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变化监测案例

国土资源变化监测案例
国土资源变化监测案例

国土资源变化监测案例

一、国土资源变化监测的目的

国土资源变化监测是利用遥感遥测技术,对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视和测定。其目的在于为国家或者地区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的国土资源变化情况;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图件和属性数据等。

二、国土资源变化监测的意义

国土资源变化监测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土地利用类型提取

广东省某地土地利用类型提取面积约100平方公里。采用面向对象自动提取方法。生成2014年和2019年土地利用类型图(图1和图2)。

图1 2014年土地利用类型图2 2019年土地利用类型

四、成果展示

根据土地利用提取结果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分析。得出2014年至2019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果。并生成相应的图件(图3)。

图3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结果

广西善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环境案例分析

纸厂与环境保护法的案例分析! 来源:作者:日期:10-01-21 光明造纸厂位于某河流中上游。1998年6月,环境监测站对该造纸厂的污水进行监测,发现该厂对所排放的污水的净化处理不够,多种污染物质的含量严重超标。遂向该厂提出限期治理的要求,但光明纸厂不予理会,没有采取任何净化措施。1998年10月,市环保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其征收排污费,但该厂领导却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拒绝缴纳。 环保局在多次征收未果的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光明纸厂缴纳应缴排污费。 问题:市环保局提出的诉讼请求是否合理? 答案:本题关于污染环境拒交排污费争议问题。环保局提出的诉讼请求是合理的。 征收排污费是我国环保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治理污染,改善环境。《水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第十五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超标准排污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制定规划,进行治理。” 因而,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排污设施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经环保部门或其指定的监测单位核定后,作为征收排污费的依据,由环保部门按《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征收。本案光明纸厂不按期缴纳排污费的行为是错误的。至于该厂提出的“企业效益不好,无力支付”的理由,是不能支持的,因为我国的环境 保护法并没有这类可以免费的规定。 案例分析题 1、【案情】 某市郊四个村委会起诉位于该市郊的水泥厂。原告诉称,被告在生产水泥过程中超标排放粉尘,污染环境,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畜健康,给原告造成了损害。因而请求赔偿11年的经济损失共约693万元,水泥厂停产或搬迁。被告辩称,水泥厂因建于十年动乱时期,初期的确有超标排污问题,但自《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其他相关法律公布以来,经过治理,排尘已经达标,成分性能与一般尘土相同,而不是水泥粉尘,因此不必承担责任。该市中院审理此案,认为原告起诉依据是以硅酸盐水泥粉尘为研究对象的试验结论,而调查化验发现被告排放粉尘主要为未经煅烧的生料粉尘。生料粉尘的危害尚无确切研究结果和定论。原告无法提供确切证据,因此不予完全支持。而被告以前确实曾有长期超标排放的行为,因此判决被告赔偿该时期的损害,并一次性赔偿原告35万元。 【问题】

华为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狼性文化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主要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以及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企业文化需要经过一个长的时期才能形成。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文化在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也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和灌输而使之得以传播和深入人心。一个公司的管理决定和影响企业文化,文化也反作用于公司的管理。文化由一种信念转化为一种行为就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 (三)华为的“狼性”企业文化 华为非常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要想在危难面前不被击垮,甚至逆势增长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以下就是华为的狼性文化指导下的见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中国也没能幸免。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影响。2009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逐渐渗透到包括电信业在内的各个行业。很多企业因此倒闭。而华为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2008年华为的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75%,全年合同销售额达233亿美元,总收入增长速度之快让华为自己都难以置信。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RMB(约合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营业利润率14.1%,净利润183亿元RMB,净利润率12.2%。2009年的净利润增幅超过100%。尽管08一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整体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但华为的经营性现金流达到217亿元RMB,同比增长237%。能够在恶劣的经济形势下,仍然保有如此规模的现金流,是在令人惊叹。而如此成就的取得与华为以“狼文化”为主的企业文化的引导密不可分。 敏锐的嗅觉在华为表现的是对市场变化作出的快速反应和对危机的特别警觉。《华为的冬天》文章的作者是任正非,他说,冬天一定会来临。但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有了厚实的棉衣,相信再冷的冬天,我们仍然感觉是暖洋洋的!只要大家有危机感,能够提前预防,采取措施,不断完善,相信我们能够走得

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崔雪勇

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崔雪勇 摘要:在经济社会高速的发展背景下,人口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城市化建设步 伐也越来越快,这些都使得土地资源本就紧张的局势显得更加的突出起来,自一 九九九年以来国土资源组织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等很多单位,针对人口数量在5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个别热点地区实施相关的遥感监测工作,通过分辨率较高的卫 星数据以及人机互译的技术手段,对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实施调查与分析。本文 将从其应用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 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遥感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前言 我国国土面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长久以来我党和相关 政府部门在国土资源的管理上进行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取得了 非常显著的效果。遥感技术作为现阶段在我国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较为广 泛的技术类型,不仅能够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准确的收集,同时还可以利用该 技术对整体进行成像处理,进一步实现对于各类景物的识别和相应的探测工作, 大大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 1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经验,同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相关数 据信息将遥感技术在其具体的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阶段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优势进行 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国土资源管理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数据信息等各种材料相对较多,采 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处理非常不利于整体的规划和布局。在其管理中采用 现代化的遥感技术能够大大提升整体数据的处理和管理能力,特别是对于数据信 息的获取和周期数据的处理方面,遥感技术拥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能够最为直接 和详尽的将国土资源的总体情况和布局全面的进行展示,除此之外,通过遥感技 术的应用还有助于相关部门即使了解国土资源的具体情况从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及时的治理。 其次,在国土资源的管理中应用现代化的遥感技术有助于帮助相关工作人员 准确及时的对自然情况进行监测,在区域内部发生地质灾害之前及时进行预警处理,最大限度的将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降到最低,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 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最后,在国土资源的管理中应用现代化的遥感技术有助于相关矿产资源的开 发和利用,遥感技术与传统的探测技术相比在其光谱获取方面拥有非常大的优势,能够最为迅速且准确的进行相应矿产资源的探索和开发,更有效的推动我国矿产 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1.2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在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有 效提升规划设计的真实性,通过进行遥感正摄像图制作,能够在总体规划新一轮 土地利用中,进行基础图件修编,大大提升了过去规划编制过程中运用小比例尺 以及现势差的底图缺点,可以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1.3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 为了全面落实《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结合我县的实际,实施土地巡查制度如下: 一、巡查范围 各乡、镇土管所应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划定区域,结合当地情况,对所辖区域划分不同等级的巡查范围,实行动态巡查。 1、一级巡查区域: ①基本农田保护区;②县城规划区、工业园区红线内;③建制镇、城乡结合部;④重点建筑石料采矿区,一般性矿产开采点。 2、二级巡查区域: ①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耕地;②县道、乡村道两侧50米范围内;③小集镇周边以及项目建设用地。 3、三级巡查区域:①一级区域、二级区域以外的土地;②一级区域、二级区域以外的采矿区。 4、一级区域为重点巡查区域,每周巡查一次,二级区域每两周巡查一次,三级区域每月巡查一次,注重抓 一、二级区域,兼顾三级区域;全面掌握辖区建设用地和矿区开采动态,实施全程监控。 二、职责分工 1、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由县局执法大队、乡镇国土所监察员和村信息员承担,县局执法大队主要对一级巡查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实施巡查,并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乡镇国土所监察员和村信息员的巡查活动;监督检查和考核村信息员的巡查情况和效果。 2、各乡镇国土所监察员对所辖范围内的二级巡查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实施巡查,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随机、及时予以处理,并向执法大队报处理结果,问题较大的,应及时上报执法大队立案查处。 3、各村信息员负责对三级巡查区域进行巡查,重点巡查乡村道路两侧和村庄周围等,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报乡镇国土所予以处理,同时,密切配合执法大队和乡镇国土所对一、二级巡查区域的巡查活动。 三、巡查人员职责 1、全体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专职和兼职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总结本区域国土资源违法特点,违法发案区域和分布,对一级巡查区域随时巡查和定期巡查。 2、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县执法大队及分管领导负总责,执法监察人员实行定人、定位、定责任,包查、包处理、包监督、包结案。乡镇一级要以村、组为单位,将本行政区分成若干责任片,责任人为组长。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 2.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特征、空间变异以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土地的限制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程度,是由于土地质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所造成的。 4.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小单位,是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5.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6.标准田法 7.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在土地自然评价的基础上,以农用地预期收入为标准,确定农用地的优劣等级,从而促进土地利用向最佳方向转移,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8.土地类型: 根据土地要素的特性及其组合形式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系列各具特点、相互区别的土地单元 9.土地的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 10.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而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 11.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12.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3.土地经济评价:是从徒弟的经济属性出发,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的土地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或者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分析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14.土地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 15.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 16. 毛利分析法:是分析某个生产单位。某个地块或评价单元的年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而得出的利润或亏损的一种土地经济评价方法。 二、简答 1、一般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它与土地资源现状调查有那些异同点? 答:1 准备工作 2 外业调绘 3 内业工作 4 检查验收 2、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答:目的:1)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3)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4)为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 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 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 3)完成系列调查成果图; 4)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工作成果? 答:1 调绘界线 2 调研经验 3 量算面积 4 编制图件 5 汇总面积 6 编写报告

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着名的NEC通讯(中国)有限公司一改多数日本企业保守的作风,大胆启用了此前一直供职于欧美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卢雷担任公司总裁,并且随之组建了一支跨文化的管理团队。截至今天,这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地的16人管理团队已经正式到位就职。 虽然这种多国部队式的管理团队架构在跨国公司中并不算是十分稀奇,但是这类团队构建的过程和其中每个人的感受依然非常令人好奇。本报记者采访了其中的4个成员。 多国部队 企业应该构建单一文化管理团队还是跨文化管理团队?这取决于公司如何定义自己的顾客,如果以顾客为中心,公司就必须采取一种“等距离”的观点,防止“总部主义”,这就需要对世界各地的顾客需求有详细的了解,而做到这点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建立跨文化管理团队。 NEC通讯中国公司的管理团队就是一个比较标准的跨文化管理团队,一共16位高层管理者,其中有3位分别是美国籍、加拿大籍,5位是来自NEC本部的日籍人员,其他8位都是中国人。为什么NEC的管理组织会如此构建?已经在NEC工作了13年时间的NEC通讯(中国)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曹来京这样理解:“这是市场的需求。” 事实的确如此,NEC在3G领域拥有优秀的技术,目前它在全球3G终端的占有率达52%,网络设备的占有率也有41%,但是处于中国市场2.5G时代的NEC显得光芒不足。“NEC一直也想求变,它在日资企业中是一个比较革命的企业。”曹来京说。 由技术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搭配好领导团队,以顾客为中心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建立跨文化管理团队。“这是自上而下的改变,如果是自下而上地构建跨文化团队,恐怕就没有这样顺利了。”曹来京分析说。 这个16人管理团队成员于最近全部到位,曹来京说这个规模是NEC在华企业绝无仅有的,“以前都是5、6个人。成员的增加与扁平化管理有关,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组织改革,打破了以前几个人各自分摊一部分业务的状况,将各部门职能细分、专业化。从人力资源角度讲,公司的各个成员如果都只重视自我的发展,无法形成一个集体价值的企业文化,这样的细分也更便于对管理团队进行绩效评估和管理。” 对于这16个人的背景、职位以及职能的具体情况介绍,曹来京表示处于商业竞争的原因不便于全部透露,他笑着说:“据说一些着名的咨询公司都在分析研究我们这个16人管理团队,也包括竞争对手。” 现身说法 NEC的跨文化管理团队首先选择了了解中国通信市场的卢雷担任NEC通讯(中国)公司总裁。 曾在摩托罗拉工作了多年的卢雷深受摩托罗拉跨文化管理的影响,“这是一个技术为主导的公司,也是一个典型的日本文化为主导的公司,我进来以后感觉到NEC是过分谦虚了,如果他们有10只会说5。”他说,“我在摩托罗拉的团队也是有欧洲的、亚洲的还有本土的,团队的混合其实很重要,都是一样的人做事也不一定会有很大提高。而混杂型的团队,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同的想法会让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验一

实验一土地要素分析 1208140515 土资122班 张舵 一、实验目的 根据研究区域基础数据资料,分析地形、植被、土壤、土地利用方式等土地构成要素的空间演替的规律。 二、实验数据 1.北京市海淀区数字高程模型(DEM) 2.北京市海淀区土壤类型图(土壤.*) 3.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简化)(HDDLTB.*) 4.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稻香湖”样区条带遥感影像(Sat_DXH31.tif)

三、实验过程 1.将DEM由Raster转化为TIN 打开ArcMap10.2,点击加载实验数据,在Arc Toolbox中选择3D Analyst Tools→Conversion→From Raster→Raster to TIN(图1),输入栅格为DEM图层(图2),将数字高程模型(DEM)由栅格格式(Raster)转化为不规则三角网格式(TIN)(图3)。 图 1 Arc Toolbox工具栏 图 2 Raster to TIN窗口

图 3不规则三角网格式(TIN)的数字高程图 2.选择断面 将遥感影像图层置于所有图层顶端,在研究样区条带内,点击,选择一条东西向、横跨研究样区的断面,并用红线加粗显示(图4) 图4 断面位置示意图 断面在栅格中的具体位置如下图(图5) 图5断面栅格位置图 3.断面地形分析 (1)点击生成断面高程变化图,结合遥感影像进行地形判断。 (2)在Arc 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Contour,

把生成的TIN图作为输入图层,等值线高差为50米,生成等值线图,进行等值线分析。(图6) 图6等值线分析 4.地貌类型分析 在Arc 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Slope,把生成的TIN图作为输入图层,生成坡度图,与高程变化图、等值线图对照,分析地貌类型及其部位。 5.土壤类型和属性 在土壤类型图的图层属性中选择符号系统,值字段为土类,添加所有值,并将卵石滩值移除后确定(图7) 图7 土类图层属性表

环境污染案例分析

(一)基本案情 贵阳市乌当区定扒造纸厂(以下简称定扒纸厂)自2003年起经常将生产废水偷偷排入南明河或超标排放锅炉废气,多次受到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罚。但该纸厂仍采取夜间偷排的方式逃避监管,向南明河排放污水。中华环保联合会、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定扒纸厂立即停排污水,消除危险并支付原告支出的合理费用。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清镇法院)受理案件的同时,即依原告申请采取了拍照、取样等证据保全措施,固定了证据,并裁定责令定扒纸厂立即停止排污。经法院委托贵阳市环境中心监测站对定扒纸厂排放的废水取样检测,废水中氨氮含量等指标均严重超过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其排污口下游的南明河水属劣五类水质。经原告申请,法院协调由贵阳市两湖一库基金会从环境公益诉讼援助基金中先行垫付上述检测费用。清镇法院确定由一名审判员与两名环保专家担任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对被告的排污行为进行论证,依法采信了专家意见。该院还针对其她几家纸厂排污行为提出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这些纸厂进行查处的司法建议,将南明河的污染问题一并解决。 (二)裁判结果 清镇法院一审认为,定扒纸厂取得的排污许可证载明,其能够排放的污染物仅为二氧化硫、烟尘等,不包含废水。但定扒纸厂却采取白天储存、夜间偷排的方式,利用溶洞向南明河排放严重超标工业废水,从直观上、实质上都对南明河产生了污染,严重危害了环境公共利益,故其应当承担侵权民事责任。清镇法院于2011年1月作出判决,判令定扒纸厂立即停止向南明河排放污水,消除对南明河产生的危害,并承担原告合理支出的律师费用及贵阳市两湖一库基金会垫付的检测费用。 (三)典型意义

无人机用于国土资源遥感飞行平台解决方案

无人机用于国土资源遥感飞行平台解决方案 一、无人机在国土资源调查的应用 国土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气象资源、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等,航空遥感在国土资源调查的应用一般涵盖国土整治的规划与管理,环境和灾害监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建设工程选址、选线及城市规划等领域。无人机飞行平台在国土资源遥感调查领域发挥出了自身的优势,低成本、低速、可靠性的无人机执行低空飞行任务,可以快速,高质量获取航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1)无人机用于城镇规划调查 无人机携带多种传感器在城镇上空飞行,为城市开发的规划信息系统提供依据。广泛应用在建筑密度分布规律研究、在建工地调查、中心城市简房漏棚调查、施工占路情况、露天停车场调查、垃圾堆场的空间分布、污水治理和改造工程的补充论证、为建厂规划或改造提供影像资料等。无人机除了应用在城市的变迁、发展趋势及改造,城市图件更新外,还可用于城市现状调查,如土地利用、地籍、交通、旅游资源调查,绘制城市绿化分布图、烟尘污染分布图、水污染分布图,以及城市环境调查,如三废污染、地质灾害、城市公共安全监测方面。 2)无人机用于矿产资源开发调查

我国矿区开发引发生态环境的破坏;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不清,缺乏客观和有效数据;由于缺乏实时监控使得违法行为频繁发生。无人机空中遥感矿区的矿产开采点位置(井口位置) 、开采状态(开采或关闭) 、开采矿种(煤、铁) 、开采方式(露天、地下) 、占地范围与土地类型、固体废弃物堆积范围和占用土地类型等。无人机还可以观测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灾害。包括地面沉陷范围、地裂缝长度、塌陷坑位置、山体陷裂(垮塌)范围、崩塌位置、滑坡位置、泥石流位置、河道淤塞长度(位置)及煤田(煤矸石)自燃范围等。探测矿山生态环境信息。包括破坏土地范围、受损植被范围、粉尘污染范围、水体污染范围、荒漠化范围、土地复垦范围及矿山环境治理效果。无人机低空遥感配合地面管理软件亦可为矿产资源开发整体状况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 3)无人机用于农业土地资源和农作物资源评估 无人机遥感可以快速估测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预报,农作物旱情和灌溉情况监测和用于农业自然资源管理。解译、判断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如病虫害、土壤盐碱度、土壤营养状况、水污染等问题。农业生态环境变迁监测: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监测和农业水环境资源供给配备规划。 4)无人机用于地质灾害遥感 无人机可在山区大型工程、铁路及公路沿线、山区城镇等区域进行可疑滑坡区域的地质环境遥感,研究、滑坡灾害评价、危险预测、灾情评估、减灾和防治,为灾后救援、重建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目前以崩滑流为主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监测技术已基本成熟,比如采用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名词: 1、土地类型的定义可描述为构成土地各个自然要素的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 2、土地利用分类就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以及其她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3、土地利用类型就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就是利用前一次土地利用的详查的结果作为基础,与当前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比较,对于利用性 质、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线状地物与面状地物)进行调绘、填图、登记与权属确认等工作。 5、土地利用制图单元 6、土地评价即土地用于规定目的时对土地性能的评定 7、土地评价单元把整个评价范围内的土地按照土地质量组合方式,划分成的一个个的土地类型单元。 8、土地特性就是指各种可以直接测量或估测的土地属性,可用于区别不同适宜性的土地单元,用做描述土地质量的一种方法。 9、土地质量就是由一组具有共性的土地性质的综合表达形式,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影响某一方面的土地适宜性。 10、土地质量评价就是根据土地特性及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估算土地质量的等级并以 一定的方式描述出来的一整套方法与过程。 11、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就是指分析与评定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与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的过程。 1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土壤、气候、地形等)以及它们之 间的综合作用相互作用对各种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此进行的土地综合评估与分等定级的过程。 13、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就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与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不同质量土地的 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相同投入条件下土地的不同产出量经济指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与效益,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与适宜程度的过程。 14、农用地分等定级就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 别的过程。 15、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与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16、基准作物就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与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 17、指定作物就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18、农用地分等单元 19、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就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 量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20、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21、农用地分等指数 22、土地利用系数现实土地利用水平,它用单位面积的实际标准粮总量与理论标准粮总量之比表示,反映的就是当地社会开发利用土地的平均水平,代表着社会经济条件、生产集约化水平的程度 23、土地经济系数就是当地制定作物的“产量—成本”指数与区域“产量—成本”指数的比值,亦即区域的投入—产出水平,反映了农用地经济效益水平的差异 二、问答: 第一章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的主任务就是什么? 土地资源调查就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与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目的主要就是: 1)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 2)为土地评价与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与属性数据

企业文化案例分析:中国企业文化战略论述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引入我国已经25年,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受到企业界、学术界乃至政府高层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应该用什么样的战略思维和眼光来应对国际跨国公司的挑战?如何用文化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保持企业基业长青?如何用美好的愿景引航,真正让执行落地?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战略体系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回答。 管理是一门关于组织结构和控制程序的综合性艺术,具有大量的不确定性。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在扩展,管理的层次在深化和提升,管理的模式和工具在不断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无论哪种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都只是解决某种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不可能是唯一的。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必须有战略思维和眼光。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所以现代企业管理必须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大量研究成果表明,运用独特的战略管理理念的企业比不采用战略管理观念的企业更能赢利,更为成功。一切目光短浅、不能正确定位并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的公司,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像一条没有舵手的船打圈航行一样不可能如期到达胜利的彼岸,更不可能成长为基业长青的优秀企业。 世界着名的戴尔公司迅速崛起并获得成功,其中最突出的也是不同于一般公司的是,它并不是依靠领先的技术,而是依靠一种全新的战略思想,一种独特的观念,一种讲求实效的商业模式。正如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这样评价戴尔:“在处理别人认为十分棘手的问题时,迈克尔总是显得从容不迫,看得出他具有超凡的胆识和战略眼光。” 在一个民族、国家或公司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决定战略选择,但并不是

国土资源遥感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遥感的基本概念就是什么? 答: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答: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与信息的应用。 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1、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2、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3、数据的综合性 与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 同一性或相似性。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与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 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与传统地面调查与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4、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它手段相 配合,特别就是地面调查与验证。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1、阐述辐射度I,辐射出射度M与辐射亮度L的物理意义,其共同点与区别就是什么? 答:辐射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辐射出射度,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辐射亮度,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共同点,辐射度与辐射出射度、辐射亮度都就是描述辐射测量的概念。区别,辐射度与辐射出射度都就是辐射通量密度的概念,描述的就是辐射量的大小,不过I为物体接受的辐射,M为物体发出的辐射。它们都就是与波长有关。辐射亮度描述的就是辐射量的强弱,为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2、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答: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 大气散射类型就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她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 长时才发生。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她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 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 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3、对照书内卫星传感器表中所列波段区间与大气窗口的波段区间,理解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答:对于遥感传感器而言,只有选择透过率高的波段才有观测意义。根据卫星传感器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波段区间进行观测,选择电磁波通过大气层透过率高的大气窗口,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 4、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国土资源土地利用监测解决方案

国土资源土地利用监测解决方案 1.引言 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主要运用GIS、遥感及现代科学技术掌握土地的利用情况,特别是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利用情况。本方案主要充分利用“3S”技术以及地面调查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手段,建立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实现对重点地区、特定目标土地利用状况的快速监测,为国土综合管理、执法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农田保护情况、土地综合整治情况等提供服务。在土地利用现状与动态监测中,主要的工作是通过对监测区的遥感影像及其他土地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利用人机交互式解译的方式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 2.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 按照不同的应用需求,制作不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数据(通常为 1:10万、1:5万、1:1万等)。本方案在实现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技术路线(图 1)。 图 1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技术流程图

2.1 数据处理 对遥感影像数据按照不同需求进行地形图纠正与配准,使同一区域、不同类型卫星数据地理坐标以及象元空间分辨率匹配。同时,对影像进行融合镶嵌处理,满足应用需求。 2.2 人机交互式解译 在影像处理后的基础上通过人机交互式解译方式判读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2.3 野外核查与成果汇总 通过实际外业核查对土地利用解译信息进行确认与订正,根据影像判读与野外调查获取结果,进而统计土地利用图斑的类型、位置、范围和面积等信息,并制作图件。 3.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 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即土地使用过程中地表自然属性发生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信息,主要包括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城市扩展占用耕地与非耕地等类别。 在构建需求比例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专题数据库的过程中,构建GIS平台人机交互直接判读(下称人工解译)为核心的中国土地利用遥感制图技术方案,同时采用基于遥感监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全国土地分类》(2002 年标准))分类系统,形成一致的判读标准,从而保证遥感人工解译的精度。在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两期遥感影像的直接对比分析,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分类判(即直接解译动态斑块)和“图斑分割”的方式对土地利用动态信息进行提取(主要是利用差值、变换和融合等图像处理技术,使发生变化的部分从背景影像中显现出来),进一步形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图斑,并加以定性与集成。下图以2005年和2010年为例,提取土地利用动态信息。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总复习

第一章 1. 土地含义: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地貌、水文、地质、 土壤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种种结果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2. 土地既是劳动的对象,又是生产资料,但并非所有的土地都可以 作为生产资料。 3. 土地资源调查是指运用土地资源学的知识,借助有关的科学方法 和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和历史演变规律及其生产潜力、适宜性、限制性、土地利用特点、权属关系和管理状况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它包括土地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其目的是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4. 土地资源评价就是针对特定的利用目的,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 法,对土地资源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经济社会条件进行综合考察,阐明土地资源对某种用途的适宜性、限制性、生产潜力及土地利用效率,建立一个土地资源评价系统,并将土地资源评价结果表示在专题地图上。 5. 土地资源评价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 产潜力评价及土地经济评价等;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根据综合性程度不同可以 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根据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农业用地评价、林地用地评 价、城镇对地评价、自然保护区用地评价等。 6. 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1.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2. 是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和前提;3.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点手段和内容;4.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7. 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1.查清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结构;2.查清土 地资源的质量和特性;3.查清土地资源的权属和分布;4.查清土地利用的问题和成因。 8. 土地调查与评价的主体指的是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负主要责任 的组织或个人,即调查评价者或执行者。土地资源是调查与评价的客体。但是客体并非是土地资源的全部属性,而是那些对土地利用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特性。 9. 土地系统的构成要素即子系统来分类,也就是从纵向来划分,通 常可分为以下基本类型:1.农田系统2.林地系统3.草地系统4.水域系统5.荒漠系统6.市地系统 按土地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分系统来分类,也就是从横向

环境监测现场监测工作中臭气浓度监测讨论

环境监测现场监测工作中臭气浓度监测讨论 徐茂波张韬刘朋朋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青岛266003) 摘要:本文通过两组现场监测中遇到的信访案例,讨论了现场监测工作中对臭气浓度的监测,并分析了案件中臭气浓度值超标的原因,讨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从而对现场监测中臭气浓度的监测有了更具体与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臭气浓度恶臭污染物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n-site monitoring of the discussion in the ozone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wo groups met in the on-site monitoring the complaint cases,discussed the stench of site monitoring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monitoring,and analyzes the stench density in cases of excessive reasons,discusses som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thu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site monitoring smell more specific and monitoring further understand. Keywords monitoring ordor pollutants panel triangle ordor bag method 1、前言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有一项监测指标越来越被广泛重视,这就是臭气浓度。首先了解一下恶臭污染物,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而臭气浓度是根据嗅觉器官试验法对臭气气味的大小予以数量化表示的指标,用无臭的清洁空气对臭气样品连续稀释至嗅辨员阈值时的稀释倍数。因为嗅觉器官能够感觉到的味道是最直观的表现,所以在环境监测现场监测工作中,臭气浓度的监测工作越来越多。在对各种行业无组织排放废气的臭气浓度现场监测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并针对臭气浓度值超标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进行讨论。

企业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11个案例及评论 看不见摸不着的企业文化,像高楼大厦里的钢筋、螺钉、焊缝,在装饰一新的大厦外观,轻易不被人看见,可这种叫着企业文化的东西却渗透到了大厦的每一个角落、关节和着力点,承载着大厦最为沉重的负荷。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肯定是永远长不大的企业,一个长大了没有健康企业文化的企业,不但营养不良,而且风雨飘摇。几乎谁都知道企业文化的重要,只是一部分人束手无策,一部分人无暇顾及,一部分人停留于口头。 束手无策的人可能受自身人格素养、性格等的局限,像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想要拔高自己一样,既使不上劲,也徒劳无效,而且,无一例外他们都很痛苦。 无暇顾及的人属于典型的鼠目寸光,总觉得目前当下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太多,产品啦,市场啦,资金啦,企业文化呀,搁搁吧,安顿下来再处理也不迟。其实已经迟了,迟了的症状便是他手上的具体问题永远也摆不平、搞不定。 停留于口头的人最多也最可悲,总以为口号喊喊、写写,墙上挂挂,唾沫横飞地激扬一番,就是企业文化了,大错特错。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样需要精心地设计,认真地施工,有耐心、有眼光地培育。 对正在不断长大的小企业而言,企业文化的建设更为重要。否则,连长不大的原因都找不到。 企业文化就应该从小企业开始建设 小企业创立初期,规模还小,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创业者觉得条件还不成熟,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而忽略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很多小企业的通病。然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创业者在潜意识上都很重视企业文化:作为老板,你是不是整天考虑如何让员工愿意和你同舟共济、如何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让员工认同你的企业发展目标并为之奋斗?其实每个老板都会考虑企业凭什么来凝聚员工,这就是企业文化要解决的问题。

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方案

XX县国土资源“一张图” 项目建设方案 二〇一六年三月

目录 1 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建设的意义 (2) 2 现状与需求分析 (2) 2.1现状描述 (2) 2.2需求综述 (3) 2.3建设思路分析 (4) 3 建设内容 (5) 3.1电子政务平台 (5) 3.2数据库及系统建设标准规范制定 (6) 3.3核心数据库 (7) 3.4数据库管理平台 (7) 4 总体技术方案 (8) 4.1总体框架 (8) 4.2与现有系统整合 (9) 5数据库及系统建设标准规范制定 (10) 5.1数据与系统存储设计 (10) 5.2数据更新与维护管理 (10) 6 “一张图”核心数据库 (13) 6.1数据库框架 (14) 6.2数据库设计原则 (14) 6.3数据处理总体思路 (16) 6.4数据库内容与步骤 (18) 7 “一张图”数据库管理平台 (19) 7.1设计思路 (19) 7.2技术架构 (19) 7.3系统主要功能 (21) 7.4行政办公系统 (29) 7.5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 (30) 7.6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子系统 (30) 7.7建设用地报批管理系统 (31) 7.8地价管理系统 (31) 7.9土地征收管理系统 (31)

7.10土地储备管理系统 (32) 7.11土地供应管理系统 (32) 7.12基本农田管理系统 (32) 7.13综合档案管理系统 (33) 7.14人事管理系统 (33) 7.15批后监管系统 (33) 7.16调控监测子系统 (33) 7.17成果管理系统 (34) 8 项目建设工期建议 (34) 8.1总体建设内容 (34) 8.2总体建设周期及人员安排 (41)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名词: 1.土地类型的定义可描述为构成土地各个自然要素的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 2.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3.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利用前一次土地利用的详查的结果作为基础,与当前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比较,对于利用性 质、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进行调绘、填图、登记和权属确认等工作。 5.土地利用制图单元 6.土地评价即土地用于规定目的时对土地性能的评定 7.土地评价单元把整个评价范围内的土地按照土地质量组合方式,划分成的一个个的土地类型单元。 8.土地特性是指各种可以直接测量或估测的土地属性,可用于区别不同适宜性的土地单元,用做描述土地质量的一种方法。 9.土地质量是由一组具有共性的土地性质的综合表达形式,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影响某一方面的土地适宜性。 10.土地质量评价是根据土地特性及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估算土地质量的等级并以一 定的方式描述出来的一整套方法和过程。 11.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是指分析和评定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的过程。 1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土壤、气候、地形等)以及它们之 间的综合作用相互作用对各种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此进行的土地综合评估和分等定级的过程。 13.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和分析(投入--产出分析(不同质量土地的 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相同投入条件下土地的不同产出量经济指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和效益,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和适宜程度的过程。 14.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的过程。 15.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16.基准作物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 17.指定作物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18.农用地分等单元 19.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 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20.农用地利用等指数 21.农用地分等指数 22.土地利用系数现实土地利用水平,它用单位面积的实际标准粮总量与理论标准粮总量之比表示,反映的是当地社会开发利用土地的平均水平,代表着社会经济条件、生产集约化水平的程度 23.土地经济系数是当地制定作物的“产量—成本”指数与区域“产量—成本”指数的比值,亦即区域的投入—产出水平,反映了农用地经济效益水平的差异 二、问答: 第一章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的主任务是什么? 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其目的主要是: 1)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