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案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要求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能正确地判定某一元素是否属于某一集合.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

一、预习导航:预习时完成下列题目,试试你的身手。 (一)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 1、一渔民非常喜欢数学,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的集合的意义,于是他请教数学家:“尊敬的先生,你能告诉我,什么是集合吗?”数学家想了一会,没有马上回答渔民的问题,而是走到渔民的船上,看到渔民撒下渔网,轻轻的一拉,许多鱼虾在网中跳动,数学家非常激动,高兴的地告诉渔民:“这就是集合!”那么这里的集合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同学们能帮助渔民进一步解释集合的定义吗?

知识提炼:集合的含义:

2、①渔民问数学家:“所有鲜美的鱼能不能构成集合呢?” ②渔民又问:“所有一公斤以上的鱼能不能构成集合呢?” 知识提炼: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何表示?

4、集合的共有三种表示法,你知道是哪些吗?它们有什么区别?

5、集合的分类:有限集 ,无限集 .

6、我们把 叫做空集,记为 .

7、N 表示 Z 表示 Q 表示 R 表示 . (二)试试你的自学能力

1、下列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

A.高一年级女生全体

B.高一年级开设的所有科目

C.高一年级数学成绩好的学生

D.高一(1)班的家长全体 2、设集合A ={a},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0∈A

B.a ?A

C.a ∈A

D.a=A 3、已知集合A ={x ∈R| x -1<3},则( )

A.3∈A 且-3∈A

B. 3∈A 但-3?A

C. 3?A 且-3?A

D. 3?A 但-3∈A 4、已知a 、b 、c 均为非零实数,则集合{x |abc

|abc ||c |c b |b ||a |a +++=x }用列举法表示为 . 5、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所有被4整除的自然数 (2)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内点的集合.

6、判断正误

①高一级部成绩好的同学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②由0122

=+-x x 解构成的集合中有两个元素都是1。 ③若N b a ∈?,则N b N a ∈∈,。

④若N b N a ∈∈,且b a ≠,则b a +的最小值是2 ⑤“个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

二、课堂听评:你能掌握要领,提高能力吗? 例1.判断下列一组对象是否属于一个集合呢?

(1)很大的数的全体 (2) 所有的偶数 (3) 一些四边形 (4)高一年级所有胖的同学 (5)所有3的倍数。

例2:由方程x 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

例3: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

例4: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列集合:

(1) 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 方程x 2=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 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例5、已知三个元素的集合可表示为?

??

???1,,a b a ,也可表示为{}0,,2b a a +,求

20002001b a +的值.

总结升华:

三、当堂训练:重点、难点都在这,看看你听课学到了什么? 1、下列各组对象中不能形成集合的有

①高三(1)全体女生 ②李佳的所有好朋友 ③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 ④正三角形的全体 ⑤所有的著名科学家 ⑥中国的所有大河 ⑦比小王高的所有人 ⑧小于5的实数 2、用符号“∈”或“?”填空

0 N -1 N 0 Q 4 {y|y=x -8} 6 {y|y=-x }

-3 R 0.5 N -3 Z 11}

(-1,1) {y|y=2

x } π Q

3、{(x , y)| y=x 2__1, |x|≤2,x ∈Z} 用列举法表示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全集M={Z a N a

a ∈∈-且56

|}且则M=___________

A 、{2,3}

B 、{1,2,3,4}

C 、{1,2,3,6}

D 、{-1,2,3,4} 5、下列集合中表示空集的是( )

A .{x|x+3=3}

B .{(x,y)|R y x x y ∈-=,,2

2

}

C .{x|02≤x }

D .{x ∈R|012

=+-x x } 四、学后反思

五、课下练习: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力提高了吗?

1、定义A -B ={x|x ∈A,且x ?B},若M ={1,2,3,4,5},N ={2,3,6},则N -M 等于( ) A .M B .N C .{1,4,5} D .{6}

2、由实数33

2,,,,x x x x 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有元素的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 3、下列四个集合中,表示空集的是( )

A .{0}

B .{(x ,y )|2

2

x y -=,x ∈R,y ∈R } C .{x |x +8=5, x ∈Z,N x ?} D .{ x |N x x x ∈=-+,02322} 4、数集{2a,a 2-2a}中,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5、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1,4,7,10,13} ②{-2,-4,-6,-8,-10}.

6、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x∈N|x是15的约数} ②{(x,y)|x∈{1,2},y∈{1,2}}.

7、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x2-9=0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小于8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3)一次函数y=x+3和y=-2x+6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4)不等式4x-5<3的解集。

学案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学习目标: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与联系.

3、能用韦恩图表示集合间的关系. .

一、预习导航:预习时完成下列题目,试试你的身手 (一)温故而知新:

(1)回想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列举法、描述法.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022|{2

3

=+--x x x x ②数字和为5的两位数} .

(3)用描述法表示集合:{1,12,13,14,1

5

} .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5)用列举法和描述法分别表示:“与2相差3的所有整数所组成的集合”

(6)常用数集:N 表示 Z 表示 Q 表示 R 表示 . (二)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

1、 子集 观察下列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的关系吗?

(1){

}{}.5,4,3,2,1,0B ,5,3,1A == (2)A ={x x |是滕州一中高一年级的女同学} B ={x x |是滕州一中高一年级的学生} (3)A ={x x |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B ={x x |是等腰三角形}

(4)A =N,B =Z.

知识提炼:子集——

2、 集合相等 对于两个集合A 和B,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能否同时成立?

(1)考查右面两个集合:{},4,3,2,1,0A ={}

.4|B 的自然数是不大于x x = (2)两个实数b a ,,如果b a ≥,且a b ≥,那么有b a =,与集合相类比你有什么体会? 知识提炼:集合相等——

3、 真子集 观察下列各组中的集合A 与B,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1){

},4,3,1A ={}.4,5,3,2,1,0B = (2)()(){},1,0,1,0A =(){}

.,,1|,B R y R x y x y x ∈∈=+= (3){},|是偶数x x A ={}

.|B 是整数x x =

知识提炼:真子集——

(三)试试你的自学能力

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a {a,b,c} (2)0 {x|x2=0}

(3)Φ {x∈R|x2+1=0} (4){0,1} N

(5){0} {x|x2=x} (6){2,1} {x|x2-3x+2=0}

(7)已知集合A={x|2x-3<3x},B={x|x≥2},则有

-4 B; -3 A; {2} B; B A

(8)已知集合A={x|x2-1=0},则有:1 A; {-1} A;Φ A;{1,-1} A

(9){x|x是菱形} {x|x是平行四边形}

(10){x|x是等腰三角形} {x|x是等边三角形}

(11){0} {x∈R|x2=-1}

2、右边两组Venn图表示了集合A、B、C之

间的关系,请你用集合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

系,并分别举出符合条件的集合A、B、C的例

子.

(1)

(2)

3、若{1,2,3}A{1,2,3,4,5},则A=.

二、课堂听评:你能掌握要领,提高能力吗?

例1.写出集合{a,b,c}的所有的子集.

总结升华:集合A中有n个元素,请总结出它的子集、真子集、非空真子集个数与n的关系. . 例2. 设A={x|x2-8x+15=0},B={x|ax-1=0},若B A,求实数a组成的集合.

例3. 已知A={x∈R|x<-1,或x>5},B={x∈R|a≤x<a+4}.若A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例4.设集合A ={1,a,b},B={ab a a ,,2

},且A =B,求实数a,b

三、当堂训练:重点、难点都在这,看看你听课学到了什么

1.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空集没有子集 ②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 ③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 .

④如果集合B ?A ,那么凡不属于A 的元素,则必不属于B

⑤一个集合的子集就是由这个集合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A.1

B.2

C.3

D.4

2.若集合A ={1,3,x },B ={x 2,1}且B ?A ,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 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3.已知集合M ={(x ,y )|x +y <0,xy >0}和P ={(x ,y )|x <0,y <0},那么( )

A.P M

B.M P

C.M =P

D.M P 4.已知集合A ={x ∈R |x 2-3x +4=0},B ={x ∈R |(x +1)(x 2+3x -4)=0},要使A P ?B ,求满足条件的集合P .

5.集合A ={x |-2≤x ≤5},B ={x |m +1≤x ≤2m -1}, (1)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当x ∈Z 时,求A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

(3)当x ∈R 时,没有元素x 使x ∈A 与x ∈B 同时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四、学后反思

. 五、课下练习: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力提高了吗?

1、设R y x ∈,,A ={(x ,y )|y =x },B ={(x ,y )|y x

=1},则集合A 、B 的关系是( ) A. A B B.A B C.A =B D.A ?B

2、集合M ={ x |x 412+k =

,Z k ∈},N ={ x |x 2

1

4+k =,Z k ∈},则M 、N 的关系是( )

A .M =N

B .M N

C .M N

D .M ∩N =Φ

3、A ?B,A ?C,B ={0,1,2,3},C ={0,2,4,8},满足上述条件的集合A 为 .

4、已知集合{}|13A x x =-<≤,{}|B x x a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①}4|32≤?

x x { ②}4|32≤∈x x { ③}3{2}4|≤x x { ④}3{2∈

}4|≤x x { 6、已知集合A ={x ||x |≤2,x ∈R },B ={x |x ≥a },且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7、若非空集合S ?{1,2,3,4,5,}满足对于a ∈S,有6-a ∈S,写出这样的所有S.

学案3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

学习目标:掌握二次函数有关性质与图象的关系

一、预习导航:预习时完成下列题目,试试你的身手。

1、基本知识复习

①函数的概念:y=ax2+bx+c(a≠0)

②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式:;顶点式:;两根式:.

⑥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为x1、x2,则有

x1+x2=x1x2=

⑥分解下列因式:

2x2+4x+2=x2+4x-5=3x2+4x+1=

+(bc+ad)x+bd=

acx2

二、课堂听评:你能掌握要领,提高能力吗?

例1. 设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是3(2,)2

-,与x 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6,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2:设一元二次函数f(x)的顶点为(-1,3)且过点(2,-6)求f(x)的表达式

例3:不等式04)2(2)2(2<--+-x a x a 对一切R x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例4、函数f (x )=kx 2-kx -1的值总是负的,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总结升华:

三、当堂训练:重点、难点都在这,看看你听课学到了什么? 1、在下列不等式中,解集是?的是( )

A.2x 2-3x +2>0

B.x 2

+4x +4≤0

C.4-4x -x 2<0

D.-2+3x -2x 2

>0

2、若函数y=ax 2

+bx +c (a ≠0)图象的开口向下,且与x 轴的交点的坐标为x 1,x 2(x 1<x 2),则不等式ax 2

+bx +c <0的解集为( )

A.{x |x 1<x <x 2} B .{x |x 2<x <x 1}

C .{x |x <x 1或x >x 2}

D .{x |x <x 2或x >x 1}

3、已知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两个根是-2,3,a >0,那么ax 2

+bx +c >0的解集是( )

A.{x |x <-2或x >3}

B.{x |x <-3或x >2}

C.{x |-2<x <3} D .{x |-3<x <2}

4、当a 0<时,关于x 的不等式2

2

x 4ax 5a 0-->的解集是

( )

(A ){}a x a x x -<>或5| (B ){}a x a x x -><或5| (C ){}a x a x 5|<<- (D ){}a x a x -<<5|

5、x 2+4x-5>0的解集 .

四、学后反思

五、课下练习: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力提高了吗? 1、不等式(3x +1)(2x -1)≤0的解集是( )

A.{x |x ≤-

31或x ≥21} B.{x |-31<x <21} C.{x |x <-31或x >21} D{x |-31≤x ≤2

1

}.

2、不等式(x +5)(3-2x )≥6的解集是( )

A .{x|x≤-1或x≥29} B.{x |-1≤x≤2

9} C.{x |x ≤-29或x ≥1} D.{x |-2

9

≤x≤1}

3、不等式(

21-x )(31

-x )>0的解集为( ) A.{x |31<x <21} B.{x |x >21

C.{x |x <31}

D.{x |x <31或x >2

1

4、不等式3x 2

-16x +16>0的解集是 .

学案4 集合的基本运算⑴

学习目标: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韦恩图或数轴理解并表达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类比的作用,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

一、预习导航:预习时完成下列题目,试试你的身手. (一)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

1.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观察下列几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B A ,之间的关系吗?

(1){

}{}{}61,2,3,4,5,C ,2,4,6B ,5,3,1A === (2){},是有理数x x |A = {},|B 是无理数x x = {}

.|C 是实数x x =

(3){},30|A <<=x x {},1|B ≤=x x {}

.3|C <=x x 知识提炼:

并集——

数学语言表述:

根据并集的定义,试确定下列集合间的关系:

B A Y A B Y A B A Y B B A Y 特别地A A Y A ΦY A A 2.观察下面的问题,集合B A ,与集合

C 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1) {},2,4,6,8,10A = {},12,8,5,3B = {}

.8C = (2) {}

A 是滕州一中2007年9月在校的女同学,|x =

{}B 是滕州一中2007年9月在校的高一年级同学,

|x ={}C 是滕州一中2007年9月在校的高一年级女同学,|x = (3){},3<=x x A {},0>=x x B {}

.30<<=x x C 知识提炼:

交集——

数学语言表述:

根据交集的定义,试确定下列集合间的关系:

B A I A B I B A I A B A I B 特别地A A I A ΦI A A

(二)试试你的自学能力

1.设{3,5,6,8},{4,5,7,8}A B ==,求,A B A B I U .

2.设2

2

{|450},{|1}A x x x B x x =--===,求,A B A B I U .

3.已知{|A x x =是等腰三角形},{|B x x =是直角三角形},求,A B A B I U .

二、课堂听评:你能掌握要领,提高能力吗?

例1.设{},4,5,6,8A ={},3,5,7,8B =求B A I 、.B A Y

例2. 设集合{},21<<-=x x A {}

31<<=x x B ,求B A I 、.B A Y

例3.设平面内直线1l 上点的集合为1L ,直线2l 上点的集合为2L ,

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21,l l 的位置关系.

三、当堂训练:重点、难点都在这,看看你听课学到了什么?

1. 满足条件{}

{}3,2,11=Y M 的集合M 的个数 A.1

B.2

C.3

D.4

2.集合(){}(){}

,2,,0,=-==+=y x y x B y x y x A 则B A I 是 ( ) A.()1,1

B. ?

??-==11y x

C. (){}1,1

D. (){}

1,1,-===y x y x A

3.设{}(){}

,0526,0222=++++==+-=q x p x x B q px x x A 若?

??

???=21B A I 则B A Y 等于( ) A.?

?????-31,4,21

B.

??????-4,21 C. ?

?????31,21 D. ?

??

???21

4. 设{},21<<-=x x A {},31<<=x x B {}

,0>=x x C 求B A Y ,B A I ,

()C B A I Y .

5.设集合{},0232=+-=x x x A {}

,0222=+-=ax x x B 若,A B A =Y 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

四、学后反思

五、课下练习: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力提高了吗?

1.设{|210},{|350}S x x T x x =+>=-<,则S T I 等于( )

A.Φ

B.1{|}2x x <-

C. 5{|}3x x >

D.15{|}23

x x -<< 2.已知集合{|12},{2,1,0,1,2}S x R x T =∈+≥=--,则S T I 等于( ) A.{1,2} B.{-1,0,1,2} C.{0,1,2} D.{-1,0,1,2} 3.若集合2

{|||2,},{|,}A x x x Z B y y x x A =≤∈==∈,则A B =U ___________. 4.若集合2

{32,1,3},{,1}A x B x =-=,且A B A =U ,求满足条件的实数x .

5.设集合{|29},{|123}A x x B x a x a =<<=+<<-,若B 是非空集合,且

()B A B ?I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学案5集合的基本运算⑵

学习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集合中的一个子集的补集;

2、能用韦恩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通过类比实数的运算,得到集合间的运算:补,在正确理解补集概念的基础上学会求集合的补集的方法,并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一、预习导航:

(一)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

补集

提出问题:

问题1、试分别在有理数集和实数集上求方程()()

0322

=--x x 的解集,结果是否相同?

这说明了什么?

=S {x x 是滕州一中高一年级的同学},那么S 、A 、B 三集合关系如何?

全集——

补集——

符号语言表示:

图形语言表示:

试用Venn 图表示下列集合:① ()B C A U I ② ()B A C U I

③ ()()B C A C U U I ④ ()()B C A C U U Y

根据补集的定义填空:

① ()=A C A U Y ; ② ()=A C A U I ; ③ ()=A C C U U ; ④ ()()=B C A C U U I ; ⑤ ()()=B C A C U U Y .

问题2、=A {x x 是滕州一中高一年级参加百米赛跑的同学},

=B {x x 是滕州一中高一年级没有参加百米赛跑的同学},

知识提炼:

二、课堂听评:

例1.设{}

的正整数是小于9x x U =,{

}3,2,1=A ,{}6,5,4,3=B ,求B C A C U U ,.

例 2.设全集{}

是三角形x x U =,{},是锐角三角形x x A ={}

,是钝角三角形x x B = 求

B A I ,()B A

C U Y .

例3.设全集为R ,{}5<=x x A ,{}

3>=x x B ,求:

(1) B A I ; (2) B A Y ; (3) B C A C R R ,; (4) ()()B C A C R R I ; (5) ()()B C A C R R Y ; (6) ()B A C R I ; (7) ()B A C R Y .

例4.已知全集U={x|x 取不大于30的质数},A 、B 是U 的两个子集,且

()}{()()()}7,3{},29,19,11{,23,13,5===B C A C B A C B C A U U U U I I I ,求集合A 、B

三、随堂训练,

1. 已知集合{

}7,6,5,4,3,2,1=U ,{}7,5,4,2=A ,{}5,4,3=B ,则()()=B C A C U U Y A.{

}6,1 B. {}5,4 C.{}7,5,4,3,2 D. {}7,6,3,2,1 2. 已知全集,R U =且{}1,3-<>=x x x A 或,{}

42<<=x x B ,则()B A C U I 等于

A. {}41<≤-x x

B. {}32<

C. {}32≤

D. {}

41<<-x x 3. 已知集合{}R x x x y y A ∈--==,322,{}

R x x x y y B ∈++-==,1322,则

()B A C R I = .

4. 设,R U = {}

1,4>-<=x x x A 或,{}

32<<-=x x B .求()B A C U I 和

()B A C U Y .

5. 设全集,R U ={}0122=++∈=px x N x A ,{}

052=+-∈=q x x N x B ,若

(){}2=B A C U I ,(){}4=B C A U I ,Z q p ∈,,试求q p +的值和B A Y .

四、学后反思

五.课下练习

1、若{}4,3,2=S ,{}4,3=A ,则A C S = .

2、下列命题中,U 为全集,不正确的是 ( ) A .若φ=B A I ,则()()U B C A C U U =Y B. 若φ=B A I ,则φφ==B A 或 C. .若U B A =Y ,则()()φ=B C A C U U I D. .若φ=B A Y ,则φ==B A

3.、(2007.江苏)已知全集U=Z,A={-1,0,1,2},B=}|{2

x x x =,则B C A U I 为 ( ) A. {-1,2} B. {-1,0} C. {0,1} D.{1,2}

4、已知{}

1,4,22

+-=a a U ,其子集为B,若{},7=B C U 求a .

学案6集合习题课

学习目标:

掌握集合的表示与元素的特征,掌握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以及运算性质,能熟练进行集合的运算.

一、预习导航:预习时完成下列题目,试试你的身手。 (一)知识点回顾: 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1)回想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列举法、描述法.

(2)下列条件:

①充分接近2的实数的全体;②方程012

=+x 的实数解;③实数中不是有理数的所有数的全体;④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大于1的点的全体.其中确定一个集合的是 . (3)集合=?

??

???∈∈-??????∈-∈N x N x N x N x |109109|

Y (用列举法)

2.两个集合A 与B 的关系

(1)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集合B . (2)如果 ,我们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3)如果 ,那么A =B .

(4)空集是 的子集,空集是 的真子集. (5)元素与集合之间是 关系,连接符号有 ;集合与集合之间是 关系,连接符号有 3.三个二次问题

(1)不等式(x +1)(x -3)>0和函数y =x 2-2x -3及方程x 2-2x -3=0的关系:①方程必有Δ>0;②方程有两根:x 1=-1,x 2=3;③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横坐标为-1,3;④不等式的解集是{x |x <-1或x >3}.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已知二次方程ax 2+bx +6=0的两个根是-2,3,那么ax 2+bx +6>0的解集是( )

A.{x |x <-2或x >3}

B.x |x <-3或x >2}

C.{x |-2<x <3}

D.以上都错. 4名称 A 、B 的交集

A 、

B 的并集

S 中子集A 的补集

符号 定义

性质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常用数集的记法和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概念,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课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研究集合的数学理论在现代数学中称为集合论,它不仅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在数学中占据一个极其独特的地位,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宏伟大厦,那么集合论就是这座宏伟大厦的基石。集合理论创始者是由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他创造的集合论是近代许多数学分支的基础。(参看阅教材中读材料P17)。 下面几节课中,我们共同学习有关集合的一些基础知识,为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教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数学中也有类似的分类。 如:自然数的集合0,1,2,3,…… 如:2x-1>3,即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标记:A,B,C,D,…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标记:a,b,c,d,…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 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思考1: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一章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针对具体问题,能够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 集合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集合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引入的第一个概念,是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基础,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后续内容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集合是学习掌握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集合形象化的将生活实际问题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从而简化了用数学分析实际问题的语言,为相关数学知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许多重要的高中数学内容,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的,都需要用集合的语言来表述相关问题及核对这些内容的后续学习均发挥了显著作用。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只描述的概念。在初中数学不等式解集的定义中涉及过集合,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结合实例引出集合与集合中元素的相关概念,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及集合的表示方法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对集合的初步认知,有了对周围事物的发现总结能力。对部分粗心大意的学生,培养其细致的观察力,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对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会有所混淆,通过不断的练习巩固来达到标准要求。学生可能会用初中熟知的记忆学习方法来学习,鼓励学生理解学习,事半功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针对具体问题,能够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集合含义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集合表示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学习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掌握集合相关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解决相关问题,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入到新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五、教学设计 (一)新课引入 体育课上课时,老师总说“请同学们集合”,同学们便会从四面八方集合到老师身边。这里的集合是一个动词,让同学们集中在一起。我们在数学中也有“集合”,这里的集合是一个名词,但是他的意义和以上说的动词集合有相似之处。这一节课,我们便来学习数学中的集合的含义与他的表示方法。(板书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那什么是集合呢?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集合的例子,比如我们全班同学这一个整体,他就是是一个集合;还有校园中所有的树,也构成一个集合;高一一班教室里所有的笔……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的例子,比如说:有理数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那么大家是否能够举出更多关于集合的例子呢?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例题练习及讲解

第一章第一节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典型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班级里学习好的同学 (2)考试成绩超过90分的同学 (3)很接近0的数 (4)绝对值小于0.1的数 答: 否 能 否 能 例2:判断以下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a ,-a (2)12,0.5 答:否 否 例3:判断下列对象是否为同一个集合 {1,2,3} {3,2,1} 答:是同一个集合 例4:42=x 解的集合 答:{2,-2} 例5:文字描述法的集合 (1)全体整数 (2)考王教育里的所有英语老师 答:{整数} {考王教育的英语老师} 例6:用符号表示法表示下列集合 (1)5的倍数 (2)三角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一次函数12-=x y 图像上所有点的集合 (4)所有绝对值小于6的实数的集合 答: (1)},5z k k x x ∈={ (2){三角形} (3)(){}12,-=x y y x (4){} R x x x ∈<<-,66

例如7:用韦恩图表示集合A={1,2,3,4} 答: 例8:指出以下集合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1)一百万以内的自然数; (2)0.1和0.2之间的小数 答:有限集;无限集 例9:(1)写出x^2+1=o 的解的集合。 (2)分析并指出其含义:0;{0};?;{};{?} 答:(1)?; (2)分别是数字零,含有一个元素是0的集合;空集;空集;含有一个元素是空集的集合。 1.1 随堂测验 1、{x^2,x }是一个集合,求x 的取值范围 2、集合{} 2,1,2--=x x A ,{}2,12,2---=x x B ,A 、B 中有且仅有一个相同的元素-2,求x. 3、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young 中的字母; (2)五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 (3)门前的大树 (4)漂亮的女孩 4、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0422 =--x x 的解集;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

§1.1 集合的概念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预习教材P2~ P5,回答下列问题) ①不等式30 x->的解; ②接近数0的数; ③方程2210 x x -+=的解; ④1,2,1;

⑤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内所有的点;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 正整数集:所有正整数的集合,记作; 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 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 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 自我检测2:填∈或? ① 3.14Q②0N③ 1,2Z ④πQ⑤()02-N*⑥() 自我检测3: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由大于3小于10的整数组成的集合___________ ________; x-=的实数解组成的集合_____ _; ②方程240

题型一 集合的概念 【例1】 下列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A.高一年级全体较胖的学生 B .sin 30°,sin 45°,cos 60°,1 C .全体很大的自然数 D .平面内到△ABC 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 题型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2】填∈或? 1- N ,0 *N ,3.7 Z ,3 1 Q ,. 题型三 集合的表示 【例3】 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2) 方程2 2+10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 不等式450x ->的解集; (4) 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 (5) 坐标平面内第一、三象限内所有点的集合; (6) 一次函数y 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一.课标解读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3.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二.要点扫描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者一些抽象符号。 2.集合元素的特征 由集合概念中的两个关键词“确定的”、“不同的”可以知道集合元素有两大特征性质: ⑴确定性特征: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允许出现模棱两可、无法断定的陈述。 设集合给定,若有一具体对象,则要么是的元素,要么不是的元素,二者必居 其一,且只居其一。 ⑵互异性特征: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设集合给定,的元素是指含于其中的互不相同的元素,相同的对象归于同一集合时只能算集合的一个元素。 3.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集合与元素之间只有“属于”或“不属于”。例如:是集合的元素,记作,读作“ 属于”;不是集合的元素,记作,读作“ 不属于”。 4.集合的分类 集合按照元素个数可以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特殊地,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5.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是把元素不重复、不计顺序的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非常直观,一目了然。 ⑵特征性质描述法是用确定的条件描述集合内元素特点的集合表示方法。 例如:集合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描述为{ },这表示在集合中,属于集合的任意一个元素都具有性质,而不属于集合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 除此之外,集合还常用韦恩图来表示,韦恩图是用封闭曲线内部的点来表示集合的方法(有时,也用小写字母分别定出集合中的某些元素),同学们在下节课中会接触到这个内容。 三.知识精讲 知识点1.集合与元素 一个东西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很多情况下是相对的,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集合,元素是组成集合的元素。例如:你所在的班级是一个集合,是由几十个和你同龄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你相对于这个班级集合来说,是它的一个元素;而整个学校又是由许许多多个班级组成的集合,你所在的班级只是其中的一分子,是一个元素。班级相对于你是集合,相对于学校是元素,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可见,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 知识点2.区分、{ }与{ } 是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不是空集,它是以一个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而非不含任何元素,所以{ };{ }也不是空集,而是单元素集合,只有一个元素,可见{ },{ },这也体现了“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 知识点3.解集合问题的关键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班级姓名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预习要点】 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了解集合元素的性质。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3、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4、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5、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 【预习要求】 1、能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记忆并运用常用数集符号。 3、能够运用集合元素的基本性质辨析集合问题。 4、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正确的表示一个集合。 【知识再现】 1、回顾数集的分类。 2、圆是怎样定义的? 【概念探究】 阅读课本2页到5页练习上方,完成下列问题 1、集合是怎样定义的?什么叫做集合的元素? 2、回忆一下初中所学知识,你还能举出哪些集合的例子? 3、集合通常用怎样的符号来表示?元素习惯上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元素与集合是什么关系?其关系用什么符号表示? 4、空集是怎样定义的?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5、集合中的元素有哪些特征?思考:你能否确定,你所在班级中,高个子同学的构成的集合?你能否确定你所在班级中最高的3位同学构成的集合?并说明理由 6、根据集合含有元素的个数可以把集合分为哪几类?你能否再举出一些有限集和无限集的例子? 7、常用数集用什么符号表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8、何为列举法、描述法?在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一个集合时应分别注意什么问题?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样的集合用列举法好?什么样的集合用描述法好吗? 【例题解析】 例1、下面的各组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1)正三角形的全体 (2)血压很高的人 (3)鲜艳的颜色 (4)某校2008级高一新生 (5)所有数学难题 (6)所有不大于3,不小于0的整数 (7)充分接近100的全体实数 例2、用“=”、“>”、“<”、“∈”、“?”填空 (1)3.14 Q;(2 ;(3)0 * N;(4; (5)π 3.14;(6)0 N;(7)0 φ; 【巩固提高】 1、已知集合A=2 {2,25,12} a a a -+,且3-∈A,求实数a的值。 2、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0 ax b +=的解构成的集合为(1)、有限集(2)、无限集(3)、空集?

教学设计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李宁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710061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与结构分析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集合论以及它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等)出发,结合实例给出了元素、集合的含义,学生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2.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 由于本节新概念、新符号较多,虽然内容较为浅显,但不应讲得过快,应在讲解概念的同时,让学生多阅读课本,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理解概念并熟悉新符号的使用.通过问题探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总结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学习过一些点的集合或轨迹,如: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只不过现在我们要把这个“集合”推广,它不仅仅是点的集合或图形的集合,而是“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这种语言,不仅有助于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还可以用来刻画和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学习集合,可以发展同学们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掌握集合的常用表示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语言(如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提高语言转换和抽象概括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3.情态与价值 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解决相关问题,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表示集合.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课件 【教学思路】 通过实例以及学生熟悉的数集,引入集合的概念,进而给出集合的表示方法,学生通过自我体会、自主学习、自我总结达到掌握本节课内容的目的.教学过程按照“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归纳总结——获得新知——自我检测”环节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时最开始接触到的有理数的分类大家应该还很熟悉.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当时我们常见的很简单的题目: 问题1: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图形中: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知识梳理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一、集合 1.集合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a∈;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b?;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 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 顺序无关; (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2.集合的包含关系 (1)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或B 包含A ),记作A ?B (或B A ?);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A ?B 且B ?A ,则称A 等于B , 记作A =B ;若A ?B 且A ≠B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 (2)简单性质:1)A ?A ;2)Φ?A ; (3)若A ?B ,B ?C ,则A ?C ; (4)若集合A 是n 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 有2n 个子集(其中2n -1个真子集); 3.全集与补集 (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 ; (2)若S 是一个集合,A ?S ,则,S C =}|{A x S x x ?∈且称S 中子集A 的补集; (3)简单性质:1)S C (S C )=A ;2)S C S =Φ,ΦS C =S 。 4.交集与并集 (1)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交集}|{B x A x x B A ∈∈=?且。 (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B x A x x B A ∈∈=?或并集。 注意: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示范教案(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模块纵览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和理解集合、映射、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概念,认识和理解它们的有关性质和运算.具有一定的把函数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背景的给出,通过经历、体验和实践探索过程的展现,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体会过程的重要,并在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领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通过对本模块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在初中函数的学习基础上,对数学有更深刻的感受,提高说理、批判和质疑精神,形成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习惯,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内容概述 本模块共三章: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本模块为了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概念,先在第一章给出集合的有关概念、表示、关系和运算等;然后从函数实例出发深化函数概念及其表示,并研究映射概念;进而又给出了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最值、奇偶性,这也是对函数的深化;接下来再回到特殊的函数——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继续认识函数,本模块重点涉及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最后专门给出了函数在数学和实际中的一些应用实例,使函数的价值得到体现,也是进一步巩固函数的概念,更加强了数学应用. 概括地说,本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函数”.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最重要、最常用的数学模型,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纽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准备,是未来公民的必需,因此,整个模块以函数作为中心,以函数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本模块无论是数还是形都用函数观点来研究,研究它们的变化及其规律.对方程的认识和研究,也是从函数出发,把它与两个函数相结合,把它的解看成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这里把函数作为整体来认识,方程则被看成是包含于函数的局部. 教学建议 教师,对数学应该有自己深入的想法,只有教师深入了才能有教学的浅出;教师,对于教学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唯其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出具有独到想法的学生. 1.抓住核心,重点突破 由于函数是本模块的重点和核心,因此教师要重视函数的教学,向学生贯彻函数的数学思想,逐步让学生掌握学会函数,更会用函数的思想去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函数概念的教学要从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常识,尝试列举具体函数,构建函数的一般定义.要注意:①构成函数的要素和相同函数的含义,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的联系、区别与适用性,③分段函数的意义,④映射的概念和判断.教学中应强调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时,要控制难度. 2.用课本教,而非教课本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数学学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数学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编制高考大纲的依据,是数学教学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包含“双基”在内的三维发展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本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课本内容仅仅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要求学生将课本内容全部掌握.由于高中数学课本版本的多样化,高考数学

第1讲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学案】

第1讲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 初步掌握表示集合的主要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学习重点】 (1) 了解集合的含义、集合的本质属性; (2) 恰当表示一个集合。 【学习准备】 (1)预习课本第2页~第3页“列举法”前。 (2)哪些对象能组成一个集合? ①小于6的全体非负偶数; ②整数12的正因数; ③抛物线 2=y x 图象上所有的点; ④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⑤高一年级的全体同学; ⑥我们班的师哥靓妹。 (3)填空: ① 3___Z ;② 0___N ;③ 0(1)-___ N +;④ 1___Q ;⑤ 3 4___R 。 【学习过程】 一、集合的含义 (1)概念: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______,通常用____写字母表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______(简称为____),通常用____写字母表示。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______集合A ,记作a ___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________集合A ,记作a ___A 。 (3)常用数集: 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____; 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____; 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记作____; 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记作____。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1.1课题:集合的含义及常用数集【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2.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 【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学案,质疑探究; 2.教师答疑,根据本课重难点设问: ①集合的定义、记法、常用数集及其符号表示; ②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具备的特点: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③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a艺A; 3.引导学生读懂教材。 1.1.2课题: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学案,质疑探究; 2.教师答疑,根据本课重难点设问: 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及集合相等的概念; 3.引导学生读懂教材,讲解例题。 1.1.3课题:集合的分类 【学习目标】

掌握空集、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 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学案,质疑探究; 2.教师答疑,根据本课重难点设问: 空集、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及空集的表示; 3.引导学生读懂教材,讲解例题。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预设:对于一般基础的学生,完全掌握课后练习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完全掌握学案上面所有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教师需要: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学习过 程中,是否对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体会集合语言准确、简洁的特征。 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生在学习中, 能否正确理解以及恰当运用集合语言。能正确掌握有关符号;使用集合语言表述数学问题;针对不同的具体问题时,是否恰当地选择集合语言进行描述。

1.2子集全集补集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能使用维恩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性质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阶段: 自学P8-9,理解: 1. 子集、真子集、补集的概念及符号表示; 2.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3. 会写集合的真子集; 4. 运用韦恩图及数轴表示集合; 二、小组讨论,解决学生困惑;询问教师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发问,由学生自主回答;重点解决分析: 1. A匸A,?匸A ; 2.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 四、巩固运用,学生自主解决学案上的题目。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练习题(1)

第一章 集 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对象 ①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 ②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 ③平面上到点O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④正三角形的全体; ⑤2的近似值的全体. 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有( ) A .2组 B .3组 C .4组 D .5组 2.设集合M ={大于0小于1的有理数}, N ={小于1050 的正整数}, P ={定圆C 的内接三角形}, Q ={所有能被7整除的数}, 其中无限集是( ) A .M 、N 、P B .M 、P 、Q C .N 、P 、Q D .M 、N 、Q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x |x 2 +2=0}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 B .{(1,2)}与{(2,1)}表示同一个集合 C .{4,5}与{5,4}表示相同的集合 D .{4,5}与{5,4}表示不同的集合 4.直角坐标平面内,集合M ={(x ,y )|xy ≥0,x ∈R ,y ∈R }的元素所对应的点是( ) A .第一象限内的点 B .第三象限内的点 C .第一或第三象限内的点 D .非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 5.已知M ={m |m =2k ,k ∈Z },X ={x |x =2k +1,k ∈Z },Y ={y |y =4k +1,k ∈Z },则( ) A .x +y ∈M B .x +y ∈X C .x +y ∈Y D .x +y ?M 6.下列各选项中的M 与P 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 A .M ={x ∈R |x 2+0.01=0},P ={x |x 2=0} B .M ={(x ,y )|y =x 2 +1,x ∈R },P ={(x ,y )|x =y 2 +1,x ∈R } C .M ={y |y =t 2+1,t ∈R },P ={t |t =(y -1)2+1,y ∈R } D .M ={x |x =2k ,k ∈Z },P ={x |x =4k +2,k ∈Z } 二、填空题 7.由实数x ,-x ,|x |所组成的集合,其元素最多有______个. 8.集合{3,x ,x 2-2x }中,x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9.对于集合A ={2,4,6},若a ∈A ,则6-a ∈A ,那么a 的值是______. 10.用符号∈或?填空: ①1______N ,0______N .-3______Q ,0.5______Z ,2______R . ② 2 1______R ,5______Q ,|-3|______N +,|-3|______Z . 11.若方程x 2+mx +n =0(m ,n ∈R )的解集为{-2,-1},则m =______,n =______. 12.若集合A ={x |x 2+(a -1)x +b =0}中,仅有一个元素a ,则a =______,b =______.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导学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学习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三张图片,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关系; (2)掌握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熟练应用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二.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集合的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三.自学指导: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通过PPT 图片,启发引导学生找到三张图片的共同特征,并引 导学生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和互相交流.做好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梳理引导, 并给予积极评价. 2.用6分钟时间预习教材P2~P5,完成下列内容: (1)、集合:一般地,我们把 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 叫 做集合,简称为: 。 (2)、集合元素的三要素(三特征): 、 、 ; 若两个集合相等,那么必须有: 。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则记作:a A ; 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则记作:a A 。 (4)、常用数集的记法: 自然数集: ; 有理数集: ; 整数集: ; 实数集: ; 正实数集: ; 正整数集: . (5)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 ,并用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 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具体方法是: 在 内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 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 , 最后在 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学:检查自学指导内容,并分组探讨一下问题: a.如何判断所给对象是否组成集合? b.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质有哪些?如何判断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判断集合A={-2,2}与集合2 {|40}B x R x =∈-=一样吗? c.试着总结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并试比较各自的特点和适用的对象。 (二).自学检测:完成以下练习: 1.下面给出的四类对象中,能组成集合的是( ) A.高一某班个子较高的同学 B.比较著名的科学家 C.无限接近于4的实数 D.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全体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的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它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如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拓扑等,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对于诸如数集(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点集(直线、圆)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节内容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和延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 ②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③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④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⑤能选择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例抽象概括集合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关注集合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②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数学的特有文化——简洁精炼,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方法: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参与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情境设置):一位渔民非常喜欢数学,但他怎么也搞不明白集合的意义,于是他请教数学家:“尊敬的先生,请你告诉我,集合是什么?”因为集合是不加定义的概念,数学家很难回答这位渔民。 有一天,他来到渔民的船上,看到渔民撒下渔网,轻轻一拉,许多鱼虾在网中跳动。 数学家非常激动,高兴地告诉渔民:“这就是集合!” 你能理解数学家的这句话吗?

1.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1)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集合不同的语言形式描述具体的问题,提高语言转换和抽象概括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学生到操场集合进行军训.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 二、提出问题 ①请我们班的全体女生起立!接下来问:“咱班的所有女生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啊?” ②下面请班上身高在1.75以上的男生起立!他们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啊? ③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构成集合,比如新华字典里所有的汉字可以构成一个集合等等.那么,大家能不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呢?请你给出集合的含义. ④如果用A表示高一(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看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世界上最高的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⑥世界上的高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⑦问题⑥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 ⑧由实数1、2、3、1组成的集合有几个元素? ⑨问题⑧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 ⑩由实数1、2、3组成的集合记为M,由实数3、1、2组成的集合记为N,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吗?这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由此类比实数相等,你发现集合有什么结论? 讨论结果: ①能. ②能. ③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那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④a是集合A的元素,b不是集合A的元素.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⑤能,是珠穆朗玛峰. ⑥不能. ⑦确定性.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即任何一个元素要么在这个集合中,要么不在这个集合中,这就是集合的确定性. ⑧3个. ⑨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这就是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集合的概念及相关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知识来源:集合的概念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必修一中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一小节; 2. 知识背景:作为现代数学基础的的集合论,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中一些冗长的文字语言.高中数学课程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作为一种数学简单符号来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阶段性的要求,学生将领悟集合的抽象性及其具体性,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去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逐渐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知识外延:集合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接下来函数的学习至关重要,高中函数的概念将建立在集合间关系的基础上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征分析:集合为高一上学期开学后的第一次授课知识,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知识,存在部分同学还沉浸在暑假的懒散中,从而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再者,与初中直观、具体、易懂的数学知识相比,集合尤其是无限集合就显得抽象、不易理解,这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本节授课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2.学生知识结构分析: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能够顺利进入高中知识的学习,基本功还是较扎实的,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对集合概念的知识接纳和理解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能从集合间的运算分析出集合的基本关系,同时对于分类讨论问题,能区分取交还是取并. 2.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选择恰当的集合表示方法,理解集合有限和无限的特征,理清“元素和集合关系”和“集合与集合关系”符号的区别,不混淆。 3.学会正确使用集合补集思想,即为“正难则反”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知识梳理,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习的内容网络化、系统化.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领悟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体会集合的本质. 3. 学生通过集合概念的学习,应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化简思想以及补集思想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认识到材料整理的必要性,从而形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

高中数学必修1-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高中数学必修1-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课时1 集合的含义 问题提出 “集合”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解释为:许多的人或物聚在一起. 在现代数学中,集合是一种简洁、高雅的数学语言,我们怎样理解数学中的“集合”? 知识探究(一) 考察下列问题: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 (3)师大附中0705班的所有男同学; (4)平面上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 思考1:上述每个问题都由若干个对象组成,每组对象的全体分别形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都称为元素.上述4个集合中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思考2:一般地,怎样理解“元素”与“集合”? 把研究的对象称为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思考3:组成集合的元素所属对象是否有限制?集合中的元素个数的多少是否有限制? 思考4:美国NBA火箭队的全体队员是否组成一个集合?若是,这个集合中有哪些元素? 思考5:试列举一个集合的例子,并指出集合中的元素. 知识探究(二) 任意一组对象是否都能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征? 思考1:某单位所有的“帅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由此说明什么?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确定性) 思考2:在一个给定的集合中能否有相同的元素?由此说明什么? 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互异性) 思考3:0705班的全体同学组成一个集合,调整座位后这个集合有没有变化?由此说明什么? 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无序性) 知识探究(三) 思考1:设集合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那么3,4,5,6这四个元素哪些在集合A中?哪些不在集合A中? 思考2: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A,那么某元素a与集合A有哪几种可能关系? 思考3:如果元素a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们如何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达? a属于集合A,记作a A ∈ 思考4:如果元素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们如何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达? 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知识探究(四) 思考1:所有的自然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能否分别构成集合? 思考2: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等一些常用数集,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必修1教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理解集合相等的含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的意义,并能恰当地应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集合.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 地理解集合. (2)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并通过自己动手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 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 (3)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 (4)通过实例体会有限集与无限集,理解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含义,学会用恰当的形式表 示给定集合掌握集合表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表示.难点是集合的特征性质和概念以及运用特征性质描述 法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三)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分析、讨论、探究集合中元素表达的基本要求,并能依照要求举出符合条件的例子,加深对概 种.从而指出:导入课题. 识: 集.

第一组实例(幻灯片一): . 数. 间的距离的点. )班全体同学. 成员. .集合: 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请大家讨论.的要点,然后教师肯定或补充.师总结. ? 第二组实例(幻灯片二): 国代表团的成员构成的集合. 合. 合. 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