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 2011年
我国07-11年财政支出汇总表

经常性支出 总计 一般公共服务 外交 #对外援助 国防 公共安全 #武装警察 教育 科学技术 文化体育与传媒 社会保障和就业 医疗卫生 环境保护 城乡社区事务 农林水事务 交通运输 #车辆购置税支出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 金融监管支出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 国土气象等事务 住房保障支出 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 国债付息支出 其他支出
经常性支出 总计 一般公共服务 #国内外债务付息 外交 #对外援助 国防 公共安全 #武装警察 教育 科学技术 文化体育与传媒 社会保障和就业 医疗卫生 环境保护 城乡社区事务 农林水事务 交通运输 #车辆购置税支出 其他支出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4257.49
2009年(亿元) 项 目 国家财政支出 47011.56 76299.93 9164.21 250.94 132.96 4951.10 4744.09 866.29 10437.54 2744.52 1393.07 7606.68 725.97 3994.19 1934.04 5107.66 6720.41 4647.59 1085.08 2879.12 2218.63 911.19 1491.28 3203.25 中央 地方 10517.28 36494.28 15255.79 61044.14 1084.21 8080.00 249.71 132.96 4825.01 845.79 679.11 567.62 1433.82 154.75 454.37 26.43 63.50 37.91 3.91 318.70 1069.22 648.81 508.23 781.44 778.04 130.60 1320.70 601.83 126.09 3898.30 187.18 9869.92 1310.70 1238.32 7152.31 699.54 3930.69 1896.13 5103.75 6401.71 3578.37 436.27 2370.89 1437.19 133.15 1043.85 170.58 2601.42 1.23 项 目
中国财政支出分析

230.89
466.21
2010年教育支出构成
12550.02
教育总支出 教育管理事务 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 广播电视教育 留学教育 特殊教育 教师进修及干部继续教育 教育费附加安排的支出 其他教育支出
34.41
60.67 17.74 22.91
1335.41
227.01 1102.49
635.9
21.90%
340902.8
22.38%
2010年 89874.16
17.79%
401512.8
22.38%
2011年 109247.79
21.56%
472881.6
23.10%
2012年 125952.97
15.29%
519322
24.25%
600000
0.3
500000 400000 300000
2012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构成
429.48
73.14 34.3
206.7
51.72 484.13 430.85
257.58 183.21 1057.05
812.85
3721.66
324.66 143.59 150.25
人大事务 发展与改革事务 税收事务 人力资源事务 知识产权事务 民族事务 其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75% 0.35%
2008年
1.83% 0.41%
2009年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亿元)
0.05
1.72% 0.38%
2010年
1.73% 0.40%
2011年
增速
占财政支出比重
1.80% 0.44% 0
2012年
占GDP比重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陈多钊摘要: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也是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约束的弱质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
财政农业支持的目的是矫治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市场失灵和保护农民利益。
如果不及时改善政府支农资金的效率问题,中央增加再多的资金也难达到财政农业支持的目的,国家财力是有限性的,财政农业支持水平不可能无限度增加,因此,如何提高财政农业支持效率,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导向性作用,是公共财政体制下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三农,财政,效率,制度,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结构,农村消费一、三农财政的支出现状分析“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基础的母体产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
同时,农业不仅提供农产品和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拓展出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
但传统农业的弱质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农业对自然的高依赖,农业生产周期长,供给调整滞后于市场,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的预期收益低,投资回报率低,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由农业单向外流。
劳动力素质与其它产业相比明显偏低,农业整体科技素质低,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产业链短而细,集约化程度低,规模效益小,农产品加工增殖率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等。
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这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财政支持。
三农支出

• 最后,随着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针对我国地域广, 农业问题较为多 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国际竞争将 日趋激烈。针对我国地域广,农业问题较为多 样 化的特点,提出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加强水土流 失治理、水资源保护、 样化的特点,提出针对性 强的解决方案。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水资源保护、 湿 地保护、控制农业污染等。改革资金管理方式, 地保护、控制农业污染等。改革资金管理方式,切 实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 严格控制资金和项目, 实行程序严格的项目管理制。 益。严格控制资金 和项目,实行程序严格的项目管理制。杜绝资金争 取和使用 的任意性,进而提高农业财政资金的使 用效益。改革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的任意性,进 而提高农业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改革农业经济管 理机制,增强 农业竞争能力。
美国概况
• 根据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服务中心 (NASS)最新发布的2011年农业支出 报告显示,2011年,农业生产支出达到 创纪录的3187亿美元,相比2010增加了 10.2%。
中美“三农”财政支出对比
• 中美“三农”财政支出对比美国“三农”的发 展与财政支出都来源于美国农业法案 美国农 业法案。 美国“三农”的发展与财政支出都 来源于美国农业法案。它是美国农业发 调整 和制定政府农业政策的法律基础,是美国实施 农业保护政策的基石。 是开展、调整和制定 政府农业政策的法律基础,是美国实施农业保 护政策的基石。 美国“三农” 美国的“三农” 发展相对比较稳定。美国“三农”的各项政策 都力争做到有法 可依有法必依, 三农”相关 的法律体系对美国农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 用,这致使美国农业财政政策相对稳定全 面, 三农”较为稳定且明确的发展, 这致使 美国农业财政政策相对稳定全面, “ 三农” 支持体系相对完善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分配比例较为合理,分配适中。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变化情况和原因)一、引言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支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应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进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一般按照政府职能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类,并按照其分类指标进行研究:一是经济建设费,它是一种生产性支出,为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可以提高私人的产出能力;二是社会文教费,形成了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三是国防费,该支出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于安全的消费需要,是保卫国家安全及形成和平建设环境所不可或缺的支出;四是行政管理费,是一种纯消耗性的支出,增加政府消费性支出能扩大社会总需求,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进而提高利润率,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五是其他支出,包括政策性补贴支出、车辆税费支出、债务利息支出、专项支出等二、变化情况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附表1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从上表可以看出: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比重仍然偏高。
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64.1%降至2006年的26.6%。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仍很薄弱,而通讯、能源、交通等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保障,需要政府大力投入。
所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经济建设支出内部结构不合理,其中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2.社会文教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过慢。
1978年该项支出所占比重为13.10%,到2006年则达到26.83%,超过了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26.56%,首次成为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多的一项,这说明我国对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国家财政部:2011年国家财政支出或超10万亿元

国家财政部:2011年国家财政支出或超10万亿元
佚名
【期刊名称】《《稀土信息》》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国家财政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的预算报告显示,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主要指标拟安排为: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人民币,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可安排的收人总量为91220亿元,支出100220亿元。
【总页数】1页(P39-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42
【相关文献】
1.国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对白云鄂博稀土、铁及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2011年建设情况进行评审 [J],
2.财政部:2011年中国财政支出首超10万亿 [J], 无
3.国家财政部:2009年1—10月国企实现利润10643.5亿 [J], 无
4.预计2011年苹果iPad2外壳铝合金需求超10万吨 [J],
5.近5年超500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累计减税10亿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

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品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缺陷之一,为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 社会保障应主要由政府财政供应。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支持的现实依据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 保障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之一。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的规模不 断扩大,这样就使得其抚养系数逐年加大,传统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受到严峻挑战, 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是破解“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它始建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1992 年,民政部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制订并下发后,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就在各地展开。但是,由于刚刚起步,此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难, 工作发展缓慢,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 步伐,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 2006 年 1 月大规模推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 设试点工作,此工作的首度展开以北京市为中心覆盖了大兴区等 8 个县市,到目前, 全国 2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300 多个县市区旗都开展了新农保试点工作。按照 中央的部署,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财政补贴, 这种缴费方式 ,就要求必须有财政的资金支持投入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中,这也就要求财政部门制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支持政策,在各级财政的资金管
政府不承担直接财力支持与兜底的责任,很难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在这种养老 保险中农民要冒很多风险,例如投资失败的风险、物价变动的风险、基金被侵占的 风险等,国家不仅从这种不公正的保险方式中得到一大笔投资基金,还让农民出钱 养活了一大批管理人员,村集体大多数没有固定的收入和独立的资产,集体补助根 本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乡镇政府是通过财政资金拨款维持运行的。在这种缺乏国家 财政支持和集体补助落空的情况下,农民对投保已经失去信心,所以根本不会自愿 投保,这一重又一重的困难阻碍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脚步,现行制度也难以 为继。 三、对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一)推进制度建设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一、财政支出规模变化新中国成立后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可大致分为三阶段:1949~1977年;1978~1997年;1998~至今。
第一阶段的财政支出处在百亿元的水平。
1949~1952年三年间,国家实施一系列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政策,合理调整工商业,土地改革,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是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和发展的过渡时期。
1951年和1952年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很高,分别为79.4%和41.0%。
1952~1957年,财政支出增长率逐年下降,在57年甚至出现了负数;1958~1960年,财政支出规模又以30%的增长率扩大,这与当时大跃进和三年饥荒有着直接的联系。
1961~1962年的负增长与当时的经济调整政策有关,由于大跃进导致的破坏影响,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提出来“八字方针”,大幅度压缩预算基本建设拨款,并于1964年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1966~1976年,在“文革期间”,除了个别年份有负增长率,财政支出均保持一定的增长,尤其1969年,财政支出的增长了46.95%,这是与同时期财政收入的高增长相关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可以平衡收支,所以很多年份的财政支出都是和财政收入同增同减。
财政支出第二阶段的规模保持在千亿元的水平。
1978~1984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1000多亿元;1985~1989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2000多亿元;1990-1997年,保持在3000亿元~9000亿元以上,最多的是1997年的9233.56亿元。
增长的速度较不稳定的,1978年最高,增长率为33.0%,1987年最低,增长率为2.6%。
1980年和1981年等个别年份出现过负增长。
究其原因是在1979-1980两年间,财政赤字非常严重,中央进行了第二次经济调整的,缩小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
第三阶段的财政支出,整体上升到了万亿元和十万亿元的水平,从10000亿元逐渐增加到60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