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7936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7936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7936

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4)

教学内容:

本册书包括果味飘香了解水果、中国的传统节日、笔趣三个板块的内容。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水果、中国的传统节日、笔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自觉动手,创新发明的意识。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教学总体构想: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指定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

★一、果味飘香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几种自己喜欢吃的常见水果,知道它们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能选择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水果,科学合理地食用。

2、能制作一种简单的水果沙拉和水果拼盘,能初步掌握水果刀的使用方法,初步了解收集资料、调查的一般方法。

3、通过活动,初步形成小组合作意识,培养主动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劳动的价值,会给自己和别人评价。

4、在操作活动中渗透治安保护条例,教育孩子不要带管制刀具到学校来。

活动时间:6课时

第一课时(总1)

活动过程

一、主题确立阶段

(一)创设问题情境,确立主题

1、激趣导入。

猜谜语: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谜语,你们猜一种水果。谁来说个水果谜语,让大家猜?

2、水果连连看。

(出示水果连连看图片)有的水果,除了它本身的名字外,人们又根据它的特点,另外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你能根据各种水果的特点,猜出图上这些水果的美名吗?

3、水果,猜水果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摸水果,猜水果”,谁愿意上前试一试?(10名学生上前摸水果,猜水果游戏,猜对的学生要用优美的语言叙述摸到的水果颜色、样子、味道等)你们能想办法将自己摸到的水果卖出去吗?

第二课时(总2)

活动过程

(二)确立主题,制订计划

通过前面的游戏,你认为我们本月活动的主题与哪方面有关?

我们就确定为“果味飘香”吧。

关于水果,你想了解什么?

确立子课题

师生共同将问题归类成6个子课题,分别是:

1、水果的营养成分

2、水果的药用价值

3、水果的市场价格

4、水果与食物相克

5、应季与反季水果

6、同学们爱吃的水果

第三课时(总3)

活动过程

(二)制订计划,明确任务,渗透实践方法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成小组,教师要指导学生给小组起组名,推选组长,填写书中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的分工。

2、学生活动计划的案例:

(1)我非常想了解我的好朋友喜欢吃什么水果。我们是菠萝小组,组长是***。我们要探究的小课是同学们爱吃什么水果。我准备用小调查的方法解决问题。我可以找同学帮助我。

(2)我非常想了解甜瓜不能和什么食物一起吃。我们是苹果小组,组长是***。我们要探究的小课题是水果与食物相克。我准备用查阅报纸、上网的方法解决问题。我可以找爸爸帮助我。

3、各组轮流汇报计划,其他小组和老师帮助补充和修改。

4、为了使各小组圆满完成任务,请同学们记住以下几个收集资料的好方法,有查阅报纸书籍、上网搜索、采访相关人士、作小调查等。希望同学们利用这些方法,认真去实践,下节课老师期待你们有更多的收获。

第四课时(总4)

活动过程

二、实践阶段

(一)学生实践

1、学生按照制订好的活动计划,落实自己的任务分工。

2、小组中的成员汇集所有资料,商量本组的汇报形式,汇报形式要能充分地展现本组收集的资料,同时,最好选择大家喜闻乐见、富有创意的形式。

3、根据最后确定好的汇报形式,再进行资料的筛选和整理,做好汇报前的准备工作。

(二)老师指导

1、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及时询问学生的实践进展情况,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老师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法。

2、指导案例

(1)学生的课后实践时间正好是一星期,我在第四天,分别询问了各组长的小组长,了解每组的活动进展情况。其中,营养成分小组收集资料都是从网上查找打印出来的,由于学生年龄小,不会筛选整理。我及时指导他们制作表终,能够做到制订计划,坚决执行。我及时指导他们制作表格,把水果的名称和主要营养成份写在表格内。

(2)在学生汇报成果的前一天,我分别询问了各组长,了解每组汇报前的准备情况。我告诉孩子们,一张表格里面的数据,单位要统一,这样才能有参考性和比较性。随后,他们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换算成了统一的单位,还让我再检查一遍。

第五课时(总5)

活动过程

三、成果汇报阶段

(一)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1、水果的营养成分小组:采用表格形式,针对不同水果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汇报,小组成员全员参与。

2、水果的药用价值小组:将收集到小资料粘贴在一起,采用粘贴报的形式展示,小成员各介绍资料的一部分。

3、水果的市场价格小组:采用水果超市的形式汇报,小组同学分角色扮演卖水果的售货员、买水果的家长和孩子,通过各成员之间的对话,汇报出市场上每种水果的价格。

4、水果与食物相克小组:以播报新闻的形式,汇报水果与食物相克的危害或事例。

5、应季与反季水果小组:以四组图片的形式展示。

6、同学们爱吃水果调查小组:用调查表的形式进行汇报,全体组员积极参与,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水果名称及选择人数等。

(二)汇报评价

1、单组评价

2、综合评价

3、教师指导学生填写“交流厅”中的研究结论。

第六课时(总6)

活动过程

四、设计制作阶段

(一)水果沙拉的制作

水果的吃法可多了,谁知道水果都有哪些吃法?你最喜欢哪种吃法?想亲手制作水果沙拉和水果拼盘吗?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说一说。你认为水果沙拉怎么制作?

1、提示学生:要想制作出一盘既好看又好吃的水果沙拉,应该……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水果沙拉。

3、成果品尝。

4、部分学生品尝感言。

(二)水果拼盘的制作

1、导言:水果沙拉大家已经会做了,那么,水果拼盘又是什么样子呢?

2、做水果拼盘的步骤。一是水果的摆放,另一个就是水果的切法。

3、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水果拼盘。

4、展示评价

五、总结评价阶段出示评价

1、多发现小伙伴的优点和进步

2、要有评价理由

3、小组内的同学观点要一致或者是大多数人的意见要一致。

二、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认知:

1、知道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民族节日。

2、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也有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

3、知道三个主要传统的民族节日的来历,这些节日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4、知道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日期几习俗。

情感:

1、感受过传统民族节日的快乐和喜庆。

2、对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行为:

1、能说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主要传统节日的日期、习俗和来历。

2、能分辨公历和农历。

3、尊重少数民族的节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国主要的传统民族节日,以及它们的日期、来历和主要习俗。

难点:知道公历和农历的不同,了解传统民族节日的习俗与来历。懂得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

活动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总7)

活动过程:

一、学看日历,引进主题

1、出示十月份日历

师:同学们你们今年的十月份,你们过得开心吗?

(国庆放假7天、还有重阳节和中秋节)

看一下年历,你能说出十月份的节日吗?

(师出示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

2、这一个月里有三个节日,那么一年12个月中还有哪些节日,你知道吗?

(出示节日卡片)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讨论以下有关节日的话题好吗?

(出示课题:……节日)

3、这个日历,大家会不会看?请小组讨论一下日历有几种看法?

(日历有两种看法:一种是阳历,也称公历,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历法;另一种是阴历,也称农历,是我国古人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发明的一种历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历法。)

4、看你面前的日历,再看看黑板上这么多的节日,你能区分公历的节日和农历的节日吗?

5、在这么多公历的节日中,老师还可以把他们分分类,你看得出吗?

(引导观察6月1日国际儿童节、5月1日国际劳动节等)

6、(大黑板上的节日)这里的节日就是一些传统的民族节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我国的传统的民族节日。

这些传统的民族节日是从我们的祖先世代相传下来的,代表了我们祖先当时特有的民俗风情。

第二课时(总8)

活动过程:

二、论中国节,了解相关知识

1、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我国最热闹、也是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我们中国人民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欢庆春节的呢?请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2、老师刚才听到同学们过春节的方式可真不少,有开PARTY的、有放爆竹的、还有做家庭游戏的,可真开心,其实我也很喜欢过年。那你们知道过年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品,在看过小品之后要请你讲一讲春节的日期、来历以及有哪些习俗?有哪些同学知道?说一说。

3、谁能告诉我春节的日期?它的来历?有哪些主要的习俗?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你是怎么过的?就让我们研究一下。

先请同学们讲一下,你们想要研究这哪个传统节日的哪些内容呢?学生汇报。

5、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定出六个子课题。

6、全班分组,撰写研究计划。

三、各小组进行活动并做相应的记录。

第三课时(总9)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进行了汇报,归纳起来我们地传统节日就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在汇报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但了解了各个节日的来历,习俗,而且还联想到现在我们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在这些节日中你一定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把这个节日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活动写出来。

二、先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节日,为什么喜欢?说出喜欢的原因。其中你最喜欢什么?

把你最拿手的说出来。

(1)所说的活动一定突出这个节日的特色文化,当然要写到特色食物和民俗活动。如:春节贴春联、放鞭炮、除夕守岁、吃饺子、拜年等。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2)要把活动的过程说得具体、生动。节日里的活动很多,着重抓住能突出节日意义和气氛的一两种活动写出来,其它的一带而过。

(3)还要说一说自己在这个节日里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知识。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三、进行材料的整理与活动心得的书写:

把自己刚才交流的内容和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写完后,自己先读一读,然后读给同桌听,让同桌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最后把它抄在稿纸上。

四、教师小结

第四课时交流汇报(总10)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经过一个月的研究,我们对魅力中国节了解了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一下。

二、各组进行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在交流汇报中,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对所收集的

资料、图片、信息等在班级进行汇报。

(各组进行汇报)

汇报内容

1、春节来历和习俗: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了解各地的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像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很盛行。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始于南北朝,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笑语连连。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现在过年我们还是吃饺子、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初一早晨起来,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拜年。

2、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也称灯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正月十五这天夜晚,皓月高悬,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观灯、放焰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现在,元宵节这天我们也吃元宵、看灯展。

3、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植树、放风筝等,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5、端午节来历和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6、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

7、重阳节的习俗: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三、汇报一下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高兴的事和困难,并说明是怎么解决的。

四、写作指导:

五、在音乐《好日子》中结束这个活动。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汇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走进戏曲大舞台》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喜爱、向往、崇拜的大都是流行音乐、港台明星、言情武打剧等。戏曲在年轻一代的眼里,差不多成了“出土文物”。为了提高年轻一代对戏曲的兴趣,使他们关注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必须采用一些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如上网、竞赛、表演等。为此,我们搞了这次“走进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活动宗旨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 3、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的含义,学习鉴赏戏文。 4、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5、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为振兴、光大戏曲事业而努力。 三、活动设想 1、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听戏、看戏,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 2、亲身体验,学唱戏曲,学演戏曲。 3、能理解戏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通过竞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5、考察地方戏的特色以及现状。 6、讨论地方戏的现状,给出振兴方案。 四、准备活动 1、成立研究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各人分工。每小组5-8人为宜。 2、查阅资料。可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还可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收集、了解有关戏曲的材料和知识。 3、调查中国传统戏曲特别是家乡地方戏曲(锡剧)的现状,思考发展良策。 4、准备表演戏曲节目。 五、集体活动步骤 1、交流材料。把各人收集的资料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互通有无,使每个人都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2、教师介绍。重点介绍中国戏曲的历史,几个主要的戏曲剧种(如京剧、昆剧、黄梅戏、评剧等),戏曲中脸谱、行当的含义,京剧旦角流派等。 3、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在课堂上介绍中国戏曲的现状,并讨论发展地方戏曲的良方,写出方案。 4、欣赏不同剧种经典剧目片段(播放碟片),有京剧《苏三起解》,评剧《刘巧儿》,锡剧《双推磨》,豫剧《花木兰》,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花鼓戏《刘海砍樵》等。 5、优秀戏文鉴赏。印发《天仙配》、《玉堂春》、《花木兰》中的精彩唱词选段,让学生分析、讨论,进而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6、戏曲知识竞赛。可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参赛单位进行,也可整个年级一起进行。我们采取的是后者。各班派三名选手参赛,其余300多个学生既是自己班级的拉拉队,又是观众,气氛相当热烈。(附) 7、粉墨登场,学唱戏曲,学演戏曲。各小组(或班级)都上台表演。演唱内容有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孟姜女》选段“十二月调”,锡剧《双推磨》选段“推呀拉呀转又转”,黄梅戏《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完整通过版[1]1

综合实践教案 授课年级:三年级 授课教师:李建波2012年2月26日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抓住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玩”,体会玩的乐趣。 2、通过玩,让学生了解游戏的基本规律,懂得遵守游戏的基本规则。 3、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培养学 三、教学措施。 1、从人道的角度出了,尊重儿童的差异与感受。如:在涉及到家庭、父母、亲情的教学时,要考虑自己班上是否有离异家庭,怎样做才能使部分学生的自尊不受到伤害。 2、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要让班上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教学过程的平等机会。学生的平等参与不仅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理重要的是为使他们都感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期望。 3、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的资源。根据学生需要的差异考虑教学资源的分配,为所有孩子的发展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服务。 4、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在涉及个人体验与判断的问题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把握“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把既定结论强加于学生。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进度计划 第二学期 周次教学内容节次 1 校园安全 1 2 校园安全的总结与交流 1 3 观察小动物3 1 4 整理观察资料4 1 5 我们知道的风 1 6 风的利用 1 7 我爱吃的蔬菜 1 8 种蔬菜 1 9 收藏探秘 1 10 我们来收藏 1 11 生活中的纸 1 12 纸的发明与未来 1 13 石头的用途 1 14 玩石头 1 15 家乡的特产 1 16 沙县小吃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摘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的重大突破,这门既无课程标准又无教材的必修课,在学校有了自主权的同时,却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点:由教学权威转向“平等参与者”,由传授者转化为指导者、促动者,由管理者转化为组织者。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水平、较全面的跨学科知识、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管理与协调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和基本的科研方法。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使用知识的水平。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增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水平。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水平。”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的重大突破,其培养目标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因而对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以分科教学模式实行教学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去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呢? 一、转变教育观点 1、由教学权威转向“平等参与者”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但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即使是素质很差的教师,他在学生面前也依然的权威,居高临下,一切由他说了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希望研究探索的很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

我们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我们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它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也越来越大。我根据八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周围的生活,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探究,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调查了解垃圾的来源、危害,怎样处理垃圾等,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实践中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发展对自然的关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我们身边垃圾的来源、分类以及处理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2、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进一步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了?(对学校、家附近垃圾进行观察。) 2、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制作、画画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确立活动主题; 2、自由组建小组,确定人员,选出组长; 3、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 1、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分类及回收的方法。 2、调查垃圾处理情况,提出垃圾处理的新设想。 第三阶段 1、活动成果展示; 2、交流体验; 具体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播放地球优美的风景图片。让他们体验到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这种具有导向性的情感氛围中激起环保的参与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强调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实规划纲要的精神,基础教育必须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克服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的要求。 一、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挑战 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对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答。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哪些基本素质要求?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经济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世界东西方冷战格局的打破,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时代面前,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相互依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大的国际环境,都需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有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10多年的时间内,是国际上成立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各种合作组织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国际上成立的各类合作性组织近千个。联合国各组织在国际上在协调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关系、解决各种分歧与冲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种组织每年都要举行各类论坛、会议,讨论的主题都是与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相关的时代主题。各国政府首脑频繁出访,加强对话与沟通。在经济发展上,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的依存性和互补性越来越强。 “全球化”的世界要求具有全球化意识的“全球人”。经济全球化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它要求每个国家注重培养公民的全球意识,了解世界经济活动规则,关注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法律政治制度、生活方式,认识国际事务等等方面。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不仅具有起码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而且具备合作、交往等良好的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要求人们把握世界发展的走向,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加强国际理解,发展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并从国际背景和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各种问题、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具有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都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学会学习、交往、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 为了应对21世纪世界发展的挑战,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国际理解教育。1999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指导纲要》规定,各门课程实施中都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而且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四大基

最新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人教版)

三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不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也不能自觉,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1课时。 三、教学目的: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四、具体措施: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五、教学进度表

饮食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设计

饮食与健康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设计湖北省谷城县庙滩镇街道中心小学占红玲黄秋芳 一、主题的提出 饮食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人们一天都离不开饮食,。体格健壮,健康有活力的人,一般来说,都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其实生活中许多的细节都与饮食有关,民间还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孩子的饮食以副食品为主。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乱挑食、爱吃零食的不良现象。常以零食为主,三餐不按时吃,这样既不符合饮食卫生,又严重地危害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既助长了小学生追求名牌、追求奢华、追慕虚荣的风气,又毒害了小学生的心灵。所以培养小学生正常饮食的良好习惯,确保小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亟待探究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力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规范小学生的饮食习惯,正确引导营养方向,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在我们周围,到处可以看到体重超标的小胖墩;在食堂里,学生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屡教而不能改;在体育成绩单上,成绩优秀的学生屈指可数;教室里,三天两头看到座位空着……为什么现在我们祖国的花朵这么娇弱?是什么剥夺了他们的健康?因此,我们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饮食与健康”这个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期望通过此项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爱护自己,服务他人的思想意识,并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使每一位学生亲自实践研究身边的科学,探索身边科学的奥秘,掌握有关饮食保健的科学知识、技能。 二、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对饮食的关注,认识饮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功用,让事物更好地为我们健康成长服务。 2.了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试拟定健康食谱。 3.培养学生观察研究、想象创新及与人协作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4.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与人交流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三、活动的实施 整个主题活动分四个阶段实施:1、准备阶段:了解食物的来源;2、实施阶段:调查食物本领大;3、成果展示:我是小小营养师;4、拓展升华:想象未来的食物。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了解食物的来源目的:向家长、售货员等请教食物的来源,与同学交流自己熟悉的食物及其来源,激发学生研究这一主题的兴趣。 过程: (一)食物从哪里来 鼓励学生向家长、菜贩、菜农等调查了解食物的来源,了解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二)开个小小交流会 在班上开个交流会,让学生交流知道的食物及它的来源。食物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频繁的东西,孩子们对食物非常了解,可以一口气说出许多种,如:各类蔬菜、肉类、奶制品、小零食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这为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奠定了情感基础。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提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它都有哪些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样的课程?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几个基本属性: 第一,它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第二,它是跨学科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可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 第三,它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在这一点上,与学科课程也有显著差别。 《指导纲要》强调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导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行深入分析。要防止用学科实践环节取代综合实践活动。 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

三年级上册全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走进实践活动 2、活动一:自我认识类——玩具大搜寻 3、活动二:综合活动类——生活中的学问 方向一:洗手的学问 方向二:生活中的礼仪 4、活动三:劳动技术类——关注校园植物 5、活动四:社会实践类——走进菜市场 6、活动五:社区服务类——扶助贫困户 教学目标: 1、通过搜寻玩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根据活动主题确定活动方案,知道了玩具的分类,明确了传统玩具与现代玩具的区别。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洗手的问题,通过搜集洗手方面的资料,洗手习惯问卷调查,使学生知道正确、规范的洗手方法。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了解礼仪方面的知识,增强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植物、认识植物,用巧手制作出美丽的名片、简单的植物图谱。 5、通过开展一次“走进菜市场“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更多的蔬菜,探究蔬菜的营养价值。掌握观察蔬菜的特点,请教挑选蔬菜的方法。 6、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也会让我们通过活动,去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体验社会中的不同角色。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又一个初步的了解,是帮助同学们增长实践才干的一门课程。 教学难点: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随手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养成及时整理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2、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学

习习惯。 3、培养学生随手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养成及时整理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教学课题: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又一个初步的了解,是帮助同学们增长实践才干的一门课程。 教学重点: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门帮助同学们增长实践才干的课程。 教学难点: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门帮助同学们增长实践才干的课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想,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科学家、银行家、艺术家、医生、法官……并且打算从小开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练好本领。那么,怎样才能练好自己的本领呢? ①系统的书本知识②真才实干 二、新授 1、学习是多种多样的 师:请他同学们想想,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学习?在这些地方,学到了什么? ①在课堂②在家里③在社区④在大自然中 师:书本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走进自然,融入社会,丰富经验,获得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亲身体验。那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样有哪些形式? ①实验研究②观察思考③动手操作④社会宣传 2、在现实中找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1、查找文献法 2、调查法 3、访谈法 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等 5、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根据学生生活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参观、调查、采访、 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包括从事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 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写活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性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案例doc资料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环节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课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本活动设计是按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进行设计的。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富拉尔基区教师进修学校高占国的研究成果。这一课题是国家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的子课题之一。 主题研究教学模式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是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理论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在一定主体(教师个体或集体)的组织引导下,围绕某一综合主题,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综合利用各门学科知识、能力、各种课程资源,使活动主体——学生学习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尝试解决综合实践主题研究的所有问题的过程。 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确定目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实施计划——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我设计的这部分只是这一教学模式中“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环节。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要求,按照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的基本要求,我设计本活动的基本理念主要是: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1)强调学习情境的结构性,而教材的逻辑结构性又必须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水平。 (2)重视学生理解,而理解的重要条件是靠学生自行探索;从探索中发现知识结构中的原理原则,才是真正的学习。 (3)学习不能与生活脱节,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中,才会学习到真正的知识。 2、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每个学生都具有天赋的学习能力,只要顺其天赋而提供他学习机会,他就会自行学习。 (2)只有在学生喜欢并自愿的情形下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 (3)不强调系统的教材教法;主张教师的责任在设置情境、提供材料,而学习活动则是学生自已的责任。 (4)重视学习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培养,因而主张合作学习 3、主题教育理论 (1)“主体教育理论”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主体性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个体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2)“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核心,确立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自觉地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体地位的确立、主体能力的扩大和主体力量的解放为己任,建构学生的丰富和全面的主体性,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教学目标: 我确定本活动教学目标的依据是:第一,《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第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人文主义等理论;第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的基本要求;第四,根据我们学校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第五,我自身的知识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峡河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一、指导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是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 我校将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有关目标,根据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练习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地处农村,结合农村亲近大自然的地理优势,开发一系列以农科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资

源,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基地亲历、探究和体验。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对家乡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分阶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在实践中,可以以综合主题或项目将几大指定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因此,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和特色办学的理念,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年级进行目标定位。 二、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我校1-2年级,每周1课时;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1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并将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和兼职教师,班主任协同合作的新格局。当然,各年级可因临时教学需要或师资情况灵活采用弹性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道通实验学校王崇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是以当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反映了当代课程发展的理论要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的探讨与阐释多,实践操作研究少,尤其是对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跟踪、跟进研究显得迟滞。 (2)在研究权威主体上,教育专家、专职研究人员居多,地方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研究人员较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实践层面上专家引领的不足,研究型教师成长缓慢。 (3)在研究对象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如何管理课程的研究多,对教研部门如何指导课程实施及学生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获得发展研究得少。 (4)在研究范围上,对发达地区关注得多,对偏远落后地区留意得少。 (5)在研究成果上,重复研究多,创新作品少。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变成学科拓展活动。由于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任课老师,活动主题的确定很容易变成学科课程的延伸。 (2)用学科教学方式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是两个概念,这两种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手段都应不同。 (3)课程内容窄化倾向。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更多的教师青睐于研究性学习。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化倾向。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缺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反思 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学”更多依赖于“教师教”,要转变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走出教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访问、座谈、报告.查阅资料、体验等。 (2)教师问题。长期以来,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接受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需要一个过程。 (3)学校问题。学校管理者认为实施实践活动会耽误学校理论课程的教学,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活动,往往会给学生家长造成学生在学校不务正业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学校声誉和就业率,因而一些学校对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如何加强我们的品德 北城回民小学林中胜 一、活动目标: 1、品德发展目标(活动的文主旨所在) (1)思想品德认识能力。即具有对人们之间道德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的能力,也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道德评价能力。 (2)品德践行能力。具有把思想品德的知、情转化为行的能力。能对客观社会生活情境作理智的分析,有把一定的道德观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的热情和意志,能将一般的道德规范、思想规范、政治规范化为具体的行动指令。具有道德选择能力,包括对不同道德体系、思想体系的价值选择,对同一道德体系、思想体系中不同规范的选择。具有实际执行某种道德规范的能力,抵制不良诱因。 2、能力发展目标 (1)社会交往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统整各科知识,增进思考、判断、应用的能力。 3、知识发展目标 (1)了解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节,并能将其落实到行动中。 (2)整合政治、语文等相关学科,学以致用,将课内外、校内外联系起来,用“学习” 指导实践,以实践促动学习。 二、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修养的古今中外的故事。 2、通过上网、到图书室查阅资料,了解一下修养的真正涵义。 3、通过调查,了解陋习的种种现象。 4、通过上网,查资料,找到有关修养的文章、诗歌、顺口溜等。 5、制作“优秀文明学生”、“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等奖章。 三、活动过程: 主题活动一:采集资料,透视陋习 1、采集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或上图书室采集各种陋习资料。 2、讨论资料 (1)小组之间展示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全班交流。 附小组交流的资料: 赌博、随礼、劝酒、不排队、打赤膊、吃野味、放鞭炮、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重男轻女、互相歧视、乱涂乱画、损坏公物、践踏草坪、随地大小便、说话带脏字、爱占小便宜、不保护隐私、公共场合抽烟、不用使用公筷、随意打骂孩子、公共场合脱鞋、不看管好宠物、手蘸唾液点钱、乘电梯不靠右站、不遵守交通规则、上洗手间不冲水、吃饭发出很大声音、咳嗽打喷嚏不掩饰、共用洗漱等卫生用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亏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e当今社会变迁日边严坐了-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和.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此次课惶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和规范.当前举国上下积阪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和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功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和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均以唇动为非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和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傲"、"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评价和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辛店镇同源完全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整合——《我让鸡蛋撞地球》案例分析 一、设计意图: 《保护鸡蛋》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6课。本课属于“材料”单元,是在前几课研究材料的特征、材料的选择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认识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制作物品 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节约使用 材料的意识。“材料”单元前面的内容学生即使没有学习,而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都知道,拿鸡蛋去撞地球,无疑鸡蛋会粉身 碎骨。而且本活动注重学生的设计、制作、反思、交流过程, 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合作探究能力。适合综合实 践活动课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研究性的特点。因此将本 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探究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 把课题设为富有挑战性的《鸡蛋撞地球》。 为了区别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课的不同,更好地体现在借 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宽了研究的领域,因此设计中增加了活 动前的调查活动,帮助学生获取更为有效的信息,为有效方案 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我还加强了方案制定与交流,实 验与反思的活动,以促使学生深层思考,深入研究。把整个活 动过程设计为“提出问题----设想方案----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实验验证----全程反思”六个环节。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如何使鸡蛋从高空落下而不碎?”的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明白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用途的基础上,能对不同材料进行组合,能对材料进行加工,能把材料的应用与技术进行联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选择材料来解决问题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通过活动构建一个轻松有趣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活动与活动的主体形成良好互动。在各小组不断讨论、设计、改造自己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动手尝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活动感受探究的乐趣,体会小组合作的智慧,逐渐养成大胆思考、小心验证的科学态度,并能在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将科学学习的兴趣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不怕失败的探究精神,形成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调查了解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 1、假如让一个鸡蛋去碰撞地球,会产生什么后果? 2、任务驱动: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最新)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