答什么叫整数乘法。 2.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计算 (1)6+6+6=6×3 (2)12+12+12=( )×( ) 二、新授: 1、出示题卡 1个图案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案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仔细阅读题卡,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2、引导学生用涂一涂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种分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交流各自计算的方法。 全班进行交流。 15 +15 +15 ==1+1+15 3×15 =15 +15 +15 ==35 在交流各自的语言地理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涂一涂,算一算 37 ×2=67

学生审题后,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5/16×3=5×3/16 =15/16 全班交流 四、练习巩固 1、5个3/8是多少? 2、4个2/17是多少? 3、6个3/25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例题:1 5+ 1 5+ 1 5== 1+1+1 5 3× 1 5= 1 5+ 1 5+ 1 5== 3 5 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法则:分数乘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