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土地利用变化

监测土地利用变化
监测土地利用变化

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阿卜杜勒·加法尔

拉合尔旁遮普大学地理系

摘要:土地利用方式反映经济活动的性质,以及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评价和评估的土地

用途,导致诊断的模式可以进一步发展,以争取和保持在人类和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自给的国家资源。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过程,由于其性质的时空特征。传统上,地面调查已进行了评估的土地利用模式;然而,遥感技术的进步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在很短的时间与高精确度的评价。GIS技术监测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正是它导致了一个国家的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预测是非常有益的。本文介绍了利用遥感和GIS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介绍: 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地球上反映了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模式。在长期的物理环境,不

同的土地覆盖分类,以及一个地区的水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自然地形。另一方面,它也着重讲述了人类活动在城市结构和主要航线,如过去曾进行的,最新的人类活动,如农业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网络,城市发展和工业化等在一个地区。

其中包括各种土地使用农业用地一直是学者最常用的研究活动。从19世纪初,说明范杜能在农业土地利用和运输成本,以目前的研究,1966年由Harvey的关系为重点; Mattingley,1972年,西蒙,1978年和Visser,1980年。从运输成本等因素,如与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和行为因素Ilbery,(1978),随着时间的推移,重点已经改变。像Blaiki,1971年和宾斯瓦格学者,1987年一直在努力探索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几个(例如,Datoo,1978年,格里格,1979年),其他学者也已书面解释土地利用变化的复杂过程。

人口增长一直被认为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鲁滕贝里(1976年),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框架,以了解在这方面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像评论家唐斯,1991;格尔茨1963年和罗宾逊,1991年,1993年已集中在一个适当的土地使用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策和技术的作用。(艾伦,1986年;奇泽姆,1979年,哈维,1963年; Muth,1961)的研究人员也强调对基础设施同样重要的作用,包括在土地利用变化的交通设施.

物理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如此复杂,在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成为高度技术和费时。已记录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数量(Coppock1978年,奥美,1986年和Rhind 哈德森,1980年)的努力。然而,与技术进步的努力的性质已发生变化。历史上的土地利用调查(邮票,1940)曾参与巨大的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这是缓和与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航拍。航拍是一个重要检测土地利用方式(艾利,1966年和Collins&EL-拜克,1971年)的数据源。最近,卫星系统的进步,可以更容易地收集信息有关的区域(哈里斯·朗利,2000年)的土地利用模式。然而,地面实况调查仍然是所有最新技术的核心问题。此前,土地利用现状图已提请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但是,第一次空中拍摄的照片及正射影像和现在的卫星图像已经能够提出实际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准确的图片,具有很高的精度。

检查两个时间段之间的变化一直为学者最复杂的工作。但使用计算机在地理领域,以及在土地利用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工作更容易。GIS技术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土地利用地理研究的性质(加法尔,1998年,1999年;马利克加法尔,1999年)。随着GIS技术的使用,它一直要容易得多映射和监控获得的历史,以及从纸质地图,航拍照片和卫星图像

的最新数据,在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

监测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的发展已经完全改变了人类活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农业的做法,扩大市区,新兴的新的道路基础设施,航空和铁路网络,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为人类的需求和使用的机器,已经改变了地球上的土地利用模式。在目前情况下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具有非常强的影响,在今天的一个地区的经济条件。为了了解一天一天改变土地用途的现代挑战警察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它一直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和费时的工作,以摸清土地利用变化(邮票,1940)。然而,由于科技进步,这使得它可能收集到的信息,就从过去的身体和人类生存环境,提出在最短的时间跨度。可以使用一些如图纸的历史,早期的地形图,航拍照片和卫星图像来源,以获取有关土地用途的数据。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最重要的促进映射一天一天改变土地用途的技术

利用遥感

航空计划,雷达和卫星遥感收集到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有关农业,城市和各类土地用途的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以来,卫星遥感数据通常是最准确,最到最新的“地图”可用于一个地区。虽然最早的数据,可用于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是非常低的分辨率,如每像素75公里平。在这项决议中的数据已被用于映射土地覆盖,在大陆及全球水平。这些数据已被用于地图和监测土地覆盖和区域一级土地利用变化,直到90年代。然而,在传感器的进步非常迅速的卫星,因此发射商业卫星,用于监测人类活动的增长带来了非常高的分辨率的数据,在21世纪的曙光市民使用。点,周六的土地,快速伯德和其他卫星的数量在亚米级分辨率非常高的分辨率在一个非常低的价格提供的数据。这种高分辨率数据的可用性,它可以使用卫星数据,对土地利用的研究,以及在市区的地籍测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快速增长的城镇和城市,它是,实际上,唯一的方法,可以跟进,尤其是城市增长(博多,2001年)。当卫星影像纠正一个坐标系统,卫星地图可以生产。连同航空摄影,卫星遥感数据形成了土地利用测绘和规划的基础.

虽然使用的卫星图像已经在农村地区的土地覆盖测绘和监测非常有用的,但是,以前一直难以映射到市区的土地覆盖的变化。尽管高的空间变异性的问题,卫星影像已在市区使用(哈里斯和Ventura(1995年)。卫星图像的分辨率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承认在城市地区的特点,这可能隐藏的一些特点由于图像分辨率较差,但是,如Treitz等(1992)和巴恩斯利和Barr(1996)作者积极使用MSS的TM和SPOT影像监测从农村向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活动..

要克服的问题,由于贫困像素分类,许多学者(如Pultz和布朗1987年,兜售1991年和富兰克林,已监测基于图像纹理的土地利用活动。已开发的图像增强技术,以及监测农业分类Pultz和布朗1987年,例如多山的地形中土地覆盖制图研究城市环境的效用.

与卫星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有监督和无监督的技术。然而,他们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监督分类已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办法,因为它的计算均方差和协的类别,每个像素的光谱响应模式(1994年利勒桑和基弗和Jensen,1996)。土地使用类进行排序,并结合监督分类图像的可用性一直是非常有用的。这些土地用途分类,可以从几个到几百不等。如ERDAS,ILWIS,ER Mapper和其他数字图像处理软件提供了大量开始从图像增强,图像分类图像处理技术,以及矢量图像功能.

同时监测在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是非常重要的线人,以收集有关历史悠久的土地利用模式。这项工作只能与归档数据的帮助下完成。这些数据是根据的政治- 一个地区的历史。像欧洲,中东和中亚,南亚地区和亚洲东部地区有很强的政治历史。大量的数据是官方

的,非官方的游客的文件的形式提供。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性的地图也可从以往的土地利用格局可以描绘。然而,问题可能出现时,新的世界中收集数据。然而,取决于时间,数据可以在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文件和文字的形式提供。这些数据可以转化为土地利用现状图与熟练劳动力和技术的一些努力。

测绘当前土地利用方式是比较历史悠久的土地利用格局的工作容易得多。在航空摄影和卫星遥感的地位已经很容易收集的信息和最近或最新的土地利用模式的图像。

图1。2土地利用方式可以解释如何进行评估,并通过各种渠道映射,然后转换成数字数据基地,最终导致手和软拷贝地图,土地使用,它们的映射和生产以及统计汇总分类。合并属于不同的时间periodsLand利用变化模式的地图,可以检测和监控。

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

形式在GIS地理电脑的使用已经极大地改变地理数据分析的性质,以及生产,调整和地图印刷(奥美,1991年,1993年;泰勒,1991)。(地理)数据收集,存储,检索和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是非常有用(Masser和Blackmore,1991)。数字化的数据库是非常宝贵的,因为一旦被创建的任何特定区域,它是非常容易更新这些数据库,1989年(古德柴尔德和戈帕尔;麦克马斯特和Shea,1991)。

GIS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可以探测隐藏模式。不同土地的相互关系,如农业,城市,工业和娱乐等使用,只能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监控。设备和资源,可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连续监测技术已能够保持眼睛上一天一天改变土地用途的,任何地区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地图。当然,它涉及的财力和物力资源的规划者和技能以及可用性。这些资源只能提供通过官立如有组织的努力。机构和研究机构。尽一切努力从基础设施到数据的可用性,评估和管理的土地用途,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图,可以为未来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图像数据层的集成和覆盖可以是非常有益的产生,甚至创造新的土地利用类。如扫描和数字化的方法,为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层从纸张来源是非常有益的。然而,每种方法都有其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例如,扫描可转换为复杂的纸质地图的数据是非常有用的。虽然从栅格矢量过程的转换是一个非常熟练的工作本身涉及的时间和准确性,取决于源地图规模的准确性。此外,地理参考的重大问题,同时整顿的数字化数据库。另一方面,数字化是一个耗时的工作,但它即刻创建数字数据库,可立即使用,虽然有些编辑可能需要在新的数据库。然而,地图投影,地图和数据的准确性规模的问题解决在数字化之前发生。

矢量数字卫星图像数据库的建立是在土地利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如ERDAS,的ILWIS和E. R映射高度有用的提取和量化土地利用类数的软件。应优先给予这些软件,因为他们处理的所有问题,如地理参照,规模和图像精度,土地用途分类,更重要的是从栅格矢量数据库的转换。处理与矢量数据的偏好时,应始终给予如ArcInfo的高端/ ArcGIS的软件,因为它有栅格和矢量数据处理的全部功能。然而,在低端的MapInfo也可能被用来在屏幕上的数字化可以使用卫星图像和矢量数据库,可以生成各种土地使用类的小项目。图3很好地解释程序的性质,创建,管理和监测时空的土地使用变化..

结论

本文有助于了解土地用途发展的推动力量,在过去的一点点努力,当前形势下现代RS 与GIS工具,模拟未来的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它还集中提取土地利用信息,虽然从各种来源方式,监控和管理这些虽然RS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方面。遥感土地使用映射提供最佳的数据。随着现代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数据库,可以创建有关土地利用方式。这些数据库可以是非常有用的,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连续监测,为更好地利用国家资源,为经济发展作出适当的政策。

参考文献

[1].阿伦,N J. R.(1986)。辅助功能和山区的海拔区划模型。山地研究与发展,6,11-18。

[2].艾利,TE(1966):空中拍摄的照片的解读,伯吉斯,明尼阿波利斯,巴恩斯利MJ与巴尔SL(1996)推断城市土地利用卫星图像传感器使用基于内核的空间改叙。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62,949-58

[3].博多,Y.,2001。在第三次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城市地理分析:Donnay,J.-P.,MJ巴恩斯利&PA朗利(合编),遥感和城市分析,GISDATA9,泰勒&弗朗西斯,伦敦及纽约。宾斯万格,H.研究与麦金太尔,J.(1987)。土地丰富的热带农业,经济发展和文化的变化,36,73-99生产关系的行为和材料因素。

[4].blaikie,P.(1971)。在一些印度北部村庄空间组织农业:第二部分。交易的英国地理学研究所,53(II),15-30。

[5].奇泽姆,M.(1979)。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和记黄埔,伦敦

柯林斯,WG&EL-拜克,GR(1971):收购土地利用信息,从利兹市的航拍照片。photogrammetria,27,71-92

[6].coppock,J. T.(1978)。蒙德在土地使用,WF(ED)英国统计资料来源第八,佩加蒙,牛津评论。datoo,B.(1978)。朝着重新Boserup农业转变的理论。经济地理,54,135-143。起伏,C.(1991)。欧共体农业政策和土地利用:牛奶配额,需要一种新的方法。土地利用政策,8:206-210

[7].格尔茨,C.(1963)。农业复旧:在印度尼西亚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的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加法尔,A.(1998)。监测的农业景观:地图,航拍照片和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杂志,1(2 :) 45-57

[8].加法尔,A.(1999):应用GIS在景观学:一个个案研究在东南苏格兰地理杂志,2(2),1-22贝里克希尔.古德柴尔德和戈帕尔(1989):空间数据库的准确性,泰勒和弗朗西斯。格里格,D.(1979)。Boserup复活节的理论的土地改革变化:严格审查,在人文地理进展,3,64-84。

[9].哈里斯下午拉SJ(1995)与地理数据集成遥感影像,以改善市区的分类。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61:993-8

[10].哈里斯,R·J,朗利和体育一个城市分析:新的方法和数据建模的居住密度,地理信息系统的交易,4(3),217(2000)

[11].哈维,DW(1963年):变化在肯特郡跳产业的区位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分析。英国地理学家协会,33:123-44。

[12].哈维,DW(1966):理论概念和农业地理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分析。美国地理学家协会的史册,36:362-74

[13].ilbery,BW(1978):农业决策行为的角度。在人文地理,2 448-66

[14].进展1996年詹森,J.R.。介绍数字图像处理:遥感观,普伦蒂斯霍尔利勒桑,T.M.基弗,R.W.,1994年。遥感图像解译,约翰·威利父子纽约。马利克,MK加法尔,A.(1999-2000):遥感地理学家和土地使用规划工具,巴基斯坦地理杂志,XI&X,1和2:21-30

[15].masser及布莱克摩尔,M.(1991):处理地理信息,朗文。马瑟,A.(1986):土地利用。朗文,伦敦马瑟,下午(991):计算机应用,地理,约翰·威利父子。奥美,下午(1993):地理信息处理- 研究和应用,约翰·威利父子。mattingley,PF(1972):在城市附近的农业土地利用强度:一个案例研究。地理学专业,24,7-10

[16].麦克马斯特,经常和Shea,KS(ED)(1992):在数字制图的推广,美国地理学家协会。muth,RF(1961年):经济的变化和城乡土地利用转换。计量经济学“,29; 1-23 [17].pultz的TJ与布朗的RJ 1987年农业目标的SAR图像分类。加拿大遥感学报,13,85-91

[18].rhind,D&哈德森,R.(1980):土地利用,梅休因,伦敦罗宾逊,通用汽车(1991):欧共体农业政策和环境:在英国的土地使用含义。土地利用政策,8; 95-107

[19].罗宾逊,通用汽车(1993):超越MacSharry:帽Bolsius,非洲经委会等改革的道路。(EDS),撤退:农村土地利用和欧洲农业,荷兰皇家地理学会/人文地理部,阿姆斯特丹大学。鲁滕贝里,H.(1976)。在热带地区的耕作制度。英国牛津:Clarendon出版社。

阿卜杜勒·加法尔邮票,LD(ED)(1940):英国的土地:县报告,地理出版,伦敦

西蒙斯,L.(1978)。农业地理,贝尔和海曼,伦敦泰勒的DRF(1991):地理信息系统的微型计算机和现代制图,Pergamon出版社。treitz,下午,豪沃思,P J.龚供磷(1992)APP,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农村城乡结合部的土地覆盖和土地使用映射lication:个案研究。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58,439-48

[20]维瑟,S.(1980)。技术变革和农业的空间结构。经济地理,56,311-319。

IDRISI软件之CAMarkov模块实现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及步骤

IDRISI软件之CA_Markov模块实现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及步骤 一、首先创建一个工程目录 二、数据格式转换 所用的数据是IDRISI中的栅格数据,因此需要将gis中的tif数据转换为IDRISI 支持的栅格数据格式。 方法:File→Import→Desktop Publishing Formats→GEOTIFF/TIFF 转换后的格式为.rst 三、获取马尔科夫矩阵 方法:Modeling→Environmental/Simulation models→MARKOV 1表示获取转换矩阵的前一期影像,为我们的87年遥感影像; 2表示获取转换矩阵的后一期影像,为我们的96年遥感影像; 3是这个模型中输出条件概率的前缀,表示的是从87到96变化的一些信息(具体是什么,我也不清楚,但是后续的预测会用到这个文件),一般都是我们自己命名,比如说8796; 4表示第一个与第二个影像之间的时间间隔,这里为9年; 5表示我们向前预测的时间周期,这里也设置为9年,即模拟2005年的土地利用情况; 6是比例误差(我看的资料里面一般都设置的是0.15)。 获取的马尔科夫矩阵记录了在下一个时期,从每个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概率。 四、实现CA_Markov模型预测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使用的是IDRISI软件中的CA-Markov模型, 位于Modeling →Environmental/Simulation models→CA_Markov。 1表示模拟05影像需要依据的影像,即为我们的96年遥感影像; 2表示马尔科夫转换矩阵面积文件,这里选择的是马尔科夫转换概率矩阵; 3即为转换适宜性图集(我是把从87转换为96年影像中产生的那个8796文件作为适宜性图集,一般都是自己重新做一个这种图集,需要道路、河流、坡度等信息,我之前也做过,但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出来的模拟精度很低,所以就舍弃了这个方法); 4表示输出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命名为05; 5表示元胞自动机循环次数,一般为两个年份之间间隔的整数倍,这里可以取9、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来稿日期:1998210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王秀兰 包玉海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 本文从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的涵义及研究内容出发,概括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方法—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建立,阐述了各类模型的涵义及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意义,并重点介绍了定量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几种模型—(1)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2)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变化模型;(3)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4)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5)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型;(6)土地需求量预测模型。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模型 1 引言 面对当前日益加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全球变化研究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而在众多的全球变化问题中,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原因有二:首先,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是引起其它全球变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因而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和人文多方面的问题,而在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中,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可以说是自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因而隶属于“国际科学联合会(I CSU )”的IGB P 和隶属于“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ISSC )”的H PP ,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全球问题的综合研究。建立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简称LU CC )模型是深入了解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成因、过程,预测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也是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及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在许多研究领域,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大量的模型,对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的涵义及研究内容出发,阐述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的几类模型,并重点介绍了定量研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几种模型:(1)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2)土地资源生态背景质量变化模型;(3)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4)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5)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型;(6)土地需求量预测模型。 2 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11 土地利用变化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土地覆盖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属性和生物物理属性,而土地利用则指土地的使用状况第18卷第1期 1999年3月地 理 科 学 进 展PRO GR ESS I N GEO GRA PH Y V o l .18,N o .1M ar .,1999

东莞市2013年至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报告

东莞市2013年至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报告

目录 一、前言 (1) 二、数据源介绍 (1) 三、方法流程简介 (2) 3.1基本原理 (2) 3.2技术路线 (3) 四、东莞市2013年至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4) 4.1面积变化情况 (4) 4.2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空间分布 (5)

东莞市2013年至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报告 一、前言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 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作为表征人类活动行为对地球陆表自然生态系统影响最直接的信号,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行为与自然生态过程交互和链接的纽带。 开展不同尺度长时间序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通过数据挖掘和知识库的建立,快速获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相关知识,及时提出国土开发和气候变化适应性的宏观策略对于国家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报告以东莞市2013年以及2015年高分一号PMS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采用基于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快速获取东莞市2013年和2015年土地覆盖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到各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面积变化以及空间分布情况。 二、数据源介绍 本报告所用影像数据为东莞市2013年9月27日和2015年4月25日高分一号PMS数据。 GF-1卫星搭载了两台2m分辨率全色/8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四台16m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卫星工程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高时间分辨率结合的光学遥感技术,多载荷图像拼接融合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5年至8年寿命高可靠卫星技术,高分辨率数据处理与应用等关键技术,对于推动我国卫星工程水平的提升,提高我国高分辨率数据自给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遥感变化监测 流程

多时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研究 方法及数据选取 土地是一个综合的自然地理概念,它处于地圈-生物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界面,是各种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最为活跃的场所。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就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 Land Use and Land Cover)。由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而人类活动正以空前的速度、幅度和空前规模改变着陆地环境。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引起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地球表面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动态监测(Land Use and Land Cover Monitoring)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多时相遥感数据分析地表变化过程需要进行一系列图像处理工作,大致包括:一、数据源选择,二、几何配准处理,三、辐射处理与归一化,四、变化监测算法及应用等。 一、遥感数据源的选取 不同遥感系统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不同,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是变化监测能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变化监测之前需要对监测区域内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监测对象的空间分布特点、光谱特性及时相变化的情况,目的是为分析任务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同时,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用于变化监测的图像最好是由同一个遥感系统获得,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无法获得同一种遥感系统在不同时段的数据,则需要选择俯视角与光谱波段相近的遥感系统数据。 1时间分辨率 这里需要根据监测对象的时相变化特点来确定遥感监测的频率,如需要一年一次、一季度一次还是一月一次等。同时,在选择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变化监测时需要考虑两个时间条件。首先,应当尽可能选择用每天同一时刻或者相近时间的遥感图像,以消除因太阳高度角不同引起的图像反射特性差异;其次,应尽可能选用年间同一季节,甚至同一日期的遥感数据,以消除因季节性太阳高度角不同和植物物候差异的影响。 2空间分辨率 首先要考虑监测对象的空间尺度及空间变异的情况,以确定其对于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的要求。变化监测还要求保证不同时段遥感图像之间的精确配准。因此,最好是采用具有相同瞬时视场(IFOV)的遥感数据,如具有同样空间分辨率的TM图像之间就比较容易配准在一起。当然也可以使用不同瞬时视场遥感系统获取的数据,如某一日期的TM图像(30m ×30m)与另一日期的SPOT图像(20m×20m),来进行变化监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确定一个最小制图单元20m×20m,并对这两个图像数据重采样使之具有一致的像元大小。 一些遥感系统按不同的视场角拍摄地面图像,如SPOT的视场角能达到±27°,在变化监测中如果简单采用俯视角明显不同的两幅遥感图像,就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例如,对一个林区,不均匀地分布着一些大树,以观测天顶角0°拍摄的SPOT图像是直接从上向下观测到树冠顶,而对于一幅以20°观测角拍摄的SPOT图像所记录的是树冠侧面的光谱反射信息。因此,在变化监测分析中必须考虑到所用遥感图像观测角度的影响,而且应当尽可能采用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俯视角的数据。 3光谱分辨率 应当根据监测对象的类型与相应的光谱特性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类型及相应波段。变化监测分析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如果在两个不同时段之间瞬时视场内地面物质发生了变化,则不同时段图像对应像元的光谱响应也就会存在差别。所选择的遥感系统的光谱分辨率应当足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2007年度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国土资源局 二○○七年十一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对土地实行跟踪监督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我局多年来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收到省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后,迅速将部和省厅的精神传达下去,及时明确此次调查工作重点、总体要求和差不多程序及方法。并在深入学习《通知》精神和全面领会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盐都市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对我市变更调查工作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局必须做到“月清季累”,年末及时变更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做到数据、图形、实地“三一致”,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方法,全面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和实际耕地变化情况。同时,加大了质量检查力度,确保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做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 并先后三次组织各县(市、区)的分管局长、地籍科长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土地变更调查的资料预备、外业调查、内业

处理、统计汇总、县乡自查、市局检查和成果上报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通过认真实施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如期保质地完成了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其成果差不多反映了2007年度土地变化情况。现将我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年内变化情况 截至2007年10月31日,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6737972.2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455080.2亩,未利用地面积为5265579.6亩,合计总面积为25458632.0亩,折16972.42 KM2。土地利用结构见表1 表1 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面积 单位:亩

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

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从2010 年度开始,为了保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新机制、新方法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对自然年度内的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省级核查任务工作是为了保障全省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有序开展,保证全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质量,及时更新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汇总分析全省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日常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申报了2017 年省财政厅拨款的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投资金额258 万元。为科学、客观、全面、规范地评价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为相关部门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项目绩效评价。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依据“绩效导向,突出结果”的评价思路,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具有丰富调查经验、绩效评价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绩效评价小组,经过查阅资料、不断研究完善等过程,制定了涵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预算资金执行率共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及25项三级指标。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综合本项目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2017 年度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及项目效益实现情况,本项目绩效评价自评得分98 分,评分等级优秀。总体上达到了专项资金预设的绩效目标,政策实施效果良好,群众满意度较高。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立项背景及目的 为准确掌握2017 年度江西省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持续更新全省土地调查数据,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等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全省开展了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省级国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负责全省工作进度、成果质量检查。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实施,承担单位为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是省厅内设职能处室,主要职责是拟订地籍管理、土地确权、登记、争议调处办法,调处重大土地权属争议;承担各类土地登记资料的整理、共享和汇交管理工作;拟订土地调查、监测、统计的规程、规范、标准和土地调查、监测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市、县(区)地籍工作。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地信息提取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利用TM/ETM3个时相卫星数据,应用ENVI软件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 2. 实验内容 金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的提取。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它通过分析地物光谱特征和其他图像特征,充分利用高程、坡度等地理辅助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比较适合于江南丘陵地形破碎、地物分布复杂的地区。和传统的监督分类法相比,它可以消除园地和林地、建设用地和裸地光谱相似所带来的影响。 (1)TM影像数据的预处理。本文的遥感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和图像增强,并利用行政边界矢量图对影像进行裁剪。 (2)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首先对其中的一期影像(2003年)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决策分类树法进行分类,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并对二者的提取精度进行比较,选择精度最高者作为最终的提取方法,进而提取1988~2003年金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信息。 (3)利用空间叠加获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面积转移矩阵,进而通过面积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数量变化、空间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程度。 3. 实验方案 4. 数据预处理 4.1 数据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包括:两景金华市的Landsat TM和一景Landsat ETM陆地卫星影像,一景半SPOT 全色影像;该地区1:50 000地形图;该地区81m*81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1:100万中国行政边界矢量图等。具体的见表4-1和4-2所示。 表4-1 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 获取时间传感器类型数量(景)空间分辨率(m) 2003年3月9日SPOT-5全色 15 1/25 2003年3月26日LandsatETM+ 1-8波段 1 15m(全色) 30m(多光谱) 1996年9月6日LandsatTM1-7波段130 1988年12月5日LandsatTM1-7波段130 表4-2 研究区其他资料及应用说明 数据类型应用说明 大比例尺地形图最新时相的1:50000地形图,用于进行卫星遥感资料的几何校正 野外调查资料野外控制点的测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训练样本区的调查,建立判读标志,进行分类及信息提取精度检验等工作 土地利用现状图对比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及遥感影像分类精度参考 4.2 图像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部分主要包括: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几何纠正、以及对研究区进行边界裁剪和图像增强。主要工作流程如下(图4-2):

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技术方案(现状)

漳平市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技术方案(现状) 编制单位:集恩图造信息工程 编写者:王巧晖 时间:2013.12.12

一.项目概况 (3) 二.准备工作 (3) (一)总体控制 (3) (二)资料及设备准备 (4) (三)制作漳平市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底图 (4) 三. 调查容与方法 (4) (一)开展遥感监测图斑核实及建设用地变更调查。 (5) (二)开展耕地现状变化调查。 (7) (三)开展其他现状变化调查。 (8) (四)开展地类信息专项调查标注。 (9) 四.有关问题说明 (9) (一)建设用地变更原则 (10) (二)建设用地认定原则 (10) (三)2012年度卫片执法变更原则 (10) (四)灾毁及荒废耕地变更原则 (10) 五.基本农田情况调查 (10) 六.更新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10) (一)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方法。 (11)

(二)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要求。 (11) (三)2013年度数据库变更有关问题说明。 (11) 一.项目概况 为准确掌握2013年度漳平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保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现势性,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及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国土部下发的卫星遥感影像,利用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在漳平市开展土地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工作,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为保证本项工作顺利开展,特编写本技术方案。 二.准备工作 (一)总体控制 漳平市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以经国家确认的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及2013年度界线调整形成的各级控制界线、控制面积和各地类面积,作为2013年度变更调查的基础及2013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单元,不得随意更改。2013年度漳平市行政区域界线发生调整的,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将调整后的控制界线、控制面积、涉及界线调整的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相关说明材料上报国土部进行备案。

土地利用变化报告

土地利用变化报告

1 前言 经过一学期对《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变化研究》课程的学习,使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了巩固所学内容,灵活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次研究特选取西安市临潼区2000、2009年的tm影像,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软件操作,完成土地利用分类、动态度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和马尔科夫预测等工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本次研究旨在掌握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基本流程,从而加深对遥感与土地利用基本理论的理解,着重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研究过程 2.1 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利用分类是区分土地利用空间地域组成单元的过程。这种空间地域单元是土地利用的地域组合单位,表现人类对土地利用、改造的方式和成果,反映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用途(功能)。分类提供土地覆盖以及土地利用中涉及的人类活动类型等信息。它也可能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潜在的土地利用多样性。本研究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对临潼区2000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类,以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 2.1.1 影像分析及样本选取 根据已有的影像资料分析判别,可将研究区地物类别划分为四类:建设用地、耕地、水体和林地。在ENVI中利用ROI Tool来定义训练样本,也就是将感兴趣区当做训练样本。根据人工经验知识和影像波段组合,可确定影像中白色有尖锐颗粒的呈片状分布地区为建设用地,影响颜色呈浅绿、深绿,并且纹理清晰,分布在城市着农村周围的平缓区域的为耕地,水体的分布呈现出带状或颜色均一的片状,

一般为蓝色或浅蓝色,而在影像东南地区的山上则分布着大量的林地,颜色为墨绿,色泽均一或有浅绿色颗粒。根据上述的解译特征,在ENVI软件中的Region of Interest中选择土地类别的样本,并按照3、7的规则分为验证样本和训练样本。如图所示: 图1. 样本选取过程 对于选好的训练样本在Options下的Compute ROI Separability 中计算可分离度,一般可分离度大于1.8,则表示训练样本的可分离性较好。本研究所选的分类样本分离度均大于1.6,表明可分离性较好。 2.1.2 监督分类 根据分类的复杂程度和精度要求,本次研究选择最大似然法分类器。最大似然法分类器假设每一个波段的每一类统计都呈正态分布,计算给定像元属于某一训练样本的似然度,像元最终被归并到似然度最大的一类当中。 在ENVI软件菜单中选择Classification——Supervised——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功能,对2000年和2009年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制作成专题地图如下:

不同地质条件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不同地质条件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土地利用变化。本文分析了四 川省南江县不同地质背景条件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影响,并试图建立建立符合 各区地质条件的土地利用模式。针对不同地质条件,认为南部白垩系、侏罗系倾 斜式单面低山和侵蚀台坎状窄谷低山紫色土适合开展种植和养殖;中部侏罗系、 三叠系单面低、中山紫色土黄壤适合发展以林地为主的多经济作物;北部三叠系、震旦系、寒武系、中山黄壤黄棕壤石灰岩可开展林牧作业。 关键词:南江县;地质条件;LUCC;动态变化 LUCC study under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Nanjiang district, Sichuan Province Qu Shaodong, LiYanan, XiongYufei (1.Institute of Land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2.Key Laboratory of Degraded and Unused Land Consolidation Engineering,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3.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Consolid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land use chan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background conditions on the dynamic change of land use in Nanjia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and attempts to establish a land use model that meets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each reg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purple soil of Cretaceous and Jurassic tilted single-sided low mountains and eroded terrace like narrow valley low mountains in the south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and breeding; the yellow soil of Jurassic and Triassic single-sided low and middle mountain purple soil in the middle is suitable for developing multi economic crops dominated by forest land; the limestone of yellow brown soil of Triassic, Sinian, Cambrian and middle mountain yellow soil in the north can be used for forestry and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Keywords: Nanjiang district; Geologicalcondition; LUCC; Dynamic change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其利用和变化,这也是全球变化的主因之一[1]。自从1995年“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 与“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机会(IHDP)”联合提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计划(LUCC)”以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该项研究的不 断深入和发展,LUCC研究的热点逐渐转化为区域和局地土地利用变化[2]。在土 地利用开发的调控过程中,地质背景可以作为土地覆被与土地利用的依据。它涵 盖与土地利用、开发有关的所有地质特征及有关问题,包括沉积特征、土地特性、母岩组成、地形地貌、地球化学、水文水资源、地质构造及其他因素等。所以,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覆被有关或有影响的所有与地址相关 的因素(组成)以及内外地质作用,我们都可以认定位地质背景[3]。 在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和生态比较脆弱的地方,我国开展了大量区域土地利 用变化的科研项目,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四川东北部地区, 较少开展该项工作。目前在该地区开展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工作主要是基于遥感 影像解译,政府调研报告,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开展相关空间和数量分析,很少有 结合地质背景条件开展相关工作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4-7]。因此本文拟对川东 北南江县开展地质背景条件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该项研究可以为当地和其他 类似地区LUCC研究和政府制定土地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 1研究区及地质背景

江西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

江西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从2010年度开始,为了保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新机制、新方法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对自然年度内的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 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省级核查任务工作 是为了保障全省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有序开展,保证全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质量,及时更新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汇总分析全省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日常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申报了2017年省财政厅拨款的江西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投资金额258万元。为科学、客观、全面、规范地评价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为相关部门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项目绩效评价。 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依据“绩效导向,突出结果”的评价思路,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具有丰富调查经验、绩效评价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组

成绩效评价小组,经过查阅资料、不断研究完善等过程,制定了涵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预算资金执行率共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及25项三级指标。 综合本项目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2017年度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及项目效益实现情况,本项目绩效评价自评得分98分,评分等级优秀。总体上达到了专项资金预设的绩效目标,政策实施效果良好,群众满意度较高。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立项背景及目的 为准确掌握2017年度江西省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持续更新全省土地调查数据,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等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全省开展了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省级国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负责全省工作进度、成果质量检查。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江西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实施,承担单位为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是省厅内设职能处室,主要职

几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介绍

几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介绍 1马尔可夫链模型 马尔可夫理论是一种用于随机过程系统的预测和优化控制问题的理论,它研究的对象是事物的状态及状态的转移,通过对各种不同状态初始占有率及状态之间转移概率的研究,来确定系统发展的趋势,从而达到对未来系统状态的预测的目的[1]。马尔可夫链是一种 随机时间序列,它在将来取什么值只与它现在的取值有关,而与它过去取什么值无关。这种性质称为无后效性。 马尔可夫链模型的建立过程: ①确定系统状态:研究某一地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首先确定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确定其土地利用状态。 ②建立状态概率向量:设马尔可夫链在tK 时取状态E1、E2、?、En 的概率分别为P1、P2 ?Pn而0≤Pi ≤,1则向量[P1、P2 ?Pn]称为t K时的状态概率向量。 ③建立系统转移概率矩阵: 一步转移概率:设系统可能出现N 个状态E1、E2 ?En,则系统由T K时刻从Ei 转移到T k+1 时刻Ej 状态的概率就称为从i 到j 的转移概率。p ij p(E i E j ) 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只能在可能出现的状态E1、E2 ?En 中转移, 系统在所有状态之间转移的可能性用矩阵P 表示,称P为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P p ij N N,其中p ij P{E i E j} P11 ?P1n ??= [ ? ??] P n1 ?P nn N p ij 1 i 1,2, N j1p ij0 i, j 1,2, N 为了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对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出现的概率进行预测,还需要再介绍一个状态概率 πj(k) :表示事件在初始( k=0)状态为已知的条件下,经过k 次状态转移后,在第k 个时刻处于状态E j的概率。∑j n=1πj(k) = 1 从初始状态开始,经过k 次状态转移后到达状态E j 这一状态转移过程,可以看作是首先经过( k-1)次状态转移后到达状态E i(i = 1,2 ? ,n),然后再由E i经过一次状态转移到达状态E j。则有:πj(k) = ∑i n=1 πi(k - 1)P ij (j=1,2, ?,n) 如果某一事件在第0 时刻的初始状态已知,则可以求得它经过k 次状态转移后,在第k 时刻处于各种可能的状态的概率,完成对这一事件未来发展的预测。 目前,一阶马尔柯夫模型多应用于较小空间尺度的植被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中,如预测 草原退化格局的变化、预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模拟土壤侵蚀变化信息等。在更大空间尺度的应用还很少。此外,由于土地利用主要是受社会经济的驱动,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固定不

基于栅格的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监测方法_李德一 (1)

第26卷第8期自然资源学报Vol.26No.8 2011年8月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Aug.,2011基于栅格的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监测方法 李德一1,张树文2*,吕学军1,董立峰1 (1.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山东滨州256603;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 摘要:选择黑龙江省哈大齐地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为研究区,把土地利用功能划分为 资源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四项主功能,并进一步细分成资源供给、景观维护、生 态防护、环境净化、经济增长、人口承载、居住生活和文化休闲等8项子功能;然后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方面选择指标,研究了1976年和2005年两个时段各指标的空间化方 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各土地利用功能的识别,在千米格网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功能变化 热点进行了监测,采用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消涨关系,实现了土地利用功 能的空间化、定量化和动态化研究,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功能的协调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系统;土地利用功能;地理格网;热点监测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037(2011)08-1297-09 过去十几年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全球到区域不同尺度上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给环境和生态造成了显著的影响[1]。随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因此,在原有土地利用覆盖与变化(LUCC)数据集的基础上,开展土地利用功能的评估与制图正得到重视[2],同时,以多功能利用来缓解当前的土地利用冲突正被引入到土地景观规划领域[3-4]。目前,欧洲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多功能在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并在农业多功能利用等领域积极开展了相关研究[5-6],一些长期的监测研究计划已经开展,如德国在Saxon州开展的SALMA[7],该计划在2005年启动,旨在提出一套面对“普通”景观的功能评估方案,而不是局限于保护区或者特殊景观类型。我国在主体功能区的研究热潮下,土地利用功能的研究也有所进展,谢高地等就主体功能的识别流程和分区方法进行了探讨[8];甄霖等对中国1985年和2005年两个时期土地利用功能变化进行了数量化对比[9]。总体而言,目前土地利用功能在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空间制图以及功能的价值评估等方面仍较为初步。本文以黑龙江省哈大齐地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为研究案例,着重探讨土地利用功能的表征体系、指标空间化和集成方法,为在千米栅格尺度上开展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监测提供途径。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选择哈大齐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区,范围上包括哈尔滨市区(包括原呼兰 收稿日期:2010-10-26;修订日期:2011-04-0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项目;滨州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10Y03);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李德一(1983-),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GIS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E-mail:lideyinihao@126.com *通信作者简介:张树文(1955-),男,研究员。E-mail:zhangshuwen@neigae.ac.cn

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监测

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监测 该项目于1999年启动,2000年全面开展,对全国66个50万人口以上城市、618个县(区、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监测面积达74.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8%(其中耕地面积为4.28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同期,还从188个生态退耕试点县中选择29个县,实地抽查了土地变更调查生态退耕数据。 “十五”期间,具体部署内容如下: 1.定期监测。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全面部署了全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部分小城镇建设发展状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基本农田保护、辅助开展土地变更调查、辅助复核土地变更调查、辅助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制作1:1万标准分幅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等监测任务。 2.日常监测。陆续部署了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执法检查、14个省级监测试点、29个省会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批后核查监测等任务。 3.快速反应监测。在环北京地区51个县(市、旗)部署开展了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从土地利用/覆被的角度探讨环北京地区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环北京地区大尺度的生态环境基础信息。 4.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部署全国部分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的快速监测。监测内容包括:2003年以来新上项目用地监测,季度、半年新上项目用地监测,年度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5.重点地区监测。重点部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面积约10-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监测,辅助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并建立了土地利用数据库。 6.特定地区监测。针对突发事件,开展特定地区遥感监测。为建设用地批后核查、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检查、违法用地监察等提供现势性数据和技术支持。 7.开发区(园区)监测。部署了7类、160个左右国家级开发区(园区)监测任务,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保税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台商投资区。重点监测土地利用现状、规划执行情况、扩区情况、土地利用结构、房地产开发以及空闲土地等有关情况,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等信息,全面分析开发区(园区)建设用地管理状况。 8.相关技术支持性基础应用研究。开展了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建设研究、面向县级土地利用图更新的最佳卫星遥感数据组合研究、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精度评价研究、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作业系统和管理系统开发、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快速查询浏览系统开发、监测统计多元数据分析系统开发、50万人口以上城市控制点影像库建设、法国SPOT-5遥感数据应用研究、俄罗斯遥感数据应用研究、印度IRS卫星数据应用技术研究、我国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应用试验研究和数字化土地调查技术推广研究等。

中国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活动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中国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活动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研究 陆地与大气在各种时空尺度发生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调节着界面上的能量、物质和动量交换,从而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胁迫下,中国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在不同时空尺度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是世界上灌溉面积最大的国家,而华北平原是中国灌溉面积最大的区域。中国西北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而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抑制土壤的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在西北的应用前景较好。 中国区域这些典型的下垫面变化,通过陆气相互作用,必将对区域气候产生 不可忽略的影响。目前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多关注的是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且没有考虑次网格尺度的信息;模式中的灌溉方案还不够 完善;有关地膜覆盖农田对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还没有。 本论文首先分别利用历史三期(1990年、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植被覆盖度数据来驱动区域气候模式WRF(陆面模块选用Noah),系统模拟研究了中国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进而在WRF耦合的Noah-MP 陆面模块中引入新的动态灌溉方案,并以此模拟研究了华北平原灌溉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所引入的新方案考虑了灌溉与地下水的耦合过程以及灌溉对植被的影响作用。 最后在耦合模式WRF/Noah中引入动态灌溉方案的基础上,将地膜参数化方 案引入该模式,分别设计考虑和不考虑地膜覆盖的试验,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地膜覆盖农田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在土地利用试验中,地表反照率、叶面积指数、城市地表的不透水性、低空云量等影响地表能

监测土地利用变化

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阿卜杜勒·加法尔 拉合尔旁遮普大学地理系 摘要:土地利用方式反映经济活动的性质,以及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评价和评估的土地 用途,导致诊断的模式可以进一步发展,以争取和保持在人类和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自给的国家资源。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过程,由于其性质的时空特征。传统上,地面调查已进行了评估的土地利用模式;然而,遥感技术的进步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在很短的时间与高精确度的评价。GIS技术监测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正是它导致了一个国家的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预测是非常有益的。本文介绍了利用遥感和GIS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介绍: 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地球上反映了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模式。在长期的物理环境,不 同的土地覆盖分类,以及一个地区的水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自然地形。另一方面,它也着重讲述了人类活动在城市结构和主要航线,如过去曾进行的,最新的人类活动,如农业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网络,城市发展和工业化等在一个地区。 其中包括各种土地使用农业用地一直是学者最常用的研究活动。从19世纪初,说明范杜能在农业土地利用和运输成本,以目前的研究,1966年由Harvey的关系为重点; Mattingley,1972年,西蒙,1978年和Visser,1980年。从运输成本等因素,如与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和行为因素Ilbery,(1978),随着时间的推移,重点已经改变。像Blaiki,1971年和宾斯瓦格学者,1987年一直在努力探索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几个(例如,Datoo,1978年,格里格,1979年),其他学者也已书面解释土地利用变化的复杂过程。 人口增长一直被认为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鲁滕贝里(1976年),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框架,以了解在这方面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像评论家唐斯,1991;格尔茨1963年和罗宾逊,1991年,1993年已集中在一个适当的土地使用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策和技术的作用。(艾伦,1986年;奇泽姆,1979年,哈维,1963年; Muth,1961)的研究人员也强调对基础设施同样重要的作用,包括在土地利用变化的交通设施. 物理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如此复杂,在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成为高度技术和费时。已记录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数量(Coppock1978年,奥美,1986年和Rhind 哈德森,1980年)的努力。然而,与技术进步的努力的性质已发生变化。历史上的土地利用调查(邮票,1940)曾参与巨大的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这是缓和与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航拍。航拍是一个重要检测土地利用方式(艾利,1966年和Collins&EL-拜克,1971年)的数据源。最近,卫星系统的进步,可以更容易地收集信息有关的区域(哈里斯·朗利,2000年)的土地利用模式。然而,地面实况调查仍然是所有最新技术的核心问题。此前,土地利用现状图已提请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但是,第一次空中拍摄的照片及正射影像和现在的卫星图像已经能够提出实际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准确的图片,具有很高的精度。 检查两个时间段之间的变化一直为学者最复杂的工作。但使用计算机在地理领域,以及在土地利用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工作更容易。GIS技术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土地利用地理研究的性质(加法尔,1998年,1999年;马利克加法尔,1999年)。随着GIS技术的使用,它一直要容易得多映射和监控获得的历史,以及从纸质地图,航拍照片和卫星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