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朝 中国最具魅力的音乐艺术杂
正 体 现 了 以 研 究 促 教 学 教 学 内 容 常 换常新 保 证 学 生 能 够 不 停 地 接 触 到 新 的 成 果 和 观 点 学 生 通 过 阅 读 推 荐
的 参 考 文 献 也 可 能 会 自 己 发 现 问 题 产 生 研 究 的 兴 趣 而 不 会 局 限 于 某 一 本 国定 教材 的 一家 之 言 。 而且
育 界 需 要 努 力 超 越 普 通 职 业 教 育 的 水 平 站 在 改 革 创 新 的 高 度 建 设 套 名 副 其 实 结 构 台 理 规 范 创 新 的 符 合 时 代 精 神 的 音 乐 教 育 体 制 。 普 通 学 校 的 音 乐 教 学 作 为 整 体 教
育 的 部 分 其 研 究 也 必 然 要 置 于 教 育 的 整 体 框 架 中 去 审 视 本 文 从 教 育 理 念 课 程 设 置 教 学 方 法 师 资 建 设 和 岂 术 实 践 等 方 面 对 高 校 音 乐 教 育 的 改 革 提 出 几 点 思 考 和 建 议
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教青理念
兴 于 诗 立 于 礼 成 于 乐 以美育 代替 宗教 的 说
定 要 明 确 我 们 实 施 音 乐 教 育 的 目 的 是 什 么 核 心 的 理 念 又 是什么 在 以 审 美 为 核 心 的 这 丰 导 原 则 和 观 念 下 再
去 开 展 我 们 的 日 常 教 学 活 动

轻 艺 的 不 良 倾 向 。 把 声 乐 和 钢 琴 等 技 能 课 变 成 艺 术 姜 的 表 现 和 创 造 的 课 程 使 学 生 能 具 有 良 好 的 审 美 修 养 长 期 以
来 教 师 忽 视 了 对 学 生 审 美 素 养 和 审 美 能 力 的 培 养 突 出 表 现 在 声 乐 器 乐 等 技 巧 课 的 教 学 中 老 师 有 绝 对 的 权 威 性 学 生 通 常 处 于 被 动 接 受 的 地 位 老 师 怎 么 教 学 生 便 怎 么 学 这 种 方 式 压 抑 了 学 生 的 { 动 性 积 极 性 和 创 新 性 的 同 时 也 丧 失 了学 生对音 乐 艺术 的 美感 意识 所 以

音乐教育中的多元化教育观念—关于《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音乐教育中的多元化教育观念—关于《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长 春师 范学 院学报 ( 人文社 会科 学版 )
Ju 】 0】 ghrN 0na l a cu 伽嘲d n e i ( u aie n 0i c r ) n I i rt H m nds d c l i・ u v sy a S a s e嘲
20 年 l 月 09 1
N .0 9 哪 2 0
是使普通高校音乐学 ( 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多掌握一 门课的 内容 ,更重要的是 《 世界 民族音乐》课程 的开
设 ,对普通高校音乐学 ( 教师教育)专业 的办学思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 ,开设 《 世界 民族音乐》这门 课程 ,不仅仅是要求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对 《 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内容进行讲授 ,还要求从事音乐学理论 课程 、音乐技能技巧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对 《 世界 民族音乐》理论进行教学内容上的渗透。
高校音 乐学 ( 师教育 )专业的教学而言 ,就单纯从开阔视野的角度而论 ,也是非常必要的 ,课 程 的 教
教学质量也会在 多方面的努力下得 以稳步提升。
【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 教育思维
[ 中圈分类号 】c 4 6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l 8 7x2o ) — l — 3 0 一l ( 90 06 0 0 8 0 6 6
音 乐教 育 中的多元 化 教育 观 念

关于 《 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 学的几点思考
张 洋 ,崔 志
( 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吉林长春 103 ) 3o2
[ 摘
要】伴随着国家普通高校音 乐学 ( 师教育 )专业 课程 改革 工作 的推 进 ,一 门新 的课 程— — 教
《 世界民族音乐》已经在全 国各普通高校音乐学 ( 教师教育 )专业 中开展。新课程 开设 的过 程 中,一 定会 引发教育者对新课程 内容 、教育思维等方面 的一系列思 考。开设 《 世界民族音乐》 课程 ,对 普通

关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与身体保健 、 体育相结合 , 弥补盲童 由于
身 体动作 困难而活 动受 限制 的缺欠 , 要 从简单 的动作做起 , 逐步增加难度 。 () 5识谱教学。在教学 中主要采用盲 文乐谱 。 全盲学生用点字乐谱 , 弱视学生 可 以用放大 了的乐谱 , 在教学中要逐步 、
2聋 哑 儿 童音 乐 教 育 .
























21. ( 0 06 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9期)
… … … … … … … … _ _ _. … … … … … 一 _ l _ … - _ _ . ●
关 于 特殊 儿 童 音 乐教 育 的 几
杨 婧

要: 特殊 儿童 音 乐教 育是 整 个 素 质教 育的 有机 组 成部 分 , 是 提 高全 民素 质 、 及 义务 教 育 的 重 要 工 作 环 节 。本 文 从 特 殊 也 普
儿童 音 乐教 育 的 内涵 、 殊 儿 童音 乐教 育 的现 状 、 殊 儿 童 音 乐教 育 的发 展 前 景 三 个 方 面 来探 究特 殊 儿 童音 乐教 育的 重要 性 , 及 特 特 以
如 何 确保 音 乐教 育 在特 殊 儿 童 中得 以持 续 有 效 实施 。
关键 词 : 特殊 儿童 ; 乐教 育 ; 学任 务 ; 学 内容 音 教 教
盲童分为全盲和弱视 ,盲校学习课 程 内容与普通学校 的课程差不多 ,除一 般课程外 , 为补偿视觉缺 陷 , 着重发展 听
童和智力低下以及言语障碍 、 肢体 障碍 、 精神障碍、 心理障碍和病弱儿 童等 。 本文

关于当前职业院校音乐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前职业院校音乐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前职业院校音乐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职业院校作为我国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应当给予广泛关注。

音乐教育作为职业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就我国当前职业院校音乐教育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与讨论。

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当前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提升职业院校音乐教育水平的对策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职业院校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职业院校;音乐教育;问题;对策措施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132-01一、我国当前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尚未得到学校充分的重视就我国当前职业院校教育的开展现状来看,学校领导往往比较重视专业课程以及职业技能的教学工作,对于音乐教育往往持有忽视的态度,有的甚至认为开设音乐教育纯属浪费时间。

由于这种不科学理念的存在,导致职业院校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非常弱,音乐教学器材严重不足,对于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非常不利。

(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由于职业院校中音乐教育地位不受重视,学校很少组织音乐教师进行专业领域方面的深造或者再培训;在专业人才引进方面也非常不积极,这对于职业院校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必然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利于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的高水平开展。

(三)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在音乐教学课程设置方面随意性较大,主要是按照教师自身的偏好或者专业特长来设置,不仅难以有效满足学生们的音乐学习需求,而且也不符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

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的音乐教育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学生音乐素养普遍偏低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没有给与充分的重视,没有深刻意识到进行音乐学习对于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

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不高,有的甚至对于一些最基础的音乐常识都不懂,而只是一味的追求通俗与时尚。

关于新时期幼师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时期幼师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神 州教 育
对 州 关于新 时期幼师音 乐育 的几点思考 成 晓庆
贵 州省毕节广播 电视大学 贵州毕节 5 5 1 7 0 0
摘要 :音 乐教育对幼儿的身心成长以及人格 养成有重要 趣 , 才能不断激发起其学 习音乐 的热情。因此 , 学校在开展音 影响, 因此, 作为培养幼师的学校学校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乐教育 的过程 中可 以通过对 学生感兴趣并且 比较优秀的音乐
要 多途径做好幼师学生的音乐教 育教 学工作 ,从 而提 高学生 作 品进行表达 以及 阐述 , 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 使其体 的音 乐专业素养。只有这样 , 才能培养 出合格的幼儿教 师。 会到音乐所传达出来的美 ,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学 习音乐的 关键词 : 新 时期 幼儿 园教师 音 乐教 育 热情及兴趣 ,从而逐渐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各种音乐技能 以及 理论知识 , 不 断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音乐教育对 孩子的身心成 长以及人格养成 有重要影 响 , 4 . 适 当开设 一些欣 赏课程 。 培养学生对 音乐的感悟 及欣 对幼儿园孩子开展音乐教育可 以使其在音乐欣赏 的过程 中不 赏能力 断陶冶 自己的情操 、 净化 自己的心灵 , 教会其发现与体验生 活 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不仅可 以强化学生对各种优秀音 中的美 , 使其从小就 热爱生活 , 进而树立远 大的理想 与抱 负 , 乐作 品的理解与感 悟 ,同时学生在欣赏与感悟音乐作品的过 更 好地 为国家建设服务 。 程 中还可 以通过 自己掌握 的音乐理论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分 但是在传统 的教育模式下 ,我 国在培养幼儿教师时多是 析 , 强化对各种优秀音乐作品的理性 以及感性认识 。 幼师学生 注重对其进行理论知识教育 ,培养出的人才在进人工作 岗位 对音乐的欣赏及理解 能力提高后可 以根据孩子的身心成长特 后 多是通过传授式 、 填 鸭式以及灌输式等教学模式 开展教学 , 点来选择适合 的音 乐作 品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 ,使幼儿音乐 长期 以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 对学生 的身心成长极其不利 。 因 教学的水平以及质量大大提升 。 此, 学校必须要积极转变其教育观念 , 做好幼师学生的音乐教 5 . 强化学生的伴奏技能 育教学工作 , 为幼师学生综合素质 的提高打下 良好的基础。 学校的音乐教学 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一些适宜幼儿学习的 幼师音乐教育现状 音乐作品 ,以便其在未来 的工作 岗位上能够更好地开展幼儿 1 . 学生对 幼师 工作认识不够 音乐教育。 因此 , 幼师学生在学习幼儿歌曲的过程 中必须要对 我 国高校的很多学生对 幼师这项工 作都极度缺 乏热情 , 歌曲的风格 以及伴奏 曲式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对 他们普遍认为这项工作需要耗费较大的精力 ,并且工资待遇 幼儿 歌曲进行音型分析使学生掌握不同歌曲伴奏时的内在 规 也不够理解 , 因此在学 习的过程 中存在着严重的抵触 现象 。 因 律以及技 巧。在学生掌握各种伴奏技巧以及 规律的基 础上还 此, 学 校在 开展音乐教育 的过程 中必须要强化师德教育 , 不断 要通 过多实践 以及 多练 习来使幼师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伴奏 的 培养幼师学生的责任感以及 使命感 ,帮助其树 立起为教育事 技 能 ,以便其在未来 的工作 岗位上能够根据歌曲的变化进行 业奉献 自己的服务意识 ,这样在 其走 到教 育岗位之后才能更 灵 活的变 动, 使幼儿音乐教 学的水平与质量大大提升 。同时 , 好地发挥出其教育职能。 学校在 培养学 生 的伴 奏技能 时还要 培养其 弹奏 一体 的好 习 2 . 音乐教 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惯, 这样 可以使其在 弹奏 的过程 中心 、 口与手能够协调一致 ,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幼儿教 师不仅要 掌握 必要 的理论知 这样其在未来开展幼儿音乐教学时就能够灵 活地 运用各种不 识, 同时还要有较高 的专业水平 , 而音乐教 育作 为素质教育背 同的伴奏技能 , 使 幼儿音乐教学更加趣味化 、 多样化 以及高效 景下一项重要的课 程 , 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都极其重要 , 因 化 此, 学校必须要 强化其音乐教育 , 提 高幼 师学生 的音乐技 能 。 6 . 为学生提供展现音乐技能的平台 但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 的影 响 ,我 国很多 高校在课 程设 置上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为学 生提供一个展现 自己 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 比如对音乐技能课 程的设置较多 , 而对音 音乐技能 的平 台,同时通过实践还 可以检验学生对各种音乐 乐理论课程的设 置比较 少 ,这样培养 出来 的幼师往往 只具备 理论知识 以及音乐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情况 ,为 以后有针对 简单的模仿 能力 , 由于其不能正确地 识谱 、 读谱, 对 音乐 的节 性地开展音乐教育打下 良好的基础 。 比如定期举办弹唱 、 独奏 拍以及音律也 缺乏 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致使其在教学 的过程 以及合唱等音乐活动 ,学生在参 与的过程 中可 以对 自己所掌 中缺乏创 新能力 , 不能满足幼儿对音乐 的需求 。 握 的音乐技能进行展示 ,从 而提高学生对所学音乐技能 的实 三、 创新幼师音乐教育的路径 际运用能力。 学校把音乐教学和各种实践 活动结合起来 , 不但 1 . 强 化 对 幼 师 学 生 的道 德 教 育 可 以提升学生的 自信心 , 使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宽 , 同时还可 在素质教 育背景下 ,要使孩子们健康成长不仅要求幼师 以有效提高幼师学生的音 乐技 能,为其 以后更好地开展幼儿 具备 较先进 的教育思想 以及教育理念 ,能够熟练运用其专业 教育工作打下 良好的基础 。 知识 以及专业技能 ,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以及教学手段 三、 结语 进行辅助 教学 ,同时还要求幼师具备较高 的思想道德水平 以 对幼儿进行音乐 教育 ,这是新时期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 及无私奉献 的精神 。 因此 , 学校在向幼师提供专业知识教育 的 求之一 , 对儿童 的健康成长至关 重要 。因此 , 学校必须要积极 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道德教育 , 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 培养其 转变其教育观念 , 做好幼师学生的音乐教 育教学工作 , 为幼师 为教育事业献身 的精神 。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 良好 的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 2 . 教 师应 积极转变其教育观念 合格的幼儿 教师。 在传统 的教育模式下 ,我国在培养幼儿教师时多是注重 参 考文献 : 对其进行理论知识教育 ,培养出的人 才在进人工作 岗位后多 [ 1 】 李社敏. 本科学前教育专 业音乐课 程改革研 究【 D 1 . 湖 是通过传授式 、 填鸭式 以及灌输式等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 长期 南师范大学, 2 0 1 0. ‘ 以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 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极其不利 。因此 , [ 2 】 杨轶. 幼儿师范学校音乐教 师素质研 究[ D 】 . 东北师范 学校必须要积极转变其 教育 观念 , 意识 到音乐 教育 在幼儿成 大学。 2 0 0 9. 长 中的重要意义 , 真正重视起音乐教学 , 为幼师学生综合 素质 作者简 介 : 成晓庆 ( 1 9 7 8 一 ) , 女, 四川 巴中人 。 贵州省毕节 的提高打下 良好的基础 。 广播 电视大学讲师 。 研 究方 向: 音乐教 育。 3 . 培养学生学 习音乐的兴趣 。 激发其学 习的热情 兴趣 是学 生的第一任老师 ,只有培养起学生对音乐 的兴

关于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Ξ周 芳(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安阳455002)摘 要:探讨了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提出儿童音乐教育应该加强儿童情感的培养、儿童肢体语言创造力的培养、儿童形象思维的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指出了儿童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儿童;音乐教育;培养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325(2009)0420103202作者简介:周芳(19812),山东阳谷人,硕士,教师。

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中国音乐史。

一、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一)审美性儿童音乐教育是对儿童实施整体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教育,其特殊性就在于通过审美感染的过程来达成完美人格的塑造。

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体验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

(二)游戏性6岁以前的儿童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也不能主动设计、支配和调整自己的行动。

游戏与学习、工作的最主要区别是,游戏直接从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

所以,具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活动能够吸引儿童自觉投入其中。

在学前音乐教育实践中,不仅强调必须选用一定比例的音乐游戏作为教材,而且更加强调所有音乐教学活动都应具有一定的游戏性。

音乐教育的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快乐的学习能让儿童对音乐产生兴趣。

(三)综合性儿童音乐教育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形式上的综合性,即将唱歌、跳舞、奏乐、表演、玩耍融为一体;第二,过程上的综合性,即把创作、表演、欣赏融为一体;第三,目的上的综合性,即把娱乐、学习融为一体。

二、音乐教育活动中儿童各种能力的培养(一)儿童情感的培养音乐具有感染力,它可以发展孩子的情感。

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感受,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儿童的情感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比如《客人来了》这首歌曲,其亲切柔和的旋律、愉快热情的演唱,使孩子自然感受到了音乐蕴含的情感。

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侯 新 琴
( 郑州市惠济区大河路中心小学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0)
摘 要:林语堂说 : “ 鹤 足的挺拔之 美是逃 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 的结果” 。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 了。音 乐是积聚灵


问答式 、训练式等几种。在 串讲式的教学模
式 中,教师是主角 , 一 人独 霸课堂 ,满堂滔 滔不绝 的讲述 ,学生被动的听 , 成为了消极 的知识接受者 , 在这种学习中 , 教师讲的累 , 学生 的学 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 在问答式的 教学模式 中,师生课堂上的一问一答 , 使学 生参与课堂学 习的机会增多 , 课堂变的热热 闹闹,看似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展 , 但学 生 的思想仍被束缚在教师 的思维之 中, 教师 或 直接 或间接 地将 学生 引导到 同一 目标将 自己的教育思想强加 于学生 。 在训练式的教 学模式 中,学生作为训练的对象 , 教材 中的 知识 内容得到了一定 的练习, 但往往 因训练 点 的选择 由教 师而定 , 学生 缺乏对音乐 的理 解 ,无法进行 自 我表现 , 这 种训练显得较为 单调 和枯燥 。 其次, 缺乏教学 目标 , 做不 到因材施教 。 首 先要 知道 每个 学生 的发展 是不 平衡 的,学生与学生之 间存在者差异性 , 而 当今 的教育 确立了 “ 以学生发展 为本 ”的理念 , 要 体现出教育的个性 化。教学使学生不仅有 健 康的身体 , 还应有健康 的心理。因材施教 正是针对每个 学生的差异 ,为每个学生发展 提供平等机会 , 只有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 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 , 才能促进其 自身的发
感、催 发情感、激 活想象的艺术 ,它是 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 小学音 乐教学 中。出现 了一些情况 ,它们不利 于教 学,因此教学应谊进行探 索与改革 。音 乐教师们应该改进教学方法,焕发课 堂生命活力 ,让音乐伴 随着小学生们一起健康成长。

农村中学音乐特长教育的几点思考

农村中学音乐特长教育的几点思考

农村中学音乐特长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新课程改革以后,虽然特长教育被提上了教学日程,但是当前农村中学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教师往往只注重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其他方面,导致了音乐特长生音乐素质不够完善、文化素质比较低的局面。

解决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特长生的培养问题,对于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学;音乐特长;教育思考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处在音乐特长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的音乐特长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就出现了音乐特长生不断增长的局面。

各级各类学校对艺术生的需求在日益增长,音乐特长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正是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繁荣的表现。

但是,冷静思考起来,形势却不容乐观:有的学校不重视音乐教育,有的学校把音乐教育作为提升“升学率”的一种手段,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对音乐特长学习有曲解,学习音乐艺术的纯正动机被无数非艺术的目的所笼罩,致使特长生文化素质底蕴普遍较低,内在音乐素质不够完善。

一、环境对特长生教育培养的不利影响领导不重视、师资缺乏、设备落后。

目前,绝大多数农村中学把音乐课当作副科,甚至杂课。

有的学校没有配备专职音乐教师,有条件好一些的学校虽然有专职教师,但是学校领导不重视,不给配备专业的音教设备。

在没有钢琴、没有音响、没有专业练习的琴房,怎么能教出专业的特长学生来呢?这些根深蒂固的旧思想造成音乐特长教育工作开展困难,已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重视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成为学校的“香饽饽”,教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文化学科的好坏成了评定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造成许多稍加培养就可以成为艺术生的好苗子被埋没。

有的观念不正,误认为只有文化学科不好者才能学音乐,成绩好的学生不会学音乐。

这是一种悲哀,扼杀音乐人才的悲哀。

我们应该乘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通过音乐教师们的努力,不断完善素质教育体制,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让音乐荡涤学生的心灵,让音乐增强学生的审美能
力,让音乐在我的课堂激情飞扬,是音乐带着我和我的学生,在生命的时空中感
悟音乐的独特魅力。

标签:音乐教育;心灵;荡涤;增强;审美能力
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让音乐荡涤学生的心灵,让音乐增强学生的审美能
力,让音乐在我的课堂激情飞扬,是音乐带着我和我的学生,在生命的时空中感
悟音乐的独特魅力。

1 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相较于其他学科,也只有音乐可以独享其乐。音乐让
学生心灵云卷云舒,使学生疲惫的心灵觅得一方宁静,把音乐作为载体的应景,
别有一番滋味。

音乐,是一首首写尽人间冷暖诗,绘尽世间沧桑的华章。更是一幅漫长的画
卷。遥远的“战国编钟”一路吟唱而来,音乐冲击着学生的心灵,直逼学生内心深
处最柔软的地方。漫溯在音乐的长河,徜徉在音乐的界域,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
再是静态的、冷冰冰的曲谱,而是具有丰富质感的跳动的精灵。从咿呀学语的童
谣开始,音乐似一粒粒种子植入骨髓,发芽生根茁壮成长,也正是这种精神因子
的浸染,学生的生活才显得有滋味,学生的世界才变得多姿多彩,原来音乐是如
此的沁人心脾。

音乐是最能够抚慰学生心灵的良药,最愿意袒露学生心迹的地方。漫步荷塘,
低声惬意吟唱;而独坐窗前聆听那雨声,浅弹琵琶,滋养情性;艰难挫折,浅唱
低吟,消解学生的情绪。音乐就是生活的心,因为是生活,所以离不開花开花谢,
离不开潮起潮落,斗转星移。而随着时空的转换,岁月的更迭,乐曲的文字泛化
出来的已经不单是冷冰冰的旋律,更不是抽象的符号和曲谱,听听音乐,品味作
者精神寄托的情感,音乐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科,音乐背后蕴含的浓浓的情、
切切的意,感受着曼妙的世界,让音乐恣意的流淌,就是让学生一颗颗疲惫的心,
一个个浮躁的灵魂在音乐这方净土上云卷云舒,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2 让音乐荡涤学生的心灵
音乐是文学艺术的幻化精灵,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
情境,创造气氛,感悟音乐的生命魅力。

让学生享受快乐的音乐,荡涤学生的心灵,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扩展自己生
命的长度和生命的容量。音乐描写形象和表达情感,把学生引入音乐所描述的情
境当中,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情感上的共鸣,
以此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热情。
让音乐荡涤学生的心灵,学生需要填补的就是情感体验上的空白,音乐教学
中应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塑造心灵。让学生的心受到熏陶,耳闻浸染,潜移默化
的影响,智慧得以生长。学生与音乐对话,跟自己诉说,和自己谈心,能给自己
心灵以丰富温暖的慰藉,给平淡无奇的学习生活以清新亮丽的感动。

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总是匠气、程式、庸俗、繁琐,缺少应有的音乐特性
和精神气度,缺少几分浪漫的人文情怀,缺少人的深刻性以及精神向往。音乐教
师必须静下心来,对音乐教学多一份虔诚,有音乐心的音乐教师总会让人感觉全
身洋溢着生命活力,气度不凡、精明澄静,支撑起音乐教师不凡之风骨,把这种
精神传递给学生。

音乐教师追求的精神境界一定是丰富的、灵魂一定是充实的、心灵一定是澄
明的,这种精神应该成为音乐教师教学生涯的一条经脉,从而铸就音乐教师应该
拥有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文化胸襟。使用知识不仅使知识得到深化和发展
[1],也滋养着音乐教师的课堂,滋养着一茬一茬的学生,音乐教学应该用音乐
特质构成一个强大的磁场,荡涤学生的心灵。

音乐教师无论是不是音乐人,内心都必须蕴含一份涵养深厚的音乐魂,课堂
深处都该有着一缕音乐魂的回荡。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理想的音乐课堂当是一
片心灵的牧场,荡涤学生的心灵!

3 让音乐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品味音乐的美,音乐讲究音律、节奏。音律、节奏的变化就使得音乐具有美
的韵味。这种音韵美,只有通过演唱才能品味得到,演唱它既是一种理解乐曲的
方式,也是学生与乐曲的情感交融方式,演唱出音乐的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
学生融情于音乐,用心去感悟音乐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用声音传达出来。
譬如:演唱《精忠报国》(屠洪刚)要表现出爱国激情,豪迈豁达,驰骋疆场,
磅礴雄浑之势,演唱《寒江雪》(郑源)要表现出悲壮忧愤,沉郁顿挫,柔润勃
发,高洁婉约可人之情,等等。

学生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通过一定的意象传达出来,学生演唱就需要
展开想象,进入音乐创造的意境。真正进入音乐的意境,引导学生抓住意象,挖
掘出音乐语句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体会音乐表现出的丰富人生和深刻地思
想感情。“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
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学生凭借演唱来
填补音乐留下的空白,来寻求音乐乐曲之外所包含的无尽韵味,感受到音乐的美。

音乐在凝练的词句之间流露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彰显不俗的思想个性和气
魄,每一首歌曲也就有了自己的语言个性和美。音乐语言简练,意蕴丰富,它犹
如陈年佳酿,细斟慢酌方可品味其醇香。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音乐意境,品味音
乐语言,需要用心吟咏,反复地咀嚼。
音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形式,演唱音乐,需要与乐曲作者同悲同喜,
时而要感情奔放,时而要含蓄意蕴;时而要雄健有力,时而要深沉饱满;时而需
要宽阔的胸怀,时而需要豪迈的气概。音乐篇幅虽小,但意蕴博大。我们应引导
学生带着感情去演唱,体会作者的真情,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长此以往,学生
欣赏音乐的能力会不断提高,也会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苏联] 苏赫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81页,2013年4月.

[2] 叶澜等.《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54页,2013年0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