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RON技术白皮书:交换机Aging Time

NTRON技术白皮书:交换机Aging Time
NTRON技术白皮书:交换机Aging Time

Aging Time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aging time, it’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several key terms that will be used in this paper to describe how the concept of aging works:

Ethernet Switch - A switch, also known as a bridge, is a complex device with built in intelligence and memory to connect Ethernet nodes. A switch operates at the data link layer (layer 2 of the OSI model). The switch learns the MAC address of each connected device and routes the unicast packets (frames) accordingly. Broadcast packets are flooded and Multicast packet handling depends on the type of switch used. Switches also eliminate collisions that typically make Ethernet non-deterministic.

Local Area Network (LAN) - A local area network is a group of computers and associated devices (PLC’s, HMI’s, PC’s, etc), commonly refered to as nodes, that share a common communications line or wireless link. Individual users can share data or files on a LAN as if the data or files resided on their respective computers.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 - A hardware address that uniquely identifies each device, or node, on a local area network.

Address Resolution Logic (ARL) - A table, internal to a switch, of forwarding rules based upon which MAC addresses exist on which ports of the switch. Switches use these tables to pass frames, which are destined for an address that’s connected to another port on the switch.

Aging Time - The length of time that a MAC address entry can remain in the ARL forwarding table. When an entry reaches its aging time, it “ages out” and is purged from the table, effectively cancelling frame forwarding to that specific port. In other words, if the switch doesn’t hear from a device after a specified period of time, the MAC entry in the ARL table is deleted.

Unicast Frame - Sent to a specific host. One to one communication.

Multicast Frame - Sent to one or more interested hosts. A host registers its interest in a particular multicast group via the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GMP). One to many Communication. Broadcast Frame - Sent to all hosts in the local network. One to all communication.

Switch Functionality Using Address Resolution Logic (ARL)

Learning from the frames they receive, switches dynamically create tables that associate the ports with the MAC addresses of the hosts that can be reached. The port that a frame is forwarded to is based on an internal Address Resolution Logic (ARL) table that maps MAC addresses to the individual ports connected. The switch then forwards unicast frames received on any given port to the appropriate port(s), helping reduce the overall traffic in a local area network (LAN) and providing more effective use of bandwidth with its filtering abilities. Unlike unicast frames, switches will forward all broadcasts, multicasts, and/or packets destined to unknown MAC addresses to all ports in the local area network, other than the port in which it was received.

ARL Table Entries

Figure 1A

The following figures will show the process a switch

goes through in order to learn and build ARL tables,

as well as delete “aged out” entries. Keep in mind

that if a switch doesn’t hear from a device after the

specified period of time, the MAC entry in the ARL

table is deleted. In Figure 1A, the switch is adding an

entry to its ARL table. The switch records the MAC

address from the source address field of a frame and

records which port it came in on.

In figures 1A and 1B, a switch is shown adding a

second entry to the ARL table:

Figure 1B Figure 1C

Conversely, figures 1D and 1E show a switch deleting an entry after the aging time has expired: Figure

1E

1D Figure

RSTP and Aging Time

When connecting switches in a ring or mesh topology, some kind of loop avoidance mechanism is needed in order to avoid an illegal loop and the broadcast storm that follows. The following example expains why using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RSTP) can be beneficial in limiting the time it takes for the network to converge and heal after a fault or break occurs on the local area network.

In the network shown in figure 2A, switch B1 is blocking its link to switch B4, per RSTP specifications. Traffic from device A to device B goes through switches B1, B2, B3, and then B4.

Figure 2A

The dynamic ARL tables in switches are very efficient in a stable network. However, there are many situations where even a 20 second aging time is problematic after the topology of the network has

changed. All fully managed N-Tron switches are 802.1d, 802.1w, 802.1D RSTP compliant and can take advantage of spanning-tree’s advanced algorithm and convergence times. A much simpler example of how aging works can be seen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

Default Aging Times

Default aging times vary from 20 seconds to 300 seconds and are programmable from 10 seconds to 300 seconds in select N-Tron switches, as seen below in Table 1.

Table 1

N-Tron Switch

Default Aging Time

Programmable Unmanaged switches, except those with 2 or more fiber ports 300 seconds

No Unmanaged switches with 2 or more

fiber ports

20 Seconds

No

All Managed Switches

300 Seconds, changes to 20 seconds for any detected or configured N-ring or RSTP ports.

Yes

Note: To manually reset the ARL entries in a switch, you can cycle power to the device. This will enable the switch to re-learn/re-build the Address Resolution Logic (ARL) table.

Aging Time Configuration Example on Fully Managed Switches

In the web browser of N-Tron fully managed switches (700, 7000, 9000), the Aging Time tab under the Bridging category will display the currently configured Aging Time. This page allows users to modify this variable to meet their needs.

After selecting the Modify button, the user will be presented with a page that allows the number to be entered into and updated. The default aging time is 20 seconds.

Note: If the switch is an active participant of an N-Ring, then the N-Ring Aging Time will be used instead of the Bridging Aging Time.The N-Ring Aging Time has a default of 20 seconds and is separate from the Bridging Aging Time. N-Ring Aging Time is used when the switch is an N-Ring Manager or becomes an active N-Ring Member.

Aging Time Configuration Example on 500-A Series Switches When enabled, the Aging Time for dynamically learned addresses can be set from 10 to 300 seconds. The default is 300 seconds, except it is 20 seconds for 508FX2 and 526FX2. Cycling power clears the learned addresses.

Note: The configuration console is only available with –A models.

On –N and basic (no dash) units, aging is enabled and uses the defaults above without the option for reconfiguration.

Command Description Comment

info Displays the current Aging settings. Default is 300 seconds, except it is

20 seconds for 508FX2 and 526FX.

disable (or enable) Enable or Disable Aging Choice is opposite of current state

config Choose aging time. 10 to 300 seconds

Example of the Aging config screen:

CLI\SYSTEM\AGING>config

Configure Aging Time.

The aging process is Enabled.

Aging time is now 20 seconds.

Enter an aging timeout ( 10 to 300 seconds),

or to exit> 15

The aging process is Enabled.

Aging time is now 15 seconds.

CLI\SYSTEM\AGING>

Example of the Aging info screen:

CLI\SYSTEM\AGING>info

The aging process is Enabled.

Aging time is now 15 seconds.

CLI\SYSTEM\AGING>

Note: Setting too short an aging time can cause addresses to be prematurely removed from the table. Then when the switch receives a packet for an unknown destination, it floods the packet to all ports in the same LAN as the receiving port. This unnecessary flooding can impact performance. Setting too long an aging time can cause the address table to be filled with unused addresses, which prevents new addresses from being learned.

第三层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第三层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字体: 小 中 大 | 上 一篇 | 下一篇 发布: 03-27 21:13 作者: 网络转载 来 源: 网络转载 1.1 共享技术 所谓共享技术即在一个逻辑网络上的每一个工作站都处于一个相同的网段上。 以太网采用CSMA/CD 机制,这种冲突检测方法保 证了只能有一个站点在总线上传输。如果有两个站点试图同时访问总线并传输数据,这就意味着“冲突”发生了,两站点都将被告知出错。然后它们都被拒发,并等待一段时间以备重发。 这种机制就如同许多汽车抢过一座窄桥,当两辆车同时试图上桥时,就发生了“冲突”,两辆车都必须退出,然后再重新开始抢行。当汽车较多时,这种无序的争抢会极大地降低效率,造成交通拥堵。 网络也是一样,当网络上的用户量较少时,网络上的交通流量较轻,冲突也就较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冲突检测法效果较好。当网络上的交通流量增大时,冲突也增多,同进网络的吞吐量也将显著下降。在交通流量很大时,工作站可能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拒发。 1.2 交换技术 局域网交换技术是作为对共享式局域网提供有效的网段划分的解决方案而出现的,它可以使每个用户尽可能地分享到最大带宽。交换技术是在OSI 七层网络模型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因此交换机对数据包的转发是建立在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地址--物理地址基础之上的,对于IP 网络协议来说,它是透明的,即交换机在转发数据包时,不知道也无须知道信源机和信宿机的IP 地址,只需知其物理地址即MAC 地址。交换机在操作过程当中会不断的收集资料去建立它本身的一个地址表,这个表相当简单,它说明了某个MAC 地址是在哪个端口上被发现的,所以当交换机收到一个TCP /IP 封包时,它便会看一下该数据包的目的MAC 地址,核对一下自己的地址表以确认应该从哪个端口把数据包发出去。由于这个过程比较简单,加上这功能由一崭新硬件进行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因此速度相当快,一般只需几十微秒,交 手机挂QQ ,快速升太阳 开通QQ 黄钻,享受更多特权 QQ 千里眼:联络永不断线 密招:用QQ 发手机短信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解决方案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CSS) 解决方案 陕西西华科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4月1

目录 一、概述 (3) 二、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3) 三、虚拟化的优点 (4) 四、组建方式 (5) 三、集群卡方式集群线缆的连接 (5) 四、业务口方式的线缆连接 (6) 五、集群建立 (7) 1. 集群的管理和维护 (8) 2. 配置文件的备份与恢复 (8) 3. 单框配置继承的说明 (8) 4. 集群分裂 (8) 5. 双主检测 (9) 六、产品介绍 (10) 1.产品型号和外观: (14) 2.解决方案应用 (20)

一、概述 介绍 虚拟化技术是当前企业IT技术领域的关注焦点,采用虚拟化来优化IT架构,提升IT 系统运行效率是当前技术发展的方向。 对于服务器或应用的虚拟化架构,IT行业相对比较熟悉:在服务器上采用虚拟化软件运行多台虚拟机(VM---Virtual Machine),以提升物理资源利用效率,可视为1:N的虚拟化;另一方面,将多台物理服务器整合起来,对外提供更为强大的处理性能(如负载均衡集群),可视为N:1的虚拟化。 对于基础网络来说,虚拟化技术也有相同的体现:在一套物理网络上采用VPN或VRF 技术划分出多个相互隔离的逻辑网络,是1:N的虚拟化;将多个物理网络设备整合成一台逻辑设备,简化网络架构,是N:1虚拟化。华为虚拟化技术CSS属于N:1整合型虚拟化技术范畴。CSS是Cluster Switch System的简称,又被称为集群交换机系统(简称为CSS),是将2台交换机通过特定的集群线缆链接起来,对外呈现为一台逻辑交换机,用以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及转发能力。 二、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网络是支撑企业IT正常运营和发展的基础动脉,因此网络的正常运行对企业提供上层业务持续性访问至关重要。在传统网络规划与设计中,为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故障自愈性,均需要考虑各种冗余设计,如网络冗余节点、冗余链路等。 图1 传统冗余网络架构 为解决冗余网络设计中的环路问题,在网络规划与部署中需提供复杂的协议组合设计,如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与第一跳冗余网关协议(FHGR: First Hop Redundant Gateway ,VRRP)的配合,图1所示。 此种网络方案基于标准化技术实现,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网络发生故障时环路状态难以控制和定位,同时如果配置不当易引起广播风暴影响整个网络业务。而且,随着IT规模扩展,网络架构越来越复杂,不仅难于支撑上层应用的长远发展,同时带来网络运维过程中更多的问题,导致基础网络难以持续升级的尴尬局面。

智简园区交换机1588技术白皮书

华为智简园区交换机 1588v2 技术白皮书

摘要 1588v2 时钟是一种采用IEEE 1588V2 协议的高精度时钟,可以实现纳秒级精度的时间同步,精度与当前的GPS 实现方案类似,但是在成本、维护、安全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成为业界最热门的时间传递协议。

目录 摘要 (i) 1概述 (3) 1.1技术背景 (3) 1.2技术优势 (5) 2技术原理 (6) 2.1同步概念 (6) 2.1.1频率同步 (6) 2.1.2相位同步 (7) 2.1.3时间同步 (7) 2.2 1588v2 的设备模型 (8) 2.3 1588v2 报文 (10) 2.3.1 1588v2 报文类型 (10) 2.3.2 1588v2 报文封装 (11) 2.4 1588v2 同步原理 (11) 2.4.1 1588v2 频率同步 (11) 2.4.2 1588v2 时间同步 (12) 2.5 1588v2 时戳产生 (15) 2.6建立主从关系 (16) 2.6.1BMC 算法原理 (16) 2.6.2主从建立过程 (17) 2.7园区交换机能力 (17) 3典型组网应用 (19) 3.11588v2 频率+时间同步(BC 模式) (20) 3.21588v2 频率+时间同步(TC 模式) (21) 3.3SyncE 频率同步+1588v2 时间同步(BC 模式) (22) A 缩略语 (23)

1 概述 1.1技术背景 为了满足无线接入网络用户正常接入的需要,不同基站之间的频率必须同步在一定精度之 内,否则手机在进行基站切换时容易掉线,严重时会导致手机无法使用。而某些无线制式, 除了频率同步,还需要求时间同步。表1-1 为一些常见的不同制式的无线系统对频率同 步和时间同步的要求: 表1-1 不同制式基站对频率/时间同步的要求 总的来看,以WCDMA/LTE FDD 为代表的标准采用的是FDD 制式,只需要频率同步,精 度要求0.05ppm。而以TD-SCDMA/LTE TDD 代表的TDD 制式,同时需要频率同步和时 间同步。 传统的无线网络系统通常采用每基站安装GPS,利用GPS 系统来解决频率同步和时间 同步的需求,如图1-1 为GPS 同步方案示意图。

华为-VLAN技术白皮书

VLAN技术白皮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信息中路3号华为大厦 100085 二OO三年三月

摘要 本文基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Quidway 系列以太网交换产品详细介绍了目前以太网平台上的主流VLAN技术以及华为公司在VLAN技术方面的扩展,其中包括基于端口的VLAN划分、PVLAN,动态VLAN注册协议,如GVRP和VTP等等。本文全面地总结了当前的VLAN技术发展,并逐步探讨了Quidway 系列以太网交换产品在VLAN技术方面的通用特性和部分独有特性,并结合每个主题,简要的介绍了系列VLAN技术在实际组网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 VLAN,PVLAN, GVRP,VTP

1 VLAN概述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IEEE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802.1Q协议标准草案。 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或称虚拟LAN,即VLAN),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但由于它是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即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VLAN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协议,它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增加了VLAN头,用VLAN ID把用户划分为更小的工作组,限制不同工作组间的用户二层互访,每个工作组就是一个虚拟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的好处是可以限制广播范围,并能够形成虚拟工作组,动态管理网络。 VLAN在交换机上的实现方法,可以大致划分为4类: 1、基于端口划分的VLAN 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比如Quidway S3526的1~4端口为VLAN 10,5~17为VLAN 20,18~24为VLAN 30,当然,这些属于同一VLAN的端口可以不连续,如何配置,由管理员决定,如果有多个交换机,例如,可以指定交换机 1 的1~6端口和交换机 2 的1~4端口为同一VLAN,即同一VLAN可以跨越数个以太网交换机,根据端口划分是目前定义VLAN的最广泛的方法,IEEE 802.1Q规定了依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VLAN的国际标准。 这种划分的方法的优点是定义VLAN成员时非常简单,只要将所有的端口都指定义一下就可以了。它的缺点是如果VLAN A的用户离开了原来的端口,到了一个新的交换机的某个端口,那么就必须重新定义。 2、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 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每个主机的MAC地址来划分,即对每个MAC地址的主机都配置他属于哪个组。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当用户物理位置移动时,即从一个交换机换到其他的交换机时,VLAN不用重新配置,所以,可以认为这种根据MAC地址的划分方法是基于用户的VLAN,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初始化时,所有的用户都必须进行配置,如果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用户的话,配置是非常累的。尤其是用户的MAC地址用变换的时候就要重新配置。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所付出的管理成本比较高。 3、基于网络层划分VLAN

MOXA交换机使用说明

MOXA交换机使用说明 1、IP地址的设置 通过IE工具来Ping 交换机默认的IP(出厂默认)地址,进入交换机配置界面后,直接点击确认后,进入交换机设置界面对话框,IP地址设置请选择\Main Meun\Basic Settings\Network,出现下列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下,设置人员在Switch IP Address 和 Switch Subnet Mask 旁的空白处填写预定的IP地址(如:),以及相应的子网掩码地址(如:);其他的如Auto IP Configuration 设置为Disable方式,不要选择HDCP方式。 2、主站(Master)设置 完成了IP方式的设置后,就需要对交换的通讯协议和交换机进行相应的设置,选择\Main Menu\Communication Redundancy(通讯冗余设置),进入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内,我们需要注意的是Settings标记下方的设置参量,而Current Status 为相应的设置参量后交换机系统检测后的状态指示。

Redundancy Protocol (通讯协议设置):设置选择为Turbo Ring ,而非是IEEE802协议(快速生成树)方式; 采用Turbo Ring方式的情况下,需要在网络交换机组中设置一个Master(主站),选择主站的方式是将Set as Master前的小方框内给予选中, 只需要选择确定后,点击Activate按钮即可生效。(注意:在多个交换机组成网中只能有1个设置为Master,不可以多选;同时如果不对交换机进行Master设置,系统会自动设置交换机组中的1台为Master)。 Enable Ring Coupling (环间耦合端口定义)在实际的项目运用中不常运用到,在此不给予更多的描述。需要提醒的是工程人员在设置过程中不要将Enable Ring Coupling 前的小方格选中,同时要注意的是对应的Coupling Port和 Coupling Control Port后的端口与前面的Redundant Ports 1st Port和 2nd Port(冗余连接端口定义)设置的端口重复。 3、网络设置参数验证 完成网络参数设置后,对应的Communication Redundancy对话框内都通过Current Status状态给予体现了,包括了网络协议状态、主(Master)/从(Slave)方式;冗余端口的数据监测状态以及环间耦合状态信息。 在多台交换机组环的情况下,工程人员要注意Redundant Ports 1st Port和 2nd Port (冗余端口状态监测状态)的信息: (1)、Forwarding:(推进状态)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Sphere 6.5.0 虚拟化套件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目录 1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概述 (1) 1.1 产生背景 (1) 1.2 虚拟交换现状 (2) 1.2.1 基于服务器CPU实现虚拟交换 (2) 1.2.2 物理网卡实现虚拟交换 (2) 1.2.3 交换机实现虚拟交换 (3) 2 华为方案简介 (5) 2.1 方案是什么 (5) 2.2 方案架构 (7) 2.3 方案特点 (7) 3 虚拟交换管理 (8) 3.1 主机 (8) 3.2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 (8) 3.3 端口组 (8) 4 虚拟交换特性 (9) 4.1 物理端口/聚合 (9) 4.2 虚拟交换 (9) 4.2.1 普通交换 (9) 4.2.2 SR-IOV直通 (10) 4.2.3 用户态交换 (10) 4.3 流量整形 (11) 4.3.1 基于端口组的流量整形 (11) 4.4 安全 (11) 4.4.1 二层网络安全策略 (11) 4.4.2 广播报文抑制 (12) 4.4.3 安全组 (12) 4.5 Trunk端口 (12) 4.6 端口管理 (13) 4.7 存储面三层互通 (13) 4.8 配置管理VLAN (13)

4.9 业务管理平面 (13) 5 虚拟交换应用场景 (14) 5.1 集中虚拟网络管理 (14) 5.2 虚拟网络流量统计功能 (14) 5.3 分布式虚拟端口组 (14) 5.4 分布式虚拟上行链路 (14) 5.5 网络隔离 (14) 5.6 网络迁移 (15) 5.7网络安全 (15) 5.8 配置管理VLAN (15) 5.9 业务管理平面 (15) 6 缩略语 (16)

vmware网络虚拟化知识题库完整

NSX 中的以下哪种集中安全保护形式负责提供统一恶意软件、防病毒和自检服务(正确) 在讨论新数据中心的设计时,您被要求确保某些特定网络相互隔离。如果不能使用 VLAN,您需要更多地购买以下哪种硬件(正确) NSX Edge 服务网关支持多种路由协议。以下哪些是 NSX Edge 服务网关支持的路由协议(请选择两项。)(正确) 如果未完全实现网络虚拟化,需要针对新计算机配置以下哪些物理网络配置任务(请选择两项。)(正确)

您的经理要求您确定,与不使用 VLAN 的网络设计相比,在使用 VLAN 的网络设计中可以减少哪些硬件。以下哪几项符合条件(请选择两项) 虚拟网络连接环境中可能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技术。连接到 Virtual Distributed Switch 的虚拟机可能需要与 NSX 逻辑交换机上的虚拟机进行通信。利用以下哪项功能,可以在逻辑交换机上的虚拟机和分布式端口组上的虚拟机之间建立直接以太网连接(正确) 您即将完成数据中心的配置文档,并且需要介绍与不支持中继或标记 VLAN 的虚拟交换机上行链路相连接的物理交换机端口。这些端口是哪几种类型(正确) 通过以下哪种物理网络连接设备,不同 IP 子网的不同网段上的计算机可以相互进行通信(正确)

实施第三方 NSX 安全服务所采用的是以下哪种方法 使用以下什么术语可以标识单台 NSX 逻辑交换机 NSX 执行的其中一项主要功能是更新路由表和逻辑接口。以下哪个 NSX 组件负责执行此任务

推荐使用的 NSX Controller 节点的最小数量是多少 NSX 逻辑路由器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是什么(请选择两项。) 对于在不同 NSX 逻辑交换机(在单独的物理主机上运行)上的两台虚拟机之间传输的流量,以下哪个组件负责为其做出路由决定 您正在向同事介绍,若要配置环境中的虚拟交换机,以访问物理网络以及接受来自物理网络的访问,需要完成哪些任务。要执行这些任务,必须配置以下哪些 vSphere 虚拟交换机组件

H3C交换机操作手册

目录 H3C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串口操作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配置及日志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置密码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验证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H3C以太网交换机VLAN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验证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H3C以太网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验证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H3C以太网交换机STP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话交换机使用说明

一科及多路通TC系列程控电话交换机说明书TC-208 TC-208B TC-312 TC-308B TC-416B TC-432B 2009-07-21 12:56 一科及多路通TC系列程控电话交换机说明书TC-208 TC-208B TC-312 TC-308B TC-416B TC-432B ?一科及多路通TC-208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308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212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312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216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316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一科及多路通TC-416B电话交换机说明书 简明使用方法 来电显示:个分机口均可接来电显示电话 打出:直拨外方号码 转接:直拨分机号码(801-816) 内部通话:先拨“*”,再拨分机号码 允许8台(对)电话,包括外线出入呼叫、通话、转接,以及内部呼叫、通话、同时惊醒,互不干扰 1.简介 欢迎您选用沈阳魁星公司多路通程控电话交换机(或称集团电话)。当 您使用多路通交换机一段时间后,感觉怎样?您一定有答案,您的单位 或家庭拥有的是一台高性能价格比的电话扩容设备。例如您曾经使用过 或见过数千上万的进口,包括引进机型,您回觉得多路通程控电话交换 机与它们的通讯质量,产品素质并无差异,切与之相同机型的多路通交 换机,式样更小巧,安装更方便,操作更直观,而功能共多,更实用。 您也一定会推荐给你的亲友,推向您周围的社会。谢谢你。多路通交换 机是信号处理及鉴频技术能工作与不同制式的局系统以及边远山区非 标局系统。抗干扰,抗雷电,宽电源电压(160-240V)使之年使用各种 恶劣环境。多路通程控电话交换机的严格的质量管理,使其开箱合格为 99%以上,其返修小于2% 2.产品安装测试及基本使用方法

交换机技术指标要求

交换机技术指标要求 1、汇聚交换机数量1台 基本需求"交换容量≥2.5Tbps,包转发率≥1000Mpps 官网存在多个指标时以小的值为准; 支持48个万兆SFP+端口,2个40G QSFP+端口,扩展后最大可支持6个40G QSFP+端口; 支持可插拔的双电源" 端口能力支持10GE端口转发时延<1μs,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二层功能支持4K个VLAN,支持Guest VLAN、Voice VLAN,支持基于MAC/协议/IP子网/策略/端口的VLAN 三层功能支持静态路由、RIP V1/2、OSPF、IS-IS、BGP、RIPng、OSPFv3、BGP4+、ISISv6 VxLAN 支持VxLAN功能,支持VxLAN二层网关、三层网关,支持BGP EVPN,实现自动建立隧道,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 MPLS 支持MPLS L3VPN、MPLS L2VPN(VPLS/VLL)、MPLS-TE、MPLS QoS,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虚拟化"支持堆叠,支持堆叠单向带宽≥240G,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支持纵向虚拟化,作为父节点管理纵向子节点,作为纵向子节点零配置即插即用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 管理维护支持SNMPv1/v2c/v3、网管系统、WEB网管特性 安全性支持CPU保护功能,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资质与服务"具备工信部入网证,检测报告; 提供三年原厂质保; 2、接入交换机数量4台 基本需求"交换容量≥336Gbps,包转发率≥100Mpps,官网存在多个指标时以小的值为准; 24个千兆电口,4个万兆SFP口" 设备开局支持标准USB接口,便于U盘快速开局 二层功能"支持MAC地址≥16K,支持ARP表项≥2K,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支持4K个VLAN" 三层功能"支持RIP、RIPng、OSPF,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支持IPv4 FIB表项≥4K,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虚拟化"支持智能堆叠,堆叠后逻辑上虚拟为一台设备,具有统一的表项和管理,堆叠系统通过多台成员设备之间冗余备份; 支持纵向虚拟化,作为纵向子节点零配置即插即用,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管理维护"支持SNMP V1/V2/V3、Telnet、SSHV2; 支持通过命令行、WEB网管、中文图形化配置软件等方式进行配置和管理" 节能支持能效以太网EEE,节能环保,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资质与服务"具备提供工信部入网证;检测报告 提供三年原厂质保; 3、模块以及辅材一批 提供所需交换机的所有万兆和千兆端口原厂模块,三年保修。以及所有辅材 投标设备厂商拥有成熟的软件研发能力,通过CMMI5级国际认证 以上所有技术要求及质保签订合同前需要提供官方证明(原厂彩页、原厂技术白皮书、原厂盖章技术响应表或官网资料及资料链接)备查。

Mellanox-4036-QDR交换机白皮书

Mellanox Technologies Mellanox GD4036高性能QDR InfiniBand交换机 Mellanox公司是全球网格骨干解决方案的领导者,致力于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化计算提供最为全面的解决方案。Mellanox公司的产品涵盖了从服务器到网络交换到存储互联的各个领域,凭借先进的架构设计以及严谨的质量控制,Mellanox公司的软硬件产品在全球用户市场获得了广泛的好评,通过IBM、HP、SGI、NEC、SUN等合作伙伴建立了OEM合作关系,Mellanox公司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正在被部署在各行各业。 作为业高性能InfiniBand交换解决方案,Mellanox GD4036为高性能计算集群和网格提供了水平空前的性能和扩展性。GD4036交换机能使高性能应用运行在分布式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资源上。Mellanox GD4036对单个机箱中的36个节点精心设计并提供了QDR规格的40Gb/s通讯带宽,多台GD4036或者与Mellanox其他产品配合,我们可以搭建更大规模的集群运算系统,可配置的节点数量范围从十几个到几千个,内部无阻塞的交换设计最大限度的为集群运算系统提供了可靠高效的通讯环境

Mellanox Technologies 一、Mellanox GD4036模块介绍 Mellanox GD4036主要由主机箱、sPSU电源模块以及相应的系统散热模块构成,整机采用模块化设计、无线缆接插件紧密连接结构,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同时方便了系统安装以及以后的维护工作。 GD4036机箱及相关部件 Mellanox GD4036机箱采用工业标准设计完全符合19英寸机柜的安装,支持网络机柜和服务器机柜安装使用;高度为1U,在一个标准42U机柜中可以轻松部署多台Mellanox GD4036;Mellanox GD4036提供了机架导轨,更方便机箱的机柜安装;

Hp交换机操作手册中文版

第一章交换机的初始配置 1.1使用CONSOLE口进行交换机的配置 1〃超级终端配置如下: 开始-附件-通讯-超级终端,在COM口属性的窗口中选择还原默认值。 每秒位数(B):9600 数据位(D):8 奇偶校验(P):无 停止位(S):1 数据流控制(F):无 2〃配置好超级终端后,回车登陆。H P系列产品默认需要认证,才能进行管理配置,默认的 用户名为空,口令为空。 图: 此时将进入登陆模式,登陆模式的符号是一个大于号“>”,在此模式下可以实现基本的状态查看功能,通过问号“?”可以查看此状态下所有可操作的命令. HP系列产品所有模式下(登陆模式,管理模式和配置模式)均有这种帮助功能,同时 在输入命令时,可以通过键进行命令补足. 登陆模式:以“>”开头,仅仅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状态查看 管理模式:以“#”开头,能够进行所有状态信息的查看,同一时刻允许有多个管理员处在此模式下。 从登陆模式进入管理模式的命令:en able(可简写为e n),通过enab le口令 认证后,即可进入管理模式。

配置模式:以“(con fig)”开头,能够对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同一时刻仅仅允许一个管理人员处在配置模式下。此模式下可以同时具有管理模式和登陆模式的功 能。 从管理模式进入配置模式的命令为:conf igur e,即可进入配置模式。从高级模式退出到低级模式的命令为exi t或disa b le。 3〃基本命令 1、查看操作系统版本及硬件信息 命令:s h o w v er sion 作用:查看当前系统版本和状态信息 ?系统当前版本: test_5304x l#s h o w v ers i on Im age sta mp:/s w/c ode/buil d/al pm o(m35) A ug2200511:27:11 E.10.04 4015 B oot Im age:Pr i m ar y ?系统主机名: ?系统C P U类型: ?系统内存容量: ?系统启动时间: ?系统当前时间: ?系统端口类型: ?系统序列号: ?系统当前能实现的功能: 2.配置主机名: 命令:hostname :其中主机名长度最长为64字节 实例:例如需要配置设备的名称为B lue,则命令如下。 AN(con fig)#ho stname test_5304xl T est_5304xl(co nfig)# 3.配置VLAN I P地址: 命令:[no]vlan ip address 或 [no]v lan ip addres s或 Vlan ip addess dhcp-bootp 实例:例如需要对设备划分一个VLAN采用两种不同底方式进行配置 B lue(c onfi g)#vlan1ip addr ess192.168.0.23255.255.255.0或 B lue(c onfi g)#vlan1ip addr ess192.168.0.23/24 查看当前V LAN地址命令: B lue(c onfi g)#show ip address 4〃配置网关: 配置网关命令:

智简园区交换机MACsec技术白皮书

华为智简园区交换机 MACsec 技术白皮书

前言 摘要 MACsec(802.1AE)提供同一个局域网内,设备端口MAC 层之间的安全通信服务,主 要包含以下方面: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数据来源真实性以及重放保护。 关键词 MACsec 802.1AE

目录 前言 (ii) 1概述 (4) 2MACsec 技术原理 (5) 2.1 MACsec 典型组网模式 (5) 2.1.1面向主机点到点模式 (5) 2.1.2面向设备点到点模式 (6) 2.2 MACsec 基本概念 (6) 2.3 MACsec 运行机制 (8) 2.4 MACsec 密钥体系 (10) 2.4.1密钥体系结构 (10) 2.4.2密钥派生关系 (11) 2.5 MKA 密钥协商交互流程 (12) 2.6 MACsec 数据加解密转发 (13) 3典型组网应用 (15) 3.1 局域网MACsec 典型组网 (15) 3.2 中间有传输设备MACsec 典型组网 (15) 4 附录 (17)

1 概述 MACsec(Media Access Control Security)定义了基于IEEE 802 局域网络的数据安全通信的方法。MACsec 可为用户提供安全的MAC 层数据发送和接收服务,包括用户数据加密(C o n fid e n tia l ity)、数据帧完整性检查(D a ta in te g rit y)、数据源真实性校验(D a t a o rigin a u th e n tic it y)及重放保护(Re p l ay p r o te c tio n)。 MACsec 主要涉及IEEE802.1AE 和802.1X 两个协议规范:IEEE802.1AE-2006 定义了数据封装、加密和认证的帧格式;802.1X-2010 中的MKA(MACsec Key Agreement)定义了密钥管理协议,提供了Peer-to-Peer 方式或Group 方式的密钥建立机制,使用MKA 协议协商生成的密钥对已认证的用户数据进行加密和完整性检查,可以避免端口处理未认证设备的报文或者未认证设备篡改的报文。 MACsec 不是对现有端到端IPSec、TLS 等三层安全技术的替代,而是它们的互补技术。MACsec 使用二层加密技术,提供逐跳设备的数据安全传输,适用于政府、军队、金融等对数据机密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局域网两台交换机设备之间经过光传输设备,通过MACsec 加密技术可保证数据在中间传输设备上安全传输。

以太网交换机使用说明书

以太网交换机使用说明书

目录 物品清单 (4) 第一章用户手册简介 (5) 1.1 用途 (5) 1.2 约定 (5) 1.3 用户手册概述 (5) 第二章产品概述 (6) 2.1 产品简介 (6) 2.2 产品特性 (6) 2.2.1 主要特性 (6) 2.2.2 规格说明 (7) 第三章安装指南 (8) 3.1 安装 (8) 3.1.1 安装在桌面上的方法 (8) 3.1.2 安装在机架上的方法 (8) 3.1.3 加电 (8) 3.2 交换机的外观 (8) 3.2.1 前面板 (8) 3.2.2 后面板 (10) 3.3 注意事项 (10) 第四章交换机基本概念 (12) 4.1 系统配置 (12) 4.1.1 系统信息 (12) 4.1.2 IP地址参数 (12) 4.1.3 文件传输 (12) 4.1.4 保存与复位 (13) 4.2 端口管理 (13) 4.2.1 端口参数 (13) 4.2.2 端口监控 (14) 4.2.3 端口描述 (14) 4.2.4 端口统计与端口状态 (14) 4.2.5 端口带宽 (15) 4.2.6 端口广播风暴 (15) 4.3 网络配置 (15) 4.3.1 最大老化时间与动态地址表 (15) 4.3.2 静态地址表 (16) 4.3.3 静态安全地址表 (16) 4.3.4 Ping检测 (16)

4.4 虚拟局域网管理 (16) 4.4.1 VLAN模式配置 (17) 4.4.2 Global VID配置 (18) 4.4.3 VLAN配置 (18) VLAN组 (19) 4.4.4 MTU 4.5 Trunk配置 (19) 4.6 优先级管理 (20) 4.6.1 优先级配置 (20) 4.6.2 端口优先级表 (20) 4.6.3 TOS优先级 (20) 4.6.4 802.1p优先级 (20) 4.6.5 802.1p优先级映射表 (21) 第五章 WEB管理 (22) 5.1 概述 (22) 5.2 WEB管理的连接 (22) 5.2.1 准备工作 (22) 5.2.2 连接 (25) 5.3 WEB管理界面及操作方法 (26) 5.3.1 系统配置 (27) 5.3.2 端口管理 (30) 5.3.3 网络配置 (37) 5.3.4 VLAN管理 (41) 5.3.5 Trunk配置 (45) 5.3.6 优先级管理 (46) 第六章带外管理 (52) 6.1 概述 (52) 6.2 带外(out-of-out)的连接方法 (52) 6.3 带外管理的界面及操作方法 (53) 6.4 CLI命令使用说明 (53) 6.4.1 语法帮助 (53) 6.4.2 命令帮助使用说明 (53) 6.4.3 常用命令 (54) 管理 (58) 第七章 Telnet 7.1 概述 (58) 7.2 Telnet的连接方法 (58) 7.3 连接 (60) 附录A RJ-45插座/连接器引脚详细说明 (62)

STP技术白皮书中文版

STP技术白皮书

目录 1 概述 (2) 1.1 STP技术回顾 (2) 1.1.1 IEEE 802.1D STP (2) 1.1.2 IEEE 802.1w RSTP (3) 1.1.3 PVST+ (4) 1.1.4 IEEE 802.1s MSTP (5) 1.2 华为3COM支持的STP类型 (5) 2 华为3COM STP特性及相关技术 (5) 2.1 RSTP模块到MSTP模块的平滑升级 (5) 2.2 MSTP模块的RSTP模式 (6) 2.3 PATH COST缺省值的计算 (6) 2.4 指定根桥和根桥备份 (8) 2.5 BPDU PROTECTION (9) 2.6 ROOT PROTECTION (9) 2.7 LOOP PROTECTION (10) 2.8 TC PROTECTION (10) 2.9 设置交换机的超时时间因子 (10) 2.10 CONFIGURA TION DIGEST SNOOPING (11) 2.11 NO AGREEMENT CHECK (13) 2.12支持802.1s MSTP标准报文格式 (14) 2.13 BPDU TUNNEL (1) 3 互通情况 (1) 3.1 STP、RSTP和MSTP的互通 (1) 3.2 STP/RSTP/MSTP和PVST+的互通 (2) 3.3 华为3COM MSTP和CISCO MSTP的域内互通 (3) 4 附录 (3) 4.1 RSTP模块缺省配置 (3) 4.2 MSTP模块缺省配置 (4)

1 概述 1.1 STP技术回顾 在二层交换网络中,交换机并不能像路由器那样知道报文可以经过多少次转发,一旦网络存在环路就会造成报文在环路内不断循环和增生,产生广播风暴。在广播风暴的情况下,所有的有效带宽都被广播风暴占用,网络将变得不可用。 在这种环境下STP协议应运而生,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是生成树协议的英文缩写。它是一种二层管理协议,它通过有选择性地阻塞网络冗余链路来达到消除网络二层环路的目的,同时具备链路的备份功能。 STP协议和其他协议一样,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换代的。在STP的发展过程中,老的缺陷不断被克服,新的特性不断被开发出来。最初被广泛应用的是IEEE 802.1D STP,随后以它为基础产生了IEEE 802.1w RSTP、PVST+、IEEE 802.1s MSTP,下面将分别讨论。 另外,STP包含了两个含义,狭义的STP是指IEEE 802.1D中定义的STP协议,广义的STP是指包括IEEE 802.1D STP以及各种在它基础上经过改进了的生成树协议。 1.1.1 IEEE 80 2.1D STP STP协议的基本思想十分简单。自然界中生长的树是不会出现环路的,如果网络也能够像一棵树一样生长就不会出现环路。于是,STP协议中定义了根桥(Root Bridge)、根端口(Root Port)、指定端口(Designated Port)、路径开销(Path Cost)等概念,目的就在于通过构造一棵树的方法达到裁剪冗余环路的目的,同时实现链路备份和路径最优化。用于构造这棵树的算法称为生成树算法SPA(Spanning Tree Algorithm)。 要实现这些功能,网桥之间必须要进行一些信息的交互,这些信息交互单元就称为配置消息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STP BPDU是一种二层报文,目的MAC是多播地址01-80-C2-00-00-00,所有支持STP协议的网桥都会接收并处理收到的BPDU报文。该报文的数据区里携带了用于生成树计算的所有有用信息。 STP的工作过程是:首先进行根桥的选举。选举的依据是网桥优先级和网桥MAC地址组合成的桥ID,桥ID最小的网桥将成为网络中的根桥,它的所有端口都连接到下游桥,所以端口角色都成为指定端口。接下来,连接根桥的下游网桥将各自选择一条“最粗壮”的树枝作为到根桥的路径,相应端口的角色就成为根端口。循环这个过程到网络的边缘,指定端口和根端口确定之后一棵树就生成了。生成树经过一段时间(默认值是30秒左右)稳定

Hp交换机操作手册中文版

第一章 交换机的初始配置 1.1 使用 CONSOLE 口进行交换机的配置 1.超级终端配置如下: 开始-附件- 数据位: 2.配置好超级终端后,回车登陆。H P 系列产品默认需要认证,才能进行管理配置,默认的 用户名为空,口令为空。 图: 此时将进入登陆模式,登陆模式的符号是一个大于号“>”,在此模式下可以实现基本的状 态查看功能,通过问号“?”可以查看此状态下所有可操作的命令. HP 系列产品所有模式下(登陆模式,管理模式和配置模式)均有这种帮助功能,同时 在输入命令时,可以通过键进行命令补足. 登陆模式:以“>”开头,仅仅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状态查看 管理模式:以“#”开头,能够进行所有状态信息的查看,同一时刻允许有多个管 理员处在此模式下。 从登陆模式进入管理模式的命令:en able (可简写为 e n ),通过 enab le 口令 认证后,即可进入管理模式。

配置模式:以“(con fig)”开头,能够对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同一时刻仅仅允许一个管理人员处在配置模式下。此模式下可以同时具有管理模式和登陆模式的功 能。 从管理模式进入配置模式的命令为:conf igur e,即可进入配置模式。从高级模式退出到低级模式的命令为exi t或disa b le。 3.基本命令 1、查看操作系统版本及硬件信息 ?系统当前版本: ?系统C P U类型: ?系统内存容量: ?系统启动时间: ?系统当前时间: ?系统端口类型: ?系统序列号: ?系统当前能实现的功能: 2.配置主机名: 实例:例如需要配置设备的名称为B lue,则命令如下。

ip de fault-gate way B lue(c onfi g)#ip def ault-gat eway192.168.0.1 H P系列产品提供了P ing和tra cero ute来检查网路的联通状况 p ing命令示例: Blue(config)#pi ng192.168.0.1 T racer out e命令示例: Blue(config)#tr aceroute192.168.10.1 1.2使用TELNET或者WEB方式对交换机进行配 置 1.2.1使用TELNET方式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1.配置CLI接口访问 语法:show conso le 下面图例显示交换机缺省的控制台,串口的配置信息: 接口访问允 许/禁 列出事件值和类型控制台控制选项 语法:[no]tel net-server 语法:Procurv e(config)#no telnet-s erver 语法:Procurv e(config)#t elnet-serv er 语法:Procurv e(config)#t elnet192.168.2.35 1.2.2通过WEB方式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语法:[no]web-manag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