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文化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doc

合集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S in e & Te h o o yVi o ce c c n lg s n i
高校 科技
科 技 视 界
21年 9 02 月第 2 期 6
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焦 涛
f 州 学院 美术 系 山东 德
【 摘
德 , 2 3 2 ) k l 5 0 3 1
要】 网络 的普及 , 使得 互联 网应 用 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 中的重要 内容 ,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 。网络是 当代 大学
生开阔视 野、 大交流 , 扩 更新知识 的重要 渠道 , 并且 直接影 响着高校 大学生的行为模式 、 价值取 向、 治态度 、 政 心理发展 、 道德观 念等。面对 网络环境 下高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面临的诸 多问题 , 必须客观分析 互联 网的特点 , 究网络环境下高校 思想 研 政治教育的方向与对策 , 努力提 高思政教 育工作 的效果 , 开创 思政教 育工作 的新格局。
要 高度重视 网络舆情搜集 、 分析 , 时发现 敏感 事件 隐 及 患, 做好进一步调查 、 研判 , 掌握一手资料 , 供决策参考。舆情
这就 使得高校 思政教育原 先那种统 一协调 的舆论 氛 围已经
不复存在 , 取而代之 的是丰富多彩 、 混乱复杂 、 多变无 序的文
也 可以挖 掘出可以利用 的资料 , 例如个 体救助 、 好人好事等 。
样, 网络 世界也有 自己的游戏 规则和行 为准则 : 清楚 表达意 思, 三思 而后行 ; 简短 、 扼要 , 中主题 ; 切 保持 头脑冷静 , 验证
【 关键词 】 ; 网络 思想政治教 育 ; 对策
网络的普及 。 使得互联 网应用 已经成为 我们 社会生活 中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 0 1 3 年第 1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 0N0MI C RE S EARC H GUI DE
N o . 1 。 2 0 1 3
总第 1 8 3 期
S e i r a l N o . 1 8 3
大 肥工业大学 , 合肥 2 3 0 0 0 9 )
当前 , 在 网络信息 技术飞速 的时代 , 网络 正以惊人 的速 度改变 着人们 的生 活方式 、 交往 : 疗式和思维 方式 , 对社会 生
民族文化意识 、 国家和民族 观念。对 于正在成 长的青年学生 产生 了消极 的影响 。 我们 的大学生能否战胜这一外来 的侵 蚀, 不能不说是一个挑 战。 另一方面网络在推动社会 的政治 、 经济 、 文 化发 展的同时。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 网络犯罪
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 因 此, 创新网络时代的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 , 发挥 网络阵地的教育作用 , 提高 网络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的时效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 晒。


网络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的影响和
冲击
1 。 网络 的全球性 、 开放性 、 自由性 为学 生提供 了学 习 、 了 解 所有信息 的平 台。网络信息传 播速度快 ,覆盖 面遍 及全 球 。网络文化传 播到每一个计算机终端 , 可 以为每一个上 网

要: 在 网络 时代 , 网络极 大地影响 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给 网络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 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 , 如
何 利用网络的特点 , 充分发挥 网络优 势 , 创新 高校 大学生思想教 育 , 也 已经成为 高校思想教 育领域的新的课题 。 从网络 时代特点及 其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 了分析 , 并提 出 了创新 大学生 网络教育的方式、 方法。 关键词 : 大学 生; 思想教 育; 网络 ; 影响 中图分 类号: G 6 4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 2 0 1 3 ) 0 1 — 0 3 1 1 - 0 2

校园网络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校园网络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国际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利用,它已经开始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在网络时代,人们的活动范围开始从实际领域向虚拟空间扩展,原本在地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更多地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人类整个思想文化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信息全球化带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 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教育部2002 年对全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表明,有62%的大学生以网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40%的学生把BS”和“聊天室”作为校园里发表言论的最主要渠道。

重视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针对性地运用网络技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难得机遇1、网络的开放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突破时空局限,增强影响力。

以往,思想政治工作时常以一对一的形式开展,通过促膝谈心,可以很好地解决个人的思想问题。

但这种交谈的内容无法产生影响。

为了扩大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者采用作报告、印材料等形式,但这些手段因为要受制于场地和时间等因素,其覆盖面也是有限的。

网络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的发挥,同时又增加了“广泛”的特点。

许多程序性的工作只需在网络上通过发电子邮件、写公告板等方式可以及时快捷的到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此外,由于网络传播的广泛,不同地点的高校学生,包括可以上网的其他人,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这样,正面的声音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

这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面较小的弱点。

[1]2、网络的互动性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网络作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削减了通讯的成本,信息传递迅速、高效。

以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为了一件事“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如今,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学生的意见不能及时向上反映,学校的意见也难以及时让所有的学生了解。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各自特点和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各自特点和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各自特点和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网络载体。

这些载体各有各的特征与功能。

管理载体。

管理载体有普遍性和制度化的特征。

普遍性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覆盖面。

制度化指管理必须依据法律、规章、纪律所构成的制度来进行,带有某种强制性。

管理载体具有其他载体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更好的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

以管理为载体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业务相结合的最佳选择。

一方面,管理活动需要思教的支撑,管理是提高经济、业务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要使这一因素充分发挥作用,就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管理的支持,有效地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管理这个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渗透到经济、业务工作实践中,切实促进经济业务工作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对人们进行深入细微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

以管理为载体,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入,更贴近人们的思想实际。

第三,有利于人们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文化载体。

文化载体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对人的影响的全面性,影响方式的渗透性的特征。

文化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有利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全民一致的价值观。

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以及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而且文化载体在引导人们形成大体一致的价值观这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可比拟的。

活动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各有各的特点,但总的来看,它们都具有一下一些共同的特征:1、明确的教育目的性,2、广泛的群众参与性,3、突出的社会实践性。

活动载体的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最为突出的,因为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其一,活动的过程就是实践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过程,其二,活动是受教育践行思想政治教育传导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规范的过程。

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他们的思想观念 里。新时期 , 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 治
教育工作带来 了机遇 与挑 战。本 文童要阐述 了大学 生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现状 , 并提 出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对策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c I 】 哪 哪
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图 分类号: G 6 4 1 文献标 识褐f A

文 章编号;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 2 2 - 0 0 1 0 - 0 2 络文化传播侯蚀圉人的价值观, 使大学生逐渐丧失正确的 理想信念, 使他们的“ 三观” 发生扭曲, 心理失衡。因此, 在新 时期开展网蠡 驽 思想政治救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 我 们应当高度地重棍该项工作。 1 . 2最商校思想馥瀹教育自身妻 | } 展的需要 网络传播的内容形式多样 即时性强 、 信息量大 , 为高
Ke y wo r d s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 n e t w o r k i d e o l o g i c a l B n d p 0 I i 鼻 I p =
2 0 1 0 年7 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j E 京发 布了《 第 2 6 次 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报告中显示 : “ 截至 2 0 1 0年 6月底 , 我国网民规模达 4 . 2亿人 , 互 联网普及率持 续上升增至 3 1 . 8 %。中国青少年 网民规模 已经达到 1 . 9 5亿
Ab s t r a c t Wi t h t h e mo r e a n d mo r e 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i do r ma —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he t wi d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 e t w o r k t e c h n o l o g y 。

以先进网络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先进网络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先进网络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黄鼎(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江苏无锡21415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形势变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营造积极向上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构建校园网络文化管理体系,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平台,积极培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占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点,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先进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文化管理体系【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3)01-0047-03【作者简介】黄鼎(1980-),男,江苏无锡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个性心理。

网络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2012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

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微博在手机端的增长幅度较大,用户数量由2011年底的1.37亿增至1.70亿,增速达到24.2%。

互联网也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这是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的体现和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以先进网络文化建设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和挑战网络文化是指“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渲泄情绪意识,垒筑起的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表达方式”。

网络世界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网络世界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网络世界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化正在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已经日益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今大学生已成为网民的主体,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世界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着重分析了网络世界给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一些现实问题,探索网络世界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途径,从而提出了一些关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对策。

标签:网络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实问题;新对策在当今社会,人们日常的生活已经被一种叫作互联网的东西所交织在一起了,互联网简称网络,网络时代的来临是信息化时代的必要趋势。

广博的网络之中,有好的知识也有坏的观点,对网络的运用是靠人们的自制能力的。

然而在当今高校中,网络已经在无形之中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目前我国对网络的监管制度还不完善,缺乏实效的监督管理,间接的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一种庇护。

这种虚拟性大大增加了网络的新奇性与刺激性,也深深吸引着好奇心强的同学们。

在网络中人们可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等等。

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自己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及行为不加以约束,长期形成一种不服责任感的态度,因此,不道德的行为随处可见。

更为严重的是,现在的网络犯罪现象已经露出了苗头。

从国内外的统计数据来看,80%的“黑客”是青少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

现如今的高校大学生在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方面并没有进行很好的重视,对于思想政治这门学科并没有很好的学习,这也导致了当代高校学生身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网络世界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很重大的,并且导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本文就网络世界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4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4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4篇第一篇: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一、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1.学习参与度不高。

当前只有少部分学生积极的进行课堂学习和自学,总体上来讲,学生对学校学风的认可度不高。

主要表现在,对课堂、院系、宿舍三个点的学习氛围评价为“一般”,对学校图书馆的学风认可度为“良好”。

据笔者在参与同行教师交流中了解到,部分学校出现了,临考前突击学习的风气,这一时间段,教室的到课率,图书馆的入座率空前提高。

笔者认为这种畸形的学风是一种病态的学风,是对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制度的一种讽刺。

通过深入大学生群体访谈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平时对学习不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直接折射出其学习立场和人生态度。

同时各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学习态度,直接反应其高校的学风情况。

大学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成长学习的黄金期,是一个人,尤其是即将成为奋发有为的知识青年,不断努力充实自我,巩固和完善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

而当前,调查研究发现,有超过8成的学生有过逃课经历(这8成受调查学生,还包括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学习形势十分严峻。

通过对逃课率的研究,同样也折射出,当前大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情况,厌学情绪较为严重。

课堂学习除外,自学情况也不容乐观,据相关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课余学习时间有超过6成学生不超过2小时,甚至有部分受访学生表示课余时间除了要考试突击学习外,从来不学习。

因此不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学生的学习态度都不够端正,这种不端正的学习态度,给学校的学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3.学习行为不够规范。

当代大学生,已经步入成年人阶段,都有自己较为成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观念,但在学习的选择上,仍体现出不够规范的现象,高中阶段的预习、复习等功课在大学没能有效的延续,此外,课堂上的纪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睡觉、玩手机、看其他书籍等现象时有发生。

4.学风建设存中存在问题。

各大高校对学风的建设都甚为重视,而且也投入较大的精力和财力来进行建设,但是收效甚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网络文化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 -
“ 关键词:高校 网络文化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 协调
摘要:本文指出网络文化的传播影响着青少年的政治思想
品德,高校应使网络文化传播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协调。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文化环境,而且也在
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标准和思想政治观念。
一、网络文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进程
首先、网络文化传播改变了青少年的道德认识系统。几千
年来,我国传统教育主要依赖于家庭、学校周围社会环境,注重
自得和自省、反求诸己、改过迁善等等,因而青少年的道德认知
主要是来自于家庭、学校、村落、社区及其相互间的礼俗文化,
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其主要媒介是语言,在潜移默化中
建构起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而在当代,人们除去被广播、电视、
电影、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体包围外,网络文化所负载的各
种信息已使其置身于一个完整的新世界。虚幻与现实相结合的网
络特点迎合了青少年的需求。他们不仅借助于网络文化的传播进
行感知和理解,而且还能从中吸收思想政治素养。可以说目前青
少年思想政治意识的建构与网络文化传播密不可分,他们在网络
中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标
准和思想政治观念。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文化是青少年
道德认知的重要来源。
其次,网络文化传播改变了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建构方式。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文化传播的思想政治意识的建
构是非群体的。在传统社会中,人们思想政治意识的建构是在参
与群体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的。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
群体参与过程中一方面获得认知,另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政
治意识。到了网络时代,网络文化传播不仅跨越了时间和空间,
也跨越了社会群体。现在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并不仅是从某一
个体到另一个体的传播,而常常是许多社会群体同时获得同一文
化知识和价值信息。因此,现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识建构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社会群体的;二是网络文化传播的思想政治
意识建构方式具有开放性。在传统社会生活中,由于受条件的限
制,人们所在的群体相对封闭,生活方式和思想政治观念变化较
小,往往会长时间保持着同样的道德风尚和伦理价值观念。到了
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传播打破了一切封闭状态,整个世界变成
了一个地球村,网络传播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使一切遥远的社
会关系变得近在咫尺。
再次,网络文化传播改变了思想政治意识的建构内容。在
传统社会生活中,一代一代的文化传递及群体内个体与个体的互
动文化传播内容,主要是经验知识、风俗、礼仪等文化观念、政
治信仰、思想品德等,这些因素构成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识。
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化传播的内容相当广泛,有文学艺术方面的
知识,也有科学技术、政治思想、经济知识等等内容。可以说现
在人们通过网络所接受的信息内容比过去几个世纪还多,一个现
代青少年所了解的东西比过去一个老人还多。因此,网络文化传
播所建构的思想政治意识的结构层次,要比传统社会人们的结构
层次更加复杂、更加丰富,这不仅是我国现实变革的必然反映,
也是网络文化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网络文化传播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
提供了现代方法和手段,同时也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
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网络文化传播对养成青少年进
取、开放、参与、自强精神具有重要作用。网络作为信息工具和
感知媒介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感知外部世界知识的能力,并且以
空前未有的密集信息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价值享受。无论从量
和质两方面看,都是学校教育难以达到的。从量上看,网络传播
将逐渐超过由学校所提供的信息源;从质上看,学校以外的信息,
由于传播工具的现代化,信息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新颖性也容
易吸引青少年,产生较好的效果。从这一点看,网络文化传播为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二、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这主要表
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文化传播常常容易青少年丧失价值判断和选择
的能力。网络文化传播是一个信息开放体系,是无数群体、个体
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者、接受者、媒介发生着交互
作用,无数群体、个体凭借不同的自身素养,不断交互感知各种
价值信息。传播者、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及其经验、见解、知
识等等相关因素不断地影响着教育功能的发挥,有时这种因素起
主导作用,有时那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因而,时常会出现相互矛
盾和冲突的局面。另外由于各种各样夸大、扩张信息的存在,又
会使得整个网络信息的价值意义变得异常混乱和模糊。因此,青
少年常常容易丧失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例如网络聊天中频频有
人上当受骗的现象正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网络文化传播不仅容易使青少年丧失健全的价值心
理和思想政治观念,而且也容易使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识失去取
向,处于无思想政治意识取向状态。某些不正规的网站,为了以
“新”和“奇”吸引浏览者,经常会发布一些不真实的新闻和花边消
息。其规模之大、信息之密集,如滔滔洪水,它容易使青少年心
理机制失去承受能力,同时也减弱了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感知能
力。当信息量对青少年来说成为超负荷传播时,就容易使青少年
失去兴趣。尽管网络文化传播信息能如潮水般涌向社会,而真正
能内化为青少年品德的却很少。信息洪水浩浩森森,青少年的心
态却膺臀懂懂。这样,网络文化传播也就失去了建构思想政治意
识的意义,它不但不能使青少年产生健全的价值心理和思想政治
观念,而且容易使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识失去取向,处于无思想
政治意识取向的状态。
再次,网络文化传播易使青少年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从
传播的内容来看,现今的网络文化传播是无视青少年作为主体存
在的,忽视青少年的价值需要和价值理想。如潮的信息洪水常常
是反映了主人的需要,而不断地在网上传播。这些信息究竟能给
青少年提供多大积极的帮助,网络文化传播者很少给予考虑。这
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文化传播倾向,它忽视了青少年的价值需要
和动机,因而常常破坏他们的思想感情,使他们从学校获得的道
德规范与网络文化传播中获得的信息相冲突。各种各样的网络信
息越来越使青少年无法界定自己生活的真实空间,也越来越使其
无法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因缺乏一定的参
照标准而使青少年陷人无所适从的困境。网络文化传播的这种状
况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会使青少年理性思维衰退,从而使其逐
渐丧失正确的价值标准。
可以看出,网络文化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
剑,它既可以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进程,同时也会使学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减弱。因此,网络文化传播的发展对学校思
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三、确立开放、多元的社会大思想政治教育观,既是对网
络文化传播这一挑战的应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自身要

首先,网络时代的大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开放的体系,或
者说是一个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的体系。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
国内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尤其是全球信息化的再现,正在形成一种世界文化,我们的思想
政治教育不能置身于这种文化文明之外,而必须适应这种历史潮
流,这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也必将冲
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演化出新的思想政治观念,所有这些
都是与网络文化传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国经济、政治改革
越是深人、彻底,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性越容易被打破,越具
有开放性。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变迁将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
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政治化倾向是与计划经济模式分
不开的。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全球信息化的过程中,传统思想
政治教育的“一元化”将被多元化的体系所代替。我国思想政治教
育现代变迁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也将是一个多元化过程,新与旧、
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的思想政治观念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
存,整个社会文化道德结构表现为多元化、多层次,并且其价值
取向交互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一个复杂多元的价值体系。同样,
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多元化体系。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变迁中仍然是一个具有自我组织
能力的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传播的信息潮流中,我国思想政治
教育的现代化变迁仍是一个自变的过程,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体
系在新的综合中的自我更新、自我实现,而不是简单的移植。因
此,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仍然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更高
形式的延续,是渐变与突变交织的延续,在这个变迁过程中,它
不可能丧失自主性,而是自主性变革和更高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