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

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

“ 素质” 有狭 义 和广 义之 分 , 义 的素质 概 念 是 的教 育 。可 以说 , 狭 ” 素质 教 育 是依 据 人 的发 展 和 社 会 生 理学和心 理 学意 义 上 的概 念 , 即遗 传 素 质 。教 育 发展 的实 际 , 以提 高学 生 的基本 素 质为 根本 目的 , 以
素质 。
[ 关键 词 ] 素质 教 育 ; 统 文化 ; 传 德育
[ 中图分类号】G0 06 4 —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9 (08 o — 05 0 09— ̄220 )9 00 — 3
T a i o a l r n ai — re td E u ain r dt n lCut ea dQu ly—o ine d c t i u t o
LU Q I i
( inTahr [ ta nie i n e nl y C agh nJ i 10 5 ,hn ) Ji ece r i t o gne n adTc oo , hn cu in 30 2 C i l s  ̄ te fE T rg h g l a
Ab t a t B s d o t n e s in f o n tt n o u l y—o in e d c t n, h ril sr c : a e n s t g t ce t c c n o i fq ai a i h i i a o t r td e u a o t e a t e e i c
教育 的内涵 , 面 实施 素 质教 育 仍 然是 我 们 当前教 以面 向全体 学 生 、 面 提 高 学生 的基 本 素 质 为 根本 全 全 育改 革的重要 内容和首要任 务 。 素质教育的 内涵


宗 旨, 以注 重 培 养 受教 育 者 的态 度 、 力 , 进 他 们 能 促 在德 智体等 方面生 动 、 活泼 、 动地发 展 为基 本 特 征 主

[素质教育,传统文化,我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传统文化,我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当代素质教育的丰富哲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

一方面具有深刻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拥有鲜明的现实性和传承性,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着中华儿女。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函广泛,兼容八方。

中华自古以礼仪之邦而闻名于世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传统文明遭到世界各国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

尤其是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不尽人意,出现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和社会现象,不禁使我们又重新思考:应试教育到底为社会带来了什么,我们所宣扬的素质教育在今天有没有得到效应?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首先教育我们要热爱国家,热爱本民族。

《诗经》中强调:夙夜在公。

先天下忧而优,后天下乐而乐也成为天下仁人志士的人生终极目标。

历史中不乏出现了许多为国家挺身而出的勇士,正是在爱国主义这么旗帜之下,中国人才打败外敌侵略实现国家的独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正是靠这些力量才延绵不息。

道德教育,崇尚道德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自古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界,时至今日道德教育也是全民族不懈努力的奋斗典范。

以和为贵。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寻求和谐。

强调和谐与协调,正所谓礼之用、和为贵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它强调的是不走极端,避免绝对化。

一方面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孔子推行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互相尊重,平等互利。

另一方面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现如今人与自然出现了很多问题,人类也开始意识到保护大自然的行动刻不容缓。

二、现代素质教育的内涵及与素质教育在现实中的实际处境21世纪的素质教育指出,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传统文化与大学素质教育的关系辨析

传统文化与大学素质教育的关系辨析

传统文化与大学素质教育的关系辨析传统文化与大学素质教育是两个不同但密切相关的概念。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积累的具有一定历史深度和传承特点的文化,包括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礼仪习俗、思维方式等。

大学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文化素养等。

传统文化与大学素质教育存在紧密关系。

传统文化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基础和灵魂,它包含了丰富的道德伦理、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起到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大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民族的精神追求、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在大学素质教育中,传统文化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素材和参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传统文化与大学素质教育相互促进。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而大学素质教育又需要传统文化作为支撑和补充。

在大学素质教育中,传统文化可以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用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大学素质教育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学习和实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传统文化与大学素质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冲击和压力,传统文化的知识和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可能会受到怀疑和挑战。

大学素质教育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教育方法的单一化和学生的功利心理等问题都会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

传统文化与大学素质教育的关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来强化和保障。

大学素质教育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来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关注传统文化的当代性和新旧结合,既要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一、本文概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

它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如何在大学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关系,分析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期望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结晶。

它涵盖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工艺、教育制度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也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多样,其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

这些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社会责任和道德自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仁爱”提倡关爱他人、尊重生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义”强调公正无私、见义勇为,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礼”注重礼仪规范、谦逊恭敬,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交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内在的精神追求上,还体现在其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上。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和谐、包容、共享等理念,对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也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

因此,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对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

传统文化对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此外,"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

甚至,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我们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文化对教育案例(3篇)

传统文化对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财富,对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本文将以“孝道”为例,探讨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二、孝道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孝道,即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道德的基石,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孝道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还反映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三、孝道对教育的影响1. 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家庭教育中,孝道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

以下是一个关于孝道教育的案例:案例一:小明(化名)的父亲去世,母亲独自一人抚养他长大。

小明从小就非常孝顺,每天都会为母亲做饭、洗衣、打扫卫生。

在学校,小明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孝道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校园中,孝道教育有助于营造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

以下是一个关于孝道教育的案例:案例二:某中学开展了“孝道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观看影片、开展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孝道文化。

在一次亲子互动活动中,学生小华(化名)主动为父母洗脚、按摩,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此次活动使小华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真谛,也使他在学校中更加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3. 社会教育方面社会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社会中,孝道教育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

以下是一个关于孝道教育的案例:案例三:某社区开展了“孝道之星”评选活动,旨在表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的居民。

评选过程中,居民们纷纷讲述自己身边的孝道故事,传播孝道文化。

此次活动使社区内形成了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四、结论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今高等教育发展中,要抓好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外语、计算机和各项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首要的是从思想上加强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已经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希望能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入手分析,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指的是每个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狭义上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仅把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视为文化,它包括社会道德伦理、政治思想、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民俗风情、思维方式等。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学术界一向有不同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在过去的一个很长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指西周至清中叶这三千多年历史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

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指从过去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渗透了各时代的新思想、新血液……综合上述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根据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文学作品所提炼出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反映中国伦理价值取向的,且长时间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的社会精神。

二、目前我国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目前,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对于明清四大名著,很多大学生只是看过一、二部,《唐诗三百首》一般都看过,但是真正仔细体会过的却是少之又少,对于《尚书》、《春秋》、《四书五经》等,接触过的同学基本上达不到10%。

基于传统文化的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基于传统文化的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基于传统文化的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1 传统文化对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代表了一种民族的文化根源和深层次的价值取向。

对于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来说,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思想素质、情感素质和道德素质,更好地培养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传统文化对研究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启示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财富和道德观念,对于研究生思想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教诲,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喜悦,强调了坚持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启示研究生需要不断学习、钻研,不断追求进步;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对于研究生的情感发展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3 传统文化对研究生情感素质教育的启示传统文化对研究生情感素质教育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积极向善,尊重长辈等等,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念对于研究生情感素质的培养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如金、木、水、火、土等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教导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避免人为破坏环境;还有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等,强调人际关系和谐,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出更为优秀、卓越的人才。

4 传统文化对研究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启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道德素质教育也有较强的启示作用。

传统文化中涵盖着孝、亲、善、信、和、爱等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对研究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研究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如《大学》中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导我们应该先做好自己,端正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才能做到治家、治国、平天下。

5 总结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 的 表 格 上 打 上 对 号 ,直 至 背 会 为 止 ,不 轻 易 放 过 每 一 个 展 ,阅读并识记 相对丰 富的经典文学 名言 、名著 ,丰富 自
学生 ,并 引导学 生将所背 内容适 时适当地运 用到 自己的写 己的文 化知识 ,提高文化 素养及人文 素质 ,使传 统文化与
作 当 中去 。这样坚 持下去 ,学生也 就知道老 师怎样对 待背 素质教 育完美 结合 ,最后达 到提 高全 体学生整体 素质 的终 诵语文 ,他们 也就 默认 了,而且都 会争着来 背 了,都想提 极 目标 。 前 得到一 个 “ ”号 了。笔者认为 这样就是 素质教育 的一 对 部分,而且 是必备的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方法 。 那 么 ,语 文 教学 中的背 诵 和 素质 教 育 到底 是什 么关
区 , 致 使 近 几 年 走 上 一 线 的 语 文 老 师 功 底 浅 薄 , 知 识 面 生 语 文 没 学 好 不 是 不 懂 , 而 是 没 学 , 即 学 生 没 有 足 够 的
窄 。比如 :不会 写字 ,不会作文 ,甚至连 最基础 的语文基 时 间去 自己读 写 ,而是 把 自主 学 习变 成 了放任 自流 ,让
下水 ”作文 ,或 日范文 。每次给学生布 置作文 的 多 了 ,语 言 也 就 丰 富 了 , 语 文 素 养 也 就 上 去 了 。没 有 基 次数 ,即 “ 础 ,再怎么谈素质都是空中楼 阁,无稽之谈 。 后 ,教师 先把 自己的作文读 给学生听 ,不但可 以起 到示范 下 面 笔 者 就将 自 己在 高 中语 文 教 学 中实 施 背诵 这 一 效应 ,还 能起到指 导作用 。再次要勤 奋思考 ,严谨 治学 ,
文水平 很好 的学生 吗?能使传 统文化长 久传承 吗 ?这样 的 端 ,这是万 万要不得 的 ; “ 三个 勤奋 ”就 是,作为教 师,
语文老 师教 出来的学 生如果将来 再走上 教师 岗位 ,那后果 首 先 要 勤 奋 学 习 ,努 力 提 高 自己 的 文 化 水 平 和 业 务 能 力 ,
两种倾 向”: 知 识实在 是很 多。二是 关于语文 老师 自身 ,功底 浅薄 ,知 能 说一 口普通 话 ,能写一篇好文 章;克服 “ 识有 限。常言 说:要给 学生一瓢 水 ,教师 要有一 桶水 。近 要 克 服 教 师 满 堂 灌 的倾 向 ,真 正 做 到 少 讲 精 讲 多 练 ,把 一 年来 ,随着基础 教育对 语文教学 的淡化 以及 存在 的诸 多误 堂 课 的 四分 之 三 的 时 间 还 给 学 生 , 让 学 生 自 己读 、写 , 学
倡 体 罚 学 生 )。那 时 的老 师 责任 心 特别 强 , 从没 轻 易放
业 或 顶 撞 老 师 的现 象 。 回想 起 来 , 笔 者 现 在 之 所 以 能 做 一
第 二 ,关 键 在 教 师 。 要 求 教 师 做 到 “ 个 必 须 ” , 一 目的 ” 。 “ 个 必 须 ” 即 教 师 必 须 身 正 学 高 , 要 有 比较 扎 一
础 知 识 也 不 知 道 , 知 道 的 只 是 皮 毛 ,能 给 学 生 作 文 写 一 则 学 生各行其 是 ,必要 的讲解 、检 查落实 、适时指导 、查漏 完 整 批 语 的 老 师 实 在 少 得 可 怜 。 这 样 的 语 文 老 师 能 教 出语 补 缺 统 统 去 掉 ,什 么 都 由学 生 , 从 一 个 极 端 走 向另 一 个 极
就 不 言 而 喻 了吧 !
要 有充足 的勇气 、充实 的功底走 上讲 台,对学生提 出的疑
既 然 如 此 , 那 么 怎 样 才 能提 高 学 生 的 语 文 素 养 ,更 好 问的解答 ,既要应对 自如 ,又 要细致透彻 使学生 听后 有如 地 传 承 中 国 的 传 统 文 化 呢 ? 笔 者 认 为 , 要 从 娃 娃 抓 起 , 从 梦 初 醒 ,如 释 重 负 之 感 ,若 含 糊 其 辞教 学 入 手 , 让 学 生 开 始 就 养 成 喜 欢 诵 读 和 规 生 觉 得 开 口千 言 、 离 题 万 里 , 或 者 平 铺 直 叙 味 同 嚼蜡 。其 下水 ”,也要 给 自己规定 作文 范 写 字 的 良好 习 惯 , 让 他 们 有 较 为 丰 富 的 语 言 储 存 库 。 背 次要勤奋 写作 。教 师也要 “
的传统 文化语 文教 学认识不 到位 ,把 要求在清 静环境 下深 素 质 的 教 育 ,没 有 文 化 谈 不 上 素 质 , 更 谈 不 上 素 质 教 育 。 入思考 、认真研 读 的语 文课 ,变成 了活蹦乱跳 的活动 课,
背 诵 是 获 取 文 化 信 息 的重 要 手 段 ,尤 其 是 祖 国传 统 文 化 的
环 节 的 做 法 写 出来 与 同仁 们 共 勉 。 笔 者 先 以所 带 班 级 学 生 把 握 时 间 , 有 的 放 矢 。 精 心 设 计 每 一 堂 课 : 这 堂 课 讲 什 的 姓 名 做 纵 向 ,再 以要 求 背 诵 语 文 的 篇 目为 横 向列 成 一 张 么 , 怎 么 讲 ,达 到 什 么 目的 , 如 何 突 出 重 点 , 怎样 突 破 难 一 表 , 每 讲 一 篇 就 要 求 在 规 定 的 时 间 内背 诵 , 然 后 就 当 面 盯 点 ;达 到 “ 个 目的 ”就 是 通 过 以上 途 径 ,使 学 生 明 确 了 看 学 生 背 , 同 时也 让 他 们 板 书 ,凡 是 背 会 写 会 的 ,就 在 相 解 ,认 识 并基 本 掌握 我 国传 统文 化 的渊源 、线索 以及 发
两种倾 向”,坚 持 “ 三个 勤奋 ”,逐 步达到 “ 一个 过 每 一 个 学 生 , 学 生 们 也 很 听 老 师 的 话 , 从 不 出现 不 交 作 克服 “
名 语 文 老 师 ,还 真 要 感 谢 小 学 的 语 文 老 师 , 他 教 给 笔 者 的 实 的语文功底 和相对厚 实的文化 素养 ,能写一笔漂亮字 ,
传统 文 化 与素 质教 育
◎李联 庆
作 为 国 粹 的 传 统 文 化 — — 语 文 , 当 前 甚 至 在 很 长 一
用 列 宁 的 话 说 , 就 是 “ 一 个 文 盲 充 斥 的 国 家 里 是 不 在
段 时 间 出现 的 状 况 令 人 担 忧 , 具 体 表 现 在 : 一 是 对 几 千 年 可 能 建 成 社 会 主 义 的 ” 。 这 样 看 来 , 素 质 教 育 首 先 是 文 化
学老 师教学 语文 的情 境 时常 浮现在 眼前 :每 节课老师 讲的
第 一,环境 是实施素质 教育 的首要因素 。学校要为素
时问就是 1 3分钟 ,其 余时 间都 是学生 自己反复地 背 ,不 质教 育的实施 创建 良好 的环境 ,提 供行之有 效的平 台,让 o
停 地 写 , 写 不 熟 、 背 不 烂 是 要 挨 板 子 的 ( 然 笔 者 不 是 提 语 文 老 师把 语 文 上 成 真 正 意 义上 的 “ 文 ”课 。 当 语
钟 ,因为 教师讲 的学生也 并非完全 听懂 了,记住 了。这样 现 和 结 晶 , 二 者 相 辅 相 承 , 缺 一 不 可 。要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文
的做 法 完 全 违 背 了 学 生 是 学 习 的 主 人 的 教 学 理 念 。 笔 者 小 素养,达到素质教育 的目的,必须从 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
系 ,二 者 又 如 何 处 理 呢 ?
( 李联庆 甘 肃省 定西市安定区宁远 中学 7 3 1 ) 4 0 9
2 2 O O1 . 2
用 教师 的讲代 替 了学 生的学 ,一节4 分钟 的课 教师要讲 3 传 承 , 不 通 过 大 量 的 朗读 背 诵 是 无 法 获 取 并 掌 握 的 。所 0 0
分 钟 甚 至 更 多 ,学 生在 听 讲 中度 过 了 一 节 一 节 宝 贵 的4 分 以 ,背 诵 是 素 质 教 育 的前 提 和 基 础 , 素 质 教 育 是 背 诵 的体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