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预习案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预习案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预习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班级:姓名:

【预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历史意义;记忆

五四运动的口号;理解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师生共同探究五四运

动的历史意义与五四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

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预习任务】

1、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

导火线:

2、五四爱国运动提出了哪些口号?运动的两个阶段:分别有哪些阶级参加?运动的中心在哪里?斗争的形式是什么?

3、五四运动的结果怎样?

4、五四运动有何历史意义?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和主旋律?

【预习检测】

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2. 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3.“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4.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5.在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口号得以初步实现的有: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废除二十一条” ③“拒绝和约签字”④“还我山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预习反思】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在师生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展示活动。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五四运动中北京旅游队伍。学生从天安门广场出发,到东交民巷使馆区示威,在受到外国巡捕的无理阻拦后,转向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曹宅戒备森严,几个学生撞破围墙上的窗栏,跳入院内,打开大门。学生们在这里意外地抓到章宗祥,揍了他一顿。学生们找不到曹汝霖,便放火烧毁赵家楼曹宅。 思考讨论:五四运动是怎样开展起来的?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如何理解“五四精神”? 【新课教学】: 一、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 辛亥革命后确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历届政府对外向帝国主义妥协,对内镇压人民革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必须继续进行民主主义革命。 (2)、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发展壮大,为革命的新发展准备了新的领导力量。 (3)、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青年知识分子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4)、外部环境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从俄国革命的胜利中受到鼓舞和激励,看到了革命的曙光和前进的方向。 2、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主要表现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资料:中国政府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义的要求: 第一,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七条希望条件(放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警、撤销外国邮政电报机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 第二,取消日本帝国主义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 第三,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各种权利。 会议在美、英、法、日、意等国操纵下,他们对中国代表提出的第一、第二两项要求,说这些问题不属于“和会”讨论的范围,拒绝讨论;对第三项要求,由于帝国主义的共同利益,美、英、法、意也满足了日本的要求,否决了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就爆发了五四运动。 ◆课中题课本P49页: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点拨:解题时应从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经济政治状况、国际地位和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政策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从“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巴黎和会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来说明处于弱国地位的中国,只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 3、五四运动的爆发 资料:1919年5月3日,北京的报纸登出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当晚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集会。进步记者邵飘萍在会上报道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学生们听了悲愤交加,失声痛哭,一个学生当场撕下衣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会上决定5月4日联合北京各校学生举行大示威。第二天,北京大学的队伍准备出发时,军阀政府教育部官员慌忙跑来阻止学生游行。北京大学生代表邓中夏、黄日葵等十几人据理力争,此人无以对答,只好溜走。游行队伍冲出校门,浩浩荡荡奔向天安门广场。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口号及要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口号。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 ◆五四运动中哪一口号明显体现了该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讲解:“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这一口号明显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外争国权”是指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反对

第十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导学案) 课题:五四爱国运动课型:预习+展示+反鐀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经过。 2、比较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在联系。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经过。 【学习难点】比较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在联系。 【导学过程】 一.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 (一)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欧美列强做出将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二)经过 1.爆发:1919年月日,从开始。 2、口号:“”、“”、 “”、“”等。 3、主力:。 4、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等初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 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时间:1919年6月3日。 2、中心: 3、主力:。 4.结果: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北京政府罢免了、章宗祥、的职务,拒绝在《》上签字。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各阶级的作用: (1)先锋——青年学生 (2)先进的 ------领导。 (3) ------主力军。 2、意义(五四精神)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 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开端 【课堂检测】 1.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A.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B.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是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 3.在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口号得以初步实现的有: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拒绝和约签字”④“还我山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1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的讲述和分析,培养学生把握历史线索,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收集整理历史图片、影视资料,掌握通过历史资料学习历史事件的方法 (2)采用情景导入法,教授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和经过的历史;运用联想比较法,讲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史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爱国青年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五四运动史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背景。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展示图片《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纪念邮票》: 教师提问:该邮票纪念的是什么运动?当时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运动呢?为什么邮票中画面会掀开一角呢?通过设疑导入新课。 (一)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 [过渡]师问:观察邮票,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当时是由什么事情引发的呢?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在会上,中国提出了一些什么样的正当要求?英、法、美等国有没有满足中国人的要求呢?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继续提问: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什么得到的却是战败国的待遇?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经济政治状况、国际地位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对外政策进行分析,得出“弱国无外交”的结论。 师问:那么,五四运动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呢?(注:这个问题教材并没有阐述,因此它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解释清楚。) 教师解释:(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历届政府对外向帝国主义妥协,对内镇压人民革命,人民不堪忍受,阶级矛盾激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必须继续进行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革命新的领导力量正在迅速成长,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为革命新发展准备了条件; (3)新文化运动使青年知识分子思想解放,他们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4)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正在酝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学生爱国运动。 2、五四运动的爆发 师指导学生再次观察邮票提问:邮票中的人是些什么人?同学们觉得他们喊的是什么? 生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等。 师强调“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一口号,指出这一口号鲜明地指出了斗争目标,反映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教师展示五四运动相关图片,以及学生游行示威的路线,介绍学生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史实。 [过渡提问]:五四运动爆发后,北洋政府态度怎么样? 3、北洋政府镇压学生运动 师在学生回答过渡问题后总结,面对北洋政府的逮捕、镇压,爱国学生并没有被吓到而停止斗争,相反,学生运动进一步发展,并且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课标要求:】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结果;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理解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自主学习】 1.日本加快侵华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______________ 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侵华步伐。 ②1915年,日本公使_________ 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①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②欧美列强做出将____________ 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经过 「______ 年_______ 月 __ 日,从北京开始。 1 .爆发:主力: ___________________ “打倒卖国贼_______________ 地点:北京------- ?上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主力: 高潮:“ _________ ”斗争 【探究】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有哪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 3.结果一一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①北京政府罢免了 ____________ 、章宗祥、 ___________ 的职务: ②拒绝在《 _______________ 》上签字。 【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签和约? 、意义(五四精神) 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合作探究】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分组讨论一下,我们现在怎样做才能真正体现五四精神。

【重难诠释】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①相同点: A .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革命的任务相同一一都是反帝反封建。 ②不同点: A. 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 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B. 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C. 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 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D. 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巩固练习】 2、 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 “废除二^一条” B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C “还我青岛”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对这句话最确切的理解是() A 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B 中国工人阶级的参加改变了五四运动的性质 1、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一战的推动 C 新文化运动促成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 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激化 C 中国工人阶级的参加促成了五四运动的胜利 D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培养学生联想和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2)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历史信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通过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以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使其更深刻地感受历史。 (4)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难点 五四运动发生的起因;体验当时爱国学生与各界群众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在

1919年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场爱国运动?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从这场运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新课学习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 提示: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通过“二十一条”,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野心,而且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总结: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又大大加深了,中国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2.国内方面: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讲解: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利权,对内则大量掠夺土地和工矿业,不断增加赋税,而且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使人民生活悲惨,苦不堪言,这就使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3.阶级基础 过渡: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一场运动的爆发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来给同学们补充一下运动发生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讲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短暂的春天”。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就为运动提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的成立 【学习目标】五四爱国运动(∨∨) 中共一大的召开(∨) 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原因(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宣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爆发: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3、口号:他们要求“,内除国贼”、取消“”、反对在上签字、惩办卖国贼等人、“誓死力争,”。 4、过程:1919年月初以后,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五四爱国运动的斗争中心转移到。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5、结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上签字。 6、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的开始。(原因是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后转移到)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出席了大会。 2、中共一大内容:(1)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建立,实现。(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3)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为中央局书记。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的面貌就了。(四个“新”:指导思想、代表利益、革命前途、革命道路)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与这首《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团歌联系最密切的是下列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

高中历史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岳麓版必修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爆发的必然性;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及五四精神;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以一首诗导入新客,为学生互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感悟五四”的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运动,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通过五四运动的学习,使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其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导入新课: “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人的梦想。然而,弱国无外交,欧美列强在和会上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于是,五四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那么,巴黎和会是怎样的会议?为什么中国人对它有期许?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它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虽然没有派一兵一卒直接参战,但派出了20万华工作战争后勤工作。所以,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各界对和会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当时中国派出了陆征祥、王正廷、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在会上,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日本打战时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等。那一位同学能回答一下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时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2)袁世凯急于称帝,需要日本的支持。 那么,“二十一条”的内容是什么呢? (学生答)略。 这对中国主权的侵害和显示出来的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如其中第五款的一系列要求,旨在通过设立日国顾问体系来控制中国政府及警务,垄断中国的军火贸易,参与中国军备建设,这种类似对待战败国的条件,使本来就倾向于英美的袁世凯不敢贸然接受,袁世凯便将这些令人发指的条款透露给外国报社,以求得英美对日施压,迫使日本政府同意将第五款“容日后协商”。但称帝心切的袁世凯又想取得日本对他的复辟帝制的支持,最后仍然屈服于日本的压力,接受了大部分条件。但是,这些未被袁世凯接受、“容日后协商”的条件,在段祺瑞政府时期却被日本以提供巨额贷款为诱饵而取得,并有所扩大,如日本军队开入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聘请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军事顾问,由日本派军官训练中国军队等,这使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迅速膨胀,开始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同时也使中日民族矛盾更加激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处理战败国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问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七项条件,而主宰会议的帝国主义强国不仅蛮横拒绝了中国代表的要求,而且对中国的要求作了以下处理:对前两项内容,和会“以不在和平会议的权限之内”为借口不予讨论;对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虽然讨论了,但日本借口“二十一条”中有明文规定,段祺瑞政府有同意的复文,坚持不交。因此,帝国

10五四运动知识点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五四爱国运动 1、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必然结果。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1919.5.4 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 3、运动中心地:前期地点北京------后期地点上海 主力:前期是学生-------后期是工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4、斗争口号:(1)外争主权,内处国贼。(2)取消二十一条。(3)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4)惩办卖

国贼曹汝霖等人。(陆宗舆,章宗祥)5、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P47因为: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位。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历史意义:(1)从性质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3)从历史转折意义看: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成立运动的领导人物。○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

命后,它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2)从参与阶级看: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P47小字)(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组织干部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中共一大 (1)时间:1921.7 (2)地点:上海(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

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也出席了大会。(4)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 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 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 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当地中央领导 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 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 华民族的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 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 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 一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知识学习】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解法;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五四运动》。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仁人志士为救国进行的探索与抗争”的内容,引入本课主题。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教师首先放映电影资料剪辑《五四运动》,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和以前所学知识回答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下面几段材料: 材料一:军阀扩充军队数目:1914年全国陆军45万多人;1918年85万多人。 材料二: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材料四:据统计1913日本在华投资总和4.9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华贸易额从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 材料五: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1918年日本对华借款3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回答: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一战期间仍加紧对华侵略的是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段祺瑞政府以图实现其独霸中国目的的是哪一国?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出如下内容: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革命运动的爆发不可避免。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关于“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建议教师首先简单提问学生: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背景、目的是什么?然后向学生展示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 最后介绍巴黎和会对于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予以拒绝,此时教师出示材料: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决议案。 关于“五四运动的爆发、发展和初步胜利”,建议教师首先依据教材小字部分向学生介绍5月2~3日的情况;然后让学生看教材相关内容;最后由学生分析五四爱国运动前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10课《五四运动和中共的成立》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线索串联 基础知识 一、五四爱国运动(五四青年节)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无能。 其他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爆发时间、地点:1919.5.4北京天安门前 3、口号:“外争主权(反帝),内除国贼(反封)”、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4、转折:斗争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 5、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为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7、性质: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其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8、五四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七一建党节) 1、中共一大召开时间:1921.7 地点:上海,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 中共一大会址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内容: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等 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 2、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焕然一新表现:国民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拓展延伸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 ①国际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进了对中国的侵略,使国内民族意识日益觉醒;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曙光。 ②国内因素: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原因。 ①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②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成为指导思想。 3、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 ①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使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中的骨干和领导,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干部基础。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并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巩固提能?夯实双基宁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A “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 合成了一个整体”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外争国权,内惩国 贼” 的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 (2017 ?山东青岛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 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 “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3. (2017 ?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 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 ...... 在道理 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 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A. 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 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 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

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一轮复习导学稿 岳麓版必修一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一轮教师版)-精选教学文档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使用说明:请阅读课本细读P64-P66,并用20分钟完成知识存盘。课堂解决【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及时完成。 课题: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课)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①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②五四精神;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已学知识巩固】 1.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 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B. 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C. 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 D. 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1.【答案】B 【解析】【分析】注意理解题干,所给出的情境的时间是民国二年,那时清王朝已被 推翻,但农村还出现这种感激皇恩为内容的春联,说明了一个重要事实,即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尤其是对农村的影响不大,A项表述违背史实。C项根本无法考证。联系史实,袁世凯在1915年才称帝,D项与史实不符。答案为B。【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把题干描述现象放到当时的大背景中分析。 2.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连声说:“吾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此老农根本不了解辛亥革命为何事,中华民国为何物,这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未对广大农村带来多大影响,C项符合题意,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不准确,材料中也无体现。 【点评】材料的主要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局限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没有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和积极参与; ③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尤其是没有进行反封建思想的斗争。 3.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 同盟会 C. 强学会 D. 保国会 3.【答案】B 【解析】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C、D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立的团体;均可排除。故选B。 第 1 页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一、基础知识目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基本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无理决定;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二、思想教育目标: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能力培养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关系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认识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本课难点: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板书设计:第24课 一、新文化运动1.兴起的背景2.兴起的标志 3.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4.代表人物5.历史意义6.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二、五四爱国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2.五四运动的爆发——1919年5月4日3.“六三”后五四运动进入新阶段——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4.五四爱国运动的初步胜利5.历史意义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五月四日是中国的什么节日呢?(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起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这场政治运动的先声——新文化运动,则如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风,唤醒了人们的沉睡的思想,促进了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觉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民族命运飘摇的岁月,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年代。讲授新课:问:辛亥革命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成果,同北洋军阀进行了哪些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这些都是政治领域里的斗争,政治领域里的斗争必然要放映在思想领域里。新文化运动就是当时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思想领域里同封建势力的斗争。 一、新文化运动 任何一场运动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都是源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看书,课本正文的第一段及小字部分) 1.兴起的原因:一方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之后,在政治上大搞独裁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为其复辟帝制服务,极力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另一方面,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破坏辛亥革命的同时,在思想文化上也支持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政策,这更助长了袁世凯的反动气焰。在这两股反动势力的推动之下,一时间复古思想到处泛滥,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不能容忍这种局面,于是就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板书) 2.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号召青年们从消极、保守、退缩、闭塞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树立其积极、向上、进取、求实、科学的精神,向腐朽的封建意识进行斗争。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了,其后,《青年杂志》又改为《新青年》。《新青年》发表了大量的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这场新文化运动究竟想向人们宣扬什么呢?请同学们找出新文化运动的这样内容。(板书)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和美课堂“一三五”模式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时间、地点、领导人、口号、结果、意义各是什么?中共一大的内容、意义是什么? 2、五四爱国运动是什么?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3、记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难点:对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练习检测 1、教师用媒体展示检测题。(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抽测上一课自主探究和达标检测 中学生错得多的题) 2、每组抽取一名下等成绩的学生上黑板测试,其他学生在检测上测试。 3、学生互相阅卷,各组组长统计结果。 二、自学探究: (一)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五四运动分哪两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4、五四运动的结果?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与辛亥革命相比,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五四精神”指什么?作为学生怎样做?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2、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代表?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是什么? 3、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三、合作互学: 对学:师徒合作学习 学生活动:徒弟就不懂的问题询问师傅,师傅帮助解决。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学情调查,找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引导纠错。 群学:小组探究学习 学生活动: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一起解答问题,并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板书到黑板 上。请其他小组解答。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学情调查,适时点拨,多鼓励学生,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

五四爱国运动试讲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试讲教案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五四爱国运动》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在我正式讲课之前,我想说一个时政问题:钓鱼岛问题。我们大家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而现在的日本则在跟我国争夺钓鱼岛。我们能答应吗? ...... 假如,我说假如联合国把钓鱼岛判给了日本,而中国政府同意签字。你此刻的心情怎样?我找个同学说一下 学生甲:愤怒,气愤,政府太腐败了! 学生乙:我要发微博谴责他! 学生丙:我们要上街游行,喊出我们的愤怒:打倒日本,保卫钓鱼岛! 这就是爱国精神,这种精神源于五四爱国运动(板书) 就在100年前,日本则在抢占我国的山东省,看一下,当时的中国人是怎么做的?看题目,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那么这场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 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块看一段视频:《我的1919》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慷慨陈词...... 好,视频看完了。我们大家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巴黎和会,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一切特权,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可是这样合理的要求遭到大会主席团的拒绝,他们把中国的山东权益转让给了日本。 这是中国外交的失败,这也充分说明了国弱无外交。当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国人愤怒了,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爆发了。 这就是这场运动爆发的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一、爆发 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接下来我们看五四运动的经过,下面我给大家5分钟时间看课本,完成ppt表格 二、经过

找学生作答 学生在作答是提示:运动的中心在6月3日以后由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工人成了运动的主力军,他和知识分子一起作为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一支新生的领导阶级。 第二阶段的斗争方式除了学生罢课外,还有哪两罢? 学生丁: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第二阶段的初步胜利包括哪几方面? 学生戊:1、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 3、中国代表没在合约上签字 这场运动波及全国,给中国带来深刻的影响 三、影响 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为什么说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现在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始思考讨论。巡场提示:从这次运动的哪方面,具体行动中能表现出来? 兴趣甲组:口号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出彻底地反帝反封 兴趣乙组:领导阶级上,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了这次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这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五四精神 四、五四精神 这是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爱国是这场运动的核心精神,也是一种进步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包含着民主与科学。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作业

五四运动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设计 通榆十中 王杨杨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教学设计 通榆十中王杨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后期的三罢斗争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的不同的斗争结果说明了什么?”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及突破 本课难点是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五四精神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关于“五四精神”,建议以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等史料着手形成“五四精神”的概念。最后全体同学高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体验五四精神,激发爱国情感,调动学生追求进步的动力。 教学方法 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 资料收集 1.来源于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有哪些?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的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包括哪些国家。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书局版8上历史第二单元 课程标准: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教材分析:五四运动基本史实,五四青年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精神,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学情分析:开展资料收集、分析工作,以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2.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 评价任务:1.能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2.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增强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是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同时,了解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一些基本史实。 难点为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并将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导入:课前做一定的准备工作,将课本内容分成若干小专题:“初探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基本过程介绍”“我所理解的五四精神”每一问题由相应研究小组主讲,其他同学补充、提问,教师做原则性指导和把握时间。直接观察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 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 1.初探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导火线(直接原因)。由学生主讲。 根本原因。指导学生探究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列强的必然举措。 2.五四运动基本过程介绍。

学生主讲,可展示有关资料。教师点明几个问题:这是一场遍及全国的反抗斗争;运动的后期,斗争的主力和重心发生了转移;斗争中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商人各革命阶级力量得到了团结。 3.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学生对其为什么能被作为“标志”置疑,通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简表”帮助学生认识。 专政的 开展讨论活动“我所理解的五四精神”,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