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和副伤寒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传染病学-04.01伤寒与副伤寒

传染病学-04.01伤寒与副伤寒

形态学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 沙门菌属D群 • 革兰染色阴性,短杆状,有鞭毛 • 菌体裂解释放出内毒素-主要致
病因子
• 在含有胆汁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伤 寒 杆 菌 电 镜 照 片
生存能力:较强
•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强 • 耐低温 • 在水面中可存活1-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
病理解剖
伤寒的病理特点:为全身单核—吞噬细胞 系统的增生反应。其中以肠道淋巴组织、 特别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 滤泡病变最显著。根据这一病理特点, 按肠道淋巴组织病变的进程各阶段与产 生相应临床表现来讨论。伤寒整个病程 为五周: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回肠下段,回肠集合淋巴结 ↓继续繁殖,经胸导管 血液循环(第一次菌血症:潜伏期)
发病机制
• 伤寒沙门菌随血流进入肝 脾、胆囊、骨髓等组织器 官单核-巨噬细胞内继续大 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 引起第二次菌血症(1-3W: 初期和极期)
• 第3-4w(缓解期):肠壁 溃疡形成,出血、穿孔
• 第5w(恢复期):溃疡愈 合期
物 传播媒介:虱子 病原体:普鲁娃立克次体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5-6日鲜红色淤点样
皮疹,可遍布全身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高,
外斐氏反应阳性
1873 英国内科医生William Budd阐明了伤寒的发病本质, 认识到它的传染性,基本病理 变化是小肠淋巴组织的增生、 坏死。
1913学术界规定将所有可运 动的、有鞭毛、相似生物学结 构和血清型反应肠杆菌,命名 为沙门菌。
罗伯特·科赫(1843-1910),
Robert Koch
• 重要贡献:首次证明了一种特定的微生物是特定传染 病的病原,阐明了特定细菌会引起特定的疾病,制定了 科赫法则

伤寒教学PPT课件

伤寒教学PPT课件

血培养 骨髓 培养
+

粪培养 —
尿培养 —
肥达 反应

临床 表现
+
诊断 确诊

+



+
确诊


+


— 慢性带
菌者


+

+
+ + 确诊



+
+
++
确诊




++
+ + 临床
诊断
※确诊伤寒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与发热伴肝脾肿大,WBC减少) 1.病毒感染:起病急,病程多在1-2周内,少
2.免疫学上的回忆反应。
*肥达氏反应对诊断伤寒有帮助,但不能作
为确诊的唯一依据
七、实验室检查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1.WBC↓、 1.WBC↓、 1.WBC↓.E↓.N↓ 1. 血培(-) 肥达
E↓、N↓。 E↓、N↓
并发症时则↑ 2.骨髓培(+) 反应
2.肥达反应 2.肥达反应 2.肥达反应
肥达反应假阴性
1.早期第一周,抗体尚未产生; 2.全身情况差,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球蛋白
缺乏者,而影响抗体产生; 3.早期应用有效抗菌药物,病原菌清除早、
抗体效价可能不高; 4.有10%~30%的病人肥达反应始终呈阴性。
肥达反应假阳性
1.某些疾病如急性血吸虫病、败血症、结核 病、风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肋缘下未触及,脾肋缘下4cm,质地中等,有明显触痛。 胸骨下端压痛明显;脊柱及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
下肢无浮肿。入院后初步诊断:发热原因待查:1.伤寒
并发肠出血?2.恶性组织细胞病?3.疟疾?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6.3×109/L、RBC 2.83×1012/L、PLT 182×109/L, 尿蛋白:0.25g/L,尿胆原203umol/L,尿胆红素 50umol/L。 肝功能:总胆红素 57umol/L(直接17 umol/L、间接 40umol/L),A/G:3.2/2.1,ALT 9 U/L,AST 20U/L。 肾功能:BUN 3.6mmol/L,Cr 91umol/L。电解质正常。 各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 上腹B超:肝右叶斜径193mm。脾脏厚59mm,长 137mm。胸部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
伤寒及副伤寒
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病例一, 女, 14 岁。10 d 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37 ~ 38 ℃) ,咳嗽,咯少量白色粘痰,经服用中药和肌注“青霉素” 病情无好转,经门诊收入住院。 入院时查体,体温36.8 ℃,脉搏92 次Pmin ,呼吸32 次Pmin ,血 压98/60 mmHg 急性病容,精神萎靡,双眼结膜轻度充血,巩膜 无黄染, 扁桃体不肿大,双上肺呼吸音粗糙,闻及少许干性罗 音,右下肺呼吸音稍减弱,无干湿罗音,呼吸快32 次/min ,心率 92 次Pmin ,心音正常,心律齐, 无杂音,腹平坦、软、无压痛 返跳痛、肝、脾均未扪及、肠鸣正常,神经系统( - ) 。血常 规:白细胞总数10.2 ×109PL ,中性粒细胞0.60 ,淋巴细胞0.40 ,余正常。胸透肺正常,入院后初步诊断: (1) 上呼吸道感 染,(2) 右下肺炎。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给予抗炎(青霉素静 滴) 补液及对症治疗。

伤寒ppt课件

伤寒ppt课件
调查内容
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了解其发病前10天的活动轨迹、接触 史、饮食史等信息。
伤寒病例的防控措施
01
02
03
04
隔离治疗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 止疾病传播。
接触者追踪
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 和管理,观察其健康状况,必 要时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预防接种
对易感人群进行伤寒疫苗接种 ,提高人群免疫力。
伤寒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呕吐、肝脾肿大等。
体征
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等。
伤寒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培养 、粪便培养等)进行诊断。
治疗
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如头孢菌素、喹 诺酮类药物等,同时注意补充营养和 休息。
02
CHAPTER
伤寒的预防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伤寒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伤寒简介 • 伤寒的预防 • 伤寒的案例分析 • 伤寒的未来展望
01
CHAPTER
伤寒简介
伤寒的起源与传播
伤寒的起源
伤寒最初起源于人类与动物的接 触,由携带伤寒杆菌的动物传播 给人类。
传播途径
伤寒杆菌通过水、食物、日常生 活接触等方式传播,也可通过苍 蝇等媒介传播。
新药研究
针对伤寒病菌的耐药性问题,开展新药研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率。
伤寒防控策略的优化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加强伤寒疫情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播。
健康教育普及
通过多种渠道普及伤寒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伤寒和副伤寒知识

伤寒和副伤寒知识
患者有与病畜(牛、羊、猪)接触史,或有饮用未消毒的乳制品史。本病起病缓慢,发热多为波浪型,退热时伴盛汗,并有关节痛或肌痛等症状。病程迁延,易于复发。确诊须有血液或骨髓培养出病原体、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
6.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鉴别诊断
01
少部分败血症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不增高,可与伤寒混淆。败血症多有原发病灶,血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
2
实验室检查
免疫学 肥达反应试验:沿用百余年,第1周阳性率低,第2周始逐渐增高,第4周可达90%。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 。注意点: ①正常人血清中可能有低效价凝集抗体存在,故通常“O”的效价在1:80以上,“H”效价在1:160以上,才有诊断价值。 ②必须多次重复检查,一般每周检查1次,如凝集效价逐次递增,则其诊断意义更大。 ③接受伤寒、副伤寒菌苗预防接种后,在患其他发热性疾病时,可出现回忆反应,仅有“H”抗体效价增高,而“O”抗体效价不高。
1.病毒感染:
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夏秋。一般起病较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第5~6病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氏反应阳性。治疗后退热比伤寒为快。
2.斑疹伤寒:
鉴别诊断
02
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易与病毒性肝炎相混淆,有黄疸者黄疸出现后仍发热不退,并有伤寒的其它特征性表现,且病原及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
01
02
图片溃疡
Clinical features
典型伤寒(普通型) typical type 轻型slight type 爆发型fulminant type 迁延型sustained type 逍遥型ambulatory type 小儿伤寒child typhoid fever 老年伤寒senile typhoid fever

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
• in our country, incidence has been reducing. • sporadic occur often,sometimes have
epidemic outbreaks.
• Source of infection Cases and chronic carriers Cases discharge from incubation, more in 2~4 weeks after onset,a few (about 2~5%) last longer than 3 months chronic carrier
patches and mesenteric lymph nodes proliferate in mononuclear phagocytes
spread to blood. initial bacteremia (Incubation period).
Pathogenesis
enter spleen, liver and bone marrow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further proliferation occurs
months in stool. Die out quickly in summer Resistance to drying and cooling
Epidemiology
Incidence • continues to be a global health problem
• areas with a high incidence include Asia,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 both sexes equally susceptible.

伤寒课件

伤寒课件

极期的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
滞、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出现谵妄、 昏迷、病理反射等中毒性脑病表现。 3.相对缓脉。 4.玫瑰疹 一半以上患者在病程7-14天,皮肤出 现直径2-4mm的小斑丘疹,淡红色、压之褪色,多 在10个以下,主要分布于胸、腹部及肩背部,多在 2-4天内消退,可分批出现。 5.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不振明显,腹部不适、腹胀、 便秘,少数有腹泻和右下腹轻压痛。 6. 肝脾大 病程1周可有肝脾大,并发中毒性肝 炎时可见黄疸或肝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特殊伤寒的特点
1、小儿伤寒 不典型。
2、老年伤寒 病死率高。
3、再燃 部分患者于缓解期,体温还没下降到正常 时,又重新升高,持续5-7天后热退,称为再燃。
4、复发 大约10%-20%用氯霉素的患者在热退后 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
并发症
1.肠出血 是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病程2~4周。 饮食不当、腹泻等常为诱因。出血量少可无症 状,或仅大便潜血阳性或血便;大量出血可出 现暗红色血便或黑便,并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2.肠穿孔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病程2~4 周,穿孔部位好发于末段回肠,发生穿孔前表 现腹痛或腹泻、肠出血等,穿孔时,突然腹痛, 有急性腹膜炎症状及体征。腹部X线检查可见 游离气体征。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潜伏期带菌者、暂时带菌者、慢性带菌
者)为伤寒的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 粪-口途经传播。通过被病原菌污染的
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蟑螂等经消化道传 播。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少有
第二次发病者(仅约2%),与副伤寒无交叉免疫。
流行特征 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夏秋多见。人群中
鉴别诊断

课件:伤寒病例

课件:伤寒病例

• 出院后5天,患者再次发热,体温波动于38.839.5 ℃,查血常规WBC 3.2× 109/L,中性粒细 胞68%,淋巴细胞30%,单核细胞2%;X-光 胸片未发现异常,B超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 炎。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给予头孢夫辛治疗 体温逐渐下降,共治疗12天,体温正常3天好 转出院。
• 出院后2周患者又出院发热,体温最高在39.2 ℃,当地医院仍然诊断为结石性胆囊炎,再次给 予头孢夫辛治疗5天无效转我院。
• 鉴别:SLE、病毒感染、造血系统其他肿 瘤。
• What will we do for this case?
The test of this case
• Blood culture:2 bottles at least,for 1week • BM:smear ,culture and biopsy • Fecal(feacal) and urine culture • Widal test and Vi antibody test • PPD antibody and PPD skin test • T-SPOT • Torch • Humoral immunity test:ANA,dsDNA,antiSSA/SSB
复 • 主要症状:发热开始低热,逐渐为高热,伴头
昏、乏力,全身不适; • 体征:高热、脉搏及心率均正常,肝脾轻度肿
大,右下腹压痛。未发现皮疹及淋巴结肿大。 • 化验:血WBC减少,嗜酸性白细胞减少,肝功
能异常。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诊断的考虑
• 发热伴WBC减少,有肝脾肿大阴性菌败血症 – 血行播散性结核 –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 神经系统未发现异常。
化验检查
• 血常规:HB136g/L,WBC2.1×109/L, N67%.L28,M5%,E 0%,PLT132×109/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